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旅游要小心》如果您没有一位前中情局特工,且身手不凡,技艺精湛的父亲(演员连姆·尼森,男,1米93,老当益壮),那前往欧洲大陆,诸如巴黎这样的城市旅游,还是请小心!
因为有阿尔巴尼亚匪徒,有吞噬少女的掮客,有万贯横缠的阿拉伯土豪!
更有那为了区区私利,就充当保护伞的巴黎警方人员。
故事就这么展开,父亲以摧枯拉朽之势,毁灭一切企图阻挡其营救女儿的生物体。
结果当然是,好人得胜,父女平安归来!
“我不知道你是谁,不知道你要什么,如果你要的是赎金,我可以告诉你,我没有钱。
但我有一套经过漫长的职业生涯所练就的特殊本领,会成为像你这样的人的梦魇。
如果你现在放了我女儿,一切就到此为止。
我不会去找你,也不会追你。
但如果你不听,我会去找你,我会找到你,而且我会杀了你。
”布莱恩对绑匪的警告,以及他后来实现警告的精彩过程,抓住全球观众的想象力,让飓风营救成为近年来最成功且最受认同的动作惊悚片。
不过,热爱和平的观众千万不要以为事情到此为止,万恶的匪徒们只要不被彻底消灭,就一直会在屏幕上充当反叛!
在《飓风营救2》中我们需要再度和主人公一起历险:为了弥合与家人的鸿沟,前中情局特工布莱恩·米尔斯(连姆·尼森 Liam Neeson 饰)邀请情感方面正遭受挫折的前妻丽诺尔(法米克·詹森 Famke Janssen 饰)以及正处在青春期的女儿小金(玛姬·格蕾斯 Maggie Grace 饰)前往伊斯坦布尔度假。
然而, 他们的快乐假期还没开始,一伙匪徒便盯上了这一家人。
一番激烈的较量过后,布莱恩和丽诺尔沦落敌手,小金则成为最后被追捕的对象。
而这一切始于布莱恩当初捣毁阿尔巴尼亚黑帮,当初埋下的仇恨种子生根发芽,围着一家人带来前所未有的灾难。
至于《飓风营救2》的打斗、枪战就不再赘述了,实用技击术展示,成为影片主线,也使得叙述流畅、紧张,完全可以饭后做消化剂!
《飓风营救》系列看样子也就到这儿了。
再往下还能怎么拍?
尼森第三次举起电话,“仔细听清楚了,这次出事儿的不是我和你妈,这次被抓的是你姥姥和娘舅,不!
是你男朋友,不不!
是狼来了”?
……再搞下去,估摸编导自己都不好意思了。
但凡有点艺术敏感度的人都该察觉出这接二连三的自造俗套足以进入“戏谑”候选了。
说道戏谑,一位中文名也叫尼森的好莱坞笑星曾经主演过一部白头神探的电影剧集。
片中有个很经典的以“重复”做哏的例子。
探长一碰到棘手案件便跑到街边擦鞋摊。
擦鞋匠竟然是美国街头的百晓生,问吗答吗,无所不知。
第一集,探长求解离开后,神父接上,他的问题是,“你对死后来世有什么看法?
”第二集,接上的是外科大夫,咨询的是手术技术细节的问题。
第三集,没有下载到,窝母鸡。
第四集,剖析女性更年期后的心理困扰。
第五集,消防队员求教如何在某一特定火灾模式下灭火逃生。
擦鞋匠边答,对方还很认真地记着笔记。
第六集,疑似中学校长的一个西装背头男来打听关于在校年轻人喜好而他却不懂的时尚音乐……这是一个“细节重复”的正面案例。
正面的意思是它的确很好笑,而成为正面的前提却是,该剧导演能够先于观众意识到某一惊悚类型片中俗套具有被讽潜质,并反复戏谑之。
但飓风营救的重复,无论是电话对女示警,还是被铐逃脱,却产生完全负面的戏剧效果。
并且只重复到第二遍,就已经在捉襟见肘了。
尼森持枪对峙时竟然还能掏出手机来通话?
然后在被铐之后又从鞋袜中变戏法出一部迷你手机二次通话?
