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恶人

The Hateful Eight,冰天血地8恶人(港),可憎八人,The H8ful Eight,The Hateful 8

主演:塞缪尔·杰克逊,库尔特·拉塞尔,詹妮弗·杰森·李,沃尔顿·戈金斯,德米安·比齐尔,蒂姆·罗斯,迈克尔·马德森,布鲁斯·邓恩,詹姆士·帕克斯,查宁·塔图姆,

类型:电影地区:美国语言:英语,法语,西班牙语年份:2015

《八恶人》剧照

八恶人 剧照 NO.1八恶人 剧照 NO.2八恶人 剧照 NO.3八恶人 剧照 NO.4八恶人 剧照 NO.5八恶人 剧照 NO.6八恶人 剧照 NO.13八恶人 剧照 NO.14八恶人 剧照 NO.15八恶人 剧照 NO.16八恶人 剧照 NO.17八恶人 剧照 NO.18八恶人 剧照 NO.19八恶人 剧照 NO.20

《八恶人》剧情介绍

八恶人电影免费高清在线观看全集。
寒冷的怀俄明州山谷中,一辆马车载着赏金猎人“绞刑者”约翰·鲁斯(库尔特·拉塞尔 Kurt Russell 饰)及其价值一万美元的猎物黛西·多摩格(詹妮弗·杰森·李 Jennifer Jason Leigh 饰)踏雪而行。途中,黑人赏金猎人马奎斯·沃伦少校(塞缪尔·杰克逊 Samuel L. Jackson 饰)和新人警长克里斯·马尼克斯(沃尔顿·戈金斯 Walton Goggins 饰)相继登上马车,红石镇是他们共同的目标。由于风雪太大,马车停在了米妮男装店,然而熟悉的店主人不知去向,却另有四名不速之客百无聊赖地待在店里。约翰时刻担心他人抢走猎物,马奎斯警惕地扫视面前的陌生人们,多嘴多舌的克里斯不时为紧张的气氛中加油添醋,黛西则似乎等待更大的风暴到来。 仿佛与世隔绝的小店内,即将刮起一场更为猛烈的风暴……热播电视剧最新电影神秘野人之上古宝藏小魔婴雅典娜:战争女神不法之徒约翰尼·布莱克亲亲坏姐妹三角窗外是黑夜约会杀手拉斯维加斯往事后街女孩清白罗宾森一家石榴花开红幡永夜终极一班2海阔天空花花公主之千年魔方圣巴巴拉启动了大内密探之姻缘劫超能兔战队马可的滚球队勃沙特的长征林冲之风雪山神庙我的小小国度鲨鱼公寓管理员一念重生身后那些事儿筷仙

《八恶人》长篇影评

 1 ) 八恶人,确实没一个好人(全剧透影评)

如果你看过昆汀的其他影片,大概对《八恶人》会有点不适应。

因为一来这片子有历史背景,二来它里面有不知真假的地方,三来这片子环境简单,情节纠缠似乎还达不到影迷所要求的复杂,但是它依然是值得看的好片。

可以说,虽说场景限制在了一个简简单单的客栈,昆汀还是把他以前擅长的元素一样不落地糅合进来,看得人血脉喷张,当然,如果你是第一次看,在影片结束的时候,可能会略有震惊:就他妈这么结束了?

但如果你回过头来再看一遍,或者你就在脑子里再过一遍,你就会发现这片子很有想法。

接下来,我就尝试按自己的理解来简单梳理一下这片子,但我不会在一些细节上做过多解读,因为我认为凡是导演有可能并没有在意的地方,观众却硬解读出东西,是很无聊的事。

好比玩一个游戏,程序员并没有尝试开发某个地区,只是随意地建了几个模型,你偶尔走了进去,就急着感叹哎呀真的别有洞天啊简直太神了这里居然还有这种设定啊……又好比妈妈无意间倒了一杯水放在桌上,孩子看到了,拿起来喝掉,然后就写了上千字的文章歌颂母爱。

这真的有必要吗?

我们继续回到影片上来,片子一开始,有两个赏金猎人相遇:一个老黑,一个老白,老黑因为死了马,想搭老白的马车。

两人也算认识,黑人带了几具尸体想去领赏金,白人则押着一个女强盗送去红石镇上绞刑。

至于白人为什么非要押着犯人去绞刑,而不是弄死再领赏金,影片里可以找到很多解释,但是从人物性格来看,理由很简单——这白人是个憨直傻老粗,他虽然粗暴地对待他的女犯人,但内心却很喜欢照章办事,想着要把犯人按程序处死。

这人除了粗,还是个无脑林肯迷,听说老黑带着林肯的亲笔信,便再次小心翼翼地借了过来,戴上眼镜,细细阅读,享受无比,读了一会儿,竟然还父爱大发,亲切的拿给女犯人看,教导她说此乃圣物,结果女犯人一口口水吐了上去,顿时气炸了老黑,一拳将女犯人打出车外,连带着老白一起甩了出去。

这时候便遇上了另一个主人公,前南方军某将军的儿子(因为是南方反叛,所以字幕里称叛军),此子说自己是红石镇新任治安官,也是死了马,想上马车,老白不信任他,但认识他,所以便叫老黑用枪指着,许他上了车。

值得一提的是:这家伙嘴很欠,上车就揭老黑的底,说老黑当年参加北方军,为了从南军的战俘营里逃出来,放了一把大火,结果自己被熏黑了,逃走了,却烧死了营里的其他战友,老黑就很生气,和他辩,说你和你爸爸当年劫掠黑人村庄,也没干好事。

之后一行人到了客栈,暴风雪也来了。

客栈里出来一个墨西哥人,说老板和老板娘都不在,回娘家了。

老黑就怀疑了,于是主动提出和墨西哥人去牲口棚里干活,左右试探,故意说错老板娘抽的烟,结果墨西哥人说老板娘不抽那个,只抽苹果牌,还是自己卷的,老黑就没话说了,但还是觉得可疑。

然后老黑回去,看到地板缝里有颗糖球,抬头一看,架子上以前放着的糖球罐也没有了,于是更加怀疑。

再说老白,他也怀疑,毕竟暴风雪来了,现在要在这客栈里押着女犯人住好几天,给谁谁都怀疑。

但老白的处理方式就粗暴多了,他直接站出来,收了大家的枪,都放在自己身上,这才坐下吃炖菜,喝咖啡,长嘴治安官就提到听说老黑有林肯的信?

老白说对,治安官说怎么可能!

