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命中总有许多纪念日,比如某个人的生日,某些事的发生,某个突如其来的结局……在周而复始的时光流转中,总有人因为这样那样的原因念念不忘,回忆、重温、纪念。
午后,发现大簇的黄色雏菊几乎完全绽放,久违的阳光穿过每个人的身体,让人真切感受到春天的霎时涌动,我知道,是时候了。
在潜意识的角落中,一直知道有一种电影,是应该在春天回味的,一个人看,一个人纪念。
温故知新,其实在这个时候,求“新”不是什么重点,但是温“故”,尤为重要。
就像你我对于春天的印象、感观不同,留一部自己的、春天味道的电影,当然也会有不同选择。
而我知道,是时候看自己的《…ing》了。
很执拗地直觉,要在阳光洋溢于灵魂中,身心都有着蓬勃之力时,看它,最合适。
我的原因,居然无法解释。
或者因为初见它,是在一个罕见如火的春天?
还是只是“或者”而已?
韩国影视的一个不离不弃的主题,就是绝症+死亡。
悲情是韩国人最喜欢的情绪表达。
个性激烈、脾气火暴的他们,却喜欢用泪水来抒情。
透过一张张沾满泪水的潮湿面孔,你是看不清他们的脸的。
所以当这样的主题一而再,再而三的循环使用,时间地点更替,俊男靓女变换,有名、无名绝症作怪,有理、无理死亡终结——有点腻。
《…ing》是例外,它也算悲剧。
但是,友情提示,我情愿用“算”,而不用“是”。
如果有人硬要说它也是这个路数的俗套,那么这样偏执的人绝对不是观看过这部电影,而是完全背叛了这部电影。
按照一本正经的论文模式,要给它添上些许关键词的话,如下:芭蕾、手套、交通协管员、打火机、新邻居、小乌龟、照片、雨伞、夏威夷、手绘图……如果没有看过这部电影,你一定觉得我语无伦次、不可理喻;可是看过的同道中人,一定会嘴角上扬,心领神会,比如,你肯定知道我所说的那把雨伞。
若你看过它,却仍然觉得它不值一提,我有九成的把握猜——你是男性。
第一次知道《…ing》的导演是年轻的女导演,不感意外,反而有彻悟的清醒:只有女人知道那种少女情怀的复杂与细腻,只有女人知道那种女人间体贴而透彻的友谊,只有女人才会这样对于苦难命运忍耐和争取。
不愿意把《…ing》称为单纯的爱情戏,是因为母女情深的分量重于爱情。
不寻常的女儿,不普通的母亲,不一样的亲情。
就像大智若愚般否认奇迹存在的母亲,知道自己终究会失去女儿敏雅。
母亲能够熟练地掩藏自己的恐惧和忧虑,却依然心有不甘。
让时日无多的女儿,多一刻快乐,那是无奈落寞的母亲,最大的心愿。
幼年丧父、体弱多病、有着一个隐晦的手套的秘密,敏雅始终适应变化的环境,一如既往地独来独往,按时地吞咽大量的药片,不可抑制地憧憬芭蕾舞者。
她从容而安静,却始终不快乐。
她没有自己的朋友,却有自己的世界,在她的画里,在她的烟里,在她的凝思中,她总是透出少见的古灵精怪,敏感得出人意料,聪明地让人叫绝。
新邻居英在的出现,逐渐打乱了她的生活。
英在活泼开朗,更是一贯不按拍理出牌的主儿,结识敏雅,就靠着些小小的泼皮无赖,之后的相处,可是可爱地死缠烂打。
然后,他们相爱了,一起经历了很多的快乐,然后接受真相,然后放弃理由,直到没有然后……有许多的细节和感动,都舍不得用文字来描绘,害怕一不小心,背离当初的感受。
哀痛却可以微笑,绝望却感觉快乐,用温存的方式来表现绝症,却扭转了长久以来神经质或洒狗血的噱头。
所以,当然还是遗憾,却已经能在每个春天,提醒自己,总有敏雅这样的女孩:勇敢地爱,接受善意的谎言,却给生者更大的安慰;再很坚定地让敏雅的那些笑颜如花的照片,一一在脑海浮现,那些永远不会被忘记的笑脸;最后庆幸自己不必在电影院里看完《…ing》,不会被不耐烦而赶着离开的人群遮住视线而忽略了那些美丽的手绘图画。
给朋友播通了电话,请她给我4分钟,然后轻轻把话筒靠近音箱,那是《…ing》的OST的某一首,她沉默片刻,问:这是什么歌?
