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去济南的长途车上,看了这部新年之交不得不看的片子.坦白的说,在车上看这种片子很累,很辛苦,因为这不是刘伟强的《头文字D》.虽然是这样,还是看得津津有味这倒是不假.作为一部有着推理背景的文艺片,如何协调两者之间的关系就成了一个很有意思的话题.虽然一开始刘伟强就告诉我们梁朝伟就是凶手,但是推理片的魅力并不是知道谁是凶手,而是凶手怎么样才可以无可争辩的认罪才是最值得期待的.作为一部文艺片,如果像普通的推理片一样花时间在各种细节的证实证伪上面,可以想象到的就是会使这部片子沦落成一般的商业片,彻底的葬送刘伟强的名声. 刘伟强处理的这个问题关键就在于将案件的处理总是集中在金城武与梁朝伟两个人之间展开,在金城武可能不断接近真相的时候,梁朝伟的变化是如何的.又因为有一个很好的假设,梁朝伟是一个优秀的探员.他这次作案,几乎没留下什么可以真正有说服力的证据.所以,金城武也不用在每个证据之间疲于奔命.而是有时间谈谈情说说爱.而最后,事实也是金城武对于这个案子没有任何的突破.虽然有了很多的值得怀疑的地方.但都不足以寻找出幕后的真凶.当然了,是一个乒乓球拍出卖了梁朝伟.从而是这个故事有一个圆满的句号.这个点设计的很有意思.即能明确的给出凶手 ,也顺便的告诉我们梁朝伟的伤心故事.同时,也没有使私家侦探这种形象走向高大全,不过从这点我体会出了编剧的无奈.梁朝伟这种为了复仇而生活的人,在真正的复仇成功之后,死亡或者疯狂是他们必然的选择,这也是一个颠扑不破的套路.怎么让梁朝伟死就是一个很严峻的问题了.结果就是在梁朝伟给金城武讲了一番刘伟强心中的话后,自杀了.确实有点牵强附会.看着部片子时,我总是在期盼着如果金城武真的发现了梁朝伟的罪证,而且是在片子进行到中间部分的时候,梁朝伟会是什么样子的反应.结果这一幕还是没有出现.等到这一幕出现的时候 ,梁朝伟已经几乎失去了生的希望,也就无所谓冲突了.再说说每个演员的演技,梁朝伟的演技在这部片子发挥的不是很多.虽然他本是饰演一个内心有冲突的角色,但是真正让他发挥的余地却不多.只有当徐静蕾在昏迷时,他的眼睛又像是活了起来.不知道为什么,看着梁朝伟戴眼镜,我总是想起刘松仁.金城武对这种内心挣扎,外表潇洒的角色自然是在适合不过了.而他的演技,也是越来越好了.跟梁朝伟比起来,真实有过之而无不及.至于徐静蕾和舒琪就没什么好说得了.没什么发挥 ,也没什么印象.至于舒琪还好说,因为本身角色跟其以前的差别不大,也就没什么特别的感觉.徐静蕾就是彻底的毁掉了这个角色,除了喝酒,在就是神神道道.看过这部片子有一个感觉就是,港片的技术是越来越好了.每一个镜头,每一个画面都很讲究.但是却给人一种越来越匠气的感觉.怀念以前的那种豪气冲天的时代.http://tin1016.spaces.live.com/blog/cns!49A79B57DDF65AA1!1074.entry
这周又去担任了一回电视影评人,评的是《伤城》,不过不要问我什么栏目,什么时间播出,因为我的策划朋友告诉我,他不想干了,准备回家打游戏,因此该栏目能否播出尚是未知数。
为了以示纪念,把我的发言稿先贴出来秀一下,申明一下,我是以著名音乐人的身份出现的,所以主攻的方向是电影配乐:《伤城》和《无间道》有很近的亲缘关系,都是同种类型的警匪片,他们的幕后班底是同一套,包括配乐陈光荣。
