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样一个专属韩国的南北题材,与姜帝圭的一贯浓墨不同,《恋慕》更像是清汤却有回甘的一碗汤面。
开场运用多角度大特写来触发情绪,文彩元千里迢迢要去见她的恋人。
用大量不安的曝光与慢推来交代情绪。
镜子中叠化的老人早早就将夫妻二人的伏笔埋下烟雾弹,看似女主第一视角的叙述包含了内部众多周围环境的第三视角信息,再由后面平稳的叙事带领观众与女主一起将记忆组合起来。
这也意味着悬疑感并不是它的设计所在,片子的特点在于一开始其实就可以猜出故事走向但依然会被导演娓娓道来的叙事与细腻的镜头语言所打动。
在片子看到一半的时候,我以为它只是清汤寡水地讲述一个失忆症老人年轻时的遗憾爱情故事,在女主的虚幻梦境中满身鲜血归家的男人好像更加印证了这种看法。
不过姜帝圭当然不会这样讲故事。
在年轻男子一通电话说出:“他还活着”后,情绪被导演牵制到一个高点,接下来剧情会有怎样的走向,意料之中的等待了半个世纪的见面会被延期,这对夫妻再一次被阻隔在国界线外,军队大门前的士兵每一个眼中都饱含情绪却无能为力。
配乐与手持摄影再加上升格镜头,华发与银鬓岁月在不停切换中问出那句:“不行吗,这也不行吗?
”,车上一个长长的虚焦空镜告诉你不行,这份半个世纪的等待被模糊在岁月里了,这部分的煽情被姜帝圭拿捏得准确有度。
令人值得品味的是影片临近结尾时的一处代际关系的处理,莎拉打来电话说她要结婚了。
镜头在房间游走可以看出这个时候母亲应该已经不在了,虽然因为你我曾经这样厌恶婚姻,但这么多年后我好像找到了一份可以值得托付的爱情,镜头转啊转转回到丈夫离开家的那一天清晨。
所有儿时的埋怨与不解在岁月里被融化。
我们要思考一个问题,脱离政治意义的南北分治给人民带来的是什么,这种痛苦大抵就是挂在门口的西装,精心包裹后的饭盒,每日要吃的的药片,与长达数十年的等待,最后在不得不返回的大巴车前像闸口一样,与潮水涌动的配乐一起所有的情绪宣泄而出。
那个在家门路口风华正茂的姑娘,追着丈夫送出门之后,挥了挥手,用这样暧昧的处理来隐藏一次别离的深情,也为影片画下最后一处点睛之笔。
一个小小的切口道出了千万个家庭支离破碎的创伤与爆发式共鸣的遗憾。
怀着一腔对朝韩之间亲属离散的悲痛与哀怜,姜帝圭导演拍摄下了一位患有健忘症的女子妍熙六十年来盼望征战的丈夫归来的爱情故事,她从年轻貌美,盼到了年老色衰,没有轰轰烈烈的海誓山盟,反而是趋近日常化的等候和思念分外刻骨铭心。
导演将镜头语言,声音设置发挥到了极致,并穿插进妍熙年轻与年老的容貌对比,书写下一篇献给爱人的细腻情诗。
镜头语言间充溢爱恋深情。
一个与丈夫分别六十年的痴情女子,日复一日的等待着爱人的归来,导演巧妙地利用不同的镜头语言将妍熙真挚的爱恋展露。
特写镜头中的妍熙神色恍惚,略有迟滞,但看向列车前方的目光中仍带有坚定和憧憬,即将有可能见到丈夫的她六十年来依旧怀着对丈夫那颗有如少女般的爱恋之心,或许是由于一次次突如其来的“惊喜”之后的失望,妍熙脸上的那种执着真挚又略带雀跃的神情诉说着这数十年不变的爱意,一位痴情女子的苦恋是那么美好却让人心醉。
不仅如此,大量重复的空镜头也寓意深刻,它们是妍熙睹物思情的根源,是难以掩饰的爱的诉说。