你老黑算老几。

结果老黑真的就承认信是假的,是为了争取其他白人的好感伪造的,于是老白很生气。

接下来,又是因为长嘴治安官,故事再次发生转折——这家伙发现客栈里有位前南方军的老将军,于是激动地上去打招呼,敬军礼,激动地仿佛南北战争还没结束似的,总之,当他装尽了B之后,老黑也上来了,开始和将军聊天,然而老黑不是真的为了聊天,他发现眼前这老将军正是南北战争时战场上的仇人,杀了自己不少黑战友,于是想要报仇,便说将军多年前失踪的儿子是自己用非常污的方式杀害的,然后还给了老头一把枪,结果老头果然大怒,刚要射击,就被手更快的老黑干掉了。

因为是老头子先拿起的枪,所以老黑就成了正当防卫,不必负法律责任。

老黑是报了仇,但是也招了祸。

原来就在他报仇的时候,某人已经在咖啡里下了毒,然后老白和他的车夫便中毒身亡,治安官也差点喝了咖啡,老黑立刻联合差点被毒死的治安官,举枪将所有人逼到墙角,责问是谁下了毒,众人自然不说。

于是老黑便说出自己的推理:老板夫妇已经走了一周,炖菜的味道却和老板娘的手艺如出一辙;老板娘讨厌墨西哥人,却找了个墨西哥人来打工。

于是墨西哥人的谎话被拆穿,当即被老黑打死。

剩下两人,由于老黑杀将军时墨西哥人在弹琴,所以肯定还有个同伙在下毒,就在老黑不确定谁是同伙的时候,地板下面有个人说了句:吻别你的蛋蛋吧!

然后就在地板下开枪,打爆了老黑的蛋蛋,老黑惨叫倒地,被逼到墙角的自称绞刑官的人(蒂姆罗斯)也突然掏出把小枪,打伤了治安官的腿,自己也中了治安官一枪。

(就和他在《落水狗》里中枪的部位一样,可能在昆汀眼里他很适合演这类角色) 之后影片闪回到早上,果然,客栈里一个好人没有,全是强盗,领头的是女犯人的哥哥。

他们一大早就把客栈里的人全都残忍干掉,只留了个声称愿意配合的老将军,然后一个去地板下面,另外三个在上面装B,就等着救那女犯人。

然后又回到现在,老黑和治安官还顽强地活着,两人跑到屋子边上,于是地下室那人打不到他们了,这两人就威胁,说再不出来就干掉女犯人,然后那人举手出来,刚冲着女犯人笑了一下,就被老黑爆头了(两蛋换一头),之后强盗们想反抗,想骗两人,都未果,两个强盗被干掉,女匪也被老黑和治安官按照老白的遗愿,吊死在房梁上了。

最后一幕,浑身是血的前南方军治安官对浑身是血的前北方军老黑说,给我看看林肯的信,老黑便拿给他看,治安官读了一遍,揉成一团扔掉了,什么玩意儿,然后故事就结束了。

本片的主线便如上所述,当然还有许多小细节,比如说治安官曾经晕倒一次,差点被女犯人抢了枪;比如说女犯人看到有人下毒,就拿了吉他来弹,转移众人的注意力;比如“绞刑官”自己谈了一段对绞刑的理解等等。

但是这些都是在主线上锦上添花的东西。

这部电影里有两个令人迷惑地方:1、林肯的信究竟是不是真的,如果是真的,为什么治安官一质疑,黑人便承认信不是真的,但如果不是真的,为什么信上被吐了口水,他那么痛心疾首。

2、黑人到底是真的杀了老将军的儿子,还是为了能激怒将军才编了个故事。

这两个点,仅仅靠电影里的细节,可能是考证不清楚的。

值得一提的是,在先前有的影评中,说本片暗示了美国的国家构成,南方军,北方军,执法者,强盗……如果从这个角度去看,也很有趣(但昆汀本人是否真的这样想,很难说)。

因为一旦联系到宏观背景,整个故事就比较容易总结,我们可以把它看做是发生在南北战争之后的一个小故事,南方军将军,南方军士官,北方军黑人,崇拜林肯的白人,如果是战争年代,这些人就是势不两立的两个派别,但是现在战争结束了,这伙人鬼使神差地遇到了一间客栈里无法离开,还要和五个隐藏的强盗火并,但昆汀并没有把它拍成“团结一致”的恶俗电影,而是对每个人的性格和立场都进行了精心的塑造,让剧情自然地掌控了人物的命运,你杀我杀,大家一起玩完。

最后南方军的白人治安官和北方军的黑赏金猎人都受了伤,被强盗逼得大开杀戒,大战之后,治安官索来林肯的书信,读了一遍,揉作一团,请注意:在这个时候,这封信是真是假,都不会影响结尾:如果是真的,治安官揉了信,就是在说:唉,老兄,我们两个差点都要死了,还管他妈什么南北?

什么林肯?

假如信是假的,那治安官的意思便可理解为:你何必用这信来获取白人的好感呢?

我俩现在是过命的交情,还不够吗?

最后,看过这部电影,我觉得昆汀实际上和黑泽明有相似的地方(请大家不要总是把黑氏当成很严谨大师,以便仰望,黑大师其实很愤青,所以他的电影才棒),总结一下就是:黑泽明:看!

都是你们这帮坏人把把我的主人公逼死了!

昆汀:看!

虽然我的主人公也有坏的一面,但我就是要让他逼死你们这些坏人!

(哪怕他的队友死绝了,自己还被爆了蛋)昆汀电影里的人物,不论颜值多少,总会出人意料地死伤,但他总会留那么几个相对比较“正义”的人物活到最后,《八恶人》也不例外,只不过,这次他留的人物比较惨:一个爆了蛋的老黑和一个残了腿的小白。

不过,如果老黑真的曾逼着将军儿子给自己舔屌,那这蛋爆得也有点死得其所的意思了。

 2 ) “信念”之恶——以信念之名肆虐的暴力

可能因为个人口味偏重的关系,从《罪恶都市》起,昆汀一直在我关注度最高的导演名单之列。

《被解放的姜戈》未能拿到奥斯卡最佳影片(所以政治标准高于文艺标准在美帝亦然),着实是一大遗憾——当年我以为这是一部昆汀风格风格大成之作,暴力不再是一味镜头前挥刃飙血,而是隐忍、掩饰、压抑之后的突然爆发而又戛然而止——这种仿佛数十秒内被送上百丈高空却被一把抽走脚下支架的悬停感,是之前昆汀片里未见的心理生理双重刺激(别忘了《无耻混蛋》里,头皮还是要仔细割的,苏珊娜之死还是在一袭红裙、玫瑰花雨的慢镜头和Ennio Morricone的Un Amico的背景音乐中精雕细琢出来的)。