很多人知道陈光荣这个名字是因为他和林嘉欣搞绯闻,其实他是一个资深的音乐人,不仅写过很多流行歌曲,而且做过很多电影的配乐,除了这两部以外,还有头文字D、千机变、风云雄霸天下。
可以说他对这种现代警匪题材的港片是驾轻就熟的。
我对这部片子配乐的评价可以用两个词总结:深入骨髓,虎头蛇尾。
先说深入骨髓,整个的音乐设计很好,这种好不是靠外在努力达成的,而是音乐人对这种文化和环境太熟的,根本就是长在骨子里的,好像不需要特别动脑子,就自然而然会流露出来。
我把整个配乐分成三条线索,第一条我称为电影主题,是电影里最浓墨重彩的一段,这段音乐选择二胡作为旋律乐器,后面配的是很时尚的电子音乐。
这种音乐的组合方式凸现了香港这个城市特有的文化背景,就是中西方文化的融合,而二胡是一种很市井趣味的乐器,非常能代表香港的市民文化气质,用在警匪片里尤其合适。
第二条线索是爱情主题,用原声的木吉他演奏,加上弗朗门戈式的浪漫轮指,篇幅很短,在电影里只出现过两次,但很出彩,都是用在金城武的感情戏上面。
第三条线索是情景主题,比如圣诞歌曲、酒吧的背景、教堂音乐等等,这一部分选择了软性的爵士风格,或者叫cool Jazz,慢拍的、冷静的爵士音乐,这也是我们在某些小资场合经常听到的,这种音乐为整个电影增添了文艺气质。
就像导演说的,《伤城》的主角其实是香港,这三种类型的音乐组合起来非常能代表香港的气质。
所谓虎头蛇尾也是我对整个电影的感觉,前半部比较好,悬念、节奏的推进都不错,《伤城》本身不是靠悬念来推动的电影,因为提前告诉了观众梁朝伟是凶手,但是由于加入了一个神秘人,而使片子很跌宕起伏。
可惜这个很重要的角色在后面草率地了结了,以至于后半部变成了伦理片,节奏拖沓而且混乱。
配乐也是一样,前半部很好,三条线索交错、补充,节奏控制到位,在后半部分就直接大撒把了,很潦草,配乐的结构乱了,尤其令人意外的是,那段电影主题后半部居然没有再出现过。
总体来说,《伤城》的配乐是比较成功的,如果一共五颗星,我应该给四颗星,但是介于虎头蛇尾的瑕疵,我只能给三颗半星。
《伤城》——如此简单的故事,没有任何的悬念,却是如此的悲伤。
看到梁听说徐并不是她爸爸的亲生女儿的时候,我在想他是否在后悔,很后悔很后悔,因为我感觉到他对她的爱了。
他说:“直到我在医院看到受伤的淑珍,我突然发现她是不是周的女儿已经无所谓了,她是我的太太,是我的亲人,她跟我的爸爸妈妈、妹妹奶奶一样,都是我的亲人。
”有着这么深痛仇恨记忆的人,是否就注定了他没有爱的权利,没有爱的自由了呢?
看着他守在她的身边,从她烧伤的皮肤由疙疙瘩瘩到完好如初,这该是很长的一个过程吧。
他就这样守在她的身边,为她带上戒指,为她擦身,为她按摩。
待她如亲人,该是有爱的吧。
仇恨结束了,爱情来了吗?
喜欢舒琪的角色,很简单的人,说话不经大脑的,却是《伤城》里最为快乐,最为容易满足的人。
金爱上她,变了,“好还是不好?
”“好。
”喜欢片头的香港夜景,喜欢片子里的音乐,喜欢梁沉静而又忧郁的眼神,喜欢徐开朗甜蜜的笑,喜欢金真诚的告白,喜欢舒满足的笑。
原来看一遍与第二遍真的是不一样的。
走出影院,天空中飘起了雨丝,朋友问我,你想到一个词语来形容吗?
我说,你的呢?
