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管是在城市还是乡村,日本到处充斥着类似Round1的复合型娱乐设施,在这里人们可以唱ktv、打飞镖、玩台球、甚至还有乒乓球等运动场地,选择众多再加上低廉的价格,这里每天总是能吸引大批年轻消费群体。
「我」和静雄自然也是这里的常客,自从佐知子闯进他们的生活,她也理所当然地经常光顾这里。
三人几乎可以代表日本年轻一代的生活现状,找不到有保险的正式工作,只能辗转于类似工厂、超市等各个打工场所,但即使是这样看似平凡的工作,也不是想要就随时能得到的,我们可以从与「我」有矛盾的店员的那几场戏得知,在书店打工对于某些中年人来说也是可遇不可求的。
与佐知子收银的工作不同,「我」的工作更多是体力上的,基本上每天都在搬运各种书籍,将它们摆上书架,这份工作大概只能勉强维持生活,为了节省房租,「我」和静雄选择在只有一居室的房间合租,几乎毫无隐私可言,可即便如此「我」还是愿意把大部分赚来的钱花在各种娱乐活动上,每天酒不离手,不是在家里玩,就是在街上游荡。
也许「我」对于一切漠不关心的性格也是拜这种生活所赐,虽然看似开心,实际上也许只是对于重复生活的仅有的抵抗,毕竟这种生活就如「我」在开场所说,这个夏天似乎永远都不会结束,也就是说生活似乎永远都不会有所改变,如同一潭死水。
「我」在影片一头一尾的默数充分体现了这个人应该是从来不会主动去争取什么的,他更愿意等,等待他想要的人和事,片头他等到了佐知子的主动,而在片尾,他又搬出了默数的招式,不过这一次似乎失灵了,当他飞奔向远去的佐知子后,终于大胆说出了喜欢,也是第一次表达内心真实的想法,可影片在这里戛然而止,就像现实生活中,即使我们拿出勇气去做某件事,也不一定就会得到想要的回应。
虽然导演看似给出了一个开放性的结局,但我们可以推测出,「我」与佐知子之间,大概率是没有结局的,毕竟佐知子在与「我」开始这种不清不楚的关系之前,就曾说不想要麻烦的关系,虽然她当时正和店长处在麻烦的关系之中,也在后续的故事发展中,将自己置身于与「我」和静雄更加复杂的关系中。
佐知子看似是搅乱一切的存在,她让每天认真对待工作的店长颓丧甚至早退,让对一切漠不关心的「我」痛扁多嘴的店员,让总是温声细语的静雄语气急躁,她总是安安静静地观察着一切,在不经意间挑起波澜,而她的内心则没有看上去那么平静。
一系列举动说明,她想要的是有序的生活,她本不想要复杂的关系,却陷在两个男孩之间,她对「我」存在很深的喜欢,却因猜不透「我」的心思又抱持几分沮丧,她选择静雄,并要正式与之确立恋爱关系,像是退而求其次,更像是向过去无序的生活告别。
选择静雄,就代表进入有序的世界,因为在静雄离开前的夜晚,他似乎要抛弃现有的生活,去进入一个在外人看来更好的、更上进的生活方式。
在便当店里,佐知子与女店员从性聊到恋爱,再到对于青春的疑问,「青春是会逝去的吗」。
这显然是处于她们这个年纪对于生活最大的疑问了,她们也许深知生活不能如现在这般,却又不知道该在何时结束,是要主动离开,还是等待它自然枯竭。
直到佐知子遇到了体贴温柔的静雄,即便她对「我」还心存好感,即便对于静雄的喜欢没有那么强烈,但静雄身上的有序感紧紧抓住了佐知子,把她的「上岸」提上了日程。
静雄,是三人中最安静的,也是唯一一个提到了与原生家庭关系的角色。
母亲似乎很喜欢这个小儿子,但他总是在尽量与母亲保持着距离。
不管旁人说什么,他总是顶着一张微笑的脸,即使是母亲让他「杀」了自己,他也是笑眯眯地说好。
他的善解人意与克制甚至让人感知不到他是个活生生的人。
虽然佐知子曾向他吐露说会经常猜不透「我」的心思,但其实静雄才是那个最让人看不懂的。
他时常与「我」、佐知子一起在夜晚游荡,看似同样无所事事,却会独自去Hello Work找工作;他会为了不打扰「我」和佐知子而故意不回家,却总在喝醉时向佐知子表达好感;他在去找母亲前,突然否认眼下这样的生活方式,也许在此之前,他早已准备好抛弃现在。
三人或许一直都知道,这样的生活不仅是别人眼中不好的,也是自己不想要的,但何时离去,怎样离去,对于他们来说,可能都是个棘手的问题,静雄因母亲生病得以离开,佐知子因决定与静雄交往而得以解脱,可「我」呢?
一直习惯于等待的「我」,可不可以一直生活在我的「青春」里?
也许青春从来不会逝去,远去的是做了选择后的「我」们。
最后再说一点导演的拍摄手法,也许是资金有限,也许是有意为之,导演在拍摄时几乎从来不去刻意交代场景、环境,镜头基本上全程跟在演员身上,没有其他信息的干扰,观众可以在人物上保持高度集中。
对于我来说,这正好表现了人物的对于外界事不关己的心态,他们只关注自己,也只能关注自己。
今天下午天氣很熱,要坐的士去電影院看這部戲,它的日文片名是「きみの鳥はうたえる」,你的鳥兒會唱歌。
英文名則立即讓人連結到披頭四60年代的同名歌曲。
這是一首在講述「交換伴侶」的歌,雖然歌詞看起來好像很單純,但其實bird在英文的意思就是「女性伴侶」,歌詞中的「and your birds can swing」更是直指那個bird正在經歷「情感的流動」。
電影剛好在講這樣一個故事。
第一人稱的男主角「僕」(日文中的自我謙稱),自在逍遙,什麼也不在乎。
無論是工作漫不經心、跟老闆說「不然你就炒了我吧」,還是與同事的女主角佐知子拍拖的過程中,放任她覬覦自己的室友。
他的室友靜雄做事小心翼翼,一絲不苟,又負責打掃家務,總是關心和照顧身邊人的小細節,這與男主角形成了極大的反差,在第一次邂逅後,就令佐知子戀上,她完全不顧「僕」怎麼看,大方的親近靜雄,而靜雄似乎對女主角漫不經心,但又不拒絕她的邀約。
這些,僕看在眼裡,明白,但卻一直視若無睹,任由佐知子「我們也是朋友嗎」的靈魂拷問,在三人中營造一場亦幻亦真、若即若離的夢。
「大家都不說謊」的信條,在三人中形成默契。
他們真的可以貫徹始終嗎?
電影的中段,在被佐知子私下問及為何跟對方住在一起時,似乎沒有任何欲望的僕,只說為了省錢。
靜雄卻不諱言,因為很快樂,說「僕」是個很樂觀的人,「他幾乎什麼也不思考」——這讓觀眾恍然大悟,僕看似對生活不抱有期待、漫不經心,卻抱有為人們帶來「舒服感受」的良好初衷。
那麼,即使把喜歡的人相讓,也無關緊要嗎?
直到電影的最後段,隨著僕的突然轉變,以及與開篇的互文,塑造一個優美、殘酷、溫柔並立的,看似開放的封閉結局,並再次將問題拋給觀眾。
電影裡有非常多的細節,刻畫日本一代的青年臉譜,他們如何用「躺平」對抗資本主義社會的剝削,他們也要進入社會,但卻同時剝離和對抗社會,用更直覺的方式。
職場倫理、家庭關係、情慾流動,以及人究竟應該怎樣生活,這些疑問,在北海道動人的景色中隨冰雪消融了。
節奏雖然偏慢,但卻讓人回味。
昨天看了香港最近加場的修復版《感官世界》,我認為感官世界的觀影,實在太獵奇太震撼,但也伴隨了一些不適。
大量的三級鏡頭,卻是以一種過度極端的方式呈現,不可否認導演隱藏了許多控訴,但我想許多老電影,在今天去觀賞,還是要儲備許多議題認識,才能更好地體會跟理解這些畫面的意圖。
而新一代的作品,對現實的銜接,容易讓人們在觀影當下得到解析。
我觉得这是一部对灰色地带容忍度低的人可能喜欢不来的电影,换言之,这是一部许多男性可能不会喜欢的电影。
没有一个清晰的逻辑,甚至文字形成的剧本说出来的东西也是很有限的影评里大多是一种浸入电影的内在体验,可是如果我们非要从理性层面理解呢?
