鸡排英雄

雞排英雄,Night Market Hero

主演:猪哥亮,蓝正龙,柯佳嬿,赵正平,王彩桦,李李仁,严艺文,刘品言

类型:电影地区:中国台湾语言:汉语普通话,闽南语年份:2011

《鸡排英雄》剧照

鸡排英雄 剧照 NO.1鸡排英雄 剧照 NO.2鸡排英雄 剧照 NO.3鸡排英雄 剧照 NO.4鸡排英雄 剧照 NO.5鸡排英雄 剧照 NO.6鸡排英雄 剧照 NO.13鸡排英雄 剧照 NO.14鸡排英雄 剧照 NO.15鸡排英雄 剧照 NO.16鸡排英雄 剧照 NO.17鸡排英雄 剧照 NO.18鸡排英雄 剧照 NO.19鸡排英雄 剧照 NO.20

《鸡排英雄》剧情介绍

鸡排英雄电影免费高清在线观看全集。
汇集台湾各路美食小吃的八八八夜市,每日都洋溢着温情向上的气氛,阿珠牛排、满妹鸡排、国平(赵正平 饰)以及服务台的美香等人照例为南来北往的游客提供美味小吃。长于夜市的阿华(蓝正龙 饰)新近当选为夜市自治会长,自此与小兄弟阿七调解夜市纠纷,维护摊贩利益。女记者林亦南(柯佳嬿 饰)在夜市附近与小七发生冲突,阿华一见林亦南,心中的情愫不自觉间已被唤醒,但林亦南的生活却自此陷入了一连串混乱,领导痛批、男友分手,又因毁坏电路被惩在八八八进行社区服务,阿华与众摊贩充满人情味的举动渐渐化解了林亦南身在异乡的孤独,双方的关系不再紧张。不久议员张进亮(猪哥亮 饰)联合地产商欲强征八八八土地,阿华带领摊贩保卫夜市,而张进亮,就是多年前抛下阿华的人……热播电视剧最新电影警探奈特2:救赎爱在空气中-恋的预感-我们的爱总是只有10厘米。青春密语第一季尖子攻略街头流莺少年忍师—司徒家2独活女子的推荐2地道女英雄快腿我的早更女友面包与郁金香假面之夜女巫前线:塞勒姆要塞第三季秘密总部同捞同煲午夜43路铁拳男人风月·恶之花良心一起又看流星雨剧场蝙蝠侠无极限:怪兽来袭黑色圣诞节四季情第一季幸存日监视者铁证悬案第二季冰山一角狐狸新娘星

《鸡排英雄》长篇影评

 1 ) 看了鸡排 发点牢骚

鸡排英雄是在网上看的高清版。

自从上了豆瓣之后,就看电影少了,主要是各位对影片的评分和评价以及剧透。

这部剧是无意间看到的,而且某软件还有高清版放,于是就看了,从最初的吃到后来的民主,总体还不错。

今天中秋放假第一天,早上生物钟没有调回来,于是七点半就起床了,上午看看文档上上网就过去了,下午去体育馆打羽毛球,哈哈,打了阔别两年的羽毛球,还是很happy的,晚上几爷子去吃了冷锅鱼,假期第一天就这么过去了,平凡的普通的也算充实的一天。

晚上上网的时候突然又看到了某某的打人的新闻,心里突然很不是滋味,其实我很少关心politics,晚上吃饭的时候他们几个抱怨的时候,我基本没有插嘴,但是此时却突然想说点什么,于是想到了鸡排,就在这发点牢骚吧!

所说的可能与电影无关,但想一想还是有点关系的,声明:1,晚上喝的是橙汁;2,希望此贴不会被删;关于某某的经过,就不细说了,关于事件本身我也不做评论,只是想从一个大的方面来说一说。

首先我个人觉得几千年的历史总是有一句话在说,王子犯法与庶民同罪,但是几千年的历史又在说明,王子犯法与庶民同罪,但是并不同罚。

不管时代如何在变,每个国家总是存在统治阶级和被统治阶级的,这是一个国家之所以称为国家的一个很本质的原因,就如同政治课上对国家的定义一样。

我现在在想,在国家里统治阶级能够被被他统治的阶级所左右吗?

