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后的食谱麒麟之舌的记忆

ラストレシピ 麒麟の舌の記憶,最后的食谱:麒麟之舌(台),拥有麒麟之舌的男人,The Last Recipe,Last Recipe: Memory of Giraffe's Tongue

主演:二宫和也,西岛秀俊,宫崎葵,绫野刚,西畑大吾,竹野内丰,笈田吉,伊川东吾,小野寺晃良

类型:电影地区:日本语言:日语年份:2017

《最后的食谱麒麟之舌的记忆》剧照

最后的食谱麒麟之舌的记忆 剧照 NO.1最后的食谱麒麟之舌的记忆 剧照 NO.2最后的食谱麒麟之舌的记忆 剧照 NO.3最后的食谱麒麟之舌的记忆 剧照 NO.4最后的食谱麒麟之舌的记忆 剧照 NO.5最后的食谱麒麟之舌的记忆 剧照 NO.6最后的食谱麒麟之舌的记忆 剧照 NO.13最后的食谱麒麟之舌的记忆 剧照 NO.14最后的食谱麒麟之舌的记忆 剧照 NO.15最后的食谱麒麟之舌的记忆 剧照 NO.16最后的食谱麒麟之舌的记忆 剧照 NO.17最后的食谱麒麟之舌的记忆 剧照 NO.18最后的食谱麒麟之舌的记忆 剧照 NO.19最后的食谱麒麟之舌的记忆 剧照 NO.20

《最后的食谱麒麟之舌的记忆》长篇影评

 1 ) 故事平面,三星最多

这个电影的剧本有很多问题,故事不是特别立得起来,显得非常矫情。

这个直接后果就是人物的非常平面。

整体感觉就是人物的存在为了这个故事的设定。

比如西岛俊秀演的这个角色如果这么有正义感,确实是非常迟钝。

他在满洲国研究了五年菜谱后出了这样一个要把自己的菜谱当枪使的情况才幡然领悟要正义,之前都没有什么冲击也是很奇怪。

又如二宫和也的角色,就是一个没有人性温暖的人。

但是从故事后来的发展来看,他应该是被很多人关系和爱着的。

那为什么又长成这个样子?

为了要讲这个故事要他强行冷漠,强行心死,也是很厉害。

其实二宫需要适合层次更加丰富的角色来衬托他的细腻,这次因为剧本的限制,演技也没有发挥。

还如宫崎葵这个角色,是典型的日剧里面辅助性的贤妻,笑容和台词都过于熟悉了。

前半段受抗日民族主义教育的人(90%的中韩人民)应该会有点无法入戏,还好在最后圆回来了。

二宫和也两个剧本都挑得非常有民族主义倾向,这又进一步表明了日本明星真是不在意国际市场。

豆瓣的日本电影真是过誉了…这电影6-7左右比较合理。

 2 ) 再观之感

依旧还是粉丝滤镜严重的西岛叔和nino迷妹不负责任影评🍽ラストレシピ🍽2018.05.30 BD/DVD発売日开始就忍不住哭了:只是因为看见熟悉的东宝两个字,想起了澳门电影节那天迷妹们的掌声。

热到出汗的澳门的12月,紧张得不得了发现有点同担拒否的自己,被迷妹充斥的剧院,几乎仰头看完的充大厨。

蛋包饭的bgm一出来泪腺崩溃,实在不适合深夜的被窝。

故事从充大厨拉着全套厨具小拉车出场开始,利落地换上厨师服,给生命垂危的老人重现了一份蛋包饭。

同样是收钱干活——不同于渡海那种天才,不是那种自信而游刃有余“没我患者就得死”的感觉。

眼神里全是天才的孤傲和不屑,什么亲情什么爱情都不关我事,就是一座冰山啊,紧紧地关上了心扉。

充大厨仿佛把nino一辈子的眉头都皱完了。

还是觉得綾野剛的角色好有趣,承包了全剧为数不多的笑点中的大部分。

真的没他在充大厨身边,不是他出的点子,充早就玩完了。

“从刚才开始就没有一个客人”“我的店深夜才是决胜时刻啊。

”“你炒过头了。

油也放太多了。

”“我这儿就是有喜欢这样的炒饭的客人啊!