金贝辛格的那部以电话冠名的惊悚片也不敢如此无所顾忌地玩手机,却原来本片的恐怖分子已将移动通信视作一个人的最最最基本的人权。
看见,看不见,都必须满足你跟家人充分沟通?
问题出在哪里?
就出在:导演试图保留上集中的所谓经典情景而刻意去“拼凑”一个可以导致情景再现而内容又不同的故事。
但在这一过程中,他却没有意识到,处于这种层次上的情景是不好再现的,更是不应再现的 。
一方面,飓风行动无法像贝松前作的士司机那样被系列化。
的士司机与医生护士一样具有频繁遭遇各种奇人怪事的“职业正当性”。
他们所从事的职业特点决定了他们可以在戏剧故事中每天活得很“精彩”。
而女儿被绑架+父亲营救这种故事,却与特定职业无关。
不是说你是前白宫护卫或者前海豹突击队员,你的女孩就有了反复遭遇绑架威胁(特别是模式还极为相似)的“逻辑正当性”。
另一方面,如将电影中的故事分层。
“好人不死,坏蛋必输”属于最大一层;“邦德,詹姆士·邦德”属于最小一层。
这两层你都可以重复。
前者,不重复不行,那是类型片存在的必要前提,也迎合了观众的总体道德审美需求。
后者,不过是一句台词,袖珍风格修饰物,无关情节宏旨。
可“给女儿打电话催促其赶紧藏身以免被坏蛋抓住……”却刚刚卡在二者中间。
既不属于观众中止怀疑的范畴中,也无法脱离情节本身独立存在。
它刚刚好就是每个创作者应在当前作品中“原创”的东西。
如果你连这样的东西都去借用或继承,那还要编剧干嘛?
再个例子。
《英雄本色》系列。
小马哥的复仇、血洗黑帮,属于第一类,可重复。
小马哥叼着牙签耍帅,就像“邦德,詹姆斯·邦德”一样,属于第三类,也可重复。
但第一集中小马哥进酒店大开杀戒前的花瓶藏枪,就属于不可重复的中间类!
假如吴宇森周润发在英雄本色第二集中再搞一次花盆藏枪,哪怕把花盆改作佛龛,手枪变为飞刀,观众会买账吗?
肯定不会!
如此情景再现,只能存活于两种形态:要么是周星驰式的搞笑戏谑,要么就是《龙蛇争霸》中的角色台词上就挑明了向你致敬。
此外,还有一种极特殊的情形之下,也可稍作容忍。
那就是尼森的动作场面神武炫目到足以媲美迈克尔杰克逊的太空漫步,以至狂热粉丝可以完全无视你串联情景上的牵强附会、老调重弹。
但很显然,飓风营救照此境界相距甚远。
而这就不能不提到西式动作与东方功夫的本质差别。
西方电影中动作场面,近些年在香港武指的帮衬下取得了大幅进步。
这是事实。
但问题却在于:1、由于西片本质上还是无法突破现实主义的束缚(非贬义,现实主义强大是西片优势),动作场面也无法脱离情节和角色而独立存在。
它不能像东方功夫片那样可以砍掉故事角色,而只把其中某些动作场景单独提出来欣赏。
比如醉拳2结尾的对决。
2、更何况,西片动作品质的提高,也只是相较自己的过去而言。
与黄金时代(要加这个时间限定,也是一种悲哀)的港产动作片相比,它依然缺乏一种足够吸引人的独立美学价值。
本片主人公的擒拿手段之所以要在极高镜头剪接频率下呈现,显然是在掩护连姆·尼森缺乏必要功夫根底的尴尬。
但掩护技巧无论怎样日趋成熟,到底还是不及“演员尽量无所不能,镜头负责锦上添花”!
综上所述,影片似乎只值两星。
但凭着“炸弹定点”,却可再添半星。
原本看到蒙眼的尼森数数记路时,曾一度不屑:不会这样就能找到匪巢吧?
再往下看,哈哈!
