感谢两位老戏骨奶奶丝丝入扣的演技。
这电影,真切传达出暮年生活的宁静,自然,欣喜。
又描摹出初恋青涩,颤动,惆怅,梦幻的情怀。
看似矛盾的两种心境,在影片中无比自然地结合。
有的人,要等那么久,才遇到一次真正的心动。
这样的命运安排,让人遗憾、神伤。
不过,深究起来,厄秀拉对年轻的安德烈的情愫,主要出于惊艳其容貌,钦慕其才华,喜爱其性格。
二人相处时间短,交流亦不多。
所以,并不是有深深灵魂契合、经过诸多磨合的,“真爱”。
近乎完人的安德烈,以及他带给厄秀拉的悸动,更多只是……一个符号。
一次青春火焰的重燃。
这部影片,大概是要告诉人们,“老年人”并不是看上去那样德高望重,暮气沉沉,安宁祥和。
多次穿插的老头子们的形象,也在侧面烘托这一点。
老年的心境,依旧是鲜衣怒马,拔刀相助,依旧是懵懂心动,等待爱情。
——而与此同时,又无时不刻感受着光阴的残漏,日渐西斜。
那生命的热望,几时离去过?
尽管风烛残年。
那首歌曲,虽不是为描绘老年情怀,却如此贴切:“玫瑰在盛夏将会凋谢,我们的道路却还漫长,但有一朵玫瑰不在比卡第凋谢,那朵玫瑰开在我心上。
”
两位英国老戏骨的对戏,平淡的故事也回味无穷。
眺望海洋,摆弄花草,这就是两个老女孩的晚年生活。
突然有一天,一个小伙子闯进了她们的平静生活,这使她心潮澎湃,产生了一种可望不可即的爱。
理性上,她忍得住安分守己;感性上,她禁不住痴心妄想。
好在最后她明白了,退一步便是海阔天空。
无限无限无限的悲凉啊怨念。
你永远不会爱上我那被岁月摧残的模样,可我仍痴恋你年少稚嫩的容颜。
为什么光阴将我们隔得这样远,为什么岁月把我冲走得这么快。
电影开始的节拍很慢。
两个老妇人在海边走,在屋里看书织毛衣,我当时的想法是,要不是Maggie Smith和Judi Dench……然后一个波兰年轻人闯入了她们的生活。
Janet和Ursula全心照顾受伤的Andrea,为他请医生,教他说英语,给他买衣服,当得知Andrea喜欢小提琴后,又为他借来了乐器。
我不知道,说这是缘于她们尤其是Ursula对Andrea暗生的情愫,是不是显得过于世俗和狭隘。
但我们都知道,只有真心喜欢你的人才会真心对你好,无论是怎样的一种喜欢,是否需要回报的喜欢。
波兰年轻人遇到了德国女画家Olga。
同样的艺术气质,更重要,同样的年轻,故事一定是要他们越走越近的。
Olga甚至有个负有盛名的音乐家哥哥。
终于,他们俩一起离开了小镇去了伦敦。
Andrea登台演出,大获成功。
音乐会后庆功宴上,Janet和Ursula匆匆见了Andrea一面,还没开始说话(又有多少话可以说呢?
),Andrea便被拉去引荐给某位爵士了。
Janet和Ursula俩人便离开了会场离开了伦敦。
这是部慢热的电影。
就像大部分英国片那样,故事讲述得如流水一般动人,所有的矛盾感情都在无形中来又在无形中去。
我们没有理由恨Andrea,只是电影放完之后,我不禁想问,感情是否可以用来做礼物回谢呢?
当他知道Ursula对他的感情后,陪她坐在山上看风景,Ursula说it's not your fault, it's my fault. 而fault甚至是一个Andrea不懂得单词。
生活最终归于平静,Janet和Ursula再次结伴到海边散步。
我们对自己的感情,能有多少所为?
