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常苦恼于现实一地鸡毛的生活,焦虑、低落和孤独相伴左右。
总是在追求、放弃、和追求之间徘徊,躺不平也卷不起来的日子过得人心里发慌。
因为佐藤健,因为吃饭时屋里太寂静,机缘巧合点开这部电影。
电影里的男主得了脑瘤,不久于人世,恶魔用延续寿命交换了他生命里所有的电话、电影、钟表和猫。
假如世界上没有电话会怎样?
男主和他的女朋友相识于一通拨错的电话,没有了电话,女朋友变成了陌生人。
就这样,因电影结缘的朋友,痴迷于钟表的父亲,男主最亲爱的妈妈随着恶魔交换的事物慢慢消逝,男主身上的联结逐渐离他而去,他存在于别人心里的记忆也消失不见。
喜欢一条评论,说:当所有记得你的人都消失在世界上,和死亡又有什么区别呢。
经历过死亡和遗忘,男主回头再看人生,正如我回顾过去,美好的一幕幕展现在眼前,才发觉生死面前,生活算小事。
而让猫消失的时候,就是可能与死去的妈妈的关系也消失的时候,一封妈妈最后写给男主的信让男主回想到了之前家中的点点滴滴。
爸爸只是不会表达自己的情感,他所做的事情:口头说着自己不想凑合在外过一晚,拼命找宾馆,实则是想让生病的妈妈能安稳得过一夜,那张与母亲的合影是因为爸爸不舍即将离去的妈妈太难过才会手抖变糊,生菜死了,为了能让妈妈开心起来,爸爸又去领养了一只猫,为了制造惊喜放在了卷心菜的箱子里(这段真的是好萌好萌啊)偷偷放在屋里,虽然爸爸一直都在修表,哪怕妈妈死去的最后一刻爸爸都在修妈妈的表,那只表大概是爸爸与妈妈之间最重要的联系吧。
影片最后,妈妈带着刚出生的孩子给爸爸看,爸爸送给妈妈修好的表,对着孩子说“谢谢你降生到这个世界上”真的是哭的不要不要的。
猫是男主与妈妈的之间的重要关系,表是妈妈与爸爸之间的重要关系,而猫和那封信让男主理解了爸爸,消除了和爸爸之间的误解,妈妈在信中表露地细腻的感情,温柔地鼓励儿子继续努力,好好生活。
死亡是我们共同的归宿。
我参加过一次活动,假设你就要死去,写一封遗书给家人朋友。
人生遗愿清单上还有那么多没有完成的事情, 没有去过的地方,于是活着是多么重要。
健康地有质量地活着更为重要。
日本人讲述其死亡,风淡云轻,就像北海道夏天的风。
影片里男主得了脑癌,在30岁大好年纪。
为了继续活下去,恶魔要让世上的东西一件一件消失:电话,电影,钟表.......于是他开始处理三段关系。
爱情(电话):和女主人公因为打错电话而认识进而因为对电影的共同爱好而成为恋人。
可是恋人啊,第一眼看到闪光点,被深深吸引,久而久之终究会有差异,当两个人的成长步伐开始出现偏差,人生的追求开始不同时,恋人要么挥手再见各奔东西,要么就相互妥协继续前进。
这一对恋人一起去了布宜诺斯艾利斯,膜拜了《春光乍泄》里的瀑布,一起经历了朋友的突然死亡,和平地分手了。
友情(电影):会成为朋友的,总是在某一方面和你有共同价值观的。
男主和他的最好的朋友对电影有着同样的爱。
开影碟租售店的好友每周都会给男主推荐一部影片。
而眼看着电影这个东西就要消失了,好友在店里翻箱倒柜地想找出最后一部推荐给他的片子,朋友那张本来酷酷的表情竟然全是泪水。
亲情 (钟表):男主的父亲是修理钟表的匠人。
男人原本就不善用言辞表达自己的情感,使得父亲和他的关系随着年龄增长变得愈发生疏。
维系两个男人支离破碎摇摇欲坠的关系的是男主的母亲,还有误闯入男主一家人生活的两只猫:一只是在男主小时候被人遗弃的生菜,一只叫花菜,是父亲在生菜死后为鼓励生病的母亲带回来的。
这个细节,以及在沙滩上,为男主和母亲拍照时父亲太过伤感手抖拍了张模糊的照片的细节,都描述出父亲的情感波动。
原来父亲不说只是不善表达。
爱情,友情,亲情,这三段关系是我们终究无法避免,要终其一生去处理的关系。
我在日本游玩时看见影片海报,看不懂日文的我光从猫和消失两个词上揣测,还以为是公益广告。
回程飞机上观看完影片,小故事讲明大道理,反正我哭得稀里哗啦。
影片画面传承日系一贯的简洁美,画面剪辑流畅,音乐唯美,每一帧都可以当作海报,一整部可以是加长版的mtv,现实与回忆我常常靠男主脸上的创口贴识别。
看《岛上书店》时,男主患绝症将不久于人世,面对死亡,他给养女准备了一个读书清单。
《Me Before You》结尾时男主为女主准备了去进修的资金。
而你的Bucket List里又有什么呢?