”这次很认真地看了西岛叔w。

西岛叔笑起来也是个甜甜的猫嘴啊,越来越发现二人真的像极了。

不同于nino,没有专门去搜集西岛叔的粉丝对食谱的repo,当时电影节的时候是完全没有其他人repo做参考看西岛叔这个角色。

比起nino紧皱的眉头,西岛叔的笑容真的太暖了。

然而同样是疯狂执着于食材,忘记了周围的人,皱眉的样子,先闻过味道再丢食材甩脸色,眼神里的执念和充大厨如出一辙。

在冲突与迷茫之后,直太郎也学会了信任他人。

这次正片第一个泪点居然是山形直太郎和助手的杨睛明、鎌田正太郎,妻子的千鹤一起作食谱的一段——三人一起磨刀的一瞬。

第二个泪点也是当时第一次看没跟上剧情没哭出来的千鹤之死。

这个料理笨蛋直太郎再做那份求婚的炸猪排,“我明明随时都能再做一次,确再也没有做过了。

很抱歉在食谱里掺入私情,但这道菜一定……”有谁还能忍住眼泪。

充大厨和那个宾馆经理的儿子谈话时对“料理就是爱”的不屑,那段的神情真的特别棒。

真想拍醒他,套路就是套路啊,充大厨!

你总有一天会明白的。

西岛叔演技第二看点:骂杨睛明是叛徒赶他走第三看点:放火烧食谱。

在牢狱里,鎌田想救他。

直太郎说不希望这份菜谱再害死人和人了,坦然面对枪口就义。

鎌田的哭声回荡在牢狱中真的心痛死了。

这也让他在现代篇里的几次落泪都更饱满圆润,直太郎选择原谅了他,无亲无故,这就是“爱与信任”啊。

最后充大厨想起了冲入火场的母亲,眼瞳中显现出的火光,过去与现在相连,跨越70年的“愛のメッセージ”,一步步撼动了“冰山”。

当充大厨一页一页翻开那份食谱,翻到最后一页,「充の大好物」。

防线终于崩落——仿佛是水晶玻璃杯落地,破碎,反弹,溅开。

仰头和抿嘴,眼里止不住的泪水……名为佐佐木充的那座冰山,被爱融化之后,水流潺潺,在暖阳之下渐渐升温的感觉,温暖而柔和。

——“想见你一次,想再见你一次。

无论如何都想把这份食谱交给你。

”在园长的遗像前吃炸猪排三文治是nino提议的。

「うまいな...うまい。

」释然,崩落。

这部戏最开始最开始我是特别希望西岛叔和nino会有对手戏的。

没等到,然而就是最后的最后,时空相连,直太郎和充相视而笑。

我的执念也就放下了。

全篇最棒的笑容就是充的最后一幕了。

随着字幕滚动,这份食谱继续被创新,继续书写下去……

还记得澳门电影节这部在“美食特别展映”环节里,虽然镜头没有像舌尖那般精美,但至少声色俱全,请允许我坦率地补一句——“好饿啊”。

 3 ) 请不要让美好事物沦为政治斗争的手段

伴随着和风的轻音乐,青蓝的日系滤镜,一句“不过是有人委托我做饭,我就做罢了”,带出男主的放荡不羁的处事态度,但又蕴含着一丝无奈和不甘。

之前的餐厅因为对美食的近乎变态的完美追求,让男主失去了客人,也欠下了巨额债务。

努力的人运气都不会太差,在其养父去世后,朋友和亲人以及前辈们故意安排一场踏寻历史的委托,意图让男主摆脱困境,继承这本最后的食谱。

平凡朴实的演技,每一个场景都是精心布置,让人向往的厨房,精致的调料,餐具,食材,随处可见,既是一部美食赏析电影,同时也是一部讲述亲情,友情的感人电影,更是一部探讨哲学与美食的经典。

