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次感觉到 不清楚故事背景 竟然连一众老戏骨的演技都无法欣赏了!
前后看过几部同类型的韩国谍战题材电影 无一不是影帝加持 众星飙戏的大制作!
灯光 摄影 美指 剪辑 每一道工序都精准且精致!
当然 仅此而已!
演员真是无可挑剔 影帝宋康昊的演技无须赘述 流利的日语不过是他完成角色的必备基本功罢了(相较某些对白全靠1234567的演员 啊不 是明星!
在提起宋大叔的敬业程度时想起他们来 我都愧疚的恨不得长伴青灯古佛 来赎清我的罪孽!
) 孔欧巴退伍之后居然成为了高产大户 本以为会像元彬 玄彬一样 谨慎出击却又沉寂多年呢 居然仅在2016年就连续抛出3部作品 且不论密探烂成什么死样子 孔欧巴的演员之路都紧凑的令我赞叹折服!
女主韩智敏......让我记住这个毫无存在感的名字!
........电影过半 给我印象最深的是无影拳重现江湖时 桥本警部痛殴的那位大日本帝国警察部下!
其敬业指数 每挨一拳就飙升100个百分点!
(瞬间让我想起枪火里黄秋生和吴镇宇那场边扇耳光边说生日快乐的经典一幕!
)可如此狂暴的场面 居然连一滴血都没飞出来化妆组的阿姨们都是小纯洁么?!
电影转场到了上海(我严重怀疑之前的戏份也是在中国影视基地拍摄完成) 居然也入乡随俗的干起了不喝酒就不谈事儿的勾当来!
李秉宪 宋影帝 孔欧巴三人在阴暗清冷的小酒桌上对饮飙戏的段落 亦让我想起了高潮迭起的让子弹飞中 那段霸气侧漏的黄门宴 瞧瞧 这剧令人跑神的多么容易 虽然我不知道他们觥筹交错间都谈了些什么(实在看不下去了) 但我总觉得随便唠点儿家常都比念台词强!
电影拍的很用心 很用力!
可惜 我感受不到电影本身的生命力!
对于看过太多谍战剧的国人来说,这电影的情节未免太简单了点,既没有设计精巧的布局,也没有丧心病狂的反派,更没有多少机智周旋的情节,都是点到为止的感觉。
汉奸大叔就这样直勾勾被策反,太小儿科了吧,几句大实话,几碗酒,就被说服了?
这里缺少完整的转变过程,不管是背景介绍也好,或者是受了某件事的刺激也好,大汉奸变成独立者必须有充足的理由啊。
公审又是怎么一回事呢,怎么可能还把大叔放了呢?
日本人是这么讲道理的侵略者吗?
复仇之旅未免太顺畅了吧,说炸就炸,披风少年骑着车就把炸药送进了总督府,独立大业如此易如反掌,合适吗?
火车上的部分,本人全程在关注车厢装潢,实木的车厢门分分钟穿越到《釜山行》高铁上的玻璃门,这部分有全片唯一的一个小高潮,就是找出了内奸,但么想到还有个内奸藏得更深。
女革命分子被抓的段落直接看睡着了。
活在后战争时代的我们,回看战争,总会情不自禁的使出吃奶的劲儿鞭笞挞伐“汪精卫”之流,因为胜利对于我们来说太“必然”、“轻易”了。
事实上,对于身处“绞肉机”之中的人,胜利真的会来临么?
还处在农业时代的祖国,被工业革命后的强敌殖民,祖国的“抵抗”政府流落在同样被强敌吞吃了三分之二的邻国,胜利真的会来临么?
这样的抗日锄奸题材影视作品,在国内实在是数不胜数,而其中的剧情套路也未有另人惊艳之处,所以此片在韩国口碑票房俱佳但是在大陆,看豆瓣的评分就就能证明一般般了!
抗日日期,敌我双方进行侦查反侦查,酷刑、追杀等等场面,在大陆同类作品中都屡见不鲜,另外片中也确实有一些剧情,不能自圆其说,所以也就不能怪豆瓣上的评分不高啦!
看完之后想起初中教科书中一句话:“为什么之前的革命都没有成功?
答案是,没有先进性政党的领导。
”当年觉得是胜者的空话,如今阅片后忽然觉得很有道理。
通过恐怖袭击能驱逐侵略么?