主人公让我想起《局外人》里的默尔索,他和默尔索一样,没有遵守任何一个应遵循的路线,但与默尔索不同,他没有怀疑常规或是非常规。
当佐知子说不知道他在想什么时,静雄说“他也许什么都没想。
”就像影片展示的一样 无论是他的行为情感 都是自由流动的 他让潜意识变成了意识 甚至他用潜意识去思考。
这种自由流动可以诠释片中他大部分的行为 包括数数,放掉小偷,不去郊游,情感宣泄但不能解释最后的不到120个数,这是他唯一一次人为打破自由流动 这个一会儿再说再来说他提到的换位体验 影片后期 当他提出 自己又可以自由的 轻快的 透过静雄体验佐知子,这是什么意思,到底人的侧面有几个侧面对我的含义就是 一个角色对应一个侧面 扮演的社会角色决定了你展现给对象的侧面 即使是自由流动的男主 他也扮演了社会角色 这个侧面可能在于他发短信 可能在于佐知子和静雄对话,他观察着二人的表情 也在于他在店长面前闭口不提他本应提问的事情 多个侧面构成了一个人 当男主发现 他想发现佐知子更多侧面组成完整的她 而不是作为亲密关系的佐知子的时候 出现了一个悖论他需要通过消除与佐知子的亲密来体验第二侧面,但因为他想体验第二侧面从而发现了自己对佐知子的喜欢。
大概就是,对于喜欢的人,本来是体验不到多个侧面的。
所以数没查完 他就跑过去了至于佐知子呢?
我觉得她不会应允男主后面的要求 但这是个开放性故事 不要急 因为当她开始与静雄交往 她就开始体验通过静雄体验男主了 这中间导致的关系就又开始自由流动了 而静雄是个什么样的人?
他是节制的自我流动 男主莫比乌斯环的另一面而女主大概是个什么样的人呢?
我也不知道 不过大概能在自由流动间流动 大概也是流体一类原谅我夜晚的胡言乱语 但大概没有什么确切的语言能说出我大概的理解了。
日本自杀的作家有很多,太多了,以至于没有多少人会提到佐藤泰志。
大多数的人,认识他都是从电影开始。
自杀的17年后《佐藤泰志作品集》出版了,函馆市民电影院「CINEMA IRIS」的负责人菅原和博读完之后,对文字中函馆生活产生了某种共鸣,于是便有了将他的作品电影化的念头。
随后10年里,《海炭市叙景》《只在那里发光》《跨越栅栏》直至本作《你的鸟儿会唱歌》都被搬上大荧幕。
值得一提的是,电影化的顺序基本上和佐藤泰志的书出版顺序相反,1982年「きみの鳥はうたえる」出版,得到了芥川龙之介奖提名,1985年「オーバー・フェンス」,即「跨越栅栏」再次芥川龙之介奖提名,1989年「そこのみにて光輝く」出版,三岛由纪夫奖提名,而「海炭市叙景」则约等于遗作。
这四部电影在情绪上给我带来的感觉都很强烈,但是质感是慢慢变轻的,从《海炭市叙景》那种绝望到死的感觉,《只在那里发光》的游离和消解语言的沉重,再到《跨越栅栏》慢慢有救赎,最后《你的鸟儿会唱歌》里那种青春的忧伤。
在并不知道原作的情况下,这种感觉是令人舒畅的。
但是知道了电影在时间顺序上的倒置之后,仿佛又受到了重击,你基本可以看到一个作家慢慢的变绝望直至死去。
我在网上看到11年高雄电影节对《海炭市续景》的介绍,说什么成为3·11东日本大地震后市民疗伤,重建信心的精神支柱,真的吐血,只要是看过电影,任何正常人都能感受到电影透露出来那种接近死的绝望,也没有人会想过用绝望去疗伤吧。
看过《海炭市续景》之后我便想起胡波的《大象席地而坐》,也不知道胡波是否看过此片,气质非常相符。
佐藤泰志在1976年开始便受自主神经紊乱困扰,1981年曾经想放弃写作从东京回了函馆,在函馆高等职业训练学校建筑科入学,学习工匠。
这件事也被写入了《跨越栅栏》作品中,小田切让饰演的男主便是回到了函馆在职业学校学习木匠,包括他在内的学习班上的所有人,我想多多少少都有作者自身扭曲的映射。
虽然有电影作者论,但纯文学作品的改编,我还是会把更多的目光放在原作者身上。
这四部作品由四位不同的导演执导,我们以电影的顺序来说,熊切和嘉,吴美保,山下敦弘,以及三宅唱,电影一定带不同程度的改编,以及带有导演独有的不同性格,但值得一说的是,四部中我最喜欢的两部可能就是《海炭市续景》以及此作《你的鸟儿会唱歌》。
虽然我没有看过原著,但是我感觉熊切和嘉可能是最契合原著风格的作品,当然这也可能和电影的筹划和制作相关,之后再谈。
三宅唱是把作者的故事搬到了现代,有一种流动的青春印记,但也可以感受到村上春树作品《挪威的森林》或是《寻羊冒险记》里那种感觉。
巧的是,这两位导演都是北海道出身,而我一直对日本的“出身文化”抱有一定的兴趣,日本相比中国来说很小,地域之间也更为接近,但是他们似乎对出身地带来的那种印记非常重视,几乎所有日本人都会在自我介绍的时候加上出身。
虽然我的直觉不一定准确,但是四部中的这两部所关切的命题,与北方给我这位来自异域的人的感受所相同。
当然吴美保和山下敦弘的影像也各有特色。
更巧的是,前三部的导演,即熊切和嘉,吴美保和山下敦弘都毕业自大阪艺术大学映像学科。
而文字的作者佐藤泰志和促成这系列电影的菅原和博则都毕业自函馆西高,并且是同期生。
在查阅资料时看到对菅原和博的采访,再讲讲菅原和博和「函馆三部曲」的故事,现在是「函馆四部曲」。
他在08年有把《海炭市叙景》电影化的想法后,通过在函馆举办读书会,音乐会筹集到了一千多万日元。
电影也真正做成了一部函馆人的电影,电影里的许多角色都是函馆市民素人出演。
所以《你的鸟儿会唱歌》另外叫做《函馆夜空更深蓝》也并没有问题。
函馆系列电影甚至为函馆带来了观光效益,而佐藤的作品也成为了函馆文化馆常展作品。
菅原和博这个老头也是非常迷人,他原本是一个著名咖啡店的老板,开「CINEMA IRIS」的契机是市内经济不景气电影院接连倒闭,他反倒是逆市而行,后来又从一个电影院老板成了电影制作人,《海炭市续景》被评为当年旬报第九,《只在那里发光》甚至被评为旬报第一,并代表日本追逐奥斯卡。
「函馆三部曲」的成功也催生了第四部即《你的鸟儿会唱歌》,同时他也在考虑为其他艺术家制作电影。
回到作家和电影,川本三郎评价佐藤泰志「反叛时代的热烈气氛催生了佐藤泰志明快的文体,让人深刻体会在社会阶级受压迫的生命情境」,福间健二评价「佐藤泰志一生用文学抚慰受伤和落败的底层人民,这些不安恐惧的故事,无奈地体现了当前世界的荒谬无理」,我没有看过原著所以也无法评价,但是作为电影四部曲而言,我认为电影中倒也没什么「阶级压迫」和「荒谬无理」,以我对四部电影的了解「用受伤和落败落败的故事,来审视私人的生命情境」可能更为准确。
前面的「函馆三部曲」讲述的都是或多或少孤独的绝望的,行尸走肉的,甚至变态的生活故事,但按电影的制作顺序,在最后的跨越栅栏中还是有了希望。
我想这也是三宅唱的作品少了一点阴暗面,得以那么单纯的,青春的原因。
佐藤泰志的文学并没有在国内出版,在台湾有一些译本,有机会是定要拿来读一读的。
海炭市叙景 (2010)8.02010 / 日本 / 剧情 / 熊切和嘉 / 谷村美月 竹原皮斯托
只在那里发光 (2014)7.32014 / 日本 / 剧情 / 吴美保 / 绫野刚 池胁千鹤
跨越栅栏 (2016)6.82016 / 日本 / 剧情 爱情 / 山下敦弘 / 小田切让 苍井优
[cp]《你的鸟儿会唱歌》中一个非常有意思的细节:视线延伸到画面之外的某处,对话者只以声音的形式出现——三宅唱导演往往以这样的单人镜头开启一场戏,双人关系则在下一个镜头展现。
这样一来,中间的剪辑会在视觉及情感的体验上“敲一下”,类似音乐的重拍。
此类设计在整部电影中并不多见,散落于不同的节点,其中运用得最妙的是书店-男主家的那场戏(P1、2),看过的朋友一定会留下深刻印象!