我认为,如果能左右,也只是表面上的以及微乎其微的。

有个朋友经常会说,从古至今,统治阶级就是那一号人,不管什么唐宋元明清,无非就是谁推翻了谁,然后这一号人中少了几个人,然后又加进去几个人,他们这一号人是不会变的。

也就是说,我们这些贫苦大众是永远处于被统治的,除非你有成为那一号人的潜质,不过那时你就是那一号人,也就不再是我们这些贫苦大众里的一员了,这样扯就很远了就不扯了,反正你懂得就行了。

我其实想说的就是,这两个阶级的利益是不一样的,而且处于上层的阶级是绝对会想法设法的保护自己的利益的。

所以说关于民与官斗这个事情嘛,你想想就知道了其次关于δη~μοs这个词。

说一说电影中的结局吧,其实我觉得挺悲哀的,虽然有那么多的人在the government门前呐喊助威,怎么怎么样的,虽然最后他们胜利了,但是他们却不知胜利却是来自一碗四神汤,如果没有这碗四神汤,那么那位MP就不会良心发现,那么结果就是不管人们如何的抗争,只要这位MP说同意了,八八八还是要搬的,这就足以说明平头百姓的力量是多么的渺小了,当然像Egypt Mo Barack那样的就另算了。

那么各位说δη~μοs从古至今是怎么样滴呢!

古代那些事,不管什么奴隶制啦,封建制啦,这个词貌似和他们不搭边哈,那么现在呢?

这个我的理解是还是有的,不过正如上面所说的是很小的。

最后就是我们这些平头百姓就在自己心里发发牢骚得了,当然现在网络也好了,大家都可以在网上说一说,不过就不要抱太大的希望了,否则你会感觉很绝望。

哈哈,无所谓了,庶民自有庶民的活法,就像我一样,打打球,吃个冷锅鱼,日子就这么过,哪怕有一天这事让我遇上了,我也只有自认倒霉,鸡蛋怎么能够碰过石头呢!

突然发现都凌晨一点半了,哈哈,还是赶紧睡吧!

虽然明天能睡个懒觉。

 2 ) 了解台湾市井 政治的好片子

台湾的电影很少看,综艺比较多,虽然知道其中的八卦不代表台湾生活,但视野还是被它影响着。

该片的投资应该是不大的,人物也没有什么特别俊美的,当时几个大婶的样子按我的审美比大小S还是耐看多了。

夜市的生活,当然不是像高级百货店那么能上大雅之堂,也也藏污纳垢之嫌疑,如盗版碟,如低胸妹。

开夜市的无疑是弱势群体,卖牛排的目标是自己开一家牛排店,长期作夜市生意由于日晒少骨头都出现问题;由于决定是议会作出的,所以开放商要贿赂议院;大家都在找舆论支持,一方是弱势群体牌,一方是抓住污点打作文章。

最终议员亮良心回归。。。。

温情的一点是:原来阿华的妈是当掉项链让被逼债的亮偷钱跑路,正是大人的世界小孩无法理解。

不理解的,亮与华妈妈应该是情人关系,但他的称呼是;姆妈。

奇怪。

电影中很多闽南语,比较原生态,但也费解。

 3 ) 在地人民抗拆史

0台北有个地方叫做北投县,面积并不大,温泉小有名气。

在北投的半山腰,有一个不起眼的温泉博物馆,原本是日本人统治时,在北投建成的一家温泉店。

博物馆上下两层,木质结构,水准基本就是大陆随处可见的中档大众浴池,除了并不华丽的日式建筑,也实在没有什么特别的地方。

实际上,在很多年前,这家温泉馆本来是要被拆掉的。

当时,一位小学老师看到它,觉得日式温泉的建筑代表了台湾的一种文化记忆,于是组织自己的学生,一个个笑容灿烂的小孩子,走到这家即将被拆除的温泉馆,举起横幅,头上绑上丝带,抗议游行。

然后,在附近社区的努力下,这家温泉就保留下来了,并且成为了当地温泉文化的博物馆。

政府会每年拨款维持开销,社区的居民则自愿组成义工,来维护博物馆的运营。

1台湾人对地震的记忆是难以磨灭的。

他们通过一场场对文化仪式的保存来记住祖先。

1999年9月21日,台中发生7.3级地震,因为地处山谷,很多人被活埋,当时一间铁皮屋被吹出了几百米,从一个山头到了另一个山头。

地震之后,在民众和政府的推动下,在台中,很多震区的建筑都没有被拆掉重建,而是被当成了纪念址,供人们参观旅行。

其中有弯曲的铁轨、倾斜的房屋、震中的坐标,也包括那间已经压成片状的铁皮屋。

几年之后,日本阪神大地震,也是7.3级。

地震之后,日本一位建筑师召集了300多个志愿者,用“纸”搭建了一座临时教堂,供人祈祷。

之后,当台湾代表团去日本参加一个地震研讨会的时候,听说这座临时教堂即将被拆除,于是提出了一个吓到日本人的要求:能不能把这些纸做得柱子和房梁送给台湾?