影片中多次出现妍熙与丈夫的合照,精心准备的两份饭菜,丈夫挂在墙上的西装等,镜头穿插之间将妍熙日复一日的,已经趋近常规化的思念体现出来,似乎凝视相片,烹饪佳肴已经成为她不可撼动的生活必选项,成为了她的精神支柱,这份刻骨铭心的爱恋之情岂能用时间来度量,导演用一个个重复的空镜头将这些寄托思念的物像中所涵纳的浓情呈现,让观众细细体味爱之深情之切。
不仅如此,作为一部慢节奏叙事的短片,导演多次使用长镜头来渲染清静的氛围,增添浓厚的抒情色彩,进而凸显妍熙对丈夫亘古不变的爱意。
妍熙幻想自己听到了丈夫的敲门声,忙赶去看门,此时一个长镜头记录下她跑出门外又失望归来的过程,镜头静立不动,没有跟随妍熙的快速步伐,反而是以旁观者的视角见证着她为了幻想中的丈夫来回奔走,让观众的视线停留在客厅的一处,似乎在为闭门回来的妍熙的神态情绪留足了悬念,一前一后的激动与落寞,在固定长镜头中表现,扑面而来的真实的失落感充溢整个画面,妍熙那颗倾注浓浓爱恋却频遭失望的心也不禁让观众产生怜爱。
容颜变化间尽显恋慕之久。
“恋慕”一词在中文中有爱慕的含义,在韩文中却有“刻骨铭心的思念”之意,随着时间的推移,年华的逝去,妍熙对丈夫刻骨铭心的思念也愈加明晰。
影片最为突出的一大亮点便是导演巧妙地将妍熙容颜的变化表现了出来。
刷牙时镜子里瞬间出现的苍老面孔是影片第一次出现老年的妍熙,这面孔一闪而过,警示着这年轻美好的年华逐渐逝去,妍熙对丈夫的思念也不知不觉持续到了老年。
镜子里一闪而过的老年妍熙,或许是妍熙恍惚中看到的六十年后依旧痴情的自己,又或许是老年的妍熙把自己想象成刚与丈夫分别的年轻模样,却在霎那间将自己的想象拉回了现实。
正如拉康的镜像理论,刚出生的婴儿在镜子中看到了现实的自己,妍熙也在镜子中看到了那个历经沧桑却仍存思念之情的自己,这一瞬间是妍熙对自己思念之久的重新认识,也是导演想要暗示观众这恋慕的时间之久。
值得一提的是,在平壤等待与丈夫相见的途中,镜头反复穿插妍熙年轻与年老的容貌,列车上皱纹密布的老人与道路上急忙奔跑的年轻身影相互照应,似在传递着时间无法消磨的深切爱恋,它可以逾越空间,超越时间,却永不消逝,妍熙对丈夫的刻骨铭心的思念并未随着时间的流逝而减轻分毫,也并未因身体的年迈而消退点滴。
恰如柳永的“衣带渐宽终不悔,为伊消得人憔悴”两句所言,尽管文字有国别之分,但字句中透露的真切情意却是相融相通的,一次次的容颜转换,给予观众一次次的视觉冲击,新婚过后对远征爱人的思念,以及耄耋之年在饱经沧桑后仍怀有的执着,塑造出了甘为爱情付诸一切的痴情女子形象,激发了观众强烈的情感共鸣。
声音设置中吐露思慕衷肠。
一部具有极强抒情色彩的短片,在叙事之余,辅之以舒缓的音乐,无形之中可以将情绪色彩放大化。
导演在影片开头出令声音先起,随着一支缓和的钢琴曲,画面逐渐出现,为影片整体奠定了温和化的情感基调。
接着,这支钢琴曲伴着妍熙走过通往韩国南北分界的旅程,优雅而不失韵律感的慢节奏钢琴曲,与妍熙姣好的面容相映,让她沉醉于思慕爱人的样子更加柔和妩媚,更让因有这份痴情的爱作点缀的静好岁月更加美妙。
此后,妍熙自己的声音作为旁白贯穿始终,温和平淡的声音缓缓地叙述着自己规律化的生活,将观众的心绪引到了一位思慕丈夫的女子身上,引领观众体悟一种独特时空下的真挚思慕。
