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我和鬼变成家人的那件事

關於我和鬼變成家人的那件事,Marry My Dead Body,鬼家人

主演:许光汉,林柏宏,王净,蔡振南,王满娇,庹宗华,马念先,郑志伟,李至正,陈彦佐,张再兴,刘冠廷,炎亚纶,唐纶,蔡哲文,邱永腾

类型:电影地区:中国台湾语言:汉语普通话,闽南语年份:2022

《关于我和鬼变成家人的那件事》剧照

关于我和鬼变成家人的那件事 剧照 NO.1关于我和鬼变成家人的那件事 剧照 NO.2关于我和鬼变成家人的那件事 剧照 NO.3关于我和鬼变成家人的那件事 剧照 NO.4关于我和鬼变成家人的那件事 剧照 NO.5关于我和鬼变成家人的那件事 剧照 NO.6关于我和鬼变成家人的那件事 剧照 NO.13关于我和鬼变成家人的那件事 剧照 NO.14关于我和鬼变成家人的那件事 剧照 NO.15关于我和鬼变成家人的那件事 剧照 NO.16关于我和鬼变成家人的那件事 剧照 NO.17关于我和鬼变成家人的那件事 剧照 NO.18关于我和鬼变成家人的那件事 剧照 NO.19关于我和鬼变成家人的那件事 剧照 NO.20

《关于我和鬼变成家人的那件事》剧情介绍

关于我和鬼变成家人的那件事电影免费高清在线观看全集。
吴明翰(许光汉 饰)是一名脾气耿直的警察,一次在出警中,他偶然捡到了地上的红包,哪知道被牵扯到了一桩冥婚之中,而他要结婚的对象,竟然是名叫毛邦羽(林柏宏 饰)的男人。吴明翰虽然内心一百个不情愿,但很快他就发现,如果不完婚,那么坏运气会一直跟随着他,无奈之下,吴明翰只得在灵堂中和毛邦宇举行了仪式。 第二天,毛邦宇的鬼魂出现在了吴明翰的面前,想要结束这场荒唐的闹剧,吴明翰必须帮助毛邦宇完成遗愿,他给动物慈善组织捐款、去探望毛邦宇在世时的男友、查找导致毛邦宇死亡的车祸事件真相,在此过程中,吴明翰和毛邦宇从“假夫妻”变成了“真朋友”。热播电视剧最新电影大林骚扰游戏岁岁青莲真情给你梦幻山庄覆灭记西洋古董洋果子店妈妈,让我再爱你一次办公室第五季信笺故事狼少年上帝未死3小小爸爸紧急出口帝国圣诞已近如果是你,或许可以相恋武装机甲许穆夫人哈林教父第一季鼓聲響起暗警摇曳的心疯狗D坂杀人事件人生马戏团哈拉上路2:啤酒桌球赛其实并不在乎你零落仙鹤戏狐妖地中海热

《关于我和鬼变成家人的那件事》长篇影评

 1 ) 《鬼家人》最值得看的不是许光汉的屁股,是主创破除刻板印象的决心

程伟豪执导,许光汉、林柏宏、王净主演的喜剧片《关于我和鬼变成家人的那件事》(以下简称《鬼家人》)已经在Netflix上线。

作为很多人的年度期待之一,这部电影在评分网站上获得了8.8的高分,是中国台湾地区的2023年度票房冠军,在香港亦十分卖座。

它有一个脑洞大开的故事设定——一个钢铁直男警察因为捡到一个诡异的红包,不得不去做了一个男鬼的冥婚老公,为了帮助他的gay老公完成心愿,也为了坚守警察的正义,两位男主开始联手破案。

而最早引爆网友想看热情的,则是一段许光汉在街头裸奔、妩媚地大跳《舞娘》和钢管舞的搞笑片段。

足够大尺度,足够恶搞,足够爆笑,但这部电影提供的又不仅如此。

在娱乐性外壳的包裹下,它传达出主创对于LGBT群体的关注,对不同族群间如何打破刻板印象、彼此包容和理解的思考。

从第一部电影起就是“票房卖座导演”的程伟豪,一如既往地用商业类型片这枚“糖衣炮弹”,释放出他的作者表达。

如同编剧吴瑾蓉在领奖时说的,“我们做这部电影,是真的希望毛毛投胎以后的世界,是一个对北极熊、海龟、同志、女性、没有犯罪意图的、直男们都更美好的世界。

”在网友们津津有味地欣赏许光汉的高能舞姿之际,娱理工作室与程伟豪导演进行了连线对话,听他讲述了《鬼家人》创作背后的故事:如何把握调侃和冒犯的尺度?

如何说服许光汉裸跳钢管舞?

杂糅的类型片该如何更好地融合?

【1】同志冥婚题材,打破刻板印象《鬼家人》上线当天,程伟豪导演发微博感慨,这部电影的剧本写了三年多,制作到上映又花了一年多。

在这1500多天里,同婚法从公布到正式通过,疫情来袭,编剧吴瑾蓉从单身变成妈妈……世界在变,但人与人之间的刻板印象很难改变,我们都要努力地撕掉身上的标签。

《鬼家人》的剧本创意来源于一次征集故事概念的比赛,其中一个作品讲一名清洁工捡到一个红包,从而不得不跟一位已故的同志举行冥婚。

程伟豪看到很喜欢,决定把它发展成一部电影,在喜剧的类型框架上融入他擅长的警匪、犯罪元素。

程伟豪跟编剧讨论,希望能把这个故事的二元对立性和冲突感做得更强一些,他们决定把男一号设定为直男,而且是个有点恐同的直男。

恐同+怕鬼,双层buff叠加,让吴明翰(许光汉)和毛邦羽(林柏宏)的相遇喜剧效果拉满。

在《鬼家人》里,每个角色身上都贴满了别人赋予的标签,这也成为他们互相攻击的把柄。

片中身为警察的吴明翰第一场戏就存在执法过当的嫌疑,他怀疑对方的理由冠冕堂皇:“这种人(同志)除了吸毒、打炮还会干嘛啊?

”他嘲讽他的搭档是“花瓶”:女警察做做样子就可以被记嘉奖,每个月还有生理假,超爽的啦!

在剧情中段,吴明翰和毛毛吵架,毛毛说,“直男就是自大又自恋,永远搞不清事情的重点”、“你要跟一个同志谈歧视是不是?

你自以为那个女的需要保护,拜托她是一个警察哎,哪需要你的保护啊?

”吴明翰则认为毛毛整天关心宏大社会议题,其实连自己的身边人都不敢面对,至今不敢跟父母出柜。

一根筋的“臭直男”,娘娘腔的“死gay”,被人说是靠美貌上位的花瓶女警察,粗暴干涉儿子的父亲……在塑造这些带有严重刻板印象的角色时,主创是如何让观众不会感到被冒犯的?

调侃和冒犯的边界在哪里?

“身为创作者一定会很紧张这件事情”,程伟豪说,“如果你认真看下去,看到最后就会明白相互理解、撕掉标签、打破刻板印象才是这个故事的主轴。

所以在做的时候,包括我们跟演员的讨论,前面都是很大胆地把状态再拉高一点点,让他们之间的冲突可以再激烈一点,冒犯感也更强一些。

你跟着两个人物走进这个故事之后,你就会发现我们想要讲的是另外一块,这样我们才可以用冒犯的方式来作为开始。

”通过这部电影,程伟豪希望可以告诉大家,“世界其实很大,各式各样的人都有,多一点包容心去看待这个世界,你能理解的东西反而会更多。

人性使然,一开始人们可能都会带着刻板印象去认识或接触另外的族群,多一点理解,多一点包容,去聆听一下你原本排斥的另外一方的立场,这个世界会更美好。

”【2】《想见你》爆红后街头裸奔,许光汉“为戏献身”故事并没有朝某些观众想象的方向发展——直男没有被“掰弯”,但他跟毛毛渐渐成为了真正的“家人”。

两位台湾新生代演员许光汉和林柏宏都在片中贡献了精彩的演出,都跟他们以往的角色有很大反差。

程伟豪之前的连续四部长片作品都是严肃题材,这回终于可以尽情释放喜剧创作的想法,而这也需要两位男主角之间碰撞出大量火花。

编剧吴瑾蓉之前参与过开心麻花的电影创作,也写过舞台剧,很擅长写喜剧段子和金句。

程伟豪要求《鬼家人》要有比较密集的喜剧设计,“三分钟一小笑五分钟一大笑”。

在电影还没开机的时候,导演就带着演员们做了大量排练,有近一半的剧本都提前磨合过,在这个过程中又碰撞出不少想法,毛毛的口头禅“不敢相信!

”就是林柏宏自己加进去的。

吴明翰和毛邦羽两个人的设定一动一静、一个外放一个内敛,让故事发展时而偏正剧,时而偏闹剧,但始终维系在喜剧的主体基调上。

程伟豪导演坦言,他从做导演起就会常年留意有潜力的演员,刚写完《鬼家人》剧本的时候,许光汉和林柏宏就都在他心中的名单内了。

那时候许光汉的《想见你》还没播,还没有爆红。

“台湾的几个人新生代演员里面,有一些除了有颜值之外,演技也一直在不断爆发。

我看许光汉的一些作品,都觉得他其实蛮多元的,不会特别受限于哪一种角色的样貌或者是气质,我认为他应该可以演比较疯狂的喜剧,因为这个好像是他还没有被看见的一个面相。

好险我们提早邀请了他,半年之后《想见你》他就爆红了。

林柏宏也是,他跟许光汉有一点像,都是可以在各种不同的角色之间游刃有余。

我一开始问他的时候他就马上答应了,一拍即合。

他们两个之前完全没有合作过,但他们跟角色和他们两个之间的磨合都很快地进入状态,激荡出一些我们都想象不到的化学反应。

”裸跳舞娘的那一场戏的设定是,因为吴明翰始终拒绝接受“死gay”做老公,毛毛为了惩罚他附身到他身上,上演了一出羞耻play,其中还有钢管上倒挂等颇有难度的动作。

程伟豪笑说,许光汉在读剧本的时候并无特别反应,只是觉得蛮好玩的,等到真正要拍的时候,才猛然醒悟,“真的要来那么大尺度东西了!

”这是《鬼家人》杀青前的最后一场戏,在台湾有寒流的冬天室外拍摄。

剧组选择了深夜时间,车流人流稀少,有工作人员在旁边的天桥上监看,防止有狗仔或路人拍照。

“那天我其实蛮紧张的,因为那个时候许光汉已经很火了。

在街上拍一个大明星裸奔本来就很难,冬天的气温也是一项挑战。

他有为这部电影提前去上课,包括打戏、跳舞,他是一个运动细胞非常天才的人,基本每一项不超过三堂课,他就已经能达到大家现在看到的样子。

他像一个宝藏一样,你可以各种开发,会发现他有很多天分和潜能。

”程伟豪回忆称,舞娘这场戏拍摄非常顺利,几乎每个镜头都是一两条就过了。

可能许光汉也很想尽快拍完吧……有些演员拍摄类似戏份时会要求用替身,但许光汉不会。

“我觉得他其实是蛮放心整个团队的,把自己完完全全交给了电影,只要是服务于剧情的就可以,所以你看到一个真正的好演员是没有任何包袱的”,程伟豪说。

导演还评价了一句,“他的屁股很好看!