“这世界,有我挣扎、烦恼,存在过的痕迹。
”“旅行中你会发现世界很残酷,但是也会有美好的机遇。
”备注:图片来自豆瓣
“如果世界上不再有我,究竟会有谁为我伤心?
你会伤心吗?
”“不是人在养猫,而是猫一直陪伴在人的身边。
对吗?
”
《假如猫从世界上消失了》(《如果世上不再有猫》)开篇就像是无厘头的《死亡笔记》,“恶魔”诱导脑癌将死的屌丝青年签下了续命约定,而作为交换条件的电话、电影和猫则分别对应着爱情、友情和亲情,只要让其中的一样东西消失就能让屌丝青年多活一天,而与其对应的记忆和牵绊也会同时消失。
影片后半段的反转有一种直刺灵魂的力量。
其实一切都是屌丝青年和无法接受即将死亡的自己的深度对话。
而接下来影片的各种催泪弹桥段则将一个治愈、温馨的故事慢慢拼接完整。
(几乎是“你怎么舍得,让我的泪,流向海”的节奏)好基友的终极电影原来是《海上钢琴师》,那同样是一段懦弱而勇敢、平凡而伟大、专属于自己的传奇故事。
“有一个好故事,有一个人与我分享,那么人生就不算糟糕。
” “真庆幸我喜欢看电影。
”在旅游时和女友目睹了好朋友突发意外死亡,女友对着瀑布声嘶力竭的大喊“我要活下去!
”
“不是人在养猫,而是猫一直陪伴在人的身边。
” 即将离世的母亲将儿子“托付”给了“卷心菜”,希望他们俩能够健康快乐的继续以后的人生。
父亲在海边给妻子和儿子照合影时手总是在颤抖,在忐忑不安和强颜欢笑的悲伤中按下了快门,一张模糊的照片道尽了父亲的辛酸和心痛。
“如果世上不再有猫,这个世界会有怎样的变化?
如果世上不再有我,究竟会有谁为我伤心?
如果我从世界上消失了,没能实现的梦想和心愿,或者是无法完成的事情、没做完的事情、还有后悔,肯定会有很多吧。
不过我相信,有我的世界和没我的世界肯定是不一样的。
或许只有很小很小的差别,然而正是他们,正是我存在过的证明。
是我挣扎着、烦恼着,生活过的证明。
”
影片最后,屌丝青年敞开了心扉,带着“卷心菜”一路愉快的骑行回了父亲的钟表店。
画面一转,母亲抱着初生的小家伙进门与父亲两两相望。
父亲将修好了的定情怀表交到母亲手中,然后轻轻的道了声“谢谢你”。
凝视着活力灵动的小家伙,父亲又轻轻地说道“谢谢你,来到世上。
”这样的处理方式一下子令人想起了《老师与流浪猫》、《借着雨点说爱你》、《横道世之介》、《向阳处的她》,虽然人生的结果无法改变,但若能回忆带笑,仍可算作一种幸福的离开的方式吧。
感谢有你,感恩生活。
若是有缘,就请期待下一个轮回吧。
电影的配乐与剧情的配合度相当高,片尾曲则是干净、轻灵但不乏力度。
“假如猫从世界上消失了那这个世界会有如何的变化呢假如我从世界上消失了那究竟会有谁为我悲伤呢假如我从世界上消失了那些未实现的梦想和思绪那些在我存活时未能完成的事情对此我一定会抱有许多遗憾吧然而,这个世界我在与不在相信一定会有所不同也许真的只是些小小的不同然而正是它们是我存在过的证明”是我挣扎着,烦恼着,生活过的证明一个人的意义不是对于整个世界的影响,而是对你爱的人、爱你的人和你身边的所有人的影响,你的存在对于他们生活的一点点不同都是你存在的最重要的意义我从来都不仅仅只是被需要,我对于某人来说是最重要的人,这才是,能让我更勇敢的活下去,不惧死亡的活下去的真正动力所在。
当爸爸说出那句“谢谢你,能出生在这个世界”的时候,我强烈的感知到了自己的存在,是不可替代的,必须的存在。
“请你在未来的人生路上,记住自己的优点。
