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一帮歌手合演的偶像片,竟然哭得跟《唐山大地震》一样厉害。
这是我的问题,不过阿牛同学的导演作品,明显要比另两位歌坛偶像好太多。
不管是诚意,还是细节。
看前面的小孩戏还有点不耐烦,不过等到他们长大了,阿牛、李心洁、梁静茹、品冠、曹格、易桀齐,这一批马来西亚明星素颜装嫩甚至扮丑演出多角关系,轻喜剧风格的草根乡土清新小品,每一个竟然都能各安其位,一点都不突兀。
这应该是因为,他们都借着这部电影,真的回到了自己年轻的时候。
那个时候,他们是很锉很土的小镇少年,说不标准的中文,皮肤都黑黑的,家里永远都是乱糟糟昏昧昧的,爸爸大嗓门,妈妈忙不停,不远处的小河是能让他们安静的地方。
小镇少年与小镇少年之间表面上永远争吵打闹,内心里却谁也离不开谁,因为一份红豆冰而开心,因为一条打架鱼而翻脸,因为一张笑脸而惶惶不安。
能够让一部本来是大俗套的青春喜剧压得住场,多亏了马来西亚的乡镇风景,多亏了这帮孩子辛苦的、暴躁的或者三八的爸爸妈妈,多亏了那位想去中国找老婆的老爷爷。
他们让电影从嬉笑中沉静下来,有了时光的厚度。
直到最后,少年们一个个离开小镇,去外面的世界,嬉笑和沉静终于汇流而成了感动。
有人出去读书,有人出去做生意,当然也有人揣着音乐梦想离开,就像这一批作为歌手的演员。
他们离开家,离开那条河,离开那位老爷爷,离开乡土味的中文,离开红豆冰的快乐,也离开想了很久也不曾开始的恋爱。
后来,他们唱的情歌,在城市里的KTV被一次次点唱,那些歌字句整齐,表意模糊,发音准确,却再也没有那条河的气息。
这群异乡人回到故乡演一部电影,应该会开心,也许会落泪,一定会感谢阿牛。
阿牛曾经唱过的《踩着三轮卖青菜的老阿伯》、《大肚腩》、《牵牛花》、《阿牛和阿花的故事》,是整个华语乐坛多么难得的清新声音。
就像现在这部多么难得的清新电影一样。
清新,青涩,怀念,感慨,纠结。
我们每个人都经历过初恋,都品尝过第一次为一个人心动的滋味,那就是爱一个人的真实感触。
可往往初恋都只是停留在依稀的记忆里,初恋的未来就是回忆,没有完美结局,没有团聚。
想必很少人能将初恋发展到爱恋,最后长相厮守,与子偕老。
初恋则更多深藏于心。
每每踌躇满志地决定说出口,却都吞吞吐吐地咽下。
就像片子里的阿牛,始终不能上演完美,初恋也因为残缺,而变得格外珍贵。
身边有许多朋友的梦想就是开一间小店,咖啡屋、便利店或者是青年旅社都有人想要开。
尽管看起来平平淡淡,我却觉得这是一件很温暖的事。
这世上大多数人的出身都很平凡,没几个人能上得起几十万的小学或高中。
那么在成长的岁月里,总有那么一小部分剧情是雷同的。
尽管换了主演,但是彼此投入的情感都不比他人差。
年少时最爱的梁静茹,有一首歌的MV曾经说过这样的话:“年轻,就像一只被放在河上的新纸船,有很长的路要走。
”初恋、夏天和红豆冰的组合实在是小清新到极致了对不对?
这样一部电影连影院也是看死票房,上映没多久就快快下档。
是啊,这样一部电影没有《变形金刚》来来得炫,又没有《非诚勿扰》这样的大卡司。
然而,这样一部电影有着《变形金刚》没有的温暖,有着《非诚勿扰》没有的真诚。
阿牛作为歌手的时期其实我就颇为喜爱,《踩着三轮车卖菜的阿伯》这种歌也估计只有他能唱出来吧?
也正是对于生活的这种贴切,才让这样一部电影显得如此真实。
好久没有看过这么舒心的电影,虽然笑点低幼,却忍不住在屏幕前大笑起来,好像没能酣畅淋漓过完的青春要在观影中用到殆尽。
能说多少赞美的话呢?