=====================================================关于演员。
两位老戏骨的演技是毋庸置疑的。
尽管Maggie奶奶发挥并不多,可随便几句台词字里行间都透着幽默和老辣。
Ursula在屋子所有的家具上贴满英文单词,好让Andrea学会英语,Jenet推门进去,Ursula开心地说we 're learning English. Jenet面无表情地答He might be learning English. You're making holes in the furniture. 关门就出去了。
Maggie奶奶实在是太有幽默感了!
而Judi Dench,谁能想到这位很硬派老太太能演一个暗恋年轻小伙子的老妇人呢!
但演技就是干这个用的,如此sentimental的一个角色都被拿捏得如此到位,除了赞叹你真没别的什么可做了。
另外几位配角也挺有意思。
厨娘是位被Andrea暗地里称作a pack of potato的老妇人。
但有一个场景,厨娘走过,两位坐在街边的老人,一位对另一位说she was a cracker 40 years ago. 他们都曾年轻过。
我也想有这样的一栋房子,面朝大海,春暖花……每个晴朗的清晨,阳光会从窗户照进床头,我慢慢睁开双眼,走到窗前,拉开窗帘,看着远方伸个懒腰,满足于面前的一个好天气。
穿着好看的长睡裙和外套,下楼,打开门,我要赤脚走进花园。
海面的灰蓝色默默在地平线延伸,多么触手可及。
村庄小小的,房屋们是可爱的,人也不多,还有小酒馆是热热闹闹的海浪过来时,你也不知道,它们会带来什么。
海边的碎石每天都会猜,下一个暗涌随之而来的惊喜墙壁里古老的炉台,我生火,煮咖啡,煎着蔬菜,烤面包,熏塞了一肚子材料的鸡肉。
可能顺便,还会燃烧掉一些,惹人讨厌的纸张。
我太喜欢这栋房子了。
我也想,站在那个小台子上,拉着小提琴,或者,坐在花园的圆桌旁,拉着大提琴。
海水会把这些声音带到很远很远的地方,远到我足以相信它们只是去了宇宙,永远不会消失——2024.12.19 《薰衣草女人》 ,很美 。
最后的音乐会,忍不住落泪。
小提琴太好听了这个片子的音乐都很赞
英国的乡村生活,漂亮的茶具,精致的花园,平整的床单,一尘不染的汽车,壁炉旁的阅读。
音乐具有如此魅力,就如青春的少年一样,可以让平静的生活立刻变得丰富多彩。
爱情属于所有的人,不管是十六岁,亦或六十岁。
对于爱,对于生活,该勇敢些。
为爱祈祷,为战争默哀。
女画家很有魅力,即使内在粗鲁傲慢,但她能给安德鲁创造更多的价值,安德鲁选择了跟她走。
厄休拉心思单纯有趣,对安德鲁有救命之恩,可是不能继续给安德鲁价值,所以安德鲁离开了。
安德鲁的走带给厄休拉的伤害是巨大的。
最终厄休拉的释然,更是基于她对世事的洞察。
安德鲁会知恩图报吗?
影片结尾含蓄的给出了答案。
他并没有邀请老人来伦敦。
也没预料到能再次见面。
即使见了面,互相又能说什么?
Nothing不禁引起人联想,择偶的等价原则:一段关系持续下去,是基于双方价值的对等,绝不仅仅基于你对对方的付出和努力。
价值不对等,付出再多,也被抛诸脑后,就像安德鲁对厄休拉的态度。
大多数90后在青春期的时候应该都只想活到30岁吧。
似乎一旦跨过二十几岁,就与青少年眼中的年轻划出了一条战壕。
那个时候的我真的觉得活到30岁,然后就可以去死了。
今年我刚好30,一切都很美好,虽然工作有压力,但是经济独立,咬咬牙也可以买自己特别想要的东西;熬夜不回家没人管;自己好像是老来俏,总之越来越会收拾自己了,拿出以前的照片一比,虽然觉得是嫩,但也真的很土。
可也会担忧起35岁,毕竟作为🌈,现在都还没找到对象,以后就更加难找了。
孤独终老的概率和前面提到的“老来俏率”同步直线上升。
35岁如果没找到,那只能多赚点钱,留着50岁以后养老了。
虽然不会有孩子让你操心,但将来真的倒血霉,失能住进养老样,荷包不厚一点,真怕护工扇自己耳光。
不得不去想,该不该、要不要、愿不愿意活到60、70、80岁。
乐观一些,健健康康的单身到老,可总有需求,有钱一点,或许还可以买春。
要是没钱,恐怕就要像今天基友群发的视频里那样,老头子办卡去健身房和肌肉小伙搭讪。
我调侃为“办最贵的卡,摸最大的胸。
”昨天,如果不是换台时看到片头两位大咖在海边嬉戏的画面,我压根不会停留。
粗略的查了一下剧情梗概,我决定看完这部影片,看一看这种老牛吃嫩草式的单相思该如何收场?
