贺岁档想要看个合家欢,挺为难的。
不服气你去影院看看,美国无产少女在搞过家家闹革命,小矮人童话在硬努史诗。
好莱坞如此,国产片更没新鲜事。
最大的新闻是综艺人打败了电影人,前面是《奔跑吧兄弟》开路大卖,接着是更加老少适宜的《爸爸去哪儿2》来势汹汹。
在一个以深度为美的国家里,爆米花电影大卖总要招来非议,屁大个事一堆人大惊小怪。
《泰囧》当年刷新票房纪录,也有人直指太“肤浅”。
问题是,商业电影本身就不需要传道授业解惑的责任,居家老小没心没肺地哈哈一乐,行不行?
再往严肃说,人民群众有没有肤浅的权力?
在主流电影人那里是没有的,冯小刚能肤浅,但观众不能肤浅。
冯导说了,综艺电影那是自杀啊。
这话说的慎人,好像观众纷纷花钱买票,不是去看电影,而是去看自杀一样。
我们一点儿也不难想象冯导的焦虑,拍烂片抢钱这么些年了,电影人居然连综艺人都打不过了,长期以往,如何是好?
只能以受气小媳妇的姿态,出来表演一番惨兮兮苦哈哈。
苦情戏码演完了,接着就是号召封杀了。
事实上,这种担忧是连锁性的。
拍喜剧的干不过综艺,拍主旋律的也害怕了,如果把新闻联播放到电影院去,每年的主旋律大片还拍不拍了?
这事儿没法深想,想深了能看出别人和自己的猥琐来,都在口口声声说观众,哪个又不是从自己的利益出发?
这些年中国电影人大批量的贡献烂片,结果是什么大家都看到了,信用完全破产,在几个综艺节目面前就完败如此。
无论是《奔跑吧兄弟》,或者是《爸爸去哪儿2》,观众无需为电影人操心,爱看什么就去看什么。
《爸爸去哪儿2》的看点是什么?
来自综艺最高娱乐性水准。
它甚至不需要什么类型元素,就足以横扫院线喜剧片。
喜剧片本就是低投入高产出的类型,综艺大电影的胜利并不是什么创新,只是把成功了无数次的模式,又重新复制了一次而已。
就我个人而言,我乐见综艺干翻电影。
为什么?
因为它活该呗。
让他们杞人忧天去,观众仍会去影院里看综艺,大家只是想笑一笑,这要求过分吗?
一点也不,谁也别装B。
来,干了这桶爆米花!
自从爸爸2开播后,各网站文章评论两季爸爸总会拿贝儿、Cindy去和黄多多对比,其实我想说,首先从年龄上他们差距就很多了,黄多多算是个姐姐年纪了,有可比性吗,黄多多比她们表现好是必然也是定数。
差几岁的娃能一样吗,一岁小孩和四五岁小孩能相比较吗?
