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实在是太忙了,忙考试,忙公司运动会,睡眠严重缺少中……前两天看了一下自己的博客,还有两个月就要两年了,自己只看了114部片子,真是太少了,虽然算下来一个星期平均也有一部了,但以前很多看的好片子都没有写啊,这样一想真又要抓狂了,唉。
这片子是前几天抽空看的,当然是因为张东健这个大帅哥啦,相比元彬和宋承宪,他更有男人味,有成熟男人的魅力,看过太极旗飘扬后实在是对他印象深刻。
但是这样冲着人去的片子多数都让我失望而归,这部也不例外,除了张帅气的扮相外,那些特效的运用和最后好莱坞式的大圆满结局实在是一部彻头彻尾的商业片,相比汉江怪物来说,深层次的东西太少,主线的亲情也让我觉得渲染不够,或者说太矫情了点,总之不喜欢。
我想看到的男人间的友情是要像古惑仔那样让我起鸡皮疙瘩,让我血液沸腾的,这两位主角的友情捎带了一丝悲怆外,没了,简直就无法理解怎么两人就惺惺相惜了,唉。
刚刚看完了《台风》,说不出什么感觉,然而影片中第一个让我感动的桥段是张东健与他姐姐的重逢。
从上一次人生观的改变与树立,他们已然过了二十年。
先不说彼此的变化,在相认之后的拥抱已经代表了很多很多。
影片的主题之处还有两位男主角的矛盾与冲击。
一个是为保护国家安危的军人,一个是曾经被自己的理想背叛遗弃的孤儿。
到最后,他们互相彼此都理解了,可是命运中的信仰却不能阻止各自的坚持。
这也是意料中的必然。
当然,影片同样牵涉到了南北朝鲜的问题。
这样的主题已经屡见不鲜了,可见,这也代表了一个民族共同的愿望。
现实中无法呐喊,就让我们传达一下自己的思想,让更多的人理解罢?
李同学果然有气质。
看到半裸镜头,很有范儿。
肌肉并不觉得吓人。
张东健的造型极狠,脸上的疤痕、眼露凶光。
但有说不出的悲戚。
我发现看《IL Mare》的时候没有注意过李同学的声音。
很沉闷。
这种声音与想象中似乎有些偏差,不过完全可以接受。
大部分人在说李同学在片中刻画得不够深刻。
其实也不能全怪他,李同学的角色既不能像张东健那样无丝毫顾忌。
也不能像李美妍那样煽情。
只有内敛沉着,一脸凝重。
看到李同学,感叹下,原来不是所有人穿上那身皮就能演警察的。
李同学合适,不张扬。
看到张东健出现的时候,笑,这是好丽友广告里的“东健哥哥”吗?
Sin的仇恨到了极致,小时候就扬言买下全世界的导弹炸毁韩国。
但结局可以想象,亲情溶化仇恨,并夹杂友情。
海底的遥控装置上蓝色指示灯熄灭的一刻,爱与怨皆成永恒。
应该大多数人可以在Sin按下蓝色按钮时猜测他并不会按下红色按钮。
大桥段套小桥段嘛。
南北问题似乎成了近期韩片的又一大热点。
虽然《台风》怀着满腔仇恨但似乎没有《生死谍变》深刻。
最后倒不禁让人为两个男人生不能为友的命运悲叹。
如果两人关系可以被理解为南北关系还好,如果停留在表面,则不深刻。
好在并不在乎这些。
政治虽然敏感。
如果不是要看李同学,也不会看这部片子。
唯一难以接受的是中国人在片中的形象。
很残忍的杀戮。
首先我想说的是,这绝对是一部动作片,大家不会否认吧。。
既然是动作片就不要太苛求什么剧情,逻辑,内涵了。。。
被陈凯歌“蹂躏”过后,张东健终于还是在韩国的片子又一次活得洋洋洒洒!
真金终于还是藏不住!
有人评论说韩国片不过是学日本学美国,这要是说特技那也许不假,不过特技本来就是互相学习的不是么?
好莱坞每年有那么那么多的动作片问世,可是反而历来被人认为情节简单像美式快餐一样毫无营养。。。
但韩国编剧的笔下,除了打斗,政治等题材之外,又被赋予了浓浓的人情味。
国家和个体的抗争,亲情与仇恨的交织被刻画得淋漓尽致。
动作片在观赏性之外能够打动人,探讨一些大的主题这在我看来就是最高境界了,,,烂片太多的世界里,《台风》绝对算得上佳作!
电影里面 猎杀 脱北者 的画面 在当今依然存在着在杀死那些人的时候 那些"绿色大衣" 顿时让我想起了马桶里的那玩意 一阵恶心.... 其余的不想多说了 很可惜在中国又不可以上映..