答:不知道。
不知道歌者,不知道内容,可是如泣如诉的沧桑歌声,闻者皆懂。
好象《…ing》,回味的是电影,懂得的是知己,纪念的也许是真正的此时此刻……
因为金来沅才注意的电影,又因为它的忧伤与甜美才感伤的电影。
有笑脸的气球的甜美,有偷偷哭泣的忧伤,轻轻落下的雨伞,下雨天的哭泣,美丽的芭蕾舞鞋,不敢露出的左手,夏威夷的大海龟,病魔的纠缠,一切一切......都充满了忧伤与甜美。
戴着戒指手链的左手的那张照片真的很美丽。
恋爱进行时,而故事的结局是那个女主角死了,带着被幸福包围的快乐在病痛里死去。
禁不住在想,曾经以为的天长地久而终都逃不过死亡,爱在最初的时候最美、最纯。
小说、电影的结局趋向死亡,也许只有这样才能让爱完美升华,因为继续走下去需要更多的勇气。
如果纯粹是讲述爱情,那么就落了俗套。
这部韩国影片把一个死去丈夫的母亲对女儿的爱,细微表现,女儿敏雅尝到爱情的味道,她并不知道其实这里面也有母亲的安排。
表面坚强开朗的母亲,努力支撑着自己并努力要让女儿幸福,按照敏雅的病情应该在医院治疗但她坚持让女儿呆在自己身边,没有压力地度过最后的日子。
女生爱看言情,因为浪漫,现实中的爱充斥残酷和艰难,导演刻画出的敏雅自然也十分憧憬爱情,从她对母亲倾诉的话中就一目了然,在敏雅心中好的爱情应该是一个死去的人被爱人记挂一辈子。
当英在搬到她家楼下以后,便使出浑身解数:半夜在窗口帮她拍照,将小乌龟作为人质给敏雅喂养,在家里地板上写下了她家电话号码,叮嘱下雨并且给敏雅雨伞。
一系列细心而可爱的举动,让人心动。
在公车上那一幕记得满深:英在把冰激凌弄到了乘客身上而敏雅用戴着手套的左手帮乘客擦拭,英在帮她脱去手套然后用手护着她残疾的手,那个时候她欣慰地出乎意料。
在此之前,敏雅从不敢在公众场合给人看到自己的残疾,这个小细节,也是两人关系发展的转折,可以信任的开始。
就象发生在身边一样,电影真实而不失生动。
女主角和男主角的表现都很不错,那些英在拍摄的关于敏雅的照片,无疑成为一个亮点。
在不同时间不同地点,她的微笑,低头抬头之间被捕捉到的神情。
恋爱的感觉,可以在声音,表情中间流露,即使自己并无刻意。
电影在安静的钢琴声里流淌,敏雅解开安全带躺在妈妈的腿上看着天空,她无意间发现母亲对自己的深爱,这个时候我想到了日本的电影四月物语,始终淡淡的,一如既往。
最喜欢的一段,是敏雅说要和英在在照片里留下他们幸福的见证,在天未亮就拉着英在去照相。
快乐的音乐,一个一个拥抱片段,在太阳初升时候的对视。
带着剪辑的甜蜜,很多人记住的奥林帕斯的广告也是用同样的方式来记录相爱的时光。
看见他们的笑容,我也笑了看见爱情在身边的模样。
爱情是电影里经常探讨的话题,在几年前那部电影泰塔尼克号不知道赚了多少人的眼泪。
恋爱进行时象是爬在墙头的金银花,凑近闻见淡淡香味。
此花不与群花比,清清入心的故事。
张艾嘉把自己的初恋拍成了心动,四月物语讲述一个女生纯真的初恋更是单恋,爱情进行时也是带着遗憾的初恋故事。
但无论如何,滴水留痕。
太俗套、太俗套,结果我还是把它看完了,这种俗套的情节一看就知道结局,结果还就真那样,那来那么多快死的美女,面带憔悴、动动就晕过去,最后再来一个美型男看个照片、图画什么的,哭个鼻子。
同志这套你玩得不觉腻吗?