三位卡司的组合太棒了,演员魅力非常加分,染谷将太永远的少年气,石桥静河的美与歌声,柄本佑甘草却发光的气质,在不着痕迹的剧本中共同成就了一段美妙时光。
爱里的勇与怯,闪亮而深情的注视,带泪的眼眶;慢慢靠近,心生情愫,口是心非,暧昧而不狗血的三角;以及跳舞喝酒,肆意挥霍的青春日常。
缓缓流淌,暧暧内含光。
回想起喜欢日影的所有理由。
Vol.8,你的鸟儿会唱歌,And Your Bird Can Sing。
夏天的夜晚,一个女孩儿与一对室友,三人相悦并辗转在函馆的街道、酒吧与台球馆。
他与同事始终不和、她和老板有个谜团、他的妈妈又不知去了哪里,但他们似乎仍可以在自己的影子下尽情独舞,享受着夏天的火热。
本期共十七人评分 十五则短评 均分7.5或许是目前离散程度最高的一次
poster by @德卡的羊 本次串联内容长评部分来自于@秋刀木鱼长评 奇迹只有在盛夏里 总需要很多勇气才能遇到另一个人;又需要更多勇气才能同他以人意相存问。
待离别之际,早用光了所有勇气,纵有再多希冀并着遗憾,也说不出半句挽留。
人间故事大多如此。
可这一个很特别,或许是因为它被压缩在夏天最闷热的那些时日里。
柄本已经道出了释然与祝福,挥手与佐知子在黄昏作别,却又踱步默数,十五秒后狂奔穿过街道:“我骗你的,刚才全都是骗你的,我爱你,别离开。
”是怎样的人才能拥有这般的真挚与潇洒?
@西卡里奥 7 又见被抽空环境与线性逻辑的纯情绪表达,所有人物与情节的清淡片段样设置都在为全片连续绵延的情绪做基石和托底,同时舍弃了一切可供更深解读的符号文本,转而更专注地在一个个空无一人的夜晚黎明的大街上以人物运动构合着灯光与天光的色彩为每一次狂欢对应出一种情绪表达影像出口。
是的,我想到了一点王家卫。
@夕颜 7 导演捕捉细节的能力十分惊人,对日常生活随性轻盈的描绘,游离在表面故事之下迷惘焦虑的人物状态表达尤为出色,各种不同的心绪也在某一刻达到奇妙的和谐。
但对于我来说似乎过于日常和平淡了。
@思路乐 7 全片精炼起来就一个词:“懒散”。
朴素的街道夜景,杂乱的餐桌茶几,以及那些漫无目的的对话与互动,都是在为这三人的相处布下慵懒散漫的背景道具。
三人在一起喝酒、聊天、打桌球、打乒乓,这些时刻都伴随着笑声,但却掩盖不住其躯壳下灵魂的不断疏远。
只有石桥静河在夜店的蓝光下顺着节拍舞蹈时,三人的灵魂与我的灵魂才算真正交集,也只是一刹那罢了。
@幽幻 7 三人行的设定缺乏实质情感表达,在男女主身上看不到爱情,只是随性书写着青春的自由和散漫,不过结尾处理的是真好,满载着错过的忧伤。
可惜这样的情感是片段的,支线的穿插实在是不忍直视。
当然,这样的青春谁不爱呢?
@老滚 8没有戏剧性,没有情节安排,一切的发展一切的情绪都是真实的,是生活化的,但同时又那么迷人,迪斯科里面的舞蹈又那么迷醉,让人欲罢不能。
但总体来说,我对这一类片的观感始终还是那么的“模糊”。
是一个根本对世界毫不在意的男孩,高兴了就跳,生气了就揍人,吵完架下一秒就忘记。
就像一只蹲在路边,对路人的招呼爱答不理的橘猫。
佐知子评价他说:“我很多时候不知道他在想什么。
”他的室友静雄道:“很可能是因为他什么都没想。
”他和佐知子一起在书店打工,一顿三明治和几条短信,两具年轻的胴体就挤上了双层床,缠绵仿佛只是为了不辜负闷热夏日里的暧昧夕照。
他们和静雄一起,在夜店的幽蓝光晕中摇曳,摇曳尽对生活的一切忧虑,坚信夏天会永无终结,颈后总铺满汗渍,今天总可以用明天的钱买醉。
The Beatles在《And Your Bird Can Sing》中唱:“You say you’ve seen seven wonders and your bird is green.”对他们而言,这是个奇迹的夏天。
他们相约不让关系变得麻烦。
与人相处时怎样算是麻烦?
柄本走在路上无缘无故拥吻佐知子,自然地打扰她的身体,没人觉得麻烦;佐知子叮嘱柄本不要冲动打架,自然地打扰他的生活方式,似乎也称不上麻烦。
但直到佐知子和静雄结伴夜归,柄本装睡掩饰醋意,这才是麻烦。
他开始正视这段关系,而不再仅仅是夏日玩闹。
他希望从佐知子那儿得到独一无二的认可,当希望落空时,他也只有选择掩饰,对自己的感情不知所措。
他需要的远比夏日热情更多,他要求这热情在且仅在自己和佐知子之间回回绕绕密密叠叠。
@果树 6 在我没有太被打动的情况下(可能是我个人的原因),全片过于平均,这种平均体现在全片几乎没有短板上,也体现在全片没有特别突出的亮点上。
日本真的很会拍这种展现日常生活状态下的,情绪与氛围,而这一部是这一类影片中,做得较好的一部。
@微笑的赫鲁晓夫 5 与其说是“自由”的,不如说是一群人偶在编剧创造的非现实情景下“散漫”地前进。
为什么不被开除(枕边风?
),为什么出现,为什么做爱,为什么三人行,跳切跳过了一切真实,只保留了舞蹈的人偶,在先决的道路上滑稽地扭动。
现实不是非逻辑的,只是人无法理解神秘背后的真理,自由不是非现实的,台词机器打上光动起来也无法成为人类,更不用说拥有自由。
一边想让我们进入人物心理,一边利用跳切压缩等待和奔跑的时间,未免有点急功近利了吧。
@乍暖 5 片名欺诈。
日剧版《夜以继日》+《冰淇淋与雨声》,做作。
只喜欢便利店一场戏,暧昧传递后在雨中释放,到了夜店土嗨就太外放了。
本质不是爱情故事,一切情感都是无聊的产物。
男主最后的挣扎倒是出人意料,而留白就没意思了。
他第一个背叛了三角关系, 紧接其后的是佐知子,她试图于两个男孩之间作出抉择,这时夏天也渐渐淡却了。
只有乘火车离开的静雄,他没有再做些什么,只是说:“我试图回想我们三个的小房间的味道,竟然忘了。
”但也只有他让一切如其所是地留在了原地,夏天便永远是夏天,正如他们当时所渴望的那样。
听说在原著小说中,静雄杀了自己的母亲,在逃亡时又联络了柄本。
这样的结局似乎用力过度,谁人忍心这个夏天在夏天过后就面目全非呢。
我是说,如果每一朵花都在最浓烈的那一刻凭空消失,就好了。
如果不能,那就再勇敢一万倍,切勿把那句话留在告别后的年年岁岁里自言自语。
@卡佛啪啪卡夫卡 8 摄影机的舞蹈,对话戏时的细微迟滞感,跟随人物时的略带醉意的摇晃,精准地捕捉到三人关系背后的情绪流动。
而情感的场域又是如此简洁轻盈没有一丝赘余,但每一次插科打诨却又像涟漪一样引发丰富的牵连和回响。
当代普通青年的精神速写,石桥静河在里面闪闪发光。
@许半仙 8 如果说石井裕也的《夜空总有最大密度的蓝色》是有所保留的、浓郁的话,那么本片中函馆的蓝即是涣散的和完全铺开的。
漂浮在压抑状态之外的蓝,在空荡失调的夜色里慢慢融化。
配乐的律动独立于文本之外,奇异的节奏牵引着视角的渐变,快于心跳,慢于步履。
对于“我”的身份和人格没有赘述,以“介入”的行为穿插情节,每一个画面的语境都是对复杂关系的反叛,只需撷取纯粹的情绪瞬间即可。
三宅唱让我相信,镜头本身就是有“对话”性的,更能接近到电影里的被设置的某些意识。
@Kriky 8 恋情,友情,享乐,工作,细碎生活琐事传递最真挚朴实的感受。
与戏剧性背离赋予影像充分自由,新一代的生活状态被巧妙记录。
当静雄站在日光洒下的窗边时,所有一切,彻夜的愉悦,微妙的三角,年轻的悸动,仿佛旋转的音符流连于婆娑叶影中。
@德卡的羊 9 充分阐释了状态与情绪的必要性,并完美的展示出来。
绝对的现代而非社会,终极的自由而非混乱。
微妙的关系构建,角色间是无爱意的,一切用状态承载。
无可消解的虚幻,精准的描摹。
我被彻底击穿,太美妙了。
@海鸥马步 9 低度酒精,高度醉迷。
内在的与外部的荒芜自我就这样吧~@粉粿爵士 9 啊好喜欢这样的三人行小品!肆意的运镜与越轴是自由的气息,冰块声,咀嚼声,呼吸声等则是欲望的外化。
燥热的夏日就流淌于年轻人的暧昧与疏离之间。
抛开俗世的枷锁生活在自建的乌托邦里,迷人的轻盈感氤氲于影像。
但母亲的闯入击溃了空间,世俗的力量源源不断的涌入,幽暗之感渐渐逝去,在蒙太奇中年轻人彼此告别。
于是神撒下了光,万物死去,万物复苏。
@秋刀鱼木 10 啊太棒啦多么想在汗流浃背的盛夏和这样的两个男孩同居啊!