那样拉登早成世界老大了。
当我看到片中朝鲜革命组织的名号是义烈团,我就知道准没前途,最后能逃跑就不错了。
就算这次爆炸成功,难道还能再接再厉去炸东条、炸天皇么?
以为是愚公移山、垒土成塔,炸弹多来几次就有“胖子和小男孩”的威力喽?
遥记委员长小年轻时也热血埋过炸弹搞袭击,当然也失败。
后来经过青楼苦思、生气辞职等等后,才在校长的位置上学会集结军队,走向了通途。
可惜最后还是被更先进的政党打败,导致现在南京不如北京。
大概导演也认为这段民族独立的历史缺乏底气,或者仅仅是情节处理的太草率,最后的口号“我们即使失败也要前进,失败再失败,也要踩着向前进,最终站到最高处!
”完全没有力度。
遥忆电影《风声》最后冰冰手扶周迅的留言泪眼婆娑“我亲爱的人 我对你们如此无情 只因民族已到存亡之际 我辈只能奋不顾身 挽救于万一” 。
可谓字字如山轰,令观者澎湃。
还有李秉宪团长为毛要穿一件翻毛皮装呢?
导演要把他塑造成什么样的革命领袖?
这样军阀气派登场,宋康昊不会误认为他是朝鲜戴笠么?
再者义烈团团长一见到伪警头目宋康昊为什么就急于喝酒呢?
这么大酒缸声势震人,是想说明韩国白酒度数低么?
这种处境下宋康昊借机装醉装糊涂义烈团怎么办?
把他先送回去回头再谈,还是找酒店先住下来,还是直接一瓢凉水泼脸上直接开始策反?
夜钓策反时,李秉宪对宋康昊说“你想让我死现在就把我推下河去吧!
”这话听起来这么像人吵架时说到最后没词了。
当时情景下的宋康昊肯定内心小马奔腾,想,我曹,你作为恐怖分子这样装合适么,我推你下去我还能走得了?
再说你又没杀我爹,虽然我想要你命也不是这个目的呀。
情节失败再失败!
我觉得演的最好的是严泰久饰演的急于上位的伪警二号,戏份十足、情神到位。
把卑鄙干练的一面展现到足。
他是一个乱世下现实的人。
如果没有这么好的反面角色,这部戏将不会这么精彩。
孔侑真是胜在形象和气质,天生老实帅哥脸,在银幕上占了多大的光。
其实纵比《釜山行》和《隧道》,《密探》和《小姐》,孔侑的演技还是被被隔壁河正宇撂翻了呀。
3.5,宋康昊前辈果然是戏精啊啊,孔侑欧巴因为看到了鬼怪所以总是让我分分钟出戏,还有严泰久演的坂本我也很喜欢,其他还有一些配角就不一一列举了……韩志旼和孔侑不敢言明的爱再渲染一下就好了,周东成对组织的伤心和绝望最后背叛要是在有点铺垫应该蛮有意思的,义烈团的弱势真的完全超乎我预料,一开始搞得很强势的样子,看来孔侑欧巴真的对演普通人比较感兴趣呢……火车上的戏最精彩没有之一,最后炸掉俱乐部的配乐很有feel,也喜欢周东成的背叛,那里是看出了编剧对剧本的构想和埋伏笔。
不过照片什么的伏笔交代的不清不楚是很大的败笔。
幹!
繼超蝙之後已經很久沒聽到過這麼給力的配樂了,不知道我是不是對交響樂古典音樂特別喜歡,片頭營造氣氛那個密集的鼓點,再一點一點加了什麼鬼樂器(沙槌難道是?
反正是一種很實在的遞進),和神奇女俠出場那個BGM一樣讓我真的興奮不已。
電影轉場讓我耳目一新,切得不快但大多數是特寫的時候切加上配樂真的很讓我難忘。
回到正題說說劇情,看的過程中一直在不斷不斷地想李正澈的內心世界,在看到庭審的時候他一邊拼勁全力說著和義烈團撇清責任的話一邊從哽咽到嚎啕大哭。
那一刻我想了很多——這個情緒在劇中除金優進以外的人看來,應該是扮可憐博同情、為了不死而求榮賣國、否定自己的同胞。
那在李正澈這個矛盾的內奸心理是什麼呢?
如果後面沒有交代金優進的計畫沒有金優進的影響,按照李正澈的性格會是怎麼做呢?