若果时间不够。
你会怎么办。
抓紧身边人的双手,然后尽情地享受每一天。
有人曾经对我说过,2012年快到,活不活得过去都是个问题,若果有人愿意这么费尽心思地去骗你哄你,那么为什么还要苦苦执着于那个真相呢。
享受当下就好了。
是的。
终于放开了一切,开始释怀。
时间面前,谁还想追究什么,也不管一开始是什么动机,但他在身边就好了,不理从前,没有以后,只有现在,抓着夕阳的尾巴,抓拍心爱的人逆光的温柔侧影。
世事多么无常。
时间总是不够。
直到意识真正相爱,却要远隔万里,永远失去。
我也曾经试过,那么绝望地想要拉住时间的衣袖,让它停住片刻。
可它总是飞快。
我只能紧紧抓住身边的人的手。
知道吗,我没有悲伤,我在用尽每一刻,努力快乐。
我却觉得,真正悲剧,不在于天灾人祸。
至少在无可抵挡的灾难面前,感情会在泪水中不朽与升华。
最悲壮的,是在时间世俗蹉跎下,感情慢慢消磨殆尽,直至大家都忘记了,曾经是有机会可以一起牵手直到永远。
伴着日落,电影告终。
可是现实中,永远在上演。
总是不能懂,什么是爱情。
在电影里,神情木讷的男孩,每天在女校门口的斑马线旁挥舞着小旗,为放学的女生们护航。
听说,他的女孩被车撞倒后再没有醒来。
从此,每逢雨天,他就泪流不止。
在电影里,在单亲家庭长大的女孩,靠在窗台上抽烟。
楼下新搬来的男孩对她一见钟情,明知她有缺陷依旧展开热烈的追求。
她不知道自己是不是喜欢他,只是和他在一起非常快乐。
昨天看了林秀晶和金来沅主演的《恋爱ing》。
清新明媚的画面和舒缓可爱的插曲带我回到了过去。
那时,我十几岁。
世界比现在小,时间比现在长。
生活对于我,非常细致又非常简单。
桌上那一排整齐的课本,窗外那一株高大的广玉兰,操场上那一个英俊的少年,橱窗内那一条美丽的长裙,山外那一轮沉落的暮色,天边那一盏闪亮的星光。
电影里,可以时光倒流,女孩回到13岁,或者男孩回到17岁,重新选择去爱谁。
如果我能穿越,如果生活可以重来,我还会是现在的我。
从未后悔,因为我一直是对的。
我爱谁,都是那时我能爱上的最好的人。
杜拉斯的情人。
那时可以遇到的最好的人。
时过境迁,不觉中年。
而——千载白云,万里晴空,洛阳永丰坊的柳絮还在飘,长安华清池的泉水还在流,白头宫女还在摇着蒲扇坐说玄宗。
历史的长河映衬了我这一生的渺小。
历史的星空黯淡了我这爱恋的光芒。
我才有力量安慰自己。
我不想说这是一部悲剧,因为看过之后的感觉是温暖。
它并不是套路化的韩剧式女主角命运,我记得的不是逝去,是美好。
作为一个30多岁的男人,很遗憾最近才看到本片,反复看了很多遍片中很多场景温情细腻有趣,男女主的感情戏是我这把年纪没有切实经历却一直向往拥有的,片中的女主纯净美好,最难忘就是公交车上女主被暖到后又被逗笑的表情,我也会跟着笑结局想象中两人最美好的样子在沙滩亲吻透着极大的悲,明知这样的温情却不是真实的结局,老子好难过啊!
韩国电影毫无疑问已经是一个完整性的标签,它代表着干净鲜艳的画面,恰当悦耳的配乐,连贯流畅的剪接和保持水准的表演,往往这些就足以保证电影在名师习作准线之上,如果再搭上一个不落俗套的故事,它就有可能被人喜欢上好一阵子。
观众永远是挑剔的,只不过为什么总是对韩国电影特别仁慈,和以上的原因分不开。
但过多唯美煽情也会让人生腻,厌倦,最终不屑一顾。
尽管如此,观众还是心甘情愿的上着韩国导演的套……恋爱进行时这部电影刚开始的时候,出于我的情节敏感性,就把整个电影的情节就猜了个八九不离十,于是看着依旧唯美的画面,有股腻味涌上心头,不过我对自己说请心甘情愿的看下去,想证实编剧与我的不谋而合,因为女孩的手……认识100天的戒指,我早知道那女孩带不上,而最后手链式的戒指出现在残缺的左手那一幕,导演精心安排还算是成功的。
我的感动是那个母亲最后看到日记的表演,虽然我早知道她女儿会留下些话……如果电影更加重母女之间情感的描写的篇幅,把背景交待更清楚一些会更感人……也不能怪编剧导演的俗套,毕竟大多数人要的只是个理解范围之内足以感动落泪的故事,只是要一个哭泣的机会,那么这种意义上来说,这电影算是成功的,是如果你喜欢上了,就会喜欢好一阵子的电影。
林秀晶的电影总是可以反反复复地看很多遍,太喜欢太喜欢这个甜美中带点倔强,柔弱中透出勇敢,纯净中散发着浪漫的精灵。
那个因手畸形而带着手套的美好女孩还是一如既往不可免俗地少不了绝症的折磨。
是韩国片煽情还是生活本身就很残忍?