”【3】用卖座商业片的糖衣,包裹进作者的自我表达程伟豪因深受好莱坞类型片影响而走上导演道路,他的第一部长片《红衣小女孩》便拿下了台湾地区近十年的恐怖片票房冠军,此后他尝试过不同的类型片,每一部都能在票房和口碑上取得较好的成绩,是华语类型片导演中的一位潜力股和多面手。

他的上一部在中国大陆上映过的电影是《缉魂》,融合了科幻、犯罪、悬疑等类型元素,也涉及到科学伦理、同志婚姻等议题思考。

这次的《鬼家人》是程伟豪类型最杂糅、主题最多元的一部作品,有喜剧,有惊悚,有警匪,有悬疑,有动作,讲亲情、爱情、友情,还要讲同志婚姻、黑帮、环保……如果不是看到了这部电影,很难想象会有人同时把这么多类型装进一部电影里。

为什么始终致力于多类型的融合?

怎样才能让这些元素都围绕在一个主轴线上,而不是东一块西一块散掉?

“我确实一直都非常关注类型片,因为我一直觉得类型是一个很好的‘糖衣’, 是最能面向观众的一种手法跟种类,你有任何想要表达的东西都可以包裹进去。

很多外行人可能看个热闹,但这个就是我一直想要耕耘的方向。

通过高票房的电影,你能看到大家在非常多网络社群里探讨的话题都是非常当代的,他们会讲到跟自己和家庭相关的一些困境,作为创作者,我很开心他们能通过这部电影开启这样的讨论。

艺术和商业的确是两种不同的光谱,但类型片也是可以实现作者的很多自我表达的。

前提是你要掌握好故事的前景和背景,什么是你的糖衣,什么是你想表达的。

在‘前景’的设计上,你要尽可能达到类型片该有的技术含量,但是背景故事其实才是观众离开影院后可以带走的东西。

拿这部电影来说,两个男生之间像公路电影一般的这段旅程,他们两个各自的成长才是这个故事的‘背景’。

把背景故事掌握好的话,你再往上加什么类型元素都不会显得太散。

”程伟豪是一个迷影型导演,自身就是影迷,也很喜欢跟影迷交流。

他每拍完一部电影都会做内测,邀请一些观众来交流观影感受,认真聆听他们的意见,上映后也会看观众写的影评。

比起台湾电影新浪潮时代的大师们,程伟豪这一代的青年导演更加面向市场,也更加务实。

现在的程伟豪是多线发展——《鬼家人》是在华语地区上院线,然后走流媒体;他的下一部电影是改编自国漫IP的《镇魂街》,目前正在打磨剧本,另外还有一个新的国产悬疑电影项目在酝酿中;《鬼家人》还会开发出衍生剧集《正港分局》,是一部以警队小分队为主角的犯罪喜剧。

因为台湾地区的电影工业化还处于比较初期的阶段,程伟豪早早就开始力所能及地帮助新人导演,同时也在自己的每部电影中为工业化创造一些试验机会,比如这次的《鬼家人》里就用到了一些虚拟拍摄技术、CG特效镜头。

程伟豪表示,大陆的电影市场很活络,市场的基数也足够大,市场和观众的反应可以很直接地作用在电影上面;台湾地区可以拍一些小众多元的内容,但市场受好莱坞冲击严重,电影人的生存要更艰苦一些。

谈到未来做导演的理想目标时,程伟豪说:“我很喜欢杜琪峰导演,也很喜欢陈可辛,特别是他商业片监制的身份。

他在做那些电影项目的时候,都有自己的观点跟视野,对于整个市场也有深入的理解和掌握。

 2 ) 人鬼可以冥婚,同志不能结婚

这部电影是怎么做到带点鬼气,却一点也不惊悚,还笑中带泪的。

台湾是怎么能一边在同志大游行,同性恋婚姻合法化,一边还在搞冥婚,还不是单身逝者的联姻,而是活人在大路上捡红包,撞上好事,娶了个男阴妻,还会旺夫,这三个字组到一起,怎么听怎么怪。

许多打着同志旗号的电影,主题是同性恋,一号零号主角都是男人,内容却是无尽的压抑和边缘化,房间里的大象是党同伐异的异性恋社会。

2019年5月17日,台湾立法机构“内务委员会”在三读时通过了《法院解释与执行法第748号》(俗称“同性婚姻特别法”),同性婚姻正式合法化。

在此背景下,林子晴质问吴明翰“都什么年代了?

你还恐同。

”吴明翰捡到红包,将要与毛毛冥婚,阿嫲夸他和毛毛是正缘,做法事的师傅,在喊对拜双方时,喊的是“新郎一号”“新郎零号”,吴明翰把毛毛的牌位接到家里,阿嫲傲娇地说了一句“谁压谁还不知道呢?

”显得十分自然、合理。

并不是他们有问题,而是被社会规则的下划线加粗、斜体,在一众平庸中太过出众,显得不合理。

一开始就被当作主体和主题,整部电影的运转都很流畅,一点也没有需要别过来、弯过去想的段落,比较和归类才会带来隔离。

最开始,每个人都带着被分类的印记,无论是蠢直男、死gay,还是作为“警花”的花瓶。

蠢直男是练肌肉练到壮壮的,歧视死胖子和同志,把毛毛的牌位请回家,心里发虚,还要嘴硬,看到女人,就自以为需要展开坚强的臂弯,给予她温柔的保护,唯一关心的事是可不可以回分局,说白了就是“自大又自恋”。

死gay,爱环保,爱Jolin ,唱《爱无赦》,爱护小动物,在gay吧舞池里翩翩起舞,和老爸关系很差,火药味十足,还爱感动,爱哭。

林子晴日常工作是给长官别胸花,轻而易举获得嘉奖,每个月都要请生理假,做任务时,不是在扮孕妇,就是通便酸奶的可爱销售。

结果直男除了爱看porn片,也还是懂关心人,爱人的,即使安慰毛毛的方式,就是扯出孔雀绿的内裤,夸赞他有眼光,路见伤害毛毛的渣男,一顿暴揍,帮毛毛完成养小毛的心愿,做中间桥梁,传递毛毛和父亲相互被隐藏的爱,助力顺利投胎,还有就是被卧底女警官暴揍,抑扬顿挫的“不敢相信”也从他嘴里说了出了,风水轮流转,直男有一天也会被当作弱势群体。

林子晴是外表美艳,内里腹黑的花瓶,而不是一览无余的玻璃杯,她从吸毒致死母亲的身世里逆袭,当上警员和黑帮卧底,最终反杀老板,把他双手钉在墙上,收获一众银元,拎不起钱的时候,紧急抹两滴眼泪,让马仔乖乖把钱袋装上车后座,聪明美丽她占全了,她才是超越直男的大Boss。

至于毛毛呢,他穿muji格子衬衫,和程序员一样,还是那个善良心软,不需要反转的毛毛,他需要的,是父亲坚强外壳下柔软的温馨,是被家豪甩掉,仍然有一个人守护他的暖心。

他不会是因为被吴明翰表白,“上辈子你养我,这辈子我养你”,感动得不好意思,才要假装心愿已满,被召唤去投胎,飞走了。

以权力为灵媒的男导演,拍出的闺蜜情深,只是作为卖点的工具,向内张望,一片虚无。

了解并尊重同性恋的导演,拍出的鬼和同志片,奶奶和毛毛的骄傲游行相片,时不时穿插的《舞娘》,吴明翰电脑旁的杯子,一面是“清心福全”,贴纸是彩虹,同性恋婚姻合法化的英文,一面是“人鬼可以冥婚,同志不能结婚”,用心与不用心,一目了然。

 3 ) 导演也是蛮难做的,不管拍成啥样都要背负各种骂名哈哈哈…

居然还有人说这部刻板印象...丑化女性...我觉得晴晴明明是这部片里最清醒最正面最爽的人物啊?!

谁也不爱,黑白通吃,在白道里为的是“正常行动”顺利报仇,潜伏黑道就是为了拿钱,让老板人财两空;但是又黑白分明,她达到了她的复仇目的就走人也,招谁惹谁了??

~然后说对男同性恋刻画地很刻板印象...虽然我不是男的,更不是男同性恋。。。

但是我真得很替导演哈哈哈哈哈哈😂我算阅男同(简写)无数了,身边gay蜜很多的。

说刻板印象大体有这么几个原因:一:把毛毛这个人物刻画的很刻板印象,很有女人气质,用那个有争议的字眼就是内啥...你们懂得。。

我的反驳:1.有很多电影都是靠人物的动作形象和语言来抖机灵和抖包袱的。

我怎么看这部电影,只有少部分是你们所说的很女性气质,大部分在电影里的时候都挺平常的呀??

毛毛和奶奶爸爸在家相处的时候,不就是很平常的么,和许光汉认真说话的时候不也没有啥女性气质么?

这就和我平时的好gay蜜一样,在我们面前一个“集美们集美们”的叫着,回家还不是“假正经”?

(他们的原话)多可爱很真实呀,这都有人说。。。

2.就算如果大部分观众的眼里毛毛被刻画地确实“刻板印象”了,“有点女孩子或者怎样”,那又咋了!?

毛毛的性格难道不是很多男同性恋的写照?

我不是男人更不是男同,但是我有眼睛。。。

有挺大部分的男同朋友们,尤其是bottom,都把自己变得可爱点的,说话轻柔柔的,喜欢郭老师的等等等等,现实里你们说“不是每朵花都要成为玫瑰”,然后放在电影里,导演拍出来了,你们又不高兴了,说成刻板印象。。。

疯了,要说刻板印象,所有电影里的所有人都很刻板印象啊??

哪种人和哪种人就过着一模一样的生活了??

刻板印象是什么标准?

如果导演拍了拍毛毛比较有女性化气质,就算刻板印象的话,那我们算不算刻板印象?

我们说他刻板印象,然后很不爽,到底“不爽”在哪里?

到底为什么不爽?

是不爽于这种性格本身?

问题是这种性格确确实实有的啊韩国警察说到刻板印象最委屈,因为韩国犯罪片都把他们刻画的窝囊死了😂没几个很正面的。。。

而且对比来说,为什么韩国警察被刻画得这么窝囊,用个经济学术语来说:需求决定市场,市场反应需求。

既然这种窝囊警察特别多,是不是也反映了某段时间韩国的警察在现实里就很窝囊啊?

就是米虫啊啥也不管啊(啥也管不了而且也管不到),导演就想拍出来社会现实讽刺的。

而这个导演,往好点说的话,是想通过刻画人物的性格给这部电影增添喜剧元素;往清醒里说的话,他本来就是定的同性的主题,因为这个话题本就在风口浪尖好引来流量,全片除了女性,其他的男性人物,出场比较多的男配角,除了毛毛他爸和警官头儿还有黑老大之外,不都是男同性恋么?

说白了就是定了这个主题,然后往每个人物里面套写么3.要是搞严肃说刻板印象,这部电影里最该说的难道不应该是许光汉演的直男和毛毛他爸吗??

把直男拍的这么刻板印象,直男难道不委屈了吗哈哈哈😂😂😂难道就因为他们名声臭了就不帮他们维护吗?

