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xplain why this is a sharp, hilarious masterpiece will only ruin the fun. But I am going to do it anyway. 1. This entire thing is not just a satirical comedy on 春晚. 开头各色人士的街头采访,专家一本正经地解释春晚的历史,嘲讽了所有overly serious的纪录片和晚会节目而接下去介绍晚会的主创团队,让每个人谈感想,一人一把椅子坐在一个well-lit的镜子房间里,是对企图假装自己有价值/有意义的电视台综艺节目parody,甚至连最后需要煽情一把升华一下都完美复刻了开会的场面,The Office再版,对corporate culture里各种空洞官话套话的解构,is one of the most realistic portrayals of 职场I have ever seen. 这几个主题,本身已经足够丰富,但粘合地也很出色,在纪录片/办公室/综艺之间的cross-cutting也很流畅,并没有让观众意识到这些是完全不同的题材在remix我对结尾有一些保留意见,主要在于smoke rider突然贡献了一个好节目,以及妈妈和女儿的温情唱歌节目。
造成的结果是到ending部分satirical的attitude有些暧昧不清,可能创作人也想搞一个略煽情的结尾,but I don't think it fits. 如果要做satire,就要stick to the end. 否则joke 本身和joke里laugh at的对象就没有区别。
2. Finally a somewhat interesting visual style讲完了内容,讲形式。
不知道主创团队如何decide on style的,but it works really really well,简直发挥了low-budget讲故事的最大效果。
(high budget的团队恐怕也不能这么拍)首先就是fly on the wall的形式,没有想到效果如此之好, perfectly enhance了荒诞和滑稽的部分,但又不至于太夸张和太forced到让观众感受到condescending 和 hostile 以至于引起反感的地步,属于subtly guide观众进行rediscover Editing 也值得一夸,尤其是最后晚会的部分,在叙事上做到完整的同时,每次某个角色开始讲一些repetitive or brain melting的话,而我的attention开始wonder elsewhere的时候,就立刻cut走,非常干净利落。
其他部分 acting, lighting 也都serve its purporse3. 目测这电影会blow up 我看的时候已经2023年初,某站上播放量和弹幕量已经不少,等过完春节,可能会正式进入mainstream culture,至少也应该是hip with young people。
这种非常self-conscious,包含各种reference, irony, satire,梗的说话方式才是我们这个generation的主流。
如果主流电影作品还想要有relevance,那精确capture这种tone,并且do something interesting with it才是唯一出路
今年为止看过最有笑点内涵的一波三折小成本喜剧电影 。
一下就联想到《摄影机不要停》很巧妙的收回所有伏笔 、怪诞蹩脚交织着真情实感、摄影师的镜头也有笑点。
比一些逻辑不在线,糊弄观众硬分喜剧片蛋糕的烂片好太多…今年为止看过最有笑点内涵的一波三折小成本喜剧电影 。
一下就联想到《摄影机不要停》很巧妙的收回所有伏笔 、怪诞蹩脚交织着真情实感、摄影师的镜头也有笑点。
比一些逻辑不在线,糊弄观众硬分喜剧片蛋糕的烂片好太多…
内容概括 电影主要讲述几位海外华人在2021-2022跨年之际,策划组织跨年春晚,以及期间发生的一系列“喜剧”故事。
电影以伪纪录片采访的形式,将各个主角引入主线,拉赞助贾欣欣“假惺惺”,实习生龚举人(工具人),顶岗导演等等,期间穿插的“全领域专家”科普,为这场滑稽的春晚打下扎实基础。
海选“百花齐放”,海报“胖虎骚秀”、寻找“艺术家”,赞助“暗箱操作”,到意外频出的春晚现场,每一层都有不落俗套的笑点。
最终,这场春晚的中奖观众大概会觉得“很没有必要”,我们:很有必要!
观影感受 2022年跨年之前,喜剧渴望症频繁发作,豆瓣年度盘点切入痛点,巧施圣手,只差我按方抓药,定时服用。
某个夜晚百无聊赖,今晚的药,很(没)有必要!
电影投资,肉眼可见的缺斤少两,演员素得宛如临时搭台唱戏,演技却真真自然无痕迹。
B站弹幕的倾情解说,让观影更添“笑果”,若是我一人,哪能鞭辟入里地领悟各位主角那意味深长,嘲讽拉满的名字背后呢?