作為日本警察廳長,殺亂黨保國家安全是本職,“內奸”是以自己是因為自己是朝鮮人的身分是同胞的評價。
崩潰大哭是良心過意不去,連自己也接受不了,認為自己背叛了祖國。
雖然活下來但心裡過不去。
在這裡我覺得這種情感很真實。
有些人就是沒有所謂大愛。
為國家為集體付出和人本性自私是相違背的,李正澈後來如團長所願地幫助他們,不是因為(不全是 應該是不完全是)他深愛祖國良心發現覺悟突然變高、和金優進的友誼很深深到可以賣命。
只是因為心裡過不去,不舒服,難受。
活得還不如死去的人。
我覺得李正澈對留名千古還是國家罪人的評價是不介意的。
在最後被問到有什麼話想要對團長說,他僅僅說了再見。
我覺得這個作為一個歷史電影,這一點很有趣。
通常我們隨著故事發展,都會希望正義的一方勝利。
但在這個電影中,沒有太多的所謂正邪。
政治是很,中性的。
在電影裡我看到更多的是,角色的豐富刻畫。
早前韩国公布奥斯卡最佳外语片的选送片时,内地影迷圈起了一阵小小的波澜。
从戛纳载誉而归,震惊西方的《哭声》不能为国出战,以英文著作为蓝本、展现东方独特文化的女性电影《小姐》也未能成行,抗日电影《密探》出人意料地肩负起重任,飘洋过海同80多部影片竞争大奖。
与去年在内地大热的《暗杀》相似,《密探》讲述了一群追求国家独立的义士,冒死刺杀日军高官的故事。
忠武路一哥宋康昊和实力男星孔刘领衔主演,本土累计观影人次逼近750万(《哭声》686万,《小姐》413万),成绩斐然,韩国观众打分高达8.56。
在最近第36届韩国电影评论家协会大奖中,《密探》拔得头筹,获最优秀作品奖,同时入选韩国电影评论家协会十大电影。
既有观众捧场,又有专业肯定,听起来《密探》像是部品相俱佳的电影。
但在中国内地的口碑却是一落千丈。
导演金知云拍恐怖片起家,以《蔷花,红莲》为影迷熟知,凭借《看见恶魔》奠定影坛地位,2013年去好莱坞拜码头,拍了一部一塌糊涂的《背水一战》(阿诺·施瓦辛格 主演),票房口碑双失利。
《密探》也有点“背水一战”的意思,现在看是翻身成功。
金知云抗日题材,金知云此前也接触过,2008年他开创性地拍摄了一部“韩国西部片”《好家伙、坏家伙、怪家伙》,讲述了日本侵韩,韩国人流亡到中国西部讨生活的故事。
《好家伙、坏家伙、怪家伙》跟“三家伙”的喜剧风格相反,《密探》写实而沉重,开场即是一场枪战,以及触目惊心的血腥镜头。
演技绝佳的宋康昊饰演了一个毫无演技的角色,身为一名在日本警察局担任要职的韩国人,他成了日韩双方竭力争取的密探。
宋康昊饰演的“韩奸”“密探”即是间谍,英文名则译作“The Age of Shadows”,瞬间多了几分厚重和隐忍,东方味儿十足。
IMDB上有一位美国观众以“The movie you have to experience”为题,写下了这样的评价:好莱坞式的韩国电影满足了本国观众的愿望,但在外国人眼中,这种作品无法替代好莱坞影片。
无论韩国电影怎样尝试,它的预算都低于好莱坞,场面也较小。
然而,《密探》不同,它独一无二。
我不会赞美它的动作场面,或喜剧情节,因为他们没有那么出色。
我想赞美的是这部电影的氛围,悬念一直保持到了最后。
一向严苛不留情的影评人专业评分网站Metascore,给《密探》打出了78分的高成绩,13家媒体,除了一个中等评价,其余尽是积极好评。
资深影评人Jay Weissberg在《综艺》杂志上盛赞本片:电影在经典的动作场面中展开,无论是谁都能在此佳作中获得所需,难怪韩国要选它角逐奥斯卡,《密探》注定是一部拥有强烈国际风格的本土化作品。
本片还荣获2016年奥斯汀奇幻电影节动作单元最佳影片奖,excuse me?
