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he Whale,庞然大物,我的鲸鱼老爸(台)

主演:布兰登·费舍,萨迪·辛克,周洪,泰·辛普金斯,萨曼莎·莫顿,实谛·史达仁,杰西·辛克

类型:电影地区:美国语言:英语年份:2022

《鲸》剧照

鲸 剧照 NO.1鲸 剧照 NO.2鲸 剧照 NO.3鲸 剧照 NO.4鲸 剧照 NO.5鲸 剧照 NO.6鲸 剧照 NO.13鲸 剧照 NO.14鲸 剧照 NO.15鲸 剧照 NO.16鲸 剧照 NO.17鲸 剧照 NO.18鲸 剧照 NO.19鲸 剧照 NO.20

《鲸》剧情介绍

电影免费高清在线观看全集。
影片改编自Samuel D. Hunter创作的同名戏剧,讲述在爱达荷州乡村一个破旧的公寓里,重达272公斤的英语教师查理(布兰登·费舍 饰)隐居避世,固执、坚决地要把自己吃死。查理在中年时期为了同性情人抛弃家人,但情人过世后因为悲伤和内疚暴饮暴食,并且尝试与17岁的女儿艾莉(萨迪·辛克 饰)修复关系。 随着查理越来越接近不可避免的命运,他的朋友丽兹(周洪 饰),一个愤世嫉俗的无神论者护士,以及埃尔德·托马斯(泰·辛普金斯 饰),一个年轻的传教士都试图在查理身上找到能被拯救的意志,无论是肉体上还是精神上。然而,只有与查理关系疏远的女儿艾莉才能让他看到目前绝望状态之外的未来,艾莉虽然尖酸刻薄、充满仇恨、浑身是刺,查理却能在她身上找到最后一次赎罪的机会,甚至可能是一丝希望。热播电视剧最新电影分手工作室2永远-永远大宋北斗司天呐,太棒了敌对维度我们无法一起学习OAD2上帝的间谍抹布女也有春天企鹅人风月变震撼鲜师犯罪现场调查第十五季白粉飞第二季好女孩简铳皇无尽的法夫纳笑着活下去美人鱼战队飞兔大联盟终极武装天地粮人寻找满月仁寺洞丑闻丹青小姐火星一号原子危机越狱兔第五季狄仁杰·通天人偶冷宫女刺客终结武器穿越者之异梦空间

《鲸》长篇影评

 1 ) 过气男神,史诗级大逆袭……

奥斯卡刚刚落下帷幕。

杨紫琼主演的《瞬息全宇宙》横扫包括最佳女主角在内的7项大奖。

重磅表演奖项中,唯一旁落的就是影帝桂冠。

今年54岁的布兰登·费舍凭借增重+特效化妆,展现了一个重达272公斤男子人生中最后的一周。

脱胎换骨神演技,带来无穷无尽的震撼与感动。

今天就来说说这部——

文学教授查理在女儿8岁时出柜,并爱上自己的学生。

为了追求真爱他抛妻弃子,但幸福日子没过多久男友就去世了。

查理陷入绝望之中,同时袭来的还有曾经抛家弃子的深刻愧疚感。

心态垮塌后,查理患上了饮食失调症,自暴自弃地吃成一个“肉山大魔王”。

即便各脏器已经濒临崩溃,心脏随时可能衰竭,但查理还是无法停止疯狂进食。

在一次心脏病发后,他想起自己还有最后一个使命必须完成。

查理决定与九年未见的女儿联系,修复父女关系。

这是一个关于自暴自弃、自我认同、赎罪、弥补的故事,它深刻、动人、写实,通过肥胖症患者的心理,细数那不为人知的遗憾。

开篇观众就知道男主只剩下一周的寿命, 字幕中“星期一”、“星期二”这些再平凡不过的日期,却在此刻变成死亡倒数。

这一周内,我们看尽了他因肥胖而面临的生活不便、歧视和健康问题。

心病的折磨和生理的痛苦都让人不忍直视。

即便世界偶尔对查理释出善意,但往往下一秒就会残忍收回。

出于自闭,查理总是让披萨外卖员把食物放在门廊,天长日久外卖员开始关心起查理。

结果在目睹查理真容后,丢下一句“我的天”就落荒而逃。

虽然饱尝心碎的痛苦、肉体的磨难,但看似消极厌世的查理却带着真挚回望生命中的所有人。

在他那纯净温柔的眼睛里,似乎没有绝望只有希望。

在生命苦痛之外《鲸》讨论了人的同理心,那是不论外表、背景或信仰,人与人之间本能的羁绊与关怀。

年轻传教士尽管知道他的同志身份,也曾被查理的朋友驱离多次,却仍希望能在他最后的日子帮助他。

查理的女儿虽然满腔愤怒,却不断回到查理的公寓陪伴,即便她难以原谅父亲曾经的过错。

而已故爱人的妹妹把查理视为至亲,她理解查理的痛苦,即便不忍他暴食伤害自己,却还是带给他最喜欢的食物,静静陪他走过最后的时光。

《鲸》是一个关于救赎的故事,电影里的每个人都在等待着被救赎。

最后,影片并没有选择让一众正常人拯救查理这一位失常的病人,反而让查理打开女儿的心结,让水火不容的母女有了和解的可能。

既锐利,又兼具抚平伤痕的细腻,赋予边缘群体自述的机会。

而不是以励志的减肥主线,穿插克服障碍的狭隘叙事结构,加上取巧意淫男主的肥胖臃肿,最后满足大众对正向成长的病态执念。

拒绝妥协、讨好的态度,正是本作让人敬佩的原因。

在剧作上,《鲸》也是一部缜密的作品,堪称单一场景拍片的教科书。

原作是塞缪尔·D·亨特创作的同名舞台剧,全剧只有6个角色,所有故事都发生在一间屋子里,电影版请到原作者亲自改编剧本。

之所以用《鲸》做片名,首先是男主庞大的身躯在外观上的相似,其次是因肥胖产生的呼吸道哮喘、啰音,与鲸鱼的低鸣互相呼应。

二者看似庞然大物,但其实没什么杀伤力,通过不断回荡的旅程找寻存在的价值和意义。

为了强调《白鲸记》这个关键书目,电影以奇观式的角度呈现查理硕大苍白的体态。

视觉上舍弃了常见的宽银幕画幅,全片以接近正方形的 1.33 :1画面比例拍摄。

镜头强调男主过着极度狭隘生活的同时,也刻意让他在画面中看起来更为巨大慑人。

擅长心理惊悚题材的导演达伦·阿伦诺夫斯基以近似肉体恐怖(body horro)的方式呈现查理罹患肥胖症的外形,将常人对肥胖的恐惧用病态甚至畸化的硕大身躯体现,创造不适感。

