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9年,有一种病毒肆虐地球。
60亿人中90%的人死了,10%有免疫力的人活下来,但其中只有1200万人还正常,另外5亿多则变成了嗜血的怪物。
在纽约,那个已经变成野兽出没杂草丛生的死城的地方,阴暗的角落里,无数怪物在等待夜晚的降临,只有一个叫罗伯特的男人还可以在阳光中尽情享受着阳光和生命——等等,或许当全世界只剩下一个人的时候,就不叫享受生命了吧……每天早上在出门之前会看新闻录像带,装作新的一天又开始的样子。
即使希望很渺茫,他还是有每天例行的做广播:我叫罗伯特,我是纽约城的幸存者,我在所有的AM频道广播,每个阳光高照的中午我都会去南街港口,我希望有人去那儿,任何人,我那儿有食物,有住处,而且绝对安全,如果有人听到我说话,任何人,求你了,告诉我,因为你并不孤独。
罗伯特唯一的伴侣只是一条狗,一条叫sam的狗。
虽然他每天都出去,有的时候追捕羚羊“打猎”,有的时候进音像店“买”唱片,有的时候在码头的飞机机翼上打高尔夫球,有的时候还去玉米地掰玉米,可是他非常孤独。
即使是在给Sam洗澡哼歌的时候,他的脑子里还是那些已经死去的人,那些不复存在的欢愉,那些不忍触及的离别……白天,罗伯特在野外晃着,开着名贵的跑车或者其它什么他喜欢的车,去所有光明的地方,反正整个城市都是他的。
到傍晚的时候,他便回到家里。
不忘记进门之前把台阶上自己的味道洗掉,在太阳落山之前他也会关闭门窗。
夜里外面会鬼哭狼嚎,他抱着sam睡觉。
当然,上校出身的他即使知道自己是这个城市唯一的幸存者,依然没有忘记每天继续他的寻找解药的实验,他得坚强的活着,找一些寄托和使命。
地下室被改装成实验室,里面的玻璃箱里养着感染了病毒的实验老鼠。
偶尔会有一两只在注射了某个试剂后变得正常,他便把这种试剂用在他抓到的实验人身上。
实验人已经死过很多了,墙上满满的都是他们临死前的照片,谁知道他最后会不会发现那个救命药呢。
恐怕世界上只有自己在做这种徒劳的实验吧,在对着电脑记录实验数据的时候他常常会这样自嘲的想。
2012年的一个下午,罗伯特和sam在外面追一只羚羊的时候闯进了一个黑仓库,在那里,他发现了一个怪物聚居点,在与对方的初次交锋中,他和sam幸运的逃了出来。
罗伯特于是决定做点什么,他设了一个圈套,但逮到的是不是怪物首领,而是一个20岁左右的女怪物。
当她被抓住的时候,罗伯特看得到怪物首领眼里满满的仇恨和痛苦。
后来,怪物首领设计报复罗伯特。
sam为了保护主人被怪物咬伤。
虽然知道自己救不了它,罗伯特还是把sam带回了家,忍痛在它毒性发作的时候掐死了它。
在sam生命的最后一刻,他抱着它哼歌的场面让人心碎。
后来他把它埋在了玉米地里。
sam死后,罗伯特万念俱灰,彻底失去了活下去的信心。
那天晚上,他在外面一直等到天黑,为sam报仇,也为了结自己孤独的一生。
引擎发动,他向怪物们撞去,他要与它们同归于尽。
然而寡不敌众,在怪物首领的指挥下他的车被推翻在地,怪物首领靠近他准备置他于死地。
突然,一束强光射来……罗伯特得救了,救他的是一对母子(or姐弟?
),他们来自马里兰,是听到他的广播来找他的,想和他一起去找隔离区,那个听说在山上的幸存者营地。
但罗伯特认为所谓的营地是不存在的,所有的人都死了。
但是那个女子坚持要去找那个地方。
恰巧那天晚上他们在实验室发现了解药:原来就是罗伯特的血清!
可是,正在那时追踪他们的怪物包围了他们的居所……最后,他们三人去了地下,那个最后的守护所。
面对随时都可能撞碎玻璃冲进来把他们三个撕成粉碎的怪物,他必须做一个决策。
他抽了50cc的鲜血,让他们带着血样进防空洞,他在外面拉了炸弹引线……结局的几分钟是母子二人找到组织的镜头,美丽的原野,美丽的村落,久违的正常人。
画外音是她对罗伯特的纪念,最后一句话是“This is his legend”,总算扣了题。
以上是大致情节,如有出入,请指出。
谢谢PS只看前半部分是因为后半部分太突兀了。
前半部分的整个调子是黑色的,绝望的。
后面母子的出现是很好的情节,可是演得不好,不像黑暗中的一束激光那么动人心魄。
至于怪物们在罗伯特家里打斗的那一段,更是败笔,还没有前面的两次打斗精彩,比较无味。
PS最后怪物首领撞玻璃的那一段……呃,刚开始放到那儿的时候我笑场了……不过当大家指出那是女怪物的问题时,我似乎懂了……也许,他们虽然变成怪物了,怪物之间也可能是有感情的,怪物首领,或许,就是爱着那个女怪物的……看着自己的女友就在一堵玻璃墙后面,无论怎样,他的心里也不能平静吧……其实变成怪物,抑或表征依然是一个正常人,又有什么区别呢,生存法则说到底都是一样的……人,所谓的正常人,其实,在现实中,又有多少温情可言呢……PS"The people were trying to make this world worse, and that ha' taken a day off, how can I ?
Light up the darkness!"
1当你发现你可以主宰世界的时候,却发现这世界已没剩下什么是你可以主宰的了。
这样的权力你要不要?