这种风格也被无数视频创作人所引用,究其原因,倾注了感情以及有故事的美食,便可流芳百世。

美食是人类文明的产物,从填饱肚子发展到文化交流,让无数值得尊敬的料理师以及食客们付出了许多精力,代价乃至于生命。

民间的创意是无穷的,是美好的,总有各种原因让这些美好沦为政治和权力斗争的牺牲品,一部分执权人眼里,美好的事物只不过是自己实现目的的手段罢了,但也有一部分执权人也会参与到捍卫美好事物的队伍里,就像电影里这本最后的食谱,经历了多少充满勇气的智者,才得以保存下来。

民族与民族间本没有仇恨,你既是人,我也是人,谁也不比谁高贵,谁也不完美,正是这些不完美,被利用着,进行一些错误的引导,让本在摇篮里随时都会孕育而生的文明毁于一旦,你我都没有怜惜,但创造这些的人撕心裂肺。

本片不带任何民族情绪与仇恨,相反,在几个国家的人之间穿插回忆来讲述一段触动心弦的电影,更残忍的是画面还如此美好,让人看完久久不能平静,更是激发了心中的善意以及撩拨了创作的神经。

在这个初夏的周末,推荐您自己准备一份犒劳自己的美味零食,一个人静静欣赏这部电影。

 4 ) 《最后的食谱》碎碎念

本来就是冲着nino去的 我担可是影帝哦(´-ω-`) 听着名字感觉有点像之前emmm 唐嫣谢霆锋 决战食神 🌚而且都是17年的电影 但其实差的还是很多的 。。。。

这是个。。。

反战电影 而且nino的主要是串联剧情作用 戏份说不上多 但表情的变化还是很到位的都说完nino了就顺便先把演员说了 主要都是西岛叔在演 演一个厨师 在关东军要求下 制作一份超越满汉全席的菜单 当他历经万苦终于成功时 被要求以此宴请天皇时在菜中下毒 从而嫁祸他的中国助手为中国间谍 以此来引发中日冲突 给日军侵华以借口 他得得知后放走了助手 烧毁了食谱 被关东军少将枪毙 而他女儿得以幸存 却在后来亦因食谱而死 他的外孙(nino)沦为孤儿 迷失自我 踏上寻找食谱寻找自我的道路 好了。。。

剧透完了 🙃西岛叔演认真有啥好说的 演自己哦 就像章子怡演宫二一样 刚哥大多数镜头都在炒米饭 炒黄金米饭 炒蛋包饭 🙃 颠锅六得飞起 就和学校旁边炒米饭大叔一样 🙃 emmm 之前一直对宫崎葵不熟 也没get到她的颜 本次她穿和服突然就很有灵气 就突然想到了小林绿子 😳 看完搜原型的时候才看到导演是泷田洋二郎 emmm 这个人有点复杂 色情片出身 什么片都拍过 经典也有一些 水准也还可以 emmm 也说不出来有啥风格 可能就是熟练 擅长?。。。

电影剧情本身 emm 其实包括原作小说地位都有些尴尬 写的是中日友好 但它有日本人对自身技术文明的骄傲 有日本民众对为天皇效力的光荣 对“民族融合”的赞叹和接纳的胸怀(不管是被政府蛊惑或者是什么的) 它充分地表达了军国时期大和民族的民族自豪感 但同时 它否定了关东军侵略别国的行径 通过对中国助手 关东军行为的表现 承认了关东军在中国的暴行 中国人民受到的屈辱 因此 它表现的是从一个日本厨师视角的真实历史 没有对双方进行多余的丑化或美化 同时表现出当时东北各国人间关系的复杂性 不能以民族观一概而论 因此 当我们不可避免得带着民族主义的眼镜观看时 会变得别扭 会挑剔 会降低对电影 对原著的评价(没看过原著 但据说原著是比电影好看的) 其他的比如电影双线的记叙手法其实已经见怪不怪 抛开那些带有个人色彩的东西 电影本身确实是一部佳作

 5 ) 不彻底的历史反思,可贵的反战思想

伪满部分依然充斥着帝国主义思想和历史美化洗白,但还是部分披露了战争时期日军的阴谋暴力,年轻杨晴明说的“这本来是谁的土地”以及日本老兵多年后说的“我们在别人的国度上做了些什么”也得一见反省姿态。