片中一幕刻意将摄影机放置于低角度,拍摄查理赤身裸体并缓步前进的画面,搭配诡谲如同怪物出场的背景音乐,达到怵目惊心的观影感受。

除了视觉上的分量,在音效上安排了数首磅礴的配乐,在查理步行、胸闷以及悲痛时插入,打造全方位的沉浸感。

观众仿佛是在浪涛中前行,随着剧情发展左摆右晃,再加上顺畅的场面调度,让环绕于狭小平房的故事充满着张力。

由于本片的场景非常之少,在没有任何大场面、华丽特效的情况下,故事的重心完全压在男主布兰登·费舍的演技上。

为了饰演查理,布兰登每天得花六小时化妆,穿上重达300斤的人造皮装,光脱下这套妆造就得花上整整一小时。

这套特殊服装让布兰登在拍摄过程中吃尽苦头。

由于这套装备完全不透气,道具师只能在皮套下加装类似赛车手的冷却冰衣,冰衣上布满管线,可以让凉水在里面循环流动进而降温。

布兰登说他每天都要融掉七、八大袋冰块。

在着装完毕后,从化妆室走到影棚大约70多步的距离,得靠一名壮汉用推车移动他。

因为每场戏拍摄的内容不同,布兰登身上需装备50到300斤不等的额外重量,所以身旁必须四、五人随时待命,协助他站立、坐下、补充水分、更换他背后的冰袋和管线。

片中查理的健康每况愈下,特化团队准备了几组肤色渐变的手臂、腿部和身体部位,以反映角色的躯体状态。

而脸部的人造皮无法重复使用,在拍摄期间特化团队必须每天准备新的人造皮。

为了显得更加自然,布兰登面部的人造皮和毛发都是一根根手工贴上,之后再进行人工修剪。

层层重压下,片场表演的布兰登几乎等同于受刑。

每天收工时将脱下皮衣后会感到头晕目眩,片中饰演女儿的萨迪·辛克(《怪奇物语》中的Max)说两人在拍摄期间几乎没有聊天,“他的特殊服装太热了,所以在拍戏空档,布兰登总是被迅速带到有空调的帐棚内,避免中暑晕倒”。

所幸,一切努力没有白费。

布兰登凭借“毁容级的演出”勇夺奥斯卡影帝,本片在威尼斯影展首映后,全场观众起立鼓掌长达6分钟。

而布兰登这次带给人们的感慨,其实不只是电影本身,还包括他真实的经历。

他几乎与片中男主一样,充满了纠结的选择跟自我悔恨,最终仍想奋力一搏,在黑暗处找到光,用爱救赎。

《木乃伊》系列中的布兰登堪称up的童年男神。

演艺生涯本该顺风顺水,结果却惨遭好莱坞外国记者协会前主席菲利普·博克性骚扰,拒绝潜规则遭到业界封杀,加上母亲过世、离婚等众多打击,演艺事业开始走下坡,他的外貌、身材和健康状况也跟着恶化。

有近7年的时间,布兰登经常进出医院进行脊椎、膝盖、声带等多处大大小小的手术,以治疗他在拍摄《木乃伊》系列造成的损伤。

女主蕾切尔·薇兹曾透露,当年他甚至在片场停止了呼吸,最后靠CPR捡回一条命。

之后只能在小成本电影中混口饭吃。

导演为了把《鲸》搬上银幕筹备了近十年,最大的困难就是不知该找谁出演。

试镜的明星情绪都不对,找来的肥胖症素人专业性不行……直到某天,他看到一部巴西独立电影的预告片,布兰登在里面演了一个小角色,才想到邀请他。

沉寂多年后,布兰登挺过了恶意中伤的评论,终于重返大众视野。

本片之所以能打动人心,除了那些能量丰沛的角色诠释、张力戏码,在穿透奇观外皮的凝视、建构深刻之外,更投入足够深邃的人文关怀。

除此之外,《鲸》更照亮了许多深陷同样处境的人,包括布兰登自己。

正如他在赢得美国影评人票选最佳男主角奖时,说的那样——“我想让你知道,如果你也可以站起来,往光明前进的话,好事会发生的。

”那些感觉正在黑暗漩涡中挣扎的人,任何时候,请别放弃自己。

 2 ) Script Analysis: Pessimistic Storytelling & Features

Pessimistic character: the main character doesn’t push the storyline. He just sits indoors and people come to him. He doesn’t seek a goal. The story is pushed by other characters. But in traditional script structure, all stories are pushed by the main character, who seeks something or avoids something.Pessimistic storytelling: Story is told by other people, not the main character. He never tells his story by himself, it’s always people around him tell the parts of stories they know to each other.Ending: the only sunshine shines on his daughter’s face, then his face, and the whole room. It’s the only sunshine in the whole film, which makes it extremely powerful.This ending can be interpreted in two ways. Practically, he couldn’t stand up. He just dreams of standing up and embracing the sunshine while sitting in the sofa. Creatively, cuz his daughter asked him to come to the door, he doesn’t want to disappoint her. So he practices and finally comes to her.The movie is like an exaggerated version of different people we encountered when needing help. Most people are just like the missionary and pizza guy. Missionary guy is kind and eager to help, but he never thinks about things from Charlie’s perspective. He only thinks from his own point of view and just selfishly wants to convince him how important God is. Pizza guy is also kind and wants to know more about Charlie, but was in shock and ran away when he saw the truth.They are all kind, but either selfish or can’t shoulder more responsibility. Missionary guy are like people who show they’re warmhearted but actually just care about themselves and want to make themselves look good and smart. Pizza guy is a kind coward.

 3 ) 体重于泰山、神轻于鸿毛、想死于安乐、怨生于忧患

看完《鲸》,好死不死的脑子里胡乱出现了如题般很多伟光正的文言文。

甚至出现了很多近现代的英雄人物形象,当然我不能提他们的名字。

但转念一想,男主明明一个妥妥的反面教材典型,却被塑造成了一个非常正面的人,还得到了很多人的共鸣共情这多少出乎我的预料。

是只要有一束光最后照在脸上就可以感动人的吗?

