虽然杜拉拉升职记没有好到哪里去吧,但还是强过亲密敌人。
冲着黄立行去的,我是他的粉!
老徐可不可以对得起观众,减减肥,美美容啊,弄白点儿也行吧。
比我能想象的剧情还要烂。
从鸿门宴传奇到龙门飞甲,从金陵十三钗到遍地狼烟,最近上映的电影不能说全部,十个里面我去影院看了九个,包括评价不高的惊天战神,包括我从头就开始吐槽美腿的东成西就2011,我没见过这么垃圾这么不吸引人的片子。
从头开始就是拽英语,徐大娘,您的发音既没有法式的高贵也没有美式的亲和,去伦敦的场景宾馆工作人员说美式英语我可以理解为他是美国过去的,行,尼玛一大堆中国人开会拽个吊毛的鹦哥力屎啊!
你想拍出有品的金融片,拜托,学学知识好么?
华尔街不是你们打几个电话用打火机烤烤宾馆防火警报就能混的,别上来就哈佛,就华尔街知名,我擦了,你真他妈的当你自己是才女啊!
还有男主角,我真想知道你是不是床上功夫很行迷住了多少位女导演女制片女投资或者是大款的大老婆,尼玛长得硫酸泡过一样的眯眯眼,一笑能咸出二斤盐水的贱逼样子怎么能演主角呢????
男演员都死光了么?
我们这送快递的都比你有气质,你除了会装点b之外能不能让我看看你的演技?
唯一一部,我中途离场的电影,烂的程度你超越了东成西就2011,我佩服你们!
某投资银行的经理戴瑞克李(黄立行 饰)正忙于对某锂矿企业进行收购,而他的前任女友艾米梁(徐静蕾 饰)此时也来到香港,以另一家投资银行副总经理的身份担任该锂矿企业的财务顾问,这对昔日情人即将在职场展开对决。
戴瑞克的得力助手瑞贝卡(梁咏琪 饰)试图以好友身份劝说艾米退出,而热门金融博主亨利(李治廷 饰)发现了李、梁二人的过往,原来艾米因戴瑞克事业繁忙,绝少时间陪伴自己而赌气分手,不久却在戴瑞克的安排下,亦加入了投行领域。
戴瑞克与艾米在飞往伦敦的航班上巧遇,为了从收购案中胜出,二人连番缠斗,而随着事情的发展,这对儿亲密敌人的关系再度变化。
我一直强调商业片,不禁会让人认为老徐拍电影就是想赚钱。
可事实呢,真如她在访谈里说的,的确可以赚钱,但对于她来说,如果真的很想赚钱可以去参加活动,去剪彩。
我理解她去做导演来自于其内心的一种想法,我没有说是热爱,而是想法,觉得自己应该去做的一件事,徐自己说是三分钟热度的人,而一个三分钟热度的人已经自导自演了5部电影了。
我理解这些的发生来自于她的真诚,对自己的真诚。
觉得自己能做,可以做就去做了。
关于情节我想说一句,大家有没有忽视佟叔这个角色,这个角色的出现体现了徐静蕾的一种情怀,或许你认为这只不过为了突出商业的残酷,但我理解为是对命运的激流冲击的对自己未来的航向完全失去左右能力却还始终怀有良知的底层人的关注。
12月22日冬至节的晚上,我很偶然的去成都龙湖三千集的UME影城看电影,那晚很巧,黄立行与徐静蕾一行人也在当晚的20:20来到影城做见面会活动;自诩是电影控的我还是首次遇到见面会的场面;整体感觉“亲密敌人”算是比较贴切生活,能引起观众很多的共鸣,在职场、竞争、咨询、情感、沟通、交流、道德、真情之间理不清、到不明,让人有沉沦、疲惫的感觉;看完后,我长舒了一口气;或许是感叹吧!
个人觉得徐静蕾饰演投行的高管角色气场不够,英语也不够味;和黄立行ABC的英语的确差得太远;
既然是商战爱情题材,首先你得表现的像个商人吧。
徐静蕾显然是不了解商人,好像也不太懂商业是怎么回事。
并不是飞来飞去住大豪斯开豪车随时随地啪啪啪什么的就是商人了。
并不是显得比普通人有钱就是商人了。
并不是演员好像很有名气似的就可以随便演商人了。
《华尔街》里,没有用多少篇幅去炫耀商人们奢华的生活,那根本就是电影最不重要的部分。
《华尔街》把重点都放在商人形象的塑造上。
《华尔街》告诉我们,在瞬息万变的商场想杀出重围,需要的是专业的知识注意力集中头脑敏锐快速行动和冒险精神。
而且最主要的是,对自己的决策要承担一切后果,包括进号子,压力相当大。
抱歉啊,从你们两位身上我实在是看不出来你们哪儿像现代商人。
整个儿就是吃喝不愁干得好就挣点儿赔了也无所谓反正有爹兜着的两个富二代。
整部片子我觉得用一句话就可以概括:你看我多屌。
是啊,谁都知道在电影里商人应该有钱,应该吃好的穿好的住好的,但是用得着那么使劲的炫耀吃得多好穿得多好住得多好外加飞来飞去么?