果然,结局流畅、体面、自然。
发乎于情,止乎于礼。
不管是18岁还是30岁对于未来的担忧,也许都是把爱欲和性欲或者其他精彩的人生体验和所谓的“年轻”两个字牢牢锁住了。
长辈教育我们什么年纪该做什么样的事,被我们断章取义了。
不一定在该读书的年纪好好学习,但却认定,过了某一个年纪,有情欲就变成了乱伦和羞耻。
提到这个,我不得不提一位公关大佬,刘希平。
G圈都叫他刘姥姥,这是因为,虽然他已经满头白发,但在他的社交媒体里却全是和各种鲜肉好身材帅哥的合照。
过去我也觉得他是刘姥姥,觉得他老不休,怪色的。
到了今天,我慢慢发现,虽然很多人骂他,但或许他是很多愿意活到50、60、70的gay最后想成为的样子,或者自然而然会成为的样子(当然得非常优秀)。
靠自己的个人魅力结识晚辈,能和他们玩到一起,他们愿意请教你的人生建议,有人难说还真的crush你,但你却能清醒的分辨何为情、何为礼。
这是多好的人生。
感谢这部电影,还有这个世界上很多很多的电影和书。
让我不用花一生的时间就可以看到人生更多的可能性,不再像过去那么单纯狭隘。
虽然不能说憧憬我的70、80、90岁,但我可以宣读那句誓言:无论贫穷富贵、健康疾病、单身有伴,我愿意坦然地走向我100岁的人生。
平静的、无太多波澜的生活,被一个陌生人的到来所打破。
电影常见的情节。
最关键的在于,这个陌生人,带来的是什么。
这一次,是爱情和活力。
而特别的是,这是一次为年龄所限的单向爱情。
Ursula对Andrea可谓一见倾心,他们之间,大约是有缘分的。
毕竟,是她发现了他,及时发现,并救了他,照顾了他。
她就像一个情窦初开的少女,眼里满是亮晶晶的爱意,沉醉于他的颦笑,偷偷收藏他的头发,他的每一丝依赖和柔情对她而言都是上天的馈赠。
何其相似的心情。
多年前我暗恋男生时,也是对他的每一个眼神解读了无数遍,为他的每一次皱眉辗转了无数回。
在别人口中得知他喜欢我送的礼物时开心得从座位上蹦起来,他的寝室挂着我第一次折的千纸鹤时我觉得全世界的花儿都开了,而后来知道是别人帮他挂上去而且他又扯了下来时,像遇到了最深的地狱。
甚至无意中拿到一张挺稀罕的两元钱RMB,都想为他留着送给他。
当然,没送出去。
总之就是,一切我所觉得珍贵美好的东西,都想倾注给他。
Ursula就和无数个心思单纯,刚被挑起情思的女子一样。
可是她到底爱他什么呢?
清秀的眉目?
淋漓的才华?
学英语时可爱的模样?
恐怕要真说她爱他什么,也说不出个所以然。
就像我们初高中时期,爱的不也是那些有着干净味道和气质的男孩吗?
手指修长,身材颀长,笑起来绿色无公害。
那个时候哪里会在乎彼此的价值观和精神契合度呢?