他们要在台中的9·21震区,恢复这间教堂,作为对地震伤痛的共同缅怀。

台湾人甚是有趣,自己的东西不让拆,就连别人拆他们的,他们也会跑过去:刀下留人。

于是,货船运输着大大小小的零件,一直到了台中。

台湾人说,我们不要比日本差,于是组织了附近社区的千人志愿者队伍,很短时间就恢复了这个建筑,并且命名为“纸教堂”。

如今,纸教堂的旁边还有一座漂亮的雕塑,两个人手拉手,组成一个圆圈。

2东海大学是一个基督教大学,位于台中。

校园中有一片相思林,种满了大大小小的相思树,那一定是小伙和姑娘谈恋爱的好地方。

上个世纪90年代,学校要以“交换”的方式把其中一部分树林卖掉,学生们愤怒的占领了两层楼的校长室。

据说,当时赶上了期末考试,大家就轮流在校长室里自习,考完的人就跑回来,替班换该去考试的人。

最终校长不得不出面妥协,把整片相思林保存了下来。

为什么不给学生们记个大过呢?

或者报警不就好了?

当然不,实际上,学生们是无比渴望被处罚的,因为如果这样,学生们就可以把这件事情闹大,把“学生被迫害”的新闻传到总统耳朵里。

学校不可能这么傻。

然而换个方向说,正因为学校不傻,才会用各种方式和抗议的学生周旋,实际上,到如今,相思林确实被拆除了1/3。

那么,我们能不能说,这是抗争的失败?

我想也不能。

因为正是这拆掉的和未拆的,才构成了抗议的双方,才构成了我们看到的妥协和不妥协,才构成了这片美丽的相思林,才构成了一段小故事——有人问东海大学美术系的蒋勋,就是《孤独六讲》的作者:凭什么你们东海大学也有美术系?

蒋勋说,因为我们有全台湾最大的写生景观。

3也许是期待过高,很多到过台湾的人都会觉出失望。

面对地大物博的祖国山河,台湾的自然景观和文化遗产的确没有什么过人之处。

然而,台湾最宝贵的不是这些:不是山河,不是宝藏,也不是水果和美食,而是世代生活在这里的人。

他们对于自己的文化和生活珍惜到一针一线,这也就不难解释,为什么台北市区每天都有不同人群的抗议;为什么家门口公园的一棵树被砍掉了,都有成群的人在举着牌子大喊“公园种绿树,警察请止步”,都有议员在为人民欢呼呐喊;为什么政府通过招标修建庙宇,人们会不满意价格低廉的维修公司,宁愿自己捐钱也不要亏待了自家门前的庙宇。

这就是为什么,当导览大叔不好意思地说,我们台湾的庙宇只能追溯到明清时候,没办法和你们比的时候,我感到一阵脸红,并且肃然起敬。

4我们和台湾的抗争记忆有着不同的轨迹。

我们的抗争充满了家国想象,充满了英雄和领袖,救世主和大救星;台湾的抗争故事则更多属于个人叙事。

这些日常事件的温暖,支撑起一个海岛的文化与传统。

在通往台中的大巴上,我看完了这部《鸡排英雄》,中途还睡了一觉。

我觉得有趣的并不是某一个具体的桥段,而是一种亲切调侃的生活气息与生动的社区抗争。

其中有俊男美女,有槟榔西施,有不争气的小混混,也有勾心斗角的大妈。

在维护社区的利益时,他们走在了一起,保护世世代代生活的日常文化。

这时候,误会变成温情,爱情开花结果。

在整个抗争中,没有一个人能满脸东方红,也没一个人成了救世主。

我们看到的,是一个个无比生动的主人翁,他们有共同的价值观,也生活在可供协调的体制中。

台湾并没有因为抗争的故事而互相忌惮,而是因此而拥抱得更紧。

我想,如果有一天,我们某个小区的业主可以为了砍掉一棵树而走到一起,某个学校的学生可以为了一座命名为真维斯的大楼走到一起,某个城市的居民可以为了红十字会的腐败走到一起,并且:我们的小区管理委员会忌惮了,我们的校长忌惮了,我们的城市管理者忌惮了,并且:我们能把这些故事积累起来,拍出一部温暖的日常叙事的抗争,庆祝建国任意的一年。

这部片子一定集合了几百个当红影视明星,一人露一面儿,饰演夜市摊主的赵本山拍案而起,说:你丫忽悠谁呢!

饰演政府官员的冯巩终于憋不住劲,怯怯地说,群众朋友们,我想死你们了!

如果这样,我们是不是就离民主更近了呢?