😂😂要么是现实里直男压根不会管这种事情,“关我屁事”;要么压根有些直男就没剧里的一开始那么厌男同性恋空桶的啊。。。

大部分直男都是新世纪的青年,哪有这么严重的,还sigaysigay的骂别人,虽然心理上有些人不怎么认同,但不会像电影里这么大反应吧。

然后就是这个爸爸,被“刻板印象”的不比毛毛严重吗😂俨然一副慈父形象,等儿子死了才说。。。

后面结尾刻意美化的有点强硬了都。。。

二:说刻画男同要不就是打抛,要不就是key药的;要不就是像警局里的小胖一样,隐出柜唯唯诺诺的;要不就是劈腿的。。。

我的反驳:1.电影人物本来就是把现实里的人物“放大”或“缩小”到电影里的。

那你们想怎样?

把每种人都拍到电影里面吗?

是,想看普普通通的人物,因为男同性恋也是普通人。

但是如果站在导演的角度上说,说难听了,这种的有人看吗?

能挣钱吗?

放在所有的电影类型里面来说,不都是这样?

哪有个导演拍“普通人的一天”的,觉得这些本就挺无聊很普通的人会去看吗😂剧情不就是要跌宕起伏才好看吗,爱情不就是要面目全非才看吗。

导演不就是这点本事儿,从人物性格里投机取巧吗?

把平凡人的生活拍成电影,而且还要拍的很有意思,这导演能做到吗?

第一他可能没这能力,第二可能人家都没这想法。

所以想看这样的,就是你们“不乖不懂事儿”了😂,明明知道这预告片上都满满的写着“不可能”拍这种的,还非要来这寻求刺激,这回真刺激了。。。

2.导演也是年轻人,要说刻板印象他还远远的排在队后面呢。

因为导演不是男同,就拍了关于男同性恋的影片,被说刻板印象,叫人家滚出同性恋界。。。

好可怕。。。

说这种话的,可千万不要爱上直男哦😂(开玩笑的啦)3.在电影里,许光汉演的那个角色也发表了类似的刻板印象语言(当然这个是导演就这么设计的),那导演不也是设计了毛毛之后说他:“你以为同性恋都这样啊?

”那既然都有了这句话,是不是可以解释导演也知道不都是这样啊??

 4 ) 不敢相信!!!虽然我原来就很期待,但仍然超出预期!!!

1、不敢相信!!!

原来我很早之前就看了预告片,我当时就觉得预告片很好笑,然后又因为许光汉的大尺度而更加期待这部电影。

没想到真的看完之后发现剧本也很好!

后面各种反转还有点无间道的感觉,该搞笑的地方很搞笑,该走心的地方也很走心!

2、不敢相信!!!

两位男主角演技都在线!

最不可思议的是颜值超高、超有少年气的两位男主都三十多了!!!

3、不敢相信!!!

终于有一部不是苦大仇深、各种批判的华语同志喜剧可以值5星了!!!

以前我觉得同志电影就该各种批判,但是见得多了我就累了,为什么同志影视非要苦大仇深?

同志难道不能轻松地生活吗?

对岸的这部电影就给我们展示了一个直男、同志、同志的父辈都能够友好相处的情况....注意,本片虽然不以gay的视角苦大仇深地展示同性恋者的不幸(实际上对岸同婚都合法了,想苦大仇深也不太行了...),但是本片仍然涉及到对gay的歧视,比如吴明翰一开始就是一个恐同的角色。

所以本片不是耽美风格的影视,而是仍然有着真实社会价值的同志影视剧。

下面细扣一些影片的细节,并详解我上面说的一些话。

A、影片除了搞笑,让我有些动容的地方也有好几处。

其中一处是吴明翰带着毛邦羽去找毛邦羽的前男友陈家豪。

毛邦羽问陈家豪,“是我哪里不够好,还是我做错了什么?

”吴明翰复述了一遍开始抓狂,对着毛邦羽说,“是他不够好,好不好?!

直男对gay说:烂的才不是你而是那个渣男而且你能想到,他们来这里最开始的原因是因为他俩吵架,于是吴明翰带着毛邦羽的神位到陈家豪的家里只是想要让毛邦羽出糗吗?

这个在电影里最开始恐同的直男,到了电影的这部分反而已经能够共情“死gay”了。

B、电影另一处让我有点动容的地方、也是电影的其中一个反转的地方,是毛邦羽的爸爸最初反对毛邦羽结婚的原因。

毛爸一开始反对毛邦羽跟陈家豪结婚,一般人只会以为是毛爸恐同,但是实际上毛爸是发现了陈家豪出轨。

有的人对这个剧情设置嗤之以鼻,批判成了“在同志电影里的实际主角是两代顺直男”、“对父权社会的美化”、“导演最懂得用家庭关系来赚东亚同志的眼泪”....我看了这些评论就觉得很无语...为什么电影就不能展示一些东亚家庭和谐相处的情节呢?

以前我觉得同志电影就该展示同性恋者的不幸外加各种批判,比如批判来自社会的歧视、批判不能结婚被迫分开、批判来自父权的阻碍....但是见得多了我就累了,为什么同志影视非要苦大仇深?

同志难道不能轻松地生活在一个平等的环境下吗?

对岸的这部电影就给我们展示了一个直男、同志、同志的父辈都能够友好相处的情况....C、毛邦羽的口头禅“不敢相信”在影片中不断出现,到下面这一幕推向了高潮,这一幕笑死人...

所以我现在觉得“不敢相信!

”这句话真的很搞笑

 5 ) 關於我和鬼變成家人的那件事:當直男遇到死gay,性少數族群面臨的衝突與對立

《關於我和鬼變成家人的那件事》~~難得讓我走不出來,看完了還是瘋狂刷採訪、花絮等等物料的電影,未來有機會肯定會再看的!

要先強調!

我是上映當天立馬就去看的,真的很好看!

非常推薦可以跟好朋友一起觀賞的電影。

先說這部片的缺點:1️⃣劇情稍滿:電影想表達的東西很多,元素也很多:冥婚、同志議題、警界現況、刻板印象、黑色幽默等等,導演在這部片裡想講太多東西,儘管劇情推動很快,在短短兩個小時多的電影可能還是塞不下,所以如果對劇情沒辦法接受、消化很快的就會很難適應節奏,就比較不建議觀看。

2️⃣略冗長:先前就聽說金馬影展上的時長是130分鐘,沒有想到正式上映居然還是這麼長!

個人是認為有修剪的空間,部分環節也可以再俐落一點,但是因為節奏非常快所以感受不到時間的流逝、也沒感覺到冷場,這個缺點對我來說就不算明顯。

3️⃣特效不夠真:這部片的特效真的很好笑,是「怎麼會這麼假!

」的好笑😂 不過知道這部片的成本之後,也是大概能理解。

但我其實有在想,正是這種誇大的特效才能成就這部喜劇並承載它的張力。

以上是覺得比較不足的部分,但整體來說瑕不掩瑜。

接下來說一些情節的部分,該搞笑的地方搞笑、該煽情的地方煽情,我的心情起伏完全跟著電影的剪輯,雖然情緒高低落差有點大,一下大笑一下大哭的,但幾乎是從頭笑到尾,搞笑的地方甚至整個電影院裡面的人都一起笑了。

整體劇情真的如同我前面所說很緊湊很滿,不過劇情是蠻流暢的,當然也可能是快節奏讓我無法察覺奇怪的地方,電影中的哏我基本上都能get到,也沒什麼特別出戲的地方,這就是程偉豪導演的功力所在了。

劇情方面真的是反轉接著反轉,利用「刻板印象」作為反轉的引子,讓我完全被電影「帶節奏」了,也可以說我是踏進導演及編劇所佈置的名為「刻板印象」的陷阱題裡了,所以思維有點固化,自然就沒想得那麼遠,最後結局是真的是意想不到!

毛爸最後的告白跟前面的救護車情節真的讓我哭到不行,是在我眼中並列最好哭的兩個片段,是打到心裡最深處的感動,沒帶面紙進去的我哭到稀裡嘩啦的出來,超級後悔怎麼不帶面紙進去!!!

整部電影運用了很多的台語、髒話、黃梗,更加入了所謂「冥婚」的傳統習俗,可能會有人覺得不上檯面、不入流,但是正是因為這些細節,讓我覺得這好像是我身邊真的會發生的事情,因為這跟我長大的環境非常相似,可能台灣人就是喜歡這麼講話吧!

我會覺得毛毛是我會遇到的gay朋友、吳明翰是我會遇到的臭直男、子晴、毛爸、毛嬤、家豪都是我現實生活中會看到的人物,所以完全能入戲,也非常感同身受,這可能不是台灣人就比較難感覺到。

不過片尾沒有彩蛋我個人覺得有點可惜,因為我認為劇情還有延伸的空間,而且也可以更滿足觀眾心理需求。

例如林子晴的後續以及毛毛的下一世等等(我本來都想好想看到毛毛投胎下輩子當吳明翰的狗勾了說⋯⋯)沒有彩蛋說實在的有點空虛,心裡空落落的,相信影廳裡大部分的人跟我想的都一樣,幾乎所有人在電影結束之後都還坐在位子上等彩蛋⋯⋯電影的核心毫無疑問的就是片名所說的:關於我和鬼變成「家人」的那件事,講述家人的愛。

我覺得劇情上沒有讓吳明翰被掰彎蠻好的,立意整個上升了一個檔次,如果被掰彎就會流於一般的同志愛情片,真正的主題反而會被忽略。

吳明翰和毛毛,臭直男和死掉的gay,雖然沒有變成親密愛人,但卻變成最親密的家人,是可以做出「養你一輩子」這樣承諾的家人、是相互理解相互包容的家人、更是可以為了對方奮不顧身犧牲一一切的家人,這才是真正的soulmate、真正的靈魂伴侶。

另一個電影的主軸則是「刻板印象」這個議題,電影中一開頭就給主角們貼上了滿滿的標籤,吳明翰的臭直男、毛毛的死gay、林子晴的花瓶、毛爸的老古板等等。

但是他們最後都一一撕掉了針對自己的偏見,臭直男也有溫暖的一面、死gay並不像外界所認為的那麼不堪、美女刑警也不是只會拍宣傳片的花瓶、所謂的老古板只是不善於表達自己的愛。

有一個影評我覺得說得很好很喜歡所以引用了:「原來恐同直男不是恐同,是對未知的不了解;原來在gay吧狂歡、被說只會嗑藥打炮及時行樂的同志們,其實只不過是希望有人可以愛自己一輩子。

」分析演技的部分,看到大部分影評和我不帶濾鏡的評價都是林柏宏>許光漢>=王淨,雖然我本身比較多是因為林柏宏才進的影院(主要還是因為卡司和預告真的很吸引人啦),但是很意外地是看到身邊朋友對林柏宏評價特別好,他應該是這部片收穫最多人氣的人,真的是挑對劇本。

林柏宏演gay一開始會覺得是用刻板印象在演,覺得gay就是娘的代名詞。

可是看到後來真的會覺得他很自然,陰柔的氣質跟他毫無違和感,但他又能演出一些堅毅、強勢的特質,「娘」的感覺反而沒有這麼重,他不是用表現娘在表現gay、沒有單純地用讓刻板印象再加深的方式去演戲,這點是讓我驚艷的。

他的演技是真的會讓人驚訝到,毛毛的演繹他都有精心設計過,包含走路(飄)的方式、講話文鄒鄒的,無不是在配合毛毛的人設,當然也包括毛毛最經典的口頭禪「不敢相信!