说到底,Ursula和那个时候的我们一样,只是被吸引了。
只是,一种少女的情怀,而已。
从Ursula反复两次问及姐姐Janet和其亡夫Peter的感情来看就可知,Ursula应该是没有尝过爱情的滋味的。
所以她才如此小心翼翼,如此倍加珍惜。
可惜,这次吸引,并没有在对的时候。
她已白发苍苍,他却意气风发。
且不提Andrea的才华总得显现,年轻女子总会出现,一颗年轻的心怎会囿于白发和皱纹?
最后,Andrea跟着那个女巫不辞而别,那么不礼貌的事,他即使有犹疑,也还是走了。
女巫无所谓地说:“到时候给她们写信就好了。
”是啊,他的前途和爱情都在那艘开往伦敦的船上,老太太们有救命、照顾之恩,但这些,一纸书信就应该可以弥补了。
我看到这里时,有些生气,叫那个女人为女巫也是和姐妹俩一样不喜欢她,呵呵,代入感有些强。
女巫的做法是不是故意难以定论。
但故事需要这个情节来给一个结束。
Andrea来的信里道了歉,并告知周五晚他的音乐会。
但他没有寄票给姐妹俩,只说在广播里听就好。
而全片最妙的镜头就是在那么多精心打扮、被Andrea的音乐感动着的听众里,游移了好一会才见到那两只紧握着的手,并缓缓揭示了手的主人。
两位和周围人群比起来并没有那么精致的老太太,在演出结束后,有些紧张地走向背对他们的、曾经共同生活的Andrea,得到了他的欢迎,却在短暂相聚过后,看着他走向更多的华贵。
Ursula心底的尊严让她选择离开。
于是,镜头里留下两个落寞的背影……那些午夜梦回里年轻美貌的自己和心爱之人的激情,以及他的发,都到了成为过去的时候。
影片的第一篇影评最后留下的问题: 所以,当你心爱的那个人,果真迟到了50年才出现在面前,怎么办?
叹一声过客匆匆,继续生活吧。
在影片中间部分有这样一个情节:Ursula问Janet:“你想让他离开吗?
”Janet说:“不,但是……”我想她要说的是:但是他总有一天会离开。
生命中有些人,注定只是个过客。
让我想起了一句话,爱情不分年龄,不分性别,不分种族,却分你我。
一个人的爱情,总是掺点忧伤,即使你并不要求回报。
看完这部电影,多么希望中国也能拍这样的电影。
不过,我想非议应该很多:“年龄那么大了,还奢望着爱情,简直是可耻!
”不管一个女人年龄多大,她都有权利渴望爱情,也有权利张扬自我。
我们的文化里大都压抑了自我,多是迎合了大众的价值观。
故事很平淡,三言两语就可描述,一个被冲到海岸的男人,被一对姐妹救了,其中一位老太太喜欢上了那个男孩!
如果你爱的人,永远没有遇见,怎么办?
如果你爱的人,年老才初相遇,怎么办?
如果你爱的人,初相遇已结婚,又怎么办?