生活在深蓝色里细细密密展开,脑袋空空的男孩最是动人,会蹲在路边逗猫,会数到十三狂奔回来说我爱你。
评分:@鸡蛋堡好吃不贵 6;@沁生 8本周备选:No.2
企鹅公路 (2018)7.62018 / 日本 / 动画 奇幻 冒险 / 石田祐康 / 北香那 苍井优 以对x凝视的建立和解构为基础,进一步模糊了x身份作为符号的边界,把人物从符号中解放出来,也避免了潜在的与表象矛盾的x中心叙事(反例如细田守),这样的剧作带来的是一种不自觉的幽默,轻快的悲伤,也让我能够放过一些失真的情景,去享受语焉不详带来的浪漫。
不过说到底,还是“冬天,中央公园湖面结冰的时候,湖上的鸭子要到哪里去呢”和“别让我消失”的故事,无奈我对这种东西从来没有抵抗力。
——@微笑的赫鲁晓夫 No.3
柔情史 (2018)6.62018 / 中国大陆 / 剧情 家庭 / 杨明明 / 耐安 张献民 历期评分top3:No.1 《风中有朵雨做的云》7.6No.2 《你的鸟儿会唱歌》 7.5No.3 《太空生活》7.4see ya
这是一部对灰色地带容忍度低的人可能喜欢不来的电影,换言之,这是一部许多男性可能不会喜欢的电影。
没有一个清晰的逻辑,甚至文字形成的剧本说出来的东西也是很有限的影评里大多是一种浸入电影的内在体验,可是如果我们非要从理性层面理解呢?
主人公让我想起《局外人》里的默尔索,他和默尔索一样,没有遵守任何一个应遵循的路线,但与默尔索不同,他没有怀疑常规或是非常规。
当佐知子说不知道他在想什么时,静雄说“他也许什么都没想。
”就像影片展示的一样 无论是他的行为情感 都是自由流动的 他让潜意识变成了意识 甚至他用潜意识去思考。
这种自由流动可以诠释片中他大部分的行为 包括数数,放掉小偷,不去郊游,情感宣泄但不能解释最后的不到120个数,这是他唯一一次人为打破自由流动 这个一会儿再说再来说他提到的换位体验 影片后期 当他提出 自己又可以自由的 轻快的 透过静雄体验佐知子,这是什么意思,到底人的侧面有几个侧面对我的含义就是 一个角色对应一个侧面 扮演的社会角色决定了你展现给对象的侧面 即使是自由流动的男主 他也扮演了社会角色 这个侧面可能在于他发短信 可能在于佐知子和静雄对话,他观察着二人的表情 也在于他在店长面前闭口不提他本应提问的事情 多个侧面构成了一个人 当男主发现 他想发现佐知子更多侧面组成完整的她 而不是作为亲密关系的佐知子的时候 出现了一个悖论他需要通过消除与佐知子的亲密来体验第二侧面,但因为他想体验第二侧面从而发现了自己对佐知子的喜欢。
大概就是,对于喜欢的人,本来是体验不到多个侧面的。
所以数没查完 他就跑过去了至于佐知子呢?
我觉得她不会应允男主后面的要求 但这是个开放性故事 不要急 因为当她开始与静雄交往 她就开始体验通过静雄体验男主了 这中间导致的关系就又开始自由流动了 而静雄是个什么样的人?
他是节制的自我流动 男主莫比乌斯环的另一面而女主大概是个什么样的人呢?
我也不知道 不过大概能在自由流动间流动 大概也是流体一类原谅我夜晚的胡言乱语 但大概没有什么确切的语言能说出我大概的理解了。
纵观今年的北影节,从影片的总量来看,在新片中日语作品当属除华语电影外,体量最大的单元。
当中的质量参差不齐,有的影片结束后连丁点掌声都没给,有的作品从柏林到香港再到北京都受到不同人群的追捧。
在所有人高呼日影日渐式微的今天,让人惊喜的是也有越来越多的导演展露出令人眼前一亮的才华,比如《夜以继日》的滨口龙介、《你的鸟儿会唱歌》的三宅唱等等。
他们不同于和式古典,甚至与新浪潮无关,而是叙述着属于当下世界的状态。
滨口龙介
三宅唱有趣的是,日本旬报评选2017年日本十佳影片时,夺得头魁的是《夜空中总有最大密度的蓝色》,香港的译名为《东京夜空最深蓝》,挪到2018年日本新锐导演三宅唱的新片《你的鸟儿会唱歌》,在香港译名则是《函馆夜空更深蓝》。
《夜空中总有最大密度的蓝色》
《你的鸟儿会唱歌》又名“函馆夜空更深蓝“虽然港版译名更显趣味,但从影片整体寓意看来,明显“你的鸟儿会唱歌”更贴近于表达。
影片改编自已逝作家佐藤泰志的同名小说,名字来源于披头士的单曲“And Your Bird Can Sing”。
歌曲本身与小说和电影的关系不大,能够说得上的共通点也许是在于三者都是两男一女三角关系的游离。
1. 三个人生活的气味说起描述两男一女三人行的影片,影史上赫赫留名的有《祖与占》《戏梦巴黎》《天堂陌影》《法外之徒》,近的也有张律导演的《春梦》。
这种游离在是与不是之外的三人行关系,既不是单纯的朋友情谊,更不是带有价值观念的三角恋关系。
《祖与占》
《戏梦巴黎》
《春梦》两男一女之间情感的暧昧与暗涌,使得这一类影片拥有不一样的迷人光芒,发于心动止于爱情,却是最不稳定最容易游移的关系。
正如粤语中“两男一女”的表意字“嬲”,三人行关系最终还是要回归到两人相对的稳定关系,无论结局如何,终究还是要剩下一人独自失落。
影片《你的鸟儿会唱歌》从“我”与佐知子的男女关系开始,碰巧遇见店长与佐知子约会的“我”,在佐知子轻抚的暗示下,等待一个并不熟悉的女孩儿。
三宅导演在“我”倒数120秒的过程中用非常有意思的镜头剪接出,略带期待却又有些无所谓的气质,当特写镜头慢慢松开,佐知子脚步接近时,所有人都知道,交往正式开始。
相较于佐藤泰志其他被改编成的电影的小说,三宅唱选择将视角对准日常,夜店中随音乐起舞、喝着酒、打台球、射飞镖。
导演并没有刻意地渲染三人的关系,但也就像是静雄第一次撞见“我”与佐知子做爱,悄悄关上门并离开时那样。
三个人从那时开始已成为那条缠在一起、难以解开的耳机线。
从剧作上来看,影片没有太多剧情上的起伏,整个三人关系模型的外部因素几乎减到最弱,甚至可以说这个模型的简单和纯粹几乎置身真空中,没有单相思的纠结,没有干柴烈火的冲动,甚至没有甜得发腻的恋爱。
影片带着理想化的天真感,任由情节发展随着关系和情绪而流动。
吊儿郎当的“我”,自由奔放的佐知子,细腻敏感的静雄,与焦虑压力无关的三人关系,无所事事地嬉笑玩乐,毫无干劲地工作,自由随性的男女关系,和大多数年轻世代没有区别。
正是抓住了这种随性的现代关系,镜头靠纯粹的情感勾勒出新世代日本年轻人的素描。
不同于经典日本电影史上猛烈燃烧的情感、彷徨无助的年少、物欲横流下的扭曲。
《你的鸟儿会唱歌》轻盈得让人只需享受,无需思考。
就像片中的年轻人,在夏日炎炎的浑身汗津津的傍晚,大口大口地喝下一罐冰啤酒。
没有什么别的意义,只是在习以为常的无聊中寻找快感。
非常有意思的是,“我”在影片中从头到尾都没有名字,甚至在片尾字幕表中也只有“僕”(日文中的“我”)。
也就是说在这部影片中不仅是以“我”为主要的叙事对象,更是以我所视所感而作为影片节奏的流动。
在“本我”与外界之间发散出与佐知子和静雄的关系,也就是说影片并非纯粹男女间的三角恋,而是以“我”的感官为出发点而衍生出与静雄的友情,与佐知子的男女之情,以及三人间在平衡之外游弋的关系。
吊儿郎当表面上什么都无所谓的“我”,与心思细密处处替人着想的静雄之间,佐知子无疑是这个三人关系中最大的不确定因素。
当同事问佐知子“恋爱到底是什么?
