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是我從2010年的《72家租客》開始,第四年看鍾澍佳導演的賀歲片。
讓我一直追看下去的原因,是因為2011年的《我愛HK開心萬歲》,可能這部戲踢走了葉念琛,所以在各方面都表現出水準,讓無綫的台前演員和幕後製作優勢有效地發揮,不失為一齣喜劇佳作。
由於「我愛HK」成功建立了品牌,此後才能一路拍下去。
不過,要求續集超越前作一向是困難的事,總結各方面,《喜上加喜》只能達到前作的七成水準。
因此,此後這個品牌亦無法延續下去。
香港拍了30年的贺岁喜剧,近些年陷入了粗制滥造和糟蹋经典的怪圈,佳作寥寥。
所以这一“我爱香港”系列,即便有邵氏和TVB联手祭出明星人海战术,看前也没抱几分期望。
结果《72家租客》那久违的港式喜剧风格着实让人欣喜了一回;再顺着看了《我爱HK开心万岁》,觉着这怀旧牌仍打得机巧而不失诚意,确是比还在旧饭新炒的某些系列强多了。
于是今年的《2012喜上加喜》,在顺理成章的期待后,发觉倒也没让人失望。
依旧是香港草根家庭的两代人,播报了几十年天气预报的倔老头和一大群不安生的亲人同事们。
小人物们每天鸡飞狗跳的讨生活,兜转间因末日谣言得以团结抗敌、阖家欢聚,最后人人梦想成真,在“末日”前夜以标志性的经典大群舞合唱谢幕。
虽然较前两部淡化了怀旧色彩,透露出的却还是那股子港味港情。
味是人情味,情是小温情。
片子有人情味又温馨,还伴着几分“世界末日前,你会想和谁在一起”的思考,以及一份有关梦想达成的小欣慰。
在香港电影人的镜头中,这处喧嚣的弹丸之地无论历经怎样的时代变迁、风雨飘摇,依旧同悲同喜,同声同气,会有习惯一起克服一切的人们、终会达成的梦想。
所有的笑点也都与时俱进,开门见山。
娘炮版Bosco无限娇羞又讨喜,拍纸扎婚纱照令人捧腹的涮了夏永康,恶搞《那些年》沈佳宜的桥段更是亮到笑爆。
其余各种对明星和时政的揶揄层出不穷:郭家名字全是名人、女星被实名嘲讽整容、大反派生气时要唱小叮当的反差、片头赫然出现与梁振英的合照、片尾播报刘德华参选特首、政府免油费及派发名目繁多啼笑皆非的补贴金等等,最末了连TVB自家的《大时代》也不放过,一本正经的编排出超豪华不可能阵容。
不乏有的包袱抖得闹腾或三俗,却也着实让人轻松愉悦,忍俊不禁。
这本就是属于香港小市民们的愁与乐,是被夸大的真实,又何必强求阳春白雪、高雅隐晦?
这种指不定在哪场笑闹间就会不经意的让人小小共鸣下、或者干脆感动上一把的奇异违和感,才正是港式草根喜剧的魅力所在吧。
另值一提的是片中海天堂龟苓膏、板长寿司、奇华饼家等品牌广告植入得很巧妙,让人明知是在打广告却又完全不会反感,比国内片商可高明多了。
我爱香港系列已经拍了三部,但愿还能保持同一水准继续乐呵下去,推动港式喜剧真正回归,而非最终沦为又一苟延残喘的圈钱系列。
更新MP3时候 下载的。。。
在上下班车上看完的。。。
黄宗泽演绎了一个娘娘腔,闹钟有滑过他曾经在tvb演过类似的。。。
不想深想是哪部,头痛ing。
印象最深的郭靖跟沈佳宜的那段。。。
那些年,爷爷奶奶的。。。
搞笑片段。。。
哈哈。。。
实在乐到我。。。
幸好,最后是happy ending。。。
最近一直看到麦长青。。。
怎么了,,,,
看在毛毛,何韵诗,牛精鹏,苏永康的份上,还是有感动。
其实我爱HK1中,我们记住了香港也有城管,那么,在2里,让我们记住家人才是我们在这个末世情结最后的一点温暖。
其实,有多少矛盾,有多少夫妻,当太阳不再升起,你最想手牵着手的是不是那个她,就象《2012》一样。
那个最初和你一起走在一起的,才是你心中的挚爱。
沈佳宜,和郭靖的《那些年,我们一起追的女孩》虽然重口味,但是,若几十年后,仍有人跟你说原来那些年我暗恋过你,是不是也很甜蜜。
对比起其他贺岁片,我觉得这部片子是很有诚意的。
你说它剧情老套也好,低俗趣味也好,我觉得这片比八星报喜,最强喜事,嫁个一百分男人等近期港片要特别。
题材是2012世界未日,未免有点老套,但也很符实际。
我个人不太喜欢张馨予,所以她每次出现都令我想按快进…陆永,很喜欢他的表演,他的流畅搞笑的白话同他的RAP一样,正!