也许这样的状态,便是利益争夺战的唯一结果。
原本用于治疗癌症的良方变成了致命的病毒,感染的人都变成了长相可怖的嗜血恶魔。
仅有很少的人类存活下来。
罗伯特是其中一个。
他可以在没有红绿灯的街上飙车,可以在战斗机的尾翼上打高尔夫,可以让全世界所有的喇叭只传出他一个人的声音。
但是他也体会着世界赐予他的绝无仅有的孤独。
2他每天在荒芜的死亡城市间游荡,既渴望遇见活着的人类,又惧怕那些变异的生物。
最亲近的两样,便是冷冰冰硬邦邦的枪和暖洋洋毛绒绒的狗Sam。
他听电视说话,Sam听他说话。
他去CD店还那么有礼貌地跟店主和客人打招呼。
虽然知道没有可能得到回应却仍然做戏给自己看。
他像哄小孩子一样哄Sam吃蔬菜,遇到危险便握紧猎枪搂着Sam蜷缩在浴缸里等待可能到来的死亡。
生日的时候一本正经地对Sam说,“I hate surprise”。
这一天的确没有什么惊喜,只有失去Sam的悲伤:守候了他一夜的Sam最终被那些阴影里虎视眈眈了许久的恶犬咬死。
没有了Sam,他不知道该怎样面对这漆黑的夜。
孤独的时候还是饲养一个生命吧。
它会给你忠诚的安静。
3.安娜和伊凡出现的时候,他已经不会怎样与人相处了。
他醒来寻找的第一件物品便是枪。
扔掉安娜亲手做的早餐他大发脾气,最后说出来“那烤肉我都舍不得吃”。
仔细想想,多么真实。
从此以后这世界上再没有烤肉可以吃了。
而小小的伊凡也在被罗伯特吓到时将餐刀紧握在手里,他已经在这个随时可能被袭击的世界里学会了最基础的本领。
不太明白安娜和罗伯特关于上帝是否存在的争论。
在绝境之中只有两种情形,一种是盲目肯定,一种是盲目否定。
不管哪种,都可以作为让自己继续生存的精神力量。
上帝没有亲自做到的,他做到了。
所以,他是传奇。
那一管血清,让我想起《人类之子》中地球上唯一的胎儿。
生命是一场绵延不绝的孤独。
坚决不剧透!
因为朋友说了,剧透的人要被弹小鸡鸡。
好吧,虽然生理上来说,我不具备接受该处罚的资格,但是这么个情节铺成简单而没有新意的片子都要剧透...“上帝都不会原谅的”=.=我承认,我是被Will Smith吸引着才来看的。
那一幕半身全裸引体向上的戏我愣是憋着气目不转睛地欣赏他堪称完美的身体线条(说我不厚道吧);还有那条狗,他老人家一直Sam Sam地叫唤,害得我一直以为那是条公的,结果Sam勇斗僵尸犬之后颓然倒地,我们可爱的黑王子温柔地抱着它愣是叫出了它的全名--Samantha...我当时一口茶喷在了屏幕上!
嗯...不错不错,后来那句 good girl 真tmd催泪,让我想起小时候养的那条斑点狗,我叫她Eva(咳咳,和Eva Longoria同学没关系)。
我说:“Eva,过来吃东西”,她就屁颠屁颠地跑过来。
其实我都不用叫唤,她耳朵特别好使,一听到我开罐头的声音就飞奔过来=.= 小的时候到处撒尿,怎么教她用马桶都教不会,后来只好放弃。
再后来呢?
我要上寄宿学校了,老妈一狠心把她送到了奶奶家。
可怜的Eva被奶奶家的原住狗欺负,一气之下离家出走...至今未归。
回到正题。
我要说说我坚决抵制剧透的另一个原因。
下这部片子之前呢,我一不小心进了某人的space,该同学在上面肆意剧透,可恶之处是他一语道出这是一部僵尸片!
害得我对那些僵尸的出场有了很好的心理准备,一点都不害怕,没劲儿!
这里我倒是很同意大部分人的观点,前半部分Will同学独挑大梁狂飙演技很是厉害,情节也算紧凑,悬念控制得不错。
僵尸!僵尸一出场情节就开始不断地往俗套里走,而且像极了由无数科幻片拼凑而成的二流故事。
那俩母子一出场我就崩溃了。
当时就在心里嘀咕:War of the Worlds + Alien + Resident Evil + 4400,僵尸狗做得还没有Resident Evil的好看,欺骗人民感情!
某同学说的有道理,编剧肯定写到一半就跑去罢工了。
最后居然能让Will一个手雷把自己给炸了。
最后的最后,那个safe zone的全景,我心中一声惊呼:King Kong!
大家说说看,那一圈围墙像不像?!
我又把这篇东西读了一遍,发现好像我也不小心剧透了一点点(?
