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得不说随着英国口音在我左右太久,我的美语已经被潜移默化地改变了不少。
这其中的原因并非刻意,而是一种感染。
Jack的生命受到太多东西的“感染”,父亲手拿着冒烟的烟头、母亲冷漠凄惨的模糊脸孔、一双让他欣喜万分的Nike鞋、Michael坦荡荡敞开的胸部、....等等等等。
这些元素都在渗透Jack。
对于儿时伙伴的认同亦源自彼此的同情和理解,影片在用人性再一次诉说着残缺的童年时代对于青年的致命影响,而对于“性”,在我理解已经成为两个截然相反的指针。
伙伴儿时被Brother鸡奸Lots time的阴影、Jack在Michael获得的从未有过的性愉悦,以及在做爱中的不自信与渴求的交织。
影片在尾声再次强化“刀”这个有力的道具,刀可以割断一切,如果割断的是生命,那么就是残忍,如果割断的危害生命的,那么就是伟大,当然如果刀可以割断一个有志开始新生活的年轻人,也就显得残忍,甚至过分了。
你是个好人只可惜你杀了人。
我的印象里,很多很多的警匪片、刑侦片以及其他和犯罪有关的艺术作品里,似乎都会有一句这种意思的对白,一般是警察、侦探或律师对此时已经逐渐绝望的犯人讲。
警察破了案,侦探解了谜,律师完结了案子收到一笔可观的费用。
剩下那个曾经犯过错的好人,默默承受向自己袭来的黑暗。
在这之前,好人可能连名字都不被人记得。
其他的好人和坏人们站在他的身后,指着他,说那个杀人犯怎样怎样,那个小偷怎样怎样。
所以,当jack摸着印在michelle送给自己的钱包上的、自己的新名字时,这个脆弱到随时都要崩溃的男孩子又差点落下眼泪来。
因为我们的名字对于我们也许只是个代号,而对于他,或者其他那些boy a ,却是一段新的生活,是一种被重新接纳的巨大惊喜。
可是还是要可惜,你曾经杀过人。
这样的事实,就如同你瞒不住你自己的内心一样,也瞒不住别人的眼睛,更瞒不住他们像他们携带的摄像机录影机镜头一样冰冷的、好奇的心。
于是,曾经赞美过你的报纸电视,曾经与你一起救过人的朋友,曾经爱着你并让你懂得爱别人是多么美好的恋人,曾经一丝不苟地帮助你适应新生活的导师,一下就站到了远离你的另一侧。
其实不是他们想要这样做,只是没有办法,没有办法强迫自己对自己内心的漠视、恐惧、忧虑和绝望置之不理。
你不也是一样吗?
即使是友情爱情荣誉管教各种方式希望你忘掉你内心的声音,你不还是一样向内心的恶魔妥协吗?
也许我想,在电影最后的那一幕黑暗出现之前的jack,大概不会再对自己内心的声音置若罔闻了。
你是个好人只可惜你杀过人boy a 对jack说
我得说,这电影用加菲真是太犯规了,我对jack的怜悯百分之八十源自加菲身上自带的少年脆弱感和那一双枫糖色的小鹿眼镜。
一点不掺假,我甚至看到一半看不下去去找剧透——因为无法承受对小鹿的突如其来的灾难,至少让我有个心理准备。
天啊,这么脆弱的美好的少年,怎么忍心伤害他?
是的,我感觉这部电影把加菲身上那股少年感和脆弱感表现的最为充分。
后来随着年龄的增加这种脆弱变成了悲悯,只有一个人是可亲的、脆弱的、易受伤害的,他才能拥有那种令人信服的悲悯,因为你知道他真的能感你所感。
也就是说,除去加菲本身,这个故事并不能打动我。
我很难相信jack这样的人曾经会如此漠视生命,同样,我也不信少年jack长大会变得如此温柔善良。
你当然可以说什么童年的扭曲、无法拒绝的朋友之类,但那不是什么小偷小摸,那是用刀对一条同类生命的凌迟啊!