因为只要有这些优点,你一定可以幸福,也可以为周围的人带来幸福。
谢谢你为我做的一切,再见。
希望你能够永远保持你的优点。
——妈妈”
是小说改编的.这个小说我应该会看的.男主分手的原因是缺乏共情力嘛.说实话那个朋友死的太突然啦.过于戏剧化.但也是为了表达出人生不就是这样嘛.不知道明天和意外哪个先来.确实啊.大毛不就是这样嘛.前一天还在遛狗.第二天就进icu啦.经历的多啦.可能共情力就会钝化吧.友情那一段感动到我啦.因为电影.认识到一辈子的好朋友.这真的很奇妙.无关血缘.无关利益.只有友情是两个人的彼此选择吧.真的很美好.猫星人真的超级无敌爆炸可爱啊.并不是人类饲养Ta们.而是Ta们陪伴着我们啊.汪星人也很可爱啊.感谢猫猫狗狗陪伴着我们.我还是更喜欢狗狗(我现在就躺在狗狗的身上.真的好喜欢啊!!
)男主推着妈妈到海边的那段对话还是很现实的.妈妈就是这样啊.一起都为了孩子.人是需要找到一个活下去的理由的.孩子就是妈妈的理由.为别人活下去会更有动力一点吧.
一直都在幸福的活着.但却又不珍惜这段时光
当真的该说再见的时候.只是想到自己而已
还有好多书没读呢
本来很羡慕这种邮递员.但看到弹幕说相当于快递小哥时.瞬间不羡慕啦
友情这段真的
真的只有人类啊
感谢卷心菜提供本片唯一笑点
至少让别人快乐过
感谢款待
这么明晃晃地把猫放到一个假设性的标题里,再加上是一部日影,那么治愈的属性应该是没跑了的。
事实上,在看之前,我也只把它当作是一部治愈系电影,聊作消遣,顺便拯救一下我这颗无聊低沉的心。
讲真,从海报上看,它就很治愈,上面是梨花带雨的宫崎葵,下面是抱着猫的一副暖男样的佐藤健,颜也有了,猫也在了,就这么煽情下去,是肯定能赚到一些人的眼泪的。
这是观看影片之前的感受,看了之后,倒是有些意外地小high了一把。
原因无他,两个字:迷影。
佐藤健配宫崎葵,这小俩口竟然还迷影!
于是乎,我还能说什么呢?
我无意于罗列出影片里出现的迷影元素,毕竟,我懒,而且,迷影元素的呈现,主要是提供给观者在观看过程中发现的乐趣,看别人罗列,就颠倒了重心了——好吧,主要是还是懒。
所以,我还是讲煽情吧。
煽情还真是成了不少电影工作者专精的一项技能。
看看国内的青春爱情片,你就知道了——打上淡黄色的柔光,放出舒缓的背景音乐,男女主人公面对着面,说着些让人听不懂的话,拥抱加接吻了,就有了happy ending,甩巴掌走人了,就成了sad story。
或者,换个套路,来场大雨,主人公大喊:XXX,我再也不想见到你了。
真的是很煽啊。
比起我们的国产大片,韩国电影的煽情技术相对来说就高明了不少。
以有名的高分电影《辩护人为例,最后一场出庭戏中,随着宋康昊的爆发,他的大义凛然感染了庭内的旁听律师们,他们一个接一个地起身,站起来的声音接连不断,强烈的煽动效应就出现了。
这场戏也为导演博得了“除了煽情,啥也不会”的美誉。
诶,还真别说,这种煽情确实蛮好看的。
而日本电影,尤其是治愈系电影的煽情路数就完全不一样了。
如果说多数国产青春片中的煽情让人迷之尴尬的,而韩国电影中的煽情让人义愤填膺或者潸然泪下的话,日本治愈系电影的煽情通常都会让人感到很舒服。
《假如猫从世界上消失了》的叙事节奏就很舒缓,从人物到对白再到主题思想,都没有太过火急火燎的东西,一切都在慢慢地行进。
这种舒缓反映在日本文学、电影乃至是漫画的很多方面,成了日本创作者们很独有的一个特性。