2011.7.15

 4 ) 啃雞排當英雄分享: facebook PLURK twitter【撰文/鄭秉泓】《雞排英雄》是繼鄭文堂與鄭靜芬之後,台灣影壇出現的另一對兄妹檔編劇。不過葉天倫與葉丹青合寫的劇本,無論人物塑造還是劇情架構的起承轉合,尚稱不上原創,而呂聖斐為本片所作的配樂,風格上也有點刻意重複他的代表作《海角七號》予人的「歷史感」。片中女記者林亦南(柯佳嬿飾)出場甩頭髮的畫面幾乎是《綺夢》翻版,夜市

啃雞排當英雄分享: 【撰文/鄭秉泓】《雞排英雄》是繼鄭文堂與鄭靜芬之後,台灣影壇出現的另一對兄妹檔編劇。

不過葉天倫與葉丹青合寫的劇本,無論人物塑造還是劇情架構的起承轉合,尚稱不上原創,而呂聖斐為本片所作的配樂,風格上也有點刻意重複他的代表作《海角七號》予人的「歷史感」。

片中女記者林亦南(柯佳嬿飾)出場甩頭髮的畫面幾乎是《綺夢》翻版,夜市美食與攤商百態明顯取材自周星馳的《功夫》與《食神》……,莫非《雞排英雄》只是個藉由拼貼、操弄、精準算計以迎合市場的爆米花商品?

(海報提供/福斯電影)事實上,我真心以為這是好事。

繼《海角七號》、《聽說》、《艋舺》之後,台灣終於又出現這麼一部徹底擁抱觀眾的大眾電影。

《雞排英雄》令人想起九十年代還不流行「合拍片」的純正港式喜劇,以及這十年來日、韓、泰產製的道地娛樂小品,看似多方擷取、拼湊,卻懷抱著自己的中心思想,順利咀嚼、吞嚥、轉化成為「自己的東西」,正所謂從模仿中成功自我進化。

草根電影,台灣的三幕劇《雞排英雄》很聰明地將自己設定成庶民電影,也可以說它是國民電影,甚至草根電影、鄉土電影,而我也以為這正是它直承《海角七號》、《父後七日》而超越《艋舺》之處。

草根電影與主旋律電影不同,如果說主旋律的意識形態懷抱政宣意圖,難免流於刻板的單一論述,草根無疑淺顯易懂且不著痕跡許多。

草根偏向庶民意識,甚至不避諱在闡揚「正向而積極」的國族情懷中隱含批判觀點。

正如《ALWAYS幸福的三丁目》(ALWAYS三丁目の夕日)是日本的草根電影,《歲月神偷》是香港的草根電影,馮小剛早期的《甲方乙方》是中國的草根電影,《雞排英雄》與《海角七號》皆是台灣的草根電影(註1)。

葉天倫將《雞排英雄》的節奏掌握得挺靈巧,分鏡也算俐落,該煽情的時候絕對毫無顧忌。

中後段那場作為故事高潮、牽動劇情轉折的夜市蜂炮戰拍得尤其好,視覺奇觀與情感細節兼而有之,也成全了《雞排英雄》作為片名的意義,主打「在地情懷」一點也不偷工減料,理直氣壯又毫不扭捏。

因為它的「氣口」對了,整部電影的氛圍也就對了。

人生如戲,戲如人生的豬哥亮演起阿亮一角不但張力十足,所經歷的心路歷程更是《雞排英雄》一片最成功的環節之一。

(劇照提供/福斯電影)片中的每個角色都被安插在很適合的位置,雖稱不上開創,但是非常適切——葉天倫懂得在刻板印象中做更深入的發揮。

台灣偶像劇那些草根綠葉往往流於虛假,《雞排英雄》卻沒有這等尷尬局面,而藍正龍飾演的阿華自然是片中的英雄,是借用標準好萊塢英雄公式三幕劇概念(註2)塑造出的平民英雄。

這個角色之所以能成功獲取觀眾的認同,關鍵在於劇本巧妙安排了兩個有趣的角色作為陪襯:其一是柯佳嬿飾演的女記者林亦南,其二是豬哥亮飾演的議員阿亮。

這兩個角色對映著兩種不同典型的「台灣父親形象」,前者代表著台灣年輕世代對於「父親形象」的不懈追尋,後者則象徵著台灣上一個世代對於往昔錯誤的百般悔悟。

當這兩者最終與阿華進行所謂的「三位一體」儀式,遂成就了整部《雞排英雄》最動人的片刻。

如果看過常被好萊塢編劇與評論拿來當成範本的《夢幻成真》(Field of Dreams),應該不難理解我拿這兩部片作對比的原因。

《夢幻成真》是一則寓言,回顧的是二十世紀二十年代的棒球與六十年代的學運;《雞排英雄》也是一則寓言,回顧的是解嚴後民主運動與經濟蓬勃起飛的台灣九十年代。

在歷經金融海嘯正逐漸復原的當下,兩個時空背景脈絡截然不同的文本,卻透過夢想的失落與追尋這條中心主旨,悄然交疊。

亦南追尋自我,向過往致意《雞排英雄》中阿華的自我認同過程很老套,其中從質疑與退卻到最後的堅定,我以為其實是為了鋪陳激發女記者林亦南這個角色的自我認同。

林亦南是個狗仔,因為惹到當紅女明星而走投無路,轉至不入流的小週刊跑新聞,還遭阿華惡整而必須至八八八夜市進行「社區服務」。

林亦南對攝影工作的喜愛其實來自已逝的父親。

葉天倫用了不少篇幅強調林亦南對於父親的思慕,甚至找了李李仁來「飾演」這個只存在於平面照片中的回憶角色 (林亦南即使與醫生男友感情生變,父親的照片始終是她最大的心理慰藉)。

