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克思小姐
Miss Marx
导演:苏珊娜·尼基亚雷利
主演:萝玛拉·嘉瑞,费莉西蒂·蒙塔古,奥利弗·克里斯,艾玛·康妮芙,帕特里克·肯尼迪,卡瑞娜·费尔南德斯,大卫·柯克·特雷勒,凯蒂·麦戈文,Marco Quaglia,Barney Whi
类型:电影地区:意大利,比利时语言:英语年份:2020
简介:故事发生在19世纪,围绕聪慧热情、自由奔放的艾琳娜·马克思展开,她是马克思最小的女儿。作为第一批将女权主义和社会主义联系在一起的女性,她年轻时便投身国际共产主义事业,参加了当时的许多政治活动,关心劳工和女性的权益,并且致力于消除童工。1883年,她结识了英国著名的生物学教授、马克思主义者爱德华·艾威林——一个深深..详细 >
流媒体电影。开篇很亮;BGM全程吸睛;突然插入的女权并不融洽;没有交代和彷徨的沉沦,无法共情。编年体不是良策,没有人物成长。
很喜欢里面的摇滚音乐,当音乐响起,她疯狂自由的跳起舞,一个安静的电影,摇滚音乐的点缀让这部平静的电影更有绚丽的色彩
过度的隐忍导致最后的悲剧,人生需要忍耐,但不需要一忍再忍
无聊的分好几次才看完,毫无预兆的穿插摇滚和国际歌,大篇幅讲她和情人如何败光家产,跟她阐述的那些理论背道而行。整部电影实在乏善可陈,作为传记片也不合格。
女主演技超级棒
#SIFF2021 看了70min看不下去了,坐在电影院楼下抽烟,各种生硬的独白、一大堆莫名响起的超响音乐、一次又一次的“正如我父亲所说”,还有男导演对女主逐渐觉醒的那些刻画都让我呕吐,男性凝视太严重了,就这样吧,累了
《1988年的妮可》遇上了Trine Dyrholm,这部有了Romala Garai;导演十分幸运,能接连合作了两位只让电影锦上添花,也多少掩盖了她自身诠释的气力不足的演员。在(以为)充满现代精神或是突然插入朋克意欲用“酷”的方式来改写人物之外,更多时候则是冗长的主义赘述…Eleanor的成就、经历和主张是懂的,却仿佛怎么也不能触及人物自身的感受;就以每隔段时间的“突然蹦迪”,把故事行进到了最后。
其实导演还是有想法的,用了一些例如纪录片插入、摇滚改编、打破第四堵墙(有点让人想到戈达尔)等等的小技巧,但节奏太乱,叙事太碎,刚被带起来的情绪无法持续,抒情和思考的配比也比较混乱,总的来说只能说是一般,但看在这个相对大胆的选题上,还是加一星吧
她的名字永远会加一个前缀,“卡尔马克思的女儿”。我们知道这个名字的伟大,这个伟大不得不和某种意义上的“造神运动”建立关联,而神一样的父亲,被世人敬为“半神”的人,同样会有所谓“道德的暇疵”,显然,女儿继承了父亲观念的衣钵,并身体力行去改变真实的社会结构。督察工厂环境、工人薪资标准,呼吁女性的平等地位,禁止使用童工,甚至去爱一个渣男,她是行动主义者,并拒绝对父亲的私生活发表道德的意见,她认为,须区分公共领域和私人领域,而私生活中的性道德需要的仅仅是爱的约束,婚姻无非是经济行为的绑架,政府甚至不需要对任何人自愿的结婚或者不婚进行监管,父亲的“道德暇疵”本来就是不必要的指摘。这才是马克思主义比较真诚的观点。可惜,马克思主义最终被纳为政治行为的八股式的律令,丧失或者被篡改了原本的色泽和论点。
远离男人!
电子音乐改国际歌和帕格尼尼很大胆,演员面对镜头念资本论也不错,中途一段戏中戏精彩。掩盖不了整体平庸
siff 可能不是女人不明白。这种温吞的,憋屈的感觉,价值观和私人生活的割裂简直就是当代知识女性写照。而她可能比大多数女性早体验了很多
艾琳娜·马克思这样兼具平等思维和深陷两性关系泥淖的真实历史人物,是不错的传记表达个体,却不是分析女性境遇的利刃。变奏曲、摇滚乐、打破的那第四道墙都更像是修辞的种种花样,骨骼略显单薄。
#77Venise主竞赛第六场# 很无趣的像千千万万部人物传记片中的任何一部,观影过程中周围的人都在玩手机,我也在玩,不过结尾两分钟出乎意料的精彩,因此加一颗星
马克思小女儿传记,继承父亲志向,编撰共产理论著作,领导共产运动,倡导女性在政治经济教育上的独立,却无法放下自己的私人感情,被感情禁锢,她说的女人在婚姻情感上与男人平等的权力建立在脱离政府背书的婚姻,这真的是聪明一世糊涂了自己,还给自己乱套了的感情给定了一个光明正大的理由,事实上自己也知道在扯淡。电影拍得满细腻的,重点不在她的丰功伟绩,而是作为一个普通女人的纠结和矛盾,加上一些新奇的搭配,比如现代化的配乐,还算描绘一个鲜活的共产主义斗士~~~嗯~~~。
很平庸的传记片,人物表演也不够出彩,只剩下几句空洞的口号
歪嘴妞为了角色也很拼,好想看到hours时时髦的样子啊拜托回春吧。女性精神上摆脱对男人的依赖很难的样子?宁愿去自杀也不扫地出门meh当然结合片中tossie的后一段公开演讲确实有时代认知局限。
好喜欢《马克思小姐》对人物传记题材的女性视角表达方式,Eleanor从对阶级压迫的关注过渡到对男权压迫的关注,以及结尾马克思一家人概括自己的价值观的部分最打动我,两个部分Eleanor都直视着镜头,成年和幼年的Eleanor交叠在一起,那双眼睛诉说着她对truth的追求和go ahead的人生。历史人物也曾活在伟岸与灰败的交织中,但不妨碍他们确实为整个世界带来了光明。
诺大城市竟无容身之所
故事就局限在情爱当中了,女性主义如此表现显得较肤浅,音乐运用得不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