)=D
开局一人一狗,等级天赋已加满,装备物资随地捡。
人们喜欢用这样游戏化的描述,来形容这部独具特点的丧尸电影。
除了恐怖元素,电影营造的孤独情绪,让人更加有身临其境的代入感。
和开始时三五成群,接着人越打越少的传统丧尸电影不一样,《我是传奇》一上来就是用最低配置,尝试在挑战疯狂的世界末日。
聆听《我是传奇》有声影评,轻点此处推荐指数:★★★★悬疑指数:★★视觉指数:★★★剧情指数:★★★★
今天要跟您分享的,是2007年的经典丧尸电影《我是传奇》。
开局一人一狗,等级天赋已加满,装备物资随地捡。
人们喜欢用这样游戏化的描述,来形容这部独具特点的丧尸电影。
除了恐怖元素,电影营造的孤独情绪,让人更加有身临其境的代入感。
和开始时三五成群,接着人越打越少的传统丧尸电影不一样,《我是传奇》一上来就是用最低配置,尝试在挑战疯狂的世界末日。
剧情复盘自命不凡的人类怎么也没想到,人类征服癌症的那一天,竟然也是人类开始走向灭亡的第一天。
伟大的科学家利用病毒消灭了癌细胞,但病毒也反噬了人类。
三年的时间,人类被病毒吞噬殆尽,几乎所有被病毒感染的人都变成了丧失理智和人性,惧怕阳光的夜行生物,或者叫夜魔。
威尔史密斯主演的内维尔是仅存的人类之一,也许,他就是最后一个人类。
因为无论他如何寻觅,都再难见到人类的踪迹。
内维尔的身边,除了一条名叫萨曼莎的德国牧羊犬,再无其他。
一人一狗相依为命,在空荡荡的纽约曼哈顿成为了最后的生命挑战者。
他们在白天可以出行自如,但日落之后,则必须躲在全封闭的屋子里,不敢出声。
在黑暗中,到处可能躲藏着动作敏捷,力量巨大,嗜血成性的夜行生物。
紫外线,是内维尔的金钟罩铁布衫,夜魔一旦碰到紫外线,身体就会开始灼烧溃烂,没有紫外线的地方,则都是危险的生命禁区。
内维尔并没有因为末日降临大乱方寸,他严格控制着每一天的日程安排,健身,早餐,安全检查,物资储备,排查据点,他有条不紊地计划着每一分钟,仿佛他根本没有认为自己处于末世。
可以说内维尔从来没有停止过拯救这个世界的幻想,他每天都在研究血清和疫苗,用感染的动物进行实验。
甚至他还会诱捕感染的人类,期待着某一次针剂的注射就能带来奇迹。
终于,在无数次实验之后,一只被感染的老鼠身上发生了微妙的改变。
感染生物狂暴的病态,前所未有地得到了抑制。
内维尔于是在某个夜行生物的据点设下了陷阱,诱捕了一个被感染的人类,准备进行实验。
与此同时,另一个感染者,却不顾紫外线的灼烧,走出阴影,向内维尔投来了死亡凝视。
内维尔苦思冥想,得出一个结论,感染者的反射神经正在被病毒破坏,最后的求生本命也将在感染者的身上消失殆尽。
鉴于此,实验的进度也必须立即被加快。
只不过,内维尔的一厢情愿并不能带来实验的成功,这一次对人类感染者的血清实验,依然没有得到内维尔想要的结果。
唯一的好消息是,血清并没有彻底杀死被试的对象。
内维尔懊恼不已,但日子还是得继续。
他和萨曼莎驱车再次来到曼哈顿空荡荡的街道。
但这一次,却是内维尔成为了被诱捕的对象,他被一具不应该出现的模特人偶所吸引,踩中了猎人的机关,被绳索高高吊起。
等他苏醒过来,设法从陷阱中逃离,黄昏时分已经来临。
内维尔万万没有想到,是感染者设置了这个刁钻的陷阱,等到最后一丝阳光褪去,感染者释放出猎犬去撕咬内维尔,萨曼莎为了保护自己的主人以一敌三拼尽全力,但也在战斗中被感染的猎犬咬伤了身体。
费了一番周折,内维尔好不容易找到武器打退敌人,开车带着萨曼莎逃回了根据地。
但是此时的萨曼莎已经被病毒感染入侵,过了没多久的时间,萨曼莎变得暴躁不安,认不清内维尔是敌是友,内维尔知道自己已经彻底失去了这个伙伴,含着泪亲手送走了这个世界上自己最后一个朋友。
此事过后,内维尔性情大变。
埋葬了萨曼莎,内维尔故意在午夜开着重型吉普找到夜行生物的据点,他开车撞飞了几个感染者,又用轮胎碾压了几个感染者,但感染者的数量越来越多,他们在其中一个感染者的指挥下,对内维尔的吉普车展开了围攻,几轮攻势之后,将吉普车掀翻在地。
眼看着内维尔的生命即将走到尽头,一阵白光照射过来,整个世界变成了白茫茫的一片。
内维尔以为这是天堂的光芒,但其实这只是带有紫外线的探照灯。
等内维尔再次苏醒过来,他已经回到了自己的家中。
而此时家中除了他自己,还多了一个女人和一个男孩儿。
虽然内维尔每天都会在电台播音寻找幸存者,告诉他们,自己可以提供食物和庇护所。
但真的当幸存者站立在他面前时,他却花了好长的时间才适应了有人类相伴。
三年以来,双腿站立的生物,一直都是猎杀自己的怪物猛兽,突然发现他们在看电视和做早餐,内维尔一时半会儿没有缓过神来,一切仿佛都像在做梦一般。
这是一个很好的开始,世界上依然还有未感染的人类的存在。
但是好景不长,感染者竟然顺着内维尔逃亡的轨迹,找到了内维尔的家,他们冲破内维尔设置的重重防线,闯入了内维尔的家里。
内维尔带着女人和孩子躲进了自己的实验室中。
却发现之前进行实验的感染者竟然正在慢慢好转,原来血清是有效的,人类的希望,还没有完全破灭。
但此时,破门而入的感染者也已经闯进了实验室,他们距离内维尔只剩下了最后一道玻璃墙的距离。
内维尔这次终于看清了带头挑事的那个感染者,原来他正是当初冒死走入阳光和自己死亡对视的那一个。
他的目标并不是内维尔,他在玻璃上画了一只蝴蝶,而那个躺在实验室里女感染者的手臂上,正好,也有一只蝴蝶。
孤独感《我是传奇》可能是我看过孤独感最强烈的电影了。