”时,佐知子的回答是“我们做爱很合拍。
”什么是恋爱,其实三人都没有答案。
对于“我”而言,恋爱不应该麻烦,交往就是数到120秒后遇见的那一句“太好了,你明白我在做什么。
”对于静雄而言,爱情是在默默中的注视,在共鸣处暗生的情愫。
佐知子与“我”的关系,起于合拍至于安全感。
暗自较劲不仅存在于爱情,也存在于友情之中,生活中最好的朋友最亲密的恋人,也许就是生命中最大的“竞争对手”。
当静雄和佐知子谈起“我”时,佐知子说“不知道他在想什么。
”到静雄口中,“也许他什么都没想吧”。
但往往无所谓,才越是最有所谓,柄本佑用眼神告诉观众,他在动着什么样的小心思。
与静雄的小心翼翼不同的是,“我”一向是用满不在乎来掩饰“废青”微妙的自尊心。
无独有偶的是,“我”之所以没能带给佐知子安全感,也正是因为这副“无所谓”的掩饰。
所谓的“不麻烦的恋爱”不过是浅尝辄止时的敷衍,真正投入时没有哪段关系是不麻烦的。
当静雄妈妈病重让他不得不面对现实时,静雄对于生活的透彻,让佐知子在沉默中明白无聊的快感之外,她的生活还缺少什么。
相对于前半部分热烈的青春,影片从佐知子与静雄露营回来之后,就透着一股现实的冰冷感。
当安稳与笃定的生活追求,代替了原来的不羁与放纵时,才惊觉,原来已经没有多少年轻可以再挥霍。
片尾的“我”得知佐知子与静雄的关系确立时,才猛然大梦初醒,即便终于从被动中学会主动争取,却已然无济于事。
在片尾还没等倒数120秒结束,他就忍不住冲向佐知子表白,却再也等不来对方肯定的答复。
“年轻真的会一去不回吗?
”“年轻真的会一去不回。
”
2. 两人太宽,三人太挤影片《你的鸟儿会唱歌》的出色在于其情绪表达上既紧密又松弛,像是喝得微醺时漂浮在半空冒泡的心情。
正如导演三宅唱所说,他希望呈现的是人们在无业无钱无追求中,仍然有机会去感受年轻的快乐,还能拥有相爱的可能。
在函馆湿漉漉的夏夜中,三人行的关系酣畅淋漓得醉人,而他们的选择又离不开各自的生存处境。
有酒、有歌,还有情爱,影片完美地捕捉情感的流动。
三人行的故事,没有呼天抢地的死去活来,也没有干柴烈火的肆意纵欲,有的只是眉稍之间的相互吸引。
那些飞扬的画面,彷佛把所有情绪——喜悦、失落、迟疑、婉惜……全部融入流动的夜的深蓝中,年轻的荷尔蒙在不眠不休中挥霍着。
数到一百二十下,如果你还没有出现我就离开。
影片前后呼应的开场与收尾,是被动向主动变化的时间轴,同时也是踏出下一步的开始,三宅唱在两者之间做了极佳的诠释,不管是调度或是光影、声效的呈现,充满质感的镜头足以支撑起影片的格局,以放弃剧情来保证情绪上的连贯性。
片段式的剧情将三人情绪中的完满徜徉在屏幕上,没有过多的对白作为补充说明,紧随着镜头的引领,就能够感觉到人物间的感觉在萌发、流动。
几乎所有室内戏,都是用低角度机位拍摄,色调浓郁得在夏夜的热气中会发出极致的性感,而近景拍摄时呈现的状态都能看得人心猿意马,大量近景镜头几乎让人感觉到,角色皮肤上汗液蒸发出的热气。
当“我”与佐知子在书店以目光交换着彼此心动的喜悦。
随即而入的全片唯一的床戏简直美得不真实,在狭小的上下铺空间内,一伸腰就会碰到上铺的床板,两人躬身热吻彼此逗趣缠绕的肢体。
没有令人垂涎的肉体,但窗外暖橙色的阳光温柔铺洒在二人身上时,没有任何情色的血脉喷张,开着窗户亲热,落落大方的性,反而多了夏日微风的轻快舒爽。
当静雄介入“我”与佐知子二人之间,自然而然地变成三人行后,影片用更为复杂的空头语言去表达人物间游离的关系。
利用便利店回形针板的S形走位,流动的镜头时而三人同框,时而是静雄与佐知子,时而是我与“佐知子”。
三人间游离且接近的关系,彼此试探似的慢慢接近。
雨中三人同伞的奔跑,犹如《祖与占》桥上奔跑时的命运缠绕。
在夜店的节奏中,飞扬的年轻与洋溢的情愫在深蓝中轻盈地随身体舞动。
镜头的动与静,“我”与静雄交替出现在佐知子身边时的暧昧,与冷暖光交互漂浮在佐知子脸上的模糊,最终溶解在三人搂在一起的快乐中。
三宅唱擅用室内空间的切割去表现人物关系,尤其是在公寓中的室内戏。
两个男人独处时,各人一个角落,孤独的两角灯光间横着空旷的蓝;而在佐知子出现在公寓时,无论三人位置所切割出的构图是三份等分,还是“我”在后景变成景深处的虚焦,画面构图总是满满当当。
同一空间不同切割下的构图,无需多费一言一语,保持影片在叙事上的干净。
同样的还有佐知子与静雄第一次单独约会,依旧明媚温暖的午后阳光,二人同行在如梦如幻的廊桥。
佐知子同样的眼光,出现在第一次与“我”在咖啡厅的午餐,以及和静雄在卡拉OK房中高歌《聆听奥莉微亚》,同样的画面构图与二人角度重复出现两次,预示着佐知子心中同样燃起的感觉。
不同的是,在更为“拥挤”的卡拉OK中,静雄默默凝视在佐知子的高歌中,静静地跟着佐知子的歌声轻唱,喜悦随佐知子的快乐而跳动。
如果说爱情在“我”与佐知子的关系中,是雨夜下两人打闹时的“你明白我做甚么”,那么对静雄而言,大概是这种从心底蔓延的默默的共鸣。
这一对比剪辑,简直是神来之笔。
影片《你的鸟儿会唱歌》暧昧关系中微妙的小细节,使得这段三人行几乎是日本电影近年来最为动人的组合。
属于当下的角色中,自然而然地相遇,在函馆纯粹地生存着、相爱着。
佐知子不喜欢复杂的感情,其实影片中的关系一点都不复杂,一切都在自然流动。
真正复杂的是感情流动后必须面对的抉择,而电影也适时地在抉择前戛然而止。
感情的选择也许并不需要这么多理由,电影不是为答疑而存在,而观众也不是为了合理解惑而看电影。
让人专注的每个瞬间,都是现实的、日常的。
即便不少室内镜头的后景全部过曝,影片依然流畅得就像油面下流动的水,波澜不惊下的暗流涌动,欢喜、忧伤、无聊、冲动都在不经意间化学转化,在暧昧流动的夏季空气中一一变化、落空。
3. 一个人的文学,一座城的电影除《你的鸟儿会唱歌》之外,作家佐藤泰志最为人熟知的,当数同被改编成电影的“函馆三部曲“——《海炭市叙景》《只在那里发光》和《爱情,突如其来》。
《海炭市叙景》的沧桑、《只在那里发光》的劫后余生、《爱情,突如其来》的颓丧,改编自佐藤泰志的“函馆三部曲“,皆是不得志的男女,在函馆这座城市载浮载沉。
《海炭市叙景》
《只在那里发光》
《爱情,突如其来》但“函馆三部曲“并没有用名胜去美化这座城市,尤其是前面两部,更是毫不避讳地将晦暗的、破败的、脏乱的、衰颓的函馆呈现在众人面前,写实捕捉了函馆市市民看似平淡实则深刻的日常,而这也正是其迷人之处。
而《你的鸟儿会唱歌》不同于佐藤泰志笔下其他故事,“我”、静雄、佐知子就是日本大多数年轻世代的缩影,只是放在时间更为缓慢的函馆。
海城之美与夏夜之深,映照出的是三人生命轨迹上,无自觉地偶然相遇。
影片中前后出现的两次俯瞰函馆夜景的画面,是笔者心中属于函馆的最美的画面。
笔者八年前在函馆山顶有幸得见同样梦幻的星星灯点作为北海道的第三大城,函馆当然不止电影中展现的酒馆和小公寓。
函馆城中满布充满异国风情的街景和建筑,教堂、海港、彩灯、有轨电车、石板坡道……虽然影片没有过多展现函馆美好的一面。
