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看这部韩影《证人》的时候,我不断的回想起不久前看的《小委托人》,同样的法律题材,同样的大叔+|小萝莉,如果不进行比较真的说不过去。
如果《小委托人》侧重在于虐待儿童,那么《证人》就是自闭儿童。
从演员演绎方式来说,当然《证人》更胜一筹,郑雨盛凭着这部《证人》还获得了第40届韩国电影青龙奖最佳男主角的称号,虽说那一阵大家觉得有注水成分,可是看完整部电影,你盯着郑雨盛的美颜,还真的百看不腻。
韩影《证人》讲述的是一个自闭症儿童无意间目睹了一起凶杀案,剧情基本上也由此展开。
同时也在补充主角杨淳镐作为律师的背景故事,而整部电影也花了蛮多的篇幅来描述自闭症儿童林智友作为目击证人的排斥和她对于律师杨淳镐的接纳。
反而法庭的戏码偏弱了。
如果我们细细看下去,虽说这种帅大叔+小萝莉的组合充满了新鲜感,但是案件的取证和罪犯是否有罪的追查并没有舒展开来,反而引出了一个主角杨淳镐至今未婚但是对一个旧同事有意思的桥段,并且这个旧同事正进行的案件还和主角杨淳镐所在的律师事务所有利益关联。
另外对于罪犯吴美兰的描述不多,一开始那种楚楚可怜的模样的确让主角杨淳镐相信了她是无辜的。
但是后面当杨淳镐不断和林智友进行互动,也就是所谓的5点钟猜谜时间,慢慢的主角杨淳镐的态度有所转向,以至于最后的法庭戏,一下子真相都涌了出来。
整部电影的描述都在于自闭症儿童林智友和主角杨淳镐律师的转变,这种转变细节很多,也用了很多的场景来叙述,假如不是因为郑雨盛的美颜,估计很多人都要快进吧。
只能说这是一部合格的电影,它的工业化也符合了商业电影的概述,并且对于自闭症来说大家获得了进一步的体会,也许这种也算是侧面的教育方式吧。
本片最大优点是呈现了自闭症患者的出众能力,对关注和尊重这个特殊群体做了有力呼吁。
但是本片在营造戏剧化剧情的同时,还缺打磨,有四个问题比较突出。
一、所有人在接触案件的前期都不分析嫌疑人的作案动机不管是检方李检察官还是有正义感的杨律师,一直把控辩的重点放在智宥作为一个自闭症患者是否可以作证上,这一点当然很重要,但是还包括警察在内,要想了解案件真相,分析判断嫌疑人的作案动机是必须且优先动作:一个女保姆与雇主无冤无仇为何要痛下杀手?
只要有点怀疑精神并立即走访调查,就会发现死者捐款做公正的日期即将到达、死者儿子公司不景气、嫌疑人儿子急需用钱去手术,影片中案件最后也是通过这三个要素翻盘的,只是相关怀疑和调查很后面才展开,且是由辩方杨律师完成的,这就把韩国警方和检方描绘得太不专业了。
二、嫌疑人在第一次胜诉后完全不懂得忍耐,成为被盯上的关键开始这位大婶还是颇有演技的,懂得博得杨律师同情,说到做心理测试她也不胆怯。
可是胜诉获得自由后,她立马喜出望外,说自己要去看儿子(之前说没家人),好嘛,可能太高兴就大意了,我们尚且理解。
但是她主动去学校威胁智宥是不是有点太猖獗且傻缺了呢?
智宥入院后,杨律师彻底改变了对大婶的看法。
就这忍耐力,犯罪还能长久不暴露?
三、杨律师最终会改变立场的铺垫太多,没有必要一般影片反转都是怕没有铺垫,本片是铺垫太多,智宥对杨律师“你是好人吗”的质问,杨律师和老板应酬时的不适应,他爸爸对他做律师的鼓励,足以支撑杨律师最后的改旗易帜,非要再加一个有正义感的暗恋对象,非要让这位女神表达“你变了,我们不要来往啦”。
这样设计除了让我们早早确认结局无误,还会让人怀疑杨律师改变立场有为爱情所迫的因素在里面。
四、为了维护社会道德就可以背弃职业道德?