片方竟然把这部电影投到怪鸡味儿的奇幻电影节。
但作为一个在抗日剧中成长起来的中国观众,带着一丝审美疲劳和期待去看《密探》时,可能很难获得满足。
贩夫走卒、江洋大盗、青楼妓深闺女、老弱妇孺、士农工商……在中国抗日题材的影视作品中,不论何种阶级、何种职业、何种性别的人都参与过抗日,他们的出发点不同,背景不同,心路历程和结局也各不相同,不吹不黑,中国抗日作品几乎穷尽了“抗日者”的形象。
《密探》算是双男主设定,但主要情节还是集中在宋康昊的角色上。
也只有这个角色在片中展现了变化和矛盾,其他人物几乎都沦为符号。
角色不够鲜明、饱满,经历过大风大浪的中国观众面无表情。
毫无辨识度、存在感的配角情节上,加长长长版的标准叙事。
2小时10分钟,漫威那一大群超级英雄够再打一架了。
主线只有一件事,把炸弹从上海运回京都刺杀日军高官,正派执行,反派制止。
事件成功的关键还是集中在宋康昊身上。
小支线包括正方中的叛徒,火车上分分钟解决。
至于孔刘那段含混不清的爱情,比鸡肋还差了些味道。
除了火车戏稍显紧张——恐怕这点“紧张”还要归功于上了车的《釜山行》男主孔刘——其余情节松散、冗长。
被西方观众盛赞的“悬念”,对于天天抗战、谍战的中国观众来说,全在意料之中。
结尾的反转也配叫反转?!
影片的最大亮点大概还是“为何坚持”,跟能打持久战的中国不同,韩国小国寡民、科技落后、强敌掌控,临时政府流亡上海,然而大半个中国也在日寇的铁蹄下。
所以,一批批志士赴死,独立迟迟未来,为何还要坚持,为何还能坚持?
那些甘为韩奸的人是因为贪生,可能更是因为对国家独立不再抱有任何希望。
《暗杀》中李政宰被问为何出卖同志:“我没想到会独立,如果知道就不会了” 国家其实是空洞的符号,把这个符号投射到个人身上才更有效。
当宋康昊不得不把烙铁烫在女孩脸上时,那女孩痛苦的尖叫就是“为何还要坚持,为何还能坚持”。
可惜影片的着墨不在于此,松散、冗长的剧情里,精彩的表演更加重了对观众的折磨。
抗战片的重要部分,展现酷刑韩国早年有一段时间集中于朝韩的历史、矛盾、纠缠,涌现了大量精品。
这两年,民族情绪意外高涨,杠上了抗日故事,本土观众前赴后继的买账,西方观众当在看东方化的好莱坞电影。
大概只有中国观众既“身处其中”,又“置身事外”。
(本文首发于巴塞电影APP/巴塞电影微信公众号MovieBase,转载请寻求巴塞电影授权。
)
动作设计很有特点,偏写实,有痛感。
火车追杀和车站混战氛围营造绝佳,令人窒息。
饼叔和孔刘演技爆炸,尤其饼叔几场哭戏让人动容。
其它配角除大反派,智商偏低日本间谍让人印象深刻。
几个人喝酒一场戏很有喜感,那么一大桶水啊,喝完肯定胀肚。
金知云拍这种抗日片也很有特点,不看到最后猜不到结局,悬念十足,值得表扬。
不足之处就是配角拍得不好,面目不清,前半段略拖沓,节奏慢,后半部才好起来。
会专门去看这么一部韩国抗日片,当然是冲着饼叔和孔叔的。
饼叔一如既往可以当演技教科书,孔叔行走的荷尔蒙在这种剧里也是充分释放的。
然而看到一半的时候有点看不下去了:义烈团的人都弱爆了有木有啊!
空有一腔热血嘛!
不是该把小鬼子们耍得团团转吗?
不是该千钧一发有惊有险但最终革命胜利吗?
怎么看着全程都没有一丝占上风的气息啊?!