但是影片在全城取景时,还是有不少场景勾起笔者的各种回忆。
虽然《你的鸟儿会唱歌》同样是在勾勒一幅幅函馆日常的图像,但无论是当中出现的津轻海峡、八幡坂,或是夜店外的电车站,现实都要比电影中可爱得多。
影片中不时出现的八幡坂
“我”送佐知子去坐电车时,曾经相拥相吻的街道
第一次傻乎乎地站在店外为佐知子倒数120秒
被岛田撞破的店长与佐知子的约会
凌晨三点半,笔者在渔港边等第一批渔获上岸时,仿佛看到几年后两个无所事事的男人半夜睡不着,跑到这儿来喝着啤酒到天亮。
佐知子和静雄第一次在廊桥漫步时,对岸望出来的轻津海峡
当然了,单纯的观光而没有美食是留不住笔者的。
在码头从凌晨三点等到六点,没等来渔获,却在函馆早市等来了“它”。
还有马上宰杀,肌肉还在口腔弹跳的鱿鱼刺身
如果你穷得像笔者一样,不妨也去买一张日本火车通票,彻夜在火车旅途上醒着睡着,睡着醒着。
也可以在快到破晓时,跳上一趟小火车。
在一个叫母恋的地方下车
到地球岬,这个北纬42度18分3秒的海角,看北海道最温柔的日出
如果你也到了这儿,别忘了跟着《你的鸟儿会唱歌》漫游函馆作者| 小飞侠;公号| 看电影看到死编辑| 骑屋顶少年;转载请注明出处
现代人的白天和夜晚可以是两个平行世界。
我们在明亮清醒的白天面对生活的琐碎和无奈;当夜幕降临,黑暗让目之所及变得局限,烦乱的思绪好像也能被暂时抚平。
天亮之前,我们得以躲在城市的角落喘息、重获新生。
日夜交替,我们在重复的日常中穿行探险。
这样的对比在夏天尤为突出。
在这个充满假期、活动丰富的季节,白天的燥热让人更迫不及待地裹上微凉的晚风、沉入夕阳、走进夜色。
夏天的夜晚似乎比平日更难以预测,有着青春随性的浪漫。
《你的鸟儿会唱歌》的舞台就围绕着夏夜展开。
“我会成为一个率直、令人舒适的、空气般的男人。
” 男主这么说着的时候,我觉得他就是夏夜的化身。
他对去不去打工满不在乎,对慵懒的着装满不在乎、对睡过头没能赴约满不在乎、对工作时小偷从眼前逃走满不在乎、对半夜把花篮从街上搬到家里满不在乎、对别人不满自己满不在乎的态度也满不在乎…和他截然不同的书店同事森口则总是精心整理发梢、拼命讨好老板、抓住小偷、严肃抨击婚外情、一本正经地道歉。
对比之中,森口道貌岸然的样子有点辛苦,男主则看起来格外洒脱、大度。
自己在认真生活,但别人吊儿郎当也能过得下去甚至得到偏爱,实在是很不公平。
或许出于这种心态,森口常常对男主的穿着和行为指指点点。
他大概是羡慕男主的。
男主也觉得自己真的做到了——“一个率直、令人舒适的、空气般的男人”。
直到佐知子在一个夏夜轻轻碰了他的手臂。
像微风触到窗边的风铃,心情也清脆地晃动着。
男主开始数秒,“第一次这样等待一个并不熟悉的女人”。
奇迹般地说上话,他们约定过会儿在小酒馆见面。
如果出现在意的人事物,现实中的牵绊还能让他继续做一个空气般的男人吗?
他像是要证明自己一样没去赴约。
似乎这样一来,他还是那个满不在乎,轻松愉快的他。
佐知子并没有生气。
男主的松弛感正是当时处于一段“麻烦的关系”中的她所向往的。
再次见面后,他们开始了一段轻松自在的关系,室友静雄也加入了他们夏夜的探险。
穿着松垮的拖鞋短裤压马路,听不认识的Rapper唱着人生,在蓝色灯光的livehouse里随意摆动身体。
“恰到好处”的性爱、毫不客气的请客、研究奇怪的乐器发出奇怪的声音、在一把伞下推搡、莫名其妙地大笑、身体不自主地靠在一处、偶尔又像海豹一样叠在一起。
每天都闲逛到快要赶不上末班电车才回家。
幸福像丰满的肥皂泡。
可惜生活不止有夜晚,天终会亮起来;哪怕前一天多么尽兴,今天现实中种种错综复杂依旧会接踵而至。
佐知子率先意识到这一点。
面对自己的感情,她准备和老板提出分手。
听到男主轻松地调侃,她生气地别过头去。
乍一看,男主还是原来那个满不在乎的人。
静雄流露出对佐知子的爱慕,他表示无所谓;佐知子提起和还在和老板来往,他只是笑笑;老板叫他好好对待佐知子,他毫无回应;哪怕收到反复邀请,他也叛逆似的拒绝和静雄佐知子一起去露营,任由两人独处。
和老板分手后的那天,佐知子在咖啡店坐了很久。
给男主发了短信,话说了一半。
此时此刻,想要你的陪伴。
但对生活里的一切都满不在乎的你,其实对我也满不在乎吧。
她没能说出口的这句,可能早就得到了回答。
喜欢上一个人轻松愉快简单的松弛感,却时不时期待他能更在乎一点。
人的个性如此矛盾、喜好也如此矛盾。
这样矛盾的我们,如何才能去爱另一个矛盾的人呢。
佐知子去赴了静雄的邀约。
作为一个同样擅长逃避的青年,静雄比男主先一步成长。
是他倒掉家中的烟灰缸,将捡来花篮里新鲜一些的鲜花插入清水瓶中。
他拜访就业中心,并决定只身前往老家照料母亲。
也是他坐在伤心的佐知子身边温柔地听她唱歌。
常去的衫子小酒馆也有闭店的时候;想要躲去哪里也不一定能找到提供庇护的角落。
男主的情感终于在森口讲佐知子闲话的时候爆发了。
他向森口出拳,拳头也落在自己身上。
表现出满不在乎,大概是害怕认真之后出丑、认真之后受伤。
不在意、不争取似乎就不会失败,但是不在意从来不意味着轻松,在乎的事情还是会在乎。
如同男主不受控制地期待佐知子的回复,在她和静雄出门后睡不着觉、忧心忡忡地不去上班。
很可惜,人如果一直像空气,那他就是空心的。
明知道会被报复也还是要出拳,明知道认真起来生活会变得麻烦,男主还是认真了。
他有了哪怕可能出丑、可能失败、可能受伤,也想去抓住的东西。
临别,佐知子像两人初识时一样捏了他的胳膊肘。
用了点力气,好像在叫醒他、留下最后一点印记。
“1、2、3、4……” 他本能地又开始数数。
但这一次,他不想再做那个只会等待、只能放手的人了。
她终于等到了他的认真。
已经晚了吗?
对于生活可能还不晚。
常常想起剧中最后三个人打飞镖和桌球的场景。
大家笑得很敞亮很大声。
心里却压着一块石头(对现实生活的不安和疑问,还有静雄母亲的病情)。
“要结束了。
要结束了”。
“该回家了。
” “再等一下下。
还不想回家。
”《你的鸟儿会唱歌》的故事从夏夜展开,落脚在了一个白天。
我看到了一场认真与随性、直面与逃避的生活态度的对决。
它是青春的赞歌,也是墓志铭。
我大学的三人小团体,比起这三人,少了些荷尔蒙,多了许多天马行空和胡言乱语;却是在相似的夏风微雨夕阳黑夜中桌球乒乓、嬉笑打闹、彻夜闲聊、打着没意义的赌、开去各种地方的车。
默契地等我下班、等他开完会。
机场送行、半夜炒花生米。
那些不在乎时间的、明媚得不可思议却让人不禁想到结束的日子,随着毕业季如预料般地结束了。
漫无目的的闲逛何尝不是逃避,像影片里的每个人,哪怕想像空气一样纯净自由地活着,最终也会被迷茫无力的洪水冲向一个确定的方向。
好一份有着醒目保质期限的自由自在。
最后,向大家推荐剧中佐知子在ktv唱的オリビアを聴きながら。
祝大家度过一个可爱的夏天。
(2023-07-28给STArt写的影评)
采访:森直人(CINRA.NET)撮影:馬込将充渣翻:shatsu什么是青春?