偌大的纽约城里,只有一人一狗相依为命。
在家里,主人公内维尔已经习惯了和狗狗聊天。
狗狗已经是他现在唯一的亲人。
无论狗狗能否听懂内维尔说的话,但狗狗一举一动的所思所想,内维尔却已经了然于心。
在常去的超市,内维尔和一群模特毫不违和地打着招呼,呼喊他们的名字,帮他们想好台词。
模特的身上穿着平日常见的衣服,搭配地不算时尚,但也得体,完全符合内维尔的审美。
毫无疑问这都是他一点一点布置出来的。
每一个模特,内维尔都为他们注入了特定的人设,有八卦消息不断的店员,有抬头不见低头见的邻家男孩,还有自己一见到就会怦然心动的暗恋对象。
当感染者将一具名叫弗雷德的模特作为诱饵放在大街上的时候,内维尔甚至对弗雷德大声呵斥。
感染者也很清楚,内维尔一定会被这个陷阱诱骗,因为他几乎每天都要跟这个模特say hi say goobye。
最让我感觉到内维尔孤独的,是他每天都会雷打不动地在港口播放寻找幸存者的语音,哪怕得不到任何一丁点的回应,他都不愿意相信,自己是最后一个幸存的人类。
广播的内容是——“我叫罗伯特·内维尔,我是一个生活在纽约市的幸存者,我通过所有的AM频道广播,每天中午太阳最高的时候,我都会在南街海港,每天如此。
如果有人活着,任何人还活着,我能提供食物,提供庇护所,我能保护你的安全。
如果有人听见,无论你是谁,请和我联系,一定。
你不是一个人!
”与其说内维尔一次次想要告诉幸存者,你不是一个人。
不如说,内维尔发自内心地希望,自己,不是一个人。
内维尔晚上睡的床,是一个浴缸,当夜晚降临,周围都是夜行生物的声音,只有浴缸可以在他的四周形成壁垒,一个人一条狗一把枪蜷缩在一个浴缸里,每一个晚上,浴缸就是内维尔的全世界。
而当失去狗狗以后,浴缸里也就只剩下了内维尔一个人。
狗狗是亮点
我想应该有不少朋友曾经为电影里的狗狗而动容。
作战强,通人性的德国牧羊犬萨曼莎给我们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她是主人公内维尔在末世中最后一个伙伴。
他们相依为命,彼此照应。
萨曼莎曾经是内维尔女儿的宠物,但在一家人分别之际,女儿把萨曼莎留给了必须要坚守在疫区的父亲。
女儿并没有太多的心思,只是想让父亲不要那么孤单。
但不料这一次的告别,却成为了父女之间最后的诀别。
当时的萨曼莎还只是临世不久的幼犬,还必须躲藏在主人的臂弯之间。
年岁几乎和内维尔的女儿差不多大。
3年之后,萨曼莎成为了内维尔求生之路上的左膀右臂。
内维尔一定想过,要是女儿还活着,要是她能平安长大,应该也是一名了不起的求生战士吧。
萨曼莎之于内维尔的关系是特别的,他们不仅是默契的战友,更是无法分离的亲人。
当萨曼莎不小心跑进夜魔的据点,内维尔也不顾一切地闯进黑暗之间。
他明知道在黑暗中如果遭遇夜魔他毫无胜算,但他还是那么做了。
因为萨曼莎是他的亲人,他没有能保护好自己的妻子和女儿,他不能让这样的错误再犯。
所以当内维尔在伸手不见五指的屋子里呼喊萨曼莎名字但找不到萨曼莎的时候,内维尔,是揪心的,观众,也是揪心的。
相对的,当内维尔踏入夜行生物的陷阱,被高高悬吊在空中。
萨曼莎始终在内维尔的身边守护着他,呼唤着他,一刻也不曾离开。
黄昏临近,被感染的猎犬,龇牙咧嘴,狺狺狂吠,被感染的生物力量和敏捷都会得到加持,萨曼莎却同时要面对三条被感染的猎犬。
这同样是一场没有任何胜算的对决。
萨曼莎自己分明已经怕得要命,但依然为保护主人奋力反击。
我们无一不希望萨曼莎能够在战斗中全身而退,此时进度条只走了三分之二,哪怕剧情需要,萨曼莎必须赴死,我们也侥幸地希望,她能够多留一些时间。
可是萨曼莎还是被咬到了,而且不止一处,身负重伤。
当内维尔把萨曼莎带回实验室,本以为内维尔会用实验未完成的针剂给萨曼莎注射,创造奇迹。
但是,这并没有发生。
内维尔看着萨曼莎一点一点被病毒感染,一点一点不再记得自己。
再一次经历了与至亲的生离死别。
他不得不以一种与残忍的方式与萨曼莎告别。
虽然萨曼莎不是人,但萨曼莎的死却是更加最虐心的情节,甚至比看到内维尔家人飞机失事更加虐心一百倍。
我自己也有养狗,狗狗的忠诚是人类难以想象的。
有时候家里人出门,狗狗为了呼唤主人,可以一刻不停地喊叫。
直到见到家人归来才停止,而此时她的声音已经完全嘶哑了。
对你来说,拥有狗狗,世界增添了一份色彩,对狗狗来说,拥有你,她就拥有了全世界。
三个结局
好多朋友应该都知道,《我是传奇》是双结局。
但我要告诉你的是,《我是传奇》其实有三个结局。
其中一个,内维尔将血清交给了女人,让女人和孩子从密道逃走。
而自己留下来,拉响了手雷,与感染者们同归于尽。
女人和孩子最后找到了人类的庇护所,将血清交给了他们。
人类的未来,似乎又拥有了新的希望。
另一个结局,内维尔拔掉实验者身上的输液管,实验者的皮肤再次从光滑变为腐烂。
内维尔抱起实验者,打开玻璃门,把实验者归还给了夜行生物里的带头大哥。
其他夜魔想要对内维尔动武时,带头大哥制止了他们。
最后内维尔和女人还有男孩,就这样安然无恙地离开了实验室。
第一个结局,是公映版,也是大部分观众看到的版本,第二个结局,则是隐藏版。
说实话,这两个结局我觉得都还不够“传奇”。
第一个,伟光正,大无畏的英雄情节,未免有些落入俗套。
第二个,突然大改夜行生物的基础设定,又让人大跌眼镜。
最关键的是,你很难在看到这样的结局之后,能感觉到是“画龙点睛”之笔。
究竟,传奇在哪里呢?
