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陣子(好像也頗久以前了哈)這部電影在香港很熱門,說什麼每個人進場都會哭著出來。
故事雖然平淡,但是演員都演得十分好,千嬅的眼淚和小孩子們的純真很能帶動觀眾的情緒,尤其是看到被村民的冷嘲熱諷、校長對教育的無可奈何、補習社文化在香港如何變態的發展...這些議題即時在今時今日香港仍然有待處理,甚至越趨惡化。
首先,香港的圍村文化。
香港雖然是一個國際大都市,但是很多地區仍然是有圍村,例如上水、大埔、沙田等等。
這些村落的在小區內的話事權不可小覷,因為歷史悠久,而且很多都是本地人,又牽涉丁權等議題,所以村長的話事權很大,就如電影中的村長一樣,可以倒一些污泥逼住客搬遷,無法無天。
又因為他們的教育水平通常比較地下,所以言行舉止都比較粗俗。
另外,香港的教育系統。
香港的教育系統可算是滿目蒼夷了,一直都是填鴨式教育,不斷的改革又改革,老師們心累學生們心累。
副學士制度、國民教育、普通話教學、334學制...不斷的更新不斷的改變讓師生均無所適從,越改越差,越差越改。
學生自殺人數年年增多,我不知道有多少個學生是因為學業問題而自殺,但是我相信為數不少。
就算升了大學,仍然要為未來擔心,就業問題,根本就是一個死局,讓可憐的學生們如何應對?
補習社文化更是盛行,我甚至會稱之為歪風。
我讀中學的時候,中五中六也有去補習,而且很瘋狂地幾乎每科都有補,你說有沒有用?
是有的,但很少。
日校上學的時間已經很長了,由早上八點到下午六點,有時要補課,下課後還要到補習社上課,星期六日還是補、補、補,這是多麼的變態?
《五個小孩的校長》這個名字還是比較貼合主題的,改了《可愛的你》完全就不同意思了。
我越大個越喜歡楊千嬅了,我覺得她很「香港」,十分有「港味」,也許是因為她的普通話說得很一般、也許是因為她沒有主攻內地市場、也許是因為她的角色都是很平凡很市井的香港小人物,例如《每當變幻時》的阿妙、也許是因為她那大笑姑婆的形象,我不知道,但我知道我很喜歡她,因為她有「港味」。
根据真人真事拍摄的《可爱的你》,由杨千嬅和古天乐主演,今天看了后才知道原来是一部如此感人的影片!
港式温情,观影中默默的感动,即使煽情也不觉矫情,更相信片中许多都是真情的流露!
如吕校长所说:“教育,是生命影响生命!
”孩子的启蒙教育更是如此。
每人一生中,总会遇上一位值得你惦挂着的好老师!
孩子的童年是天真无邪的,不要被功利教育抹杀掉孩子童年的那份单纯,所幸孩子的幼儿园生活没有各种兴趣班重重覆盖,小学六年也有一个可亲可爱可敬的好老师陪伴左右,这是她童年的所有幸运,长大了或许孩子的表现有不尽如人意之处,但成长是一个过程,没有谁可以代替谁的成长,甭管好坏,面对现实本就是最起码的课程,生活是最好的老师,既然棱角终有一天会被经历磨平,那又何苦过早的强制打磨,剥夺孩子成长的乐趣呢?
……为影片中可爱的校长致敬,相当值得一看的《可爱的你》,强力推荐!!
假如生活欺骗了你,不要悲伤,不要心急!
忧郁的日子里须要镇静:相信吧,快乐的日子将会来临!
——普希金《假如生活欺骗了你》不知道为什么很自然地想起了普希金的这首诗,兴许是和吕校长一样让人感受到乐观坚强,就像电影中吕校长在卡片上写下自己的梦想——“做一个永不放弃的好老师”——然后贴在墙上。
我是一名普通的小学老师,也还单纯地保有着那么一些许的教育情怀,忍不住会设身处地地想象假如自己是吕校长。
如果是我,在看到新闻中看到了元田幼儿园的报道,多半也会和吕校长一样为那几个和自己毫不相干的孩子揪心揪肺,说不定也会亲自跑到学校去看一看实际情况,再一冲动也就披挂上阵看看自己能做些什么。
但是面对学校里大大小小所有的事情,面对村民们的冷嘲热讽,我的信心和热情又会持续多久呢?
看到学生因为种种家庭困难不能来上学,我会像吕校长一样尽力地去帮助他们的家庭吗?
