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月之后
Après Mai,五月风暴(台),空中之物,After May,Something in the Air
导演:奥利维耶·阿萨亚斯
主演:克莱蒙·梅特耶,萝拉·克雷顿,费利克斯·阿尔芒,莱娅·鲁热龙,胡戈·康策尔曼
类型:电影地区:法国语言:英语,法语,意大利语年份:2012
简介:1970年代初期,各种各样的思潮撞击着这个脆弱的年代。而影片的主人翁吉尔斯就生活在这一片慌乱和杂乱之中。在不同思潮的影响下,吉尔斯积极参与着各种政治运动,他热爱摄影和绘画。虽然他的朋友指责他,说他政治形态不够坚决,但是吉尔斯还是我行我素地艰难的活着。可是,在一系列关于爱情、政治方向、意识形态的挫折和选择之后,吉尔..详细 >
政治成了年轻艺术家冠冕堂皇的激情 音乐好 编剧力不从心
可是在阳光下你的背影竟是我最后的记忆
流水账
3.5 故事和视角挺好 素材多的用不完
阿萨亚斯这部带有自传性质的电影无论对时代的描摹还是线索的提炼都很优秀,在五月风暴已成学术界电影圈“烂大街”的题材下,他对准了“之后”,用这部电影记录了一代进步青年走上街头之后各自的选择,让本片以五月风暴为界,绘制出70年代意识形态光谱的合流与分裂。编导先用男主的两名女友确立左右两极,追求绝对自由的劳拉,追求下一次革命的克里斯汀,好友阿兰与美国女友走上嬉皮之路,主角则在无政府主义的门前踌躇。也许从伤及保安那刻,也许从克里斯汀离开那刻,主角才寻到自我,他的画投影在乐队上,又是一次资本主义吸纳进步意识形态为商品的象征。阿萨亚斯还用电影与美术的分裂,勃氏与列宁的分裂来互文分裂的动作,最终克里斯汀走向女性主义,劳拉成了朱砂痣,又是一次两极的分道扬镳。真正优秀的青春片只有表皮是滥情,内里只关乎告别与选择。
部分场景令我印象深刻/传单,涂鸦,昏暗的放映室,吉他与火把,在火焰后奔跑的学生/没能让我共情的爱情故事/那个单纯的男生说,我们正相爱,什么都能等。一年后,他说,我们的生活不同,我还没想好/主席的新衣,青春的五月风暴/他们并不真的懂什么,他们只是在若有所思地狂欢。
这一代整天抽烟做爱搞革命的法国人等老了以后都是咋活的。。。。。
很多时候提到“五月风暴”,都是一群年轻人激情燃烧的青春岁月,到了这部奥利维耶·阿萨亚斯自传性的电影中,展示的却是一群涉世未深的年轻人在冲动盲目的政治运动中自毁前程,你渐渐看着自己曾经信仰的世界变得比以前更糟糕,一切好像以失败告终了,但导演似乎依旧无悔于自己的青春。★★★★
片子是好 就是因为是作业 所以看的我浑身难受
4.5阿萨亚斯绝对是去年的最佳电影工作者,五月之后很好看,这部电影没有把重点放在复刻70年代初的社会上,而是通过自传化的叙事来描写青年人的选择与迷惘,电影中派对一幕简直是赤子冰心的翻版,阿萨亚斯的影迷一定会心有戚戚的。
3.5
当我们谈论革命时,革命已经结束了,正如怀念中的那个女孩,已经远去
communism movement是被他们给玷污了的。
青春这个洗脑的最佳时段。。。。
剧情很烂,对不了解这段儿的极其不友好,可以当众生像看,衣服,迷幻药,音乐,小报。
五月风暴后有关信仰的一次(或多次)无关痛痒的探寻。年岁和青春好像手中扔出的燃烧瓶,轰轰烈烈的爆炸之后,是只剩下灰烬的消逝。爱情和友谊则是天天贩卖的报纸,百家争鸣,一法郎一份,隔夜作废。什么是革命,什么是自由,在记忆的幌子下,再美的坍塌都是虚无。顺便说一句,演员不会演戏太做作。
6.5。在青年烏托邦和彼時政治觀念角力兩個著力點之間游移不定。
一帮文艺青年作死的节奏 基调还是很美
結尾有點匆忙。但整體上令人感動。特別是在他的畫被前女友認可的時候。
女孩漂亮,音乐好听,题材又是让人心动的六十年代和五月风暴。只是无论怎样,这一切更像是一座被华丽和虚浮堆砌的空中楼阁。至少,我们的青春和那些左派学生手里扔出的燃烧瓶相比,更像是一个被喝光被丢弃被踩的滋滋作响的易拉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