回答这个问题很难。
但是,青春确实是存在的。
电影《你的鸟儿会唱歌》,由三宅唱导演,改编自北海道函馆出身作家佐藤泰志的小说。
函馆街道飘忽不定的浮游感之中,活在当下的三个年轻人,呈现出了青春的样子,还带着微热的现在进行式。
这部珠玉之作里构建亲密关系的主演们——饰演主人公”我“的柄本佑、饰演好友静雄的染谷将太、以及游走在两个男生之间的佐知子饰演者石桥静河。
对他们来说,最能感受到”青春“的瞬间是什么?
——我觉得《你的鸟儿会唱歌》是那种真・青春电影。
暑气未至的函馆初夏,过着毫无规律日子的三人,浓缩了期间限定的幸福感和苦闷感。
柄本:或许就是这样。
总感觉电影里的我们都在发光咧。
(笑)染谷:拍摄的时候,有时也觉得”这就是青春电影“。
虽然”青春“很难定义,”青春电影"体裁倒是有。
所以如果被问到“这是什么类型的电影?
”,果然还是青春电影啊。
石桥:这次电影的拍摄过程我真的超级开心,每天结束之后都有点失落。
所以笑着笑着也总是想:啊,美好的时间总是过得特别快。
像是幸福里包裹着总有一天会结束的孤寂感......体会这种感觉,就是青春吧?
柄本:因为我已经过了三十岁,说实话再讲青春什么的有点尴尬啊(笑)。
但是年龄界限什么的,我觉着青春大概和年龄没啥关系吧。
特别是对于电影来说,一个一个瞬间是不是闪着光才是精髓。
只能在那一刻拍到的闪耀瞬间,全都都映在这部电影里了。
光这一点就值回票价不是!
每一刻都在不断变化的人们,这部电影把这些重要的瞬间都好好记录下来了。
染谷:譬如说,就算别人没有一眼就觉得“哇这个人好青春”,实际上不也正青春着吗?
平常默默地坐在长椅上也会有一种”啊,不得了,我真的好青春“这样的感觉。
所以反过来问青春是什么,表现出来就有难度了。
但是,我觉得三宅唱导演真的是用很棒的形式展现了青春。
——大家可以说说自己觉得“青春无敌”的瞬间吗?
染谷:这种瞬间可以分成两类哦。
一类是中学生时期逞强好胜、干劲十足的青春。
另一类是现在普通的坐在公园里、沐浴着微风,这样的青春(笑)。
将意识专注于自己,或者自我意识爆棚的瞬间,我就会感受到青春哦。
石桥:我的话果然还是背负着幸福和不安的时刻......像是坐飞机的时候,那种强烈的离别感。
明明只是去旅个游,没什么大不了的,不知道怎么的总是会做好觉悟。
柄本:怕一辈子再也见不到重要的人?
石桥:因为真的说不准啊(笑)。
相反,旅行回来之后,喜欢看到家人朋友面目一新的瞬间。
作为旅人的感觉不是刹那的吗?
如果平时能够有这种心态的话,应该会更珍惜身边人的。
柄本:哦,原来如此。
我所理解的青春比较接近日常生活。
比如,电视上一边放综艺节目,自己一边玩任天堂什么的。
现在这种时间一年也有个三次左右,然后就突然意识到:咋回事,我这不完全在浪费时间嘛!
全员:(爆笑)柄本:成为大人之后,无所事事的时间不是变得越来越少了吗?
明明十几岁的时候这样是常态来着。
偶尔早起,毫无意义的消耗时间的时候,就是感受到“青春”被释放的瞬间吧(笑)。
——我认为刚刚大家说到的青春的”结束感“、”无意义的时间“,和这部电影如出一辙。
《你的鸟儿会唱歌》描绘了郊外书店打工的主人公”我“、”我“的失业室友静雄,以及同在书店打工的佐知子三人某个夏天的生活,拍摄进展比较快吗?
柄本:不会,还挺从容的。
在2017年6月拍了差不多三周时间。
我自己在函馆待了有25天左右。
开机前两三天在街上边逛边排练,然后拍了22天,中间休息3天。
染谷:现场真的很不错啊(打心里觉得),度过了奢侈的时光。
还第一次看到那样闪耀到崩坏的佑(笑)。
石桥:离开东京,住在函馆一阵子......创作出电影的过程很充实啊。
这次的拍摄过程是独一无二的体验,或许是无可取代的时间呢。
染谷:而且一天的工作量刚刚好哦。
既没拍多也没拍少,绝妙的日程。
柄本:一天差不多3场戏,最多也就5场戏这样吧。
染谷:对。
每次大家集合之后,以三宅导演为中心开始闲聊,然后自然而然开始拍摄。
某种意义上,电影的制作好像融入了生活当中。
早晨起来,平常的一天里毫无违和感的进入拍摄的感觉。
柄本:我们三个应该都觉得跟着三宅导演好幸福吧。
有必要的认真、紧张感,也有放松的日常感......石桥她还在休息的那两天去爬了函馆山咧。
石桥:嗯,想完全变成函馆本地人(笑)。
柄本:函馆山真的很不错啊。
坐路面电车过去,然后爬爬山。
还有在函馆八幡宫溜达,坐在长椅上打开剧本背台词,结果困到睡着之后被打扫的大叔叫醒(笑)。
之后去泡附近的谷地头温泉,喝了啤酒,半醉半醒的回了酒店。
把这事告诉三宅导演之后,他说很像电影里的主人公”我“会干的事。
全员:(笑)。
染谷:包括休息那几天,我真的经常到街上走走呢。
从脚下适应环境,也感觉到函馆的街道慢慢的接受了自己。
柄本:所以函馆这片土地上绝对能创造出各种各样的人物。
——《你的鸟儿会唱歌》确实是属于函馆街道的电影。
比方说函馆的娱乐场所,拍出了当下的真实感。
特别是CLUB里通宵玩到天亮的场景,流淌着青春的好时光啊。
柄本:拍那场戏一开始真的是打算持续一个晚上的。
染谷:当时预计拍8个小时,一直到天亮的,结果差不多3个小时就结束了。
柄本:但是那3个小时也觉得好长好长啊。
染谷:超——长的。
Hi'Spec(嘻哈组合SIMI LAB成员)作为DJ开始之后,音乐都没停过啊。
到结束为止一直在放歌,同时OMSB(嘻哈组合SIMI LAB成员)的LIVE又开始了......我们是在搞不清摄像机在哪的情况下被拍摄的。
震耳欲聋的音乐声中,突然三宅导演过来在耳边喊我接受指示,让我拿着酒走到佑那边去。
接过酒的佑也不知道我是按照导演指示行动的。
柄本:在那接过酒之后,就意识到”这是在拍摄中“原来还在拍啊,这样。
不过在心里这种感觉绝对不是“即兴”的印象。
染谷:对啊,说到底还是演出。
就算在那么自由的氛围中拍摄,其实还是只能照着剧本来。
柄本:是啊!
染谷:“跳起舞”、“静雄伴着节奏把手搭在佐知子肩上”、“一起用龙舌兰干杯”什么的,都是。
柄本:但是完全没有人为的那种做作,不会让人不舒服。
毕竟执导不仅是指导演技和站位,能把伏线理清什么的完全不够呢。
总之,三宅导演为我们构造了真实活在角色里的最优环境。
— 构造最优环境,真是个好词儿呢。
绝妙的自由笔法,在电影中生动描绘着最优环境。
石桥小姐在舞池中跳舞的那场戏也是,极致的自然流淌。
石桥:导演给了让我跳舞的指示。
大家空出场地之后,我就在那个氛围中跳了起来,都打算甩掉极限了(笑)。
尽情地跳舞,纯粹地快乐。
— 一切均由环境而起的电影。
和刚刚柄本先生说的“函馆这片土地上绝对能创造出各种各样的人物”也有着联系。
染谷:是啊。
外景的地点集中在能徒步的范围内,酒馆街啊、三个人玩乐的地方都在车站前不远的地方。
只是在那儿一边拍摄一边走走就非常心情舒畅了。
而且走着走着就看到了大海,那片海也只是”普通的海“而已。
路上行驶着有轨电车,突然吹来的海风,这个地方感觉不到多余的主张。
真的是带给我们美好时光的街道啊。
石桥:刚从东京到函馆外景拍摄地的时候,最开始几天都有种在倒时差的感觉(笑)。
果然时间流逝的方式不一样啊。
只要习惯了之后就很舒服......每天看着光都觉得很美。
—悠然放松的氛围呢。
和东京的时间感觉差那么多吗?
石桥:完全不一样!