用得着表现的那么无忧无虑闲庭信步么?
就这么晃晃悠悠毫无压力的就把事儿办了把女人办了捎带脚的把钱挣了,糊弄谁呢?
如果让徐导连导带演一部武侠片徐导恐怕怎么也得专门学两天功夫吧,因为她肯定知道侠客和一般人是不同的,但是换成商人,徐导自信满满的穿上职业装就径直上阵了。
太随意了吧?
我想说的是,有的商人确实屌,但屌的有原因,我们看电影也就是想看看他为什么这么屌,关于这个原因,你不能用“上面有人”这样的潜规则糊弄我们。
最后说句公道话,还有一种实际上非常不可能的解释,就是徐导之所以把商战题材拍得这么不像商战,拍得这么有富二代范儿,那是因为她明面上把故事发生地放在香港,实际上是要揭露我们大陆的潜规则,那就是,在大陆,把持金融界的就是,啊啊啊啊,救命……
老徐终于是通过自己不懈的发嗲和做作把“老徐记”电影生生的做成了泡沫剧;况男女主角照旧。
除了看到无数的植入广告便是更加直接的国际旅游风光片,妄自揣摩,老徐真是到了hold人生游刃有余的地步了吧。
一边满世界的到处和靓仔闲逛,却也在寻的大把赞助的同时卖了多多的人情关。
这也是人生的又一境界了吧。
作为同龄人,一路看着老徐由青春女子上路,步步为营漫不经心似的徐徐走来,忽一日,看到《将爱》时,忽意识到中年已至;只是她们的老去不似我等俗人形诸浑身赘肉,她们身材不曾走样,或更甚者反见消瘦呢,殊不知女人老时最怕的便是瘦吧,联想词多是“无福之相”,“形容枯槁”云云吧。
你瞧,gigi青春玉女了n年在此片中真得用惨不忍睹,即便是黄立行,怎么感觉也老得让人不再相信男人的“沧桑感”一说。
还是老徐好,恰到好处的“中年肥”?
or“幸福肥”?
至少不必满面横纹的出境了。
再过花俏的外景取材,再不吝频繁的大牌换装都无法对抵空洞肤浅的剧情和拜金的意旨;欢乐不足、纯情亦装不来了,所以换个角度再看,现在的老徐更多的只是为了愉悦而工作了吧。
那是融各种私人美好情感和享受为一炉的愉悦,旁人看着都替她美好。
只是,在由小资奔向中产的康庄大道上左手鲜花右手玫瑰地只顾着自己嗨却交不出干货的“老徐记”电影嘛,还是敬谢吧。
坑爹的装逼片,看完满身洋屁臭味,去你妈的徐才女,去你妈的时尚剧,如果说满篇的英文名字和土洋结合的半生不熟对白就算是范儿的话,垃圾的剧情,做作的演技,刻意的装逼,无处不体现出土包子喝咖啡的别扭卖骚气息,我们是吃土豆喝豆浆的小百姓,这种骗人的童话剧去糊弄其他装逼的傻逼吧。
人们总觉得 在未来会遇到更合适的人但是 最适合你的那个人也许就在你面前 或者就在你身边---《亲密敌人》Lucy 有个姐妹在遭遇了两次短暂且失败的恋情之后和我说“可能现在的人都太浮躁了吧,大家似乎都已经没有那种耐心愿意同一个人慢慢的去磨合去相处…”就在我也在为此感叹的时候,有人和我说了这样的话“这样的城市太大,太多人,所以有太多的机会这个不行,可以马上转身找下一个…”他的话其实算是能解释姐妹失恋的原因。
这个城市有太多人,所以人们总是觉得,会在之后遇到更合适自己的人。
有时候就在想,到底怎样才是合适,怎样才算合适我们路过很多人,我们遇见很多人,最后留在身边的是那个第一眼就让自己觉得合适的人吗?
想起之前看到的苏格拉底同柏拉图论爱情与幸福时说的那些话,道理其实差不多走进花园,太多美丽的花朵,很多人不会太早摘觉得不然自己肯定会后悔,因为后面肯定还有更好看的在等着但是为什么感觉现在似乎更多人更多的是到了最后走到花园的尽头,才发现自己已经错过了先前最美的那朵为了不空手而归,所以匆匆的摘了一朵离手边最近的花朵这样的人就不会后悔吗?
或许是不是可以说,那些认为更合适的总在未来的人,其实更不容易幸福?
因为他们的时间都花在等待和寻找,而不是用在把握和享受现在的快乐…其实,只有拽在手上才是自己的,才是幸福的吧所以,或许应该像Lucy说的那样“后悔,是最可怕的事情能选择在一起的时候,为什么不呢?
”能好好在一起的时候,为什么不呢?