她在城市中尋覓未果的自我認同,卻在意謂著都市邊緣底層的夜市中找到了依歸,無論事業還是愛情皆然。

當正牌英雄阿華一度消沉,亦南代替阿華號召串連起夜市的一攤散沙、善用自己的媒體背景對抗那頭無孔不入的政商巨獸;當阿華重新振作,亦南則是往後退一步成為阿華最堅定的輔助。

最後八八八夜市土地變更案未通過的剎那,她在人群中看見了亡父身影,那一刻其實是在告訴我們:亦南不再是男人的附屬品,她徹徹底底擁有屬於自己的思想與實踐。

林亦南繼承父親遺志,因此愛上攝影,後來參與反對運動,事實上是一個相當「動人」的設計,並非葉天倫在胡亂「消費」台灣政治。

林亦南的追尋顯然暗喻21世紀台灣年輕世代由迷惘而堅定的過程,是在向過去為爭取民主自由而失去生命財產的前輩致敬,那一疊民主運動的舊照片中,也因此得見鄭南榕的身影。

重新振作的阿華最終成了正港的平民英雄,過程雖猶如好萊塢英雄電影一般,但透過其他角色的陪襯,成功獲得觀眾的共鳴與認同。

(劇照提供/福斯電影)阿亮初衷難忘,台灣浪子回頭如果李李仁「飾演」的父親代表著戀慕與理想,那麼由豬哥亮飾演的阿亮即是深情款款,充滿可悲可鄙又可憐的嘲諷與悲憫。

阿亮算是阿嬤的養子,輩分上是阿華的叔叔,一路跟著阿嬤擺攤賣四神湯,教阿華玩布袋戲,卻又老是積欠賭債拖累阿嬤收尾,後來索性捲款落跑,再出現時竟已是人氣議員,推動八八八夜市土地變更案,意圖從中收取不法錢財。

猶如普魯斯特(Marcel Proust)吃著瑪德蓮小蛋糕在紅茶中綻放出千迴百轉的個人記憶(註3),四神湯其實就是阿亮的本心,一種難以收買的「初衷」。

豬哥亮將阿亮這個角色詮釋得極為到位,一方面劇本將這個角色寫得好,具備足夠的複雜度,一方面虛構戲劇角色又與豬哥亮自己在現實人生中大起大落的傳奇經歷遙相呼應。

他投機、不負責任,但終究懂得悔改,而他最後那聲悔悟中帶著撒嬌的「阿母」,聽似突兀,卻傳神地道盡台灣人的辛酸與悲哀,與最後在人群中現身的林父(李李仁飾)面對面,成就了永恆的台灣男性形象。

恰如《海角七號》無法寄出的情書那般,既是嘲諷,也是悔悟;既是緬懷,也是告別,是一個動人的原點。

現實台灣,宛如夜市嘉年華《雞排英雄》令人百感交集。

阿華聚眾在議會前擺攤抗議八八八夜市土地變更案、阿亮在最後一刻因四神湯與雞排而陣前倒戈,最終達成雙贏局面、八八八夜市在政策輔導下轉型成為觀光夜市,阿亮經此一役人氣大幅攀升……這明明是為求戲劇效果而編造出來的「雙贏」,但片中種種民粹與鄉愿、媒體炒作與操弄、匪夷所思卻又貨真價實的各樣亂象,講的確實就是台灣。

我們就是生活在這麼一個卑劣又可愛、充滿戲劇性的地方,只是在現實世界裡,有太多缺乏機會又不可能成為雞排英雄的阿華,也有太多再也無法想起初衷的阿亮。

2011年台灣拍出了《雞排英雄》,一部有歷史感、搞笑又令人感動的草根台灣電影。

或許我們無法寄望台灣每十年就出現一部《海角七號》,但是我們大可期待台灣每年都出現一部《雞排英雄》。

註釋1 草根電影並非《海角七號》賣座之後才出現的名詞,它其實上承日治時代的新文學運動與1970年代的鄉土文學運動,都是以自己的語言創作、寫自己土地上的事、唱周遭人群唱的歌,而電影創作是同樣原則的延伸。