真是他说要有光就有了光!

而作为观众的你居然代表上了片中的其他角色,就地原谅了这个自私的男主。

不是说好要唾弃代表我们的人吗?

难道是国产四大宽容的锅?

一个男同骗婚、抛妻弃子、欺骗友人、暴饮暴食、恋人自杀、看片自慰、巨肥宅家的文学中年,在将死的日子里居然想起要教育、挽回、弥补自己抛弃多年的女儿。

其实大家都应该明白他只是想救赎自己,求得自己的心里安慰而已。

想死安安静静的死去就好,却偏偏要伪善的去扰乱被他抛弃了的家人的生活,这点其实是不应该被尊重和感动的。

别联系、勿打扰才是他应该做的。

扮丑、增重、男同、有病、姜丝……加上自我救赎的桥段,这些十分刻意的得奖向设置已经成为了演技发挥的必备条件,放以前这都要被说成鸡贼,虽然男主得了奥斯卡影帝是实至名归,但这个自私自利的内核不应该让人厌恶吗?

生活并没有给男主带来挤压,宗教同样也未给他带来惩罚,七宗罪里他占了几条,大家可以悉数一下。

一个想吃死自己的人其实是不想死的,因为死的快的方法有一千万种。

他自己留着命就是想去麻烦照顾他的人,去贪念欲望的自慰,去求得家人的“爱”,一遍一遍念着文学作品抚平血压真是虚伪至极的做法,托着周身臭烂的上百斤脂肪站起来了,像是战胜了所有生活的苦难的胜利者奔向了天堂……我想最烂俗的梗就是:他开篇看着G片自慰喷射的那刻,就已经心脏病发作死掉了,不应该给这种人任何救赎的机会,这样才能救了片中所有人,甚至那只窗外的鸟!

 4 ) 《鲸》:反自我救赎的另类题材。

男主的核心人设既是独特的,又是具有代表性的,因为自己的欲望和一时的冲动判断而被迫在沉沦与痛苦中度过余生。

男主的一身异常庞大的赘肉你可以看着是他心灵堕落与心灵折磨的外化,是他难以卸下的心灵重负。

从这个层面,包括男主未获“拯救”的结局来看,很是反鸡汤,具有相当的现实性意义。

但是,我认为影片把象征自由的“白鲸”与男主相紧密联系和对应实在牵强,男主有无数机会可以自救,却选择放弃自己,选择沉沦,这其实带给了亲人和朋友更多痛苦,这种不能自我负责的软弱,我不能从中找到任何积极的精神或意义。

即便是对自己最在乎的女儿,男主仅仅给女儿存钱,而八年未见,这也远远不是能够弥补的。

这是影片的一个致命败笔,令主题显得空洞而混乱。

总体看来,布兰登·费舍贡献了他从影以来最好的一次表演,从现实主义中提取出的挣扎和诗意仍然让人印象深刻,有震撼和打动人心的可取之处。

 5 ) 有关于《鲸》的夸赞与吐槽,某些描述不清的情绪

人类的悲欢并不相通。

不仅是他人不能理解我的悲欢,我也不能理解他人的悲欢。

影片中有对男主角身材全方位各角度的展示,主演为事业的牺牲已经达到人类极限,很敬业。

表情又精微,特别是那张放大数倍的脸上仍旧能够看到精微的表情,演技尤为高超,奥斯卡名副其实从内容上说,层次丰富,同影小众题材,这部展示同性恋群体在追求爱情的时候缺席自己小孩的教养,临终前悔恨。

以及在浪漫类型电影里放爱情不能抗衡一切展示人生悲剧,还有男主角身为肥胖人群(观众中的肥胖人群观感不佳),性小众人群受到社会的歧视。

底色很悲凉,随着时间的流逝,亲密关系和亲子关系无法修补,不可挽回,临终前拼命补救,要女儿相信才有效,不信就无效。

最好的是那句,出自无神论社工,我不觉得有人真的能拯救谁。

鲸落似雪崩,雪花一片又一片压下来,其中没有一片雪花是无辜的。

庞大的体积在视觉效果上无论如何也不能称之为美,但是自绝于世的求仁得仁其实是美的。

男主角上课时讲的文学理论,和对女儿说的,都是诗中激发人“自我”的链接,要诚实,自我是立足于世的基石。

如果人生中一时缺这块基石,及时补回来。

男主角这么聪明,对文学有很好的感受,也是一名优秀的老师,生活中很多细节都能处理得很好。

这么优秀一人,过成这样,让观众中我辈蠢人情何以堪?

这部的精准受众应是影片本国的主流中产阶层,写边缘人群受到的歧视,社会的歧视是无所不在的,生活本身带来的压力,一个很好的人毁灭给观众看,引起情感上的冲击。

但是,发展中国家的打工群体在影片中见到过得这么好的边缘人群,实在是不能认同其凄凄惨惨戚戚。

到底人类的悲欢并不相通。

 6 ) 《我的鯨魚老爸》:自甘墮落封閉心靈的痛苦輪迴,敞開心房重修舊好的尋得救贖

將自身的身形化作肥大的白鯨,肥胖的身軀中承載著滿滿的苦痛、愧疚以及悲傷,用食物麻痺心靈,用自甘墮落懲罰自己,戴倫艾洛諾夫斯基相隔5年的新作終於不再是用荒誕奇想玩宗教隱喻,而是用一個同志的悲慘過去,以及其為愛斷捨離的家庭失和講述信仰與救贖的故事。

整體舞台劇格局,與昨天看的《敲敲門》在室內空間格局、同志、末日、宗教主題不謀而合,單一室內空間打轉並不會令人乏味,戴倫充分利用了光影與調度讓單一場景與演員表演撐起一整部長片。

比起《愛子》不知為啥的無病呻吟,布蘭登費雪操著一百公斤的道具裝演著早已病入膏肓的人,觀眾對角色心有所苦的共鳴度立馬高下力判。

相隔10多年才再次返回銀光幕前的布蘭登費雪,此次角色無疑是戴倫為他量身打造的角色,戲裡戲外費雪都承受著同樣的苦,讓自己變肥,褪去帥氣形象淡出銀光幕。

而戴倫對結尾的設計,讓布蘭登費雪頂著厚重的戲服獨自站起來,一步一腳印走向女兒的懷抱,這不僅是查理與女兒和解所達成的救贖,這同時也是布蘭登費雪再次復出與過去自我和解的救贖。