前30分钟各国人都出来打会儿酱油,一会儿毒品一会儿核废料,完全没看出讲什么,就看出张东健很帅,李政宰穿衣显瘦,脱衣有肉。
看到60分钟,原来是南北问题,顺便李政宰用他的帅气blingbling地征服了张东健他姐(说句不会他姐就放下枪,除了被帅傻没别的解释)。
到了90分钟,原来是大韩民国爱国英雄主义主旋律大片。
结尾升华到大爱无疆……这片子前面就是一锅乱炖。
这儿需要一个黑帮,设置为俄罗斯人吧,这样高大上一点。
那边需要一个使馆,就澳大利亚吧,不行,澳大利亚出现过了,那就奥……地利吧。
把东南亚的泰国巴基斯坦都拿来炖一炖。
WW自然要来打个擦边球。
中国?
不会坐视不理的强大而神秘的存在,最后发现是大恶魔。
南北一家亲,即使差点核灭了大家也能互相理解,无分好人坏人,只有把叛北者遣返的中国最坏对不?
这片子最大的好处就是彻底改变了张东健因为无极在我心中留下的印象,原来还是很帅的,演技也好。
李政宰的情绪有时还是会有些泄,但是当脸上抹上迷彩只能看见眼睛的时候眼神戏真是帅炸!
这片子就是看两帅哥以及他们互相放水的。
讨论南北这么深沉的问题可不可以不要那么多国际友人出来打酱油,以显示国际问题国际化?
我喜欢李政宰,才去看了这电影。
看了之后却很难过,李政宰怎么去演这样的片子呢?
既然选择去演,那么至少是认同导演所传递的浓厚的反华情结的吧?
首先,这部影片并没有把南北朝鲜分裂所造成的内在苦痛表现出来。
反而这样沉重的情绪给了张东健所扮演的歇斯底里疯狂的仇恨--我想,北朝鲜对韩国的感情很难用这种歇斯底里来表达。
影片在这里把握不住,便失了灵魂。
因此只剩下了一个所谓大片的空架子。
然后最令人反感的,当然是影片露骨的反华情绪。
我就不明白,干嘛张的家人遭到韩国拒绝非要中国军人送回韩国呢?
他们韩国人干吗去了?
中国的军人有那么无耻吗?
动不动杀死十几个朝鲜人?
这种事情编的也太没谱了!!!
二战我们也没这样吧?
现实中果真发生这种事情可是很严重的国际事件啊。
中国军队有那么蠢吗?
影片显然是要把南北朝鲜分裂的罪过全都推到中国身上。
大约中国的确起了不好的作用吧?公平的说,我不知道内幕。
但是最令人气愤的,是对整体中华民族的仇恨。
张跟他的姐姐流亡在中国时,据说所有的人都痛恨他们,唾弃他们。
对他们猪狗不如。
中国的孩子都打他们。
张的姐姐在中国人家里要饭的时候,那人便顺手强奸了她。
--我就tm不明白了,我怎么没见过这样的中国人呢?
我怎么没见过我那些农民的父老乡亲们强奸一个要饭的啊?
我小时候,叫花子要饭我家里总是拿出馒头之类给他们吃,到谁家都给他们些什么。
不知道这是说哪个呢??