这是讲律师影片常常触碰并引起争议的主题,我相信绝大多数人都认为这个社会需要坚持维护正义、惩处邪恶。
但是我们要不要拿这个准绳去评价甚至约束律师?
维护当事人的权益是辩护律师的职责,也是他们应该遵守的职责道德。
本片的立意,无疑将辩护律师放在了维护正义的对立面上,杨律师宁可丢掉工作也要在法庭上反水。
这叫全球的辩护律师和辩护制度情何以堪?
雇主深夜离奇死亡,保姆是否凶手?
目击者是位自闭症儿童,能否成为案件证人?
指望是个悬疑片,其实是个情感片。
因为如果把检察院送过来的案件梳理一遍,基本上就可以得出结论,但是电影故意把这部分忽略掉了。
找证人谈,自闭症儿童该说的都已经说了,能再谈出“花”来?
那么自闭症儿童当时说的哪些?
也没交代,留到后面说了。
找死者儿子,死者儿子说:“我当会计师的常年经历,我宁可相信数字而不是人。
但我会告诉你我爸的所有事。
”那么死者儿子究竟说了什么?
也不交代。
他相信的数字是什么?
父亲的钱而已,也是避而不谈。
如果该谈的不谈,岂不是嫌疑的影子就已经出现了?
所以按嫌疑片的要求来,实在漏洞太多。
但说情感,男主一开始接触智友,哪是什么从心出发,也是在利用小女孩,跟其他人没两样。
再后来,“神速”发现保姆有嫌疑,才再次“利用”了小女孩,来纠正自己的错误,只不过这时对小女孩多了一份了解而已。
至于女友,是一位固执,自负的女性,跟男主早就是“道不同,不相谋”。
男主失意了,才再次想到这位女友,看似复合,实则很勉强。
总之,如果男主一开始就把案件吃透,把精力放在作案动机上,而不是仅仅依靠证人,和空洞的正义感,就不会最后连律师——吃饭的饭碗都丢掉。
也许是上天的安排,在看完《小狗钱钱2》的当晚,看了2019年的电影《证人》,剧情的反转,特别是郑宇盛在法庭上的“倒戈”从一开始就已经可预见,但随着剧情的推进和演员的演绎,愈发觉得心底的力量和感动被一点一点激发出来。
影片快结束时,智友的蓝色果冻再次出现,突然脑中产生联想,这象征着纯洁、信赖和真善美的蓝色果冻,和神秘妇人莎妮娅•怀斯的白色石头何其相似。
它们是我们毕生的追求,是我们永垂不朽的信仰,是我们绝对信任的挚友。
智友的世界纯粹、美好,揉不得一粒沙子。
也是智友的勇敢,让我对自闭症儿童有了更深的了解。
他们的世界也许本来就很绚烂,只不过被我们的世界污染了。
孩子,你本来就很棒。
开始对这部影片没有抱很大期待,甚至就想看郑雨盛的这个青龙影帝怎么个注水法。
结果完全颠覆预期,郑雨盛除了最后一场求爱有他一贯的耍帅模样,其他时刻光芒都遮起来了,就是个平平常常不太如意的小人物,接受老板招待时的诚惶诚恐,受到智优赞他好人时的瞬间感动盈泪…演技在线。
金香奇演的女主真的和我认识的自闭宝宝很像,很真实,并不觉得用力过猛。
好故事,好演员,好感动!
