柔道场
Tatami,进击的柔道家(台),柔道场的风波(港),タタミ(日),Judo
导演:扎拉·阿米尔·阿布拉希米,盖·纳蒂弗
主演:阿里恩·曼迪,扎拉·阿米尔·阿布拉希米,杰米·雷·纽曼,纳丁·马歇尔,李尔·卡茨,阿什·戈尔德,瓦列留·安德留察,迈赫迪·巴杰斯塔尼,埃勒姆·埃尔法尼,西
类型:电影地区:格鲁吉亚,美国语言:英语,波斯语年份:2023
简介:她们的柔道龙虎榜,是要委曲求全,抑或奋战到底?莱拉生于伊朗,随教练前往格鲁吉亚参加世界柔道锦标赛,一路愈战愈勇。教练竟收到紧急来电,为了避免与以色列选手对垒,当局勒令莱拉诈伤退出,更以其家人安危作威胁。《圣诛》影后莎阿米饰演教练一角,并与《以色列铁娘子:梅尔夫人》导演佳纳提夫破格联手执导,糅合政治惊栗与运动竞技,..详细 >
润的第一步就是把头巾摘了
毫无意义的停赛
与《圣蛛》相比,这部更应该是Zar的代表作。黑白镜头下更加冷酷的视角,一个女性的奋斗和另一个女性的觉醒相得益彰,也是年度最佳银幕搭档的有力竞争者。更惊喜地是,片中还有两个正直的男性角色(丈夫和医生)
一人冲冠,全家走线,真正的伊朗梦。节奏太好,摄影剪辑毫不拖泥带水,有时应接不暇,有时戛然而止,尤其在激烈冲突后的宁静里突然给一个意外这招很有效,很会控制观众的情绪与呼吸。相比后面诸如“我宁愿流亡也不愿生活在谎言里”,更喜欢比赛中途呼吸困难那段,摘掉头巾立刻呼吸如常,直接且厚重的隐喻。电影结束后导演/女二Zar Amir Ebrahimi突然出现在了影厅,原来她特意cancel了flight来和观众见面,和大家聊天、签名、合照——许多人包括我都是后来才意识到,这可是人生中的第一次与戛纳影后合照哎!(2024.4.7 19:30 英皇尖沙咀IS #HKIFF48第47部电影)
关于伊朗对运动员采取政治胁迫的故事,初看会觉得是有人物原型的真实事件改编,拍法上也很注重临场感,往后类型手段生疏让人对此产生怀疑(实际也确实是虚构),赛场和丈夫出逃平行结构的垮塌,正反派对峙情节编织的单薄,教练人物弧度不够圆润,用艺术片影调包装起的类型片,稍能提高观感,结尾情绪冲击很足,与国家对立并不可耻,因为国家从来没把她们当回事。
来法第一部电影。精神和肉体上的双重“逃离德黑兰”,为了自由和人权究竟可以放弃多少东西?又有多少身外之物值得放下来获取来之不易的自由?小而美的3:4画幅,女导演镜头下的女性本身充满力量和暴戾,不完美但是力如千钧,几处变焦镜头沉浸而又充满匠气,性别意识和国别问题的表现比《圣蛛》要好上很多。看的时候不由自主想到某地也是一样的境遇,只是伊朗能拍出如此振聋发聩的电影,我们何时才能达到?