從1980年代初期的台灣新電影、隨著解嚴而在1990年代初期紅極一時的八點檔連續劇《愛》和《緣》,到21世紀初期多齣公視文學大戲如《後山日先照》以及《熱帶魚》、《黑狗來了》等電影,皆可歸入這個類目。

2 所謂的好萊塢「三幕劇」是指依照鋪陳(開場)、對立(衝突)、解決(結局)的結構而設計的戲劇。

3 此句指的是法國作家普魯斯特(Marcel Proust)的名作《追憶逝水年華》(À la recherche du temps perdu)之第一部《去斯萬家那邊》(Du côté de chez Swann)中描寫的場景。

【完整內容請見《人籟論辨月刊》2011年3月號;訂閱人籟論辨月刊電子版】

 5 ) 小虾米战胜大鲸鱼

鸡排英雄,听起来像是周星星的“无厘头”。

影片一开始就是极具生活化的台湾夜市,充斥着各色台湾小吃,哇~我那口水哇~还有市井中牛排女和鸡排女的小口角小争拌,热闹混乱的夜市长选举,一片喧哗。

女主角上场后,我以为这便是一趟回归市民生活的个人成长片,尤其是女主角给男朋友打电话问NYU的情况时,我心想,真是俗啊,肯定是这女的找到了人生的意义和生命中的真爱,放弃了赴美与帅哥男友留学,而投向小蓝的怀抱。

看到半场,电影话题一转,出现了一位不靠谱当地议员前一秒甩开征地议案,下一秒因为六亿助选金而马上通过征地议案。

继尔一帮小混混在权钱交易的撑台下,威吓利诱小蓝夜市长不成,便到夜市上砸场,还砸了小蓝的家,吓得奶奶住进了医院。

女主角利用人脉优势,请了一帮媒体来声援小商贩,结果被有钱人雇佣的媒体用歪曲事实的方式马上又抹了商贩们一脸黑。

有的小贩落魄的走了,剩下的也都垂头丧气。

小蓝在医院天台对女主角吼到“小虾米战胜大鲸鱼的故事只有电视上才会有!

”。

……当然,结局是小虾米真正战胜了大鲸鱼,虽然这不是电视,但这是更大的屏幕(电影)~电影在豆瓣上的分数还不错。

我猜,理由一是电影用温柔轻喜剧的方式讲了小人物抗拆抗争的故事。

理由二是电影里的小人物个个生灵活鲜,仿佛你在屏幕前,就可以闻到炸鸡排的味道,感受到台湾热粘粘的天气。

大陆的愤青和热血青年总是喜欢抗争故事。

但在台湾大选正在预热的2011年,有这样的故事,可能是阵营间的揶揄,抑或是文化人调侃某色阵营的方式。

虽然如此,we still have a dream,that one day, we can campaign in the street,可以大张旗鼓,可以不用以散步的名义。

我更希望,我们这些小小的人儿,太平日子可以在夜市里逍遥,遇难时可以发出诉求,并且获得媒体和其他公众的观注。

我们沉默的大多数,也可以清醒的意识到,一片土地,“有人来人往,进进出出才是活的”,即使盖再漂亮的大楼,无法传承当地人的生活,也是死的。

如果仔细观察我们自己的生活,每个市井小人都是活生生的人,这个世界上,除了鲁迅胡适,除了梁漱溟晏阳初,除了王石李开复,还有我们这些小白领、菜市场大伯、超市收银员、消防队员,以及千千万万耕作在土地上的农民。

每个人都是一本书,每页都精采,字字都是生活,行行酸甜苦辣。

就像电影里的小人物,鸡排女对流浪拾荒者的善心,对弟弟的照顾;小蓝对布袋人偶的缅怀;女主角对爸爸的思念;丝瓜女一家人的相互依靠……前段时间听国琼说到“三明治”的精英化趋势,谈到一个“不得不”,确实,如果以点击量,或是故事的可读性来衡量,草根的故事肯定不如精英的传奇精彩。

电影中女主角的父亲说,要想感动别人,必须先感动自己。

如果女主角仅仅是走近,而不是“走进”商贩们的生活,也不会拍到好照片。

会不会,文章能不能传神感人,关键在于执笔者与人物的关系,是近还是进呢?

如果我们认识到那些活生生的人,小虾米战胜大鲸鱼,一定会在我们的生活中真正发生。

分享一个视频——相思寮不卖,http://www.youtube.com/watch?v=6tz_-cKqne4&feature=related (需翻个跟头到墙那头才能看)

 6 ) 看完想吃炸鸡排了

一直以来对台湾电影充满好感,因为他们的主角一般都没有“高大全”的臭毛病。

这部片子聚焦了底层的小人物,市井、粗俗、自私、怯懦,总之一堆坏毛病,但是却充满了人情味儿,挣扎在底层的市井小民,也有热血、也有想要保护、想要坚持的东西。

总之,是一部有人味儿的励志电影。

唉,每部热血的片子都逃不过励志完美的大团圆结局,不过这也算是台湾电影的特色之一吧!