」也是他和導演的共同創作,會覺得他非常用心而不自覺陷入他的魅力中。

我個人最喜歡的地方絕對是在gay bar中沈醉跳舞還有被吳明翰的眼神煞到差點親上的部分,那邊的表情演技真的會讓人感嘆是演技大爆發的橋段。

許光漢的部分我個人認為對他來說也算是很大的突破,顛覆自己以往的形象、學習武打戲以及裸露戲等等⋯⋯也為電影犧牲了不少,不過我認為表情演技是可以再加油的,也只是因為他跟林柏宏搭戲才會顯得有點遜色。

兩個人的些微差距我覺得最大地體現在「許光漢演的吳明翰太像許光漢了!

」吳明翰讓我看到太多許光漢的影子,在看電影我有的時候跟朋友悄悄話討論劇情時會下意識地說「許光漢怎麼怎麼樣」而不是「吳明翰怎麼怎麼樣」,不是說演員代入自己是不好的、是不對的,但過多地代入就會像是在演另一個自己,而不是角色;我從頭到尾沒覺得毛毛是林柏宏過,電影中的他在我心目中就是毛毛、一個全新的人物,而不是林柏宏,更誇張點說我覺得他的演技有帶我入戲,所以我才說他演得很成功。

王淨的話台詞功底還有進步空間,而且這部片確實也比較少她發揮的空間,不過她的演技當一枚稱職的綠葉還是綽綽有餘的,只是我用主角的高度去審視她的演技而已。

電影的主題曲我覺得也非常加分,MV的故事可以視為毛毛故事的前傳,建議想要看的人先看完MV再進去,會對毛毛和毛嬤的互動還有祖孫情更有感觸。

亲爱的对象7.6蔡依林 Jolin Tsai / 2022最後的最後,林柏宏真的太帥了⋯⋯帥到整個腦袋暈暈的><之前就知道他帥,可是不知道這麼帥的!

之前跟他是真的不熟,但看完後完全垂直入坑了。

當然整部片是真的很養眼,許光漢賣肉賣得很到位、林柏宏也小賣了一點,總之完全是女性觀眾的天堂。

鬼家人售後也非常多,這也是除了電影真的很好看以外為什麼我會無法自拔到很想去二刷甚至三刷的原因吧!

附上一些我愛的毛毛

這張真的是被毛毛帥到

更)二刷加上看完導演的幕後花絮之後,覺得導演的這個巧思很值得拿出來說:在「同志」片。

藏了彩虹,而所有顏色的光混在一起就是白色,跟毛毛有關的場景、服裝都採用鮮明的紅黃橘紫色;而明翰有關的場景則是藍色系,某種程度上用強烈的刻板印象(藍色是陽剛的、紅色是女性化的)給電影增添了鮮豔的色彩;頭尾的喪禮及醫院都是白色系;在兩人聯手與孝哥對抗的按摩店裡則是象徵著同志的彩虹色,我覺得是很棒的小細節,如果導演沒說真的不會注意那麼多。

然後!

王淨的哭戲拜託導演給我放出來啊!!!

不要私藏,我知道你剪了很多!

 6 ) 豆瓣万人评分8.8,华语类型片的年度期待来了!

由程伟豪执导,许光汉、林柏宏、王净等人出演的喜剧电影《关于我和鬼变成家人的那件事》今日正式上线Netflix。

该片讲述许光汉饰演的直男警察吴明翰,办案搜证误捡地上红包,被迫成为林柏宏饰演的同志冤鬼毛毛的冥婚老公,恐同又怕鬼的明翰,别无选择,即使人鬼殊途也要和鬼老公携手跨界追凶,已于2023年2月10日在台湾地区上映,获得不俗口碑,在中国大陆豆瓣评分网站也获得8.8的超高评分。

本期导筒将带来《关于我和鬼变成家人的那件事》导演程伟豪专访,作为台湾新生代类型片导演中的箭头人物,在这部新作中他又挑战了喜剧框架下与过往作品完全不同的类型风格。

导筒 x程伟豪专访正文导筒:最初是如何接触和开始喜欢电影的?

又在什么阶段正式开始影视制作?

程伟豪:那是在台湾有很多好莱坞电影刚进来没多久的时候,那个时候都会赶台湾影院的早场,中午以前的场次,因为比较便宜,学生身份负担得起。

我开始接触到非常多好莱坞电影作为一个起头,所以不知道为什么当时暑假就特别跟自己父母说“诶,我想要做导演。

”那个时候其实对导演的工作和整个影视行业都是非常懵懂的状态,对电影导演这件事真正萌芽的时候是那个时候。

制作上是到了进大学才开始的。

我原本是念广告的,因为有机会跟影像制作的科系合作,然后我们拍了一些影视制作的小东西,就突然接触到了制作。

发现其实制作没有想象中门槛那么高,尤其是后来数字时代,你会发现好像自己就有机会可以完成蛮多的东西。

然后就开始接触很多包括后期制作的一些细节。

真正对于电影有非常强烈的欲望跟感受,其实就是在大四要准备去研究所的那一年,因为开始接触到很多所谓的作者导演,对于电影美学的认识。

这个观点的切入在上了一堂课之后让我整个视野开始打开来。

到后来包括去考研究所、念研究所也完全是以电影为依属的。

把我整个电影的视野,从纯粹的好莱坞电影,到开始可以从透过作者的角度去认识电影美学,还有就是商业电影之外各式各样不同的艺术电影都会让我学习。

我那时候就是像个大海绵一样的一直吸收,各式各样的电影都看。

研究所那三年基本上就看了几千部电影,一年才365天嘛。

等于几乎每天都看一部电影,在大量吸收着世界各地的电影。

真正对电影最痴迷的时候应该是那个时候,这也蛮有帮助于我。

后来不管是电影短片的创作还是电影长片的创作都可以蛮快地从自己过往的这些养分中攫取,开始进行创作。

导筒:您从台湾艺术大学电影所毕业,学生时代就在警匪、悬疑等黑色类型片方面有过制作的经验,您对类型片的兴趣是怎样培养起来的?

程伟豪:蛮早的时候我就确定了。

因为我什么电影都看也都不排斥,即便那些很艰涩难懂的作者电影其实我也都能接受,念了研究所之后也都大概知道怎么解读。

但更重要的是回到自己需要去创作的时候,有在思考一件事情就是:“那我想要拍怎样的电影?

”首先最快有的念头其实就是我想要拍类型电影这件事。

过往看的那些作品或真正进行短片的创作,尝试电影创作的时候。

积累比较多的其实是对类型片的一种公式或者是套路的理解。

理解之后其实在我进入长片阶段甚至到现在《关于我和鬼变成家人的那件事》的时候,你甚至会知道怎么样在一定的套路、公式模式下制作,你要开始在不同的地区,有不同的从土地拿出来的比较落地的一些内容去让这个类型片可以更有说服力。

譬如说我在台湾做恐怖片,我可能知道需要选台湾的经典恐怖形象。

像台湾的这几个梗,《红衣小女孩》的这种都市传说就可以作为我恐怖片的一种题材。

那它就不是日本的那种贞子啊,它也不是泰国的幽魂那种,而是属于台湾自己民间的一个都市传说,像做《目击者之追凶》也是。

我们这次的侦探是属于台湾那种游走在黑白两道之间的那种社会线记者。

那他会有怎么样的一个样貌?

然后还有台湾其实会很长就是会有这种文化,譬如说在记者、警察之间。

那我要怎么把它放进这样一个属于比较悬疑犯罪的类型片?

我有透过对类型片的理解跟它的公式的拆解,开始放入一些新的东西。

我常说的“旧瓶新装”就可以让一个类型片有一个不一样的样貌出来。

这个东西我觉得也是从之前大量阅读积累下来的。

到实际创作的时候,又到电影长片创作的时候,开始逐步地去实践、去探索出来的。

导筒:从2014年的《保全员之死》到之后的第一部长片《红衣小女孩》,您觉得从短片到长片的创作,会有哪些明显的变化?

程伟豪:其实我实际的短片创作是在研究所时期,07年的时候是我第一部的短片创作。

然后《保全员之死》甚至是在出社会大概两三年之后才拍的。

那个时候其实已经要准备拍长片,所以刚好确实是在一个短片转成长片的一个阶段。

我觉得不管是怎么样,就是每一次创作都会在跟自己问,如果我现在要做这个影视作品的篇幅是什么?

广告也是一种篇幅,15秒,30秒…要打造一个你想要表达的情绪或某个生活的切片。

短片的话其实也是,它可能只需要一个状态,10分钟、15分钟甚至5分钟都可以。

那到长片不一样,长片它其实通常会需要具备一定的三幕剧的格式或者是起承转合这种观影上面的一个“flow”。

虽然各自有各自的篇幅,但是长片需要驾驭的东西更多。

所以其实从《保全员之死》在玩一些形式到真的进入电影长片甚至是面对市场这件事情的时候,其实我觉得最大的不同之处就是在于因为篇幅的转换,我所需要付出的时间成本是更多的。

因为我需要把更完整的角色做好,需要把更完整的故事线给捋清楚,这些东西其实在短片阶段是不会有机会碰到的。

但是有共同的地方,就是创作的某些初衷。

我是蛮面向观众的。

我知道我在做自己的作品的时候,我会希望可以跟观众达到一个最大的互动。

那种互动是我在做恐怖片的时候我需要观众关在戏院那个黑箱子里面可以达到一定程度的互动。

那个互动可能是带着你怎么逛鬼屋这种手法。

犯罪片也是,反转,我要反转几次?

三到四次!

或者甚至最后是一个罗生门,让观众看不清。

这是不是其实也是我在电影创作的时候可以做到的事情?

诸如此类的东西,其实在创作阶段的时候我都会一直在思考。

相同的其实就是面向观众吧,我希望观众跟着我的电影可以有很多的互动,你可以笑,你可以害怕,你可以怎么样。

导筒:《关于我和鬼变成家人的那件事》这部新片的剧本灵感是来自哪里?

程伟豪:一开始是台湾这边有个征件比赛,这个比赛里面征的主要是都是一些短的故事大纲或者是一个原创概念,你就可以投件。

里面有一个作品是清洁人员扫地、打扫的时候捡到地上的红包,然后不得不跟一个男同志冥婚的一个概念。

这个概念我非常喜欢,所以后来买下了版权进行改编。

后来找了有和开心麻花合作过的《李茶的姑妈》的编剧吴瑾蓉,她也是台湾人。

因为我很喜欢她写的一些段子和对白,所以特别找她来一起进行剧本的创作。

正式的剧本我就把它改成更二元对立一点的,一个直男对上一个同志。

甚至把男生的职业改成了刑警,让整条故事线可以有机会有犯罪悬疑的元素在里面,会加的更自然。

所以就有了大家现在看到的《关于我和鬼变成家人的那件事》的主要故事线。

故事脉络大概是这样发展出来。

导筒:从《红衣小女孩》系列和《目击者之追凶》的创作,可以说分别代表了你在奇幻和悬疑类型上的尝试,《关于我和鬼变成家人的那件事》是如何想到拍摄冥婚题材的?