答案是否定的。
而且个人认为黄多 多在爸爸2的表现让我总感觉有点假,当然不排除可能是我更喜欢爸爸1的原因,但是我的时候经常看到正眼看着摄像头的表情黄多多的年龄已经不可以算是小孩了,至少也是个小女生了更何况女生都比较早熟,她已经理解到镜头录影上电视的意义了。
说起爸爸2 对我印象最深的女孩子就是贝儿了,柔柔的小嗓子,听起来很顺耳;有点任性有时又会天真无邪,和Cindy有很多相似的地方,包括他们都有个帅爸爸。
以上是个人见解,不满意者请喷或绕道。
说到这个片子,一开始其实我是拒绝的。
我看到爸爸去哪这几个大字压根连吐槽的心情都没有。
然而,无可奈何啊,女友要去看,只能去陪陪吧。
事实证明了,我错了,大错特错。
以至于后面有次女票买了恶棍天使的票,我把票撕了都不会去让垃圾电影毒害三观扼杀时间。
钱,充满诱惑所有人都呕心沥血而上下求索,以至于把综艺打包了,就可以变现了。
我很后悔给这种电影买单,真不该为了自己和女票的感情而去助长了制片人一系列的对金钱的私欲。
这种“电影”的票房除了让电影同行加快粗制滥造,和效仿捞钱就撤拔屌无情的行为外,没有一点建树,更应该说是耻辱。
果不其然,汽车人总动员这种把粗糙动漫,剪辑成ppt电影的“电影”,也出现了。
戈尔 罗杰 死前告诉了世界 one piece的存在,引发了大航海时代。
爸爸去哪的票房结束后,告诉了时间,中国观众有热闹就有票房,此后垃圾电影如雨后春松。
谢这篇影评是后写了,最近 百鸟朝凤的导演还是制片人在下跪求电影排档期。
感慨万千,会做电影不如会炒作。
原则性问题啊,以后再拉我去看类似毒药,一定强烈拒绝。
中国电影的一瓶敌敌畏,就怕没人愿意认真做电影了。
中国人普遍的心理就是看到人家挣到钱了就心里不痛快,说综艺电影毁了大银幕,说圈钱,说只是加长版真人秀,打开豆瓣一看果然是4点几分。
我去的那场,大年初四下午13点25,全场爆满,几乎都是家长带着小孩子,甚至还有爷爷奶奶,整场笑声比《博物馆奇妙夜》《银河护卫队》多多了。
回国之后带着妈妈看了两次电影,一次《银河护卫队》,英文配音中文字幕她看不过来,美国幽默抓不到点。
第二次《星际穿越》,看得她云里雾绕。
还好《爸爸去哪儿》她两季从头看到尾,还是贝儿的死忠。
她特别高兴《爸爸去哪儿》上了大电影。
整场下来她看得特别开心还意犹未尽。
这样能让全家人一起看还看得特别开心的电影全国一年能有几场?
反正我给5星,因为老妈看得开心,我还准备带她去看《爸爸的假期》。
电影里面有个片段,多多因为住的学校宿舍有点烂,晚上睡觉前不开心的哭了,旁边的姐姐也因为曹格不在身边一直大哭不止,黄磊面对着两个小姑娘,平静的给了多多一张面纸,然后耐心的对多多说:“你摸摸你们的床,再摸摸别的小朋友的,你的床特别软因为小朋友们特意给你找了床垫,别的小朋友只是硬硬的床板加上一层床单,哪里都没有自己的家舒服,但是我们为什么要出来呢? 因为我们要出来看这个美好的世界,并怀着感恩的心。
”
《爸爸去哪儿2》:游戏大场面,萌娃造笑点!
(最后力挺综艺电影一下!
)文/列文对综艺电影的骂声挡不住综艺电影一波波来袭啊,《奔跑吧!
兄弟》还在上映,春节档《爸爸去哪儿2》又要来了!
只要观众爱看,那些负面声音算什么呢?
观众对票房的贡献就是最有力的赞成票!
本片跟去年的第一集不同之处不仅在于星爸萌娃的家庭来自电视综艺节目第二季的阵容,更在于外景地“冲出亚洲、走向世界”,来到太平洋岛国斐济,展开更为刺激的冒险以及更为温馨有爱的亲子环节,Grace、Joe、多多等萌娃照例是最主要的看点,影院中的欢声笑语大都来自他们身上,而老爸们则承担起煽情的重任,结尾每人写给孩子的心里话依然泪点十足。
去年的《爸爸去哪儿》拉开了综艺大电影的序幕,同时也拉开了综艺大电影负面口碑狂潮的序幕。
所以《爸爸去哪儿2》筹备上马,总要显得比第一集更有诚意、更认真一些,虽然制作时间依然是在短短10天内搞定,但在制作环节上明显用了一番心思。
找来赵忠祥以《动物世界》的经典风格,用幽默调侃的解说词作为开场白,着实给了观众一个惊喜。
外景地设在斐济也比电视版本大阵仗了许多,蓝天碧海、金色阳光,虽然这些都不会太出乎观众对于岛国旅游度假胜地的想象,但展现在大银幕上,这种无雾霾美景还是十分养眼,给观众带来心旷神怡的视觉愉悦。
游戏环节的设定也更加“极限”,第一天黄磊、陆毅、杨威、曹格四位星爸要用高空跳伞的方式降落到目的地,而曹格还要带着儿子Joe要在荒岛“野外生存”两天。
影片为了营造更为身临其境之感,在高空跳伞过程中除了用安装在星爸身上的摄像头进行拍摄外,还专门给每人安排一位摄影师同步跳出机舱进行空中跟拍,尽量将高空跳伞的刺激快感传递给观众。
一贯恐高的曹格在高空跳伞过程中不仅没有抓狂,还有心给自己的女友营造“意外惊喜”哦!