他说,这是一个讲失缺的故事。
我想这是一个伤感但是不绝望的故事。
这个世间,本来就是一个缺失的世界,我们在其中,如何观看自我,如何修复或者是带着缺失继续上路。
城市里有高高低低的楼,一览无余的阳光照耀之下,有闪闪烁烁的影子与破碎的阳光。
这是一部没有废话的电影,就像平日里沉默如金的男子,有时候他的话你需要在心里几番流转。
再一次看,提前知道了一个本没有悬念的故事,你没有了惊奇,更多的是留意细节以及转念一想的细细的微笑。
酒好喝,正是因为它难喝。
刘正熙说这句话的时候,原来正是他和她的一个开始。
层叠交错的高架桥,糜烂明亮的城市的夜光与尾随的车灯,追逐罪犯的阿邦,恰好路过了一场车祸,原来正是这一场车祸使一个她与另一个他阴阳相隔。
原来,身边的人有一天就这么无声无息地消失了竟然是这么的可怕。
阿邦的白衬衫,鲜红的血迹。
他回家时候准备好好的从新开始,窗外的天空已经泛白,阿邦的女孩没有给他机会。
你不知道她为什么就选择了放弃,一个同床共枕五年的人,你像陌生人一样看到她在酒吧里等待,却不知道她为了什么而选择了放弃。
你接受了他人的给予,你也给予了他人你的接受。
她在你们的墙上画一个哭泣的女孩,在锁骨上添上两只流泪的眼睛。
如果她真心爱的等待的是在高架桥上男子,一个失约的约会是促使她死亡的因果吗?
我想丢失的不是信任不是希望,而是纯朴。
人与人之间,简简单单的相处。
厨房的瓶罐后面躲着正熙每天给淑珍放的安眠药,淑珍每天自若明了的吃下他放的药。
暗房的开水杯后面躲着淑珍的威士的。
她喝完威士的,然后喝下他送来白色杯子的水,然后抱着靠枕在乳白色的沙发里睡去,然后她的丈夫把她轻轻唤醒,她轻轻的笑出来,:“大概是太幸福了吧。
”本来他与她之间,是夫妻之间温和平淡的相处。
我们也许可以选择我们的死亡,但是我们无法选择我们的出生。
生活在我们的面前铺开五色大道,似乎有无数的可能,但是你走的永远只是一条路而已。
淑珍可以与父亲在席间不发一语。
她十八岁离开大屋子,她不知道她的父亲。
一个曾经不眨一眼杀戮正熙家人的毒枭,在妻子离世后,隐居在香港,是一个不敢给陌生人开门的老人。
那个管家的柜子里挂满了衣服,貌似平静而劳累的养老的日子,是他曾经做一个警察时曾想到过的吗?
或者他收取与杀戮之时的畅快想得到的是这样的日子吗?
一把进门后不输入密码一分钟后就自动报警的门锁。
刘正熙本来被关在这扇门外的。
他选择在新婚之后,与岳父大人一面之后径直跨过那扇门。
他眼神坚定,没有丝毫的犹豫,他选择用佛像头作为最后一击的武器。
刘正熙非常幸运非常不幸逃脱了灭门的惨案,有时候我在想,他以前的生活未必是欢喜,悲惨的也大概不是一夜之间的一无所有,你让一个孩子去承受从极大欢愉直坠到血与火的直面观视。
这样的落差不知道会不会成为一个孩子半夜里长久的恶梦。
刘正熙是怎样的一本书呢?
不,应该说是陈伟强,真正的刘正熙是一个有着小肚腩一家餐馆的主人,曾经四次拿走校际乒乓冠军,惟独在1978年输给了陈伟杰。
陈伟杰是多么的雀跃,拿着奖励的新球拍欢奔回家。
一个礼拜之后修女发现饿晕的他,修女问他的名字,他随口而出的是他家人永远不会知道他战胜过的刘正熙。
他是个假面人吗?
一个让阿邦引以为朋友知己的多年老友,每周一次的见面,这样的交往中他都是一个冷静而温和的戴金属眼镜的男人。
这样的他不是真实的吗?