程伟豪:一开始做这部电影的时候其实蛮早就决定做混合类型,然后另外一个编剧她有点头痛。

她头痛的时候我就跟她阐述我自己的一些想法,我觉得做电影或者戏剧其实通常都是有分前景和背景故事。

前景故事就是我们比较常会提出来的,这是一个犯罪悬疑,这是一个灵异惊悚。

这样子类型感比较明显的前景故事。

但是我跟她提醒说,我觉得最重要的是要把背景故事做好。

背景其实就是人物自己的这一块,角色自己这一块事实上我们要讲的就是两个男生的一个公路电影。

他们是透过一段旅程有了自己的成长的曲线跟弧光,他们是有自己成长的历程,这才是我们真正要做的。

在这个背景故事做好的状态下,前景故事你就算从灵异惊悚、犯罪悬疑到科幻甚至你要怎么转都没有问题。

关键是那两个男生的成长曲线,两个男生属于自己的历程是什么?

他们的这个公路电影会长什么样子?

这才是真的让观众可以一直在看整个故事,不管你转到哪种类型都还是可以聚焦的关键。

导筒:您的作品经常可以实现犯罪类型与其他类型的融合,比如《缉魂》的科幻元素,这次《关于我和鬼变成家人的那件事》,加入奇幻元素后,也可以算是您最有喜剧感的作品,您是如何去平衡犯罪故事和喜剧效果的?

程伟豪:可能是因为之前拍过太多犯罪悬疑和惊悚灵异类的东西,所以知道那个套路长什么样。

其实以前在拍短片的时候,我的三部短片其中就有两部是针对这件事情,是有在使用一些公式跟套路。

所以其实在做《关于我和鬼变成家人的那件事》的时候一开始就蛮确定,我要做一些灵异桥段的时候,就是要在这个灵异桥段里面用一些公式。

比如说翻镜子的那些桥段。

那个其实都是在恐怖片那种套路里面,如果你做一定程度的使用。

多来个几次它其实就从恐怖设定会转成好笑的。

类似这样的东西反而都是因为之前拍过,所以它们会形成一种养分。

再加上短片创作时期就对类型套路、公式的一种使用,让我有了一个自己想象的喜剧调性。

放在《关于我和鬼变成家人的那件事》的时候发现其实对多数观众来说它是蛮work的,都能启动这样的喜剧效果。

所以其实那时候是蛮开心这件事。

因为它能让观众在看一个悬疑惊悚的正戏的同时还能享受到喜剧的效果。

导筒:本片有一些大场面调度可以看出有不小的难度,您眼中影片最复杂的拍摄是哪场戏?

程伟豪:其实都蛮复杂的。

就像你说的牵涉到大场面的其实都蛮难的。

难是难在台湾的这个环境可能还正在养成。

这些类型相关的一些技术的手段,就是制作的能量还在累积中,尤其是类型这一块。

所以其实这些东西基本上在台湾做都是属于相对比较少数的。

这样你在执行上面的时候会有很多东西要自己先想办法去挑战和突破。

甚至有一些法规的限制。

比如说码头枪战那一场戏,如果是港片的话大家就是疯狂开枪,肆无忌惮地开,好像都没有预算。

但是台湾不是,因为台湾的法规会变成不能在片场开枪的状态,不能有枪火。

那我变成需要现场有一些光影的方式,加后期特效的方式去执行这种场景。

类似这样的细节如果不特别讲的话可能观众不一定知道。

更不用讨论像飞车那场戏我甚至是使用偏好莱坞的技术。

我用virtualproduction虚拟制作的模式,用投影的方式去做整体的动作戏。

然后结合全析区的这种特效飞车镜头,这样子结合起来去呈现那个追车戏。

这些东西其实在台湾都是相对非常少见的呈现方式,但是因为它安全又极具挑战性,所以我就决定这样做。

导筒:本片两位男主角许光汉的林柏宏组合,产生了不错的效果,本片在主要角色的选择上是怎样敲定的?

程伟豪:我一开始写完剧本基本想的就是他们两个。

原因是其实一直有留意他们两个过去的影视作品。

我发现他们不管拍剧或拍电影接的那些角色都非常的多元,各式各样偏门的、奇怪的、变态的、忧郁的其实都有。

他们都游刃有余。

所以就觉得他们不只是两个有颜值的人,甚至是很有演技的。

所以其实之前就会想要找机会和他们合作,这个剧本弄好之后就觉得“诶,这是他们过往的作品不曾看过的”,这两个男生应该可以挑战看看。

有一些反差是第一次接触的时候想说应该是两个很“疯”的人,结果没想到是两个非常客气,过度礼貌的,甚至对我来说有时候有点高冷的两个演员。

让我一开始很紧张。

但不愧是专业的演员,他们一开始读本或者是拍戏进入工作状态的时候,你会发现他们就可以把自己调整成另外一种模式,另外一个你想象不到的状态来工作,这也是让我很佩服,刮目相看的地方。

导筒:在具体的表演当中,他们会有一些自己的设计吗?

程伟豪:会,蛮多的。

因为这次排戏排了将近一半的剧本,应该是我排过最多戏的一部电影。

但通过排戏可以快速地感受到他们两个各自对于角色的一些想象,还有他们对喜剧的一些真实想法。

举例像毛毛林柏宏,那时候一开始我跟他说我们这个设定上希望他有一个属于男同志的口头禅,形成一种男同志的语气。

我们就一直在寻找适合他的口头禅,譬如中文里面夹杂着英文吗?

还是怎么样?

然后他有一天突然打电话跟我讲说他觉得“不敢相信”好像很适合贯穿全片。

他所有的情节都有“不敢相信”但是用不同的情绪去诠释的时候就会变成属于他自己的一个口头禅。

然后我们因为这样子发展了属于他自己的一种说话的逻辑,就是他四字成一句的这种状态。

比如说是一个成语或者是以四字去讲述他的一种情绪,去作为他主要的讲话的一种途径。

这就变成了我出了功课但是演员在回丢。

丢接球的过程也发展出了属于角色自己的一种状态。

我觉得这也是拍这部戏蛮过瘾的地方。

许光汉演的那个直男角色也是,基本上是有非常多的肢体动作是他自己发展出来的,是他想象的可以诠释给这个直男刑警该有的那种走路的模式、讲话的腔调,这东西其实都是由两个演员自己各自不同的即兴发挥发挥出来的。

导筒:您的长片作品很多的特效制作也都是由您自己的团队进行的,在台湾目前的电影特效方面相较全球发展到了怎样的水平?

程伟豪:台湾在这应该不到十年之间其实有几个很优秀的特效团队,在很好的leader的带领之下有做出来一些很不错的电影作品成品都可以看得到。

台湾电影特效这一块其实已经有接近全球的水准。

那我自己这一块,坦白说我觉得还有很多的进步空间,还没有说跟那几个特效团队可以齐头。

但是我觉得也是在那条路上。

台湾电影特效这一块确实是发展地比想象中还要快一点点。

未来在整个大华语地区,如果有更多的影视作品是由台湾特效团队来制作的话,我相信可以更快地去让大家认识台湾特效团队的制作能力。

导筒:影片中关于lgbt身份其实也进行了不少探讨,台湾观众对这部分的反馈是怎样的?

程伟豪:我觉得最开心的是一开始我们跟包括编剧团队或者后期团队讨论,我们希望呈现一种比较当代的喜剧。

在台湾上映的时候,透过观众的反馈发现我们想象的东西其实确实有被落实进大家的观影的期待上面。

大家其实几乎都会不约而同地提到有一个属于我们现在会有的同志族群的婚恋价值观的准确性是接近他们、符合他们现在时下的一种状态。

另外一个更开心的是大家会提到终于有比较不是纯耽美或者是纯粹压抑苦情的,甚至纯粹性爱为主的lgbt的影视作品。

而是可以有一种比较正向乐观的,甚至是带着温暖、亲情这种元素在里面的lgbt题材的电影。

这在我们的电影里面是相对比较少见的。

不管是真实的那些lgbt的族群或者是一般的直男直女其实都还蛮乐见,也蛮喜欢的。

那时候因为我自己跟监制其实蛮长期的都会在上映的时候一直去关注网络社群里大家怎么讨论这部电影?

我看到非常多类似的评论都让我蛮开心的。

一开始的设定其实跟我们想走的方向是有启动、有work的,这让我蛮感动的。

更重要的是有很多的小故事也很动人。

比如有一些这样的族群家庭的同志。

有一位男同志找自己的家人去看了。

然后妈妈看出来之后跟他讲,他不管怎么样她都会去接受他,希望不要有什么意外或憾事发生之后才会懂得这个道理。

也通过那个男同志他自己在网络上的分享让我看到,我才知道其实有非常多类似的观众,他们跟原生家庭的状态有透过这部电影得到一定程度的沟通吧。

至少会启动沟通,我觉得都是一件很美好的事情。

导筒:《关于我和鬼变成家人的那件事》8月就要上线Netflix了,您觉得流媒体和影院的观影,对您来说分别是怎样的意义?

程伟豪:有一个共同性是我觉得这个戏好像很适合大银幕和小银幕。

有些戏不一定两者都能兼顾,有的适合小银幕,有的适合大银幕。

大银幕有它的包覆性和专注度,小银幕可以让你在即便有很多元素会让你分心的状态之下可以因为剧情继续往下看下去。

这个东西是我觉得蛮有信心的。

但毕竟要面对的是更多的族群跟观众,是全世界的。

所以其实还是带着一种既期待又怕受伤害的心情。

希望大家在看这部戏的时候可以跟当时在亚洲地区上映时的那种观众的反馈是一样热烈,一样正向的。

只能说现在是既期待又怕受伤害。

上线之后大概就会知道更多数的人看到会是怎样的一个反应。

导筒:之后还有怎样的创作计划?

