总感觉是一个马上要说出来而没有开口的故事,好像故事刚刚开头就要结束了,可能是我看不懂,但我总有一种想知道故事的内容的渴望,还有对那本自传的渴望,我想看到作家手稿的内容,但是期望的东西都没有。
最后给了我一个感觉很平静的结局。
每个人命运的改变是由什么开始。
终点就是起点。
故事到最后,每个人的生活都改变了。
但是,电影的故事有点无谓,大家虽然都改变了,但是每个人心中的东西都没有展现出来,他们是如何改变的,为什么会改变。
改变是潜移默化的,导演显然没有意识到这一点,让人与人之间的关系改变得很突兀,真实浪费了一流的演员。
故事本来想要讲述的情节涵义还是挺好的,看着就发现场景之间的转换很支离破碎,人物的状态的连接也完全没有过渡性。
剪接很奇怪。
卡洛琳演得还有些印象,还有那个皮特,其它的就一般了。
如果一部电影很长,那它最好是优美的。
而这部正是这么一部电影。
缓慢的节奏,小波澜的情节,故事零落平淡,几乎是日常生活的纪实。
但是里面却暗含了各种惊世骇俗的小故事,和不同的性格冲撞,十分有意思,使它又有别于真实的日常生活记录。
荒废的庄园,寥落散漫的日子,艺术零散的介入,淡淡的暗藏的各种爱,恨,失望,希望,挣扎。。。
“资本主义式“的颓废,但是自有它散漫的美感。
题外话,关于资本主义的颓废这一说法,我觉得可笑。
人在满足各种基本需求后,当然有更多其他层次的东西去思考和感受。
只有饥饿的猪,才无时无刻地想着如何兴致高昂地吞进下一口猪食。
借传记之名讲述的故事:被叙述的和正在叙述的。
非常巧妙的故事情节。
Fate?
In Shakespear's or Hardy's?
奥马尔为了自己的phd毕业,奖学金而必须完成一本传记,为已经去世多年的作家朱尔斯写一本自传。
但是朱尔斯的家属不给于授权,为了自己的前途,在女朋友迪尔德丽的说服下,奥马尔决定去一趟乌拉圭找朱尔斯的家属以取得授权。
虽然此片没有许多惊艳的地方,但影片一路看下来感觉非常舒服非常自然。
朱尔斯的家族,是一个奇怪的家庭,抛开他的父母身为犹太人避难来到乌拉圭而且从此不再说德语的故事不谈,就现在而言,也是常人看起来觉得很奇怪的家族,用影片中的句子。
“what a zoo that house is!
”有三个主要人物,妻子卡洛琳,和妻子和睦相处的情妇朗顿,身为同志的哥哥亚当。
卡罗琳看起来是一个很刻薄的人,在对传记授权的事情上,她有着非常坚决的表态,她捏造了一个丈夫曾经给他写信说不愿意死后有人写传记来公开鞭尸的理由。
在奥马尔来的第一刻就明确表示不想留下甚至是接待他,要他尽快回去。
从这一点看出,她也是一个性格非常强势的人。
但是她并不是像表面上那么刻薄,或许只是比较冷漠,其实很有修养。
在哥哥说到“但是他一定告诉过你其他事情,比如说,和你结婚以后,他对对你永远忠诚。
”她只是淡定地回答“he was,he stayed marry to me”“and arden didn't count?