他做过这样的事情,那么那种恶永远都会蛰伏在心里的一角。
当然我对这种人并没有切实的了解,他们当然也是很有可能改过自新、永远不释放出那恶,但是绝对不会,绝对不会成为加菲这样天真无害的形象。
所以如果电影把jack塑造的没有这么极端的好我可能还会更信服。
然后别的,那种从始至终忧郁的气质、朴素的色调等等我还是爱的。
💏
世界这么美好,可是我连参与其中的资格都没有
加菲斯哈斯哈🤤
有被狠狠虐到
相亲总是见面之前就被人退回,理由不一而同,家庭不好、没房没车、工作不稳、身高不高。
至于温柔善良、细心体贴大抵无暇关心。
想来也是,总有一些条件是纸面上一目了然的,而有些则是需要时间耐心发现的。
前者叫做事实,是板上钉钉的,而后者只是感觉,你如何知道到底是不是表里如一。
Jack显然已经完全改过自新了,但一个人是不是好人,是不会有权威机构发布认证报告的。
而杀人犯的名头,却如烙印牢牢的烙在身上。
人们总会在看电影的时候感叹生活的残酷,大呼为什么不给一个重新做人的机会。
但这一切的前提都是你是一个旁观者,而且你看得到他回家后的无奈,看得到他内心的挣扎,甚至看得到他的梦,你很确定他的确是洗心革面了。
但生活原本不是电影,试想如果一天你发现你的朋友是一个杀人犯,会陷入何等的恐慌,以往的印象即使不被全盘推翻,也一定会大为动摇,因为事实不容否定,但内心却难以看穿。
谁都会在同样的商品中挑一个更干净些的。
从头再来只关乎于心境,因为没有人能抛弃过去,那些你曾经亲历的东西。
即使无人知晓,它也会在你的内心啃食。
Jack几次想要向Michelle诉说心事,被Terry制止。
是的,如果他们知道了会怎样?
真相拆穿后所有人都对Jack的谎言横眉冷对,但你真的认为如果他对你们实话实说,你们就会坦然接收吗。
结果还不是一样。
隐瞒本不是本意,秘密被人知晓是一种痛苦,同样,秘密无人分享,也是一样。
最后的Jack还是没能战胜这个世界,如果这时候再出现一个Philip,他会如何,他会活下去,但也许不会是他想要的方式。
所谓冥顽不灵,所谓死不悔改,很多时候是因为当我们为自己的过错付完了代价之后,世界贪婪的说,不够。
你相信苦海无边回头是岸,还是相信江山易改本性难移?
我一直以为这是一个很简单的问题。
我以为我会毫不犹豫地回答,浪子回头金不换,迷途知返最为难能可贵,当然值得再一次机会。
在我月初看完《boy A》之后,我依然是这么以为。
我想,人们怎么就不愿意给Jack一个机会呢?
他如此努力着,改名换姓,见义勇为,他也只是想做一个好人,一个普通人,一个可以爱人也可以被爱的人而已。
为什么他就是至死都得不到机会呢。
我以为,如果有这么一个少年A在我身边,我会谅解,会支持,会给予信任。
但是,只是以为而已。
初中时候有一个亲密的女友。
有一天她来我家玩,她离开后我发现我钱包里少了钱。
后来我便一直对她有所提防,初中毕业至今再也没有与她联系。
是这么亲密的好友,只是偷窃破坏掉的信任也没法再次筑建起来。
曾经无话不谈一起熬夜,到头来也是说放就放直到现在也没一点留恋与不舍。
不是我冷血,而是有些信任一旦破坏,有些界线一旦越过了就回不了头了。
对于那个亲密的女友,我再也不会毫无提防地把钱物随便放置,对于曾经对别人道出我的秘密的女友,我再也不会毫无芥蒂地与她道尽他人长短,对于曾经出轨外遇的男友,我会以怀疑的眼光审视每个与之交往的女人。
有些人就是这样渐渐远离的。
有些高墙就是这样慢慢建成的。
这不是我愿意选择的,是被逼着进行的选择。
所遇到过的情况,相对于少年A,只是小case。
如果一个少年A在我身边,我又会怎样呢?