何韵诗,听讲因为无线问题,她的戏份减少了很多…,郭靖,郭美美,郭富城,郭晶晶,乐而雅,沈佳宜,都富有搞笑的桥段。
特别是他们争吵的那一段,有没有发现,家里的老一辈都是这样,好要面子,所以勾起我的回忆…结尾郭靖在演播厅讲完那则新闻后,走出来,许多人恭喜他,镜头转回郭靖的背影,让我觉得他是个个人民英雄,但,却是孤独的,还好,后来家人都到齐了最后那段,TVB好多明星都出现了,万人出来跳舞,很温暖,原来灾难面前他们可以这样,无恐慌,很窝心!
相比起其他,这部片不会令我觉得无聊,闷骚,所以相对其他贺岁片,我是专指贺岁片而言,这部绝对是诚意之作
第二次看喜上加喜,是在影院,片子重新做了剪辑,海报也和香港上映的海报不同,个人感觉大陆的这还版海报设计更好,色调也较柔和。
曾志伟这几年的电影不多,不过每部都能给人不小的惊喜。
至今还忘不掉 72家租客 里面他和张学友“斗”的场面。
可惜这次粉丝见面会黄宗泽、和何韵诗没有来,可能是他们比较忙吧,老人家不忙,我是看邵氏电影长大的,这次看到了邵音音,毛舜筠,广州、深圳好多影城都有走场。
影院中看港产的喜剧片,有种别样的欢乐。
而对于喜剧片,其实无所谓剧透的,只有亲自到荧幕前才能感受到。
冯淬帆还继续演老爸的角色,这个老头在这次新潮了一把,影片一开始就成了微博红人,做了一辈子天气预报员的他,老了老了还辉煌了一把。
黄宗泽在这部戏中戏份大大增大,他与何韵诗演对手戏,这部戏中观众见证了他的成长,而他的演艺也在剧中展露的淋漓,那个高材生犯罪天才bosco哥,现在竟然变身成有些伪娘调调的妖娆哥。
这里面让我们看到了很多华语男星成长的身影,从文章到陈坤。
可惜这部电影当中没有了谢天华等人,少了很多身影。
不过故事本身却有了很大的进步,这也是为什么我一直喜欢曾志伟监制的片子,他和黄百鸣这几年一直都在斗,其实从观众的角度来讲,我们看的是电影,而电影制片人的争斗对整个电影市场来说也是一种竞争利好机制。
曾志伟把港产群星喜剧电影做了一个突破,如果你还觉得是一部大杂烩的喜剧恶搞片,那你就大大的错了。
虽然说也是群星戏,不过主线是清晰的,脉络是明显的。
人物故事情节发展也是高潮起伏的。
话说回来,这部电影的主角的名字,设计的太搞笑了。
有姚明 、郭美美、郭晶晶、郭富城、郭靖….等等冯淬帆是 郭家的精神领袖,大家长,同时又是老小孩,他和邵音音的老年斑那些年那段插曲,又让人欢喜,又让人感动。
而黄宗泽与何韵诗两个新生代明星的感情戏,是这部戏的主线,故事围绕着这对“未婚先孕”故事展开。
或许这也意味着TVB新老交替的一个信号吧,看到毛舜筠,她是真的老了,不过依旧风情依旧,尤其是看到她和曾志伟的那群激情爆笑cos秀那段,简直笑死了。
一个女强人,一个家庭妇男。
港产喜剧片的精髓在每个细节当中,没有传统大陆的恶俗喜剧那种让人作呕的笑点,为了搞笑而搞笑。
这几年大陆电影的确在崛起,无论从制片的规模,还是数量,都远超前几年,但可悲的是在这个暑期档,全部打起了内耗战。
狗血的恐怖片,连个鬼都没有。
脑残的喜剧路线,动不动就是中了五百万,从去年的巨额交易,到今年神马四戒,我觉得都不如叫五百万好了。
最后吐槽一下吧。
如果你看过2012喜上加喜,如果你恰好要去影院看电影如果你想轻松一下,换了一下,喜上加喜是一个不错的选择即便是看帅哥,黄宗泽、也值了如果你没看过,那一定要看了,
这部电影以前看过一次,但是完全忘记自己看过这一回事了,但是重温剧情的时候就自然而然地回忆起来,哦,原来以前看过。
片中的毛舜筠和曾志伟的cosplay夫妻情趣游戏,还有黄宗泽和冯淬帆商场雕工大比拼,还有冯淬帆和邵音音的那些年的老年班的爆笑场景都给我留下了很深的印象。
唯独电影中的那个小儿子的扮演者让我感觉很反感,各种表演扮酷装伟大其实什么也没有什么也不是,场面尴尬得很还说什么想让你一辈子笑,说出这种话真的有种说不出的反感。
反正电影中就超级不喜欢这个角色,我觉得不是这个角色的定位原因而是这个演员自身的问题演技就感觉不行,和电影中的众大佬完全就贴合不上来,当然和他对戏的张馨予也差不太对,整部戏下来就一个表情,不过人家漂亮嘛!