「當我讀到那些介紹鯨魚的無聊篇章時,我知道那只是作者為了將我們從悲傷的故事中短暫抽離出來而已」,我不需要任何救贖,因為你的文字已經救贖了我,現在你念出來給我聽,對我來說已經是此生無憾的救贖。

父親與女兒的和解,戴倫巧妙利用文學作為媒介,同時強化宗教信仰中的救贖,可以不信宗教,但是信宗教的過程,信仰會在無形中達到救贖的力量,父親與女兒有非常多因為時間而產生的隔閡,即便不相信一個人可以為另一個人帶來救贖,但是自己的女兒不管怎樣永遠都會相信。

在《怪奇物語》飾演Max的薩迪辛克在第4季裡也處於類似布蘭登費雪的窘境,封閉自己的心靈,不再與外界連結,最後是靠朋友一次又一次的呼喊才掙脫過去的枷鎖重獲新生。

在本片中,換她飾演給予救贖的角色,讓布蘭登費雪飾演的父親因為女兒的文字與聲音而重新站起來,以褪去肉體枷鎖的意象尋得救贖,這樣的角色互文其實頗有趣。

結尾的宗教意象與重新站起來的過程昇華全片,瞬間被逼出淚來,偉哉戴倫艾洛諾夫斯基,查理得到了救贖,布蘭登費雪也得到了重新再出發的勇氣,抱歉了柯林法洛,今年奧斯卡影帝我只服布蘭登費雪。

★★★★☆#我的鯨魚老爸#thewhale #布蘭登費雪#薩蘭迪辛 #泰辛普金斯#周洪 #戴倫艾洛諾夫斯基

 7 ) 关于真诚这件事

和前妻离婚半年了,从来没跟父亲认真的说过原因那天我很鸡贼的找我爸要我幼年的照片“怎么突然想起要这个了?

” 等的就是这一句“耍朋友了”“长啥样?

” 我答非所问“男生” 他明知故问“你和男生?

”“嗯”“咋又整回去了”“内耗积累太久了,想真诚的面对自己了”“和妹妹(前妻)离婚其实也多半因为这个”我前妻算是一位知情的“同妻”。

十六前她正是因为觉得我是娘娘腔而对我产生兴趣,我们第一次约会她问的第一句话就是”你是不是gay。

” 总之属于是典型的女性化男同形象。

对于深受腐文化荼毒的她来说,是“梦想中的对象”是我追的她,因为对于当时的我,这是 “ 更简单的选择 ” 我们性生活没问题,甚至我想要的时候多一些起初的几年应该不能算是爱,但我把“爱你”挂在嘴边,给她起各样的昵称,或者同一个昵称用替代声母的方式衍生出好多不同的版本。

每个版本一般持续3个月左右。

直到某天冒出新的昵称。

我还喜欢乱编各样没法重复演绎的土味情歌在洗澡的时候唱。

“你每天这样唱,是在给自己洗脑吗?

”她这样问过我,振聋发聩。

16-19年夏天,新冠来临以前,我们渐入佳境,每年去旅行几次,“一起出来旅行的时候你对我都特别好”她每次都这样说我不止一次的跟她说过,这几年是我人生至今最幸福的时光甚至会有一种“这搞不好就是我这一生中最幸福时光的了吧 ”的感觉。

17年,我们在恋爱的第十年结婚了,尽管整个筹备过程我都非常不积极,为此吵过几次。

但婚后我们的感情又更亲密了。

那是最美好的时光,我确信我很爱她,我们享受着爱,也享受做爱做爱就像理疗按摩,自慰就像日常挠痒我经常挠痒,挠痒的时候总是想着男人19年和疫情一起来的,还有双向情感障碍的第一次严重郁期发作“ 其实这么多年我一直没敢跟你说,你基本上每年都会有几个月让我感到不想回家 ”我确诊的当天她告诉我。

躁期的我像太阳,热烈到灼人。

郁期的我像阴沟里的烂泥,谁沾上都会傍臭“你是结了婚的,一定要珍惜,我的很多老病人后来一直都一个人”我的医生说对伴侣来说,这是艰难的课题她小心翼翼的陪伴我在躁期捧着我,表现得像狂热的粉丝。

在郁期安慰我,我头疼睡不着,她会起来给我按摩,直到我入梦。

后来她也抑郁症了,因为我逼迫她坚持一份“自己的事业”“我希望你有一份独立的事业”后半句我没有说——以后一个人也能照顾好自己。

2022年初,我面试了一个男生,一眼gay。

过去十多年,我刻意避开任何与gay圈产生交集的可能刻意像“钢铁直男”一样对待自己,不护肤,不修边幅,不考虑衣服的搭配。

她会给我买一些看起来比较“gay”的衣服,我倔强的表示不喜欢,坚决不穿,她会为此伤心但我还是招了那个男生“我部门来了一个 gay 同事”我看似很随意的告诉她后来我和那个男生一起出差,一起回酒店的路上,聊了很多我十几年没有触碰过的话题这些话题后来延续到日常的微信当中在家时,我开始刻意把手机翻过去放“ 跟这个男生聊一聊藏起来的那个我,感觉挺释放的 ”“最近我也觉得你状态好了很多,我觉得这样蛮好的 ” “我想看看你和那个男生的聊天记录”她从床上坐起来,叹了口气,打开灯,无比卑微的说。

“看了会伤心,何必还要看呢”其实如果当时给她看聊天记录的话,并没有什么严格意义上越界的话但我觉得,痒一直在,现在下决心剜掉,好过再过几年挠到无法收拾她哭了好痛离婚了没过多久,我开始追一个无论从任何维度都不应该是我会喜欢的男主播有鉴于我是从事这个行业的,我朋友说“你是电诈从业人员深陷电诈陷阱”我明确的知道,他根本不喜欢我我明确的知道,三观根本就不合我明确的知道自己每天都在做错误的事无节制的打赏,给他买这买那参加我从来不喜欢的夜场烂酒局拒绝正视自己的经济情况3个月,破产了该!