后来我知道,《我是传奇》其实是根据同名小说改编的电影。
而电影之所以会有两个结局,会有两个这样的结局,也跟原著有一定的关系。
原著中,主人公内维尔的确光荣了,原著中,夜行生物也的确拥有了人类一样的智慧。
但原著的结局,并不是将电影版的两个结局简单拼接。
看了原著,你才会真正体会到,为什么“我是传奇”。
接下来,我想把电影和原著不一样的地方稍稍做一些盘点,然后告诉你《我是传奇》第三个结局的样子。
小说中更愿意把感染者称为吸血鬼,因为夜行生物习性和感染方式,甚至他们害怕大蒜害怕十字架的设定,都跟吸血鬼十分相似。
而我们通常称电影是一部丧尸片。
主人公内维尔,在小说中的形象跟威尔史密斯也有很大的差别,是一个金发碧眼的白人男子。
威尔史密斯的形象硬朗彪悍,看到他拿枪的样子,就不自觉地联想到了他曾经主演过的那些毁天灭地的动作大片,所以看电影时,我其实一点都不担心威尔史密斯的安危,相信他一定能保护好自己。
内维尔曾经见到过没有被感染的狗狗,但没有自己长时间地驯养过狗狗,他是真正意义上的,一个人在战斗。
小说里,也没有电影中出现的女人和男孩儿,但出现过伪装成人类的女性夜魔。
他们虽然被病毒感染,但他们人类的意识并没有完全被破坏,只不过他们已经不再把自己当成是人类了。
而是将自己与人类,与无意识的感染者,完全区分开来,自称为一种独立的物种。
这个女性夜魔看上去几乎和人类并无二致,但她的真实身份,是一个刺探情报的卧底间谍,目的就是了解内维尔的真实情况。
最终,内维尔并不像电影里那样生擒了夜行生物,而是被夜行生物生擒,绑上了火刑架。
综合下来,《我是传奇》的电影,充其量只能算是小说的一部同人作品,有太多不一样的地方,甚至某些内核由于情节的变化而随之发生了重大的改变。
为什么我要说,电影与小说相比,不够传奇。
因为小说中的内维尔,是真正意义上的最后一个人类。
并且电影中诉说内维尔传奇的,是跟他才刚刚认识一天的人类,但小说中展现他传奇的,则是每天都与之战斗的夜行生物。
虽然小说的绝大部分篇幅都没有在描写内维尔有多么多么传奇,但在结尾时突然之间的视角切换,我才终于理解了这个大言不惭的标题——我是传奇。
最后,我摘抄了小说的结尾,我们一起来感受一下吧。
街道上人山人海。
黎明前的时刻,天色灰暗,他们绕来绕去,情绪很激动,嘈杂的人声听起来很像千百万只昆虫同时嗡嗡鸣叫。
他看着外面的人群,左手抓着铁栏杆,手指头已经没有半点血色。
他两眼通红布满血丝。
突然间,有人看到他了。
有那么一刹那,群众突然鼓噪起来,甚至有些人开始大声咆哮。
然而,转眼之间,他们突然安静下来,仿佛有一大张无形的毯子罩在他们头顶上。
他们全都抬起头来看着他,个个脸色苍白。
他也死盯着他们。
接着,他突然想到,此时此地,我才是那个异类。
正常是一种属于群体的概念,多数的标准。
当整个世界只剩下你一个跟别人不一样的时候,不正常的是你。
他看着他们的脸——惊骇,畏惧,战栗,恐慌——那一刹那,他猛然醒悟,原来他们怕他。
在他们眼里,他是某种前所未见的、可怕祸害的源头,甚至比他们经历过的那场瘟疫更可怕。
他是某种神出鬼没的怪物。
每当他们心爱的人死去,全身的血液都干涸了,他们就知道他曾经来过。
他忽然明白他们的感受了,所以,他并不怨恨他们。
他右手紧紧抓住那一小包药丸。
这样一来,一切就可以平静地结束,没有暴力。
这样一来,他们就看不到任何血腥残暴的画面……罗伯特·内维尔看着外面那群地球上的新人类。
他知道自己不属于他们的国度。
他知道,自己就像吸血鬼一样,是邪恶恐惧的象征,是遭天谴的怪物,必须被消灭。
那一刹那,在无比的痛苦中,他忽然觉得很好笑。
他猛咳起来,喉咙哽住了。
他吞下药丸,转身靠在墙壁上。
没多久,那种麻痹死灭的感觉开始蔓延到他的四肢,这时候,他忽然想到,一切又回到原点了。
一种新的恐怖即将从死亡中诞生了。
一种新的传说诞生了,那传说即将成为永恒,永远颠扑不破。
我,已经成为传说了。
聆听《我是传奇》有声影评,轻点此处
看完这部由票房灵药之称的威尔史密斯主演的、根据美国畅销科幻小说改编的、以病毒侵袭灾难降临为主题的、目前位居北美票房榜次席的、号称上映当周就打破《指环王三》票房记录的影片---《我是传奇》之后,黑屏,字幕上滚,音乐响起,哥儿几个愣了,沉默,五秒后,异口同声的大声问彼此:这就完了?!!