程伟豪:我想改编的一个大IP——《镇魂街》。

它是漫改,要拍真人电影,目前还在剧本阶段。

我自己是蛮期待这个项目的,因为我自己非常喜欢这个项目本身给我的那种很燃的感觉,希望可以把这个“燃”的感觉很快地制作出来呈现给观众。

编辑:刘子慧 / 校对:陈德炜

 7 ) 短评不够写

能理解喜爱这部电影的人,杂糅的娱乐性加两帅气同性打情骂俏,不少光屁股场景也让部分观众得到满足,同时安排了泪点。

假设同性电影接受爱情不分性别这一前提,如果本片换成异性,这里我们不谈论性别,只谈论爱情。

那么本片毫无疑问是简陋的镜头语言、俗气的色调、陈旧的情节、老套的设定、刻板的认知。

总的来说,就是幼稚的警匪部件加过时的鬼片部件,套在毫无营养本身也是皮套同性电影的爆米花之作。

是对粉丝、腐女、BL爱好者、猎奇爱好者等的精准投喂。

这种组装起来的爆米花电影,以后的AI可以拍得更好。

投机取巧的创作方式,就和短视频大量擦边舞蹈一样。

手法低劣和很多人爱看,也并不冲突。

不过擦边就是擦边,来娱乐的人自然也就图个乐,你硬要强调自己基本功多么扎实、创意多么新颖,就要闹笑话了。

相反,真诚永远是大杀器,哪怕是搞擦边。

另外,观众不傻,只是懒得计较。

 8 ) 当世界对我拳脚相加,我却报之以吻

整部电影可以说带给了我很大的惊喜,因为在其中我看到了多种看似有壁的元素碰撞在了一起。

比如恐怖与喜剧,警匪与同性恋题材,以及直男与gay的结合。

所以它整体会给人一种很新颖的感受,至少与我之前接触过的大部分影片都不太一样。

新颖,但却不是僵硬的融合,并且在结尾处有很自然的升华。

与之前看过的《刻在你心底的名字》《亲爱的房客》等电影相比,可以明显感觉到台湾的LGBT题材电影已经跨越了对社会认同之类议题的探讨,而进入了更高的一个层面:如何让LGBT不再成为电影主题本身,即是说让LGBT群体在电影里像普通的异性恋一样出现,让同性爱情在电影里不再受到“特殊待遇”。

可以说,这部电影的突破便在这里。

可见,在一个自由的环境里,当一些基本的问题不再需要被讨论时,整体文艺作品的水平便会不断提高。

影片从警员吴明翰的一段离奇境遇展开。

本来在追捕犯人的他,因为意外捡到一个“红包”,竟莫名其妙地与已去世的毛毛冥婚。

极度恐同的他非常抗拒这件事,但在与毛毛的接触过程当中,他逐渐走进毛毛的世界,了解毛毛,最后帮毛毛了却心愿,抓捕当年撞死他的凶手……(有一点必须要说,目前所有的预告片似乎都集中在毛毛与吴明翰这对欢喜冤家身上,但其实影片的结尾有一个意想不到落脚点,也是我觉得这部影片非常棒的一个转折。

)影片有类型片必备的俗滥桥段,也有喜剧常有的浮夸,这都是我觉得这部影片欠佳的一些地方。

并且,在刚开始的时候有许多很明显的stereotype:比如吴明翰对他的女同事的偏见,觉得女生就应该被保护;还有直男对gay以及gay对直男的许多标签在这便不一一例举。

但好在,随着故事的发展,这些标签都在不断被撕去。

然而又不仅仅是“撕去”,在人物逐渐完整的过程当中,更多的是接受对方身上的这些标签。

也即某个群体特有的一些特质,被不断“软化”,逐渐接受彼此的“不一样”,甚至从一个群体走入另一个群体。

影片的设定是,吴明翰必须帮毛毛满足心愿,毛毛才能投胎转世。

但很多时候,毛毛并不很清楚自己想要什么。

他要去看死前的男友,看到他很快有了新欢,他觉得自己知道对方过得好就释然了,但其实他心底深处从未释然过,他只是让自己变得卑微了,卑微到不敢真正面对自己的内心,不敢奢求更好的爱情的模样。

面对父亲的不理解,他也努力与父亲沟通,得到的却是父亲的恶语相向。

在一个处处受排挤的环境里,他所求的东西越来越少,少到只要一些零星的关心与帮助就能温暖他很久。

他一直幻想有天自己能与所爱之人结婚,但真等到了这天的到来,他才发现自己的勇敢都显得那么不正常,自己还是那个“异类”。

这也是许多同志都会面对的窘境:想要的东西越纯粹,便越显得那么不切实际。

仿佛在这个复杂的世界里,每个人都最好活成玩世不恭的模样。

渐渐产生怀疑,自己追求的那份纯粹是不是就是错的。

而这也是“直男”吴明翰与毛毛最不同的地方,他不会有那么多细碎的心绪,他的单刀直入反而让毛毛看清了问题。

我觉得这里毛毛在爱情中的模样可以说是许多同志的典型。

但不同的是,很少有人能走出自己心里的弯弯绕绕:一直在卑微中兜圈子,然后愈发卑微。

但其实,问题的解决方式也很简单,就像电影里吴明翰做的那样。

主要是自己是否有迈出那一步的勇气。

有一段我印象还挺深刻的。

是码头枪战那场戏,毛毛为了救吴明翰,便附身在了匪徒身上,但没打过架的他根本不会与那些匪徒硬碰硬,最后选择一把抱过其他匪徒强吻。

很好笑,也有点stereotype,但其实我看到的却是很浪漫的一面。

我曾经看过一张照片,士兵们用枪对着一群学生,但一名女学生走上前在枪口上插上了一朵花。

(这一幕在《守望者》中有化用,《瞬息全宇宙》当中也有致敬的桥段,我记得有一幕女儿将对手的枪变成了一朵花。

)我想,毛毛抱住匪徒亲吻这一幕的意味绝不只是为了凸显同志的所谓“娘炮”,而是一种希望用爱化解仇恨的愿景:当世界对我拳脚相加时,我却用吻做出回应。

这种绝对的冲突,在带来不切实际的荒谬感与割裂感的同时,也是一种极致的、却也很痛的浪漫。

关于影片的结尾,我朋友问我吴明翰对毛毛的感情是发展成了爱情还是亲情,我想这其实已经不重要了。

重要的是影片中曾经的stereotype已经被打破——不管是男性对女性的、直男对gay的还是gay对直男的——他们已经能抛下成见与对方和解,并且毛毛也与家人如愿得到了和解,这是一种朴素而美好的愿景,却也是大多数人至今的奢望。

影片中的毛毛不仅仅是LGBT的身份,他还时刻关心环保问题,可见在他的心里始终有一份纯粹的大爱。

至于吴明翰,他大概率不会改变自己直男的属性,但他一定改变了自己对gay的stereotype。

(影片中有个细节,后来他的水杯换成了有彩虹贴纸的。

)我觉得影片最后的升华是我乐意看到的,因为它不只是呼吁社会接受同性恋这类简单的主题,而是一种更宏大的理想,是John·Lennon的“imagine”:“all the people sharing all the world”。

如今,面对戾气不断增加、人们愈发容易因为一点小问题就针锋相对的世界时,如何在即将射出子弹的枪口插上一朵花,如何实现John·Lennon的imagine,我想,对全人类来说,都还有很长的路要走。

 9 ) 谁也不需要改变谁,学会相会理解就够了呀

很惊喜,各种略微带有冒犯性但落在主题前又恰到好处的笑料让影片的“闹剧”部分很有上世纪八九十年代香港恐怖喜剧的既视感。

在各种类型密集交织的过程中恐怖元素一带而过,并未作强调,谁让林柏宏的个人气质和表演都自带一种“鬼马小精灵”的感觉呢,(即便是那几秒画风突变的jump scare也完全没有吓到人,反倒是透着一股调皮劲儿)而许光汉被打开了新的一面,深夜“舞娘”环节即便是早就被人剧透,也不妨碍实际看到时还是会被狠狠震撼到啊哈哈哈哈哈哈哈!!

说起来吴明翰这个角色“怕鬼”也并非是程伟豪真的想玩儿一把惊悚,而是将其巧妙地和“恐同”建立了连接。

一开始导演也是为几位角色赋予了不少刻板印象来拉大冲突,为后期关于“相互理解”的表达积攒了足够的情绪,而且好在有认真处理双男主间关系微妙的转变过程,给到了足够的感染力与说服力。

(啊...关于花瓶那个条线相对弱了不少)至于同性主题,显然比上一部《缉魂》来得更自然,“蠢直男”与“死gay”并没有真正改变对方,但却在慢慢地相处中逐渐撕去标签,拆除了外界强加于自我意识的藩篱,在相互理解中形成了深深的羁绊,比性取向所提供的更加真挚更加浓烈,也正如片名所讲,“变成家人”。

喜欢同性也好,追求异性也罢,并不存在冲突,就像着眼个人前途与关心环境议题并不妨碍两个人能肩并肩坐在一起,阻止不了两颗心自然而然的相互靠近。

其实片中也不难看到台湾近些年在这方面法律上的进步以及整体社会观念的飞速改变,程伟豪没有把同性问题单纯的体现在代际冲突上,所以毛邦羽的奶奶始终会站在他的一边,父亲的暂时不理解则被限定在其个人意识问题以及“八点档”的drama上。

总之,不论你喜欢与否,必须得承认,现如今在某些方面,已经是是一条海峡,两个世界了。

(可以了,拜托打住,千万别再引申了)

 10 ) 独家专访|导演程伟豪:很开心能为LGBT群体发声

同性奇幻喜剧《关于我和鬼变成家人的那件事》无疑是今年最热门的电影之一。

许光汉和林柏宏的双男主搭档,程伟豪导演对类型混搭的脑洞大开,造就了它的超高人气。

苦等大半年,这部电影终于将面向全球观众!

这一刻让我想起本片编剧之一吴瑾蓉的那句话:“我们做这部电影,是真的希望毛毛(毛邦羽)投胎以后的世界,是一个对北极熊、海龟、同志、女性、没有犯罪意图的直男们都更美好的世界。

8月10日,影片正式上线Netflix影片有着成功的类型片所必备的最基本要素——简洁而清晰的故事线。

整个故事以“双男主”视角展开,直男警官吴明翰(许光汉饰)在追捕罪犯的过程中捡到一个红包,无意间与已经过世的同志鬼魂毛邦羽(林柏宏饰)结成冥婚夫夫。

在当地的民俗当中,两人之间的关系属于一种非常强力的灵魂契约,若是吴明翰拒绝冥婚,或拒绝帮毛邦羽了却夙愿,将会衰神罩体,永世不得翻身。

由此,命运便奇妙地缠绕在一起。

吴明翰的A故事线是将狡兔三窟的毒枭缉拿归案,B故事线是消解对同志群体的歧视和厌恶,提升道德水平和思想境界。

而毛邦羽的A故事线是要找出撞死自己、肇事逃逸的真凶,B故事线则是要跟爱人与亲人和解,心无挂碍地转生投胎。

说到这不难发现,为何许光汉和林柏宏这对搭档能迸发出猛烈的化学反应?