李心洁、梁静茹、阿牛,三个我都颇为喜爱的艺人,三足鼎立的自然演技无懈可击。
电影里,甚至连品冠和曹格在这里都变得不那么讨厌。
马来西亚的夏天贴着地气,舒服又自然;这些背井离乡的人们在这个地方开始了各自的新生。
马来西亚式国语、粤语、客家话都可以在电影里听得到,更是勾起我对于年少时的种种回忆。
年少时爱过的人,像是曾经痴迷的红豆冰或养乐多一样,慢慢离开我们的视野;下一次再遇见他们时,主角可能换成了我们的下一代,青春这条纸船也就彻底被吞噬在岁月的长河里。
在最纯真的年代去领悟一段情感不容易,友情、爱情或亲情都亦然;等到稚嫩褪去当我们回头,却又总是怀念那一份纯真毫无瑕疵的感情。
人啊,总是在前进时前瞻后瞩,然后就忽略了最耀眼的当下。
这部电影除了有略微一点煽情,其他部分我都想给十星。
梁静茹的那首《不想睡》,我第一次听时才十几岁,完全不明白MV中话的含义;等到如今我明白时,纸船已经往着青春长河的深处慢慢飘去,渐渐离开了我的视野。
你说,我们各自最后会怎么样呢?
是不是像夏日里的一碗红豆冰,最终也会消融殆尽?
那如果人生的尽头都是一样,开间便利店和你一起终老,或许就是我此生最想做的事。
因为摆满各种商品的便利店和你一样,都是令我感到最最幸福的事。
青春长路走完时,有你们就足够了。
"初恋像一袋红豆冰,转眼便溶掉,能回味的,是藏在心里略带轻涩的甜。
"这是电影海报上的一句话,也是电影男主角最后的独白。
初恋纯爱的题材,其实拍得不少,但这一部阿牛的导演处女作很有代表性。
在每一个心中都有一个初恋情结,一直埋藏在心底,希望有朝一日拍成一部电影给所有的人看,特别是给当年那个你心仪她或者他。
从周杰伦的《不能说的秘密》到王力宏的《恋爱通告》再到阿牛《初恋红豆冰》,这些歌手唱而优则导拍的第一部电影都是跟初恋相关的,这说明,初恋是很多人最忘不了的陈年心事。
很小的时候看《超级星期天》,从一期阿牛寻人的超级任务我得知,在都未出道之前阿牛就暗恋过李心洁,最后李心洁还到了现场,解开那段暗恋的情结。
这一次电影中,年轻时暗恋的人和自己演绎那段心里沉放已久的初恋故事,对阿牛来说,无疑很成功的,这也是很多男人的梦想。
尽管他俩已各自有了家庭,但拍出来的感觉也是很棒的。
也许有种感觉就像阿牛在电影中说到的,“我不知道这算不算我的初恋,但是我永远忘不了那个味道,就好像在最热的下午吃进口里的红豆冰,又甜又冰,冷到舌头都痛了,但是来不及再去感受那个滋味就融化掉了。
”就是这种稍纵即逝的东西,来不及去感受就结束了,时间是短暂的,你无法去强求继续什么,然而,每当想起这段往事的时候,这种感觉又是美好的,涩涩的,无奈的。
在一个燥热的下午看完了这部电影, 我也感受到了这份酸甜。
因为最终没有在一起,所以我们便成了彼此的初恋。
看完《初恋红豆冰》,我突然给自己这么一句话。
短短的99分钟,盗版的DvD,尽管质量不是很好,也总算是满足了我隐隐作祟近两个月的好奇心,一切蛮好的,这部影片本身就如此,不该有大的事实道理,也不该涉及很成人化的商业噱头。
它要表达的和所展现的就是那么一份自然无暇的天真,一种隐藏在青涩年华里甜蜜的哀愁,是初长成前我们每个人都多少经历的那些微醺岁月。
这么一来,它就正好是炎炎夏日一口让我们倍感清爽的红豆冰。
影片的景象很好,是大马特有的风光,没有栉比如林高耸的高楼大厦,也不是繁华年代的小资爱情,加之要表达的初恋年代略微属于回忆,那些简单的小木楼,渗入平常百姓家的一景一物,平淡至极的人物装扮,似乎就在说明,故事就在我们身边。
初恋,提起它的那刻,是发黄的字眼,是黯淡了又明亮起来的感触,是一种个人的私密感受,是一种喜怒哀愁再也回不去当时,却也无怨无悔的心境。
谁不曾有过心动,那样炙热的萌发的感情羞涩的掩藏在温柔的青春的心里,任凭一个人的回味,欢喜,嫉妒,左右为难,挣扎,偏执,这样的情绪只源于那些,美好的青春记忆。
憨厚的少年,不善言谈却每日作画,用自己稚嫩却真实的笔触临摹出的是倔强女孩的模样。
几次写信想要告白,似乎总是介于某些原因频频掩饰。
他说,我不喜欢你哭。
可是这话从未对那女孩说过。
他只是默默的在心里,承受,最终写在一封信里,算是告白么?