四分打给演自闭症小孩的小演员。
郑雨盛跟河正宇他们比起来,还是少了些沉淀,他所有的心情基本都用咧嘴歪嘴张嘴来表示了,那些灵魂深处的拷问和震撼,人性和命运之间的博弈,还是演得太肤浅。
这当然是一个感人的故事,只是有些细节里,人物的蜕变都处理得太生硬和仓促,仿佛只是为了表达导演的一个观点,而生生转了折。
信惠对智友的突然恶意,男主角对大学同学的突然热情,都让人摸不着头脑。
但,主旋律是好的,正能量也是好的,尽管今天不断听到崔雪莉具荷拉的噩耗,还是让我们姑且相信,韩国社会是充满真善美的吧。
(首发于公众号:霧風誌,欢迎关注)《奇怪的律师禹英雨》文智媛编剧的前作《证人》,由李翰导演,郑雨盛、金香起、李奎炯、廉惠兰主演。
郑雨盛凭借这部影片获第40届青龙最佳男主角、第55届百想电影类大赏。
讲述一位患有自闭症的女孩智宥目睹了一桩杀人案而成为证人,辩护律师杨淳浩为了证明被告无罪,与证人智宥发生的故事。
豆瓣7.8分。
杨淳浩是民律出身,进入大型律师事务所没多久,老板指派给他一个刑事案件,一名老人在家中头套塑料袋窒息身亡,被告人是其家中保姆。
保姆向杨律师表示自己无罪,老人是自杀,她在阻止老人自杀的过程中产生了肢体冲突,撞碎了玻璃。
而目击证人是住在对面楼的自闭症女孩智宥,她坚定地主张是保姆攻击并杀害了老人。
杨律师调查中试图接触智宥,但完全不知道要如何和患自闭症的智宥沟通,而检察官有自闭症家人,很快获取了智宥的信任。
故事虽然围绕着杀人案,但比起查案、庭审的部分,花了更多篇幅放在了律师如何与自闭症证人智宥建立信任关系上。
从向旁人寻求方法、上网搜索自闭症影片,到每天去学校门口等智宥放学,和她玩智力猜谜游戏,杨律师逐渐发现智宥不仅十分聪明,而且对声音特别敏感,能听见微弱的、远处的声音。
在建立情感联系的过程中,很细节的是,一开始杨律师拿出智力游戏题集,智宥看了看,还是不理他,往前走去消失在镜头中。
旁边同学觉得幼稚,而律师反驳说那是偏见,表示自己也玩呢,然后追上了智宥。
结合结尾剧情,才知道原来那时智宥不是对智力游戏不敢兴趣,而是在装作“正常”,她知道别的同学会觉得那些东西幼稚,而喜欢幼稚游戏的她是“不正常”,所以干脆避开。
律师维护智力游戏,追上智宥,就是前面说的“保持一样的步伐”、“进入他们的世界”。
智宥只吃蓝色软糖,因为蓝色软糖是可以信任的。
蓝色有宁静、理智、勇气、自由、清醒等意涵,《奇怪的律师禹英雨》中也有很多蓝色的意象,譬如她最爱的鲸鱼生活的大海。
同时,心型软糖也有特别意义,象征着童心与真心。
智宥给了律师一颗黄色软糖,黄色软糖是她不信任的,说明这时她还不能信任律师,但分享糖果的行为本身,体现智宥是个真诚、善良的孩子。
对照被告给律师的糖,一个特写镜头,比起钱和车,明显杨淳浩是一个更容易被辣炒猪肉和一颗糖“收买”的律师。
对他来说,那是某种承载着无价的信任与真心的物品。
那时候他是相信保姆的。
然而,人心真是难测。
说着没什么可回报的,只能用辣炒猪肉和糖感谢律师的被告,在一审获无罪宣判时,露出了一抹不可知的诡异微笑。
律师这才知道,自己帮助一个杀人犯逃脱了法网······“人心难测”的台词一样在《奇怪的律师禹英雨》第一集中出现了。