”“caroline didn't say that”这时候朗顿站出来替她说话。
对于朗顿。
卡罗琳说“她当时是那么的可怜,就像朱尔斯捡了一只流浪猫回家,还是一只怀孕了的流浪猫。
”在另一件事上,虽然比较讨厌奥马尔来到庄园打扰自己的生活,但意识到奥马尔在这留下是一个暂时改变不了的事实时候,他表示还是应该以礼相待,甚至拿出香槟来欢迎,虽然在这过程中毫不掩饰想马上赶奥马尔走。
朗顿“我们怎么才能把他赶走”卡罗琳“我们不会这么做,我们准备让他留下来,而且我们还会很友好”朗顿“但是他可能会认为我们改变想法了”卡罗琳“那是他的是,不改变初衷,我也可以很友好”其实卡罗琳是一个喜欢艺术音乐,有修养的人。
她也想离开庄园去追求自己的生活,但她又出于某种固执,不愿意让哥哥开发庄园。
不过最后她还是从哥哥那拿到一大笔钱并出让了庄园股份去纽约过上了自己想要的生活,而且还在一场音乐会中和迪尔德丽相遇了。
朗顿是个很傻很天真的女孩,跟随着类似于传教式的合唱团来到了乌拉圭。
与朱尔斯相遇,一见钟情,怀上了孩子,以朱尔斯情人的身份,然后来到了庄园。
一开始她也是对于传记持不同意态度的,后来随着和奥马尔的一些交流,改变了自己的态度。
或许说她很傻很天真是个不大合适的词语,应该说是一个对感情很简单的女孩,渐渐地,他和奥马尔开始有了一些情感,我觉得这应该只是crush。
亚当,提到这个充满绅士风度的老头,不能不提到皮特,皮特是个在小岛上的人,在15岁那年被他带到了英国上学,“喜欢我的人带我去了英国”,然后皮特跟着冈德家族来到了乌拉圭,法律上亚当是他的养子,实际是是情人。
对于同志,小部分人可能会有不同态度,但是大多数人还是会带点惊讶的,但是在影片中没有,观众们看起来会觉得这些很自然,看到他们一家的相处、生活,没有任何别扭的感觉,看到的都是纯真的情感自然流露的美好。
迪尔德丽,奥马尔的女友,是个性格上非常强势的人,在劝说奥马尔去乌拉圭的时候,以不能毕业拿不到奖学金为理由威胁奥马尔一定要去,我还以为她是奥马尔的上司;在奥马尔想要的亲热时候她说不就不;在到了乌拉圭的时候,和出租车司机关于500块和420块的讨价还价毫不退让。
当然,这些都不是关键,在到了庄园之后,和卡罗琳和亚当的谈话中,现实、庸俗、附庸风雅这些体现的淋漓尽致。
而且她一直把奥马尔当成小孩,什么都是要她来做主,以家长的身份来处理她和奥马尔的关系。
所以争吵不断分手是必然。
在最后和卡罗琳在音乐会上相遇,在和新男友一起听音乐会时,也是一直在喋喋不休,我当然会怀疑她是否能听懂,但我知道怀疑一个附庸风雅的人是否能听懂是在浪费时间。
奥马尔是一个懦弱的人,他无论是读phd也好,写传记也好,他从不知道自己真正想要的到底是什么。
在寻找丢死的小狗的时候,两次掉进水洼,他终于明白,那些自己都不知道为什么应该坚持的东西总是让自己陷入困境,他开始审视自己的生活。
在离开美国去乌拉圭的最后一堂课上,他给学生布置作业“分享哈代小说中命运的作用”,最后他去了大庄园,在卡罗琳离开后,开发后的大庄园也更加美丽了,或许对于同样简单纯真的奥马尔来说,到这个庄园才是真正适合他的生活。
看了这个电影,突然想到前段时间,同学说一个人在中年之后不喜欢妻子了喜欢一个情人结婚到底涉不涉及道德问题,我举了个极端的例子,他不赞同。
或许看这个影片可以得到一些启示,看看这个家庭吧,常人眼里是动物园,被骂作畜生的家庭。
但是你看到的没有一丝不美好。
道德,都是由心而生的,道德上对与错,很多都可以用呵呵来表示。
千万别用道德去约束别人,但是我愿意用来约束自己。
最后,性格这种奇妙的东西,才是决定你命运的东西,比宿命还宿命。
本人简单地翻阅了下前辈们的观感留言,想谈谈自己的一些见解。
影片有点生涩难懂:一条主线(主角争取传记权),两条副线(大作家的死因和男主角的命运改变)。
说得简单点,电影其实想说的就是-一个人想改变自己的命运,就要勇于挣脱命运的束缚。
命运可以改变。
电影103--104分钟内有解。
(奥马尔在课堂上要同学回去写一篇论文:《德伯家的苔丝》中命运的作用。
他最想告诉学生的是:莎士比亚作品中,人们总是无法与命运抗争;而哈代的小说“苔丝”却用命运做杠杆支点,改变了自己的命运!
)相信很多人都感觉电影很平淡,真的太平淡了!
我看完也是这种感觉。
不过,相信哥对这部电影的理解要比绝大多数人深入很多。
首先,大作家的死因,不知道有多少人看明白了?
其实作家没有死于自己的枪击自杀,而是被自己的原配溺亡的。
102分钟有解第二,有谁在努力挣脱自己命运的束缚?