……老外的电影,不可全信,也不能不信。
紧张的节奏和运镜的水准依然不差多少,但剧情毕竟是弱了一档,少了很多情感上的冲击力,配角们的戏份也未免多了点这一部虽然衔接的是之前的剧情,但复仇主题还是老套了一点,而且所处环境和目的一直在变,一会是要靠着女儿的手雷听声辨位,一会又抛下妻子先去找女儿,再又折返回去找妻子,又带女儿开车飚去人见人藏的万能大使馆,又要转过身去找妻子,目的反复变换,频繁而乱,看似目不暇接,其实无甚意义还是第一部最连贯好看,从头到尾处境不变,一直在搜寻女儿的核心路线上,始终都扣着人的心弦,主题和节奏互相都扣的很紧,才最大的发挥出了感情上的触动点
太烂了故事的漏洞实在是,太明显了,随便举几个,一、主角被绑了之后完全没人看管?
还可以随便打电话的?
怎么也该搜搜身,至少也得有人看着吧?
二、如果大反派想把主角两口折磨致死,在知道主角那么牛叉的情况下,是不是应该把主角再多绑几道,或者砍几刀,打两枪什么的,让其丧失自救能力?
居然就用道绳子捆到水管上?
这不是对CIA能力的蔑视嚒……而且一直到电影最后这一家人受到最大的伤害居然就是在主角妻子脖子上划的一刀?
这些复仇者也太善良了吧。
三、伊斯坦布尔又不是德国,在酒店随便叫辆车就是宝马,随便辆出租就是奔驰?
随便一辆出租车撞翻四五辆警车之后还几乎完好无损?
虽然没看到警车的牌子,但警车好歹也要比一般的出租车好一些吧,美国人就随便抢了别人一辆宝马一辆奔驰随便在居民区扔三四颗手雷外加杀了十几个外国人再加一个当地的警察然后一点事都没有?
这也太不符合常识了吧,看来把敌人都想成白痴不止是中国抗日电影才有的。
四、最后那个把枪给大反派的桥段,实在是太老套了,我听他说就猜到了。
五、整个故事的梗概就是,飙车、枪战、搏斗,对,怎么跟我看《敢死队2》情节差不多?
综上,评价为商业烂片,大家可以不需要浪费时间去看了。
和第一部一样好看。
吕爷的剧作太娴熟了,整部戏跟方便面一样一冲就能吃,再拍第三集再换个导演也能很好看。
搭档的编剧卡门是个短平快强迫症,之前合作《亡命快递》系列就很成功。
但连姆一把年纪了,要不要考虑下别逼他走郭达斯坦森的老路,优雅地救了一千多个犹太人的辛德勒,现在为了个熊孩子天天跟人火并。
槽点://面对一人剿灭一个卖淫集团的神级特工,囚室里居然无人看守,搞个耳背的坐门外,长着一张来爆我头吧的脸,里面打这么久电话都没听到。
//大叔醒来的时候头套去哪了?
被团伙里一名叫“方便你求救”的伙计摘掉了。
//最后大反派拿枪挟持人质也比窝在旮旯里等死好吧,满怀丧子之痛和仇恨的人这么胆小,远不如小姑娘,那是一辈子只忙着绑架从没被别人绑过的缘故吗。
//姑娘爬露台,偷衣服,打车不给钱,三个手雷满城扔,屋檐运动员级别跳远,漂移,撞车,飚铁轨,捣碎美国大使馆岗亭,你什么都懂,就是不懂把手机调成有声模式。
//出租车,结实。
//主角枪法有时候神准,有时候神不准,植物神经紊乱。
//我总觉得他妻子被割到颈动脉了,照那个伤口,喷喷啊喷死了,结果倒挂着放血都要放足三十分钟?