然而在暴力美学之路上,昆汀这个E.T.似乎从未想过吃老本,总要玩点新花样,这次自然也不会例外。

所以当朋友跟我说《八恶人》不如《姜哥》好看时,我觉得应该写点什么,至少把昆汀这一部片里的新花样交代清楚,至于好看不好看,各位看官心中自有判断。

专业和宗教信仰有关,所以本片里用“信念”一词(不说信仰,是不想和宗教信仰混同)定位八恶人之恶的共同主题。

昆汀为了点题,特地在片头交代出一个十字架上的耶稣像——这貌似是石刻的耶稣像也或者有一层含义:白雪落在其上,而耶稣像却是深色的,这和我们教堂里看到的耶稣面目不大相符。

如果白色的解读是无辜,无恶,那么象征信仰(信念)的耶稣像反而是黑色,这层寓意也算开门见山地点明主题了。

在片中,两位赏金猎人都抓通缉犯。

“绞刑人”的信念,是绞刑架,代表了国家的法律体系。

无论赏单上是否有注明“dead or alive”,他都坚持把犯人活着带回城镇,他认为只有看到罪犯真的受刑而死,他所知的“正义”才算达成——因此一颗子弹结果罪犯,是frontier justice,是对绞刑执行官(即法律体系)的不尊重。

而塞缪尔饰演的赏金猎人,只带着犯人尸体回城镇,然而这只是如他自己所说的“让工作轻松点儿”吗?

从后面的对话中,可知他是一把火烧了一个集中营(连黑人同胞都不放过)的反蓄奴主义者,一个自命觉醒的“被侮辱与被损害者”,他对这个世界不公的反抗,便展现为以手刃白人复仇为乐,末尾一章也有点明:“black man,white hell”。

他的信念,或者说所谓正义,就是杀掉那些“罪有应得”的白人。

那封伪造的林肯的信和他与“绞刑人'在饭桌前的对话部分很有意思:绞刑人一直都不相信自称要去red rock当治安官的南方派系某叛军领导之子,却轻易凭一封所谓林肯的信就相信了黑人赏金猎人(这不是他智商不足判断力的问题,而是一个人选择相信什么会影响他的判断)。

最后因为坚持把女犯带回城镇,不仅丢掉了自己的性命,也连累无辜的马夫送命(我理解八恶人不包括马夫和治安官:八恶人指的是两个赏金猎人,老将军,女犯,女犯哥哥和三位同伙)。

所以马夫的死,“绞刑人”也是难辞其咎的,这也是这个角色身上“因信而恶”的所在。

女犯人这方面不必多说,就是一群为非作歹的歹徒中的一员。

但来救她的她的哥哥,以及其他三位,也都有各自理所应当的信念:妹妹被赏金猎人抓走,要被处以绞刑。

作为哥哥,亲情所系,岂能不救?

亲情是匪首的信念,而”设局救妹妹“也是他所知的正义,这跟他们是好人还是坏人没有关系。

而三位匪帮兄弟甘愿以身涉险,自然是为了兄弟义气,这也是他们的信念,帮助兄弟去救亲人,即是他们眼中的”正义“。

治安官应该是全片最值得讨论也最有意思的一个角色。

开始貌似和注定要相遇拼杀的两派全无联系,上了马车纯熟偶然,然而其实却是剧情转折的关键。

黑人赏金猎人的详细背景,伪造林肯信件一事是他和老将军共同告知众人的,然而作为南方叛军领导的后代,他评价父辈的举动值得尊敬并非因为这样对,而是称其为一个“lost cause”,明知不可为而为之,因此值得尊重。

所以他并不相信南方派系的理念,从与赏金猎人的交谈可知,他也没有犯人必须受刑而死的信念,通关全片,他是一个“局外人”,并没有理由得罪或者支持其中任何一方,最后没有选择和女犯妥协的原因,是因为咖啡投毒害死了无辜的马夫,而自己快要喝咖啡时女犯并未制止。

【不妨设想,假如他当时没有拿咖啡呢?

假如绞刑人没有制止他喝咖啡呢?

假如女犯制止他喝咖啡了呢(也许不大可能)?

以及,最后他会怎么对待受伤的黑人赏金猎人(5w美元赏金)这里就有存在主义的调调了,一个没有信念的人,在选择信与不信中成为了自己;而善与恶,在这信念的选择中充满了偶然性】小结之,昆汀讲了一个细思极恐的故事。

人为了信念(信仰)甘愿冒死或决意杀人,这信念可以是南北之差,肤色之别;也可以是兄妹之情;手足之义;可以是绞刑架,也可以是一封信。

是生是死,是杀是留,全系“信”或“不信”。

如果说早期昆汀注重表现挥刃飙血的暴力美学画面的视觉冲击,后转涉暴力的条件与效果的讨论,则本片则将暴力放诸哲学和信仰体系中进行了一番观照:这世间所有的杀戮,无不披着信念(信仰)的外衣。

“正义”,一旦成为以“信念”之名的暴力,那就难以与恶撇清干系。

行为暴力,实质上是精神暴力的外化。

片尾则仿佛在交代,任何表面的正义在执行暴力之时,背后总有一双黑手在助力——这里white hell不再指字面意义的白人的地狱,而是正义和善的地狱。

 3 ) 杀戮后的情感升华

《八恶人》的风格依然有浓重的西部风,当然也少不了昆汀式的暴力美学,在经过第一章《通往红岩镇的最后一站》和第二章的《》(PS:不好意思,我忘了)之后,紧接着便是第三章《卡妮的驿站》,到这里本片就正式从这9位人物的背景关系上展开了故事,接下来的几章除了《多摩格的秘密》和《来到驿站的四个过客》这两章节其余都是按照时间推进进行叙事,随着人物的一个个死去,谜底渐渐浮出水面(这里我就不剧透了),到了最后只剩逃犯黛西·多摩格(詹妮弗·杰森·李饰)、克里斯·马尼克斯治安官(沃特·戈金斯饰)以及马奎斯·沃伦少校(萨缪尔·杰克逊饰)(PS:这里称他为上校是我个人对这个角色的尊敬亦是他确实是一位真正意义上的少校),全片让我最为触动的谈话地方就从这里开始了,是的,就是治安官和上校商讨决定如何处死逃犯黛西·多摩格这段台词,基于对赏金猎人约翰·鲁斯(库尔特·拉塞尔饰)的尊敬和感怀(PS:此人绰号“绞刑人”),对于这样一个十恶不赦的坏人只能是依据绰号“绞刑人”中的“绞刑”来处决了,看到这里我对这部电影真的是肃然起敬,昆汀此时已经把杀戮转变成了情感的升华,之后整部电影随着治安官读着林肯总统写给奎斯·沃伦少校的信而渐渐归于平静,两人相继而逝...(PS:忘了说钱老板了,出场不多却相当抢戏,当然由于他是个滥杀无辜的坏人,死的比较惨,被爆头!

)好了,再夸一句,影片真的很棒!