偶觉得有两个人,一个是男主角(他最后选择回到乌拉圭,回到作家情妇的身边。
因为爱,努力挣脱了);还有一个其实就是那个杀死自己老公的遗孀。
作家老公不爱自己,跟情妇生了孩子,还逼迫要强的自己跟她们和睦相处。
最让她不能忍受的是,作家老公竟然还在自己的新作品中预言了家庭中的悲剧结局原配杀死情妇.....然而遗孀没有像书中写的那样,她杀了老公,却和那个小三相处的不错。
最后用首饰换来的钱逃离了自己的不幸命运。
欢迎大家点评我的观点!
《一个世纪儿的忏悔》,断断续续的,反反复复的,看了好些遍。
但这影片豆瓣评分却出乎意料,很低。
只能‘呵呵’一笑了。
《宿命之城》是我看的第二部夏洛特的电影。
像第一部电影里说的,看一眼就去跟随。
她温柔忧伤的气质,一双忧郁的眼,笑起来,勾起长长嘴角,那样的非凡,完全是个不沾人烟气的精灵,追寻自然。
最喜欢林黛玉的就是,她扔还宝玉给她的亲王赏的玉镯,道“我要这脏东西干嘛”。
夏女神给人的印象,也是这样。
看电影无非是厌烦了生活的枯燥,好奇别人的生活。
所以别带太多俗气的电影,是个不错的选择了。
借用电影里老头的话,奥马儿这人不大实际。
这所谓的不大实际,无非是男主主观臆断,捎带珠宝是合乎人情的,无关于法律,问心无愧,理所应当的。
而现实是有许许多多的条框来限制,卖属于自家的东西,是犯罪。
这时浪漫主义电影的好处就体现出来了,摈弃政治,敬畏自然,忠于自己。
男主一开始便显得过于柔弱,过于克扣,而他也始终是在反抗自己性格里的不成熟性!
对于初到庄园那会,他的自我拘束,那样的腆气,活活的一个可爱娇羞的大男孩。
夏洛特貌似又是少寡的角色。
这次是吸烟的少寡,吸烟的POSE真的是迷人到爆!
但是第二次出现她吸烟的场景是,领着男主女友去男主的病榻后,她默默的在屋外等待,焦虑的徘徊,略显男性的长脸的,单薄的身子撑着一对长胳膊,两肩过于宽了,散乱的长发,不着粉黛,憔悴无助。
可圈可点,回味无穷,这是夏洛特的魅力。
老头的这角色,是自由的体现,智慧的抉择。
男同的设置虽然不能说自由的过了头。
但两男人嘴对嘴的亲,真的是够撕人心肺的,其中一个还是上了年纪爱喝酒吃肉的老头,那口臭!
呵呵,亲吻镜头还不止一次。
小日本,在这里表现的特别的忠诚,热情。
完完全全绝佳的副手,忠诚的管家,体贴的情人,热情的庄园半个主人。
忠诚得完美,让人难以接受。
要是小日本都能那素质,世界上哪还有人养狗。
他生活在这个庄园,与老头儿不同,老头是经过生活智慧后的抉择,小日本是屈从于习惯,他还是有欲望的,比如养一片自己的土地,呵。
老女人是个食肉者,她讨厌庄园里的素茶,奢侈浪漫的香槟才能道出她的热情,她内心的浴火熊熊,却只能躲在画室作仿画。
结局处,她对男主前女友的态度和眼神,还是有浓浓的庄园人的骄傲的。
结局处,描写了前女友于老女人在大歌剧院遇见的的场景,可显而易见观众一定希望再多偷窥点男主女主的幸福场景。
这里很好的完成了,舍剧院而慕自然的转变!