 7 ) 又看了和谐版

台湾电影,之前内地有引进,主创还去北京的台湾夜市做宣传。

内地票房多少不知,不过看看电影院排的场次,就知道又是那种“到此一游”的片子。

没去电影看,而是在IPTV上看的。

看时就觉得有点怪,一看豆瓣上的片长,我就明白了,有删减……和谐,我们要和谐。

国旗不能出现,台币不能出现,新闻部不能出现,政府要称当局……谈毛民主,别忘了你在天朝啊。

因为康熙的关系,好多演员看着都好亲切。

110828上外公家

 8 ) 落叶归根

日不见太阳的暖,夜不见月光的蓝。

熟悉的言语,熟悉的环境,熟悉的人。

谁曾正视林立的高楼之间,四方的天空之下,那一团粗鄙的聒噪与杂乱的肮脏。

汹涌人潮,冷漠的眼神,装腔作势的一本正经,自以为是的高人一等,趋炎附势的点头哈腰,你为谁停留?

不知何时开始,这空虚而贫乏的灵魂,做起了欲求未满的梦魇,从此再无法沉睡。

你是谁?

在追求什么?

落叶归根,归入纯朴的宁静……

 9 ) 一部电影与我们破碎的公民(市民)社会反思

《鸡排英雄》一个很媚俗的名字让我本能有些反感,介绍中“台湾夜市”和“反强拆”的字眼,却勾起我足够的兴趣,就用这部喜剧片打发这个有些烦躁的周末。

电影一开始,我便强烈感受浓浓的社区气息,这应该是让我们当代大陆人很羡慕,嫉妒和伤感的味道。

开始的那几幕也让我有些感动,因为我似乎看到中国还是有一种破碎的公民社会残存(当然我们自认为台湾还算是中国,也许台湾才是真正的中国),更准确的说应该是市民社会。

自从我朝改造开始,原来那些所谓落后的小社会在大社会熔炉中已经飞快破碎,我们舍小家为大家,破小社会建大社会,可没有小家怎有国家,没有小市民怎么有大都市,没有小社会何来大社会呢。

我们过去的历史总是先破坏再建设,可人情却越来越难建立,不信你推开门,隔壁是谁,有几个可以说我认识的呢,别说可以知根知底的。

一个真正健全的社会,我认为至少是应该有人情味的,我不否发社会终究会分化为不同的阶层,但一定要让让每个阶层的人可以有尊严的活着,靠勤劳的双手让自己在某块土地上踏实的生活着。

我一直感觉我们社会发展最悲哀的地方就是没有真正的公民社会,而且也没有看到大家重视这个公民社会建设。

中华大地无数次血腥的强拆让我们大家对这个社会也越来越失望和无奈。

我们的公民社会也早已破碎不堪。

其实,这部电影也强调了一个悲哀的事情,这个世界最终还是得靠那些有权利的保护,而那些有权利的人往往跟民众不在同一条战线上。

如果没有阿亮议员临阵倒戈,或者说没有他曾欠下的情感债,甚至是如果没有那个本是局外人的记者,他们能赢吗,保护得了他们的土地吗。

悲哀就在于我们往往靠自己保护不了自己,所以我们需要英雄。

武松也好,奥特曼也行,鸡排英雄也可以凑合,可他们在哪里呢。

我朝历史应该叫做英雄的历史,可我们的时代不需要的英雄,因为那些所谓的英雄最后都为就大家而死掉啦,大家依然水深火热。

我们需要的是我们自己就可以保护自己基本生存权利。

丈夫可以保护妻儿老小,妻子可以呵护自己孩子。

我从不否认我们的社会的伟大进步,可是还远远不够,我们需要更大耐心,更高的智慧,更谦卑的心来建设我们和谐的公民社会。

或许,我们只是多用一点良心就可以做到的。

我们不需要过去那么无用,放屁的口号,我们需要的只是一块可以安身立命的立足之地,改用电影中一句话,就算我们看不到每天清晨的朝阳,但希望我可以不用错过傍晚的夕阳。

哪怕只是用小‘灯泡来点亮一平方的土地,累了吸一根烟,擦干妻子脸上的汗水,看一看孩子的笑脸。

 10 ) 奔着大胸妹去看的这部片,结果鸡排在逆转。

当小七把鸡排塞到议员的手上,鸡排让议员从人心与物欲之间抉择了。

(鸡排还是八亿,选什么?

八亿!!

果断八亿啊。

好吧,我再问一次,鸡排和八亿,选什么?

八亿!!!

你有病是不是。

)开个玩笑,电影硬要鸡排充当一次英雄,有什么办法,硬要说人心都是肉长的,硬要说鸡排和四神汤可以让掉钱眼里去的议员临阵倒戈。

有什么办法?