考虑到这部电影的内容和画面肯定是无缘内地了...所以去电影院支持正版基本是不可能了,最后请瓣友原谅我看了网上流传的版本影评结束!

 4 ) The Hateful Eight Live Read的一些笔记

昆汀身穿黑色的牛仔服入场,痞气十足,全场起立鼓掌,足足四五分钟。

然后昆汀说:“Now let’s welcome my luxurious cast!”然后依次入场的是Samuel Jackson, Kurt Russell, Bruce Dern, Tim Roth (我男神), Walt Goggins, Zoe Bell, Michael Madsen等等。

然后观众就疯了,大家瞬间觉得200刀值回票价。

之前一直传言昆汀因为剧本泄露,一怒之下决定不拍了。

老子纠结最豪华的演员阵容你们给你们听。

只读一次,不录像不录音,然后剧本出版。

但是昆汀出场的时候一点也没有赌气的感觉,像是凯旋的英雄一样接受欢呼,特别屌爆。

这次的Live Read一直的卖点是:“This is a one-time-only occasion. It is a premiere event that will not be recorded or live-streamed.” 不过今天昆汀说:“今天读的是第一稿,我还会写第二稿,甚至第三稿。

而第一稿分为五章,其中第五章再也不会出现,你们是这个世界上唯一听到第五章的人。

”所以这么说,这部电影还是有可能拍的,之前的《无耻混蛋》和《被解放的姜戈》的剧本都曾经在开机之前泄露,也都拍了。

之前一直说这是一个西部片,但是听完之后觉得这和传统的西部电影一点都不一样。

(我们印象中的西部电影是:风沙中,两个面无表情的牛仔在村头马路当中相对而站,村民们躲在屋里趴着门缝看,一个牛仔对另一个牛仔说:“This town is too small for both of us”,然后两人同时把枪,手快的把手慢的打死,全剧终)The Hateful Eight只是一个具有西部元素的故事。

这是一部极好的本子,和昆汀之前的作品相比,故事结构和人物关系简单很多,但是每一个细节都让人拍案叫绝。

个人感觉昆汀的创作已经到了“重剑无锋,大巧不工”。

当然,仍然延续了昆汀作品鲜明的风格,昆汀迷看了定会莞尔。

之前和昆汀一起工作过的朋友跟我说:“我们都知道昆汀爱电影,但是你还是会被他对于电影的热情所惊讶和感染。

”今天的Live Read他领读场景段落,把那些描述性的语言读的极其精彩和生动,听他朗读甚至比看他的电影和他的表演还过瘾。

在朗读的时候,感觉昆汀整个人都在燃烧。

这个演员阵容也真不是白请的,Samuel Jackson几乎一个人就撑起了一台戏。

演员们之前排练了三天,所以今晚大家不是在朗读,更多是在表演,而且非常投入,不是传统意义上一排人正襟危坐的朗读会,完全是一部舞台剧。

虽然昆汀在读自己的段落的时候像是一个老顽童,但是演员们只要读错了一句话,他就马上打断,让所有人重读。

第二章结束后昆汀对于演员们频繁读错忍无可忍,当众对演员们说:“Please commit to the script, no more co-writing!”全场大笑。

一方面觉得昆汀对于自己的作品看的很神圣,容不得丝毫的马虎,另一方面觉得他对演员的掌控力很强,非常有话语权。

所以结束后有人发Twitter说,这完全是在看昆汀现场导演这部电影。

剧本泄露之后,很多人觉得这个本子更适合排成一个舞台剧而不是电影。

今天听完之后也有同感。

(再次)完全不遵循好莱坞三段式的结构,而是分为了五章("Last Stage to Red Rock," "Son of A Gun," "Minnie's," 'The Four Pasggengers" 和 "Black night, White Hell."),舞台感特别强。

只有两个场景,全是室内封闭环境。

人物关系鲜明。

情节和人物性格全部由对话推动。

对话极其精彩。

反而觉得,Live Read是这个剧本最合适的艺术表达形式。

个人觉得,即使这个剧本最后排成了电影,可能都没有这个朗读会精彩。

 5 ) 关于黛茜多摩格(Daisy Domergue)姓氏的原型(或灵感,来源,出处,等等)

首先我当时正在看一部完全不相干的恐怖/惊悚片,七尸冢The House of Seven Corpses (1974),豆瓣条目:https://movie.douban.com/subject/5054465/那年代的片子都是前面一堆演职员名字,随便扫了一眼,看到一个Faith Domergue,就觉得这名字怎么这么熟悉啊,然后瞬间想起八恶人里那个女的(因为八恶人当时看的是无字幕版,听得特别仔细,domergue这个姓我记得被很大声地重复了很多次)。

当时也没觉得就是按这个演员的名字取的,只不过这个姓似乎不多见就顺手查了一下。

这是Faith Domergue的imdb页面:http://www.imdb.com/name/nm0231409/我先是翻了翻她的照片,好吧,都是些黑白老照片,咋看之下和Jennifer Jason Leigh没有任何相同之处。

再看了下她演过的片子,居然都是些恐怖,科幻一类的cult片,随便翻下,应该都是昆汀的菜。

这个时候我就稍微有点小激动了。

昆汀绝对早就把这些片子都看遍了。

我怀疑这女的就是一个比较不知名一点的Barbara Steele。

然后我就继续看这个片子了(七尸冢),当她淡妆出现的时候,卧槽我突然get到了她和Jennifer Jason Leigh在外貌上的相似之处!

<图片2>而且我记得在死亡星球里昆汀客串的大兵对Rose McGowan说“你觉不觉得你长得有点像Ava Gardner?

”(我觉得她俩确实是有神似之处的)所以显然昆汀对好莱坞黄金时期的演员绝对是非常了解的,也爱拿她们做梗。

我看到这里已经跟发现新大陆一样坐立难安了,但这真的是个很难看很难看很难看的片子,imdb 3.9。

好的,坚持到了结尾,Faith Domergue的角色不出意外地死了,然而。。。

居然。。。

真的是。。。

吊死的。。。

Over。

<图片1>而且这是她的最后一部英语片。。。

 6 ) 昆汀剧本的又一次进化

严重剧透我一直自诩为昆汀死粉,是因为第一次看到《低俗小说》时完全被震惊了。

我从未想过电影还可以这样拍,把剧本解构拆分后赋予故事新的生命,昆汀应该不是第一个这么做的,但他让我明白了电影不止于视觉上的乐趣,从此以后,看电影对我来说就不是一种简单的娱乐了。

我非常欣赏昆汀从影前的经历,他在一个录像带出租店打工,因为工作便利阅片无数,众所周知昆汀经常会借鉴其他电影的桥段,当然用他自己的话就是直接抄,他是一个真正的影迷,知道自己需要什么,观众想要什么,他的脑子总会里蹦出某天深夜从录像带中看到的桥段,并把它转化为自己的东西,这一点是很可怕的。