批判一国的政府我无话可说,这样污蔑我的国民,我已经无言了。
因为这已经疯狂的仇恨在其中了。
对于这位导演兼编剧,我只能说,很可怕。
我在这里也有韩国的同学,大约她也是在国外,因此我实在看不出她那么痛恨中国。
不知这位导演何以如此嚣张并且愚昧。
在韩国的商业大片中,政治、战争通常都是重大噱头和卖点。
同样,《台风》也是一部以政治为题材的影片,朝韩关系一直是韩国人关注的热点,不仅如此,几乎近年来能获得票房成功的素材,如飞车、枪战、爆破、生化武器、恐怖袭击、特工追踪等等都被加入了影片中,使得《台风》成为了融合多种元素在内的名副其实的商业大片。
从整体来看,本片还是具有一定水准的,比很多我们国产的所谓大制作要好很多,其中最关键的就在于影片的剧本非常扎实,情节紧凑,能不断保持一定的悬念,并将人物强烈的爱恨情仇贯穿其间,把个人、家庭的命运放到历史、政治的洪流中去演绎,挖掘人物在极端情感下的表现,唤起观众共鸣,感染力极强。
影片中的矛盾非常复杂,增添了强大的历史厚重感,从人与人、人与家庭再到个人家庭和国家政治,甚至国家和国家,影片充满了多元化戏剧张力,显得非常大气。
影片叙事张弛有道,并多处采用插叙、旁白等叙事技巧,突出影片的主体是故事,场面只不过是一种表现手段。
而就场面来说,《台风》也毫不逊色于好莱坞制作的大片。
一些特工突破、枪战、爆炸的场面从场面调度到剪辑都有声有色有板有眼,颇有好莱坞的架势。
特别是最后一场决斗,在台风中行进的船上进行,巨浪滔天,狂风暴雨充斥整个画面,雨水、汗水、鲜血交织在一起,显得非常有气势,也很有诗意。
当然,这样的大片最终要打动观众,关键还是要靠“情”。
有评论说《台风》在表现情感方面“苍白无力,宏大的形式下难掩情感的枯竭”。
我却不这么认为。
很明显,《台风》的情感表达走的不是《JSA》那样的细腻刻画路线,而是大开大阖式的,具有强烈的冲击力。
影片中包含了感人至深的亲情,惺惺相惜的友情以及对祖国、民族的忠诚之情。
人物的情感往往不是单一的,而是多元的、复杂的、立体的,这不仅对人物的塑造有很大促进,也使得影片的表现力更上一个台阶。
例如阿信和姐姐的感情,影片通过插叙姐姐讲述的遇难后悲惨艰辛的过去来表现姐弟两人从小建立的相濡以沫的深厚感情,细节上更有姐姐保存20多年之久的弟弟的一封信加以辅助说明,而这刻骨的亲情则在两人时隔20余年后相见时完全释放出来,场面非常震撼人心。
但对于导演郭景泽来说,这部《台风》刻画人物的水平却不如他的上一部大片《朋友》。
虽然《台风》中情感丰富,矛盾复杂,但落实到人物身上,却总是感觉力度不够,三个主要人物,心理层面都比较苍白,除了情感的流露,基本就没有其它东西了。
这恐怕也是本片票房在开始走高,最后却惨败的内在原因吧。
《台风》融合拿来主义和本土特色并集合大投资、大制作、大明星、大故事、多元素的模式可能会在今后一段时间内成为韩国商业巨制的标准,应该说,从本片起,先前还有些稚嫩的韩国大片,走上了成熟的路。
“下辈子,我们再做朋友!
”《台风》中两个富有英雄色彩的男人,有着同样的内心坦白。
认真的讲,这部韩国大片拍的并不精彩。
两位演员,李正宰和张东健,他们赋予了各自角色足够的冷酷和悲情,展现了他们相当的电影表演功力。
但是,故事讲的不好,情节设计平白,电影整体上缺乏一种穿透人心脏的力。
因为不具备结构电影语言的能力,所以我不能从表达太多技术层面看法。
我更关注电影故事传达的关于朋友的悲情。
朋友,就个体语境来说,人与人关系一种,并不复杂,取决于个体之间的互动。
“君子之交淡如水”,真正的朋友纯粹是一种感觉,愿意彼此分享的感觉。
这种互动的感觉,或是来自喜欢,或来自尊重,或来自习惯,或三者兼有。
真正的朋友关系,如水一般纯净自然,不会承付太多情感负担,也无从悲情之说。
问题在于,人是社会的人,个体从属于社会群体,朋友的关系不可能单单存在个体语境。
于是,朋友关系,需要解释于社会语境下。
社会语境下,朋友的关系表达得如水一般,只能是一种过于理想的状态了。
《台风》想表达的或许就是社会语境下的朋友关系,描写普通个体的关系如何被所谓的家仇国敌,如台风般将冲击得荡然无存!
电影中,信和圭,两个英雄般人物,彼此敬重,成了你死我活的对手。
这样关系,不是他们愿意的,却是他们需要去选择的。
信的一家,在逃离北韩的途中被南韩人出卖。
信目睹了父母亲的惨死,自此开始受进凌辱的逃往生活,心中也埋下了“杀死韩国猪”的复仇心。
圭,南韩的一位军人,从小接受父亲的熏陶,“作为军人是最值得骄傲的,即使国家利用了你!