靠!
于是,猜测就此展开,有人说投资估计都花去请史密斯了;有人说圣诞之后本身好片子就不多吧(扯淡!);还有人说,根据我国特殊国情和广电总局的一贯作风 ,是不是咱看得是删节版啊?
后来经过多方查证,也驳斥了这种诬陷人家英明的广电总局的说法。
而我却把怀疑的眼光投向了正在进行中的美国编剧大罢工。
我估摸着,虽然这片子声称是由四个编剧,两人一组完成的,但其中其实另有隐情。
片子剧本的创作阶段正处于美国编剧大罢工暗潮涌动,风云急变的时期。
可能当初投资方华纳也是想好好的把这个片子做成个大制作,请了两编剧A和B来写,结果写了个初稿,AB二人觉得钱太少了,决定不干,去参加大罢工了,于是C和D两位编剧接手。
罢工如火如荼的进行中,剧本的写作也在艰难的推进着,然而,编剧的钱实在是太少了,于是乎,窗外罢工的呐喊声吸引了C和D,他们也曾向投资人制片方呼吁过,然而这又有什么用呢?
罢工声势越来越大,C和D依然投笔从戎,投入罢工,剩下的,只有那没完成的剧本…… 一个难题摆在了制片人,投资方的面前,钱是投了的,史密斯也是请了的,剩下了未完成的剧本,拍还是不拍?
一个英明的洋领导放下茶杯,掐灭了雪茄,一拍桌子:拍!
结尾没有,自己加!
没人写?
从国外请!
于是乎,一名神秘编剧E在一个漆黑的深夜走到了编剧的房间,拿起了那本未完成的剧本…… 电影开拍了,威尔史密斯依然那么帅气,情节从一开始就顺着故有的套路展开。
某个医生宣布治愈了癌症(扯淡!
),但是病毒变异,无数人玩儿完了,剩下史密斯一个人,与僵尸吸血鬼做着坚持不懈的斗争,最后为了挽救人类的命运英勇就义。
饶着最近美国观众业余影视生活太饥渴了,好不容易有个大片,那还不赶紧的掏钱去看啊。
票房蹭蹭的涨,超过了指环王三。
制片人乐坏了,投资方笑颠儿了,赶紧酬谢及时雨编剧E。
这时,E在一片掌声中走到前台,乌黑亮丽的头发,黑色的眼睛,黄色的皮肤,我靠,原来是个中国人!
怪不得我看片子结尾的时候,史密斯就义的那个情节是如此的熟悉,假如换个时代,换个肤色,给他带个解放军帽那就是英雄儿女中向我开炮的王成啊!
典型的中国爱国主义主旋律影片结尾!
广大中国观众耳熟能详啊!
就凭这一点,广电总局在禁止美国大片登录中国市场的时候,也该对该片网开一面嘛!
言归正传,投资人和制片人笑嘻嘻的凑近编剧E,请问他酬劳方面有什么要求?
E吸了吸鼻涕,从上衣胸前的口袋里掏出一张纸,认真的问:来时的火车票谁给报了!
日后,美国编剧大罢工终于以失败告终。
史家在撰写这段历史事件的时候,描述道:2007年发生在电影王国美国的这场轰轰烈烈的编剧大罢工,最后终于失败了。
究其失败的直接原因,就是因为中国廉价编剧的广泛介入,以低廉的价格接手了美国电影业,并为美国观众带来了一股清新的叙事风潮。
美国编剧协会正式想WTO提出抗议,反对中国这种对美国的文化侵略,然而漫长的官司到今天也没有打完,中国就是这样奠定了自己国际文化霸权的地位…… 故事还在继续着,在我的臆想中继续发展着…… 以上文字纯属痴人说梦,总而言之,《我是传奇》,真的是一部传奇。
如果你想看主旋律,或者找点不痛快,请看《我是传奇》。
相信很多人说它烂尾并不知道这部为双结局。
在第一结局中,以“完美”结局。
虽然结局很好,但这种结局没什么说的,就是为了迎合普通大众。
在第二结局中,Will Smith听到了来自“上帝“的声音,听到了最后女儿上飞机那句蝴蝶,当然是假的。
于是查看试验体发现她身上也有这有两种可能:一是就是主角女儿,免疫为问题就很好解释了、一是一种隐喻,试验体与夜魔头”爱情“可发现试验体还算有点人类特征,两种都可以解释了她为什么变好。
并最终于头领达成协议和平共处。
最后幕即三人共同寻找其他人类。
这结局中并没有人类聚集地。
第一结局表面看着挺好,皆大欢喜,人类被拯救。
主角也英雄了一把,适合普通人,商业类。
第二结局就彻底把人类希望给灭了,试验体是假的不说,人类聚集地也没有。
只留下三人去寻找可能不存在的人类聚集地,也算留下希望吧,至少人还活着不是?