编剧似乎有意借智宥和禹英雨的特殊视角,看待这个复杂的、表里不一的世界。
在法庭上,杨律师利用智宥很难看懂表情中意义这一点,否认了智宥证言的可信度,甚至在辩论时口不择言说出“精神病患者”一词刺痛了智宥和妈妈。
然而智宥并没有因为一审时被羞辱而放弃,在二审时她依旧作为证人出席,从她的话中能感受到一种对真实、正义的追求与确信。
或许文智媛编剧的世界观中,禹英雨就是代替智宥成为律师的人,是智宥梦想的化身。
得知真相后的杨律师在二审当庭倒戈,不仅用智力游戏的方式证明了智宥有作证的能力,还揭露了被告的杀人罪行。
两次庭审的重点都放在对自闭症人士的偏见与正名,对案件本身反而显得轻描淡写。
比起为被告辩护,现在的杨律师更像为自闭症“辩护”的人。
为自闭症人士辩护的隐含意义,在这部电影中显得更重要,因为这个世界对这个群体有太多的偏见和歧视,结合法庭对于真相的意义,似乎律师是在为自闭症人士“正名”,向大众诉说着他们的真相。
当然,律师当庭倒戈成为“第二公诉人”,有违职业伦理,杨淳浩付出的代价就是失去了律师工作,他本人是非常清楚这点的。
豆瓣上众多影评都在争论律师的职业伦理问题,却忽略了这部电影的片名叫做《证人》,而不叫做《辩护人》。
无论是片名、篇幅还是台词,重心都明显是落在“自闭症”主题上。
杨律师反水的剧情不仅是为了戏剧性,也是一种被逼到绝境的非常选择,一味拿职业伦理、司法程序正义批评的观众,无疑是忽略了片中的情境!
韩国司法环境是如何的?
一开始就交代了,一个企业生产致癌卫生巾,受害者无数,而杨律师所在的律师事务所帮无良企业辩护,请了15个律师组成豪华辩论团,其中包含前法官、前检察官,暗示前官礼遇!
看过《秘密森林》一定很熟悉,特指韩国法律界潜规则,法官、检察官退职后转行律师,不仅享在职时期待遇,通常第一个案子会给面子,让其胜诉。
“在权和钱面前就变成棉花棒的就是韩国的法律?
”因为致癌卫生巾案件,一方面交代这个律师事务所是专为财阀权势者脱罪的生意人,恶评强烈讽刺韩国法商勾结、律师商业化的黑暗环境。
另一方面,事务所老板为了挽回一落千丈的形象,特意选了这个“保姆杀老人、自闭症当证人、国民审判”的热点案件,势必要胜诉造势,因此不惜动用人脉换掉紧追不舍的一审检察官。
电影强调的是一种极端黑暗、正义难求的司法情境下,逐渐失去了初心的律师在与一个自闭症女孩相处中抛开偏见、找回初心的过程。
墙上挂着的字即可证明——“应无所住,而生其心。
”出自《金刚经》,大意是不被声色所迷惑,透过现象看本质,生平等心与平常心。
故事是建立在一种“非常”情境下,作为律师的主角做出的“非常”选择,他也付出了失业的代价,编剧并没有美化其行为。
试想,如果按照正常的程序正义、遵守律师职业伦理不当庭反水,杨律师大概会有两个选择:第一,把线索和证据都交给检察官,检察官再次抗诉。
但二审中,检察官就被踢出去了,结果是保姆维持无罪判决,日后再想重新抓她的话,根据“一事不再理原则”······死路一条。
第二,得知委托人有罪,律师不想为杀人犯辩护可以协商退出,这样不用违背自己的信念良心、做个好人,也不会违反职业伦理。
只是这样一来,保姆永远地逍遥法外,智宥在庭上也将遭到二次羞辱,杨律师真的能做得到冷眼旁观吗?