却也不料被别的男生悄悄拿去。
信到底哪里去了,女孩子看了还是没有,他不知道。
既是日常的生活背景,就少不了繁杂的俗世环绕,我倒是很喜欢影片里的几个取景。
虽然男孩家的传统咖啡店没那么华丽,每日聚集各色人物,在一起东家长西家短的絮叨,这里也成了个小小的社会,影射出不同的人间百态。
虽然影片里有女孩因为不理解母亲与施暴父亲的分开而产生的种种矛盾,也有母亲被误解的辛酸,还有女儿去找父亲,目睹父亲开赌场并逃避的悲惨生活。
但是一系列的经过,正是理解母亲的开始。
一些母女之间的对戏很真实,李心洁的演技还是不错的,喜欢她那一脸素颜短发倔强的模样,把女孩内柔外刚的性格特征诠释得挺好。
除去几段温情的亲情戏份,电影基本是属于轻松的,让人完全沉浸在一种自由的节拍里,很搭青春如歌的调调。
每个人的表演也很自然,必须要说的是,之前真没发现曹格很有演戏的天赋。
和我们一样,小时候的玩伴慢慢长大,经历了青春期的蜕变,心思上或多或少开始萌发新的事物,心底升腾起的东西,并不是爱情,所以我们用文艺点的话说,那该是初恋吧。
而青春期的我们也一样慢慢的有了梦想,开始不习惯自己拘泥于狭小的空间,希望自己追求梦想,往更大更远的地方飞行,尽管我们并不确定那是哪里。
所以,那些在木阁楼,在水边,在蓝天白云新鲜空气下成长的少年们,整理起自己的行李,朝一个崭新的方向各自出发了。
可是既然有人走,就相对有人留下。
这是常理,接下来,我们看到那个憨厚的呆呆的男孩子继续留在父亲传承的老咖啡店。
暗恋他的大眼睛女孩和女孩子的哥哥,也是他的情敌,再也没有出现。
而梦想当歌手的男孩实现了梦想。
他的初恋呢?
这个倔强的女孩去了外地读书。
先前有了一封信寄来。
以后,也就彻底失去了联系。
该丢的都丢下,该舍弃的必须舍弃。
这样我们才能有力量和勇气继续接下里的路吧。
我想,正因为渴望天长地久而不能如此,生活才多了浪漫的幻想和甜蜜回忆,陪伴着成年的我们,也给生活在现实里的我们一份狭小而真实的感动。
这么来看,初恋并非是属于少男少女的第一次心动,也是他们集体青春期友谊的最完整记录。
其实这么简单的片子按说是不该怎样,可是在憨厚男孩端着咖啡杯在小角落因为思念而哽咽的时候,咖啡在瓷杯里颤动,一瞬间世界就静止在瓷杯颤动的声响中。
还有这男孩骑车冒雨去车站见倔强女孩最后一面,被车撞就为了送给他们一起吃过的,也是她最爱吃的红豆冰的时候,该说的话还是没说出来。
最后仅仅一个拥抱代替了一切。
青春散场,也许是一秒钟,而有些分别,阻隔了一生的相见,也仅仅是一秒钟。
许多许多年后,小城镇成了大城市,越来越多的孩子在高楼大厦里吹着冷风,看着偶像剧,有了更成熟的装扮,少男少女们已经有了太多的恋爱技巧,华丽丽的一场又一场的爱恨交织,翻天覆地的幸福或者落泪。
在生命最初的地方,永远有着一个纯朴的位置,给当时的自己,给当时的那个人,也给当时的那段情感。
走遍万水千山,众里寻他,也只能在梦中偶尔遇见的一个身影。
如果我们当时在一起了,那就不再是初恋,也没有想念。
原来现在才懂得,是分离,让我们各怀心事的一边生活,一边更美好。
上周我抱着电脑窝在沙发上看这片子,在后段,哭得不可抑制。