花瓶嘛!
好看就有了摆在那里就有效果了。
电影中关于2012年世界末日的预言,还让我使劲地回想当年12年关于这种末日预言有没有什么特别地举动,但是想来想去好像是没有每天都过得和往常一样上课、做题、睡觉、聊天、吃饭就这些没有了平淡得很。
一直很喜欢HK的电影,永远是一种文学常用的以小见大的方式,用一个小团体小家庭的生活来映射整个HK,先宣扬一下小爱,接着就是一片大爱的和谐之声。
很有爱,很治愈。
片中的郭靖一家每个人特点鲜明。
但是都有一个公共点——就是家庭观念很深。
末日的时候,我们应该和谁在一起?
如果下一秒就是世界末日,那么我们应该怎么度过?
这两个问题,从我知道有2012世界末日这个事情的时候我就开始思考。
我想,我慢慢的也是有了自己的答案的。
无论2012年的12月23日早上的太阳是否能够再次普照大地,我们都应该过好自己的生活。
善良,美好的面对每一天。
未知的事情,我们无法辨析真伪。
在我们担忧的时候,我们就已经错失了享受生活的机会。
世界上没有后悔药,只有享受每一天,给每一件该做好的事情都努力做好,给每一个想爱的人都认真的对待,那么,就算是世界末日,你也不会遗憾了。
生命的长度不是我们能决定的,但是,生命的宽度和深度我们可以自己决定。
多多的接触自己感兴趣的事情,多多的体验自己从没体验的事情,那么,你就会无悔。
好吧,不是正经的影评,只能是观后感。
我只是写写而已。
刘镇伟创作开始断层,黄百鸣开始转当制片,许氏三兄弟故去一位,另外两位也赋闲在家,关键的王晶和星爷分道扬镳,前者已难调和观众口味,而后者也成了孤家寡人,这些当年的港产喜剧片的顶梁柱的消音,就是现今港片这块市场的现状。
近十几年来,港产电影以怀旧为题材的确实不少,对此我们可以将此看做是香港电影人抚今怀昔的一次集体的情感投射。
比如《家有喜事2009》向九十年代集体创作喜剧的电影人致敬;《花样年华》还原60年代生活在香港的上海人的审美观与生活情趣;前两年的《鬼马狂想曲》则大肆向70年代广受欢迎的鬼马喜剧接桥,勾引无数人对70年代香港鬼马喜剧的追忆。
而连着两年出来的《我爱HK》,看似是在开创一个新的喜剧片系列,但是归结下来,这部剧还是走的和《家有喜事》一个套路。
从全球来看,自有电影以来,喜剧一直是主流,最早的喜剧可以追溯到卢米埃尔兄弟的《水浇园丁》。
香港亦然,但是说到真正的创作意识以及影响规模,还是近三四十年的事儿。
事实上,香港的鬼马喜剧还是很值得一看的,虽然发笑程度比不上后来居上的无厘头喜剧,但是就情节来说,还是比较贴近现实的,而且特别注重对白的提炼。
或许,现在的观众或许会更加怀念70年代的鬼马喜剧:性格鲜明的滑稽角色,忠奸立场明朗的两派。
鬼马喜剧当中的明星,除了许氏三兄弟之外,还有就是吴耀汉、乔宏、石天、麦嘉这样天赋极高的喜剧演员,着实为这一片种增光添彩很多。
到了八十年代末期、九十年代初期,周星驰和王晶的组合便是无厘头喜剧和高票房的象征。
如今,没有了周星驰的王晶已经风光不再,倒是周星驰还可以继续拖拽着港产喜剧的瓶子再走一段路程。
严格来讲,与周星驰后来自立门户的喜剧相较,王晶的喜剧片已经愈见批量生产的快餐车化,直接将喜剧做成了纯粹的笑声,而缺乏了富于文化内涵,简单讲就是少了一个“真”字。
自王晶堕落之后,香港喜剧已经呈现出大面积的颓靡状态,所出产的作品基本逃脱不了普通一般的窘境。
韦家辉离开银河映像之后,出产的缅怀鬼马喜剧的《鬼马狂想曲》,但看名字就能知道这是一部十足意味的致敬影片,但是过于凌乱的拼凑,让这部片子也成为被人诟病的地处,还有就是,时代不同了,对于鬼马喜剧,观众只能是追忆,若如果是非要触及,只能是惨淡收场。