我对朋友说,戴着眼镜他是刘正熙,放下眼镜他是陈伟强。
他用三十年的时间自以为布了一个完美的局,他迫不及待的走进去,以为这会是一种彻底的结束。
所以阿邦就幸运的多,他遇到了一个啤酒女郎也许她不聪慧但是她会含着棒棒糖对你微笑。
纯真与温暖,也许是疗伤的良药。
淑珍也许正是他需要的那帖药,她温和知性,聪敏而清澈,最主要她爱他,所以无条件的保护他最为重视的一个乒乓球拍,即使大火蔓起。
朋友说,如果他给予双方更多的时间,也许悲剧可以避免。
也许这是一个可能,但更大的可能大概只有他直面了对她的伤害之后,他才会恍若醒来。
一个人三十年所有的执着只是为了一个目标,他必须走到那面南墙之下,撞破了他的鼻子,他才会觉得原来除了墙,还有痛,还有别的,譬如爱。
我始终固执的相信,医院里不分昼夜的服侍是他对自我的救赎。
他流下的眼泪,他对阿邦说,她是不是谁的女儿已经不重要了,她是我的妻子,与我的爸爸妈妈,妹妹奶奶一样,是我的亲人。
淑珍醒来,两个人的相望,我一直爱这个细节,那时候的他已经是温和的陈伟杰,就像尘世间等待着妻子醒来的丈夫。
她爱他,他接近她只是为了要杀害她的父亲。
我想,这是她不能触及最大的伤痕,即使面对他对她爱的肯定,她依然连死都拒绝戴上结婚戒指。
他死之前,重新给她戴上了戒指。
如果,我说如果,淑珍给双方再一点时间,或者上天再多留一些日子给两个受伤的心,他们会不会在救赎中相互的取暖与修复呢?
为什么一切都在死亡中嘎然而止了呢?
大概命运永远不会给予我们答案,我们只能在其中不停思索。
昨日种种譬如昨日死,今日种种譬如今日生。
忽然想起胡兰成先生的半句话:故乡白云天涯,村前马樱花。
花开花落,有人在树下讲一个故事,有些人觉得他听懂了,有些人在揣测讲者的隐含,有些人在否决有些人的揣测,这只是一个故事,重要的是你与你想一起看的人一起看了故事,这是真实的。
安之若素2007-01-03 03:45
人,一旦走错一步,就可能万劫不复。
他算计好了一切,一步步的实施着天衣无缝的复仇计划,可他却算不到自己的感情。
而正是因为他执著的复仇,最终摧毁了这份感情,摧毁了她和他。
一条不归的路。
也许,他应该像他一样,懂得放下一些,才不会把自己逼向尽头。
然而即使放下了,也会有伤痛吧?
他和他,一样的伤,不一样的结局。
这,是谁的伤逝,谁的城市?
如果用一句台词来形容《伤城》,你会选择哪一句:不如我们重新来过?
因为难喝所以才喝。
我只是想把属于我的东西夺回来。
那一晚,和我在一起的究竟是不是你?
如果有多一张船飞,你会不会同我一起走?
没有人天生就是杀手,其实杀手也有小学同学的。
知不知道饮酒和饮水有什么区别?
酒越饮越暖,水越喝越寒。
世界上有那么多的城镇,城镇中有那么多的酒馆,她却走进了我的。
想象一下活在你身边的一个人突然有一天消失不见了,那是什么样的感觉?