以至于我觉得我在那种情况下也会选择当叛徒吧,完全看不到希望,苟且偷生才是正道吧看了一半,停下来跑去查了查那段时期的韩国历史,发现历史一点也不性感。
那个时期的韩国国已无国,独立运动人士成立的临时政府四处流亡。
流亡政府也免不了内部还有权利斗争。
真正为了韩国独立抗争的人们一盘散沙,没什么资本耍帅,真的只是空有一腔热血去送上性命呢。
韩国最终也没能靠自己反抗获得独立,日本投降后,在美苏利益争斗下,分成了现在的南北两半。
无论政客们如何争斗,痛的还是普通老百姓,就连《鬼怪》里也插了那么一小段,因南北分隔而此生永别的小夫妻,黄泉路上终于得以重见,问问是否埋在了温暖的地方,看得泪崩。
查了历史再回来看完电影的后半段,心境不同,多少有点能体会韩国为啥选它冲奥了。
饼叔将这个人物心态的转变演得极到位,义烈团的游说和日本上级的打压使他在最后爆发,他不过是想好好活着,并非完全没有良知,发现委曲也难以求全的时候,良知占了上风而已。
那个狱警应该也是同类人。
孔叔演的人物没有那么多的发挥空间,但最后在监狱里枕着一缕阳光的笑容,还是很让人动容的。
扭扭捏捏还又臭又长的,到最后也没搞清,这警部是怎么就从良了,然后棒片拿手的血浆系也没有,呵呵
真是闪瞎人眼的演员名单表,颗颗都是国宝级巨星。但是宋康昊叛变的过程和心路历程实在有点生硬。全靠演技和配乐加分。
韩国主旋律,前半段太拖,上火车之后开始好看起来。孔侑一上火车就担心会有丧尸……
当你在火车上看见孔侑,该如何自救?
突然觉得党国的谍战剧拍得挺有水平的。
逼格高出天际的谍战片,每一个环节都精致的要命。
2星,浪费了这个阵容,无感啊。
所谓的密探,只有在身份暴露后才成为真正的自己。韩国的主旋律片子一样摆脱不了生硬的反转,只是在双面间谍的角色设置上让剧情更有一些悬念和张力。
索然无味的南韩主旋律一部,孔的角色塑造都是软绵绵的,最后才好不容易硬气起来,幸好宋的表演一直在水准上,庭审那段流下的泪水实在太棒
义烈团都能策反韩奸,这在八路和汉奸身上是不可能的。孔和宋对戏可看。
…………………………………………
韩国抗日神剧的基本构架:砰砰砰砰!八嘎!啊稀巴!嗨!砰砰砰!去上海!砰砰轰轰!啊稀!轰轰轰轰!
本以为孔刘大叔+火车会擦出不错的火花,结果除了服装设计和演技,其他全程掉线。剧情平铺直叙无悬念无张力,宋康昊演的警部两次内心转折太过突兀,精英密探对战的智商含量都能被国产抗日神剧轰成渣。有道是,一辈子严防死守抵不住一缸子白酒。扇脸无影手大好评。
《悬崖之上》和本片的火车戏在调度和美学方向上一致,通过尽量少的台词、尽可能用镜头语言呈现各方关系、升级场面紧张感(如破窗飘雪)。一条线投诚韩奸的心路、一条线义烈团揪内鬼,在此基础上将抗日任务完整交待完了,A、B故事二线合一。高举大旗的仁人志士全废、最后主线爆破任务由国民演员饼叔饰演的韩奸完成,是在韩国民族主义叙事往前迈的一步挑战。孔侑的时装大戏有点杀时间,不如让急于上位的假日本鬼子特务他们多表演一下。
进了京城以后节奏有点慢,一般吧
剧情中规中矩的韩国抗日片,一点也不意外。为了宋康昊打卡。
招募策反戏好看,团长你是以个人魅力征服的吧,哈哈,看两位对戏舒服。
今年韩影几部备受关注的电影。《隧道》《釜山行》《小姐》《密探》,至此全部观摩完了。最棒的个人认为是《小姐》,其次就是这部《密探》。只要是宋康昊出演的电影必属精品,剧情也很不错。
《密探》几乎是《暗杀》姊妹篇,可以和讲日治时代的《大虎》对比观看。朝鲜流亡政府在中国搞独立运动的故事,内容差不多,锄奸,刺探,拷问,爆炸,牺牲个人争取国家独立,可看性及格,没亮点,再火爆一些就好了,没有宋康昊、孔侑、李秉宪,片子就不值得看了。不过韩国抗日片,还是比我们高明。
高潮不断,不错的谍战片。宋康昊保持高水准,从一个日伪头目变成信仰坚定的革命斗士,逻辑清晰转折合理。展现了革命者的崇高理想、信仰,前仆后继飞蛾扑火般的斗争精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