在看完《被解放的姜戈》后,我觉得昆汀实在太适合西部片,当得知他的下一个作品还是西部片时,自然非常期待。

而《八恶人》和《被解救的姜戈》的感觉却完全不同,后者昆汀风格很浓,但仍未脱离传统西部片的感觉。

如果一定要说的话,《八恶人》带给我的感受也许更像他本人出演的《杀出个黎明》,是昆汀借西部片外壳而进行的只属于他血腥杀戮的狂欢派对。

看过《杀出个黎明》的人应该对电影前半段是犯罪片,后半段画风一转变成妖魔横飞的b级片所带来的这种荒诞感映像深刻,《八恶人》虽不至于有如此重大的反转,但前后不同的感觉仍然比较明显。

此片的话剧感是非常浓重的,演员的表演念白,场景的设置,当然还有昆汀喜爱的章节形式都可以体现。

影片的主要场景是一个被暴风雪包围的木屋这一经典的封闭空间设定,让人很容易联想到阿加莎的推理小说(而且片中的确有推理部分)。

虽然片名叫《八恶人》,但屋内共有九个角色,分别为:绰号“绞刑人”的赏金猎人和他的女犯人,曾身为北方军上校的黑人赏金猎人,新官上任路上的警长,前面四人的车夫,去为自己失踪儿子做墓碑的南方军老将军,代理看店的墨西哥人,负责执行绞刑的刽子手和孤身一人旅行的牛仔。

电影前半部分的人物矛盾是非常复杂的,这些矛盾几乎存在于杂货店内的每个人之间,这让电影的气氛一直是非常紧张,但这时人物的角色关系是相互克制的。

如“绞刑人”、刽子手、警长、女犯人在身份上相互关联;“绞刑人”觉得屋内有前来营救女囚犯的内应,他信任黑人上校和车夫,怀疑牛仔与刽子手;黑人上校则在怀疑墨西哥人的身份;从种族上来说黑人上校与将军和警长之间相互敌对;政治上来说的话,“绞刑人”与黑人上校是北方支持者,警长与将军是南方支持者,黑人上校甚至还与将军在战场上对峙过,而如果他想杀掉将军的话,这又会牵扯到司法问题,刽子手与警长不会坐视不理。

如此一来他们九人便无法随意打破这众多矛盾所形成的微妙平稳,甚至做好了在暴雪中被困两三天的准备。

而昆汀会让这尴尬的气氛一直持续下去吗?

当然不会。

黑人上校首先做出了行动,他用了我能想象到的最恶毒的方法,或许也是影史中空前绝后的方式,刺激将军拿起了手枪,以自卫的方式射杀了他。

这时旁白声(听起来应该是昆汀本人,有种在看导演评论音轨版的感觉)响起,告诉我们,在众人的注意力被刚才的骚动吸引的时候,其中一人在咖啡中下毒。

这时电影的气氛瞬间紧绷,不知谁会去喝咖啡,他会不会死。

就在这样的猜测中,“绞刑人”与车夫喝下咖啡暴死。

这样之前所建立起的平衡关系因为毒杀瞬间被打破,黑人上校作为唯一持枪角色迅速掌控了局面,他唯一信任的人是警长,因为后者在喝下咖啡前逃过一劫。

不过黑人上校首先开始探究的是他一直在怀疑的另一个问题,那就是墨西哥人是否杀掉了这个杂货店的主人。

经过推理之后,发现他果然与屋主的失踪有关,于是黑人上校干净利落的干掉了墨西哥人,打爆他的脑袋。

当他回过头来准备着手寻找下毒凶手时,镜头下移,随着地板下某人一句:“跟你的蛋蛋说再见吧。

”昆汀又一次打爆了人家的蛋蛋,并且让电影在下半部分走向了另一种发展。

电影接下来交代了其实原本在屋内的刽子手,牛仔,警长,墨西哥等人都是跟着女囚犯的哥哥来解救她的同伙,其哥哥是一个团伙成员赏金均超过一万元的帮派首领,他们杀掉了除了路过的将军外杂货店内的其他人,留下一名老人增加可信度。

在准备妥当后,他们各自扮演自己的角色,女囚犯的哥哥则藏在了地下室内,之后打爆了黑人上校的蛋蛋。

这时,电影之前所营造的人物关系与矛盾全盘推翻,变成了警长、黑人上校与剩余帮派成员双方之间的博弈。

因此我产生一种当年看 《杀出个黎明的》的感觉,同样是影片前半部分所塑造的矛盾关系被全部推翻,后半部分开始大杀特杀。

此时他们二人虽有武器,但身负重伤,他们先把藏在地下室内的哥哥叫出来,就在兄妹二人深情对望之际一枪打爆了哥哥的脑袋,脑浆喷了妹妹一脸。

昆汀从来不给小矫情们一点机会,当我看到这一幕时暂停笑了好久,干得太棒。

后半部分人物的矛盾关系变得简单,于是昆汀在剧情发展上选择了不断出现意外状况的方式。

首先女囚犯和其余帮派成员企图离间他们二人,以己方死去和将死的成员赏金为诱饵,剩余在镇上埋伏的成员为威胁,诱使警长杀掉黑人上校。

但不等他们说完,黑人上校便射杀了刽子手,接着又在牛仔拔出藏在桌下的手枪开枪前干掉了他,就在上校想继续干掉女囚犯时,手枪却没子弹了。

这时只有警长手里有枪,女囚犯试图继续说服警长,却被出乎意料的拒绝了。

基于前半部分他们二人种族,政治等各方面的矛盾,这个结果就连黑人上校也很惊讶,他之前打算抢先杀死对方应该也是对此有所担心。

可就在他以为可以松一口气时,警长居然又因为失血过多晕倒了,他因为蛋蛋被打爆躺在床上动弹不得,只能眼看着女囚犯挣脱锁链去拿枪,而就在女囚犯拿到枪的一刻,她被清醒过来的警长一枪击倒。

最后,在黑人上校的建议下(这一段昆汀用了将近景远景的人物分别被清晰对焦的镜头同时拼接在一个画面里的方式,使画面内没有主次之分,在昆汀的多部电影里均有出现),警长第一次也是左后一次履行他的职责,判处女囚犯绞刑,完成了“绞刑人”所坚持的关于“司法正义”的信念。