我当然可以大条道理正义凛然地说漂亮话,摆出一副满脸仁爱的牧师样。
但是我知道自己会与少年A渐行渐远。
不是我不想原谅,不想宽容,而是我做不到。
我很小家子气,很胆小怕事贪生怕死,我怕有一天迷途知返的羔羊会突然狂性大发引我入绝路让我受伤。
我不想戴有色眼镜,但我做不到。
佛家有因果循环善恶报应,亚当随便吃个苹果也就把恶带进凡间了,更何况是你杀了人放了火欺了诈泄了密呢。
当然,你可以说A已经付出了代价,他隐姓埋名,他进少管所或者入狱或者离乡背井,但是有些伤不是你消失几年就能愈合的,有些信任永远也不可能再有。
当年的A做出这样的事,兴许是受Phillip怂恿唆使,但是当你还有权力选择生活的时候,是你自己作出这样的选择。
所谓少不更事固然情有可原,但一切都有代价,成长也要付出代价。
长大了,年少无知的自己付出了代价,想要重生了。
但是呢,生活改变了。
A从有权力选择生活变成被生活选择了,生存是规则,已经不再是你的选择了。
所以A已经无法恳求别人的接纳了,曾经犯错便被社会拒之门外。
当然,片中楚楚可怜看着弱不禁风一心向善的A是如此惹人怜爱让人惋惜,而片中亦有人愿意真心地接纳A。
但是社会的多数没有如此善解人意,犯错了受罚了就可以结束了重新派牌了?
生活会告诉你,惩罚永远都不会完。
什么叫一失足成千古恨,有些泥潭踩过了你便不可能再像天使一样美丽了。
我相信苦海无边回头是岸,还是相信江山易改本性难移?
我都不相信。
你是否回头是否继续泥足深陷我都无所谓。
因为我再也不会相信你了。
我并不善解人意满嘴仁义,我想,但我做不到。
This is life. You make mistakes , and you pay.
他问:Do you love me?临床心理学的老师说,很多精神科的病人之所以生病,是因为缺少爱。
很多病人总是会复发,然后住院,其实他们就是想住院,不想回家,因为让他们感到爱的只剩下医生和护士。
其实,所有的一切都有保质期,没有什么能存到永远,就像《圣经》诗篇90:10写到:“我们一生的年日是七十岁,若是强壮可到八十岁;但其中所矜夸的不过是劳苦愁烦,转眼成空,我们便如飞而去。
”唯有爱。
正如海报上写的那样——[They took his name so he could have a future.]只是这个未来太短暂,这个未来太脆弱,这个未来没有未来。
故事的主角,在我看来,是个单纯的,不谙世事的,神经质的,却又善良的男孩A。
因为过去犯过的错,他隐姓埋名,只为拥有一个美好的生活。
于是男孩A变成了男孩JACK。
但过去的梦魇总是来扰。
记得故事刚开始,男孩A对着自己出狱后收到的第一份礼物而欣喜无比时,有一种难以名状的情感袭击胸口。
那双作为礼物的运动鞋包含着太多意义。
这是一份礼物,是一个承诺,一份愿望。
A的童年总是孤寂。
在课上被同学和老师讥笑,放学后被高年级的同学殴打。
回到家中,只有父亲漫不经心的声音而见不到表情。
想与母亲倾诉自己的难过,却只换来一句[Leave me alone.],连眼都不抬。
日子是那么难熬,人与人之间如此疏离,A渐渐觉得心都要死掉。
Phillip的出现就像一根救命稻草。
有人愿意陪着你到处闲逛,与你交谈,在你被欺负时痛殴对方。
所以无论对方的所作所为如何错误,A也会盲目的跟从。
只是有些错你犯了就再也没有回头的机会,它们如影随形,即便你更名换姓也永远躲不掉。
他要的幸福如此简单。
一张干净的床,一个安稳的工作,一两个可以两肋插刀的朋友。
他甚至不曾幻想爱情。
一位豆友说[他并不是真正爱上了Michelle,而是爱上了爱情。
]这种感觉太梦幻。
在他空白的人生中,这是他第一次有了这种感觉。
如同鸦片,令人沉沦。
影片的整个画面都沉淀着一种灰暗感。
即便是令人微笑的画面也充斥着一种忧郁,迷离在整个空间内,挥之不去。
什么最让人绝望,无非是你活在这个世界上而没有人在乎你。
JACK快乐只因女友送的一个简单的皮夹,一张照片,朋友给的一句话一个眼神,老人给的一个关怀,一点庇护。
所有这些是他不再是那个男孩A的证明。
他不再是空气,或者什么人的讥笑对象,或者父母的累赘。
有人需要了他,有人爱了他。
所以当这些好不容易得来的,无与伦比的平凡生活再一次被他的过去打破之后,他再也看不到未来的路了。
绝望像血,侵入肉体,淹没心脏。
于是他慌慌张张的从天窗逃离房间,躲避记者的提问。
他想逃,逃到没有人会再追问他的地方,逃到没有人会责怪他的地方,逃到没有冷漠的地方。
结局太残忍。
没人愿意给他一个机会。
说着[I'm here, mate.]的挚友,说着[I love you.]的恋人,都亲信了他的过去和别人的碎语。
他们不看他的善良,不信他的勇敢,他们只记得他杀害的那个女孩,却忽略被他拯救的生命。
他终是被抛弃的人,从出生以来,至死去之后。
江水像母体。
他最后流了泪。
两句再见。
这个冷暖人间再也没有他的容身之地了。
结局让人心痛,一心要改过自己的jack,在群体暴力面前选择死亡,也许我们很多人都觉得自己应该去原谅jack,试着帮助他融入社会,可是我们真的能做到吗?