当然从国家立场考虑也明白难以期望日本电影中能对那段历史进行彻底的反思和忏悔。

总之,这部电影在历史观上中日两边不讨好,中国民众认为过分美化侵略历史,反省不足;日本民众则很多认为它存在反日倾向,是左翼电影(类似评论可大量见于日本电影评论网站一星评论)。

但个人认为从根本性质上看这部电影是一部反战电影,在日本国内仍存在主张大量修改宪章第九条的右翼分子的情况下,主动披露历史、宣传反战思想是可贵的。

现代部分很遗憾现代故事减弱了历史的沉重和冲击,让全片主题又回落到了日本人最爱讲的人情故事。

一直觉得日本影视作品缺乏家国天下的气势,这部作品亦是如此。

 6 ) 不吃不瞑目,这才叫吃货

吃得够多?

什么都吃?

还是吃得有档次?

这些我都不赞同。

真正的吃货,是要看你为了吃,能付出什么代价。

比如下面这位,为了吃可以挂科的:我们水产专业,大三都要有一个生产实习,大概就是去村里实实在在地养鱼养虾三个月。

带我们实习的教授说 「我带实习20年了,只给过一个学生不及格。

」 为啥 ?

「他把育种用的母贝吃了。

」又比如这位,为了吃以身试药:“阿姨,你在做什么好吃的?

我能尝一口吗?

”“我在熬中药!