第一人称作为旁白叙述不仅可以拉进观众与人物的距离,更可以在情节推进的过程中交代故事背景与人物前史,妍熙的旁白便让观众知晓了丈夫离家的缘由以及她与女儿莎拉的关系,这种点滴中渗透故事背景的方式更符合影片整体慢节奏抒情化的叙事风格,予以观众观影的舒适审美体验。
当妍熙买完菜搭朋友的车回家时,一首舒缓中略带激情的歌曲响起,妍熙带着微笑沐浴其中,她满足于为丈夫准备可口佳肴的幸福感中,更沉浸于即将可以回家见到丈夫的幻想的兴奋中,此处的音乐声足以将妍熙交织的思慕情感渲染。
值得一提的是,影片的人物台词较少,却含义深刻。
在妍熙与女儿莎拉通话时,莎拉以一句“我应该得到的爱全被他夺走了”来对待从未谋面的母亲从前的情人。
诚然,妍熙对丈夫的爱早已胜过了骨肉相连的女儿,尽管有着数十年未曾相见,又有着血缘纽带维系的女儿需要照顾,妍熙心中从未放下对丈夫爱意,女儿口中的这超乎于血缘关系的情更令人动容,纵使无法相见,但这爱化作执着的思慕,震撼人心。
姜帝圭导演的《恋慕》以讲述妍熙与丈夫因为战争而被迫分离,六十年来不断痴盼的动人爱情无论是镜头语言的运用,人物容貌变化的交接展现还是柔和化的声音设置,都在为这首凝炼爱慕与思念的诗篇添抹下浓墨重彩的一笔。
记忆中可能会有很多东西,很多事情会在逝去的时光中淡去,但有的事情却会永远深深刻印在心里。
《恋慕》讲述的是莲熙女士苦苦等待自己心爱的人60年的感人故事。
影片以朝韩南北分治为背景讲述了一个故事,莲熙与珉宇先生这对爱人,因为战争而被迫分离六十年。
导演用平淡感人的情节、温暖的画面、细腻的感情描绘了这段感人至深的爱情。
有着韩国爱情电影特有的一种浪漫与感动。
影片用几个特写镜头开头,音乐也显得柔和平静,节奏缓缓的让人感到很舒服。
女主人公看着诗集,这一瞬间很平静。
(女主手中的书是印度作家泰戈尔的《吉檀迦利》,读的诗大意是:我仍然没能看到你的身影,听见你的声音。
只不过我听到了你从我家门前走过时轻轻的脚步声。
)直到大巴的后车灯闪烁,远远传来救护车的声音打破了这种平静。
电话铃声响起镜头转到莲熙女士的日常生活,仿佛平淡无奇的生活。
影片从这里开始出现了暗示。
我们开始察觉到故事并不是像前面感受到的那样波澜不惊。
她频繁的提到一个叫珉宇的人,但影片中一直没有出现,从头到尾一直都在提珉宇先生让人实在好奇这位珉宇先生到底是谁。
主人公的记忆力衰退,只好不断记录每件小事,但她最怕把珉宇先生忘了。
事实上,无论她忘了多少每天做的事情,也从未忘记过珉宇先生。
莲熙女士仿佛永远生活在若即若离的幸福和期待之中……影片中有一个片段是莲熙女士为了等珉宇先生回来精心准备着饭菜,她的眼睛里都是爱意,感觉每一帧画面里都充满了幸福,连餐具的摆放都小心翼翼。
认真准备饭菜
小心翼翼地摆放餐具影片中重复蒙太奇和心理蒙太奇的运用令人印象深刻。
影片中不断重复珉宇先生这个人不但让观众感到好奇,而且强调了他在影片中有着重要的作用。
心理蒙太奇则运用在了主人公吃药后回忆每件事时,莲熙女士在回忆时并不能清楚回忆所有的事情,这时镜头晃动,画面模糊,将她的焦虑和不安展现了出来。
影片一直在设下各种疑问,主人公等待的珉宇先生到底是谁,为什么他们的合照是黑白的?手机上和房里摆放的老人和陌生女子的合照是怎么回事?