大概遗憾就是这么来的。
我们穿越不了时空,茫茫人海中,只能漫无目的的寻找和等待着……第一种,永远没有遇见。
永远没有那种怦然心动的感觉,从来没有擦过电光火石般的火花,也不曾有过辗转反侧的思念,痛彻心扉的悲恸,更谈不上那种吞心噬骨的疯狂。
第二种,年老才初相遇。
“君生我未生,我生君已老。
君恨我生迟,我恨君生早。
”这个故事大概就是,我恨君生迟。
第三种,初相遇已结婚。
比较唯美的故事有“还君明珠双泪垂,恨不相逢未嫁时。
”
这是一部不太出名的电影。
我是很偶尔在一个作家的博客里发现的,看剧情和主演就很吸引我,主演是朱迪丹奇,和马吉史密斯。
她俩是非常资深的英国女演员,即使你并不熟悉英国电影,但只要看过007系列电影和热门剧《唐顿庄园》就会对她们有印象。
朱迪是007里邦德的上司,马吉是唐顿庄园里的老太太。
她们俩竟然联袂主演了一部这样的比较特别的电影。
她们是一对相依为命的姐妹,两人生活在海边的一座小房子里,每天生活都很规律,白天会去海边散步,晚上一起在客厅里看书,听广播,然后上二楼卧室关灯睡觉。
每天胖胖的家务助理会来帮他们做饭,八卦些镇上的大事小情,日子波澜不惊,平淡有秩序。
但平静的生活被一个因出事故从海上漂流到岸上的小伙子打破了。
那个小伙子被冲刷到岸边,被在海边散步的姐妹俩发现了。
那个小伙子有着一头金黄色的头发,俊俏而苍白的面容。
两姐妹把他抬到了小屋,请来医生诊治。
小伙子醒来了,原来他是波兰人,不会说英语,他们勉强用德语交流。
小伙子腿摔断了,必须卧床休养。
姐妹俩尤其是妹妹厄休拉,悉心照顾着他。
厄休拉一辈子没有结过婚,她经常缠着姐姐讲她去世的丈夫,从那里面汲取爱情的滋味。
电影没有交代为什么厄休拉一直没有嫁人,似乎是在不知不觉中青春悄然逝去的。
从厄休拉眷恋柔情地整理自己已经斑白的长发可以看出,她并没有意识到年华已逝,她已不再是青春少女,她仍然觉得自己是个小姑娘,一个一直期待着爱情的充满梦想的小女孩。
面对这从天而降的英俊的需要人照顾的又会拉小提琴的小伙子带给厄休拉从未有过的感觉,她的心弦被拨动了,她关注着小伙子的一颦一笑,一举一动,她会在深夜忍不住来到小伙子的房间,爱恋地凝视着他熟睡的脸庞。
姐姐默默关注着妹妹的情动,她没有阻止没有激动,只是静悄悄地守护着妹妹。
姐妹俩守着小伙子,期待这种宁馨的时光一直继续下去。
但小伙子的夺目光彩,并没有沉寂太久,他一天天地康复,恢复了年轻人的活力。
他拿起小提琴在蓝天大海旁演奏。
这琴声吸引了来这个小镇度假的一位俄罗斯女画家,她颇有风情,她的哥哥是著名的小提起演奏家,她惊讶于小伙子的才华,热情地想要结识他。
姐妹俩很害怕这个有魅力的外来者抢走小伙子,把她邀请小伙子做客的邀请信截断了,还扔在火里烧掉了。
他们希望这样可以留住小伙子,但是小伙子还是命中注定地和那个女画家相遇了。
女画家给他作画,并热情地邀请他见自己的哥哥。
小伙子同意了,他们急匆匆地奔向伦敦为了见那个小提琴演奏家的哥哥,小伙子只来得及留下了一个口信,而那边厢姐妹俩还在等着小伙子回来吃鸡。
电影的结局是,小伙子凭着自己小提琴技艺,终于在伦敦站住了脚,而且马上要举办演奏会。
他给姐妹俩寄去了女画家当初给他画的肖像画。
妹妹爱若珍宝地把他挂在小伙子曾经住过的房间。
而且他们特意去了伦敦去看小伙子演出。
演出完毕,小伙子看到了姐妹俩,没说几句话就被别人叫走了。
姐妹俩没有等他回来,他们平静而欣然地离去了。
电影就这样结束了,有些怅然。
不管小伙子最终如何,他给了姐妹俩带去一段非常美好的带着爱的况味的日子。
我想妹妹会永远记住这段时光的。
1.片中小伙子和朱迪丹奇饰演的人物相差有三十岁,但你不会觉得这段母子恋的猥琐,厄休拉只是以一颗少女之心默默地爱恋着青春少艾的美青年。
当他最终远走高飞,她也没有任何怨尤和未占有的愤恨,而是发自内心的祝福。
他只是迟来的开启了她心扉的爱的天使。
2.这个故事发生在1930年二战风暴尚未波袭到英国的一个宁静的乡村小镇。
没有波澜壮阔跌宕起伏的曲折情节,没有脸谱化的作奸犯科的坏人,一切都淡淡地流淌着,云淡风轻。。。。。。
老人可以有青春,也可以有感情,中国电影中的老人也不应该是一副慈祥爷爷奶奶或者保守的封建家长形象,他们也可以像年轻人一样活着,有年轻人一样你的心态,同年轻人一样享受真挚而热烈的感情。
终于在医院看完这部电影!暮年爱上一个男人是什么感觉?我无从知晓。或许就是一个女孩爱上一个男孩的故事,和年龄无关。Judi Dench,非常对不起的告诉你:maggie smith才是终极大boss!