最终,奄奄一息的两人在等死的时候,警长提出想看看之前被他亲自拆穿的黑人上校所持有的那封来自林肯的信。

看完之后他如先前“绞刑人”一样感叹信的结尾非常感人,就如同之前他们二人看起来是最不可能和解的组合最终却相互依偎一起等死一样显得有些讽刺。

本片虽保持了昆汀一贯的章节形式,但是在剪辑顺序上并没有大做文章,只是简单地使用了插入倒叙的手法,将电影分为两个部分。

剧情上仍然是以昆汀试的话唠推进,电影开始时黑人警长和车夫的对话一下就可以将观众拉进昆汀的节奏中。

昆汀电影中的人物经常会开始自顾自的谈论起自己的看法与观点,或者一本正经的胡说八道,不过我想只有昆汀才能将这些对白写的如此吸引人吧。

再看片中的角色基本都是昆汀电影中的老面孔,每个人从口音到表演都发挥的都很稳定,稍稍用力的表演感觉更加强了电影话剧感。

不过片中迈克尔马德森德存在感始终很低,当然这也与他电影中的角色(所扮演的角色)有关,但当他伴着温情的音乐去追杀逃走的店员时,好像让我又看到了当年一边跳舞一边割去警察耳朵的金先生,电影中互相对峙怀疑内鬼的情形也让我想起了《落水狗》,不同的是《落水狗》中仍有粉先生一人生还,而《八恶人》中出现的角色,全都死了。

昆汀算是比较低产的导演,虽然他的个人风格非常浓重,不过仍然可以看出他的每一部作品都在改变。

现在的他并不用依靠非线性叙事来炫技,而是仅仅是依靠相对复杂的人物的性格,矛盾和对话就能给我们展现一段精彩的故事。

能看着他在每一部电影中的不断进化的过程真是件非常幸运的事,唯一遗憾的就是昆汀为了《八恶人》在电影院放映时增添仪式感做出了诸多努力,可我们却无缘在电影院中感受。

期待以后还有更多机会,像当年《被解放的姜戈》被引进一样,能在电影院内看到昆汀的更多作品吧。

 7 ) 今天,我们来讲一个故事

昆汀是个电影的玩家,是个以讲故事为灵魂的艺术家,我想昆汀做电影的思路也许是这样的:先冒出个有趣的想法,逐渐扩展为一个有趣的故事,接着进行精巧的人物设计和场幕分解,然后是细到发丝的拍摄,最后剪辑制作完毕,呈现给观众——“今天,我们来讲一个故事……”。

至于本片《八恶人》,我猜昆汀最初的想法是:第八部电影了,就拍八个混蛋在一间屋子里共度一晚吧,哈哈,一定是个有趣的故事。

这一想可不得了,思绪收不住了,这八个混蛋一定是互不信任的,那他们怎么会愿意共处一室呢?

嗯屋外正肆虐着更可怕的暴风雪,他们被困住了,唔怀俄明的冰天雪地之中一间小店,这会是故事发生的完美地点。

不知道是不是《龙门客栈》给了昆汀如此的想法,但无论如何,故事的场景诞生了。

那么,故事是什么样的呢?

赏金猎人John Ruth带着他的猎物Daisy Domergue去领赏,而绞刑官Oswaldo Mobray,牛仔Joe Gage,墨西哥人Bob,还有隐藏人物Jody设了个局来解救Daisy。

另外三个人物则是意外地闯入了这个故事,John Ruth在路上偶遇的赏金猎人Marquis Warren,新治安官Chris Mannix,还有埋伏者们留下的老将军Sanford Smithers,他们三位在南北战争的大背景下又有着自己独立的关系:一位是北军的黑人少校,一位是南军的叛徒,一位是南军的老将军,这仨硬是给塞到了一间屋子里,立竿见影地带来了紧张的气氛和夸张的戏剧效果。

但是这条战争大背景下的支线关系并没有提供多少故事,倒是提供了不少絮叨的对白,在这些昆汀式的絮叨中,每个人物的背景、性格、内心活动都在观众脑海中逐渐清晰起来。

昆汀是个讲故事的高手,但老实说这次实在有失水准,当然,是以他以往的水准来看。

作为昆汀屡试不爽的惯用招数,故事被章节化成了六场戏,实际上只有两个场景,前两章是在马车上,后四章是在小店里,其中第五章是以插叙的方式介绍了四位埋伏者的来龙去脉。

非常遗憾的是,故事的叙述节奏并不太好,全片的实际高潮部分出现在第三章和第四章,这样显得后两章有些冗长乏味,三个最强高潮点分别是“Marquis少校对决老将军”、“John Ruth暴毙”和“Marquis少校查凶手”,可惜只有第一个点非常出彩,Samuel L. Jackson的精湛表演让人仿佛又看到了《低俗小说》中的Jules,但John Ruth被毒杀这个点由于被昆汀自己剧透从而变成了观众都在陪着Daisy等他吐血身亡,颇有出戏感,戏剧性大减,此处应该有更高明的处理方式,而层层推理下毒凶手的Marquis少校简直成了福尔摩斯,所思所猜简直精准无比,对白也用得有种论文般的严谨但乏味的感觉,而最终让他确定Bob有问题的理由竟然是因为Bob是个墨西哥人,他还没进屋就知道了,这使得逻辑上有些奇怪。

隐藏人物Jody的突然出现是个非常棒的亮点,一点铺垫都没有,正当观众以为睿智而沉着的Marquis少校掌控了一切的时候,猛地来了个大反转,但是在第六章接着叙述后,又发现形势并没有发生多大变化,Jody还没完全爬出来就被爆了,于是接下来的故事就好像球场上的垃圾时间一样,虽然尽力在制造最后的悬念,但已经乏善可陈,甚至最后还让Chris Mannix突然晕倒,唉,差点笑出声来……另外,昆汀居然用自己旁白的方式来过渡剧情,实在是败笔。

虽然在故事的讲述上有些欠缺,但本片的人物描述真是细致入微,人物的每个动作、眼神、表情都相当讲究,尤其是一些小动作,从观众的角度看感觉是镜头偶然捕捉到的细节,却直接将人物性格如烙印般打入观众的脑海中,这样的例子在片中不胜枚举。

以片中最惊艳的Daisy Domergue为例,作为唯一的“女恶人”,Daisy充满着不可捉摸的魅力,她看起来粗鄙不堪,龇着牙、舔着血、擤鼻涕、吐口水,还带着沙哑如女巫般的嗓音,她不断地被揍却忍不住一再地嘲笑John Ruth,她伸着舌头接雪花的样子透着单纯美好,她时不时调皮装害羞或者自嘲的神态又着实可爱,她一曲吉他弹唱澳洲民谣Jim Jones at Botany Bay让凶神恶煞的John Ruth也渐渐入神,而在凶相毕露之后她满脸血污的样子又犹如地狱里的恶魔,Jennifer Jason Leigh展现了精湛的演技。