”“那我尝一小口。

”“……”不过这些都不是吃货的最高境界。

真正的终极吃货,看完这部电影你就懂了—— 《最后的食谱 麒麟之舌的记忆》

01 民族或许不能融合,但料理可以传说中,每个终极吃货都有一个“死前必吃”清单,只有把这顿吃了才能咽下最后一口气,死得瞑目。

不过因为厨师死了、餐馆倒闭等诸多现实原因,这些吃货很多都“死不瞑目”。

有求就有供,针对这些终极吃货,也催生了一个特殊工种。

有一类厨师,他们拥有“麒麟之舌”的天赋与高超的厨艺。

所谓“麒麟之舌”,拿音乐比喻就是拥有绝对音感的人,只尝过一次的食物,他们也永远不会忘记味道,并且可以原封不动的复原料理。

佐佐木充就是这样一个拥有“麒麟之舌”的厨师,他专门为有钱人提供“最后的晚餐”,并收取高额报酬。

照理来说,这种万里挑一的厨师应该住豪宅、喝红酒,活得光鲜亮丽才对,但佐佐木充却是一个实打实的穷光蛋,他所有的报酬都拿去还债了。

从小在孤儿院长大的佐佐木性格怪癖,在厨房里更是一个暴君。

他追求完美的料理,无法信任身边同事的厨艺,做不出完美的食物宁愿赶走客人,这最终导致佐佐木把同事和客人都得罪光了,餐厅也因经营不善而倒闭。

背上巨额债务的他只有通过“最后的晚餐”服务来慢慢还钱。

财迷的二宫和也绝对是这个角色的最佳人选突然一天,佐佐木接到一个来自中国的神秘电话,承诺给他五千万日元的报酬,请他到北京见面。

邀请他的中国老人,居然是钓鱼台国宾馆的前厨师长,杨晴明。

杨晴明聘请佐佐木寻找一份失踪的食谱,并希望他重现食谱中最后一道菜的味道。

老杨说,这份食谱叫做《大日本帝国食菜全席》,七十年前他与一位日本厨师山形直太朗共同创作,随后山形神秘失踪,食谱也随他一起消失了。

之所以找到佐佐木,是因为山形直太朗和他一样,也是拥有“麒麟之舌”的人。

财迷心窍的佐佐木接下了这个任务,回国探访的第一个人,是山形当年的助手,镰田正太郎。

已经满头白发的镰田在远离城市的乡下经营一间料理店,他告诉佐佐木,山形曾经是天皇的御用厨师。

1933年,伪满洲国刚刚成立,年轻的山形被派往这个“新的国家”,目的是想通过日本人的手,做出名垂青史的食谱。

关东军三宅大藏少将命令山形创造出不输给满汉全席的《大日本帝国食菜全席》,并且在天皇访问满洲国那天发布。

为了协助山形创作食谱,三宅少将特意派给他一位中国助手,也就是那位委托人杨晴明。

痴迷厨艺的山形,抱着对烹饪极大的热忱和坚持,和妻子千鹤、助手镰田、老杨一起不分昼夜的研究食谱。

很快,银河风鱼子酱挂面、清炖甲鱼变奏曲、山珍海味万花筒等与众不同的料理就这么诞生了。

山形的目标是希望这份食谱能够融合中华民族、大和民族和西方美食的精髓。

他始终认为,虽然民族不能融合,但料理却可以做到。

佐佐木探访的第二个人,是在哈尔滨经营餐厅的俄罗斯人达比托。

几年过去了,山形的食谱渐渐完整,唯独卡在了最后一道菜上。

然而很傻很天真的山形却不知道这一切都是一场骗局。

只想认真做料理的他,没想到他的食谱早就变成了阴谋的一步!

随着天皇即将访问中国,三宅交给山形一个重要的的任务:向天皇奉上菜品的时候在菜里下毒,并且把罪名嫁祸给杨晴明。

三宅的目的不是毒杀天皇,因为菜品会由专人先试毒。

他的目的是制造溥仪唆使杨晴明下毒的罪名,借机挑起战争侵略中国。

所以这顿饭不可或缺,这也是三宅处心积虑邀请山形创造食谱的原因……02 反思战争本片改编自作家田中经一的小说《拥有麒麟之舌的男人》,导演泷田洋二郎,曾凭借《入殓师》拿下奥斯卡最佳外语片。

演员阵容更是豪华得亮瞎眼,二宫和也、西岛秀俊、绫野刚、竹野内丰,全都是男神级别的。

本片采用“时空交错”的叙事,借佐佐木的明线引出山形的暗线,但其实大部分篇幅是放在了伪满洲国时期的暗线,其中也反思了战争对人的伤害,类似题材的电影,在近年来的日本电影中还是比较罕见。

当山形对杨晴明说他融合料理的理想时,杨晴明告诉山形:「什么民族融合,山形先生,那不过是理想罢了」。

在那个敏感的年代,关在厨房里的日本人、中国人、俄国人无论相处得多么融洽和谐,但都掩盖不了丑陋的侵略本质。

民族难以相融,食谱也只是发起战争的阴谋。

山形这样正直而单纯的人最终也只成为了政治阴谋的工具。

多年后回到日本,当时的厨师长铃木先生翻阅曾经的照片,不禁感叹:“我们到底在别人的国度做了什么?

就是这样轻描淡写的一句话,背负的是白骨累累以及无数逝去的生命。

到底应该如何正视、反思战争?

去年的8月14日,纪录片《二十二》上映,这是国内首部“慰安妇”电影,电影里有一位女性志愿者。

到了影片最后,我们才知道这个小姑娘其实是一名日本留学生,她从2009年开始,就留在海南照料这些老人。

而与之相对的,是日本政府一直主张更改日本教科书,更对曾经的侵华事实避之不谈。

到了今天,这些老人依然没有等到日本政府的道歉和赔偿。

在反思战争这个问题上,本片虽然涉及到了一点,也仅仅是触到而已。

无论是本片也好,还是高分动画片《萤火虫之墓》,它们都被称为反战电影,但微妙的是,它们都是通过炮火和政治对于日本平民的伤害来体现反战思想,而对侵略国的暴虐却都巧妙地回避了。

日本平民因为战争遭受的苦难,最根本的原因不是因为战争到来了,而是因为日本政府发起了战争。

致歉,是这些电影中始终缺少的魂。

很多人说战争里都是输家。

的确如此,在战争面前,无论中日,所有善良的人才是最大的受害者。

男人被迫参军,女人躲避炮火,城市苟延残喘,战争的爆发不会带来和平,只会把真正有良知的人推向深渊。

但是,如果只是一味地强调自己所遭受的伤害,而没有正视对侵略国造成的伤害,这种“反战”也不过是一种隔靴搔痒的自我满足罢了。

-FIN -

 7 ) 最后的菜谱,承载三代人回忆的螺旋

很久没有看电影流泪的情况了,在公司用分了两天用午休的时间看完了,后半段真是被感动的稀里哗啦的……料理本身只是一个引子,贯穿全剧表现了佐佐木一家围绕菜谱的因缘,也有着反战的意味。

片子本身有着多次的跌宕起伏,从人物描写到剧情发展基本上都做的很到位。

影片的最后,相信这已经不是一本带来不辛的菜谱,而是承载着三代人珍贵历史回忆的纪念册了。

 8 ) 瞎写的影评

看前半段的时候内心有无数槽要吐。

一个侵略者有什么资格谈论民族融合?