明明知道学校的情况不容乐观,我能够像吕校长一样仍然不放弃寻找资金、满怀希望地举办招生开放日吗?
要做到这些,真的不容易。
电影终归是电影,这部电影之所以感人,并不是因为它的故事剧本和叙事手法,更主要的原因是,根据真人真事改编——在香港真的有这样一家幼儿园(元冈幼儿园),真的有这样一个吕校长(吕丽红),她真真切切地做了这些事,真的是四千五校长,真的是五个孩子的校长,真的有这样一个可爱的你——这才是最打动人心的。
看完电影我第一时间上网查询了吕丽红校长的资料,第一眼看到照片,哇,照片中的吕校长优雅知性、浑身散发出刚柔并济的独特气质,都说相由心生,在我的想象中,吕校长就该是这般动人的模样。
更让人感到温暖的是,6年过去了,吕校长仍在元冈幼儿园教书、仍坚持着4500的月薪,电影原型中的几个小女孩也都成长得很好、现在已经上中学,幼儿园已经超过60个学生,各界人士的捐款也帮助幼儿园环境得到很大的改善。
在我们的周围,其实并不缺乏像吕校长一样真心实意爱孩子、饱含教育热情和理想的教师,但真正做教育的人都知道,面对那么多需要帮助的孩子和学校,教师能做的真的很少,教育能改变的真的太少。
电影中因工伤身体残疾而变得性情暴戾的嘉嘉的爸爸,一个人带着女儿独自承受着生活压力的小雪爸爸,好心收留了珠珠、却不愿和老师多说一句话的娴姨,因为生计的压力不想让两个女儿继续读书的菲佣爸妈,他们的故事就好像任何一个班级的学生家庭都会遇到的境况一样真实。
当孩子们采访爸爸妈妈的梦想时,请别忘了,他们不是没有梦想,他们是被生活的重负压得喘不过气来,不得不选择冷漠、压抑,装上盔甲,麻痹自己。
我们每一个人又何尝不是这样的呢?
幸运如电影,遇到了吕校长,融化了他们内心压抑许久的温情、唤醒了他们沉封多年的梦想。
这正是吕校长最难能可贵也最令我敬佩的地方,她永远对生活充满希望,并且用自己的乐观、坚强和行动,激励了这群孩子和家长们。
用生命影响生命,在这个故事中是多么的真实有温度。
可爱的你,请永远对生活充满希望!
没有想到居然这么优秀,真的没有想到。
与小孩子有关的剧情,一向都是走两个方向,要不搞笑,要不催泪。
这部片是属于后者。
提到催泪,一般都会想到这些因素:撕心裂肺的悲剧,悲惨不已的身世,无可挽回的遗憾......不过这些因素,这部片里都没有。
相反的,整部片里都是满满的温情。
可是这满满的温情,让从头哭到尾的人不在少数,我想,也许就是因为打动了人心。
之前《亲爱的》已经让我觉得非常感人,然而没想到这部电影比《亲爱的》更感人。
老实说,我也差不多是从头到尾都在忍着不流泪,因为同事在旁边,怕被笑话,能够让我从头到尾都流泪的电影,实在不多。
更关键的是,它让你一边流泪一边充满希望。
当电影结束,全场观众不约而同地鼓掌,这样的观影经历,是我有生以来第一次。
《可爱的你》剧情并不复杂,但绝不浮夸肤浅。
而且很多情节并未落入俗套,好几次我都猜测:“接下来肯定会是这样”,然而都不是我想的那样。
非常好。
我曾经也在幼儿园上过班,而我家里可以说是教书世家,我觉得,这部片是任何一个老师都应该看的。
教育最重要的不是设施,而是老师的一颗心。
而片中的老师伟大之处在于,不仅正确的引导了孩子,还成功的拯救了孩子的家长和未来。
几个孩子的家长,在描述他们自己的梦想,表现方式处理得很欢乐励志,温情满满,然而观众却不停的流泪,这就是导演的伟大之处。
对杨千嬅的演技刮目相看了,她不是在演,她就是吕校长。
最后,五个孩子真的是太可爱了,每一个都是那么打动人心,毫无表演痕迹。
最后想说一句,老师们,都去看看这部电影吧,真的值得一看。
影片开始的时候利用幼稚园的故事做了铺垫。
作为名校校长的吕慧红(杨千嬅)建议一个家长把他的小孩从精英班转到普通班,因为她认为这个小孩的心态会受到压力影响而无法健康成长。
