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是一部太模式化的所謂溫情電影。
幾乎每一個煽情的鏡頭都可以找到原版的出處來進行對比,諸如孤獨自閉只好把感情寄托在收養的小動物身上的小男主角設定,諸如多管閒事的鬥牛狗在穿戴齊整的軍官們晚宴的長桌上飛奔,諸如滿臉雀斑的小男孩騎在水怪身上水上水下穿梭...一個極似地海傳奇,另外一個那頭上標誌性的小觸角,根本完全是個硅膠版的水中史萊克——這是我進到影院看到2張宣傳海報后的第一反應。
豬牛羊馬狗,甚至獅子老虎狼和熊,現實生活中可以做寵物的陸地生物題材早已被有愛無愛的導演們拍了個遍,未知的外星生物也在迪斯尼和華納的動畫片裏大顯了一把身手。
那邊廂東映剛剛上映了因爲大受好評而從一個短篇擴展到長篇魔幻大冒險的野比家恐龍的故事,這邊哥倫比亞就忙不迭鼓搗出了一個類似的水馬。
他們叫這從頭到腳都看不出馬的影子的東西作水馬,這個遠看好似綠色加肥的長頸鹿,近看像是巨型海獅的生物...抱歉,甫一出場我大概就覺到了水生物特有的渾身滑溜溜的涎水外夾雜潮濕作嘔的腥氣。
是的那個流著五彩粘液的很噁心的蛋,那個拖著一條碩大魚尾巴的完全不可愛的東西,真是很難想象會有小孩子把他當作寵物來養。
收養、放歸、懷念。
所有人和野生類寵物電影裏必然具備的3步,此片也不例外,只是沒有了邪惡的利欲熏心的不法商人,這片子裡難得的沒有反面角色(好嘛你若應要說那個膽小懦弱的紈絝子弟軍官是反派我也沒有意見),於是最後軍民協力之下水馬毫無懸念的回了大海,只剩下一個直到耄耋之年還對他念念不忘並四處逢人講述這個所謂“真實”故事的安格斯。
末了另一個鬱鬱寡歡的金髮小子在潮地的海帶叢裏找到了另外一個同樣裹滿了海苔之類的黑垢還涎水直流的彩蛋,這矯情的故事於是又要衝頭再來一遍了吧?
順帶,此片的風景拍攝不錯,湖光山色如詩如畫,城堡殘垣斷壁,凱爾特人水下的石頭陣和古屋,爵爺家大房子的擺設和佈局充滿了濃郁的民族風情,值得一看。
除此之外,別無其他。
评论总是侧重于影片特效、剧情、拍摄手法等等方面---这个手法不好,那个剧情俗套,我们坐在电影院看完这部片子后,那么多人说剧情不新颖故事编的假,不过是给小孩看的电影,我真想问他们:为什么就不能朴实的感动一回呢?!
鲁宾逊与小男孩般的友情在现在人们之中简直少之又少,要是把自己置身其中,有几个人能像小男孩一样敢在最后的危险时刻跳上鲁滨逊的后背,在炮火中任凭它乘风破浪,鼓励它去跃过铁网?
当鲁滨逊跃起撞破铁网获得自由时,我也松了口气真的很为它高兴。
而一个小男孩有那么大的勇气和责任心,一个动物也有对主人的感恩和友情,这些都深深感动了我。
暂时放下我们日常忙碌的工作与生活,抽出一点思绪好好感受这部电影传达给人的情绪,不需要理性的分析,而是感性的去感受,只要你有富于情感的心,我相信每个人都会被感动,把自己置身其中,去朴实的感动一回吧。
——2008-03-29 感于《尼斯湖水怪》一个男孩和水怪的故事。
又是孩子!
在所有的这些故事中,总是从一个孩子开始,或者在一个孩子的眼中显现。
为什么?
因为在成人的世界里,在成人的内心世界里,充斥着人们自以为是的狭隘经验。
正是这些经验驱逐了我们内在的本真,慢慢侵占我们原本宽阔的内心。
我们所认识的东西,越来越明晰,以一种一叶障目的形式。
这让我们认为,我们所认识到的,就是世界的样子。
这不就是所谓的成人世界的基本情况么?