//淘宝了一下主角藏袜筒里的那个mini手机,没得卖。
//没有伯恩的体力,就不该设计成伯恩式格斗,谍影重重的剪辑和镜头快而不乱晃而不晕,打打打打停,和填一首词一样卡着节奏,每个动作和战术逻辑基本都能看清,剩下的也能脑补连贯,营救2太碎。
没给观众留下哪怕一串完整的攻防动作。
//所有密集的情节点,只要有一处,用神级特工以外的常人反应来处理,他们全家就得哪儿的黄土不埋人。
//拉琴的老爷爷真寂寞。
//土耳其浴室人气零落。
//巴黎转了文职的前特工同事超无辜,为之扼腕。
//有第三部的话,称《阿尔巴尼亚黑帮沦落史》三部曲好了。
//介于黑帮太弱,第三部反派要多加一方强大一点的,也就是全家去伊斯坦布尔度假,结果车子被从天而降的手雷炸飞,老婆孩子被炸死的悲惨印度大叔。
于是变成被夺走一切的大叔向害怕被夺走一切的大叔发起以夺走你一切为主题的复仇。
//片头那辆卡车的颜色搭得超级漂亮。
硬伤很多,但不用管,还是很好看。
有人说情节老套,请举例。
一直以为反派让人蠢到哭是国产片的专利,看完飓风营救2,我tm发现我错了!!
这帮反派简直蠢到让人想死!!!
看完以后我深深地感到,国产片还是有希望的。。。
ps:男主连姆尼森在这部片子里越看越像老年版梅西;男主女儿是前一阵的lockout女主,还是lost里面那对兄妹的妹妹,特写的时候有的角度有点像艾玛沃森,腿可真漂亮,跟腱特别长。。。
为了他们俩,这片子我能给两星。。。
(以下内容部分涉及剧透)看完之后想了想,我深深地怀疑片中作为反派的黑帮都是从聋人福利院出来的,而且拍片时全体没带助听器——楼上手雷爆炸听不见,院里门口地下室开枪听不见,连男主跟女儿煲了20分钟电话粥,门口的守卫也听不见。。。
其他诸如男主被抓时明明有头套怎么镜头一转进了牢房头套就不见,这就算了,就当怕男主逃跑不方便;明知男主勇武过人怎么不派人贴身看守而把守卫放在牢房门外,这也算了,就当尊重监下囚的个人隐私;男主在牢房里煲电话粥守卫听不见也算了,他没带助听器。。。
但尼玛男主的手铐在柱子上磨了两下就断了,这总说不过去了一点吧!!!!
你们混黑帮的也搞吃回扣这一套么!!!
手铐都买假货啊??!
而且你们是黑帮还是残障福利院啊?
怎么所有手下都像智障一样,楼下关着一位上一集以一当百捅死你们几十号哥们儿的煞星,还一堆人集中在楼上兴高采烈赌球!!!
不去楼下守着也多少提高点警惕好吗?
我只能说,哥儿几个,你们死的真不冤。。。
智障就算了,体力也堪忧,男主女儿跑得已经相当慢了,后面几个追她的反派跑得更慢,一路呼哧带喘,差距越拉越大,看得我直替他们揪心啊,混黑帮到底有没有门槛啊!!
是不是小学体育不及格也照招不误啊?
体力堪忧就算了,怎么还那么心慈手软,抓到男主的媳妇好歹切条胳膊剁条腿啊!
这样轻飘飘地威胁连我都觉得你们其实是下不去手的啊!!
对着男主的媳妇动了两次刀,一次是在脖子上划了一个浅浅的口子,然后倒吊起来想让她流血而亡。。。
我说你们是杀猪还是宰人啊?
送屠宰场前要把血放干净你们不放良心过不去是吧!!!
好歹你上来剁她俩耳朵然后让男主吃了啊!
另一次是拿刀在媳妇面前比划,比划了半天只划破了她的毛衣。。。。。。
毛衣,毛衣啊亲!!!
tm我要是中途进来肯定以为你俩跟这儿调情呢好吗!!
要不要这么无缝切换这么富有情趣啊!!
我拜托你们,主角在上一集可杀了你们的儿子孙子兄弟盆友啊,你们要不要这么温柔啊一根汗毛都舍不得伤到他们!!!
你们应该不共戴天上来先报报仇解解恨啊!!!
你们拎着男主的媳妇跑路居然都舍不得打晕她,任由她一路大声呼喊引着男主尾随而至,所以你们果然都是福利院转行出来的吧!!!
还是以为观众都是弱智你耍我们呢吧!!!