有异议,你去写剧本,你去拉钱,你去拍啊!

那本孤本《独唱团》里面有这么一篇文章,大意是,每当鸡蛋和高墙对撞,我都是站在鸡蛋一边的。

很愤青,很有大爱。

鸡蛋好啊,血流满面,说着,“惨象,已使我目不忍视了;流言,尤使我耳不忍闻。

”一副撞倒高墙我就是英雄,一副撞得粉身碎骨就是高墙耍流氓的模样。

多好啊,这生意多好做,无论怎么着都是高墙输。

要么输阵,要么输面子。

人们骨子里都是鸡蛋的化身,因为人们大多数都来自于底层,人情与经济效应,大家都希望人情能够获胜。

鸡排和八亿,大家都希望最后鸡排能够逆转。

别忘了,某一刻,鸡蛋赢了,要么是高墙不忍,要么是高墙不想玩,为了高墙的不忍和不想玩,你却要用一切力气去冲撞。

不是鸡蛋不好,也不是高墙不好,似乎我就是这么中正的人。

请记住这两句话,在历史上,即使在某一时刻鸡蛋推倒了高墙,但历史主角和主导者永远是高墙,即使鸡蛋赢了也会重新变成高墙;那些自以为是鸡蛋的人,有很多都不知道,其实自己是高墙。

抱歉,我也是个鸡蛋。

《鸡排英雄》短评

刘品言很胸很可爱。

4分钟前
  • Lan~die
  • 还行

赵哥!

6分钟前
  • 婧子。
  • 还行

朴素

11分钟前
  • 阴山野人
  • 推荐

这电影的亮点是台湾夜市 这也太多好吃了的啊!什么都想吃!蓝正龙是真的帅 还有酒窝!可是演技真的不太好 和柯佳嬿也一点都不搭。

16分钟前
  • 黄悦_
  • 较差

一般

17分钟前
  • yuer木
  • 还行

柯佳嬿真的越来越桂纶镁了。。话说台湾文艺女演员的名字都无端端加那么部首就对了。。

21分钟前
  • Mac_
  • 较差

柯佳嬿真心像桂纶镁,然后觉得有些地方过火了,台湾电影拍得跟香港贺岁片差不多。。

25分钟前
  • 大發
  • 还行

不错的小品

28分钟前
  • B
  • 还行

故事就是夜市选出来的自治会会长保护了他们夜市两三次,还认识了他一见倾心的女孩子。勾起了去台湾玩的欲望,夜市好棒!皮影戏看起来也好玩。

30分钟前
  • 北海道牛奶冻
  • 较差

台湾版的拆迁风云,不过故事情节实在是乏善可陈,而且最后的胜利又是牵强附会,绝对不值得推荐。

33分钟前
  • 天兵
  • 较差

小市民味儿浓郁,看着蛮欢乐~重点是~柯佳嬿怎么拍都美翻了~

36分钟前
  • 西海岸有树
  • 推荐

台湾的一部反映强拆的电影,背景是888夜市,讲述的一群生活在底层,见不到太阳的人的悲喜故事,并且通过自己的努力赢得了自己的权利,电影中有很浓厚的人情关系,由蓝正龙和柯佳嬿,猪哥亮主演,电影对社会上官商勾结榨取民众的事情进行了展示,越看本片越觉得是在看内地片而不是台湾片?

37分钟前
  • 哈酷
  • 推荐

雖然拍得很差,但有點心意,尾也還算鎮住。

38分钟前
  • HurryShit
  • 很差

故事很老套。但是叙事方式不错。

43分钟前
  • startskw
  • 推荐

面对拆迁台湾人选择走后门。。。柯佳嬿的演技跟人一样 。青涩了点。。

48分钟前
  • AE86
  • 较差

本来只想着当做搞笑片来看 可比预期的居然好的这么多 台湾底层小市民的快乐和辛酸是成比的 辛酸下挤出快乐 人还是要努力活下去的 “世界有多大,爱就有多大” 综艺B咖C咖在猪哥亮大哥带领下演绎出感人幽默的剧目 赵哥和彩桦姐的表演真是本色出演 亮.

52分钟前
  • 多田
  • 推荐

剪辑凌乱,叙事俗套。幸好还有些笑料和煽情。出来后就后悔没看鋼的琴。

55分钟前
  • 随喜
  • 还行

什么鸡排有那么好吃吗

58分钟前
  • 溢谱普
  • 还行

闹哄哄乱七八糟

1小时前
  • DEAD MAN
  • 较差

基本上可以划归到被名字毁掉的好电影名单中了,我还以为是弱智香港喜剧!我误会了……

1小时前
  • 君宝同学
  • 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