但作为“精英(上市公司老板)”的家长却说小孩有什么压力,不就多报几个课外兴趣班,而且我的孩子当然是精英。
本来希望保护孩子的吕校长却因为对方经常资助幼稚园而不得不妥协。
最后或许是因为种种学校利益,只能放弃把小孩转到精英班的建议。
这是吕校长寻梦的第一道坎。
于是她辞职了。
电影并没有细说她辞职的过程,我个人感觉这是吕校长为“梦想”(育人)和“现实(保全学校利益)”的冲突。
她选择了梦想。
于是在她和他先生(古天乐)的结婚十周年纪念日中,他们两都因为各自的追求辞职了。
于是两人开始准备实现他们的另一个梦想,就是环游世界。
不过吕慧红渐渐发现这个梦并不是她最想要做的。
于是她渐渐的开始怀念以前的梦想。
而这时候,失去梦的吕校长在电视上得知有一所因为没有资金也没有教学资源,而且只有五个学生的幼稚园因为请不到老师和招不到学生即将面临倒闭。
当地的村委会还决定如果下一年不满五个学生就把幼稚园关掉。
幼稚园只用四千五百元就想招校长,当然一直招不到人。
也不说这个“校长”其实还要兼任校工、三个班(大班、中班、小班)老师。
所以当然没人去做。
但似乎这个“噩耗”却燃起了吕校长追梦的心。
于是她跟先生商量,准备用四个月的时间把幼稚园的学生转到其他好学校。
她的(育人)梦想再次燃起了,却不知道前方的砍会很多。
五个学生都有不同的家庭背景。
第一天,吕校长帮她们拍照,然后让她们分享一件最开心的事情,和最不开心的事情。
这样每个小朋友就都说出能反映他们家庭环境的话。
嗯,家家有本难念的经。
吕校长尽力帮助各个小朋友的家庭的同时还不断联系各种旧关系,想要帮不是毕业生的四个小朋友找到可以接受他们转学的地方,让他们不会因为元田幼稚园倒闭而失学。
她却一次一次碰壁。
看来这个梦想,有点承受不起现实的考验。
后来的一天,吕校长问五个小朋友有什么梦想。
小朋友们的回答都非常朴实,其实都是关于成为能帮助家人工作的人。
这时候,珠女反问校长,“校长,那你有什么梦想?
”吕校长给她们布置了一个家庭作业,让她们问家长有什么梦想。
嘉嘉问爸爸,而他爸爸却说:“梦想就是做梦,你校长怎么教你的?
教你发梦嘛?
”看到这里,大家可能也会以为他们都没有梦想。
梦想之于他们,是奢侈品吗?。
不是的。
原来他们也是有梦想的。
因为工作太过忙碌,吕校长似乎身体变得不好了。
原来她之前是切过肿瘤的。
于是“疾病”好像也称为了她实现“梦想”的一道坎。
带小朋友去郊游的时候,他们遇到一群残障人士,然后小朋友和残障小朋友开心的玩了起来。
而似乎是他们领队的“英兰”女士过来和吕校长说了一段让我觉得有意思的对话。
英兰表示她很欣赏吕校长,“这五个小朋友真有福气,能够在小时候遇到了一个改变他们生命的好老师。
”吕校长却回答说:“很可惜,我不能给他们最好的。
”英兰疑惑地反问到:“最好?
你不就是最好的吗。
最好的教育不是看设施,而是看老师的心。
不要放弃。
”之后吕校长回到课室,写上了他的梦想:“做个永不放弃的好老师。
”也算是回答了珠女的问题。
既然无法帮他们转学,那么她不放弃,决定要招生。
而这个消息却让她瞒着的先生知道了。
也许这是“家庭”的砍。
然而先生也没有错,因为他是担心吕校长的身体。
他害怕她的肿瘤会复发,所以才想要与她去旅游。
另一方面因招生也并不顺利,于是吕校长只好约见开补习公司的钱先生寻求帮助。
之前说是资助她的钱先生却其实只是想利用她的名气打开幼儿园补习市场,而不是想要帮助元田幼儿园。
钱先生邀请她当代言人,还开了天价薪酬。
钱先生表示,你年薪我保证过千万,那些什么村的小朋友,就别理了吧。
在梦想和金钱的抉择,吕校长的选择会是什么呢?
吕校长问钱先生:“你是搞财经还是办教育?
”“我是一个教师,但是我和你不一样。
我不只是教书。
当教师是在做一件有意义的事情,是身教。
用生命影响生命。
你明白么?