我曾经听人说过,当你不能够再拥有,你唯一可以做的,就是令自己不要忘记。
《伤城》是两年来香港拍得最漂亮的文艺片,尽管有个悬疑凶杀的背景,但是导演一早揭破了谁是真正的“第三人”,因此它并非重点。
重点是那种文艺片的闷骚感觉,让观众的心情如同港岛上天空一般阴晴不定,等待着有雨最终落下。
刻意或者无意,每个人的命运在这城里纠结缠绕,疾奔向未知的方向。
追寻复仇,最后可能成为了情敌的佣人,也可能发现自己最后毁掉了世间最后一个亲人。
爱欲情仇,就像小狗追逐着自己的尾巴,非要到精疲力竭才能停止下来。
影片想在这个方面着力描写,但是刘伟强终归不是王家卫。
如果说王家卫有时候失之做作,那么刘伟强却失之肤浅,他甚至不知道应该如何表现醉鬼的痛苦和寂寞。
所以这个片子处处惊心动魄,它随时可能断裂开来,但是幸运的是每次其中的著名演员们都用演技和台词挽救了剧情。
最复杂的部分莫过于徐静蕾的苏醒,这里只是用了一段眼神的交流就完成了全部场景,最后只需要那个拒绝的结婚戒指完成情节。
最凶险的部分在于舒琪家门口的争吵,台词已经完全崩溃,完全靠演员的表现使得这一幕本属滑稽的场景变得感人,具有打动观众的说服力。
即使如此,我们如果反推回去,会发觉其实杜汶泽的存在和出现其实纯属多余。
唯一的功效是给予私家侦探金城武的行动找到司法上的合理性解释,这又是何等的浪费?
我们还能发现描写徐静蕾和父亲关系疏远的一段,又是何等笨拙和失败,以至于随后要用台词来讲解解释。
梁朝伟没有突破他在《无间道》里的表演,金城武也没有超越他的《不夜城》。
徐静蕾若不是临去的那一眼,全片中她的表演完全不及格。
而舒琪和多年前一样,除了张开大嘴傻笑,扮演天真无邪的少女之外,演技不见尺寸进步。
但即便如此,这片子还是成立了,而且拍得很美,很漂亮。
也因为这样,看完这部电影出来,人心里没有苦涩的回味,不会觉得有哪个角色让人难以忘怀。
在流畅和美感之外,《伤城》这个相当小资的名字远远大于电影本身。
刘伟强的《伤城》用漂亮的银针扎破了都市生活的皮肤,入针深度达到了0.1毫米。
连刺青都不够,更别说刺通城市人的心灵了。
它足够精致,足够漂亮,但是不会让人伤感。
即便有所心动,也仅只是因为最后那个别致的求婚。
开始罗列的每句台词在片中都试图表现,但是最后得到的却是一份糖醋里脊,有些酸,但是基调却始终都是甜的。
昨晚看了《伤城》。
去之前吃了三文鱼,芥末很辣,眼泪一阵又一阵,整个人也变得情绪化。
电影情节很老套,90年代的电视剧总喜欢用这个情节,为了复仇而和仇人的女儿结婚。
原本也不想看。
只因刘伟强。
从《无间道》开始,他就一直给人惊喜。
电影开头很诙谐,一些小幽默,瞬间让人放松。
很多人评价金城武很帅,大概是岁月可以磨炼一个人,记得他20出头的样子很一般,想不到现在竟然变得有味道。
梁朝伟还是一如既往,不过,这次的表演很有张力。
顺便说他戴眼镜的样子和黎明很像。
20多年前,陈伟强的家人惨遭屠杀,仇人串通父亲的同事,害得他不敢报警,于是躲进孤儿院并改换姓名。
后来跟随仇人到了香港,毕业之后做了警察,一直伺机报仇。
可是,当他报仇之后,误伤了淑珍,也就是自己的太太——仇人的女儿,他却开始不安。
在和阿邦(金城武饰演)推心置腹的聊天之后,说了一句:淑珍,她是我太太。
其实她就是他的家人,和妈妈、姐姐一样,是他的家人,如果她也离开,他又再次一无所有。
看的时候,我一直在思考,报仇,真的是最好的解决办法吗?
如果放弃,那么这么多年的等待与坚持又是为了什么?
报仇之后呢?