第二天黄磊、陆毅、杨威三位星爸则要参加一个更为玩命的游戏“喂鲨鱼”,当然不是把自己喂给鲨鱼,而是用鱼块来喂鲨鱼。
恐怕大多数观众都想象不到这个游戏会怎样玩,所以当看到色彩斑斓的海底世界以及在鱼群中穿梭的大鲨鱼之时,“喂鲨鱼”所产生的娱乐效果也堪称格外别开生面。
当然,前两天的“大冒险”游戏只是起到吸引眼球的作用,真正让观众跟着影片一起感动一起笑的还得说是片中萌娃们的表现。
“父控”Grace一听说曹格要去“荒岛生存”,就哭着喊着要跟老爸一起去,但得知Joe留下来会成为其他星爸萌娃们的小队长时,立刻又哭着闹着要留下来当小队长,小孩子这种反复纠结、取舍不能的心态还真是让人看得忍俊不禁。
结果还是“官迷心”占了上风,Grace留在大部队,曹格带着Joe去了荒岛。
但即便做出了决定,但并不能阻碍Grace“父控”情绪大爆发,从曹格走后就一直哭个不停,多多和阳洋等小伙伴们怎么劝都不行,后来多多指着阳洋对Grace说了一句“你就把他先当成老爸”吧,结果Grace回了一句“他看起来也不是很像我老爸”,立刻引发全场笑声一片。
曹格和Joe远离大部队的“荒岛生存”也很有看点,曹格和Joe真的是没有食物要在荒岛上找东西吃来度过一整天哦,曹格如何给爷俩找食吃找地儿睡觉,无疑是影片的趣味性所在。
不得不说,曹格的办法还是挺多的。
而完全不如姐姐那么情绪化的Joe则表现出冷幽默的一面,曹格从树上砸下椰子,把椰肉给Joe告诉他“好吃”,但Joe吃了一口就吐了出来。
曹格抓来螃蟹准备来个烧烤,结果Joe不能吃海鲜,还对曹格说:“不吃螃蟹可以把他们放生吗?
”顿时让曹格也放弃了一饱口福的机会。
而Joe同样有真情流露的动人一刻,会留着泪说“我想姐姐了”,曹格赶忙安慰,自己也眼眶湿润。
而黄磊和多多父女间也有令人感动的亲情一刻,他们晚上住宿在当地原住民村落里小学校的上下铺床位,陌生而不适的住宿环境让多多抹着眼泪认真地对黄磊说“我感觉有些不太幸福”,黄磊的安慰体现了“好爸爸”的素质,为人父母的都可以格外关注下片中的这个桥段哦,从黄磊安慰孩子的用词技巧上学两招。
在斐济最后一天的活动主要突出的是星爸萌娃与当地居民大联欢的欢快热闹、亲情融融。
曹格和Joe在结束了“荒岛求生”之后重新归队,星爸们与当地女子橄榄球队一较高下,别看是女子橄榄球队,队员的壮硕程度跟星爸们相比可以说是一个顶俩呢。
比赛用球是热带瓜果,结果就出现了杨威拿着在争抢中被压得四分五裂的“球”冲向终点的搞笑一幕,连裁判都不知道这算不算得分了。
随后,星爸萌娃跟当地居民又玩起了“吸管接力”的游戏,当地人玩游戏时的表情是大亮点,陆毅还特别展现了“下巴接吸管”的独特技能哦,最终星爸萌娃们还一起创造了“吸管接力”的最快纪录。
在斐济的最后一晚,星爸们一起做了恭贺新年的饺子,跟当地居民一起吃得不亦乐乎,还在当地的小剧院播放了各位星爸对萌娃们真情寄语视频,虽然这样的设计略显刻意,但看着星爸们一个个湿润的眼角,真情流露绝不是装的。
最后,影片在星爸萌娃一起表演的“牧羊人之歌”中欢快落幕。
看完整部影片,笔者感觉心情是欢快愉悦的,但是一年到头,真正在观影过程中能带给笔者这种感觉华语商业片并不多,结合目前口水四溅的关于综艺电影的争论。
笔者的看法是,与其争论综艺电影算不算电影,对华语片造成了怎样的伤害,不如讨论下为什么观众会把综艺电影作为观影首选,而不是其他剧情类的华语商业片?