因为换作其他文化环境里的创作者们,是很难把握住这之中的微妙尺度的,舒缓是为不疾不徐,太快就会仓促,太慢就显拖沓。
而一旦节奏上无法掌控的话,也就很难谈得上在此基础上的抒情了。
舒缓的节奏之外,就是各种煽情的元素了,亲情、爱情、友情,以及各种的回忆杀,一切都熔炼到一块,缓缓道来。
片中有这样一场戏,佐藤健告知了好友迷影小哥自己只有一天的时间可活,希望他能再推荐一部死前要看的电影。
平日里对那些影碟珍惜如命的迷影小哥开始不顾影碟摔落在地地翻找,一边找,一念叨着“找不到,我找不到”,影碟落地声噼里啪啦,满地狼藉。
煽情点,就这样出来了。
当然,类似的桥段很多,也都不是仅仅通过以上几个字就能概况得出来的,因为那种微妙本身就有些不可言说,其魅力也在于不可言说却可意会。
毕竟有些情感,它无论如何,就是共通的。
我知道有很多人并喜欢这种煽情,甚至于是有些看不起这些煽情手段,因为过分煽情而遭致恶评的片子也不在少数。
我倒是有些不以为然,在你感性的时刻,看到一个煽情的故事,情感上获得了波澜,心情被拨动,这其实多少有些可遇不可求的性质。
彼时彼刻的共鸣,未曾不会成为日后的此时此刻的你所心有念念的回忆,而这,也许就是我们喜欢看故事的原因。
回到影片本身上来,似乎还是得给出一个评价。
作为一部治愈系电影,《假如猫从世界上消失了》其实做得并不赖,各种需要做到的点,也都大致做到了,但与此同时,它所做到的程度,却也并不算好,只是达标而已,这多少有些辜负了影迷们对佐藤健+宫崎葵这个阵容的期待了。
是吧?
公众号”启程制造“:
“假如猫从世界上消失了那这个世界会有如何的变化呢假如我从世界上消失了那究竟会有谁为我悲伤呢假如我从世界上消失了那些未实现的梦想和思绪那些在我存活时未能完成的事情对此我一定会抱有许多遗憾吧然而,这个世界我在与不在相信一定会有所不同也许真的只是些小小的不同然而正是它们是我存在过的证明”是我挣扎着,烦恼着,生活过的证明一个人的意义不是对于整个世界的影响,而是对你爱的人、爱你的人和你身边的所有人的影响,你的存在对于他们生活的一点点不同都是你存在的最重要的意义我从来都不仅仅只是被需要,我对于某人来说是最重要的人,这才是,能让我更勇敢的活下去,不惧死亡的活下去的真正动力所在。
当爸爸说出那句“谢谢你,能出生在这个世界”的时候,我强烈的感知到了自己的存在,是不可替代的,必须的存在。
“请你在未来的人生路上,记住自己的优点。
因为只要有这些优点,你一定可以幸福,也可以为周围的人带来幸福。
谢谢你为我做的一切,再见。
希望你能够永远保持你的优点。
——妈妈”
我不是猫奴一族,想当然尔,也不是因为片名点进去看的,而是被预告所吸引,看了之后真的觉得,这是部非常细腻而温柔的电影。
当中有几幕让我非常印象深刻,第一幕是当主角骑着脚踏车,在自己的日常中,却突然摔了下去。
那个日常结束的瞬间,直面生命无常的瞬间,非常突如其来。
日常中,我们经常会觉得死亡离我们如此遥远,需要逃避去思考这件事,才能继续生活下去,但其实,死亡都距离我们如此之近,如此的无可预期。
第二幕是他的好友得知主角时日无多之后,哭着想找到电影,那个最后一部电影给他,却怎么都找不到。
彷佛是在告诉我们,当死亡到来之时,真的很难做好准备,告别是件非常困难而重要的事。
如果这世界上猫消失了,这世界会改变吗?
如果这世界上我消失了,这世界有谁会感到悲伤?
这大概是面对死亡时,最想问出的问题,世界会不会因为我们的存在而改变,或因我们的消失而改变?