好像目标一下子就消失了。
瞬间失去亲人的感觉,我体会过。
就是瞬间失去了全部。
当他最后开枪的霎那,我想他已经明白了自己的所为。
无论如何,不要伤害爱人的心。
因为你是我的家人。
好吧,不谈复仇,或者好人还是坏人,创剧痛深只是故事里的事。
我们来谈一个概率问题。
你是否期待过在最困顿无助的时候,有人递给你一只粉红色hello ketty枕头,任由你在上面流眼泪还是流口水,只要黒甜一梦到天明。
你是否经历过燥热烦闷埋在资料堆里的时候,有人为你抱来想找的那本书,然后坐在对面吃棒棒糖打游戏,你只要一抬眼,就会看见她对你傻笑。
你是否想像过,有人不问理由,抄起酒瓶为你挡死打一场落花流水的架。
你是否也有过等了三个小时,那个人再也没有出现,明天,也再不会来。
也许她和你在同一家餐馆吃过同一餐面,他和你在同一家戏院看过同样的电影,你们搭同一班飞机去过同样的地方旅行。
当邱建邦醉倒在幽暗的巷口等到半夜,才等到啤酒妹站在眼前,终于忍不住说出我只是很想和你聊聊天。
虽然我有时混混噩噩是个酒鬼,你总是打扮俗艳像个S型的大柠檬。
但是,此刻,我们这样想念彼此的拥抱。
当刘正熙坐在医院前的长椅上,泪水顺着眼角鼻翼簌簌滑落下来,他终于明白,淑珍早已是自己唯一的亲人。
在阴霾的暗涌下,也曾有过和煦融暖的最初,你在暗房里工作,我在客厅里看电视新闻,你偶尔打开门,递给我一张洗好的得意相片和一个长吻。
时光端好安然。
沉默里面,可以包容那么多,几乎是爱,必然是爱。
年少时看见以为对的人,送来随意一个笑,魂飞魄散的感觉已然不再。
虽然这城市里的情歌依旧悲伤,你却只会为一碗热汤红了眼眶。
也许,我们长久苦苦寻觅的就是一个亲人,带我飞出去,告别了伤城。
花了大概一百分鐘去看《傷城》其實已很奢侈,再為它多寫幾筆實在不值。
不過,造為反面教材,有幾點還是需要錄之而自訓。
首先,本片作為一部類型商業片,犯上了多心的毛病。
編導既要佈置懸疑鬥智殺局,又要講人怎麼從傷痛中復甦,還故意要保留相當程度的通俗娛樂性(比如是杜汶澤、舒淇的戲份和不必要的飛車追逐等等),於是到頭來三不像,顯得很低智。
其中劇本裡最大的缺憾在於,編導為了講梁朝偉的傷痛而決定從一開始就暴露他為兇手的身份,欲把他要殺人的背後原因成為全片懸疑的主線。
如果編導能給觀眾一個意料之外的答案,或者本片可化腐朽為神奇,可惜結果是老掉牙的「報仇」,而且編導太沒耐性,線索披露得太早、太呆板,使人毫不意外,甚至沒有高潮。
再者,電影也不能滿足宣傳海報上「雙雄」式鬥智鬥力的觀眾期待。
梁和金的交流在全片都很表面,既沒有友情也沒有共鳴,他倆的關係幾乎不能被形容。
而且在金對兇殺案展開調查時,梁也沒有任何對抗的舉動,完全是各做各的,兩人對於查得出真相與被查出都像沒有所謂一樣。
還有對香港從傷痛復甦的隱喻,也未免太一廂情願了,不是一兩個城市大遠景鏡頭就扣得起來的。
(這點得特別跟自己說一次,筆者對於隱喻其實也很天真)於是,沒有懸疑、沒有衝突、沒有關係、當然也沒有耐性寫人物,更遑論是情調。
只有一件接一件的事件,連故弄玄虛的能力也欠奉,還說寫了7稿才拍,我真的不明白。
那时,我发现自己不知觉中爱上了酒, 无论是红酒、啤酒、还是白酒,喝下去,是一种释放感。
突然想起一句话,酒的好喝,正是因为它难喝。
一个23岁的女孩子在回答一个男人:“你要喝些什么饮料?
咖啡?
果汁?
茶?