逻辑的根基都是错的,不要谈什么虚假的正义了。

阿直师傅的故事注定是悲剧,小我与时代的价值冲突最终付诸死亡。

可是再往后看,民族融合早已发生在个体上。

他们可以用俄语、日语和中文交流,他们的孩子在多元文化的环境下成长,他们做出了真正融合的料理。

其实这是一部讲述个人成长的影片,日本电影好像一向喜欢以小见大,以个人或家庭的视角反思历史,最终达成某种和解,举重若轻,像一声叹息。

叙事手法上,倒是四平八稳,无功无过。

电影的色调、配乐、服化道依旧维持了日本电影的高水准,在讲述食物这件事上,他们游刃有余。

画面切到故宫时那段背景音,传统曲调里混着京剧和城市的噪音,拿捏极准。

有点版本龙一末代皇帝的味道。

满洲国军营里的那间厨房,真是每个热爱做饭的人的梦想啊。

对于二宫和也的印象只停留在大奥里,那眼角的一抹红太惊艳,决绝与美艳几乎成为他在我心中的个人符号。

本片里他饰演一个冷漠的料理人,颠覆在我心中的形象。

有些日语的发音还带点儿方言?

真是可塑性极强的好演员。

作为一部上映的商业电影,完成度不错,只是我更喜爱日本电影里对人性幽暗面的探讨,或幽默或轻描淡写地白描,只展示,少有评述,静海深流,却在你心上狠狠揉搓。

 9 ) 美食即回忆,人人皆有麒麟之舌

和看《入殓师》一样,最后泪目到稀里哗啦。

两部电影中表现的生命最后一刻,是相互照应。

家国爱恨情仇,在食物的味道中传达。

战争,阴谋,宏大的故事线索中穿插入细腻的情感,收放有度,也把泪点降到最低。

最后对于“料理即爱”的命题在曲折婉转中立意,不由得情绪被瓦解,还好最后还有佳肴分散注意力,不至于太狼狈。

一直以来,我都认为舌头是最容易留下回忆的东西,小时候的味道,长大了也无法释怀。

其实世间哪个人何尝不拥有麒麟之舌呢?

 10 ) 日式反战诚意之作

虽然片中着力塑造一个被军国政府蒙骗、最终舍小节全大义的日式匠人形象,但仍算是日本近年来反战的诚意之作。

《大日本帝国食菜全席》就像侵略表面上所有的“繁荣”一样,注定昙花一现。

相比于其他很多日本二战片矫揉造作地描绘在艰难困苦中寻求温情的后方状态,三宅少将战败时还有权力选择自刎,镰田和铃木都能撤回到日本,一个山间过着平静的生活,一个收养好友的女儿,战败国的日子又能有多悲惨呢。

“我们究竟做了什么呀,在别人的国度”

为这句台词单独加一星影片结束两代菜品相继出现,就是山形直太郎所谓“料理是不断进化的”,制作颇为用心。

王国维《人间词话》提到:“古今之成大事业、大学问者,必经过三种之境界:‘昨夜西风凋碧树,独上高楼,望尽天涯路’,此第一境也;‘衣带渐宽终不悔,为伊消得人憔悴’,此第二境也;‘众里寻她千百度,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此第三境也”。

至少现在我和佐佐木充的观点相同,努力就是一个很痛苦的、“衣带渐宽”的过程,就像走上坡路,如果感受不到痛苦,那么只是在因循、在沿袭、在日复一日的复制粘贴,做学问、做事业、做创新本身就是最艰难一条路。

能碰到那个“蓦然回首”的契机,可遇而不可求,着实幸运。

二宫和也冷面技术流的人设依旧夺目,三十年代场景中索菲亚教堂PS痕迹明显,现代场景中哈尔滨街道上清一水的金发碧眼,仅有寥寥几个中国人,不过不用怀疑,哈尔滨某些地方的中外人口比例就是这样。