他们认识到了他们所知道的“有”与“是”,却否决了“无”和“非”之后的无尽可能。
于是乎,人类虚妄了起来。
我想,每一个人心中都会有——也许只是曾经有——一个水怪,自由地游荡在我们内心的海洋。
只是随着时光的流转,那些狭隘的经验如海藻一样填充了我们内心的湾角的时候,使得这湾角缺失了所有美丽的奇迹呼吸的空气,于是我们的水怪选择了离去,出离了因狭隘、虚妄而日益阴暗的人性湾角,向更深更远的地方游去。
它在不为我们所见所感所知的地方遨游着,留下一片长满幽绿水藻的湾角,和一片若无其事的死寂。
我们还能还能见到那长着奇幻的尾鳍的水怪么?
从你内心的深度与广度以及最重要的纯度中寻找答案吧。
原谅我,再一次被感动,为自由与美好——所有的童话,神话不都应该如此么?
记不清最后看完没有,反正感觉不太吸引人。
而且似乎看过类似的片子,哦,想起来了,是《大熊的恐龙》吧。
感觉很一般说实话。
没多少惊现的情节。
关于水怪的传说,从美丽的喀纳斯湖到迷人的尼斯湖,许多年来,人们一直乐此不疲,那一年姐姐去了喀纳斯,后来从新闻中听说了关于喀纳斯水怪的报道,以为她赶上了千载难逢的机会,到后来,才知道,一无所获。
关于水怪的传说,就还是一如既往的流传下去,一传十,十传百,大家添油加醋的讲述着这个故事,让传说更富有传奇色彩。
也许从来就没有存在过,几亿年过去了,那些大块头的水生爬行动物早已承受不了时代变迁,和他们的近亲恐龙一样,不是成了博物馆的标本,就是变成深埋山下的化石。
但是贪婪的人们不甘心,寂静的湖面上,如此风平浪静,白云蓝天绿草,难免单调无趣,于是人们摆上模型,拍出似真似幻的照片发表在报刊杂志上。
也许是想象力丰富的人们,这样迷人的山水,总是要留些迷人的传说,几亿年的动物来到这个世界,和人做起了朋友,听起来不错,但是谁也没有见过,但是面对湖光山色的时候,谁也不免浮想联翩,水怪的传说,给这里来到更多乐趣。
也许是水怪真的来到这个世界,凡是都有例外,尼斯湖,喀纳斯这样的世外桃源远离尘世的喧嚣,也许几千来都是保持这样宁静,那么有一两个漏网的没有灭绝的生物恰恰能适应这里的环境,这样想来也就不足为怪了。
和人类能成为朋友的不单单是狗,猫之类的生灵,大千世界,但凡是生灵都有自己的感知判断能力,所以何尝不能接受这个传说呢尼斯湖位于英国苏格兰高原北部的大峡谷中,湖长39公里,宽2.4公里。
面积并不大,却很深。
平均深度达200米,最深处有293米。
该湖终年不冻,两岸陡峭,树林茂密。
湖北端有河流与北海相通。
这里有古老的城堡别墅,迷人的乡间小路,淳朴而善良的人们。
城市呆久了,人们就会向往自然的风景,复杂的人际关系生活中,人们也会怀念单纯的情感。
最近看过很多的影评,无非是说剧情老套,没有创意,但是我却还是被电影里的湖光山色所吸引,被电影中朴素的情感所打动。
电影采用时空交错的手法。
现代和过去交错,宁静朴素的小镇,镜头转换,就是游人如织的现在,人们茫然的在小镇上行走,很多年过去了,虽然没有了战争残酷的破坏,但是我很担心,是不是这些不属于这里的人们,也同样破坏了这里的宁静。
要是我看见这个东西。
我想我会先逃跑吧。
我觉得很奇怪。
那几个想去杀水马的士兵。
大晚上而且还下着暴雨还去湖上。
主人公坐在水马身上,而且水马以那么高的速度在水中穿行。
可见小主人公多久没剪指甲。
还有里面一堆闲着没事干的士兵。
没事就搞暧昧。
打打猎。
我觉得小主人公抱怨那勤杂工的时候,特小孩子气。
不过也毕竟是小孩子。
我觉得人都有对比自己更强的生物有想征服的心里。
小孩和大人之后的对比。
当鲁滨逊纵身一跃冲向铁网的时候,我还以为它会长出一双翅膀升天成龙了;当它庞大的身躯压在铁网上的时候,我又以为它至少会被铁网戳伤。
到最后我才接受这是只是一只珍稀动物而不是龙子太郎他妈的事实。
整个故事却在刻意营造的奇幻氛围中讲成了discovery,太多类E.T.的桥段更让人觉得过时老套,唯一值得庆幸的是他们把特效制作交给了维塔,至少在视觉上还算对得起眼睛。
大家还是太挑剔,无论如何,这都是部感动我的电影。
再一次的呈现了那些人的无知,还妄想着抓住它。
P.S景色很棒!