笑点,印象最深的笑点,那莫过春晚直播上的抽奖环节及“传奇天仙”了哈哈哈哈哈哈。
抽奖环节,奖品的奇葩程度堪比“劳斯莱斯80块代金券”,“医美免费五条腿毛”“48小时无间断减肥体验”,是让2907观众瑟瑟发抖想当场落跑的刺激,可是两位主持人堪称定海神针的免疫尴尬主持,那才是真正的“爱岗“(停顿)”敬业”,纯粹的自然,不带一丝尴尬。
(哈哈哈哈哈哈哈哈哈哈哈哈) “传奇天仙”,这一赞助商强塞节目,我!
贡献了我2023开年大泪哈哈哈哈哈哈哈。
油腻腻的仙女,配着抹黑的人工“威亚”,追光追上黑幕前“威亚”的痛苦狰狞,仙女镇定自若的“想你闹海”,配上台后实习生眼中“清澈的愚蠢”与“幸运观众”的懵逼支持,每一幕都让我狂飙泪水,明明不是那么好笑,我的泪:我不同意。
被提前剧透的smokerider,高光时笑果打了折感动跌了拐,只剩感慨:歌是真好听,全损音质也好听,然后网易云爱心biubiubiu!
在烧烤店聚餐偶遇smokerider,烟雾里烧烤的smoke,寒风里外卖的rider,弹幕里感同身受的“生活里的平凡人”,是窥得梦想和现实巧联的怪怪感触。
好久不提笔排字,排起来只觉词不达意,害。
很没有必要,但,很有必要。
看之前想过很好笑,没想到这么搞笑,包袱太多了。
顺便说一句,这电影在b站免费,强烈推荐大家去看看。
我觉得这部春晚虽然整体很拉垮,但是比我们公司办的有意思多了。
导演挺会的,把好多笑点都集中在最后,留了很多悬念: 比如临开场主持人因为面膜肿了,换成两个说唱;台下赞助商的按摩一直在底下表演按摩;抽奖的奖品简直让人毫无想法;魔术师会走的桌子;仙女的“人型威亚”,最后还掉地上了;被按摩的老赵,被专心看节目的按摩师按的嗷嗷叫……比较惊艳的是两位说唱自己的歌。
本来我以为没被选上的节目好多居然还都上了😂好好笑,有几段笑得我眼泪都下来了。
这部电影的关键到底是春晚,必要否是春晚的修饰语。
整部电影也确实围绕春晚展开:专家从基因的高度解读春晚,春晚筹备人、必要的工作人员、志愿者自我介绍,了解群众对春晚的看法,寻找场地,拉赞助,制作以及投放海报,进行海选,排练,开演,处理突发事故……这确实是一场春晚会面对的几乎全部,但这场春晚,是很有必要,还是没有必要?
说它有必要,那理由可太好找了:筹备人等工作人员、群众等都认可春晚对中国人的重要性,因此,举办筹备一场春晚欢度新春,是有必要的。
说它没有必要,是因为整场春晚都透着一股荒诞、靠谱,这样的春晚办不如不办:解读春晚的专家叫“胡逼说”,原丢了的导演叫“不见了”,寻找场地的叫“找不着”,拉赞助的叫“假惺惺”,制作的海报过于骚,参加海选的是各路牛鬼蛇神,处理突发事故的方式是制造更大的事故……所以,或许可以做这样一种解读:一场春晚是很有必要的,但这一场春晚是没必要的。
但如果这样,那有必要的那一场春晚应该是什么样子呢?
首先,一场有必要的春晚应该是内部自洽的。
这场春晚内部自洽吗?
那可太自洽了。
这场春晚里的每个人、每个人的每个物都派上了用场:有人的才艺是“关了灯之后,别人看不见”,当时觉得搞笑,但实际上,最后那个小仙女的节目确实需要这种才艺;烟雾骑行者,must love用来搞笑的,但主持效果不错,表演的歌曲也很好听;小提琴丢了,志愿者的otmaphone救了场。
每个人的每样东西,不管单看多滑稽,都派上了用场。
这样的春晚,怎能不自洽?
其次,一场有必要的春晚应该是和外部世界是和谐的。
这场春晚和外部世界和谐吗?