”“我喜欢喝酒。
”男人惊愕,女孩望向窗外,一片迷人的夜色。
................................................走进影院,开始体味酒的甘苦。
城市里,找不到自己可以永久歇息的位置,不,在坟场,不过也只是自己一厢情愿而已,谁知道呢,墓里的人是否已经真的解脱。
记得曾经说过,愈夜愈迷人,当全城都是绚丽的灯光,都是激荡的乐曲,将会上演最妖娆的戏剧。
今晚,温暖的黄色迎来了欢乐的平安夜,今夜,夜光灿烂,每个人脸上的是浓浓的笑意,干下一杯,“merry chrisemas!
”没来得及体味这种欢愉,天空刷地变成幽暗。
情意绵绵的恋人用鲜血浸染最圣洁的私处!
温和冷静的警察用鲜血溶解最汹涌的内心!
沉默无语的女人用鲜血除去最无解的生命!
瞬间,大火侵蚀了一个角落;瞬间,酒精隔原体成了瘾君子;瞬间,爱会变成血腥。
这是平安之夜,影片上映不到30分钟,却隐隐约约感觉到城市在无力呻吟。
剩下的时间,将城市的伤痛一滴滴地用刀割出来。
昏黄的色调里,是大火在努力使痛苦尽快湮灭,一分钟不到,鲜血淹没了这个曾经欢笑的小木屋,男人,女人,小孩的瞳孔依旧睁得很大,只有惊讶,因为来不及看清那把狰狞的刀,鲜血已经泉涌。
狞笑的是两个扭曲的面孔,惊恐的是躲在角落洞视一切的10岁男童,身子在小心翼翼地颤抖。
警察局前,一扇正义之门,却看到刚刚扭曲的面孔在得意地笑,谁在告诉这个年幼的心灵,这个世界不需要正义。
身分从此消失,一个刚刚温热的名字,成了一生的代号。
男人一路跟随女人,和她看同一部电影,和她吃同一道菜,和她走同一条路,最后,女人成为了男人的妻子,男人为女人找来她一直钟爱的相机,男人把女人紧紧相拥,我们羡慕女人的幸福。
同样温暖的家,男人把女人迷晕,打开煤气,当计划中的电话响起,女人倒在了爱与恨的地狱。
两个老迈的男人,总是不敢打开门,就这样过了很多年。
这一次,是自己的女婿过来,打开门后,是令人惊讶的过往重现。
连捅数刀后,用坚硬的铜像重击头部,每一次的打击,回响震彻;用刀重重地将脸庞刻出血痕,顿时想到了嗜血的蜈蚣。
身影逐渐清晰,冷漠的面孔在扭曲,依稀辨认不出年代。
佛像的脸庞在滴血。
男人仿佛想起了什么,病床前,温柔地抹擦妻子的手,为妻子轻轻擦拭身上唯一一处能出汗的地方。
妻子挣开了眼,“你有爱过我吗?
”“有。
”别过头,惨白的脸上流下了眼泪。
心电图停止了曲线的跳动,直线在此时让人恐惧。
枪声震鸣,丈夫用鲜血作为仪式,告别这个已经没有了亲情的城市。
突然而来的重锤,突然而来的大火,突然而来的玻璃爆破,突然而来的爆炸,突然而来的枪声,灰暗,在这个城市不停地蔓延。
投影机毫无感情地不停地上映着这残酷的一幕幕,来不及躲闪,数次想要逃离这样真实的画面,却无法动弹,继续忍受这种煎熬。
这只是一部电影么?