两厢对比一下就不难看出,当前急功近利、粗制滥造的华语商业片太多,导致观众在一次次失望之后,将观影目标转向了已经在电视上经过了他们品质检验的综艺电影。
华语片的整体品质已经很糟糕,一整年无论商业还是艺术片都佳作难寻,观众只想进影院找找乐子这个基本需求都无法满足,更不要说享受什么艺术熏陶和寓教于乐了。
综艺电影的火爆仅仅是满足了观众“找乐子”的基本需求吧罢了,就取得票房成功了。
毫不夸张地说,《爸爸去哪儿》、《奔跑吧!
兄弟》热播综艺节目,从节目模式的娱乐性上就已经超过了大部分华语商业片,所以不需要做出多大改变,甚至不需要拍得多好,只需要将这一模式简单地大电影化,就一定能取得远超大部分华语商业片的票房成绩。
毫不夸张地说,在娱乐品质方面,大部分华语商业片从起跑线上就已经输给综艺电影了。
因为综艺真人秀的一个“真”字已经占尽上风,无论是欢乐喜感还是动人情感,都能简单直接地触动观众。
而在大部分华语商业片中,观众只能看到敷衍潦草的故事和毫不动人的表演,完全没法跟观众走心,观众的心自然就会偏向综艺电影一边了。
没看过爸爸去哪儿的综艺,基友拉着去电影院看的电影,说不看就和我友尽,看完结论有三:1.片子很烂 2.前面跳伞潜水不如贝爷好看 3.斐济很美,斐济人民很穷 4.就是个加长版的综艺节目萌妹正太很可人,节目组真丧病,姐姐一直在哭,还让人录节目。
回家查了查这电影拍摄用时不到十天,粗制烂糙妥妥烂片无疑。
不到十天拍摄组居然喊苦,开口就是"你造我们有多努力吗",十天都坚持不下来还拍什么电影,CCAV9各种纪录片摄制组都是劳模啊。
笑点嘛不评价了,没戳我笑点但基友笑得很开心,跳伞潜水没贝爷好看但也还可以吧。
加上斐济的美景本来想打个三星的,但是,结尾的煽情是什么鬼?!!!!
有人说过年看这个图个乐呵,乐呵就乐呵吧,煽情干什么?
煽得眼泪汪汪的再祝大家新年快乐?
想到之前有人发帖子说春晚煽情太过,他老婆泪点低,大年三十哭了一晚上。
最后斐济电影院放煽情片的时候居然不给斐济人民字幕,让人傻坐在那儿。
综上,一星。
刚看完爸爸的假期,受了点打击,跟着马上看这部。。。
可怜我这脆弱的小心灵啊!