但剧情就合理多了,深度好些。
个人也跟喜欢第二结局。
看到我是传奇2消息,真是要拍下部,那应该是依照第二结局来拍了。
感觉会是三人真的找到人类聚集地,但也被毁灭。
是去了再毁还是去时就毁了就不好说了。
期待下一步吧。
很大的都市,很流畅的一辆车,很自由的,但一个人,和一条狗。
荒芜的、无人的、繁荣归于宁寂的美。
从轻轨广告上知道了这部片子。
片花没有告诉我们片子后半段的惨烈与残酷,所以甚至是给人以向往的感觉。
大抵人心底上都一个向往无边的自由与自我孤独的理想。
一开始情景的舒缓与ALONE氛围,似乎很适合在这个冰雪连天,万众归家的艰难时节。
危机的冲突与激烈展开,缘于隐藏于黑暗之中的暗黑猎人。
当后半段这些病态的暗黑猎人出现后,你会发现这个故事,其实并没有逃脱过往的僵尸模式片子。
但这似乎并不是最重要的。
“暗黑猎人”这个称谓很到位,代表了那个被文明毁掉的群体的,拥有着最残忍却依然智慧的生命。
于是,男主角落入陷阱,惟一的伴儿--狗终于死了。
绝望的挣扎、自杀式复仇,换来了突然的希望与救星。
导演用突然出现的救星,女主角安娜的口吻,一直在诏告那个孤独的男人,诏告世界:上帝早有安排,文明的极致就是病态与变异,而孤独并不绝望,惟有信仰可以拯救一切。
当故事的结尾以惨烈的代价换来了人类生存与自我救赎的希望时,那个幸存的失乐园,那个秋叶灿烂、金色满眼的世界,温暖着所有故事的观摩者。
当片尾音乐响起时,我一个人坐在蜗居里,捧着一杯温暖的茶,为自己的这份小小的幸福与安逸,默默地感慨与祈祷。
望向窗外那萧瑟的寒枝,间或听到顽童们放响的炮仗,我想说的是:希望,潜藏在这个仿佛早有预言的冰雪无情的后天天气。
温暖,送给所有在途的、孤独的、困倦中寻找归家的人们。
总之,孤独并不绝望,信仰拯救一切!
一直想看的片子又一直漏看。
昨天租了DVD,完全没有失望。
节奏控制和情节展开的非常好。
虽然片子不长(这种灾难题材要拍长太容易)但是角色很快就完整的表达给了观众。
史密斯的演技挺好。
他近两年拍了很多类似的拯救意味的片子——The pursuit of happyness自救,7 pounds救人,Hancock就是彻底的超人——这部的角色感觉最真实DVD正片之外,附了几部动画短片第一部是香港的故事,比较差劲。
故事的核心毫无新意。
给任何人“讲一个人类灾难寥寥幸存者的故事”的问题,十之八九都会第一个想到跟短片一样的结局。
画工也很粗糙,女主角迎风站着的时候,头发是一片一片飞起来的,不分丝缕。
很多镜头里女主角的身体比例有很大的问题,景深透视和人体工学(譬如脖子和肩膀的角度)也不正确。
还给女主穿了白色“梦幻风格”的连衣裙——就整体感觉是非专业的中学女生作品。
可能是最短的一个(这么短就更应该下点功夫把画工弄好呀)第二部是美国的故事。
是唯一有配音旁白的。
画风是典型的美式漫画,故事也是典型的少年系美式故事:暴力和黑帮大佬。
感觉创作者有些野心,但是限于篇幅和其他制约,没能完全的展示出来。
留给观众“那又怎么样呢”的感觉,而且是一种比较空虚和不满足的疑问,有别于被悬疑吊起胃口的“下面会怎么样呢”的期待。
但是依然值得赞赏一下,尤其开头给出关于监狱的设定,就很偏很有创意,又很合理第三部取地于偏远的丛林村庄,比香港的故事更差劲,因为都没有把故事说圆。
并不只是因为没有文字旁白注释,而是根本的编剧问题。
也可以说是不知所云最后的故事发生在印度,是讲的最完整的一个。
但是其中有严重的bug和不合逻辑的问题,因为牵涉剧透就不详细说了。
总体也是很平凡的作品。
因为画工没有什么毛病,角色性格也说的过去,所以我评价比香港的故事略好一些,次于美国的故事
自从指环王 矩阵三部曲后 好莱坞好像有些用力过度全线委靡不振 大小制作大多以烂片的名义收场 票房失利巴恶评如潮 除了个别仍然延续自己独特风格的电影续集勉强赚些票房和soso的评价此前看了 我是传奇 的trailer 告诉自己2007就等看这部好戏了 毕竟主角一路演下来 还没有让我失望的 如果能达到i robot这一级别的影片确实值得期待 但是 我错了 告诫各位千万别相信片花剧情前半小时铺垫很耐心 人物 故事 冲突全给你上满弦了 不过主角进入圈套 突围 后 整个就全崩溃了 就是维尔史密斯也救不了场了 后面的几十分钟陷入 拉机时间 不用猜就知道下面那些陈谷子烂芝麻的套路估计编剧只交了半截的剧本 正写下半截就赶上罢工的酝酿期 编剧那意思很明显 看了吗前面够帅巴 要是制片够意思 后面才是最精彩的 估计是编剧和制片方谈崩了 后面撒手不管 临时请的编剧也是协会里的败类 愣是没辙把这剧给归拢完整了 那对凭空崩出来的母子怪可怜 估计片酬知识ms的百分之一 但是已经能从容把这部片子搅局到B级片 ms的昂贵片酬害死了这部有头没尾的片子 CG没啥说得 就那样 剩下的投资全做片花里了 那些病毒僵尸没有对Cg工作人员造成任何麻烦 为了省时 毛发也省了 他们说 这样渲染起来更酷 其实是为了更快 呵呵 里面硬塞的汽车广告比较烦人 有钱你砸变形金刚里多好 放人类全毁后才出厂够没眼力见的 估计那车不如大黄蜂的那个好卖总之 编剧协会得为这部烂片负责 罢工前至少把案子做完 不能半截撂摊子 不知道现在罢工完了没有 不过可以肯定是 即使是在罢工期间 这些编剧也在幸福的过圣诞节呢
WS没有死的那一版。
很多人说女夜魔是他老婆男的是他儿子,不好意思你们想错了……1 他老婆和女儿(是女儿!