再观之《我爱HK》系列,虽然具有港味,笑料也饱满,而且最终回归的主题跟九十年代的同种喜剧类型无两,但是看下来之后,还是会觉得这种喜剧的格调不算高了。
今年跟《我爱HK之喜上加喜》前后上映的一部《八星报喜》,很明显是烂到威武了,不仅仅是格调不高的问题了,而且还犯了王晶后期喜剧拼凑的错误,就只是成为了观众哈哈一乐、一笑而过的快餐电影。
喜剧如果变得单纯,弱化其讽刺效果的话,就会变得没有意味了,套用一句话来讲:喜剧是悲剧的另一种表现形式。
我完全赞同这句话,因为喜剧达到的讽刺现实的效果之后,确实是一种悲哀,油然而生的是一种彻头彻尾的悲哀,这种悲哀,就可以跟悲剧挂钩了。
香港喜剧或许现在是处于低潮期,创作思维的定型和人员配备的老化是很大一部分原因,但是这终究也不是港产喜剧弱化其讽刺效果、化身纯粹喜剧的最终理由,转型创作和补给新生力量,不仅仅是对于喜剧片这一个片种而言的,也是整个香港电影圈的当务之急。
更新MP3时候 下载的。。。
在上下班车上看完的。。。
黄宗泽演绎了一个娘娘腔,闹钟有滑过他曾经在tvb演过类似的。。。
不想深想是哪部,头痛ing。
印象最深的郭靖跟沈佳宜的那段。。。
那些年,爷爷奶奶的。。。
搞笑片段。。。
哈哈。。。
实在乐到我。。。
幸好,最后是happy ending。。。
最近一直看到麦长青。。。
怎么了,,,,
香港人真爱香港、、、
黄宗泽好适合娘娘腔
人情人情如做戏真心假意的。世界末日一分,bosco一分。
为了那些搞笑亮点,很推荐,算是诚心,不过那种爆笑感少了很多.植入广告也倒还好,不是很生硬,明星太多看不过来.故意煽情还算可以
啊呀 好玩得不得了 主要是没内地的烂演员参和 真好啊 恶俗就要这样的
热热闹闹低俗老套开心搞笑的港片。我是当垃圾片下载的,想在LG打星际时不占用网速打发打发时间来看的。想不到恶搞的桥段让我笑翻,独白的时候居然掉泪。亮点很多,不赘述。四颗星给我的大笑和眼泪。
看港剧总是感觉很亲切,虽然故事都瞎拼瞎凑,但是听到粤语就很亲切,恶搞那些年的那一段笑爆了,黄宗泽简直娘的天衣无缝啊。。哈哈哈。。。结尾的彩蛋也出彩,但整部片子相比较之前我爱HK系列的还是逊色了点
为了纸扎人和沈佳仪多给一星!2012没有吴君如弱爆了!!!
好吧,我纯粹是为了何韵诗看的
其实是三星 不过有一星横向比较分。。比起其他贺岁喜剧好太多了。。。 纸人婚纱那里很搞笑 不过感觉是copy 新追女仔里面的
挺温暖的一部片。明明是喜剧,结果我还飙泪了。希望所有的生活都像电影,破碎的可以重圆,伤害之后的可以圆满。结尾很好,市民要对HK重拾信心。
有些香港嫻熟的電影用不著迎合所謂內地觀眾,那樣只會更加低俗。。。
还真的蛮不错的,延续了之前的系列格调,最后的街头群舞看到那么多熟悉的面孔感动到不行呀!片中的人物名字都很特别,沈佳仪那一段直接惊艳了!不过和前一部比倒是还是有蛮大差距,卡司就降了不少……
一个很在意的问题是,既然电视台播报之后都认为是陨石砸香港了,那怎么所有人都还留在香港抢购东西……&而且居然还要搞什么晚会……还有这么多人留在那儿……
今年很多关于末日题材的,调侃那些年还是眼前一亮啊~
山寨那些年加一星
一星给山寨那些年 一星妖娆的Bosco
为什么黄宗泽会娘的毫无违和感呢?!
一直都觉得黄宗泽就适合演一个娘娘腔。终于给我等到啦。老年版的那些年 最好笑了。
TVB也能自我嘲讽式的恶搞也算难得。喜剧嘛,就是要欢乐啊。冲着老年版的沈佳宜和大笨蛋,果断三颗星哈。不能太苛刻的看待此片,所以欢乐就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