片子的科幻色彩并不浓厚,給我的感觉就像美国的宠物电影一样。
动物和人是平等的,水怪就想猫和狗一样,才为了电影人物中家庭的一份子。
不探究尼斯湖的水怪是不是真实存在,但电影给我了一个印象就如真实的情况一样。
大概尼斯湖的水怪就是电影描述的那个外形,那样的生理特征。
整片下来給我感觉很随和。
啊...啊...就剧情来说,完全没意外,节奏缓慢,波澜不惊啊啊啊就是一个孩子的养狗记吧但是画面和特技是好得惊人啊啊反正以我的想象力是想象不出来如此逼真的动物和动作还有海底历险是怎么拍出来的
动荡的时局不是你们的错,那也不是欧洲的错。欧洲也没有义务来承担这个错误。在这种时局下总有人能活下来,有人会死去。像这种小孩就是必死无疑的类型。不仅自己作死,还要害了一家人都死。感人个毛线鬼。如果这都能感动人那些坚强活下去的就他么白活了。
1.没有强大的祖国做背书,人民何谈尊严;2.上梁不正下梁歪,偷东西打老爹,老爹软弱无能没出息,儿子长大成人也会是个祸害;3.穷生奸计,富养良心,瞧瞧除了那个胖叔叔一家子还凑合,剩下的哪儿有一个可以称为好人?
卡罗维发利-科特布斯-柏林这条东欧青年导演出头的经典路线上的作品,科索沃和移民(难民)题材恐怕是最大亮点吧。片子质量大概也就是勉强及格。儿童视角可以说是白白浪费了,而故意不谈战争背景及政治经济背景乃至宗教问题,只去诉诸于父子情感(父亲写得又不好),让这部影片显得格外单薄(哪怕你甜腻到[世界转角遇到爱]那个程度呢……)。所幸大家族打招呼啰里巴嗦的方式还是蛮有趣,勉强搬回点分数吧。
嘘寒问暖的善意浮于表面,自身利益面前终究暴露出人性中的自私
很悲伤的也很棒的电影!那么可爱的孩子!一直跟着爸爸的孩子……聪明勇敢的孩子的生存处境无法言说,后来他还活着吗?他的爸爸一次又一次的伤害了他……你有无法憎恨这位父亲,那种困境无法用语言表达,因为这部影片,理解了德国对待难民的政策……
这个片子真是神烦,晃遍了你德各大电影节,满足了圣母不一定能满足普遍观众,剧情的走向生硬老套莫名其妙,简直是各个电影节的政治宣言,真心建议大家不要浪费票钱了
算是蹭热点之作吧,让观众看到另外一条难民之路。不过,影片中的主角小男孩真难让人心怀同情之心,只让人倍觉讨厌。剧中男孩伯父说得好,对于小孩,你得从小让他明白,有什么事情是他不能做的。其实,对于很多家长来说,总是在极度的溺爱与冷漠之间徘徊。
用最平凡的结构用小男孩的视觉来表达目前德国最棘手的政治问题,就是感觉缺个张力
小男孩侧脸不好看,正脸真的很惊艳
这个小孩生存能力太强大了,长大了一定能成事儿。
现实题材难民电影。有种莫名的烦躁感。
难民身份、被父亲抛弃的不安全感,让他成了为目的不择手段的小混球。结尾钉箱子渗出血那个镜头印象深刻。
甩不掉的儿子,扶不起来的爸。父子一起,也还是温情。
剧本做得很段落化,故事虽然断断续续但情感共鸣得以始终,细节设计连同情感表达都非常充沛,令人难忘的细节非常多。且多种情绪并行,这对父与子的情感状态模棱两可,这让人物更立体更具魅力了。以及我居然看了一部科索沃的电影,活久见系列。
世界上還有很多這樣的小人物,因為大世界的規則,而活於悲哀下
很无语的电影 浪费时间 里面有一个好人吗?父子直接感情 也莫名其妙 儿子像个被抛弃的累赘
小朋友撑起一部戏。
只有我想給這個小兔崽子兩巴掌麼。你可以當被寵壞當孩子但請不要拖累傷害他人,也不要抱怨自己咎由自取的慘況。整部片沒有一個真正善良的人又為什麼存在。
琐碎却老套,移民主题并没有处理好。情感动人。
em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