忘记是在哪里看到的,最可怕的不是死亡,而是被遗忘。
刚才看到豆瓣上很多人都在喷这部电影,结构不严谨,内容空泛,我也只是莞尔一笑。
每个人都会不同吧,而我所认为的是,只要一部电影,它能戳到你的心上,哪怕只有一点,它能够让你想到自己及自己存在的世界,那它就是好电影。
这部电影是昨天晚上看的,一个人躲在被子里哭的稀里哗啦,如果我从这个世界上消失了,有我存在的这个世界和我消失了以后的世界会有不同吗?
而这也是我一直一直想要找寻的存在的意义了。
我也很怕死亡啊,可这个世界上也有比死亡更可怕的事,那就是抹去我存在过的一切印记。
所以啊,当我意识到,如果我消失了,我的亲人会难过,我的朋友会伤心,我的猫,它会想念我,我从来都不仅仅只是被需要,我对于某人来说是最重要的人,这才是,能让我更勇敢的活下去,不惧死亡的活下去的真正动力所在啊。
所以影片最后,当爸爸说出那句“谢谢你,能出生在这个世界”的时候,我强烈的感知到了自己的存在,我并不是可有可无的,至少,对于某些人来说,我是不可替代的独一无二,是必须的存在。
亲人,朋友……那些爱着的人和事都是我们活着的意义。
还行吧,平平淡淡的。。每个消失的物件都代表不同的关系羁绊和回忆。。珍惜身边人吧
27/7/16 @ Festival Grand。 1.標題黨電影,貓在這片子消失絕對不會影響劇情。 2.導演肯定是WKW粉,但阿根廷那段有種為拍而拍的感覺。3.友情那段最打動我,愛情還好,親情則刻意煽情得一塌糊塗。而且不多花點篇幅去交待主角和父親的關係,浪費了。
看过原著后听说要出电影,等了大半年,确实没让我失望。电影对原著的细节还原度很高,泪点汹涌,后半场几乎是哭着看完。我们对事物的记忆终究是和某个人有关,如果失去了联系彼此的纽带,生命的价值又何在呢?个体的存在对这个世界来说微乎其微,但这恰恰就是我们活过的证明。
岡田惠和。。。
全片最喜欢的是一开头那句“假如我从世界上消失了”的念白。基友从货架上拼命翻找电影的那一幕也很touch。 用一件东西的消失换一天的生命这个设定也很新奇。但是影片节奏有点拖沓,适合平静的时候看,不然会嫌它冗长。 大概是对它的期待太强了,所以有点失望,减一星。
我倒是觉得蛮感人的。。。。。
假如电话从世界上消失了,距离能够肆意将我声音掩埋。假如电影从世界上消失了,我的喜怒哀乐会随着枯燥的岁月日渐苍白。假如钟表从世界上消失了,时间会像玩弄傻子一样让我等待朝去夕来。假如猫从世界上消失了,泛滥的宠爱只能拥抱自己入怀。假如我从世界上消失,世界只会冷眼旁观我一路走过的生之告白
假如猫的剧情其实只能算一般,但好在氛围比较好,而且因为跟本人的一些挂念比较像,共鸣比较多。一直以来总是有点悲观感,感觉如果我还剩一年时间在这世界,我会去做什么,将失去什么,而片中那因为失去物品而失去的记忆和感情,尤其是好友说找不到最后一部电影的那段,被戳中了。结尾父亲那句点题呼应
这鸡汤煮烂了,肉都散架了
被名字给骗了,快进都浪费我时间真是气死了!
呼,还好没有说“让猫从世界上消失吧”然后猫没了。电话消失会失去与前女友在一起的记忆,电影消失会失去挚友,猫消失会失去与母亲在一起的回忆。一天安利一部电影的基友好棒,最后得知男主要死了翻遍架子找不到理想的“最后一部”,心酸。想去阿根廷看伊瓜苏瀑布。
全影院大半人在哭。。。。
太煽情了點
配乐真棒。日影的这种调调我还蛮喜欢。
烂片
向爱情说一声感谢,伊瓜苏大瀑布下要活下去的信念;同友情说一声感谢,养好盲肠去看一场库斯图里卡;跟亲情说一声感谢,你来到这个世界就是最好的礼物;也跟猫说一声感谢,莴苣和卷心菜,是你们给孤独的人类陪伴。比起生命,这个世界有太多不可以消失,譬如手机、电影、猫,譬如和你一起睡过站的回忆。
很好的开端,半小时就可以结尾的设定,收不住的张力局限。
一个东西消失了,哪有这么简单的效应。啧,奇幻想少了,不好玩。鸡汤太多了,说教。
太致郁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