除去某些地方的做作,动人的温馨之作
爱Maggie Smith,爱Joshua Bell。
好久没有看的一把鼻涕一把泪。十星给朱迪丹奇十星给小提琴。等了一辈子等到头发全白爱的人才来这才是最要命的。少年实在太英俊连奶奶级别的都动心了。You gave me life.Now I have a chance to use it. 听了音乐会后Ursula终于能够放下了。
我推荐过无数遍了。也是我最喜欢的几部片子之一。很多人对于爱情电影的经典是《泰坦尼克号》。而我是它。你也许很不习惯一个满脸褶子的老女人在那里装嫩,少女怀春。但是,你却无法否认她的情感的美丽。也许就是在这年龄上的接近生命的末端。才使得她的选择越发闪烁出月光一般美好的光辉。
this is pathetic and i can even see the pic if i insist on being single argh~
“我也是个孩子,我一生都保护着我的童贞,等待那个人的到来。 终于,你来了。而我,却老了。”虽然你现在已经很苍老了,可我却独爱你衰老的容颜……
Smith向来走uptight路线,没啥惊喜;Dench的戏路更宽,这里演出了老处女的神经质,不知对小美男的神往更多出于肉欲还是母性。
中译名很烂,有点毛骨悚然。丹尼尔·布鲁赫长一张小正太脸就必须常演被老女人喜欢上的可怜银么?
导演竟然是泰温公爵
我很羡慕那些比我年龄小的。坟的终点就在那里,而他们可以比我多活几年十几年,我一想到他们有时间去生活我就心生羡慕。P.S.这是位平凡老人的初恋,我不明白的是难道这么美丽的镇子里,找个人初恋这么难么?2战之前,跟花开花落的画家一样避难?就算你再老生活这么多年小鹿乱撞的情绪是一样的。
音乐确实很赞。但是我还能再相信豆瓣吗
我什么都没有,我只有一颗真挚的爱着你的心。但也正因为我两手空空,我什么都没有,都使得我脸上的皱纹愈加触目惊心,就连我对你无法宣之于口的情意都像是一种罪恶,一种骚扰,一种令世人嘲笑的某种肮脏恶心的东西。真心缺少依托,连说出口都像是一种打扰
被片名吸引来的,有点忧伤的感觉,细节刻画的还行!
#🍋观影#大概想表达老年人也有爱的权力,但这个剧情太勉强。少年更爱姐姐,而不是奶奶。奶奶爱少年,可能就是爱上了有春心的自己。她连钢琴都不会弹,她爱音乐少年干啥。朱迪•丹奇表现一般,就是在演。主要是男主傻傻的,一点不吸引人,不像音乐天才,有点像大厂码农。姐姐这个角色没什么大用,想制造戏剧冲突。却使超凡的爱落入俗套,还整个老头来表白(挑逗)……真是败笔。
好喜欢!英国海边小镇,跟姐妹同居,有花园有海有车有工人有乡里乡亲,简直是我理想中的老年生活,但是那种忧伤也是挥之不去的,是只要你活得够久够老就一定会有的面对年轻人恨自己青春不再的忧伤。音乐好听,twoset violin不考虑点评一下男主拉小提琴的表演?哈导演居然是泰温·兰尼斯特嘎嘎嘎。
有点看不懂
'我生君未生,君生我已老。我离君天涯,君隔我海角。'
8.2是认真的吗?Natascha那么美根本没用好,这不就是一部奶奶辈的玛丽苏神剧吗?感谢天航延误了12个小时,还不给耳机,片库里全是垃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