她喜欢芭蕾,是妈妈的乖女儿,也是妈妈的好朋友,她有一点叛逆。
晚上的时候她会站在窗边吐着烟圈带上耳机听着同一首歌。
这美丽迷人无谓叛逆的抽烟姿势不可避免地引起了刚搬来住在楼下的男孩的注意。
随后更是对她展开了猛烈浪漫的追求。
整部影片细腻感伤且干净温情,绝望而希望。
更有太多动人心弦令人感动的小细节。
女孩轻描的手绘画;从天而降的蓝天白云雨伞;甜美极具感染力的笑容;让人心疼怜惜动情的泪水。
以及失去爱人而在雨中吹哨悲泣的交通协管员;更者,和妈妈紧握的小手以及挂在手腕上的戒指;甚至,在车里对妈妈若有所思灿烂的笑以及躺在妈妈腿上轻说:“这样躺着,只能看到天空呢,感觉好像在坐飞机。
”…………看到这些你还能说些什么呢?
你会说他们很不幸对吗?
但他们的幸福你又何尝能感知呢?
现实残酷,幸福易逝。
他们的心永远都活在爱的记忆里。
那些爱过的日子,眼泪、微笑、希望、温暖尤如盛开的向日葵,笑脸为形,真色如金。
凡是爱过被爱过的,都是不死的。
记住的永远都不失消失。
DA……LALALA……LA……走向远方的一群小朋友走向远方的一则小故事刚萌生的情愫像极了我细长的胡须阶梯上的影子像极了睡着的小朋友黎明时刻的光芒 奔向高速公路DA……LALALA……LA……看完电影后反反复复听着这首原声,闭上眼睛,夏威夷海岸正迎面吹来一阵风,轻轻款款,缠绵拂动。
老套
1. 韩国人真自虐2. 再次证明日记真的害死人
20081004天阴有雨,这种天气不适合看这么伤感的片子。
计划中的恋爱时光
好像是让我爱上林秀晶的片子。
“她的病治不好了”,不到十分钟便出现如此桥段实在让我没有继续看的动力了。好在调色够舒服林秀晶够纯情,以及一些触心的小细节。
很不错的片子,很感人很感人。
讲什么?
给我看哭了/(ㄒoㄒ)/~~被大御姐演这种生活苦逼内心坚强还要强颜欢笑哄孩子的麻麻击中了~有亲情有爱情。林秀晶这才是小清新❤背景音乐好好听。话说看完再看某国内翻拍版简直弱!爆!了!
看的我一头雾水 好多地方不明不白 这都哪儿跟哪儿啊???林秀晶吼吼看 为美女颜值加半颗星 两星半
我是来看女主的 可能看男主的情色片看多了就觉得有点反感这男了
可能李美淑和年轻的林秀晶都太漂亮了吧,觉得还挺好看的,当然演得也好~虽说又是女主绝症什么的老套又矫情,但现在发现这种事儿离我们并不远,带着这种心情看就觉得确实挺好看的。面对即将离去的女儿,母亲内心虽痛苦万分,却能以这样“豁达”的方式送给女儿一份如此美丽的礼物,现实中估计很难做到吧
终于可以删掉了~~
温暖,但是,情节真的好高丽好让人讨厌啊
2007.9.4 DVD home
没有感动我。
喜欢那把伞
感觉一般,但挺喜欢男女主角的长相,这部母女亲情才是核心,很不错的片子,很感人很感人,空中的纪念。
总体还是平常,绝症女孩的初恋故事,可能看过太多了,没啥感觉。
纯爱电影,浪漫、感人,就是有点没脱俗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