刷牙时镜子里一闪而过的老妇人是怎么回事?
莎拉每天打电话来陪着莲熙女士聊天,可为什么每当提到结婚的问题,就变得怒气冲冲,言语刻薄?
莲熙女士从面店出来的时候一位老太太为什么用敬语询问她是不是平壤女子高中毕业的?
她之前提到过的不能和莎拉一起生活的理由到底是什么?
所有的一切都直到影片的后面部分中两个访客说要带她去见珉宇先生和她变回头发花白的老太太在女儿的叮嘱声中慢慢揭晓。
直到这时我们才明白了这一切的意义和背后的关系。
她的记忆停留在了多年前他离开的那一刻。
影片也从很多细节表现了他对珉宇先生深深的爱。
家里一直挂着一套男装,最喜欢的地方和最喜欢的食物是珉宇先生说过回来后要和她一起去吃的,珉宇先生离开时的一句“我回来后咱们去吃冷面吧。
”和“我星期六应该就能回来。
”深深留在她的心中。
从细节表现出的爱,也更加感人。
当见面取消时悲伤的音乐响起,汽车上的老人泪流满面,把观众引入一种悲伤的情绪中。
最终女主人公还是没能见到他的心上人,那个从始至终贯穿全片,却从未出现的人。
故事结尾莲熙女士面部特写镜头令人很熟悉,在开头有相同的镜头。
可是,那平静的、带着些许期待的眼神变得浑浊又充满了绝望。
但故事并未结束,尽管渺茫,我们还是期许那样一丝希望……
恋慕的主题是一对因为朝鲜南北战争政府意见分裂而分别长达六十年的情侣之间深刻的爱情故事。
女主人公患有记忆疾病,使她的记忆一直停留在第一任丈夫的身上,这点可以从女儿莎拉在剧中17分钟时女主人公面对镜子变老的镜头旁白可以体现。
短片的开始导演用一段很小清新化的镜头去表现的一个女孩细心等待要看到自己喜欢的人的紧张,过了一个黑场这种美好的感觉被一阵急促的警笛声打破了,这是导演为片子设置下了悬念,让人想要继续看下去一探究竟。
导演在人物的处理上非常的细致,运用了大量的特写镜头去表现人物对爱情忠贞不渝的形象。
女主莲熙好几次想到了珉宇,当醒来后却又不见踪影,影片开头的餐盒和影片最后得知不能见到珉宇时拍打车门坚持要送出餐盒,剪辑手法也对人物的塑造起了很大的作用,年轻的莲熙和年老的莲熙交叉剪辑,给人一种患得患失的感觉,扣人心弦。
片中两次年轻莲熙在门口扫地路过的骑摩托的夫妇对莲熙的吆喝,莲熙的反应从调皮的吐槽变成了不予理睬让人感受到一种时间的流逝,这个时候的莲熙像已经等待了很久。
当听到她可以去看珉宇的时候,导演还是给了她特写镜头,表现出一种老年人的恋旧和对即将去到陌生环境的惧怕。
下车送餐盒的时候,年轻莲熙和老年形象相互切换,更是将对爱情的忠贞进行升华,台词部分一直以一个老年人的口吻去讲述,把剧情推到高潮,催人泪下。
片子的结尾是一个大远景镜头,时间上回到了莲熙最后一次见到珉宇,空间上是由10年后的今天的街道回到了10年前的街道,以女主人公的背影作为定格画面,封存住了“莲熙对珉宇的恋慕”,再次点明爱情的主题。
本片的冲突是因为朝鲜半岛南北政府的分歧,女主莲熙想要见到丈夫却得不到满足。
我认为导演想要表达的是对政府这样作为的抗争和对因为无法抗拒战争而受害的国民的无奈感到痛心以及对忠贞爱情的歌颂。