不过因为两部电影连着看的嘛,虽然爸爸2他就不是个电影,但是绝对好过爸爸的假期,起码赵忠祥老师的动物世界无敌吖,斐济的景色也比韩国好啊,真心想给出比爸爸假期高的的评分,但是这个豆瓣评分只有五档,很差之上就是较差了,那它又真的是很差。。。。
从去年的爸爸1开始,兴起了这个所谓的综艺电影,实在想不明白分明就是单纯的综艺,怎么就电影了,而且爸爸去哪在电视台播的时候,每次去一个地方,会剪出两期来,现在这些内容合成一个电影,比电视综艺还短,我们到电影院到底是为什么?
票房居然还挺高的,谁敢说中国不是强国,遍地土豪啊有没有!
从第一季开始一直看,印象最深的还是大电影!
借着这部综艺看到了更多不同的风景人文,也多了很多想去的地方哈哈!
对我来说挺有意义的,小学时候看从里面学到了很多,特别是多多黄忆慈,很喜欢她,大方善良,很有气质的女孩子,也很有自己的思维。
总而言之还是童年的回忆,经常坐在沙发上看完都已经很晚了还是意犹未尽,很有价值呀。
这是一部圈钱为主的电影毫无疑问。
不过我确实疑惑,很多超级大烂片也有很多人看,为什么说到综艺电影就呈现N倍愤慨,各种没看过片随手拈来的怒骂.....不过我也可以理解黑它的,因为我自己对于《我是歌手》这种炒作老歌曲老歌手、编曲糟糕、淘汰制颇受质疑的节目也愤慨,觉得它破坏了好的音乐生态。
(oz...个人观点,不喜绕道)对比总结.....我就是喜欢电视上的《爸爸2》,所以对爸爸2电影能宽容,能接受这片。
所以就让能接受的人接受,不能接受的人不接受好了。
没必要让人与你一致。
回到电影本身,确实一般,从电影角度看是没涉及到一点艺术或故事。
从综艺角度看,环节设置上尽管加了上天入海的难度,却还是让人觉得缺乏诚意,似乎还没电视上好看呢。
姐姐从头哭到尾让我心疼,多多也颇压抑。
姐姐与Joe让我小感动了一把,一起成长相亲相爱是非常美好的感觉。
曹格看似文弱,在岛上倒也算井井有条,因为两个宝贝成长的越来越像男人。
最后,如果从综艺节目搬上荧屏后的电影能拍出味道,那形式完全不该是原罪。
有些从未上过荧屏的纪录片、传奇电影从不比电影差。
会去看这个节目,因为对吴镇宇的儿子很感兴趣,很想知道一位叱咤风云的影帝在屏幕以外是如何跟儿子相处的,而一集一集的看下去,惊喜越多,感动越多,启发越多。
小孩子的身上有着各个家庭的微缩影,而他们的喜怒哀乐是最无法掩饰的。
《爸》里面有各种的冠军和影帝,但是在面对着自己的孩子时,表情上流露的感情却是那样的真实,很多的一瞬间都无法被掩饰。
父爱是世界上最深沉的爱之一,爸爸不会说很多,却总是有着无法言喻的威严感。
从每一个家庭里面都看到了自己一些小小的缩影。
吴镇宇说Faynmen的性格跟自己有点像,都不太懂得表达自己,所以很多时候他会心急,他会尝试用不同的方式希望儿子可以主动表达自己的想法和感受。
在他们不懂表达的语言里面,动作,却一点一滴的透露着他们血浓于水,密不可分的情感。
小时候总觉得爸爸特别严格,做错了做多了做少了都会骂,但是却从来不会去理解背后的原因,从来没有理解过爸爸希望自己可以独立,担心自己的心情。
也很喜欢曹格和他的一对儿女,简单的笑,简单的开心,简单的闹情绪,简单的哭。
一个小小的童话乐园装载着他们的世界,让他们可以抹走不愉快,在一次次摔跤和站起来中慢慢的长大。
孩子们的世界没有掩饰,没有察言观色的去迎合,所以他们的笑容特别干净,特别纯真。
即使爸爸在做任务的时候再累再辛苦,看到孩子们的笑容时他们也会不自然的流露出开心的表情。