尼玛心慈手软就算了,还tm胆小怕事,反派某炮灰手里拎着长枪短炮,却只敢对着墙一阵突突,突突得墙面一堆大窟窿,然后借着窟窿小心翼翼地往外看有没有人,结果被男主把枪从窟窿里伸过来给崩了。。。
这位大哥,你死得真不冤,你tm不死我也要被你给蠢死了好吗!!
小喽啰胆小怕事就算了,tm老大胆子更小,最后大决战的时候派个运动服小弟跟男主缠斗,放着人质在远远一边,自己躲在另一侧角落瑟瑟发抖,男主解决完运动服小弟之后,用小弟手机拨通了老大手机,老大就绿着脸等着男主过来崩了自己。。。
尼玛你个二货你手里明明有人质的好吗!!
你就算全军覆没了无生趣好歹毙了他老婆也算给自己报仇了吧!!
你tm把人质丢在对角线是在干嘛啊!!
你对她过敏吗???
你怕她变丧尸把你丫的老脸给啃了吗??
如果只是这样bs观众智商也就算了,tm连用镜也那么烂,全片绝大多数镜头都是近景和特写,醒醒!!
你们拍的是动作片不是爱情片根不是爱情动作片!!
你tm切那么多特写难道他们用脸打架用脸追车给我们看吗?
不知道是为了显示机位多,还是觉得主角面部表情过于精彩实在舍不得删掉,整个剪辑极其凌乱,动作戏各种近景切切切晃晃晃,拍了身子就不给主角的脸,拍了脸就顾不到身子,连尼玛一个完整的动作套路都给不了观众,泥煤的嫌弃二次曝光手摇镜头过多的你们快来看看飓风营救2啊!!!
保证你们能在电影看吐了好吗!!!
追车戏更烂,男主女儿开着奔驰的出租车,带着男主一路横冲直撞泥煤的车上连个凹痕都没有,只是最后玻璃烂了,我明白了,奔驰一定是你们的赞助商对吧。。。
追车泥煤就好好追,连个航拍都舍不得给,完全就是——特写女儿:No, I can't do this !!特写老爸:Yes, you can !!切回女儿:No, I can't !!!!!再给老爸:Yes, you can !!!!!!之后就是以上repeat...就不能简单交待下你们怎么开的车怎么跑得后面究竟几辆车吗!!!
切完演员特写就切出租车急刹/甩尾/飘移的车尾部特写,是不是摄影师只能拍特写,没办法给出整辆车原貌啊??
另外,你特写就特写吧,你晃啥啊晃,你以为晃晃就激烈吗?
晃得我只想吐你们一脸狗屎你们懂吗!!!
懂吗!!!!!
看完我就被感动了,泥煤的国产片还是有希望的。。。
再PS:tmd服装师!!
反派不是raj风的花纹钩针毛衣就是运动服look你到底在想什么啊?
我明白了你压根儿就把这当一喜剧你没好好弄是吧?
你们都在玩儿我是吧???
是吧????
特工老爸遇到“复仇者联盟”,前妻被绑,自己被绑,女儿来救,亡命逃跑,再救前妻。
故事上基本上没什么新意,追车戏打斗戏,还有爆炸场面。
反正就十块钱,杀杀时间而已……121015上1306
第一部很好看,完全冲着第一部的印象来看的2,结果很失望。
此片已经隐约出现了耍牛逼卖弄的情节。
想说的有很多,但真的开始打字的时候又觉得实在不想多说什么了,没劲,不太感兴趣就别看了,感兴趣去电影院看的话,我建议你像我一样,到KIM在驾校考试那段就赶紧离开电影院,不然人多你就赶不上电梯了!