”在场的人似乎略有所思的低下了头,钱先生(老师)也没有再挽留。
这让我想到前两天跑步的时候在看《笑傲江湖第二季》,有个选手说,因为我喜欢“戏剧”所以我把它作为我的爱好而不是工作。
似乎让“梦想”成为工作就会梦碎。
赶回去招生的吕校长却因为疾病倒下了。
所以她只好暂时放下她的“梦想”。
放下不是放弃。
之所以她敢放弃,当然是因为有她信任的人(她先生、家长和学生)为她接住这个“梦”。
招生一次又一次遇到失败。
梦想与现实不断在冲撞中泛起层层涟漪。
于是在这个学期的最后一天,吕校长出院回去学校看最后一天的毕业礼中。
吕校长抱着学校倒闭的心,对唯一一个毕业生嘉嘉说:“你要继续努力,去实现你自己的梦想。
”故事的结局是吕校长感动了村民,然后来了两个新生,而且至今这所幼儿园也还没倒闭。
所以吕校长的梦想似乎实现了。
电影结束的时候,字幕出现了这么一句话:“人的一生中,总会遇上一位值得你惦记的好老师。
”这是电影末尾告诉我们的。
又或者说“人的一生中,总会有一个吕校长。
”梦想只是“做梦”与“空想”嘛?
似乎不是的,因为在追逐梦想的过程中,我们遇到的那些一道又一道的“坎”是那样的真实。
这是我从吕校长身上看到的。
我想,“人的一生中,总会遇上一个值得你坚持的好梦想。
”
著名香港女艺人刘玉翠抑郁康复后参演了新电影《可爱的你》中的母亲一角,目前电影《可爱的你》正在各大院线热映,那么刘玉翠的抑郁症到底是怎么治好的呢?她的康复秘籍是什么呢?今日,我们将与相关专家共同为广大网友八卦解读曾经的抑郁症患者、著名的香港女艺人刘玉翠的康复密码........病因追究:过于追求完美,她患上抑郁症1966年出生的著名香港女艺人刘玉翠因为电影《庙街皇后》在第10届香港电影金像奖上荣获最佳女主角和最佳新人奖。
在复杂多变的娱乐圈里,获得某一项大奖或者某一时期内成为焦点人物,这些都不会让你的事业一直顺利。
她同样没有因为这些殊荣而欢心雀跃,而是因为这些光环要求自己做到最好、做到完美,并最终患上了抑郁症。
在2003年至2004年间,她的抑郁症表现的非常明显,据刘玉翠回忆:“当时在拍摄《皆大欢喜》,我在里面有个角色,我每天开工都不开心。
”她还表示:“有一天我在家里,不知为何突然间感到很惊慌,感到双手很抖及发冷,这称之为惊恐突袭,心情会突然沉了下去,病因可能是压抑太多”。
获奖后的刘玉翠之后又出演了《天龙八部》、《鹿鼎记》等很多作品,演绎的阿紫和建宁公主是最为经典的人物代表,他已经将这些人物角色刻在了观众们的内心深处。
但是对于披着光环的明星来说,成功是应该的,但若是做的不到位、表现的不好时,那会不会被别人另眼相看呢?刘玉翠就是很在意这些东西,非常看重别人对自己的评价与看法。
这或许正是他患上抑郁的主要原因之一。
刘玉翠曾对媒体公开表示,“得奖之后我很介意别人怎样看我,觉得别人对自己的要求会更高,担心自己会出错,压力开始变大,但这些压力是自己给自己的,因为我很介意别人怎样看我。
”“追求完美的人由于要求自己所做的每一件事都完美无缺,所以把全部精力都放在事物上,从另一个角度而言,她们有很强的占有欲和控制欲,在临床上常称这些人具有强迫倾向。
倘若跟别人一起做事时,别人不根据她的标准来做的话,她也会不乐意不开心,当某些事情未完成时,会产生较强烈的焦虑感,易引发抑郁。
”张玑晴神抑郁康复中心的专家这样跟我解释说。
康复密码:多方齐用,终于摆脱抑郁困扰刘玉翠2004年2月在港台接受《香港暖流》节目访问时,在被问及她患上“焦虑抑郁症”的过程时,她忍不住落泪,她表示最怕外间把情绪病视为精神病,社会人士对她岐视故没有公开。
近日由她参演的电影《可爱的你》在各大院线上映,很接地气的母亲形象再度赢得观众的好评,那么曾经患上抑郁的她到底是如何康复的呢?据刘玉翠介绍,她的抑郁也离不开药物治疗、心理疏导以及朋友的关怀。