“蓝色软糖是可以信任的。
”杨律师送给智宥满满一罐蓝色软糖,收下蓝色软糖的智宥上前拥抱了他,是一种双向信任的确立。
整体来说,这部电影的主题是关怀自闭症人士,加上日常讽刺韩国法律界黑暗。
作为律政类型来看,结构十分工整但稍显平淡简单,反转也在意料之中。
我认为,这部电影的真正价值是对自闭症人士的人文关怀。
这个主题一直延续到文智媛编剧、朴恩斌主演的新作《奇怪的律师禹英雨》,可以看出编剧对这个议题的深入思考,希望通过“蓝色软糖”林智宥、“鲸鱼女孩”禹英雨的故事,呼吁人们放下偏见、尝试走入他们的世界。
公众号霧風誌
去年夏天收藏到现在 终于看了(一个星期前冲着金香奇小妹妹看的 这妹妹绝了塑造性好强 不管演什么 包括这部里自闭症她的电影或电视剧 总能让人耳目一新郑雨盛某些时刻看 长得有点像玄彬老了后
通过一桩案件 检察官与律师之间相互博弈证人又如此特殊 到底该相信哪一方呢是为了金钱而屈服 还是为了正义去斗争其实我比较喜欢看审判那两段 博弈很精彩
但这部影片主打的还是对自闭症患者的情感所以庭审外的戏份更多一些带观众逐渐认识自闭症患者 走进他们世界那段模仿自闭症患者所看到的世界的视频还挺真实 他们真的比我们想的要辛苦的多
艺术来源于生活 电影有夸张成分若放在现实 真的遇到了一个自闭症证人法律还是平等的吗 大众会怎么看待呢毕竟世界上 偏见随处可见 由此带来的影响比如校园霸凌 社会欺负 邻里间嚼舌根等等都是压着许多特殊群体喘不过气的大石头
印象比较深是智宥的朋友 她应该是善良的只是自己也被霸凌的受不了才那样对智宥
这让我想起来许多年前的校园生活每个被排挤霸凌的人 为了挤进所谓的圈子从受害者转为了施暴者 但是没有任何改变反而活的很累很辛苦 还伤了别人的心只是现在知道这个道理太晚了些每个女生或许都有一段不堪回首的校园生活不过只要最后健康快乐成长为善良的人就好
(第一次看电影有感而发,写些细碎的絮叨,浅薄至极,不喜勿喷)——抛开男主女主的演技、影片探讨的核心、影片情节漏洞什么的不谈(好赖喜恶乃个人自在取舍),影片中的母亲倒是给我留下印象比较深刻。
在女儿患有自闭症的情况下,一开始同意年轻检察官接近和说服女儿作证,这是每个人的正义感和良知。
后来反对律师接近女儿“套话”,是出于常人自然而然对女儿的保护。
在女儿第一次当庭作证时被辩方律师老板当众歧视“智力障碍”后,表现出了一位有教养的母亲应有且恰当的心痛和愤怒。
为什么影片中小女孩让我们感动?
她对自我情况的认知很明确、从小想当律师维护善良和正义、后来主动要求出庭作证,种种言行举止让我们看到一个自闭的孩子竟建立起这样清澈善良又懂事的的三观,我想和一位伟大母亲的教育、陪伴和付出的爱是分不开的。
母亲在孩子房间挂上自己的各种情绪表情照片让孩子学习(BTW,女孩作证后被当庭羞辱回家看着母亲的照片,哭着学习微笑的表情那一幕,好心疼)——对孩子无微不至的陪伴和教育;母亲在车上说:“那样就不是她了,我从来没想过她如果没有患上自闭症”——对女儿天生的接纳和喜爱……种种的细节让我们看到一位伟大的母亲对孩子付出的好多好多心血。
现实生活中,好多家长可能即使孩子身体健康,尚且不能灌输正确的三观,又有多少人能够做到像影片中的那样呢?