我站在自己身边嘲笑自己,笑得很爽然后,认识了现在的男朋友,虽然差着十几岁但无论是三观,兴趣,甚至隐秘的XP都完全匹配,不可思议“这几年你儿子过得好累,希望你能“真正的”理解并支持我” 之所以说“真正的”,是因为十几岁时我就跟我爸出过一次柜,他小心翼翼的做了一晚上“正确发言”。

但最后他说:“从明天起,这个家再也不要提这件事”“想听实话 ?

”他用废话来铺垫“那肯定是想听实话啊”“我不可能接受得了”“那确实没办法”“你的确改变不了,我也干涉不了,但带回来吃饭这些就算了,你耍你的就是了”“嗯,跟你说了,我就释然了”终于不会再痒了虽然心里会一直有个痛不过,比起痒,我一直都更善于耐受痛

 8 ) 鲸

我从罪恶这个角度来阐释一下电影的内涵。

罪和赎是由个人自己建构的:由我自己来认定一件事怪不怪我,严重不严重,如何惩罚我自己,以及如何赎罪。

我们并不直接活在真实的社会关系里,我们首先被包裹在自己的建构中。

于是才有了我们旁观者视角的“自己折磨自己”和“自己感动自己”。

所以亲妈会认为自己是个坏妈妈,即便亲爸从没这样的念头。

这是亲妈自己建构来的罪和逃。

亲爸觉得自己对女儿有罪,同时有着“认为没人会愿意容纳自己在周围”的自我厌恶,所以他选择的赎罪方式不是活下去接着陪伴孩子,而是尽可能多的给她一笔钱,即便会早早自绝。

这些是他的自说自话,他的女儿没的选。

女护士没能挽救她哥哥,于是她接过了挽救他爱人的责任。

她选择的挽救办法也是专断的,“上帝滚开点,他的救星只能是我一个”。

她和上帝其实差不多,寄生在弱者身上,靠他人的虚弱过活。

她没意愿或者说没能力彻底拯救男主,她提供的食物你观察,全都是特别高热量的,这些只是男主的肚子需要的,不是男主真正需要的。

那个传教士的罪交代的更直白。

他以为自己没救了,可是在他爸妈看来,“只是点儿钱嘛”。

同样的,他认为男同是不圣洁的,暴食是恶心的,他不管这对恋人如何的甜蜜幸福,不管男主的痛苦,就认定男主是有罪的,需要被拯救。

上帝就是人们用来抒发恶意的工具嘛。

回顾完剧情再总结一遍:我的罪是我自己加给自己的,无关外界是否认为我有罪;我的赎罪方式是我自己选择的,无关我的赔罪对象真正想要的是什么。

我以为我杀了那头白鲸后,我就会如何如何。

真的吗?

《白鲸》作为电影的题眼,在故事情节后隐秘埋线,实在是妙。

我和我瞳仁死死盯住的那头白鲸,到底是谁在纠缠谁呢?

这就是很虚伪呀。

女儿这个角色的职能,就是对以上这种虚伪的戳破。

帮助戳破男孩不住的罪恶下坠想象,把他拉回现实拉回家庭。

戳破男主一厢情愿的自绝赎罪,人家想要的是爸爸,不是钱。

当然女儿这个角色并不是一个单调的工具人,她有伪装有真诚,很精彩的角色。

导演的态度也是呼唤这样的“诚实”。

得到解脱怎么也得先摆脱自缚吧,真是一句大实在话。

说句虚头巴脑的话,好电影就是有那么一种气质,特别抓人。

我看过不少电影,这部的前半部分是我体验最好的,特别精彩。

这个片子的灯光和调色给我的感觉很特别。

它的画幅也许也有深意吧。

我全不懂,只觉的好。

几位演员的表演十分精致。

并且我感叹这个男主角这么久了都没变老的。

结尾流俗,唯一不尽人意的地方。

---评论区有朋友跟我解释结局是如何不烂尾的。

其实怪我说清楚,我没具体说。

我认为的流俗,不是说剧情走向,男主生或死这些的。

而是当时观影到结尾的时候,感觉到导演突然的用力,比如音乐,向观众们讨要眼泪的意图明显。

前后笔触差异大,破坏了气质,让我出戏。

这是很个人化的体验了,完全不重要。

 9 ) 自私是男性永恒的主题

《鲸》属于我认为很好看,但却不愿意承认它好看,也不希望主创团队受到褒奖的那一类电影。

二星给它的艺术性,立意和精神内核给0分。

不得不说很多年没看到这么令人享受的电影了,个人感觉近年来的电影总在两个极端:要么过量堆砌隐喻到了故弄玄虚的程度,要么甘心止步于感官享受。

而《鲸》却在方寸天地里把每一帧都拍得精妙,随手一截就能感受到其中的情绪。

虽然全部场景都局限在狭窄的小屋里,而且主角的相貌也丝毫不“美”,但整个画面都是和谐的,杂乱中却没有一件多余的东西。

查理独处时的构图设计得都很精妙,却不用力过猛有些电影塑造了很精彩的角色,但角色之间的连结却不那么强,更像一堆元素被强行摆放在一个空间里。

但《鲸》通过画面让我感受到,每个形象较为扁平的人物之间是有connection的:

莉兹坐下时,托马斯往右边挪了挪。

如果他没挪,镜头就会被莉兹完全挡住。

不知道这个动作是设计好的,还是演员临时调整自己的位置以便拍摄,但不光画面和谐了,动作过程也给这个尴尬的场景补充了节奏感

很多人提到查理暴食的情节令人不适,我想这也是电影的成功之处。

我自己是经历过暴食困扰的,看到这段没觉得作为异类被凝视,演员表达出来的情绪的确就是我当时的真实感受:通过进食带来的感官刺激(甚至是疼痛感)来暂时忽视精神上的痛苦,并且怀着极大恐惧等待停止进食那一刻,对自己的憎恨和羞耻感再度袭来。

很杂乱的画面,但没有一片垃圾是多余的但为什么我仍然给它打低分?