刘玉翠在某电视节目中透露:“幸得男友的支持,她才克服了此病。
”看来男友对她的关爱是无微不至,也很愿意包容她,这才是她逐渐好转的原因之一。
当然,对于抑郁症患者来说,只靠朋友们的关心与帮助是远远不够的,这种在心灵与精神上的帮助当然也离不开药物的作用。
刘玉翠在近日接受媒体采访时自曝,“我很庆幸当时只是患病初期,并未萌轻生之念。
后来我主动寻求医生帮助,经过两年药物治疗现已康复。
”据《明报周刊》报道,刘玉翠吃了两年半药,她便找到医生跟医生说,我不想倚靠药物。
后来她就开始寻找适合自己的自我康复疗法。
刘玉翠停止服用抗抑郁类的药物后,她开始重新审视自己,她突然发现,其实自己对现状不满意的原因不在别人,而在于自己,她出道时起点太高,以至于后来发展有些平淡,完全是自己不踏实所造成的。
找到原因后,刘玉翠终于把心态调整平和了,以一种崭新的姿态投入到工作中去。
她的自我压力也慢慢减轻,生活也开始变的轻松愉悦了起来,心情也跟着好了很多。
与此同时,她还报读了有关抑郁症治疗的课程,还拿到了毕业证书,老师还在颁发证书时称赞她是好学生,从未缺课。
刘玉翠曾在现场公开表示:“我之前有这个病,反而觉得是件好事,因为报读这个课程,我可以知道多些有关这个病的资料,之后就可以帮到其他有需要的人,虽然现在还不能够正式医人,但有时聊聊天,对他们都好有帮助。
”刘玉翠的抑郁症治疗了两年左右康复了,这对她来说是好事,对于其他的同病相连的患者来说也是好事,因为我们可以从刘玉翠已经康复的故事中看到主动就医、尽早治疗、药物控制、心理疏导以及朋友亲人的关怀是她获得康复的初始密码。
在收笔之际,QQ再次闪动,打开后看到专家发给我的信息,《世界娱乐报道》:《刘玉翠劝李丽珍自救治好抑郁》文章题目和一个网址链接,在我还没有打开文章链接阅读此文时,专家又给我发过来了一条评价已经康复的刘玉翠的留言:“这真是久病康复成良医啊”。
(文/常有才)
说来夸张,从影片中段开始,眼泪就没有停过。
好久没有看到过如此有诚意的香港电影了,根据真实事件改编的《可爱的你》也许是2015年最好的香港电影,饰演元朗幼儿园校长一角的杨千嬅也极有可能收获一枚影后桂冠。
看过影片之后,我对教师这一职业及教育都有了更深刻的认识。
教师,“是一种用生命影响其他生命”的神圣职业,藉此向所谓所有平凡的、伟大的教师们致敬。
尽管现在大家都比较重视教育,连国外讲述春风化雨的影片如《心灵捕手》《死亡诗社》《放牛班的春天》《生命因你动听》等也广受国内网友喜爱,但国内商业院线还是罕见关注当今教育问题的电影。
《可爱的你》是国内近年第一部以教育为题材的商业电影,根据香港最低薪校长吕丽红的真实故事改编,讲述了在香港“杀校潮”下,原在名校任幼稚园校长的吕慧红应聘一家只能提供四千五工资的香港乡村幼稚园校长。
而且,这所面临关门的幼稚园只有五个家境困难的学生,但在吕校长的亲历亲为之下挽救了这所幼稚园。
电影开始,杨千嬅饰演的幼稚园校长告诉一对所谓的精英父母,他们的孩子由于学习压力过大出现情绪问题,建议他们把孩子从精英班调到普通班。
但这两位家长不以为然,坚持自己对孩子各种兴趣班教育很“正常”。
看到这里,相信很多观众都有思考,因为这反映的正正是国内现在的畸形教育——孩子们奔波于各种学习场所,街上随处可见“让你的孩子赢在起跑线”意思的标语,各种考试让孩子疲惫不堪,人们争先恐后地要把孩子培养成“全面发展”的“好学生”......讽刺完当今的教育制度以及怪兽家长,接着就是拷问现在的教育者可谓真正的教育?
吕校长说,教育就是用生命去影响生命。
可是“吕校长”不多。
正如电影中吕校长反问森美饰演的补习天王bowie:你究竟在搞财经,还是在搞教育?
这恰恰很好地让我们思索,作为教育行业,究竟是越多人去报名、开越多的班、赚更多的钱重要,还是教学的本质重要?
