节拍器
Metronom,严密监视的派对(台),派对有罪(港)
导演:亚历山德鲁·贝尔克
主演:Mara Bugarin,Serban Lazarovici,弗拉德·伊凡诺夫,Mihai Calin,Andreea Bibiri,Mara Vicol,Alina Berzunteanu,Mihnea Moldoveanu,Andrei Miercure,Mariuca Bosnea,Eduard Chimac,Marius Boboc,Tiberius Zave
类型:电影地区:罗马尼亚,法国语言:罗马尼亚语年份:2022
简介:听摇滚乐是罪的年代,罗马尼亚青年只能在家里闭门派对,抓住稍纵即逝的放纵与自由。十七岁的安娜,得知男友将移民他方,情绪跌落低谷,不顾母亲反对,参加犯禁派对。偷偷收听西方广播,心仪电台节目却无法点唱,于是联手写信。没料到秘密警察上门拉人,勾结外国的罪名如何担当?亚历山德鲁·贝尔克首部剧情长片,细致重塑七十年代氛围,捕..详细 >
回溯 客观 摄影加分
4.5星。一部纪录片调查过程中诞生的剧情片。十年前可能只是四星,今天看触目惊心。波澜不惊,暗涛汹涌,讲的分明是我们的故事。
情节很简单,一种状态,播放the doors的秘密舞会,想要打破禁忌的似曾相识的女孩,随意贴着《放大》的电影海报,遥望1960年代越禁锢越暗涌的那段日子,好像什么都没发生过,却一下子就长大了。不过在我爸爸看来,这就是电影学院最老实最认真但又最无趣的学生拍的那种毕业作品😂
可以想见,但凡稍微松绑一点儿,能像80年代那样开一点口子,聊聊那几十年的历史,欧洲三大不得被我国电影挤爆啊?
那里的故事,我们似曾相识。
不知道是不是这一代的罗马尼亚电影人都对时代创伤和社会禁忌的交叉议题感兴趣,而这一部也是关于70年代高压政策下的“伤痕电影”。虽说Alexandru Beic第一部长篇的表现应该是及格以上,然而无论是镜头风格还是叙事节奏,充满了太多Mungiu的影子,让人不禁质疑其对于故事把控的能力。影片从一个少女的视角,在当时罗马尼亚对于西方戒备的语境下,探索关于亲密与背叛的coming-of-age,然而Ana的爱情和她的选择,都在某种程度上忽略了她自己,而成为又一个缺失agency的“殉道者”,在这点上只能说是Beic编剧的短视了。而流行音乐真的会是政治变革的诱因么?在岌岌可危的大楼中,压倒它的绝对不是最后一根羽毛。
罗马尼亚的72年跟我们的72年和22年本质上没有什么太大的区别
坎城一種注目最佳導演;坦白說看不出導演的特別之處。倒是35毫米底片與大量手持鏡頭、傳統視訊比例,60-70年代搖滾音樂營造出那個「封閉」時代的印記;自白書的那段寫實的令人發寒。除此之外,對於鐵幕時期的東歐側寫,只憑自由歐洲電台的書信;沒有煙硝的愛情啊!
磨磨唧唧的少女情怀占篇幅太长快看烦了都,一场性爱未遂结果又来一场性爱。还指望导演能拍出来什么新鲜东西呢,meh🫤每个年轻人都会遇上那片相似的沼泽,有人挣脱出来,有人陷进去融为一体了
沿袭了罗马尼亚电影一贯的主题和风格,但太显小清新了,没有太多惊喜,就中间那段70年代的美式摇滚和爵士还挺好听的
在一周年之际论统战。
翻墙违法
故事对我来说没有一点吸引力,女主真的一言难尽,多多磨练下吧
太容易联想到史蒂夫·麦奎因的《红树林》,但那种人与人之间的微妙关系、身体驱使的律动性都差太多。这一方面源自青春疼痛与社会禁锢矛盾交叉的故事本身,并没有太多新意,另一方面还是导演初试啼声不够狠辣。当然,作为一部处女作,无论是导演审美,还是节奏把控,完成度很高。
HKIFF47 1. Ana身體裡有一個小小的聲音不斷地說:「女人沒有國家」也許兩次並不順利的性探索是她試圖背叛的手段;2. 開場的橫移鏡頭和結尾的群戲拍得真是太漂亮了 單拿出來看都很賞心悅目;3. 羅馬尼亞要這輩子去
佳片!
知道导演想说什么,关于曾经的时代,关于青春……但,叙述节奏为了文艺而拖沓,板脸式表演让本就无味的画面更索然。
围绕一个典型的“案件”现场完成一个故事,结构有点腰粗了
我们的22年能拍72年的事儿么?
hkiff4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