因为我早知道男性是自私的,我期待至少那部分属于少数群体的男性能够意识到男权的自私,因为他们处在被凝视、被评头论足的处境,而女性从出生就是这样度过的。

通过感受被歧视和被审判,也许他们能理解作为“第二性”的辛酸,从而产出一些更有新意的内容。

很遗憾,《鲸》虽然以少数群体困境为主题,却依然延续了“会哭的男宝有奶吃”的思想,这一思维方式也完全主导了故事发展。

首先,查理为了同性爱人而抛弃妻女。

我倒觉得移情别恋乃人之常情,再纯粹的爱情也不可能保证一生一世,更何况现实生活在纯粹爱情之外还有许多影响因素,在不同的时机、不同的心境下遇到同一个人,可能会对其产生完全不同的感情。

而出轨后能光明正大地主动提出离婚,在我看来其实是负责任的做法,因为从出轨者对第三人产生感情的那一刻,原先的家庭就已经分崩离析了,与其勉强胶合,倒不如给对方知情权,每个人都还来得及再去其他地方追求幸福。

可是查理的出轨对象是同性,结合同性恋者在社会上的处境,情况就变得复杂起来。

如果查理是异性恋,那么理所当然,观众对角色的同情顺序将会是:1.艾莉;2.玛丽;3.查理。

而查理是同性恋,情况就变得复杂起来,作为少数群体,查理似乎值得更多的同情,而他犯的错也被削弱了,他的自暴自弃显得更加合理,而艾莉和玛丽对他的不谅解,则显得没那么正当了。

由此引申出一些题外话:男同性恋者往往认为,歧视链是这样的:直男-直女-同性恋。

而女性(无论性取向)感受到的则往往是:直男-男同-女性(直女-女同)。

在女性平等权益尚未得到充分尊重的同时,性少数群体的平权运动也进行得如火如荼——我当然不是说必须得先解决一个再着手另一个,所有的平权在本质上都是一致的,即肯定人本身的价值,而非依据其在扮演社会中某个角色所达成的成就来评判其价值(所以说,顺直男也是男权社会的受害者,因为男权价值观也规训男性必须成为某种“有男子气概的人”,而不是他自己本身)。

在《鲸》中,所有女性都扮演着照顾者的角色。

没有莉兹,查理就无法生存;玛丽和艾莉最终也给查理带来了宽慰和谅解。

精神上和物质上,查理都百般依赖着女性的慈悲心。

我责怪编剧,因为这就是他的价值观;我也无法责怪编剧,因为现实便是如此。

如果把莉兹和查理的性别互换,整个故事就不太能说得通了。

《鲸》中的人物关系,以男性角色为核心辐射开来,形成了父系关系网。

在这个故事里,我们可以看到整个社会的缩影:男性是他们自己本身,而女性则是男性的姐妹、母亲、妻子、女儿;长辈是自己本身,而晚辈则是“某人的儿子/某人的女儿”。

电影中的每个女性角色都活在男性角色的阴影下:莉兹被兄弟的死亡和查理的疾病所笼罩;玛丽和艾莉被查理的离弃所笼罩。

其实她们完全可以不必怨恨,在经历变故后可以重建内心秩序,成为有能力不被伤害的人而不是被动接受伤害的人。

这让我想起《窄门》中母亲的黑帽带。

女性必须成为男人生命中的女人,经过千百年的规训,女性已经忘记如何成为她们自己。

女性一出生就被告知:你们是美丽、脆弱的,请让男性来承担保护你们的责任,你们的生存需要男性角色来依附。

而一旦这个依附离去时,女性发现她们的父亲、兄弟、丈夫、儿子并不永远可靠,她们却并不具备能力去依靠自己。

失去了母亲、姐妹、妻子、女儿的角色,女性往往感到迷失,因为她们一生中只扮演过这些角色,而从未经历过以自己为核心开展的关系网。

玛丽、艾莉和莉兹跨不过去的坎就来源于此,她们只知道自己是“某人的女人”,而从未有过自己作为个体和主体的概念。

《鲸》是一场漫长的临终忏悔。

我一直认为宗教中关于因果、转世、行善者可以上天堂之类的概念十分可鄙,因为善本应是发自本性、量力而行的举动,虽然用宗教劝人向善一定程度上达到了现实效果,但因此为善附上了功利色彩却与善的本意背道而驰。

查理不断强调道:“我需要知道我人生中至少做了一件正确的事。

”“你是我一生中唯一做的一件好事。

”“我需要知道你是个好人,你关心别人。

”“我想让他认为只要有我就够了,我以为我的爱可以帮他无视全世界的伤害,可是我没能做到。

”可无论是艾莉还是去世的爱人,他们都是独立的个体。

查理既没有能力也没有权力替艾莉决定她是不是好人,替爱人决定他是否可以无视外界伤害。

查理为艾莉所做的一切都只是在为自己赎罪,这是他临终忏悔的一部分,是保证他问心无愧的一部分。

我理解一心求死的人,也理解暴食的人,却有些难以理解查理这个通过暴食一心求死的人。

如果失去生活希望大可以直接一死了之,如果恐惧自戕带来的肉体伤痛,那数年来过度肥胖引起的不便难道不是更痛苦吗?

如果想通过暴食来自我麻痹,那就更不必把暴食搞出悲情色彩,查理在暴食时反复露出大义凛然视死如归的神情,让我感到鄙视,明明你在伤害所有人,怎么敢作出一副自我牺牲的姿态?

他希望女儿真心关爱他人,却用金钱收买艾莉来看望自己。

如果艾莉拒绝被收买,那他就无法达到目的;艾莉答应了被收买,这又于帮她建立健康、无私的人格何益?

如果查理真如他自己所说的那样愧疚、那样爱女儿,那他应该听从劝告,用存款去治病,活着去见证艾莉成长,在之后数十年的人生中陪伴她、为她解惑;他应该开始生活自理或者更早更直接地自杀以减轻莉兹的负担;他应该更关注玛丽的感受以求原谅,而不是成为巨婴,把做父母的责任甩给玛丽一人。

这当然不是一部关于改邪归正的电影。

我完全理解并尊重查理的绝望,他没有能力重建,也没有勇气面对。

那么你可不可以至少不要把身边所有人都变成丰满你自己人设的NPC呢?

愧对了她们一辈子,既然你打算弥补,为何不能仅仅只是——放过她们?

这一切疑惑都在电影的最后一幕被解答了:《鲸》就是一个彻头彻尾的自恋狂的故事,爱女儿的方式就是威逼利诱,道德绑架她来陪伴自己,强迫她观赏自己的死亡。

最后查理面带微笑,天堂的光照在他脸上,他完成了对自己的救赎,那么其他人呢?