原因并不只是两人登对的颜值,他们的角色设定同样是互补的——吴明翰有行动力,但缺乏思辨力;毛邦羽作为超然的存在,有着丰富的经验和不凡的辅助能力,却没有一具能够付诸实际行动的肉身,每当他试图附在活人的身上时,魂魄便离消散又近一分。

影片《关于我和鬼变成家人的那件事》这种横扫不同性向的现象级影响力所产生的根本原因,在于它真正地擦亮了类型片的金字招牌——喜剧。

据程伟豪导演所言,在前期规划中,他会刻意给角色增添一些符合大众刻板印象的特征,以此制造喜剧冲突。

从角色外形看,许光汉为出演吴明翰特意晒得浑身黝黑,以期符合传统“阳刚男子汉”的定义;而林柏宏衣着粉色,嘴巴时刻涂有莹润的唇膏,则是有意增添了女性特质,更向着“阴柔”的方向设计造型。

还有王净饰演的花瓶警察,甚至陈彦佐饰演的同志小胖……某种程度上,每个角色看上去都是刻板印象的集大成者,而笑料正是通过各种身份特征的错位矛盾得以激发。

比钢筋还直的愣头青,在遭遇车祸之后,手指骨折成“对勾”的形状;毛毛的魂魄上身黑社会老大,在惊慌失措之际,他失手走火打死了自己的同伴;就连看似花瓶的女警,到后期也有着着实惊人的反转。

至于被影迷们疯狂讨论的“许光汉裸奔”名场面,只能说营销方诚不欺我,完整片段的劲爆程度,是足以让人惊呼+爆笑出声的程度。

透过这个桥段,我们看到一个跟内地青春片中优雅英俊的许光汉有着天壤之别的他,为角色毫无保留地付出,甚至真刀真枪地赤膊上阵。

那一刻,他一边放飞自我,一边哼着蔡依林的《舞娘》,为整部影片贡献了点睛之笔。

而电影的片尾曲,制作方更是特邀蔡依林量身打造。

据说,程伟豪导演此前曾在本土同志群体中进行过调研,蔡依林以压倒性优势当选基圈天后。

显然,Jolin歌曲元素的加入,也确实为影片增色不少。

而事实上,影片《关于我和鬼变成家人的那件事》早在大规模的公映前,就经历过一轮又一轮的试映和研讨。

打磨包袱和故事走向,掌控尺度,做到调侃的同时不显冒犯;可以说,这部影片的大获全胜离不开商业的计算,还有大数据的纠偏。

作为出色的类型片操盘手,程伟豪在对外交流时也毫不避讳这一点。

很多观众最初认识程伟豪导演,是源于两部惊悚恐怖片《红衣小女孩》。

虽然这片名有点国产劣质恐怖片的感觉,但看过后会发现,导演将台式惊悚与民俗故事结合得恰到好处,是非常成功且有意义的尝试。

电影《红衣小女孩》2017年,程伟豪曾推出《目击者之追凶》,这部影片在豆瓣获得8.2分,直到今天仍位列高分悬疑片榜。

影片仅以几百万人民币的制作成本,便获得极佳的票房,最终创造了“以小博大”的奇迹,这证明程伟豪导演在商业上同样有着十足的潜力。

其实,程伟豪从学生时代就开始专注类型片创作,短片《保全员之死》《搞什么鬼》《狙击手》等,以及他后面所拍摄的电影长片,都是在这一领域深耕。

电影《目击者之追凶》在程伟豪导演身上,或许能看到几分早年邱礼涛的影子,对恐怖、惊悚、爱情、动作、犯罪等多种类型驾轻就熟。

当然,程伟豪的作品中还或多或少地总是能看到同性元素,这部《关于我和鬼成为家人的那件事》更是达到极致。

内地观众对程伟豪导演最熟悉的还是《缉魂》。

面对这部大胆的电影,当时就有评论说,这是我能在电影院看到的吗?

影片有文学作品作为支撑,但程伟豪在原著基础上进行了充满想象的调整;尤其是对张震饰演的梁文超的塑造,有着明显的黑色电影中侦探的感觉。

在人物刻画上,程伟豪一直都不遗余力。

电影《缉魂》说回《关于我和鬼变成家人的那件事》,其实灵异层面的设定在影片中并没有给出特别的解释,只是以当地风俗一笔带过。

但影片在喜剧层面做得足够扎实,使观众可以在某种程度上对世界观的设定予以高度宽容。

相比以往华语影视作品中涉及同性题材时的苦大仇深,这部电影则通过各种类型的混搭,开始让同性议题在剧作中脱敏。

当然,如果光靠喜剧,影片可能还难以获得如此高评价。

除喜剧之外,程伟豪导演还同时倾注了一定的人文关怀,主要体现在庹宗华饰演的毛毛父亲身上。

影片中,围绕毛毛父亲并未设置什么喜剧点,似乎在这样一部电影里,只有他一个“普通人”。

但就是这位“普通人”,正是亚洲许多同志父母的代表。

他与毛毛之间的父子情为整部影片中贡献了最强烈的泪点,这样的情感设置很难不引发大众的共鸣。

相信假以时日,程伟豪导演必将成为类型电影的扛鼎者。

而让我们感慨的是,如果能够打破一些不能拍的限制,那创作这件事情必将变得有趣得多。

独家专访程伟豪导演看死君:导演好,你这部电影的创作灵感源自哪里?

当初是怎么想到将“同性”和“冥婚”联系在一起的?

程伟豪:这个故事最初源自一个征文比赛,征的是故事大纲或者原创概念。

那时候就看到这个有趣的故事,清洁员在打扫的时候从地上捡到红包,然后要跟一个男同志鬼冥婚。

这是个高概念,我们觉得非常有意思,所以就买下版权进行改编。

当真的要进入到剧本阶段的时候,我们特别找到开心麻花编剧吴瑾蓉一起来合作,这时我们才决定把它改编成一个直男刑警和男同志鬼的故事。

让他们两人有更多二元对立的状态下,开始这场创作的旅程。

整个故事的脉络大概是这样来的。

看死君:电影片名为何这么长?

有影迷说,这样的命名方式有种日系轻小说的感觉。

程伟豪:真的,有时候我在打字时都觉得有点困扰。

其实我们尝试过非常非常多,大概讨论过几百个片名。

但因为原创故事就是这个名字,到后来拍摄时就还是先用的这个。

直到最后真正成片准备要上映时,团队还一直在思考,要不要改片名。

可是无论我们怎么尝试,各式各样商业的,包括好莱坞式的那种片名都想过一轮后,还是觉得这个片名最契合我们真正想要表达的故事的主题,最契合两个男主最后的旅程的终点长什么样子。

而且因为我们是喜剧,这种刻意搞怪的片名,或许未来能跟观众有比较多的互动。

所以,决定还是维持这个片名。

看死君:在影片有限的时长里,你如何平衡爱情、喜剧、悬疑、惊悚、警匪等这些多样化的类型元素?

在剧本的打磨上做过哪些功夫?

程伟豪:最初跟编剧说要做混合类型的时候,他其实也蛮紧张的。

但我后来觉得,我们想要讲的是两个男生最开始有一些矛盾和差异,然后就跟公路电影一样,经过旅程后有一个互相理解与成长的历程,这才是我们真正想要传达的东西。

我一直提醒编剧跟所有主创,包括演员在处理角色也是,我们一定要始终抓好这件事情,因为观众真正进入这个故事是透过这两个男生的历程。

因此,在抓好这件事情的基础上,我觉得无论加进任何元素、甚至科幻元素进去,其实都没有什么太大问题。

看死君:许光汉和林柏宏的双男主选角非常成功。

你最开始是出于什么样的考量定下他们两位?

程伟豪:他们两位演员有一个共同性,就是在看他们之前的剧或者电影时,你会发现,他们接演的角色都非常多元化。

而且在这种多元化的状况下,有些角色甚至是很极端的,比如极端变态、极端古怪,或者非常正,或者很忧郁。

这让我觉得他们的表演能力很强,能在各种角色的转换之间游刃有余。

所以,除了被他们的高颜值吸引外,最关键的还是在于他们的演技,然后更关键的是,他们此前的角色都非常多元化,也有很不错的知名度。

那时候《想见你》还没有爆红,许光汉包括林柏宏都还是上升期的演员,而且我觉得他们两个好像还从来没有挑战过类似的角色,好像很适合来挑战这个双男主喜剧,所以就邀请了他们。

他们也几乎都是第一时间答应。

看死君:他们在片场的工作状态是什么样的?

合作过程中有没有哪些时刻让你印象深刻?

他们在表演时会自己即兴发挥或者二度创作吗?

程伟豪:印象最深刻的是刚开拍时,我以为这两个演员本身肯定是很疯的人,不然为何会接那么多奇奇怪怪的角色。

结果看到他们一来,就是两个非常有礼貌、过度客气的演员。

当时我就有点紧张,我说这是个喜剧,怎么看不到你们之前银幕上疯狂的那一面。

但反差就是在真正工作时开始产生的。

他们真的是非常专业的好演员,只要进入到讨论剧本或者现场排戏的状态,你就会突然发现,他们两个演员的专业就是专业在真的上戏之后。

他们进入角色、进入情节时的那个能量和状态,都是可以非常快速切换的。

然后你就会看到一个完全不属于他们原本在银幕上或者私底下的样子,这是最让我印象深刻的。

更厉害的是,他们在完成剧本上的表演后,现场还会有一些意想不到的即兴表演。

比如我们在前期要特别设定一个属于毛毛的口头禅,林柏宏就自己想了出来。

比如光汉在塑造直男刑警的形象时,需要有一些惯性的肢体动作,也是在拍摄过程中确定的。

这些细节我最初并没有预期,都是他俩输出给我的。

而最重要的是,其实他们两个各自有一场感情戏,也让我非常印象深刻。

有一场是毛毛自己在河堤边的感情戏,另一场是吴明翰在医院的戏。

他们两个在现场表演时的稳定度跟能量给我带来太多的惊喜。

回想医院那场戏,我也是第一次在拍戏现场哭成那样,因为光汉的表演实在太有渲染力。

看死君:影片中有不少大尺度桥段,比如浴室激情戏、林柏宏附身许光汉后的街头裸舞,等等。

可以谈谈在尺度把控上你是如何拿捏的呢?

程伟豪:我觉得,关键还是在于演员自己认不认同这个情景的趣味性,以及他们所展现的一种喜剧能量。

我最开始跟光汉沟通浴室戏时,他觉得看起来好像蛮有趣的,直到真的要开拍的时候,他才发现,哇,这个尺度蛮大的。

而街头裸舞、裸奔那场戏,是在非常寒冷的、有寒流的冬天里拍摄的。

我觉得,这就是专业演员最厉害的地方,因为他知道自己可以展现出不同以往的那一面,而且只要这个内容本身是合理地服务于剧情的,他们都会愿意接受。

而在具体的沟通层面,就是帮他把保护措施全部都做好,我说的是除身体的保护措施外,还包括四周的清场,或者是封街,或者是确认整个执行拍摄不要太多次,等等。

看死君:影片中庹宗华饰演的父亲角色很重要,他也曾参演过电视剧《孽子》。

在同性群体获得婚姻自由的当地背景下,父权传统的影响依然根深蒂固。

所幸,影片最后又给了我们一个非常温暖的反转。

可以谈谈您对这方面的思考吗?

程伟豪:当时我特意找到庹宗华庹哥,其实我内心就是希望会有一种很微妙的传承感,因为《孽子》对于华语地区的影迷来说应该都是不陌生的。

要找到这样一个带有华人社会常见的那种父权意识的父亲形象的演员,我最先就想到了他。

因为影片的结局有反转,我就觉得选择他会有一种很特别的气质在里面。

我们对这个角色的设计,其实跟我们想要表达主题全部都是彼此扣连在一起的。

我们最开始特意使用一些刻板印象,但最后是想要告诉你,就是要撕掉标签,打破刻板印象。

不管你的性向、性别怎么样,在爱的面前我们都是一样的。

这就是我们这部电影的主轴。

包括两位男主的状态,包括民警的角色,也是如此。

事实上,父亲这个角色虽然看起来是很明显的父权形象,可是走到最后,其实大家就会发现,在父权背后,真正在意和担心的还是你真正的幸福是什么,这就是回到爱的本质。

这个反转是在剧本阶段就设计出来的,我们大家都非常有感触。

看死君:有人说,这部电影的成功标志着华语地区LGBT电影真正进入到全新的阶段,从关注性少数群体的困境,转而走向对群体内的思考。

对此你怎么看?