近东和中东不仅是经济热点,最近两年连电影里也屡屡出现。
MI4把场景搬到了迪拜,伊斯坦布尔也满足了西方人对东方的一切想象。
Tinker Tailor里把原作的香港搬到了制作成本相对减少的伊斯坦布尔,Taken2里,观众们更是大饱眼福了一场伊斯坦布尔的屋顶风光。
宏伟的教堂,海风和汽笛,亚洲与欧洲的分割线,东方与西方的碰撞交汇,时空的横剖面,连姆尼森在船上细细地给女儿讲这座历史之城,海上烟火盛开。
这一部的重点放在父亲和女儿救妈妈的情节上,比起上一部,打斗戏份少了些,但是情节仍然从头到尾都扣人心弦。
Taken系列的妙处在于,作为前特工的连姆大叔,总有在电影里教外行怎么做特工的情节,顺便也给我们这些外行观众普及了特工知识。
上一部教女儿怎么向外界传递绑架者的信息,这一部则走得更远。
他凭借一只手表的秒钟计算自己被绑架了之后走了多远,凭借出色的听力记住自己所经过的位置,然后又教女儿如何用一只圆珠笔,一根鞋带,在地图上找到自己所处的精确坐标。
看完这部分,我也觉得自己如果被绑架,可以知道被绑去哪里了!
小美女也不负众望,从一个菜鸟成长为能救爸爸的姑娘,临危不惧,很有女承父业的潜质。
连姆尼森大叔近两年越来越多地在银幕上扮演好男人好父亲的形象——没办法,他长得就像好人,那副慈爱的、过分担心女儿的脸简直就是银幕下无数父亲的写照。
纵然他能教会女儿开着出租车在伊斯坦布尔的街头横冲直撞,但在两次挂掉路考的女儿考试时还是坐在DMV外面的板凳上担心得要死。
另外,片子里的海滩和逆光让我怀念南加州了。
更多影评请见王小心http://wangxiaoxin.net
飓风营救1 拼的是智力 飓风营救2 拼的是听力和体力 整个一看头就知道尾的无脑动作片影片打斗部分完全是用摄像机乱抖,看的头昏脑花。
特别是影片后面 两个老头站在小擂台 学叶问打咏春拳时完全可以当搞笑片看了。
像Skyfall的工作人员顺手拍来玩的
这种片子,拜托不要让英雄露出疲态好吗?!嗯嗯嗯呃,好想去伊斯坦布尔!
总是没上一部好看
对这类动作片几乎很少抱有过高的期望,它只要节奏不冷场就差不多了,如果再有一两处让人眼前一亮的桥段或智商,它就及格了,如果再有让人印象深刻的作者化导演风格,它就可以掀起一阵热潮了。这是部及格的电影,读秒手雷地位让人相信编剧是带着脑子来的,即使其他通通流水线也都无所谓了。★★★
除了有iphone,这种电影在上世纪8-90年代一抓一大把
作为杀手,他并不算一流的,只不过喜欢卖弄人体GIS的小把戏,但作为驾驶教练,他绝对是世界顶级的。
上一部实在太精彩了,对这部感觉有些失望就很正常了。
动作无力啊。
挺好的关子愣是没卖好。首先在设置上没有第一部满腔怒火一触即发的快感。槽点也很多,这里就不说了。影片的剪辑犯了和量子危机一样的毛病,用眼花缭乱的快切来掩盖全职人员的笨腿笨脚。这种快切不仅超过了观众的心理节奏而且不连贯。boss居然还有两个儿子,那么下部救谁?死不足惜的女婿还是自我救赎?
比1还要好看!
继续拍吧,还是会看。只不过后面高潮部分吕爷别再像这次一样就这么放弃了。
将近四个月没去电影院看过电影了。
喜欢第一部的原因就是因为故事简单,目标明确,节奏又很紧凑。一直有悬念牵着观众。这一部情节续得太牵强了,按原有的框架重编显然就没了新鲜感。悬念的吸引力也降低了很多。唯一能看的就是节奏仍很好,够快又够短,没太烦就结束了
“your mother……and I……are gonna be taken……”“你妈……和我……也要飓风营救了”我这英文真是没话说啊╮(╯_╰)╭
开场30分钟后我便睡过去了
为什么1我会只给两星? 大概,看电影心态甚是相关,还是,甭那么较真儿的好
boss太弱了..不过冲liam一家去续集值得啦
连姆大叔依然凌厉 剧情也还算紧凑 但还是没得第一集那么紧凑 明显有两到三个断点 还可以开可以 如果有三的话 肯定还是要看的
好看啊!太緊張了!!我手心都流汗了!!!
可以到处甩手榴弹来定位,身上携带的手机难道不能gps定位么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