如果女孩那份清澈善良带给人的感动和震撼算十分,母亲的功劳至少也应该占八分吧。
都说患有自闭症的孩子是来自星星的孩子,他们生而不同,但自有光芒。
关注自闭症的电影有很多。
《海洋天堂》,一个平凡的父亲身患绝症,为了让患有自闭症的儿子未来能独自生活,从一件件琐事开始训练,隐忍克制的情感触动观众。
《雨人》,两大影帝联手,一个被人耻笑白痴实则数学天才的哥哥,一个看似聪明利欲熏心的弟弟,在一段旅程中互相了解,建立真挚手足情。
每当提到自闭症,大家首先想到的就是弱势群体,他们在生活中、学习中往往受到来自人群的歧视;在普通人眼中,他们怪癖,无法与人亲近,简单的沟通都很费力,他们所表达的更是难以得到认可。
普通人肯定很难想象一个自闭症孩子能否在法庭作证人。
智友,她做到了。
某天夜里,智友在自己房间目睹了对面房子里发生的一起谋杀案,一个老爷爷被女看护用塑料袋套头捂死,女看护被逮捕,智友成为唯一的目击证人。
本来拥有直接证据,案件本可盖棺定论。
可是,女看护坚称自己是出手制止老人自杀而非谋杀,智友是一名未满16岁的自闭症患儿,她的证言是否可信成为案件审判的关键。
控辩双方律师都想通过和智友拉近关系,确定她的证词是否能为己所用,然而,智友的特殊性让两个律师颇感头痛。
辩方律师杨顺昊,本来是一名国选律师,因为家里债务重,也为了照顾生病的父亲,他进入知名律师事务所工作。
律所老板提出给他升迁,提供豪车和优厚的报酬,只要求他为女看护辩护,迅速打赢官司。
杨顺昊顺利得到智友的信任,劝服她出庭作证,但法庭上残酷的质询,让智友近乎崩溃。
一审结束,女看护无罪释放,大获全胜的杨顺昊却发现不一样的真相。
官司胜了,终于混入律所圈里的杨顺昊却一点也高兴不起来。
心中的正义被利益一点一点吞噬,善良的智友成了他成功的牺牲品,身边的人决绝地离他远去。
究竟是揭露真相,还是隐瞒事实?
当检控官再次找到智友,请求她出庭作证时,母亲为了不让智友再次受到伤害,严词拒绝。
然而,善良的智友坚决表示愿意出庭作证。
“我的梦想是成为律师。
律师是好人,会帮助别人。
”“我永远当不了律师,因为我有自闭症,可是,我能当证人。
我要当证人,我要让大家知道真相。
”简单的道理,谁都明白。
但是又有多少人真的能做到坚守初心,坚持正义呢?
这是一个看似简单的故事,自闭女孩智友坚持梦想,努力让大家看到真相。
也是她这份纯朴的初心,触动一步步滑向利欲的杨顺昊,在最后时刻幡然醒悟,即使他将失去律师从业资格,他还是在利益和正义之间,选择了正义。
这或许不是韩国现实主义题材最好的电影,结局甚至还偏向理想主义;如果是以往的风格,故事可能在法庭一审结束就剧终了。
但是这个没有大奸大恶大反派,没有令人痛心疾首悲惨结局的电影,也警醒着我们。
与常人不同的人就是异类?
就是弱势?
身处人潮,你是否曾经迷失自我?
面对现实,你是否不堪一击?
你,是个好人吗?