我的两个室友都很奇怪,平时整天乐呵呵的一个姑娘,怎么看部爱情片哭成这样了。
我当时真没想清楚怎么会哭得那么伤心。
我在里面的哭点有两点。
1、李心洁演的那个叛逆的姑娘,跟她妈妈之间的“战争”,到最后她拿起话筒,在电话里哭着对她妈说,妈,对不起。
我也哭了,哭的很痛。
我的青春叛逆期对象也是我妈,李心洁把自己当成一条打架鱼,什么事情非得争个你死我活,我对你错。
那个时候的心完全是坚硬的,无法柔软。
就像李心洁用硫酸滴入饲养打架鱼的玻璃瓶中一样,这也许也是一种隐喻,内心那么坚硬的人,一定是在一种严酷或者非正常的环境存活的。
打架鱼的心也许没有伤,而喂养打架鱼的那个小女孩的心是有伤的。
所以,有些女人的心并不都是水做的,可是要化解这金刚石,也不是没有办法的。
男人的爱和真心,最终是可以剥开那层坚硬的外壳,女人的心是可以变得很柔软的。
女人终究是女人。
2、也就是所谓的初恋。
阿牛的这部电影看似画面很美,感情也很纯真,可是你听那片尾曲《纯文艺恋爱》,你看那歌词。
“你是汹涌的海浪,我是疲惫的沙滩,暖暖的斜阳,吊在我们的前方。。。。。。
”这样的意境,是非常沧桑、疲惫、无可奈何的。
就像大部分的初恋一样,美好却终究抓不住,沙滩抓得住海浪吗?
所以我男朋友说我是被那种纯粹和激情所感染,我很坚决的摇头。
我想,应该是体会到了那种无力感才那么难过的。
初恋有多美好,回忆就有多伤。
初恋,其实也不见得有多美好,因为它也算是爱情,而爱情是始终会互相伤害的。
最后电影的结局也是让人挺唏嘘慨叹的。
曾经那么亲密的人,也会这样冲入人世的潮流中,终成陌路,永不相交。
这也许是分过手的人应该能体会的落寞。
初恋就像那红豆冰,甜是甜,但是很快就化了,
某日在某台电影频道看到这部片子。
小温暖般的触动。
明明是三伏天,心里竟能油然生出红豆冰般的凉爽,而明明冬季里的严寒却无法冰冷的温暖。
仿佛那刚洗完头的少女,面对着电扇的画面就在眼前。
整部电影在李心洁那明亮的眼神里燃烧出精彩。
马来西亚群星点缀,阿牛也的确打破自己桃花朵朵开的那股子烂俗,显得自然而文艺。
与初恋有关,却不止于此。
这是一部由30岁以上演员班底出演的讲述teenager成长生活的电影,当中夹杂了八九十年代马来西亚小镇的风土人情与时代变迁;在看的过程当中你不会去介意和质疑以阿牛李心洁们的年纪去演绎朦胧青春是不是带有装嫩嫌疑,当他们穿上汗衫短裤行走在古旧的街道上,他们自然就成为了小光头和打架鱼。
我才明白一方水土养一方人的道理,一个人站在生养自己的家乡土地上时,是没有年轻与衰老之分的,沧桑这等形容词只适合送给身在异乡为异客的朋友们。
看着这群天生欢乐的大马人带着戏谑,无厘头的成分解构自己的青春往事时,作为观客的我也不由自主地笑出声了。
阿牛是咖啡店里那永远泡不好咖啡的二儿子,最喜欢做的事情是躲在阁楼上偷偷画着李心洁;李心洁是咖啡店里炒果条阿姨的女儿,男仔头,爱打架,诨名打架鱼;曹格是卖万字长舌妇的儿子,吊儿郎当的外表下藏着一颗少男心;梁静茹是扎着小辫子一天到晚咬着冰的玛丽冰;品冠是小时候黑黢黢,长大了比谁都奶油的吉他手白马王子。
品冠喜欢梁静茹,梁静茹喜欢阿牛;阿牛喜欢李心洁,曹格喜欢李心洁;李心洁喜欢谁,不知道。