中国这一时期的书籍、出版物使用的是第一批机器纸,寿命在百年左右,至今几乎已近极限,不比宣纸防水防潮,除火灾虫患千年不朽。

这批纸本当时印刷量大、时代近、不受重视,希望保存要用心啊。

《最后的食谱麒麟之舌的记忆》短评

刨去政治背景的话,是个感人的故事

7分钟前
  • 小林竹道
  • 推荐

哦我忘了标……说明

12分钟前
  • 麻辣小面筋
  • 力荐

在飛機上看的,竟然看哭了。比較中意中間的反轉:愛心成就廚藝而不僅是技巧;→主角駁斥了這種觀點認為是平庸的表現;→主角接受了這種觀點。這就比直接接受要看得舒服許多。

15分钟前
  • 佚名
  • 还行

这个故事最大的bug在于杨晴明这种角色竟然活过清算和文*革(手动狗头),另外把反战败偷换为反战概念再扣一星。别的不说了,处处透露着无知与自负的一部糟糕作品。

17分钟前
  • 派尼克
  • 较差

又曲折又煽情的故事,但看到结尾还是被暖到;所有人联手拉浪子回头,跨越岁月的亲情才是是最美味的;最后的食谱就是热爱和希望

18分钟前
  • 张腾森
  • 推荐

虽然剧情有点中二,但是难得主旨很正,可以忽略诸如客厅放等身兵马俑的槽点。冲着女主而来,没想到仅仅是花瓶不说,出场时间还这么短。

22分钟前
  • 冰淇淋的滋味
  • 较差

不是很好

26分钟前
  • 渡边麻友
  • 较差

流水账式的叙事浪费了那么多好演员

29分钟前
  • 命运の轮回
  • 较差

16年标记的想看,douban现在越来越是个见证时光飞逝的地方了。故事很平,人物也很平,反战主旋律。宫崎葵真的很适合大屏幕,倒是nino总觉得演得很不上心。PS:人妻的角色对nino是真爱,容我站一秒西皮。

33分钟前
  • 某J。624
  • 还行

这戏不偏不倚我给三星。虽说故事的确略狗血夸张,人物也不立体不具备张力,但是可喜的是bgm布景服装细节cg都非常优秀。所有演员的表演都脸谱化,没办法,这个故事就脸谱化,好在所有人都在自己的ending部分把演技一股脑扔出来了,估计一众大咖都长叹一声~nm这部戏可憋坏我满腔的演技了

37分钟前
  • 杯子是玻璃的
  • 还行

这才是究极的反战电影吧,不管厨房里日本人中国人俄国人是多么惺惺相惜温馨融洽,都掩盖不了伪满洲国满目疮痍的真相,食谱也好卢沟桥也好都只是战争的借口,有理想有才华的日本青年最终也只能死在政治阴谋的枪下啊。

42分钟前
  • little na
  • 推荐

三星半。反战、美食以及故事完整,惯例有鸡汤有温情和细腻的心情。。。

44分钟前
  • 长星照耀十三州
  • 还行

整个流程有点像永远的零

47分钟前
  • 恨无常
  • 力荐

一般般吧...

52分钟前
  • transformation
  • 较差

那个菜卷看着好好吃。

54分钟前
  • 格兰德河的火车
  • 还行

表现突出的是那个中国厨子,其他就算了吧。

58分钟前
  • 暗地妖娆
  • 还行

我想做出让全世界人都幸福的料理。

1小时前
  • 颍原真吾
  • 推荐

这片也太政治正确了让人没法批评啊.............故事挺完整的但感动点太老套 小葵和西岛叔真可爱 又是全场除了我之外的人都在哭

1小时前
  • Velonica
  • 推荐

20171110美食和爱 不可辜负

1小时前
  • 一勺simi酱。
  • 力荐

如果这是中日友好40周年的命题作文,其实真的讲了个好故事,让前面的很多生硬、漫画化都变得可以原谅了。最后一次杨用完全不标准的口音假装自己讲了句很流利的中文的时候,甚至都没有人再笑了

1小时前
  • 黑桃生
  • 还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