在优酷上的评论上 看到这么一句话 你还未来 我怎敢老去淳朴 简单的爱情等待 谁知 一不小心 一等就是永远做母亲的 总是有太多的事情 需要记在心上 不敢忘 生怕哪天 做错了什么事 总是记得太多 记到脑子里都装不下了 一个个好好的 工工整整地记上笔记本 爱太满了 溢出来了 到处流淌在屋子里 他只吃我做地我要等他 他去的那家店 他 他 他不能见面是煎熬 又何况 近在咫尺却触碰不到的怅然若失只希望 某天 你站我面前 说 我们 再去吃那家的冷面 好么
“美好2014:大师微电影”的导语是这样的:“有人破禁,有人疗伤,有人前瞻,有人缅怀。
2014,为其混沌,才有憧憬。
”四部微电影,用短短的二十多分钟治愈人心。
其中以“有人缅怀”为主题的电影名为——《恋慕》这部电影来自于韩国著名导演姜帝圭,虽然只是一部短短的微电影,但却获得了极高的评价。
许多观众在结束后不禁潸然泪下,为故事中坚贞不渝的爱而泪目。
这部微电影之所以能收获许多观众的温情,原因无外乎两点:手法和剧情。
影片对光和构图的运用炉火纯青。
一个年轻娴静的女子,目光温柔,镜头随着光线的变幻而变换,从不同角度表现出女子的情态与面容。
整部影片根据剧情的发展不断变换光的明度——回忆过去时运用的是柔和的暖光,转回现实时运用的是锋利的冷光。
在光线的改变中,观众体会到的是故事传达出的对往事甜蜜的追忆与怀念,已经无法逃避的现实以及年华老去的失落。
导演另一个高明的技巧则是对构图的安排——影片中大量出现“镜中镜”的构图效果,不论是开始时的对镜补妆,又或是影片中间主角面对镜子时久久的伫立——镜子本身就象征着主角对自我的审视和主体意识的觉醒,在该片中更是象征着主角在现实与回忆中的纠缠,不想面对却无法逃避的现实,想要重拾却已然逝去的往昔。
文中存在着大量的伏笔,影片开始的镜头就是女主坐在车上,正好与结尾一行人赶去与离散多年的家人团聚相呼应;此后在车上一闪而过的合影,老人和陌生女人的身份却还是未知;年纪轻轻的女人竟然常常健忘,不得不靠吃药来维持;每天都会按时来电话问候的好友,从不间断;一直被等待着的丈夫,却从未露面;镜子中一晃而过的老人……这一切细节都是导演的小心机,如果导演想让你大吃一惊,他就不会让莲熙在举手投足里透露这么多细节,通过这一种表现手法的运用,故事的结局也合情合理。
随着故事的一点点深入,所有的细节都开始照应——曾经的少妇早已成了年过花甲的老人,夫妻分别已经六十年,多年来一直保持联系的“好友”原来是自己的女儿,片头的汽车原来是去团圆……看到这里,观众一定会恍然大悟。
导演的精妙之处正在于此——故事中所有的交代都是隐喻,但总会让观众心中有一个大概的猜测,从而让观者对于主角有一个更深层面的了解。
导演对于细节的处理在这些伏笔上展现得淋漓尽致,细腻的安排让故事情节在观众面前一点一点展开,剧情的节奏完全在导演的控制之下——这就是姜帝圭导演对电影高超把控能力的体现,让观众的心紧紧地被剧情吸引,注意力完全集中在电影上。
影片围绕两大主题缓缓展开。
最明显的主题就是永恒、坚贞不渝的爱——无论是莲熙对珉宇执着不悔的等待,还是远在美国的女儿莎拉对母亲日复一日的关心,都是对爱的最好体现。
爱就是爱,不论等待多久,不论相隔多远,都始终如一。
而本片的另一个更深层面的主题就是反战。