他们从一起打弹子的小伙伴成长为一起上课的同学,期间曹格还是一如既往地欺负着李心洁,印证了如果有哪个男孩子欺负你那他一定是喜欢你的真理;梁静茹依旧是一句台词都没有,静静地在一边吸着冰,眉目淡淡地打量着阿牛。
阿牛则腼腆地不进不退,陪在李心洁身后当小跟班,一起去吃街边红豆冰一起去远方的槟城找爸爸。
人际关系简单的小村落里,爸爸妈妈那辈有千丝万缕的纠葛,到了小孩子这辈,自然也是如此,小孩子们被规划到一个小圈圈里,喜怒哀乐撒娇嗔怪的对象,掰掰手指也逃不过那几个。
青春是所游乐场,初恋是场群架;小孩子就是这样,今天跟你吵明天又和你好,在循环往复中彼此走失方向,再也找不到对方。
爱情不是选择题,不是说摆在我眼前有A,B,C,我不选A,就意味着一定要选B和C;然而在少年人狭隘的小天地里,他们是很容易把一切混沌又美好的事物归结为爱的,在排列组合中流连忘返。
遵循着青春电影的传统基调,主角们往往是最渴望又最不敢讲出真心话的人,只有搞笑咖品冠打扮得像花轮同学一般站在大树下说:告诉梁静茹,我只爱她,就算派周慧敏来试探我都没有用!
一听就听出了代表那个年代的审美观。
关于青春的故事是不需要一个结局的,因为总会有时间这个外力去剪断线索,帮助他们走出小世界;电影里有一辆出镜率极高的小货车,它出现在李心洁和曹格扭打成一团的小街上,也出现在阿牛追赶就要远走他乡的李心洁的路上;当几个恋爱关系乱作毛线球的少男少女面面相觑站在路口,谁也不愿开口谁也不愿离去时,也是这辆操着本地话的小货车开过来,一句“让开,让开”冲散了队形整齐的他们。
片子的结尾,大家纷纷离开了小镇离开了阿牛,一个个都拖着行李箱走了。
阿牛的哥哥去了吉隆坡开咖啡店,品冠背着吉他成为了歌手;曹格和梁静茹兄妹再无音讯,连永远坐在阿牛店里说着等我中了奖就能回中国接媳妇的老人也没有征兆地归了西。
再然后,阿牛自己也走了。
那个年代的玉女偶像如今还身穿二十岁的皮囊在活跃在银幕,而当年那些看着她的孩子们在若干年后离开了小村,来到了霓虹灯闪耀的都市,成为了行走在斑马线上干练的上班族。
霎时间,习惯了整部电影缓慢基调的我被最后车如流水马如龙的鲜艳都市吓得措手不及。
阿牛这个导演做得根本不像新手,真的是诚意之作,每个镜头都那么精良,每个人都拍得那么丰富,每个故事都那么的感动。
剧本很简单,可是很有层次的展开写,人物关系复杂,每个没有深入讲,却能感觉到每个人都是初恋青涩的感觉。
镜头也切换的很好,一点都不拖拉。
用Botak的角度诉说故事。
看完之后觉得,怎么会有这么纯洁的电影。
没有手机,要联系都是写信,要不就聚在咖啡店,所以大家的距离都是这么近,每天住在隔壁总能见到面。
没有名牌赞助,没有什么有趣的玩具也没有美食,玩的就是玻璃球斗打架鱼买字,喝的是没有路边摊的红豆冰和看起来就很香浓的咖啡。
屋子街道小店娱乐生活都是传统的,却是拥有电脑夜店酒精的我们所回忆的,向往的。
生活像是大马这个国家那样,无聊无忧无虑。
可是他们每个人心里都有像夏天那样的感情和性格。
虽然是在南半球寒冬半夜的时候看的,我还能感受很热很热。
在街上一堆人很巧的碰到那个N角恋的场景太赞了!