抛开这是一个综艺节目来说,让几位在城市中生活的爸爸带着孩子来到未知的地方探险和求生,在大自然的简陋环境里面懂得照顾自己照顾别人。
磨练了意志,也建立了团队的精神,更让他们都在这些经历中慢慢的思考到更多,获得了更多东西。
每一次任务完成时不管成绩如何,爸爸们脸上的满足和自豪,都体现着他们看到孩子们逐渐独立的时候洋溢而出的幸福感。
能与孩子们一起融洽的相处,建立起信任和友谊,也是他们最大的奖励。
杨阳洋是很有责任感的一个孩子。
可能由于爸爸是奥运冠军的驱使他会希望自己很多事情都可以做到最好,可以成为最优秀的人,不过孩子的能力也确实是有限制。
他会不开心,他会闹脾气,但是他更会在细节中帮其他小孩子做很多。
他会对自己做的事情很严谨,很认真,每一步都会希望可以做好,所以不管是第一次去市场买菜,还是第一次照顾小BB,他知道自己的责任,就会尽力的把它做好。
很欣赏多多,因为她很用心的去照顾好每一个小朋友。
她知道自己是剧组最大的,也意识到自己要保护好他们,尽力的帮大家完成任务。
多多身上已经慢慢看到一个懂事小大人的身影。
其实大人跟小孩从来都不是相互独立的两个词语。
再小的孩子身上也会藏着大人的影子,而再年长再成熟的大人也会有像孩子一样手舞足蹈的时候。
很感谢这个节目告诉了我不善言辞的爸爸其实都在我们的背后默默付出了什么,也告诉了我以前我们不能理解的斥闹其实又装载着多少苦心和不舍。
也很感谢这个节目告诉了我其实笑,哭,开心,幸福,都很简单,只要你想。
温馨,欢乐,感动。
谢谢《爸爸去哪儿2》。
赵钟祥才是最萌的!Ps:作为电影新业态芒果果然还是蛮拼的~
说好听是简单,说难听是潦草 躺着就把钱给挣了
综艺能催生出电影算是人气和收视的证明吧,更何况是两季催生出两部电影,挺不容易,这次吴镇宇父子没去,但还是老问题,这玩意儿压根就不叫电影啊……
超级喜欢费曼,我很喜欢
有姐姐满分不解释
至少比奔跑吧兄弟有诚意,可是没有吴妈就是不对味。
新年带天天去电影院看综艺节目…
很多人给这样的综艺电影打低分,我觉得是意识的问题。电影院上映的就是电影!而电影的水准怎么这么低!、这样的认知随着多媒体娱乐产业的成熟是要改变的,电影院不单单是放电影的地方,还可以做live的转播厅 可以做主题影院 可以部分地区上映小成本电影...综艺电影不是电影,带着entertainment的心态就好
被一部几乎不能被称为电影的电影弄得又哭又笑的..好吧, 我就是传说中的"只要是你, 我都爱"的脑残粉
我爱Joe和贝儿。这个东西呢我不会认为它是电影,它可能cheap到不行,但我看着也开心也有感动,这个经历比我看很多电影都要舒服。存在总是合理的吧,我不要因为去争是不是电影这个虚名而不开心,我要去挑剔那些当了婊子又立牌坊的“电影”。
grace太可爱了~黄小厨好有文化,好爸爸~
好冷场的斐济之旅啊。Grace:反正我永远不想来《爸爸去哪儿》了,因为所有的人都会一直让我哭。我不喜欢哭。
没有吴镇宇组合,差评
至少看得很开心
又名《机智的吴镇宇》 强烈建议国家把这种电影归类为「洗钱」
我没付钱
一般,而且没有费曼和吴镇宇
人傻 钱多 速来
果然往年货方向发展了。相比总体很欢乐的爸爸1电影版而言,爸爸2拍的是无聊无趣,枉费人家一地黑娃娃那么卖命给他们唱歌了。
还不错~孤独的牧羊人还是挺不错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