另外,电影还关注了到现在“贫者越贫,富者越富”这个问题。
托尔斯泰曾经说过:“幸福的家庭是相似的,不幸的家庭各有各的不幸”。
幼稚园仅有的五个学生生活艰难,没有其他学校愿意收留他们,因为穷而受不到好的教育。
正所谓作品可以看出一个人的风格。
《可爱的你》的导演关信辉笃信基督教,一向擅长拍福音电影,钟情于医生、社工、教师等重在奉献的职业,他执导的电影《生命因爱而动听》里的风闻医院专门收留绝症病人,另一部作品《流浪汉世界杯》里的社工则十年如一日地关注街头露宿者。
他的每一部作品都糅合温情与现实,而且故事大多由真实事件改编而来,让真实也闪闪发光。
杨千嬅特别适合演这样的女主角,坚韧,奋勇,执着。
尤其是看了丁氏夫妇参加的极速前进第二季之后,感受更加明显。
她不是忧郁着唱着《再见二丁目》的那个杨千嬅,而是被斗牛顶伤了依旧可以马上爬起来奔赴下一个目标的杨千嬅,是那个爱着志明愿意改变自己的春娇,是那个被林夕宠爱着的,把自己写的最好的歌词献给她的歌手,所以她特别适合演这个迎着世俗压力而上,努力改变5个小朋友命运的吕校长。
所以啊,人总是选择去喜欢自己没有的那一面的偶像,像我这样容易放弃的性格,就很喜欢这样阳光,坚持,正能量的女神呢!
《五個小孩的校長》有着相當多的催淚元素:積勞成疾的善良校長、家境窮困的純真小孩、咬緊牙關而毫不怪獸的家長與監護人,雖然煽情,卻不失誠懇。
走出戲院後,我們當然可以跟孩子說:「你睇人地小朋友咁辛苦都珍惜機會,你都要努力讀書呀!
」又或者問身邊觀影友伴:「你頭先有無喊(或「喊咗幾多次」)呀?
」但我們也可問問自己,什麼時候我們在什麼事情上也成了村民、花生友或掃地阿嬸?
電影裏經常播的〈喝采〉中有句「願將一腔熱誠給你,常為你鼓舞」令我想起了「修辭立其誠」——做文章應如是,搞文藝也應如是,做人更本應如是。
导演才华一般,能力有限。但贵在真诚,拍得非常认真。泪点不少,但煽情太明显。无论如何,能看到诚意的华语片不多了。
喜歡千嬅,跟陳奕迅一樣,都是很香港的人。
当背景音放的(最近加班儿着实有点儿狠……),没什么意思,主旋律,玩心酸
【好题材 烂电影 典型流水账 2星很中肯】没有找到感动的点 整本电影充满了”根据真实事件改编“的刻意 导演并没能力通过改编来更好的展现这个故事 整本电影可以说不如一段30分钟的访谈类节目来的更吸引人
暖暖的,但不够击中
蛮温馨的,真实人物应该挺有教育情怀的,别的也不用太计较了。杨千嬅演得不错的,孩子们哭戏也蛮好的。
治愈系
很敷衍
故事其实很俗,就如同“感动中国”的案例一样,看似戏剧,但却那就是真实。故事蓝本就已经够感人,打动真情,更何况影像化后的冲击。故事近乎白话叙述,没有刻意去追求某些方面的戏剧冲突,突显真实的感觉。但是也因此少了演员内心冲突的效果。
香港人甘鬼煽情
非常刻意的煽情。想知道現實與影片的差異,改編的部分,因為整個片子呈現出來不像真人真事。
打动人心也不恶意买惨,平铺直叙的拍摄手法贴近生活。演员们也演得真实,但家长们的童心真不可信。
内地有张桂梅,香港有吕丽红,伟大的女校长改变世界!ps:幼儿园的小天使们好治愈~
桃李不言下自成蹊
CCAV6在播
从干柴烈火到现在,千嬅还是那么讨喜
正能量爆棚的片子根本看不下去
陈木胜监制,真人真事改编
苛刻地说,本片基本是在堆砌泪点。可爱的小朋友、天籁的歌声,众人不舍的眼泪,原型照片的出现,都是必不可少又意料之中的桥段,因此即使堆砌也足够赚眼泪。因此本片的目的或许就是感谢吕校长吧,不想搞什么花哨的。如果一定要搞,增加一些课堂的戏份可能会更有趣味更丰富一些。
生命影响生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