程伟豪:没错,早在剧本创作阶段,我就期望它可以呈现出当代LGBT群体会有的一个艰难处境。

我首先想到的就是,我们即将会有一个全新的婚恋价值观在这个族群里面,要如何体现到我们的这个故事里呢?

刚好我们要做“冥婚”这个比较奇幻的设定,如果可以通过故事体现出来,就会有双层的意义,而且更直接、更明确。

透过这样的一部喜剧,能够理解到我们真正想要表达的东西,我们也蛮开心,蛮乐于通过这部电影中去做这件事情。

当然这个过程也很战战兢兢,我们需要小心翼翼地去攫取我们真正需要表达的面向,比如为什么是亲情面的。

其实,少数族群比较常面临的,都是原生家庭之间的一种彼此的相处跟应对、期望跟落空。

所以,这件事情是我们真正想表达的。

但我们更希望这部电影能够传达一种爱,一种正向的、温暖的爱的能量。

我想要告诉大家,其实我们都不寂寞,这个世界已经越来越懂得,就是要抛开一些东西,然后把爱放在你的面前。

看死君:此前有很多影迷称你为“犯罪悬疑之光”,你在电影创作上是否有类型题材上的偏好?

未来还希望尝试哪些题材?

程伟豪:我还是想要继续开发各式各样的类型片,譬如未来你可能会看到我突然拍歌舞片也说不定。

现在我手头比较明确的项目,就是会在国内拍《镇魂街》,它是个知名IP,会做成漫改真人电影。

这也是我从来没有尝试过的玄幻武侠的类型,题材本身很燃。

犯罪悬疑也是我一直都非常有兴趣的,这一块我也会继续往下走。

看死君:还会跟这许光汉和林柏宏再合作吗?

程伟豪:那肯定要,他们又有票房号召力,又有颜值,而且有演技,就怕他们不理我而已。

看死君:你之前有提到,希望把王净饰演的女警单独拿出来再做一部电影,对这部作品有什么样的构想?

是否有构建一个剧情宇宙的打算?

程伟豪:没错,但准确地说不是作为单独的电影,而是想借由王净饰演的女警这个角色,以及她在分局里包括许光汉在内的那群人,去做一个类似的电影IP的延伸。

甚至想尝试看看,她是否还有另外一种喜剧的可能性,一种犯罪喜剧。

正是基于这样的考量,所以在影片中希望给王净这个角色留下一点点伏笔。

挺希望这样的作品可以更早地跟大家见面。

看死君:这部电影跟全球观众见面之际,你是什么样的心情?

程伟豪:我只能说,就像电影刚上映时那样,既激动但又害怕受伤害。

身为创作者,一定还是会非常好奇大家怎么看待这部作品,所以也是带着一种开奖的心态。

全世界更多数的人看到这部作品的时候,会是什么样的一个反应。

撰稿| 队长;采访|陆支羽公号| 看电影看到死编辑| 骑屋顶少年;转载请注明出处

《关于我和鬼变成家人的那件事》短评

前半段靠一些搞笑梗就过去了,两个帅哥搞机确实也顺眼,后半段越来越无聊,不如不要加查案剧情。

9分钟前
  • 匪子
  • 还行

非常浓郁的lgbt挪用味道,毫不意外在导演作品栏看到缉魂。在主流的舒适区里讨好非主流群体,以看似开放的形式包裹保守的内核,实质上的对抗是绝不去碰的,用养眼的演员和荷尔蒙舞喜剧,这市场是让导演玩儿透了,群架那段上身亲嘴的桥段就是导演的真见识。

12分钟前
  • 王祖贤
  • 较差

《导演和制作如何光明正大玩弄甜菜男演员标准教程》

16分钟前
  • Heath
  • 还行

年度最差!就是所有花样齐活的一部雷人八点档大电影。感觉是郭敬明加叫兽易小星结合的产物,屎尿屁一堆的剧情硬塞上价值的同志议题,但是诸多情节我都怀疑到底是在撑同志还是在加深刻板印象…当然情节本身的硬伤就多到数不过来了,完全可以看成《小时代》那样结构故事的影片。真替许光汉为了这个片子露屁股感到不值

19分钟前
  • 带刀夜行的学徒
  • 很差

都说中文,差距实在是太大了啊

21分钟前
  • lea
  • 力荐

许光汉的屁股真圆。

24分钟前
  • 沉默的观众
  • 还行

给五星好评的是没看过LGBT吗至于吗……这电影就是聪明过了头,把热门的元素揉吧揉吧都塞进去了,整个一噱头爆炸,跟大陆某些抖音营销式电影本质上没有区别。俩人刚认识的那一段剧情还可以,有搞笑有新意,但对同性婚姻的表现流于表面,同性婚姻法对于社会,民俗,人和家庭关系的冲击非常之大,绝不是一个政策出台大家就都皆大欢喜欣然接受的。最后结局还变成了三流煽情剧情,好一个大陆小品式结尾!

25分钟前
  • 金闪闪一枝花
  • 较差

无比期待之后发现,落差过大... 感觉卖腐多于其他深刻的议题。PS:王净竟然就这么走了,我还以为后来还有个什么反转落网。再PS:炎亚纶这算是本色出演了吧。

26分钟前
  • 虎子
  • 还行

2.5 / 前一个小时快笑疯了(vogue摔真的太荒谬了!!),轻松幽默的部分都很好。但是一到煽情和填补剧情的时刻就变得捉襟见肘,后半段就进入了不论是类型逻辑维度还是社会主旋律表达维度都几乎无法理解的境地……《缉魂》应该也有类似的问题。全片最好的一处似乎是:夜店里的眼神操演,和紧随其后那个未达成的吻。眼神的运动和嘴唇的运动相向而行,但是嘴唇却好像只是擦过了眼神-光形成的虚拟轨迹——极其简省地构造出了全片最深邃的一处情感空间。

30分钟前
  • 寒枝雀静
  • 还行

虚名了~非常非常模式化,确实最好看的部分都剪到了预告了,有点早期香港《开心鬼》系列的套壳拍了部彩虹国就看一热闹

33分钟前
  • Fleurs.哼哼
  • 还行

观感和《唐人街探案》很像,夹杂着《我左眼见到鬼》的影子,估计是因为春节档的原因,这个电影里程伟豪本人的那种阴冷邪恶的画风基本消失,整个电影拍的很热闹,喜剧,恐怖,动作,悬疑不同类型元素混搭,节奏把控尚可,许光汉林柏宏化学反应十足,贡献了非常多的笑点,尤其是光汉,放开了舞娘也能跳,正经起来最后那段刻意的煽情也接得住,王净的发挥也不错。但从剧本完成度而言比程伟豪之前的作品差远了,两条线并到一个人的写法很偷懒,在最后的反转真的很刻意,甚至让我有点跳戏《唐人街探案3》,追车戏劣质CG感很重,看的出戏。同性权益主题的加入是核心表达,如何消除性别歧视,摆脱传统观念束缚用冥婚包装,笑料消解的想法是挺不错的,但感觉少了一种深度和力度。(7/10)

38分钟前
  • mdr skywalker
  • 还行

喜剧包袱很搞笑很反套路,这一点比今年大多数喜剧电影都强。演技烂得一如湾湾剧的正常发挥,台服的版本还是太高了,有一种封建礼教吃人和现代政治正确融合生长的恐怖,就像脑子被gay强健了一样的恶心感。本来对同性恋没看法的我看完都快给我整恐同了。

39分钟前
  • 云起时
  • 还行

感觉这几年每过一段时间就有个台湾片莫名火起来,不是政治正确就是卖腐,然后一帮人跟着高潮。我觉得这种情况比影片本身更 GAY。一旦挖去那些「求摸头求投喂」的元素,作品本身就会显得既拖沓又套路,很是无聊。

42分钟前
  • Devenge
  • 较差

在程伟豪上一部电影《辑魂》中,同志议题就被他拿来消费,当作是奇情与反转的爆点。到了《鬼家人》,你以为他是将功赎罪,想认真拍一部关心同志议题的电影,结果他虚晃一枪,电影高光依然是落在两代顺直男身上。以刻板印象来写人物,结尾依然是强化这种刻板印象。多亏程伟豪,我虽然没看过《消失的她》,但也体会到了女性观众抱着看女性互助的期待进场结果被喂一口屎的恶心感。(毛毛挺同婚、反核、净滩,在蓝绿光谱上的位置不言自明,电影还拿马英九当年窃听王金平的新闻作梗,无不显示出程伟豪这个人的投机性

44分钟前
  • yuan
  • 较差

台腐宇宙执念难除。

45分钟前
  • Alain
  • 还行

不敢相信!他好爱他!程伟豪真是男菩萨,我能屈能伸可直可弯宜攻宜受敢露敢脱的许光汉哟,快叫老公~~~~~~

47分钟前
  • 同志亦凡人中文站
  • 推荐

除却同志部分。其他的梗都有些老旧。但是同志题材为主,所以难以分割。港片开心鬼系列把类似故事讲得很好了。今时今日主题还是重要吧,而且还是有好笑的点,所以值得三个星吧,毕竟崆峒并没有消弭,甚至在一些地方暴力频发。另外:1,女性部分的刻画实在很空洞,2,导演还明白学/抄/致敬了周星驰,3,冥婚在有些地方滋生犯罪和社会问题,并不是什么好事。

51分钟前
  • andarta
  • 还行

难看,没有尊重同性恋也没有尊重女人,也没有尊重直男,也没有尊重警察,也没有尊重老大……难看

56分钟前
  • 啊哈
  • 很差

最后杯子上写的“人鬼都能冥婚,同志”什么来着?真的很想不明白,为什么同宗同族的岛一切能做的那么好,而我们,天天宏大叙事中,该做的人文关怀一点做不到。。。

58分钟前
  • oka乌鸦
  • 推荐

彩虹线恶趣横生,案件线一出闹剧。不可否认这是本年度最具话题性的华语商业电影,但过高的期待值却无法匹配观影后通体莫名的失落感。程伟豪不懂GAY却太懂市场,他深知如何操纵题材与争议从而制造噱头赚取眼球。仔细想来,全片哪里有什么同志认同感与接纳包容?无论浴场还是夜场戏份无不充斥着满满的嘲讽、恶趣以及对同志群体的刻板印象。约P贩毒,浓妆艳抹的反串热舞,脱衣卖肉不顾下限,炎渣男的本色出演。。如果就这样去定义同志群体,我不相信还有哪个彩虹朋友可以在影院里笑得出来。GAY只是普通人!而导演对G群体的解读与行为塑造又何尝不是来自直男视角的偏见和误解。我或许更愿意看到这是一出异性间的男女「冥婚」,那样至少不会让我觉得尴尬、难受和通体不适。GAY的平权之路上,还是要少一点充满偏见与恶意解读的呈现方式,不是吗?

1小时前
  • 周宇勋
  • 还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