莉兹说过“我不能再次经历这一切”,艾莉也将目睹父亲的死亡,所有这些人还要帮忙处理他庞大的遗体……逝者长已矣,查理终于摆脱了他强加给自己的这具沉重肉身,而他遗下的生者们,却背负起更沉重的包袱,还得继续往前走。

 10 ) 演技突出,减肥效果佳

#鲸# #庞然大物# (The Whale) (A-) 其实这部与《My Policeman》讲的是相似的故事,就是关于一对男同情侣的悲剧爱情给自己和身边人造成的影响。

只是这部发生在现代,且更悲惨一些,因为涉及到对孩子的影响。

《My Policeman》在看的时候就觉得好歹没有孩子被牵扯进去,而这部里,男主人公虽然是男同,但为了要孩子而结婚,且有了一个女儿,但却在女儿8岁的时候因为爱上了一个男子而离婚。

女儿和前妻当然从此恨他一辈子。

而他的男友也因为出身宗教家庭自己却是男同最终想不开而自杀。

于是,我们就看到了被自责缠身、每天用食物“惩罚”自己、重达600磅的男主:查理 (Brendan Fraser饰)虽然导演是达伦·阿伦诺夫斯基,但这个故事也是出自男同编剧。

编剧说他自己是幸运的,与男友结婚很幸福,但在LGBTQ的圈子里,却有太多中过着不幸的人生。

大都因为自己的身份无法公开,或被排斥,或导致家庭破裂。

我们今年看到了很多在纽约LGBTQ圈的爱情故事,即使有挫折,但至少这些大城市里的LGBTQ群体通常都公开自己的身份,且过得相对潇洒,同类也很多,社会认可度高。

但像本片故事发生在偏远、保守的小城市。

如果作为男同又出身于宗教世家那就更容易遭受到不理解和否定,甚至自身也在宗教与性向之间犹豫不定。

《My Policeman》让我们看到了那对男同情侣相爱的过程以及不幸结局,但在本片里,我们只看到了这场悲剧的结果:一个支离破碎的家庭、孤独且面目全非的查理、死去的男友、憎恨他而充满怒火的女儿和前妻。

因为是根据戏剧剧本改编,本片就是发生在一个房子里,主要靠人物对白推进,因此对每个角色的演技考验很大,而且最终结果令人满意。

整部电影大部分时候都在展示人物的痛苦挣扎,真的就是靠各位的演技撑起来的。

查理面对自责选择的办法是不断吃垃圾食品并放弃治疗。

他的身躯真的是“庞然大物”,人人看到后都会吃惊,比相扑还要庞大。

而且每天狂吃很多食物,确实看着让人反胃且不忍目睹。

直接反应就是看后不想吃饭,立刻想戒掉任何垃圾食品。

周洪(Hong Chau)的角色很暖心,她是查理死去男友的妹妹,却一直甘愿继续照顾查理,仿佛这样会让她觉得有弥补失去哥哥的痛苦。

这个护工像周洪之前很多角色一样,刀子嘴豆腐心,贡献很多冷幽默。

Sadie Sink出演男主的女儿,因为愤怒而常常口出狂言。

婚姻破裂家庭常常会有类似的父女关系,不管是不是与同志有关,只要是丈夫出轨、离婚、抛弃孩子,孩子都会有很强的逆反心理,并受到影响。

这样的关系在#休杰克曼#的《困在心绪里的儿子》(The Son)里也有体现。

这两部电影其实都是讲述了出轨对年轻(特别是青春期)孩子的重大影响,看了让人非常难过。

这种影响是不可逆且无法修复的,可能会影响孩子的一生。

所以,虽然本片涉及到男同恋情,但其本质还是这段破碎的父女关系以及来自父亲的自责心理。

至于肥胖的部分只是他自暴自弃的一个手段,也许换到别人那里会在药物、酒精中挣扎。。。

最终的结局是一样的,这个家永远的被毁掉了。

不过本片因为男主的过度肥胖,增加了演出的难度,也给了Brendan Fraser机会展示演技,并借此片重回银幕。

我们这场很多人起立给他鼓掌很久,听说其他场也是。

因为在银幕上虽然很多人出演过遭遇药物、酒精和精神折磨的人,但遭遇肥胖折磨的确实很少,也是本片的独特之处。

Brendan Fraser入围奥斯卡男主是十拿九稳的,但是否能得奖目前还要与柯林·法瑞尔争夺。

影片里还有长大的Ty Simpkins.他就是之前《钢铁侠3》和《侏罗纪世界》里那个小男孩,如今已经长大成人,乍一看真的没看出来,但演技很突出。

可以肯定的是,这部电影有很强的减肥效果,几乎所有人看后都会了解过度肥胖者的艰难。

《鲸》短评

我真的太讨厌这个导演的作品了,充斥着难以言喻的顾影自怜与缝合怪即视感。并且很想感叹,男主都这样了还能趴在女性身上吸血,陶醉于自己的“赎罪”和“诚实”,只能怪主创太爱让女性角色扮演圣母了。

6分钟前
  • 较差

叫唤着真实把电脑砸碎的男主,重复着女儿amazing, perfect,不管不顾自己站起来走两步上天堂,真是糟糕透顶的结局

11分钟前
  • 陈矮
  • 还行

对不起,怎么看都不对吧,骗婚,cheating了过后在他人身上找救赎,最后快死了还在一厢情愿的道德绑架自己的孩子是自己唯一做过的正确决定,不要穿上政治正确的外衣就可以abuse对他人带来的痛苦了,你关心的其实一直只有你自己

16分钟前
  • 很差

这是私心的五星在那个阴暗的屋子里,把自己变得无比肥胖,装下自己对人生的所有绝望,用厚厚的脂肪去隔绝外界试图渗透进来的温暖,把绝望和孤独留给自己,对待他人又带着善良乐观,希望他们过得快乐美好我哭了,因为我觉得我和他一样 @2023-02-26 22:35:09 @2024-03-08 15:03:11

18分钟前
  • 𝓙𝓸𝓴𝓮𝓻 𝓐𝓲𝓻𝓭.🌈
  • 力荐

今年的奥斯卡影帝,就决定是你了!