因为战争,家人离散,生死不明;因为冲突,就算会面就在明天,可还有现实中难以跨越的边境线。
时代的大伤痕刻在每一个普通人的生活中,割裂了一个又一个幸福美满的家庭。
观众在此刻,已经不需要他人过多宣传战争的弊病,已经在这一份执着却艰难的爱情中对战争深恶痛绝。
尽管在现实中莲熙和珉宇难以重逢,但是在影片的结尾,导演穿插着莲熙对当日分别时的回忆——爱在现实中不知何时才能重聚,但在回忆中,随着场景的变化,时间仿佛又回到六十多年前——莲熙追上了珉宇,一起朝着前方走去。
在家门前,在小路旁,在岁月的浸润中,期盼每一个清晨和黎明,倾听每一次花开与花落,韶华一天天逝去,两鬓渐染霜华,她依然在等待,等待那个会温柔的对她说很快归来的人。
已经记不起什么时候开始恋慕你,也记不起什么时候开始无尽的等待,记不起是否曾许下海誓山盟,也记不起是否曾有过举案齐眉。
然而,你的名字和承诺却深深刻在她的心里。
年复一年,沧海桑田,等待你,就像是一个苦涩而又幸福的魔咒在记忆的荒原上随风起舞,挥之不去。
拂去你衣袖的尘埃,是否就可以拂去思念的苍凉,静候你的归来?
然而,团圆,终成生生的两端。
羹汤谁会尝,花落谁会怜,她的心为谁,甘愿一生苦守?
有人说,你若安好,便是晴天,可你不在的天空却有云总是吹不散;有人说,时光不老,我们不散,可相聚却在乱世中显得那么的遥远;有人说,你若精彩,天自安排,可她却在记忆的大门前独自徘徊。
是否,安放了南北那道墙,就能够阻断她一世的心愿;是否,在她们年轻的岁月划了一道伤,就能让等待的乐章不再悠扬;是否,在平安喜乐的盛世里,她们就能够两两相随,不离不弃。
半个世纪的翘首企盼,苦乐参半,只因你是她心中最最难以割舍的牵绊。
一生的流转,只要相见就不算晚。
当战乱不再重演,当你如承诺那样归来时,请许她尘埃落定:莲熙,怜惜。
真爱无需多言 ——浅析《恋慕》艺术作用 微电影《恋慕》,光看两字,都展现出此片浓浓的爱意。
观看后,即可发现,电影没有过多出现男女主人公的画面,短短几幕都是再简单不过的日常,女主的记忆也定格在送丈夫去上班时家门外的巷子里。
可以说这是一部爱情题材的影片,但是在简单的故事下,最终却给观众留下无数的震撼和感动。
正如巴赞所说:“电影是生活的渐进线”,电影作为一种容易让人接受的艺术鉴赏活动,它就是在最贴近生活状态下,平凡中挖掘出不凡,将生活中的细节呈现在荧幕上。
人们在不知不觉中,就提高了这种审美认知。
影片讲述的正是一个贴近现实的故事。
虽然它设置在朝鲜战争的背景下,导演并没有以表现战争的残酷场面作为主线,而以一种平和的叙事手法描写。
最值得关注的是,它以倒叙插叙为主,虽说这样的错综复杂让观众稍觉不解,但很快就解开了这个谜题。
影片的开头以几个特写镜头展示莲熙年轻时的画面,最后呼应,过路的风景,萧条的树枝,只是红颜老去。
这样的表现手法,在艺术角度更容易对人进行心灵的洗涤,艺术的审美认知,就是揭示人生的真谛,反映社会生活的深度。
在韩国朝鲜的冷战期间,打击最大的就是人民,尤其对相隔两地却不能与家人团聚的人们。
是一种内心的煎熬,电影艺术可以让人直观感受灾难的真实。