)在一开始直升机被撞的时候应该就死了。
2 蝴蝶的含义是什么很难说清楚,有人说跟圣经有关,我觉得可能是进化。
3 WS始终认为夜魔是没有感情,没有正常大脑功能,没有社会化功能的,因此他对待夜魔如同动物,捕杀、实验,杀死很多夜魔毫无愧疚感。
4 他在抓回女夜魔时就已经看到了她肩膀上的蝴蝶纹身。
5 男夜魔和WS在实验室对峙时,男夜魔不会说话,因此只是在玻璃上画出了蝴蝶。
6 WS看到蝴蝶之后明白了男夜魔是为了被他抓走的女夜魔才来攻击他的,他立刻去检查女夜魔肩膀上的蝴蝶纹身就是为了确认这个。
然后他明白了之前他抓走女夜魔是男夜魔为什么会暴露在阳光下,不是因为大脑退化而丧失生存本能而是因为爱。
继而他明白了夜魔是有智力有感情的,而他之前杀了那么多夜魔……这是他当时面部表情变化和痛苦的来源,而不是因为蝴蝶让他想起这是他老婆孩子……7 在上面这段情绪变化里,最为重要的一个联想是:男夜魔画蝴蝶——WS明白他画的是蝴蝶——WS明白这个蝴蝶是有所指的,不是随便没脑子乱画——WS明白这个蝴蝶指的是女夜魔。
在这个心理活动中他明白蝴蝶指什么是最重要的一个过程,所以在这里有两个处理强调“蝴蝶”:画外音响起他女儿的声音令他响起蝴蝶,他检查女夜魔的肩膀确认上面有一个蝴蝶图案。
OVER。
这个剧本台词写得太惜字如金了,一点多的解释都不给,很容易造成各种误读啊。
08.6.2我对于吸血鬼有始终不渝的兴趣。威尔越来越正剧了,虽然是科幻化的。他越来越值得敬重了。
有点意思 极端的背景设定之下 Will Smith刻画的这个人物有血有肉
电影有两个结局,庆幸看的是圆满版...生活还是有希望的...大家都没死...
这其实是个上帝造物花了七天的故事。导演把圣经故事通过符号系统和空城纽约的奇观,层层嵌套入电影里,而且包装出了新意,摇身变成了轰动当年的病毒疫情灾难片。一切的对立与答案,开头其实就讲完了,其中几秒种拍到的一个壁画,上面是“God still loves us.”/米开朗基罗的《创造亚当》与“Do we still love god?” /《创造亚当》里的手被一把枪指着,两者的拼贴。
开局场面很宏大诱人。可惜剧情始终要按俗套路数来走,技术硬伤也很多。
很多人说,前半部分是好片,被后半部分毁了。我觉得没有这么严重,不过比起前半部分的紧张与精彩,后半部分确实平庸了许多。当你看到这样一个黑人帅哥(还是个非常有学问的学者)和一只非常棒的狗在世界尽头相依为命,为人类的延续仍然挣扎试验,能不感动么。然后,狗狗死了,还怎么活下去?后边不说了。威尔史密斯很帅。
山姆应该获得奥斯卡最佳男配角奖。
如果奥斯卡有最佳动物主演的话应该非此狗莫属了吧
我爱威尔史密斯,没想到,这片子还挺感人,特别是,他女儿说,daddy butterfly~~~OMG~~~~眼泪一下就出来了
why are u legend...why..?
初中上课走神儿的时候无数次幻想过这样的场景,所以看到预告片以后就很想看。不过总体上只能算中规中矩。
A little creepy, but a good movie overall. Just not my type...
没有看完,世界末日的说法太多了。那么多人用生命来守护。太俗套了。同之前看的《艾利之书》如出一辙
我还是怀念像黑衣人那么娱乐又不老套的片儿,这片前半段就是在演人和狗,什么别的都没有,不过威尔·史密斯 的演技还是值得称赞的,就是结尾太扯了,草草的结束感觉很不完整
威尔史密斯对得起“卖座”这两个字。起码交了差,但还不够打动人心。听说有两个结局,比较吃惊!
变种的生化...
如果可以坚持「一人模式」的生活与打怪似乎可以成为神作,但是关于回忆,以及新人进队后的各种情节安排,最后沦为三流的一般性生存故事,当然丧尸也有亲情,只能算勉强及格的反转,说到底还是一曲在大灾难前「安有完卵」的悲歌。
外来者的突然而至太刻意,这也是为人类薪火相传的光明结局而做的设定。孤独感营造得不错,观看与所处季节不同的录制节目、与影像店模特的交流和动画片对白的神同步。美术也可以,带有美国标志的旗帜与品牌反凸显一种衰败。悲情的救世主。如果将孤独感与无力感贯彻到底就好了,商业价值是毒药。
后半部分节奏紊乱,高潮不突出,结尾缺少铺垫,莫名其妙就结束了。电影版改动太大,远不如原著。好在威尔演技很赞,扳回一城。
末日、科幻、好的演技(包括里面的狗狗),我认为这是一部很好的片子。两个版本的结局我都找来看了,很难说哪一个“更”好,只能说两个结局都可以让人思考吧。可能因为本身是小说改编的,时间有效比较难以说得非常详尽。看到导演说不拍前传跟续集真的比较可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