公众号:紫式杂谈
题材选得很好,但却拍得流于煽情了~同学送伞道歉,深夜读父亲的信,跨过法院的闸机,这些为煽情而编织的细节加的很生硬~最后靠证人的听觉来反转也很低级,律师在法庭上关于“偏见”的发言,说教色彩略重~坚守正义没问题,但律师的职业操守也不能这么轻易摒弃,本该是个电车困境的,却成了英雄献身~
大叔配萝莉,自闭女孩作证堪比“超能力”,韩国商业片流水线的成熟度和的三观比肩好莱坞,不仅能拍到G点上,还能拍出高潮,让人情绪激动,眼眶湿润,热泪横流。少一星因为三观过正,律师快拍成检察官了,许多观众看完怕不是对“律师”这个行业产生什么误解,那就不好了。
「豆瓣2019年度电影榜单」今天公布,查看后点进「入榜作品即刻收藏」(218部上榜作品看了101部)看到的第一部电影刚好是因「第40届青龙奖最佳男主角-郑雨盛 + 豆瓣7.7分 + …」而打算这几天观影的《证人》(刚好也是「2019年评分最高韩国电影」里唯一没看的一部),挺巧。择日不如撞日,索性就今晚观影了。-2019.12.20/21-在担心冤枉“好人”的同时又顾虑“坏人”最后逍遥法外,结果还真发生了《控方证人》式的反转,但影片并未戛然而止,而是在随后又上演了理想化的真善美结局,现实世界里无法轻易获得的正义在电影里得到了伸张(《证人》里郑雨盛最后的作为联想起《找到你》的姚晨)。P.S.:智友看的动画片是《暖暖日记》。& 淳镐他爸:有人問我你是不是喜歡男人,你帶男生回家我也不介意,只要他是好人。
超绝脸谱化,样板戏,套用模板的作文,超级没意思。
男女主演技很配,剧本又是韩式套路,硬生生反转
金香起演得真好啊!郑雨盛这个角色,确实挺难的,理想和现实的割裂,在这污浊的社会,要做个好人,真的很难啊。
2.5吧 心真的变硬了 温情片看不动了
3.5星。绝大部分平淡叙事没有起伏,只有片尾小小地高潮一下。主题很善良,男主牺牲律师的职业操守维护了事实正义,也维护了自闭症女孩的尊严。通篇没有什么缺陷可也没有什么引人注目的亮点。
只吃蓝色软糖也能被信任,喝了圈子的酒也会染污秽。笑容的朋友在骗她,怒容的母亲却在爱她。用错位的图片否定她的眼睛,用划线的文字质疑她的证词。为听力敏感的少女摘掉挂钟,帮追求正义的记者修好门灯,律师违反了替委托人保守秘密的义务,却成了一个好人。没有超人的超能力,可这世间明明就有超人。
看到一半愣是看不下去
法庭戏有点差
1,字幕组最后的请带好随身物品谢谢!很可爱,好想去电影院。2,casting真的是太棒了,这个表演节奏,剪辑都非常舒服,商业抓马就应该这么来。3,韩国电影的foley有意思,希望有朝一日可以观摩一下。4,不他妈的正能量么?正能量例子在这儿呢,赶紧翻拍一个吧,60%展现出来票房就能不俗
最后的反转有点儿戏,其余中规中矩,属于那种看了开头就能猜到结局的电影。
前半段还正常,后半段全是编剧的理想化世界,“要想在这个世界出人头地,你必须要被污染。”其实这句话才是这部电影的点睛之笔,一味的追求正义,换来的只是执念和没有终点的贫穷,显然导演刻意去反驳这一观点,但谁又不难看出这结局“天真化”。
韩式童话
大叔说他会努力做一个好人的,真的暖到我了,可是大叔却放弃了当律师
大部分段落都蠻好看,但結尾法庭戲拍崩了,律師當場反水成了檢方好瞎,所有劇力毀於一旦。論ending的重要性
又一部韩国自己提名最佳影片及最佳导演的影片,好看!16岁的证人是个自闭症患者,但却是个具有特异功能的小天才,以此演绎的除恶扬善故事,令人动容。想象力是最好的艺术手段,韩国的编导们确实技高一筹。五部韩国电影奖提名的电影我都看过了,其中的(蜂鸟)是在去年四月北京电影节“瞩目未来”中看过,很不错的处女作。内容技法上几部都不输于(寄生虫)。看看25号他们会国家自己的专家会怎样评选吧。
给小朋友当教育片尚可 既告诉他们不歧视自闭症小朋友 还能有一颗向往正义的心 别的实在想不出什么优点
温情鸡汤版的《雨人》,标签里惊悚不如温情。老看片的一定猜到这案子肯定会出现反转,这个反转也是某个人改变的契机。还是《少年菀得》李翰导演的味道,略戏剧性,但它价值观美好,即便是沉重灰暗的人生,这里也是光明可爱得能照亮一切,金香起演自闭症略僵硬不如走可爱路子那么舒服。2019.4.17 6/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