在这个政治问题上,没有设身处地的经历过那个时代是无法理解当时人们心里的苦楚的,但是《恋慕》中的女子,与丈夫相别就是一生,我们看到的是一个家庭,一段朴素平淡又备受煎熬的爱情。
但是我们不禁回想感叹,这是当时的朝鲜战争的真实写照,它是千千万万韩国朝鲜人民的代表,它代表的更是一个时代。
那么它就不是一个简简单单的爱情电影,而且升华至社会问题。
不禁令人反思。
每种艺术鉴赏活动都在潜移默化里起到了教育的作用,这种教育方式相较于我们接受到的传统教育,来的更直观形象,在不知不觉中领悟人文精神,这就要求艺术作品展示生活的外观,表现生活的本质特征和本质规律,在《恋慕》中,看到莲熙将先生爱吃鲻鱼的喜好熟记于心,念念不忘的记得先生说过回来带她吃的朝鲜冷面店,在逐渐失去记忆时反复这几个动作,这无不显示出一位女子对丈夫的感情。
也埋下了许多关于政治的暗线,“原计划于今日在平壤举行的第十八次离散家属团聚活动,由于南北代表团突发意见分歧而被迫无限期延期,长期以来,在无休止的政治纷争中饱受煎熬的离散亲属们的内心,再一次受到深深的伤害,六十多年前停战前曾经数以千万计的南北离散亲属,而今由于高龄大部分已离开人世,目前,只剩下七万多名健在,以这样的趋势发展,三年后将减少至三万名;五年后,健在者便屈指可数了”,这段对白,彻底击垮了见不到亲人的家属们,伴着伤感的音乐,看见无力的老人苦苦哀求着军队…让许多观众潸然泪下,艺术的教育作用正是以情动人,就在这一帧帧画面中,发挥的淋漓尽致。
如今人们的审美认知水平越来越高,不在追求于那些无意义无内涵的影片,人们之所以选择看电影,通俗来讲就是找乐子,无论是喜剧悲剧,只要看后让人有所反思,意犹未尽,就不愧于那些观看电影的时间。
《恋慕》区区二十六分钟,看完却给人一种满足的快感,即使它是一个悲剧,影片也并没有过多显示其痛苦的画面,前半段基调偏暖,而到最后,在我们了解所有的不得已时,心里倍感压抑。
但并不是悲剧就没有审美娱乐的作用,所谓的寓教于乐,突出的更是一种主题上所带来内涵的重要性。
艺术的审美教育作用,审美认知作用和审美娱乐作用三者是一个有机的整体,最后观众在多角度下感受到的心灵撞击,或许才是每一部好的作品应体现出的最好的反馈。
这是写影评看的第一部电影 被这十年如一日的等待所折服 被这简单唯美爱情所感动。
不是每一个人都值得我们去等待 这是有多深的爱意才能维持这份坚持。
刚开头 并不理解影片究竟在讲些什么,跳动的画面和莫名其妙的镜头让我毫无头绪 但随着片尾的揭开 真的不能不说导演是用了心的去把开头的铺垫做好 恍然大悟的感觉让我们有一种豁然开朗的感动 哭的稀里哗啦的
韩国导演姜帝圭拍摄的《恋慕》并不仅仅是一个单纯的爱情故事,本影片以爱情为主线,以战争、政治、亲情为辅线,描述了这场跨越了60年的爱情与等待。
短短的影片却让大家带来深深地感动。
本片的主题是人们探讨的永恒的话题——爱情。
把爱情建立在那个特有的年代,使故事拥有了浓厚的历史再现感。
导演运用了独特的拍摄手法,把故事在短短的三十分钟里展现的淋漓尽致。
故事发生在韩国与朝鲜分裂的六十年后,亲人们离散不能相见一直是当时人们的痛,一条三八线分割的不仅是国土,更是一段段弥足珍贵的感情,人们一次次的期望化作一次次的失望,一次次的失望化作了最后的绝望,而这撕心裂肺的等待也深深地戳痛了大家的心灵。