“对他们来说,每一个人都不重要,都只是工具”
既讽刺又真实,镜头感全是黑白画面进行展现,讽刺了伊朗社会缺失的那份独有的人道主义自由与公平,展现在镜头前的主人公胡塞尼与其教练甘巴里或许只是冰山一角,还有很多人同样忍受了痛苦与不甘,剧情走势很流畅,一点不拖沓,说句实在话,这样现实的题材很难不喜欢,也是这部电影最难能可贵的地方,运动员当受到不公对待,遇到逆境只能靠自己或者靠世界柔道协会解决,胡塞尼坚韧不拔的毅力让我看到她最精彩的折射面,站出来勇敢反抗,打出自己的比赛风格,为她感到欣慰,同时也有惋惜,惋惜生活在缺乏自由的国度,最后的难民协会也是为自己博上一口气,为自己拼了一次,很好看的作品,说点不足,比较工整
镜头里看到伊朗女人戴着头巾,就知道一定有压迫与悲愤,但饶是如此,想象力在面对现实时,还是会一败涂地。充满力道的黑白影像兼具历史阴影的泼洒,仿若她们难以逃离的恒久地狱。那片土地的女性,还要在波谷之下额外忍受多少性别浇灌下来的不公钳制,不得而知,也不忍揣测,但在一部又一部电影,以及真实发生的事件中,很心疼又很欣慰地见证了女性的勇敢,比之那些残暴、闭塞得理所当然的男性有过之而无不及。这些光在今年,就陆续有《人间诗句》《神圣无花果之种》前来控诉,而这部女性题材的电影里,难得出现了一个尊重平等更捍卫平等的男性,希望这样的人越来越多。两位佳作在前的导演很棒,片中规避交手却私存情义的伊、以选手,在戏外完成了互文。
又看见Zar Amir Ebrahimi了,这次既演也导。我第一次被伊朗电影impressed就是她演的《圣蛛》:伊朗连环杀手谋杀性工作者,女记者只身涉险深入调查。第二次是纪录片《德黑兰七冬》,19岁女孩在被性侵过程中反抗杀死了性侵犯,按照伊朗以牙还牙法律而也被判处死刑的真实案例,因为相关人物已经去世所以请她来读了画外音。这次《柔道场》是她自己导,有望锦标赛夺金的伊朗女选手因为有可能对战以色列而被政府施压装伤退赛故事,她演教练。每场柔道对决的镜头拍的是肢体张力,下了赛场又要面对教练传递的政府压力坚决不服从,全程都绷着的戏。叙事虽然规矩工整但已经不错,黑白色算是讨巧。ps看女人导的片真的容易同人女起来,哪有这样柔软的supportive老公,哪有这样吵架宛如神交俩人噼啪放电的儿时偶像现教练啊。
也太太太理想了吧
如果是完全的真实事件或者干脆纪录片可能可以信服,不然这么蠢的反派韩国电影现在都不稀得写了。
4.5 / 5 为什么极权政府总是那么相似呢?无处不在尝试掌握一切并且深谙软肋之道。不理解他们为什么不让她继续比赛,但他们那种易碎的自尊确实是让人无法理解的。故事的走向几乎毫不意外,比赛看得让人揪心,所有人都是那被拧着的一员。Maryam,你看着Leila,你有没有看到曾经的自己?强大,固执,但最终仍然妥协。她尝试反抗,她失败又屈服,她也有懦弱的时候。但她也终于明白,她可以选择,她可以逃走,她可以说出真相,她可以有自由的未来,即便还有万千个人依旧被压迫着。
第一反应是小山智丽。整体很好,但有些为了政治正确而正确得过正了。
浪费题材。
非常好看!短时间、强冲突,开场30分钟直接从体育竞技上升到政治惊悚,每一次台上与台下的对抗节奏感都把握得特别精准。很喜欢剧本的设置,最终也没有在台上与以色列运动员同台竞技,反抗永远是进行时。摘下头巾就不再窒息,是最直白的隐喻。运动员不能同台,伊朗和以色列两个导演干脆联合执导,又是场外对此规则的抗议。
罗马电影院看的,没字幕,情节上的理解只能靠英语对白的部分和猜,所以着重看到了摄影和演技有多差
#HKIFF 心理角力与柔道场上的较量并行交织,充满张力。扎拉·阿米尔演的教练尤其具有复杂性,她不像女主那样勇敢直接,而是在犹疑里挣扎,直到觉醒的时刻。
都说体育不牵涉政治,但是实际上政治真的在影响体育竞技。
No.10032。#36th Tokyo IFF# 主竞赛评委会特别奖+女演员,前入围2023威尼斯地平线单元。类型蛮有意思,体育片+政治惊悚;以色列和伊朗导演合作在格鲁吉亚秘密拍摄(这个局本身就值得一说了),同时也是戛纳影后阿布拉希米的导演首作(实话说她今年这两部都比《圣蛛》演的好多了尤其《我最大的敌人》真的是炸裂至极,这么一看这个戛纳奖项发的有一定道理但真不该给她那个表演)。虽说故事编得比较夸张,政治意图(喊话)也太过明显,但是能提供的情绪价值一流,加上颇从《愤怒的公牛》里学了不少方法,整体观感还是相当好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