不过,不论城市剧院,还是乡下庄园。
这个故事的起点是那个死去的作家。
一个自杀的作家,在庄园自杀的作家。
哪有什么绝对安逸地,不过是要有口自己的饭吃。
貌似叙述故事,起因,开端,人物,剧情,有或无的剧情,但感觉重点在娓娓道来一个调子,不在意的反而是故事本身。
在不同的结尾选取不同的自然的方式来改变,生活的轨迹拐弯的很自然,终究,喜欢掌握别人的人找到了一个喜欢被掌握的,而Omar则在Adam的庄园里开始新的一次生活。
最近可能才出游巴厘岛,又迷恋《花儿与少年》各种异域风情扑面而来直达心坎,于是就想翻点这种因为一些特殊原因来到一个陌生国家的“半公路”电影。
我也是电影看完了,才回过头来思考这个影名,原来是这个意思:一个人因为一个偶然的机会来到一座陌生的城市最后留下。
哇这样的命运也是一种未知的美好啊。
蓓蓓的电影世界:http://blog.sina.com.cn/bblovesmovies一个在大学教文学的28岁博士生如果这次不能够拿下去世作家裘洛斯·关德传记小说的授权,就不能够继续教书,事业和前程都将受到威胁。
可偏偏这位作家的遗孀,情妇和哥哥三人都拒绝授权他写此传记。
于是在女朋友的鼓励下,他踏上了乌拉圭的行程,决定亲自去这个作家的家里拜访这三位。
只是没想到的是,比起获得传记授权这件事,他似乎找到了人生中的终点归宿。
这让我突然想到了《月亮与六便士》里一个小插曲:一位本可以在英国升官发财的医生巧合来到亚历山大港,被这里鱼龙混杂,污垢汗气混合的气息迷住,一生留在了这座城市。
这位博士生也是这样,有些人就像一直“长”错了地方,他被这个在乌拉圭小镇上的作家独宅以及里面的人所吸引,仿佛来到了这里,他才第一次认真思考自己真正想要的是什么,以及接下来该如何生活。
你要问为什么他会受到如此大的冲击?
这,我也不知道,因为我不是他。
就像他的女朋友后来也来到这样的地方,并没有受到多大的影响,最后依然回到自己的大都市风生水起的生活。
不同的人对不同的地方有不同的感受,这个我们无法理解,也无法去感同身受。
所以,有些观影者会觉得这座最终让博士神该留下的豪宅并没有什么特别起眼的地方,导演甚至都没有给到一个全景,或者从上往下俯视的豪宅全景来展现他的独特魅力,因为我们不是男主角的性格,不需要夸大渲染一个“世外桃园”让人人都觉得这里美好得不行。
连海水都是昏黄色,但是男主依然迷恋这个地方,因为他不仅找到了心灵的平静之地,更找到了适合他的爱人——原作家的情妇。
这位情妇虽然不美丽,但是看久了后会发现她的眼里有光。
能留在这个地方的,都是愿意留在这里和爱的人厮守终身,而也有像逃离这座“围城”的人,作者的遗孀,她的终点之城不在这里,而在纽约大都市。
所以,我们每个人无论经历多少磕磕碰碰,颠沛流离,最终都能找到自己心灵的回归,那个属于自己的终点之城。
覺得故事有點老套,可是......老套的故事還是那麼迷人有魅力,這有點奇怪噫。。。兩位老演員好有韻味唷。。。。。。音樂、攝影也很細緻。。。。。。
看了三四天才看完的一部漫长又温柔的电影。平淡的貌似没有故事情节,但生活本是最外表平静、内在波涛汹涌的。此刻美好,未来也可期。
真好,每個人都有歸處,也不會料到再見時,會有美好轉變。
Zzzzzz`````
真田演得不错。
没想到是这么温柔的一部片子。活着的一些美好形态,非常美好。更没想到被霍普金斯和真田广之的感情戏感动的一塌糊涂。
James Ivory is my secret love, and I think I will always love his works...
前面挺好看的,后面结束得好仓促,是不是删减了?
总喜欢这样的格局:一群怪人,怪事,充满绿色的房子。平淡,温和,感人。
受不了那庄园
安东尼霍普金斯演个老gay,只有这点值得八卦一下而已。
男主和男主的女朋友看得我心烦。
奇幻的地方和组合。西班牙语呀南美呀~重点还是契合的。甘斯布,劳拉阿姨!
where are our destination.
James Ivory之“文艺片圣三位一体”出击。景美。
喜歡,不等於力薦。喜歡一個女人,大聲說喜歡也就罷了,怎麼可能把她推薦給別人呢?豆瓣的評價設計有問題:設計者忘了:就算公眾領域,也該保留私人空間。
Jules was very vey attractive. And depressive, of course, but that made him even more attractive, like hamlet or someone out of Dostoyevsky. He had the knack of making each woman he met feel she was the only one who truly understood him.// Anthony Hopkins 跟导演合作多次,他用unique 来形容James Ivory. J I 的每部影片都会让我想起exquisite 这个词。这部影片故事背景是乌拉圭,实际却在阿根廷拍摄。幕后花絮很有意思。
风景不错。演员也出色。只是剧情不大理解的了。
稀饭 清新的田园风光 好想在这里生活
女主角好瘦。奥玛不是我喜欢的男人类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