掰到自己想要的那棵玉米就回家吧,容易满足的人才是最幸福的…
我对老徐没什么恶感,认为她挺文艺的。
看完这电影,我真是感觉不吐不快。
通观全片,老徐是想营造出一种“高端商战片”的感觉,大伙穿的很正式,要么就是很华丽,谈生意不是去伦敦,就是去南非,影片的主舞台确实香港,所有人的语言不是汉语夹杂英文单词,就是英文夹杂生硬的汉语,所有人都是飞来飞去,商务舱;长时间工作不睡觉;工作永远是在开会,使绊子,暗算;男主女主超级大学毕业,一工作就去了很强的单位做领导工作,在伦敦是豪华的街景,连带着成都都变成了花园般的城市……山寨产品啊,就在于它是“看起来是一个大哥大,实际上它是一个剃须刀”,外表光鲜,内里空洞。
我想问问,拨开豪华的布景和“高端”的装扮,狗血的商战收购情节,本影片还剩下什么?
什么都没有,就是女主嫌男主没时间陪她,然后也进了投行,然后嫌累,然后联手合作,然后复合,狗血的情节。
值得一提的是本片的植入式广告非常出色,联想赞助了手提电脑、台式电脑、平板电脑和手机,海南航空赞助了机票,网易貌似也给赞助了,成都市政府应该也提供了很多帮助,可以说本片就是一个大广告。
这么多赞助商,应该是给了不少钱,占住了圣诞元旦档期,又拍片这么满,随便收点票房加上赞助费应该就不赔本了。
这是绝妙的商业case,老徐这么做也无可厚非,但老这么就不太好了。
文艺的老徐的不应该干这个。
现在无论大银幕,小屏幕,现在都是一类的内容:什么都不愁,只愁爱情,什么都不缺,就缺性伴侣。
需要一个电影就体现什么社会责任??
这是扯淡。
要求不高,只要有人的创新思维的体现,比如:能给他人带来什么都不考虑的愉悦(金凯利或周星驰早期喜剧),或者积极生活的一种感觉(阿甘或肖克救赎等),或者宣泄的痛快感(科幻,动漫电影,有演技的B级片,行刑人,杀死比尔,死亡飞车),或者所谓的种种感动(各种人与动物之间的忠诚感动等等。
或者科幻,纯粹让观众视觉享受2小时。。。
等等。
只要有点以上的效应,都是有创作制作意义的影视作品。
但国内现在就是很明显,导演,演员,剧本创作,都心照不宣的明白了“上面”的意思,不写有创意的本子,当然,能出创意本子的人也不多。
那么,做什么呢才能洗钱,赚钱呢,那就是从另外一个角度说盛世,也就是吃喝不愁,只愁爱情,什么都不缺,就缺合适的性伴侣。
象徐静蕾这样的作品,就是其典型伪文艺,伪商业,伪时尚的东西,无法定位这样的作品位置,只要观众对其位置一定而出评价,那么对方就换位置而反驳观众不懂,因为你根本就定位错我这片子了,类似这样的老狐狸比如陈凯歌。
现在的国产影视工作者,和观众-他们主动的被上面强奸,然后就包装下,诱奸观众。
很时尚,中英文夹杂也没有显得很突兀。只不过为什么我觉得老徐总也是缺点什么呢
真TM难看
金融商战玩的嫩,卖弄时尚全球跑,高端人士用联想,礼服睡着变T恤
故事ok,唯一奇怪的就是,投行经理说话夹英文很正常,可到他们口中怎么就如此违和
节奏很快啊~
我就是为了看黄立行
如果你想重温大学英语六级听力的噩梦,请来看电影吧,这次由徐静蕾播送。
商战版史密斯夫妇?
《亲密敌人》比《杜拉拉》好看,算今年《单身男女》之后,合格的时装爱情片,老徐在某个瞬间还是很好看,熟女味很正点,微微动了一下心。故事依旧软肋,太追求远离人民群众的成功金领的奢华生活,眼花缭乱流于表面,还是更喜欢彭胖子《志明与春娇》这种有生活味、人情味的时尚小片。老徐嫁给黄立行吧。
的确是杜拉拉升级版,如果杜拉拉值0.5分(满分1)的话,这部片就是0.5的二次方,0.25分。因为它几何级数的放大了所有缺点,包括装嫩女主角的全程无精打采。
2011年的最后一天,在新街口影城看的下午场,在国产爱情片里还算可以啦
起码生意的味道稍浓了些?李治廷的角色是干嘛的?环球各地取景有必要吗?两家斗了半天最后合作了不坑爹吗。
再怎麼失敗的愛情電影,都會有動人的地方。
梁咏琪丑,李治廷憨,黄立行木,徐静蕾假。我还硬是拉着我爸妈外婆到电影院把这趟酱油打完。
徐静蕾原来有的东西丢失了,彻底变成一个城市里空空的灵魂,没救了
我觉得拍得比杜拉拉好多了,不过也许我本身的期望值太低了
还可以
合格的爆米花电影,如果非要去评价,那就把自己档次拉低了
你们这是装逼你知道吗?
无孔不入的软广告,来来往往都是上流社会,欧式MTV风景展示比比皆是,连成都都成了欧式建筑小花园。唯一让普通人得到认同的是,上流社会的人也用联想电脑,上流社会的人也用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