导演运用了非常独特的手法为观众呈现。
本片的开篇就运用了大量的特写镜头。
开篇时,特写了包裹、耳朵、鼻子、鞋、女人擦上口红、书、手机上的照片的镜头与一路上窗外的风景相交替。
观众被这些特写镜头吊足了胃口,期待故事的发生。
蒙太奇的熟练运用使得整部影片节奏紧凑,深入人心,使得整个影片的节奏张弛有度。
女主人公妍熙年轻与苍老面孔的变化交替是本片最大的特色与亮点。
整部影片,并没有因此而显得混乱。
在影片中的前半部分,有许多镜头已给予了暗示。
比如在妍熙照镜子时,有一瞬间由年轻的面庞突然变成了苍老的面孔,这一镜头看上去有点惊悚悬疑的元素,实际上是为下文做铺垫。
年轻的妍熙在老年活动中心与一群老人做操,摆积木,周围全部是老年人而唯独她不是,她那年轻的面孔与那个环境格格不入,这也为观众们留下一个悬念。
在影片的末端,也是高潮之所在。
妍熙冲到南北分割线苦苦哀求士兵们,只为给心爱的丈夫珉宇送个盒饭,在这一片段里,妍熙的面孔在远景中景时是苍老的,而在近景和特写时则是年轻的面孔。
导演成熟老练地运用这一交叉蒙太奇,一方面起到了创造情绪效果的作用,使观众的情绪到达了一个高潮点。
另一方面,是妍熙对珉宇沉重的思念,等待的结果可能是无。
在影片的最后再一次的点明了主题,升华了感情。
我一直以为是一个少女在等待,结果是从新妇等到白发苍苍,不忘初心
暗恋桃花源。云水谣。恋慕。很多时候,一次别离就是一辈子。所以,尽量不要留下遗憾。ps我爱冷面。
成天JB什么微电影微电影,你国谁拍得出这种?人家这才微电影。韩国人就是会煽情,虽然有点过,但是真的很感人。唯一不太舒服的是刷牙的时候为什么会闪一下老太太的脸,那个时候不是应该隐藏这一点么?
阿茨海默症的老人怀着颗少女心等待前任丈夫的归来。虽然记忆不断退化,却始终记得关于他的一切。南北韩政治纷争造就悲剧的缩影,被迫分离的亲人恋人,一辈子的等待却不知能否在将死之时再见上一面。你不回来我不敢老。棒子的催泪弹又让我哭成傻逼。(http://v.youku.com/v_show/id_XNjkzNjIwNjk2.html)
一个微电影都能看出BUG来。。。就不能犯贱信大V的推荐
演到1/3处突然意识到短片的底,但在高潮部分心头还是感到被重击了一下。
高修老掉了…
刚开始没看明白,看到最后才发现在别人眼中,她已经是个老人了。这个很有趣。不过电影并没有将出那种很深的感情。
看完后每个人都想家,想回家了。
你不来,我不老。泪目。。。
优酷参与多少呢 女主很漂亮 片子很柔
太typical的韩式言情,真是一点惊喜没有
白瞎我等这么长时间看高修。
说哭成狗的 泪点有那么低么
韩国这种催泪真是已经得心应手了,哎,生活为何有时会如此艰难,愿相爱的人们不要再分散
好感人
哭惨了
这两个人的长相真是太舒服。但是我不喜欢这个故事。。。女儿好可怜。。。爱情是一种毫不顾忌除了两个人以外的世界的爱欲幸福。。。
略煽情
女主的脸都变形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