其实我们真得那么伤过,其实我们该如何面对这个城市,其实我们在不停地寻找解脱,寻找中,我们找到一个和我们很类似的面孔,同样受过伤痛,同样在自我拯救。
平凡的警察,平凡地谈着恋爱,遭遇着恋爱的平淡,竟然平淡最后换来是鲜血染满了白色的床单,三道口子的执著不断在脑海里重现,用酒精去麻痹,用答案来寻求解脱。
直到遇到了一份纯粹的爱情,唤醒了沉睡已久的幸福,在幸福中慢慢忘记伤痛,可是,伤痛总是在不断上映,在身边,在眼里,再次陷入了好友的鲜血伤痛中。
如何,我们还能如何,跪下来,向上天上诉,让这个城市留下点美丽吧。
幸好,大部分人都只是一个普通人,幸好,影片让普通人带上了一点亮色,幸好,我看到了一种自我的娱乐。
混沌的督察,用最愚蠢的方式竟然可以让二奶和妻子平安相处,总是迷迷糊糊地被玩弄,总是硬着头皮去解决问题。
友人说,估计是这家伙的老爸殉职了,才让他继承警察的职位的。
我不以为然,也许人有时候并不需要那么清醒,浑噩一些或许可以忘记本该有的伤痛。
天真的啤酒妹,也会遇上所爱的人总是忘记自己,只有醉了才找得到自己的床,甚至自己只不过是一个替身。
也许可以笑笑地接受让自己难堪不已的钱,也许可以装做无所谓被客人打的伤,但,依旧渴望那一份迟来的温暖,相拥,即使世界已经倒塌。
美丽的笑容,期待着消除那一颗冰冷的心…...........................................................................甘苦的酒精,也许才是人生。
悲伤的城市。
处心积虑的复仇,所以说偶然太多就是刻意的必然,我们要提高警惕性。
砸人的地方没敢仔细看,快进掉蛮多的悬疑倒是没有
我不喜欢,选角有问题,格调有问题。悲伤的故事陪一堆绚烂的音乐跟莫名其妙的欢乐气息。很不对劲。这片子分数高,评论多,我看来是粉丝电影。
重温,按现在的合拍片标准来看,可以打四星了,2006年底本地一家新影城开张时看的,圣诞节前后,红红火火恍恍惚惚的节日氛围似乎近在眼前,好快,转眼快12年了,金城武和梁朝伟合作的几部戏,《重庆森林》>《伤城》>《赤壁》>《摆渡人》,以前一直觉得梁朝伟的国际影帝接班人应该是金城武,不太会是张震,小武还是差几部过硬的作品,不然通杀中日韩,张震呢,运气、努力程度更多,而且是资深影二代。
梁活得不容易,总算成功,尽管最后有点遗憾,但是总算解脱了嘛,毕竟是本片最悲情人物,不过同时也造福了下金,很好。不过金也同样执著,若换金为梁,估计也一样要报仇。金遇到舒这样的还是不错的,青春青春。感觉梁、金算主角,徐、舒基本上是配角。梁演得OK,金的醉猫演得还不够好,有那么点过、假。
摒弃演员的话 就是一老套复仇电影
影片节奏有问题,衔接过渡很硬,悬疑部分的剧情也了无新意,看头知尾。PS:好歹徐静蕾的角色还能推动剧情发展,舒淇的大花瓶角色根本没有意义。
出色的表演群体...烂俗的故事核心...在叙述模式上有一定突破...
简单的故事。有点故弄玄虚。
强大的制作阵容撑起一个单薄的故事
金城武的样子叫人心碎
我似乎是看了两遍,因为第一遍在电影院根本就是没看。剧情跟不上,梁朝伟杀人时候的眼神倒是挺凌厉的。
结局真特么坑爹。。。。。。
刘麦两人控制力已经很成熟了。整部片子非常流畅,疙瘩极少,看了很舒服。剧本依然很聪明,情节比较圆满。杀人都用砸的,血腥了点儿,不过不那样不足以说明男主的仇恨和处心积虑。梁朝伟不温不火。徐静蕾拍得不好看。金城武讲笑总觉得有些生硬。舒淇的角色有些尴尬,意义很小。杜汶泽的每次出镜,都能带
难得一部片子中四个主角都是自已喜欢的,但这部片中金城武的感觉最好.
情节有点奇怪
不怎么样
酒为什么好喝 因为它难喝
要不是看在金城武的份上,我实在是没兴趣看这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