拖着手,抱着。
2部卡车拉开序幕,9个人沉默,一台摩托车开过印度话大骂。
李心洁真的演活了打架鱼这个角色,会在追她妈的人的咖啡里下碳,会拿骂她的人的面包吃,会毫不顾忌的和曹格打架,会在赢钱的时候嚣张的叼着香烟,会生气时对着妈妈大喊大叫,会忧愁的皱眉头,会喝着酒大喊大叫两位妈妈演的都很沧桑,那些4姑6婆的评论也好生活好精彩啊。
所有演员都演得超好,没有多余的角色,没有重复的故事。
特别是曹格,完全没想到他演痞子这么讨人喜欢,“切掉”“干掉”真好玩。
还有victor wong的表情太好笑了,那是唱《那些女孩教我的事》的情歌王子么?!
最后那个老伯最终中了万字,等了一辈子去中国接老婆,可是却去世了。
结局每个人都是没有等到爱的那个人,可是,他们总能记得初恋的这一年。
主题曲用吉他弹可以这么海边这么轻快的感觉,结尾用钢琴弦乐竟然那么悲壮,伴行的是每个人都离开了小镇,追寻各自的梦想未来,虽然没有明说的happy ending,也不是sad ending,可是让人会一直想一直回味。
最后botak有了漂亮的女友,打架鱼也幸福的讲电话,他们生活都还继续着,可是真的几十年都不会忘记,初恋在小镇的那段时光,还有这些人。
我真的能感受到阿牛最后讲的初恋的味道,像是吃红豆冰,冷到舌头都痛了,融化得那么快。
广东话,印度话(这个真的很好笑),马拉腔国语,英文,闽南话咖啡,红豆冰,炒果条,夹脚拖还有全部都演技派的的马来帮真的展现了大马很生活的一面,太爱这部片子了!
除了作品,电影的背景是我关注的地方,BOTAK跟周安琪去的河边那一幕,真的很漂亮,挺浪漫的。
来到槟城姓周桥,算是一个古迹及景点之一,透过阿牛的作品,姓周桥好像成为一处废桥,怎么都没有人的。。。
只有那几个逃亡的人。
平时的人来人往,都跑哪去了。
不够真实感。
虽然来去就只有那几个背景,写出九十年代的初恋情景,也把马来西亚的古迹及风俗写出来了。
小时候玩的弹玻璃球,打架鱼,家家酒。。。
还有泡咖啡方式,传统的马来西亚咖啡,真的有一番咖啡滋味。
下午看了,心里还是有点不舒服,马来西亚的中文语调,怎么都是歪歪的,到底马来西亚是说什么语言的。
认真的说,马来西亚人也太棒了,平均一个人会说上四种语言以上,说出来的,好像全部都是有“限”公司,吐舌~我还是觉得值得鼓舞啦,阿牛的第一作品,完整都是马来西亚的写照。
近乎弱智的剧情
梁静茹居然一句台词都没有。。。。。。。。
叫你咯?你先上车啦!
挺真诚
其实挺好看的。
就数黄品冠装嫩最恶心人啦!
淡淡的初恋~
曹格在里面很突破 李心洁 品冠 梁静茹也都演的很好,可惜戴佩妮就出来了一个镜头~
这个算是纯正的清新小电影啊
真的不喜欢。。。。太老套的剧情了 拍摄方式也是 不过我觉得口音还蛮好玩
作为阿牛的首部电影强烈推荐,故事很真实也很有趣,不落俗套,给人一种清新回味的感觉。而且这么多歌手参演,音乐极其耐听。
为了最后的penny和傻傻的静茹 勉强4分
一句台词都没有的静茹。。整部戏好新马的感觉,特别是台词!
一如初恋的味道,清而不淡,甜而不腻,恰到好处。
现在看的话未免就有些太过时了,感觉是一帮叔叔阿姨硬要装嫩,表演方式还蛮做作的……
让我们把那些青涩美好的记忆埋进过往,然后各自去寻找自己的梦想
哇!那是曹格!哈哈哈。。。结局NICE。。。
曹格离开李心洁,李心洁离开阿牛,阿牛离开梁静茹,梁静茹离开品冠,品冠离开肥妹,肥妹离开炸鸡,初恋像一下下就融化掉的红豆冰,仿佛夏天还没有过去,最后所有人都苍老。
小清新爱情片+家庭伦理片
这剧情太缓慢了。我看不下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