读书时代,总有群“坏孩子”,他们横行霸道,他们欺侮弱小,甚至未成年便伤天害理,从小就嫉恶如仇的我,面对这些事情或人时,总是咬牙切齿,恨不得扒了他们的皮,试着想一下,如果有天这些“人渣”出现在身边时候,并且已经改邪归正,真的就能原谅他们吗,我想很多人还是处处提防着他们,他们的脸上已经深深打上“坏人”的烙印。
当你知道这个人抢劫过、严重伤害过别人等,你真的敢接纳吗,甚至还爱上他吗?
很难去想象,虽然还是有些勇敢的人能接纳。
因此群体的观念造成的更大的暴力事件,让一个人更坏、更边缘化。
这部片子显然抛出了一个问题,如何面对这样的“男孩”,而且不是每个这样的男孩有这么帅气。
如果他们从小得到社会的温暖,父母的关爱,我们就不会创造这样一个个的恶魔,说起来轻巧,在利益与欲望面前,大多数人甘心做奴隶,我们完全忽略了什么是家庭,什么是知足,什么教育,什么是美丽,什么是财富,什么是幸福,什么是良心,什么是责任,什么是道德,群体暴力事件层出不穷,失去准则的我们没了人性,大家觉得你成绩分数低,你不应该得到更多的教育,你赚钱少,你没资格谈幸福,你没什么地位,你工作轻微,不必正眼看待,只要我开心,不必谈道德或法规,大家追求快节奏,越有效果越好,而我们脆弱的灵魂是需要长期的良好滋润。
初为父亲的我,很心疼自己孩子,看着现在婴儿因为很简单的原因而殒命的事件,十分难过,这些杀婴的“恶魔”都是群体暴力催生出来的,我们都有罪。
我想,一个人被某种东西感动,很多时候,是它触动了你的“过去”。
我相信,在很多体验中,人没有空间,只有时间。
我们总愿意相信,时间可以改变很多东西。
其实,时间从来不曾真正抹去过什么。
《BOY A》就是一部像时间一样生冷而安静的电影,尽管其中也曾有过温暖和希望。
主人公如此怯懦而单纯,又因为有着未成年杀人的前科而内心异常复杂的角色,能够被演绎得毫不造作。
男孩A,似乎在尽量地往里收(无意嗑了摇头丸后的乱舞也许是唯一一次本不想有的释放),但却在故事的节奏里,将冷冷的悲哀铺展得海一般令人窒息——就像男孩最后的归宿。
对于时间与过去,男孩A的悲哀也许远远不是“后悔”或“愤恨”。
后者对于前者,就像吹进山里的风。
“过去”从来不曾属于他,而他却属于“过去”。
是谁说过——“我的痛苦所在,就是与内心的恶魔做殊死的搏斗”。
其实,即使恶魔早已在男孩A的身体里死去,他也无法回复往日的乐园,战场上已经是废墟一片,蔓延到比远方更远的,是烧焦的黑土。
不再喊叫,不去发泄,更不愤世嫉俗。
只是想用脚下的黑土堆起一座小山,垒一座海边的城堡。
不,只要一间阁楼,十平米大。
谦卑真诚地微笑。
被自己救下的小女孩儿称为“天使”的英雄行为,只是能够让自己变得更平凡的一个见证。
在最后面朝大海的一刻,男孩A给朋友留言:还记得那个女孩儿吗?