21分钟前
  • 发条橙
  • 还行

一个腐烂的抛妻弃女的胖子的一生。通过暴食来舒缓心里本就对自己不负责,吊着别人免费照顾他,强迫被被抛弃的女儿原谅他,自以为感动存钱并用负罪感把这个孩子压垮。最后粗暴结束与学生们的课堂关系。真生是烂人,死是烂人,根本没有同情的必要。

22分钟前
  • RW
  • 较差

真的建议放过胖子,任何自诩诗意地从第三者视角去描绘特殊群体只会让被映射到的这批观众如坐针毡,片中出现的代际关系和亲密关系问题,和男主角厚重的脂肪层有关系吗,为什么非要套上同性恋肥胖症患者这样一层金缕玉衣去叙述一些任何一个普通人都可能遇到的问题?非要说全片最佳大概只有披萨小哥看到男主角立刻扭头那一幕,这才是肥胖者在日常生活中时刻遭受的真实。啊对所以应该把女儿写的essay还给这部影片:“当我读到那些仅仅在描述鲸鱼的无聊章节时,我觉得难过极了,因为我知道作者只想试图把我们从他自己的悲伤故事中拯救出来,只为了这一会儿。”

23分钟前
  • 孙此方
  • 较差

Sadie sunk the film

27分钟前
  • duckducker
  • 还行

看了这部电影我深刻意识到看电影绝对不要参考什么获奖、电影节这些,期望有多大失望就有多大,又是一部自我感动式的电影,就因为男主增肥+同性标签就能拿奖?这含金量快赶上国内某些文青导演的作品一堆人了,最讨厌伤害了一堆人之后谈什么救赎,你就不能自己安安静静地找个没人的地方自我了断吗?非得拖别人下水是吧

28分钟前
  • 被嫌弃Q的一生
  • 很差

剧情

29分钟前
  • 尘世流年
  • 还行

作为曾经被暴食折磨过的人看到暴食真的特别痛苦,观影过程中被情绪裹挟,体验其实不错,值得七分。不过我还是更喜欢派和安魂曲那种花里胡哨的达伦。将一个男性放置到同性恋,肥胖者的边缘群体弱势地位,再用视听不断强调他的自我厌恶,忏悔,对他人的友好,对女儿的爱,脆弱需要帮助,被宗教压迫的导致失去爱人的经历等等让观众不断产生同情心和怜悯心,再将被抛弃的母女,真正的受害者,放置在不强调缘由的霸凌形象上,成为不完美的受害者(酗酒拒绝让父女联系的母亲,叛逆刻薄需要教导的女儿)。从每个人对男主的谅解到男主最终死亡的注定悲剧,层层递进变成上帝视角的观众对男主的谅解,达成情感上仿佛被救赎的高潮。实际上最悲惨的,承担所有责任来成全同性恋“真爱”的,是被骗婚的女人和被出生的女儿。

31分钟前
  • 不分北南
  • 还行

当她女儿回来的时候,一边说他爸恶心,一边还要吃一袋他爸的零食,而他爸甚至没回头看一下,就答应她可以吃了。这种细节遍布整个电影。

35分钟前
  • 无用之言
  • 力荐

表演确实强,不知不觉就跟着流泪。

37分钟前
  • 孔府小鱼
  • 力荐

喜欢达伦这次近乎完美的视听营造,更喜欢塞缪尔心中对Moby Dick的再诠释,二者简直相得益彰,混沌善恶,了了痛苦,爱达荷的白鲸更像是一只自愿搁浅至无人问津浅滩上的庞然巨物,静候肉身的腐败,仿佛是对命理的归顺,也像是呼应了赫尔曼在原著中的这段描述:“从大鲸的眼睛这样长在侧方的特殊位置上看来,它显然是决不可能看到正前方的东西,也同样看不到正后方的东西。......因此,大鲸一定是在这一边看到了一幅明晰的画面,又在另一边看到了另一幅明晰的画面;至于所有处在中间的东西,在它看来一定是漆黑一团、空无所有了。”

39分钟前
  • Chardonneigh
  • 力荐

从“鲸”出场的那一刻,无尽的痛苦、同情、抱歉感就席卷而来,并在接下来的时间里也无处可逃。可是,积极的人不会消极地死去,自我救赎也不该强加在她人的痛苦之上。代入周围女性的角色中,那种“怒其不争,哀其不幸”的感觉会非常浓烈。我不喜欢这部电影。一星给表演。

40分钟前
  • momo
  • 较差

本来想打一星,两星给奥斯卡,抛妻弃子的骗婚gay最后的人生大家都要围着他。。。

45分钟前
  • I-am火药not要火
  • 较差

片名侮辱鲸鱼了,高分是人类的悲哀。

50分钟前
  • 整个八月
  • 很差

一个乐观主义者决定杀死那头鲸,身体里如影随形的那头鲸,生活里无处不在的那头鲸。“因为他觉得,只要他杀死了那头鲸鱼。他的生活就会有所好转。但是现实是残酷的,这一切于事无补。这本书我让感到悲哀。我对这些角色都深有感触。当我读到这些,只描写鲸鱼的无聊篇章时,我感到最悲伤。因为我知道,作者只是想将我们从他自己的悲惨故事中解救出来,得到片刻的救赎。”

55分钟前
  • 昼夜售蓝
  • 力荐

这篇讲的不是肥胖恐惧症,不是同性之恋,不是家庭救赎,它讲的是人类这个奇怪物种无法阻止自己关心他人,但又“没有别人可以拯救别人”。一切都是以查理为轴心扩散,在一个闭塞的失去时间流动的空间内,各种“外来物”不断地冲击the thing,让我非常非常想看这个话剧。一些“amazing”的设计:窗外的重重人影宛若幽灵,户外不断的雨水重现诺亚方舟,命运的钟声已经叩响,饕餮的画面像是巨神的愤怒,多次的重复奏响配合多重声部的回荡,背向观众的查理举起圣经,告诉传教士也是告诉观众“对不起,回到你的家庭去吧”,而他推着轮椅走进黑暗。从自然的主宰者/庞大之物的视角展开的电影,以一种隔,漠然人类的悲喜。

58分钟前
  • 峨眉老太
  • 力荐

騙婚,出軌,拋妻棄女,死到臨頭想得到別人的原諒讓自己心裡好受點兒是吧?妻女和一直照顧他的Liz才是真慘。一灘爛肉在自我感動,旁人還要配合他演出。

59分钟前
  • 教主
  • 很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