岛屿上的煎熬
Pacifiction,天堂幻影(台),太平洋危险人物(港),Pacifiction - Tourment sur les îles,Bora Bora,岛屿上的折磨
导演:阿尔伯特·塞拉
主演:伯努瓦·马吉梅尔,帕霍·玛哈戈法努,马克·苏西尼,玛塔赫·帕姆布伦,亚历山大·麦罗,塞尔希·洛佩斯,蒙特塞·特里奥拉,迈克尔·瓦特尔,塞西尔·吉尔伯特
类型:电影地区:法国,西班牙,德国,葡萄牙语言:法语,英语,波利尼西亚语,葡萄牙语年份:2022
简介:共和国高级专员De Roller在法属波利尼西亚的大溪地岛工作,他是一个举止完美、极有心计的人,能通过官方招待会之类的场合,精准地把握怒气可能随时爆发的当地民众的脉搏。此时,人群中流传着一个谣言:有人曾经看到一座潜水艇幽灵般的身影,这很可能预示着法国即将重启核试验。详细 >
在那场关键的转折戏之前,观众跟随人物巡游、探访、观看,局部构建起岛屿的图景,这一种认识流恰是以人物为主体点亮整个背景性秩序的,其间有一种内化的权力感,它使得人类利用快艇凌驾海浪之上的奇观图像显露出“征服”的本义。而望远事件则轻易使人物意识迅速跌入难以名状的癔症当中,也使得电影的形态发生了透明的倒转:“观看的居所”土崩瓦解,岛屿上的“物”开始凝视主体,人物被流放“荒野”,岛屿的昼夜、晴雨、他者重新变得危机四伏、不再受控。恐怖的精神失序与日常秩序的无变构成了巨大的张力,癔症亦是清醒,人物重新意识到自身的无所依赖与无可聊赖,注定只能存身在“煎熬”之中。
+
很复古老派的记忆,最打动人的就是最后快进的人生,终有一天我们都会与外界世界彻底诀别吧,活在内心永远的岛屿
(7.7/10)Pacifiction, Pacific Fiction. 题为fiction,实则与德尼的《Beau Travail》和《白色物质》一样,建立在法国与其前殖民地/海外属地之间关系的现实基础上,进行一种后殖民主义的批判。塞拉对柔光和色彩的运用令大溪地变成了一个异世界,宁静又不真实,隐隐之中令人焦虑不安。《岛屿上的煎熬》首尾呼应,叙事呈闭环而非线性——De Roller不再是一位高级专员,而成为我们观众的代表,活在地缘政治层层谜团的危机感之中。
主角对岛屿的控制,渐渐变成对未知政治势力的恐惧。本片出挑的音画,结合环境、长镜头、人的动态、几场群戏来渲染情绪;相比简单的文本,情绪与状态,就是本片的一切;性也是表达状态的一部分了;仿佛岛上是一群鬼魅,惶惶终日,夹杂着一些不明的黑暗东西。但本片内容体量太小,与其承载这个内容,更像是一套实验电影
如果拍电影像做爱,那么塞拉可真是个糟糕的性伴侣,只顾自己爽
打扰了。是我浅薄,是我没文化,是我不懂艺术。还是我,睡得最香!
名为煎熬,实际并不煎熬。甚至可以说,这部电影抵达了我内心一个极其舒适的观影位置。我一直都很喜欢隐隐的不安,胜过于大起大落。这部电影用无数个悬而未决的疑问,形成一种紧张空气,笼罩着塔希提岛。核试验是否被重启?海洋深处是否有潜艇出没?丢了护照的葡萄牙外交官,有何企图?法国海军上将的讪笑里,隐藏下什么阴谋?原住民抵抗组织的行动是自发的,还是境外势力煽动?那个总是站在一旁窥视一切的颧骨高耸的美国人,又在盘算什么?隐隐地,你能看到大国博弈、政治角力的暗影,但也可能,其实什么也没发生,不过是一些欲望的碎片或蠢蠢欲动的人心。最终,这一切压力落在主角身上。这个傀儡官僚,自被搅动的波澜大作的海水中,再次从王的幻觉中苏醒,体认了傀儡的命运。这份岛屿上的煎熬,又何尝不是变动莫测的世界里每个人的煎熬。
迷失在文本里,08/14深影场1/3观众睡着
这个视听语言厉害了,真真切切感受到了煎熬。
后真相时代对于政治黑箱的窥探尝试,想起《零和一》,但本片显然更纯粹和自成一体。观众面对这部电影匮乏和游离的情节信息量,就像片中角色在整个政治漩涡中处在边缘位置而体会到巨量信息不对等所产生的怀疑、焦虑和恐慌。同时影像也是极为迷人和自恰的。棋盘的操纵者举棋不定顺便在手指间翻转玩弄,从远处看起来就像他们一起跌落在幽蓝的深渊里,平等地共舞。
好像听到了流动的、凉爽的、颤动的,且随时都会停歇的风声,很悦耳。所以…可以允许摄影机去捕捉光线了吗?透过原野、街区铺展的色彩,想用手去触摸,留住这些不同时段的天空。渴望得到几个动人的词语,只是不小心坠落到浪潮里,感到疲乏,连咽下最后一口酒的力气都没有了。
看看风景
居然抵不过一片安眠药的药效
第12届北影节第23部。也是今年戛纳主竞赛看的第四部,喜欢,前面大量对话密集,跟住到后面半小时豁然开朗。
够煎熬哈
为了让观众被彻底迷惑,拉了三小时来讲这出大戏,着实煎熬。
与同进入主竞赛单元的悲情三角相比,悲情三角用了三章来打造一出跌宕起伏的讽刺剧,岛屿上的煎熬中则是利用一种日常性来打破带有某种目的性前来观看的观众的幻想,它并不想打造什么能讨得观众喜爱的政治大戏,它反而想展现一种流动的、触手可及的事实,但又不满足于只呈现表面,而力图运用捕捉到的可能性去挖掘深处无法被察觉的东西
#BJIFF12# 波利尼西亚很美,但是请导演不要在写这种虚假、自恋、空洞的剧本了。(感谢深影CGS,如果是北京剧院我直接落荒而逃)//男主是钢琴教师的男主??????
在明亮柔光的晕眩中大量对话呢喃成神秘的呓语,日落的饱和色彩折射着情绪光斑的变异,幽冥的如影随形,一个被瓦解、被摧毁的系统,一次政治/经济/精神世界的瓜分与再分配,一个踏入巨浪漩涡而无法抽离的孤独命运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