同样的日常放到东京,人们一定会以更匆忙的速度行动。
—电影里的人物形象,和原作小说有很大的不同。
以小说为背景,感觉3个令人耳目一新的角色在电影中活了起来。
柄本:说一个内幕,其实本来预定在2016年9月开拍的。
由于诸多原因延期了,剧本有实际使用的2017年版和无实物的2016年版。
2016年版更忠实原著,有100场戏以上。
但是那之后的一年里,三宅导演在和我们3个分别接触的过程中,体会到了很多东西,在剧本中反映了出来。
于是,2017年的新版更为简单。
场景减少到70个左右。
给我的印象是”心脏是佐藤泰志,血肉是三宅唱“的剧本。
柄本:所以这次出演”我“的时候,会有意表现出三宅导演的形态和站姿。
服装就穿自己的衣服,不过电影里”我“一直穿的那条深蓝色裤子是三宅导演的私服。
—电影中段有一个令人印象深刻的场景,静雄和佐知子评价”我“的部分。
”那家伙身上有种说不上来的轻快不是吗?
而且表里如一。
”“有时还会不知道他在想什么。
”“但我觉得他可能确实什么也没在想。
” 让我觉得这不就是柄本佑吗?
全员:(爆笑)柄本:诶诶不会吧!
没那回事吧?
我完全没注意到那部分的台词,听到时以为是讨论“我”这个角色的。
染谷:那段台词剧本里没有,现场临时新加的。
石桥:嗯,大家一起讨论后考虑出的台词。
—三宅导演会突然加台词吗?
染谷:嗯,今天拿到后天拍摄部分的新台词,这样的情况有很多。
柄本:临时加的台词挺多的。
一开始是按剧本拍摄的,但是现场不是会有些地方变动吗?
顺着原来写的台词就会产生违和感,这种时候就会改台词了。
比如说我们随便说说想到的东西,导演记下来带回去,第二天就试着大声读出来这样。
—2017年版的剧本在函馆拍摄的三周里慢慢变化了呢。
柄本:是的。
稍不注意的话”加词时间“就到了。
三宅导演像驱邪的法师一样过来,喊着”加词加词“全员:(爆笑)染谷:有时候当天开拍之前导演会一脸紧张的说:”不好意思,这个是加的词。
“(笑)—各位的个性和互相碰撞孕育了电影独特的亮点呢。
和原作印象最不同的角色应该是染谷先生饰演的静雄吧,变得特别和善温柔。
正像染谷先生本人的样子。
染谷:人物塑造部分也和导演聊了很多。
原作里的静雄背负着沉重的家庭环境压力。
电影要将这部分包含在内,但说到底”清爽“才是主旋律。
—石桥小姐饰演的佐知子呢?
石桥:嗯......她实在是被静雄和”我“弄得团团转,只要染上两人身边不同的氛围就好了吧。
柄本:不不不,团团转的是男生这边吧。
两男一女,电影的绝对法则。
染谷:(深深地点头)黄金三角。
—《祖与占》(1962年)、《冒险者》(1967年)...很多名作都是。
柄本:一直都有呢。
电影里这样男女三人的关系,几乎有种普遍性了。
染谷:嗯嗯,先是两个男人,之后加入一个女人。
男人不会刻意加进来的。
柄本:大多是女人加入两个男人之间的。
即便如此也希望这段关系能元气明朗的飞翔下去。
染谷:爽快的破坏了场面啊。
石桥:哈哈哈。
对佐知子来说,她是真的喜欢”我“,也喜欢静雄。
遇见两个魅力完全不同的人,喜欢上各自不同的地方,最后和那个人好好的面对了自己的心意。
就是这样而已。
染谷:这就是最具破坏性的。
全员:(笑)柄本:是啊,这样可不行啊!
石桥:越是诚实,越会带来伤害(笑)。
这种“预感总有一天会结束的关系”,也是这部电影青春感的一部分吧。
翻译水平有限,可点击 CINRA.NET采访查看原文及更多照片,转载注明出处。
本文首发于公众号:shatsu东京时间
最后男主奔向女主大喊“其实我喜欢你”才是日影该有的魂
#bc#难得的是片子中人物的状态,是我们这代熟悉的样子。关于感情中的欺骗自己也是那么真实。真切的像发生在身边的故事。
年纪大了看不懂爱情了。不过重点是男主是安藤樱老公。。
气质上和《夜最蓝》有点像,但却更动人,尤其是对人物状态的捕捉。明明是一段三角恋,却没有一个镜头会被说成狗血。情绪夹杂着空间感,用最温柔的方式,穿过了屏幕,直击观者,达到个人时间经历上的某种共鸣。导演太厉害了,柄本佑居然有了瑛太感。
函馆深蓝夜空三角恋。又闷又慢节奏,充分证明日本电影如何将出色的故事剧情和不俗的影像风格融合成一部平淡如水的片。石桥静河那般酷美飒爽,歌声如鸟儿般婉转动人,酒吧里随性无拘束地翩翩起舞媲美同年《燃烧》的夕阳裸身独舞!染谷将太可爱天然呆,终于看出他和我菊地女神的夫妻相了;柄本佑酷似Steven Yeun,双男主现实中的老婆都是我的爱。继《夜空总有最大密度的蓝色》后,石桥静河再度和“都市蓝”结下不解之缘。全片节奏把握不佳,剧本设计问题种种,真正的悬疑点在影片走过一大半才姗姗浮现,暧昧感亦不足,使得女主的移情别恋难具说服力。收尾的固定镜头意味深长,如果本片能和《夜》互补就好了。
我理解丧片容易在豆瓣比较高分,大家都需要认可和投射嘛;染谷将太再这么迷之微笑的演戏就真的不想看了。
佐藤泰志笔下的北海道函馆,空荡荡的街,短暂的夏天,宿醉后路边呕吐的凌晨,无所事事的人,像被废弃的荒原,没有凶猛野兽,只有空虚的人,适合loser、废柴们漫无目的地消遣人生,在偶尔的小冲撞里,找到一点爱意和痛感。佐藤泰志改编作品,《海炭市叙景》>《只在那里发光》>《你的鸟儿会唱歌》>《跨越栅栏》,这个片子拍得一般,演员都不错,安藤樱的老公也是一个好演员。
一直想着 燃烧,特别是跳舞那段
对话也太苍白了!细节难道是琐碎?非要类比祖与占的话,人家都聊些啥?你们聊些啥?结尾是大败笔,从三人行变成我的女友爱上了我的朋友。
三宅唱电影展@窗外年华版权,中英双字。导演对于大幅度改动小说还是很坦诚的,简单说就是不想展示那些部分。纯粹一些将其看待类似边缘人的青春,彷徨,生活的划动与点滴留痕,还有美好的友情爱情甚至童话。很喜欢片子呈现的虚虚实实的似是而非,让你去想,任你去猜。但要是很多人就此挤破头,又或高价求购看这样一个片子未免太不讨巧了。
仍然记得之前看过一篇《燃冬》上映时期的文章,将这部与《燃烧》等三部电影共同纳入讨论之中,没想到最终都看了。函馆白天的安静以及各种小店,晚上随着音符奏响的无尽青春与夜晚的无限可能;它仍然停留于创造一种感觉、氛围,让人感知情欲的流动以及本身属于三人各自的故事。虽然常常觉得空洞,但这份探索却也很独特。
#9thBJIFF# 啊啊啊啊啊啊啊我死了,激动到想再看十遍。轻盈、浪漫、理性、自由、眷恋、犹疑,它满足了我对日本、对日本电影、对爱情、对亲密关系、对美好和缺憾的一切感知和期待。太棒了!!!
这法国新浪潮的味儿……三宅唱真的无法打动我
三人行,生活的琐碎和情愫
【北影节展映19.04.07】该怎么评价这部电影呢?只能说柄本佑演得真好,染谷将太演得真好,石桥静河演得真好,要是他们仨在一起该多好。【22.01.07】二刷后加了一星。很难在其他日影里找到这种漂浮的、涣散的、悬空的、内敛的、孤寂的、空旷的、粘滞的、暧昧的、微妙的、踟蹰的、模糊的、边缘的、抽离的、飘忽的、洒脱的情绪熔炉了,我原称之为‘带有一丝新浪潮味的后现代泛散步电影’。
????這啥?!本來精神很好給我看得睜不開眼了,分3回才看完……不容易啊……柄本佑真是少見的平頭更好看的演員~
恋爱是毫无意义的谎言,过往只是时间的重复,而你爱上的我或许只是幻影。下雨的声音,电车的声音,门铃的声音,刷牙的声音,乒乓球的声音,塑料袋的声音,口竖琴的声音,收音机的声音,台球碰撞的声音,鸟鸣声,听不见的风声,pub和KTV里的音乐,如电流一般穿过身体,路灯亮起又熄灭,每个通宵达旦的夜晚与清晨,被自然与生活的杂音映衬的每一刻,无形之中定义了我们的存在,也融解了某个夏天最初的120秒与最终的15秒。
苍白且琐碎 不要柄本佑的话请给我
revoir 20230702 三宅唱回顾展//revoir 20230328 avec dia//20190111#Berlinale69Forum
就是因为拍这种无聊的东西 日本电影才会完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