那个我们一起救过的女孩儿,活计。
——他是真的曾经活在人群中。
爱“父亲”,爱朋友,爱Michelle。
这个世界上,有些人是有力量的,有些人是怯弱的。
对此,不知“时间”是否曾经留意过。
期待这部电影好久了。
看完后虽剧情很紧凑,但总觉得缺了点什么。
尽管这看起来是一部完整的片子,一个改过自新的人重新想要拥有自己生活的故事。
电影很漂亮。
暗色调注定了整个故事的悲剧。
阴霾的天空也始终未见晴天。
尽管当影片结束Jack逃到碧海蓝天下,有温暖的阳光和淡色的沙滩,很美的景色却以阴暗的海水结尾。
总觉得Jack是个好孩子,always.只是小的时候懦弱的性格导致他极端悲哀的结局。
我不觉得Jack哪里有做错。
片中的他会看到一双崭新漂亮的耐克球鞋而激动得不知说什么好,他会拥抱别人会真诚的说thank you,他会努力去挽救一个孩子的生命,他会真心的对待兄弟和爱人,带给他们幸福和快乐,他重新开始的人生有很多他正在努力创造的美好的事情,而在痛苦的回忆和煎熬中,自己也已经很努力的在向前看,努力生活。
他是善良的。
多年的悔恨与折磨已经让他不知该如何才能更好的对待身边的人,但他很努力的去做着一切。
只能说很多时候,太多人不懂得宽容和相信。
一个真正想变好的孩子,你可以从他的眼睛里看到太多的渴望和爱。
也许会不知所措,也许会有些惶恐不安,很多人没有看到。
他的朋友,他的爱人,他的上司和很多其他的人。
怎么说呢,是不是美国人被911事件搞的开始害怕一切恐怖的事物,连接收一个努力改过自新的孩子都如此困难和拒绝。
可怜的美国人。
麻烦的是,如何确认曾经犯下罪行的人是否具备重生的决心,如何确保包括罪犯在内所有人的权力,这真是个问题,不是仅仅怀有对Jack悲剧的同情就能解决的,我想导演想说的也许是这个。
你看到了他帮助你,你看到了他救人,你看到了他不黯世事。你却不相信你所看到的一切,因为你听说他的过去是个坏人。
如果在07年,我会给这部题材打四颗星,因为那时的人都忒矫情,如今这种靠卖弄想去撞击观众心灵的电影,着实让人觉得导演编剧很没才。
英国片都好含蓄啊= = 男人说这是叫内骚。
当被人指破后,关于朋友爱人的不解的矛盾描写太短促,只10多分钟哪里够?
当因为一件事情你被定性之后,再多其他的好事儿都于事无补。
摄影很棒
俩月吧,也没看完
很煩!為了讓觀眾跟殺人犯共情,請了鮮肉加菲、善良害羞敏感的人設、出獄後還又被殺人主犯男孩B擺道,劇本怎麼慘怎麼寫,最後再要他去死。bug太多,笑了。
不宽容的世界把孤独的人逼得无路可走,最终激起死的本能,指向外物,或者自身
人设模板,剧情老套,转折生硬,等一个情绪高点一看进度条居然已经行至尾处…憋屈。
Everyone deserves a second chance. Sorry, that's a lie.如果不是加菲演的估计我的观感会有180度转弯。曝光的方式实在ironic,但戏剧感设计感太强。
道德 PS原声不错
很英国
加菲尔德相当帅啊……
题材好 AG演技不尽人意 编剧很多细节没交代清楚 模糊感不适合这种方式 他已经不是那男孩了 他需要的只是心灵辅导 只是
sorry,i am heartless
broken heart
虽然剧情的槽点很多,但是这也是导演的目的所在,只为突出一个主题,恶人回头是否能得到救赎?电影的节奏很慢,中间还轮回穿插回忆,刚刚觉得有点意思就戛然而止了,把结局留给观众去思考,想来想去最后还不得不认可,因为这就是现实!人一旦犯下不可挽回的罪行,这辈子都要背着罪名过日子了!
交友要慎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