”信劫持了美国军舰上的核燃料,开始他复仇南韩人的计划。
圭,接到了上级命令,只身前往,粉碎信的攻击企图。
于是,两个彷佛天生有缘的人,有了相识的机会。
狭路相逢,这样的相识机会,老天给的机会残忍。
不过,他们珍惜这样的狭路相逢,纵然付出性命代价。
山顶上的圭居高临下,对着信的眼神,他终究没有扣动手中的扳机;海船上的悬锁上,两个人殊死搏斗,信的匕首没有冲向圭,而是刺进了自己的身体。
他们身上肩负着不同的使命,他们不得不去搏斗。
只是到了关键时刻,他们会想到对方是朋友,会回归到对这份情谊的珍惜。
信已经走了,只剩下了一个圭,一个时常愿意看着大海的圭,一个时常想着小时候读着一个北韩小朋友来信的圭。
他们本来就应该是最真的朋友,他们本应该很早相识,他们本应该一样过着幸福的生活,可是,政治改变了一切,历史让他们以对手的身份重逢,博杀,直到一个永久离去。
这样的朋友关系,岂止是一种悲情?
一直很喜欢韩国电影,喜欢他们对社会的反思,他们关注个体的生存困境(《亲切的金子》(2005),《老男孩》(2003))。
他们的电影能够直面过去,坚强面对历史。
他们的电影探讨战争对社会个体的影响(《欢迎来到东莫村》(2005),《Joint Security Area 》(2000),收件人不明(2001)),探讨政治事件留下的社会整体后遗症(《爱的色放》(2001),《下流人生》(2001))。
这样的反思也是我们内地电影常常缺失的。
等到那天,我们的社会意识开始珍视个体的生存价值,我们的社会才算真正文明了。
《台风》这部2005年韩国最卖座的电影之一,我用了3次才看完,虽然情节还算紧张,但是我几乎每次都是30分钟左右必睡,见鬼了。
一直都有跟朋友说韩国的“爱国主义”很盛行,韩国不同中国,中国的爱国主义一般体现为打倒鬼子,打倒汉奸,打倒美帝国主义,甚至到了“神经兮兮”的地步,但是对于韩国,却一直流露出来的是好感,甚至是中国人号召学习的对象。
看完台风,韩国人的想象力真的实在丰富到了极点,看看韩国人把“六方会谈”+“泰国人”描述成如何吧?
1、中国,最突出的是,人蛇船从中国起运,中国人把逃难的朝鲜人送回朝鲜军官手中2、朝鲜人,为了不让国人外逃,甚至可以大开杀戒,随便杀人,嘴脸极其凶恶,朝鲜民众都是穷鬼,逃亡韩国只是为了“天天有肉吃”3、俄罗斯人,认钱不认人,除了钱,俄罗斯人没什么追求。
4、美国人,为了掩盖事情而不顾一切,为了抹杀证据可以跟翻脸并私下行动5、泰国人,政府腐败6、日本人,好像没怎么提及,不说。
一个人要毁灭一个国家,其实看起来电影塑造的角色很好,但是,其实这完全是为了韩国人做伏笔,就是实际上是一个人救了一个国家。
韩国的大爱国主义,发挥的淋漓尽致。
一个人因为小时候的记忆,而要去毁灭一个国家,并非天方夜谭,这个事情到处都有,从一种意义上来说,这是一种向上的表现,因为太多人因为以前的记忆,而从此以后惧怕做同样的事情。
有一些事情很打击人,但是如果没有向上前进的精神,就越来越痛苦,所以,无论是5年、八年才走出这一步,都是非常可喜的,至少已经走出困境了。
2007-8-29 又是南北朝鲜的政治问题所衍生的剧情,张东健饰演恐怖分子与李政宰扮演的刑警有着千丝万缕的关系,一正一邪,背负的命运却是惊人的相似
张东健长的不如李政宰,全片结论!
K284
俨然一部美国片
张东健很帅~
或許有人會覺得太凌亂,或者太多蒙太奇,可是幾十年的國恨家仇,剎那間的肝膽相照男兒情懷,韓國小生們演繹得真不賴!
如此阵容本应更加精彩,剧情稍有些混乱,光看人了
想法很好,表达能力不行。在表现力上很难支撑南北,漂亮国,这种政治幻想和政治局面。在影片里关于物理,地理,作战也是让我产生自我怀疑,看的我一脑袋win号,很出戏。
我喜欢李政宰~
兩位主角的惺惺相惜描寫得太單薄,純粹為了支持張東健和李政宰
感觉就是韩国电影早期仿美动作片半成品,格局大,特效在那个年代也还可以,但是摄影,人物塑造,动作设计等方面,不近如人意。
张东健太帅了
让我很失望的一部电影
就是两位数次主演比较好看
朝鲜小伙复仇记。朝韩两型男特工惺惺相惜,像极了基情片。
为何拍烂片
还可以
张东健!!!张东健!!!!!!!张东健!!!!!!!不要结婚······5555555555555
独特的一点是这个人物对南北朝鲜都恨。本来这是个很好的出发点,但是最终又成大俗套。
韩国导演表现男人之间的惺惺相悉,还差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