另外,昆汀是个很有幽默感的人,他的故事也从不缺乏令人忍俊不禁的桥段,本片中最典型的就是那扇需要钉两块木板的破门,Marquis少校进来时还问Bob是哪个傻逼弄坏了门,Bob一时慌得语塞,在第五章的插叙中我们知道,哈哈,就是这个傻逼弄坏的。

从镜头语言上来说,本片在狭小空间内创造出了丰富的视角和构图,真是令人惊叹,尤其值得称道的是远景和近景的协调,每个镜头中处在远景处的人物并不是死板的,哪怕只是个模糊的影子也是有动作、有故事的,比如Daisy被John Ruth倒了一脸菜汤后,远景中的Joe Gage立即警觉起身,然后又装作若无其事的样子走过来盛了碗炖菜,还帮O.B.也盛了一碗,又比如Daisy唱歌的时候,一直处在远景中的John Ruth等O.B.回来一起倒了毒咖啡喝,焦距一直随着Daisy的视线在远近间切换,一曲唱毕,某人已死。

不得不提的一点是,虽然昆汀向来是毫不吝啬血浆的,但本片的血腥镜头确实有些过了,过分真实的爆头场面还是比较反胃的,而Daisy简直就是洗了个血浆澡,但是大部分的血腥镜头其实并未有足够的情绪烘托,仅仅是感官上的刺激就没太大意思了。

最后说说那封林肯的信,它就好像希区柯克的MacGuffin一样,从一开始就制造了悬念,但其实根本就是假的,直到影片结束这封信才露出真容。

在这部冷得让人缩脖子的影片中,这封信是唯一的温暖,这些恶人们杀人如切菜一般,但这封信却触动了他们心中最柔软的部分。

听着Chris Mannix用低沉的嗓音读着这封信,的确很感人。

Ole Mary Todd's calling, 看来我该睡觉去了,就写到这吧。

 8 ) 210分钟加长版比168分钟版本补充内容

210分钟加长版分为四集,每集50多分钟,第二集开始每集开头有4分钟的前情提要,每集结尾差不多4-5分钟字幕,比168版本多了不少对话,看体量应该跟180分钟版本差不多。

第一集24分钟左右,他们看到警长后这里SJ跟赏金猎人多了几句对话。

第二集25分钟左右,他们谈论完将军儿子之后,警长提出要敬一杯,然后起身从牛仔那里拿了白兰地倒了两杯,喝过之后SJ和墨西哥人才进屋。

第二集34分钟左右,赏金猎人发现了这只拔了一半毛的鸡,说拔了一半毛的鸡会带来厄运,过来问鲍勃怎么回事,鲍勃说你们来的时候我正好在拔毛,然后赏金猎人让他接着去拔鸡毛。

(话说这个地方也是伏笔

第二集45分钟左右,赏金猎人让OB出门,之后说了到镇上会赔大家枪,然后继续收缴枪支。

开始询问墨西哥人,墨西哥人说自己没有,赏金猎人让墨西哥人把墙上的猎枪拿下来放到桌子上,之后让他敞开外套,检查的非常细致,然后赏金猎人把桌子上的猎枪子弹退掉,枪砸了。

再次询问还有没有他不知道的枪了,墨西哥人举手,赏金猎人问怎么了,他说炖菜好了。

【第二幕完】

第三集开始就是大段对话,主要是将军不想跟SJ坐在一起吃饭,警长就一直劝,最后还是没去。

SJ再次提及明尼(不过没人回答)。

第三集40分钟左右,拷问环节加入了一段关于鲍勃做咖啡多么好的废话。

后面SJ蛋蛋中弹,【第三幕完。

第四集22:43,这里牛仔补充了一句台词,头儿说行,但你要射准,不然我姐就屎啦!

27分钟左右牛仔已经坐在桌子上准备射击了,蒂姆罗斯让姐姐闪开点,姐姐回头一看,赶忙挡在赏金猎人前面说“新来的警长跟我们同行”,所以开头才没有开枪而是后面拖了那么久。

第四集34分钟左右多了几句谈判的对(废)话。

来到结尾,警长再次读信,并夸赞这句ole Mary Todd是神来一笔,也再次印证前面警长说的SJ手里所谓“林肯来信”是他自己伪造的假信。

(顺便谴责之前下的无良翻译呵呵、、【全剧完】

 9 ) 《八恶人》 - 罗伯特理查森与背光反射

写个小短文,和大家一起学习一下罗伯特·理查森的布光技巧。

背光(back light),顾名思义,是指把光源放在人物的背后。

这里的背后,不是生理意义的背部,而是指将镜头放在人物的一侧,而将光源放在人物的另一侧。

当观众从摄影机的角度来观察人物时,光源就仿佛出现在了人物背后一般:

光源与摄影机分居人物两侧背光在视觉效果上,往往呈现以下两个特点:其一是背光的场景以暗调为主,人物对光线的遮挡使得场景中的大部分空间被阴影所覆盖。

1979年奥斯卡最佳摄影奖得主《天堂之日》其二是当光源亮度较高,或与主体的位置较近时,背光会勾画出主体的轮廓,而这一特性也被称作轮廓光。

传统的三点式布光法,就是利用了轮廓光的特性,将背光作为辅助光来增强画面的空间感。

三点式布光,注意肩部由背光源投射而成的轮廓光《八恶人》的掌镜罗伯特·理查森,就是一位以激进的背光风格而著称的摄影大师。

在与昆丁合作的大量影片中,他常常将背光作为主要光源来使用。

甚至在有些场景中,背光源成为了画面里的唯一光源。

比如在《被解救的姜戈》的这个桥段中,罗伯特·理查森就把强烈的光线投射在姜戈的身前,而将摄影机架设在姜戈的身后。

由于姜戈的身体阻挡,大部分光线被阻绝在了镜头之外。

因而姜戈背部的曝光量和远景处树林的曝光量数值其实是非常接近的。

但作为观众,我们仍能轻松地把姜戈和背景区分开来。

这恰恰是因为罗伯特·理查森巧妙运用了背光的特性,通过施加轮廓光,把姜戈的头发与背影,从环境中给勾勒了出来。

《被解救的姜戈》,头发与肩部的强轮廓光在使用背光时,罗伯特·理查森还喜欢拉高背光源在垂直空间的位置,进而使单一光源呈现出顶光与背光相结合的混合式视觉效果。

在下面这个《杀死比尔》的经典场景中,乌玛·瑟曼的身体轮廓在背光的作用下,呈现出强烈的光晕;同时,布置在高处的背光源,又在头发处投上了大片的高光。

她的金发就如同被点燃了一般,散发着闪耀的光芒。

这种高背光源的独特布光,将乌玛·瑟曼勾勒成一尊战神,从背景中凿刻而出。

战神而到了《八恶人》中,罗伯特·理查森又更近一步,通过对反射光的巧妙运用,将单源背光的布光技巧发挥到了极致。

我们来看下面这个看似普通的场景:

鲍勃弹琴当萨缪尔·杰克逊挑衅将军时,老鲍勃坐到了钢琴前。

在老鲍勃的帽子上,我们能找到已经非常熟悉的轮廓光。

同时,鲍勃毛茸茸的衣服,在顶光式背光的作用下,呈现出部分高光效果。

按理说,老鲍勃戴了一顶牛仔帽,在帽子的遮挡下,他的脸部应该会如同右肩一样,呈现出大片的阴影才对。

但此时,强烈的背光在钢琴的琴键上,投射出了一个高光区域。

琴键的曝光量是如此之高,以至于琴键及其周围区域,竟形成了一个二次反射式辅助光源。

这些反射而成的光线,就如同一束补光灯一般,打在了鲍勃的脸上,让他的面部表情与心理活动一览无余。

于是乎,在这个场景中,罗伯特·理查森将单一背光源的布光技巧,运用到了登峰造极的地步。

光线、道具、剧情与人物表演,在一盏PAR灯之下被有机地结合到了一起。

这其中,既有轮廓光来勾勒出画面的主体,又有道具的反射光来提亮心理活动;既有过曝的钢琴琴键,又有欠曝的人物服饰。

观众不需要具备任何的专业知识,也能一丝不漏地感受到光线所带来的神秘氛围与独特韵味。

而这,也恰恰正是《八恶人》的魅力之所在。

 10 ) 能放 70mm 的电影院

一直到片子上映之前全美据说有96家电影院为70mm的银幕做准备,然后慢慢的缩到50家。

好莱坞戏院是一家在波特兰俄勒冈的非盈利独立电影院,因为放很多经典老片的关系一直保留着放70mm的大屏幕。

上周我去看这部片时就听说这里的70mm是昆汀本人认证的。

原来在12月29号,昆汀本人混在人群里面去好莱坞戏院看了自己的片,在中间 intermission 的时候还上台和大家问好。

引用:http://www.oregonlive.com/tv/2015/12/quentin_tarantino_makes_surpri.html

《八恶人》短评

这部电影在我看来只是昆汀的生涯的所有电影的荟萃而已。

3分钟前
  • 段干相若
  • 较差

也许是剧本泄露后重写的缘故,最后一章总觉得句点不够实在。乱枪中灰飞烟灭,却变成了仪式感般的祭奠。依然是昆汀式的话痨,在狭小的“龙门客栈”中暗涌不断。层层悬念吸引人一路刷刷刷。故事简单,枪法粗暴直接,昆汀又一次铸就经典。

6分钟前
  • ZeonGin Sou
  • 还行

前三分之二都感觉节奏拖沓,废话有点儿多,生怕观众看不懂,什么都要讲透,所以也几乎没什么回味的了。情节最后如何展开也有点儿讨巧,毕竟是通过预设之外的因素推动反转的,所以并不会感到惊艳。最后的落点倒是既意外又很显而易见的“正”了起来,可以说是有点儿动人,但又恰恰因为太明显的要摆道理,让血浆横飞的爽都被抵消了。可以一看,但看完有点儿心疼花的210分钟。

11分钟前
  • 子文东🤪👻
  • 还行

很满意。唯一女性角色JJL被各种玩意儿颜射了N回算是一种恶趣味么。

13分钟前
  • K
  • 力荐

啊啊看一遍睡一遍,三遍了终于看完了,打乱顺序➕话痨的密室推理,恨死昆汀了太话痨了天

17分钟前
  • 具象波
  • 较差

不想打太高,三小时看得我累死了,前面铺垫太久了,高潮不够精彩不够值回票价哦。蒂姆螺丝好像瓦尔兹。沃尔顿·戈金斯的口音太魔性了!最后,喜欢昆汀的同学,只想告诉你们,本片血浆和台词管够!

20分钟前
  • 河呙
  • 还行

别扭

21分钟前
  • 梦原望
  • 较差

所谓的暴力美学,只见暴力,没见哪儿美了……

26分钟前
  • skypipi
  • 较差

明妮和女黑侍就改死吗?视觉感官快感用没缘由杀人来换取?道格拉斯杀女奥克兰的时候看她求饶还打死?他去杀车夫还配纯民谣?对生命没有敬畏了,昆汀。对普通小人物的命失去敬畏,只有追求自己的感官快感了?最后还升华政治正能量?不如姜戈,无耻混蛋、不如之前所有的片子,甚至不如死亡证据。要敬畏。

27分钟前
  • 六便士
  • 很差

暖暖的火炉旁,黑人一边吃着热乎乎的炖菜,一边听老头聊着他入冬刚发热病死了的女人和心心念念的儿子。屋内是不连贯的圣诞曲,屋外是怀俄明漫天的暴风雪。此情此景暖意盎然,恍如血腥屠戮中的一个小插曲。章回体故事好像讲了一个西部暗黑童话,人间善意全无,看怙恶不悛的恶人手挽手共赴一场地狱狂欢。

29分钟前
  • 西楼尘
  • 还行

除了杀死比尔,昆汀的电影对我来说永远只有那么几个瞬间的闪光。为了等待这几个瞬间而耗费两三个小时常常使我觉得不值。

31分钟前
  • 消亡之人
  • 还行

政治正确的直男癌

32分钟前
  • Helicopter
  • 还行

一个都不宽恕——亚伯拉罕·林肯

37分钟前
  • 丁一
  • 推荐

林肯信,彩虹糖,尸水咖啡下毒忙,林中小屋连环杀,脑浆血浆漫天飞,狠辣匪帮赏金猎人,内战情仇江湖道义,法理吊颈伦常探讨,and then there were none. 看到Walton Goggins混出头了好开心!

41分钟前
  • kylegun
  • 力荐

昆汀版龙门客栈,话痨版无人生还。人人心肠都不软,个个死于话太多。

44分钟前
  • 芦哲峰
  • 力荐

新龙门客栈

47分钟前
  • 起床,吃饭
  • 推荐

什么傻B电影恶心人

49分钟前
  • Man
  • 很差

精彩!封闭式空间群戏,人物个个鲜明。

50分钟前
  • 希哈。
  • 力荐

【4】昆汀在有意识的“降速”,以及这剧作水平太恐怖了。

51分钟前
  • DeckardYang
  • 推荐

4.5。要不是废话太多凭这个剧本编排拿个奥斯卡完全没问题。我又一次看到了昆汀自《低俗小说》以来的大师气质,封闭空间内如何通过镜头调度外化人物关系,伸缩焦点以转移视点,人物站位极其讲究,配乐与高潮合二为一,悬念设置拿捏自如,章回体结构细节缜密,反套路到极致。

53分钟前
  • 不朽浩克
  • 力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