可能没理由说不和谐:专家的解读,排开胡说八道的内容,那体态、坐姿、灯光、采访环境、问答的流畅和高度,可不就是采访专家的情景吗?
工作人员开的讨论会、寻找场地、海选、拜访名家等一系列事务,不可谓不正常、不专业……如此看,直说这场春晚没有必要,又似乎过于武断。
可要说这春晚很有必要吧,好像也有点儿昧良心。
这样一来,必要和不必要的界限,似乎没有那么分明?
就像白和黑中间有灰色,就像世界上很多事没有标准答案?
这两个问题,我也问得很认真,大眼一看也像个正经问题,但真正经吗、真不荒诞吗?
嘿嘿,忘了胡毕硕博士吗?
但如果把所有的事情都往不正经了想,会不会消解一切,导致一切都不真实、没意义?
那倒也不至于,人在看事情的时候,只要同时审查内容和形式、而非纯以形式为要,有自己的思想、思考、判断,那怎么会被外在牵着走?
全程嘴角上扬看完,这部伪纪录片真就挺荒诞挺无厘头的,全片围绕“我们到底需要什么样的春晚”这一主题。
从取名到视听语言,各种玩梗、打脸、整活,甚至摄像也接连各种奇妙镜头,海选那里笑点太密集了,说唱那块实在没有绷住哈哈哈。
在影片的筹备阶段,大家为了体现自己的认真一本正经的说废话提没有意义的建议,太好玩了,也很真实了(是团队作业现状没错了),这样一个“毫无效率”的团队制作出炉的作品也可想而知,说这个“春晚”不烂那是假的,它烂过我们初中的元旦晚会,但圆满是真的,它真的帮助了很多人圆了梦。
整片中到真正演出那里,竟让人有一丝感动,那些荒唐太真实了,小人物们为了一个共同的,抽象的,兴许不切实际的目标而坚持着,达不到目的硬凑也要上,“想都不敢想,但是没想到我们还都做成了”,他们中间有着坚定艺术信仰的盲人,有做着小本生意却渴望表演的rapper(他们在自己的店里看到导演组满眼泛光,不管水平如何,他们也在渴望某一天能登上某个属于自己的舞台呀!
两个人正式表演那里也是全片的高光时刻,真的蛮好听的)片中“信念”这一词很能描述他们所有人,谁都希望他们能做到一个不一样的春晚,无论看的人多不多,谁都希望自己在舞台上展现最完美的一面,为圆梦与帮助他人圆梦而努力(两黑衣人,噗,不要想,一想我又要开始笑了)“烟雾骑手”组合在救场那里,强行押韵与尴尬的表演与一本正经的春晚报幕形成了鲜明的对比,突然意识到他们只是普通人,普通人最真实的一面才是大家希望在春晚舞台上能看到的,不要太多渲染,太多刻意的迎合流行文化,不要太多完美!
春晚该是属于普通人的狂欢!
最终每个人都与这荒诞的一切和解,“笑点低”甚至一直乐在其中,仿佛所有的尴尬都是节目效果,团长听着《同一首歌》眼眶湿润了,虽然可能是“错觉”,但她认为他们做到了!
导演一本正经讲述自己的感受:烂活,但是另一种烂,烂的太好了。
当你成为荒诞本身,那荒诞也就是另一种艺术。
片中还有一个非常正经的桥段,就是团长家里人在国内去世她没有见到最后一面,然后采访在加拿大很久没有回国的华人,那里我看出了大家的艰辛,无论外面的天空有多蓝,家里的年夜饭永远是心之神往,春晚的意义在于团聚,在于共赏,作为土生土长的中国人,唯有家里人在一起的日子,才能叫做节日。
他们制作这么一款春晚(国外版)想必也是为了唤醒大家心里对春晚最初的认识吧。
远在他乡的中国人找到了归属感,找到那种家的氛围,片中台下的华人莫名其妙被拉到后台准备帮助节目,虽然不知道是干什么但还是乐意帮忙,因为他们愿意去帮忙完成这么一件事,即使互相不知道对方是谁,但对方是中国人,那就是远在他乡遇上的的老乡,足足的信任感一下子就上来了,从这种意义上看,中国人还是需要“春晚”的。
这是自己今年看过最好笑的片子,果然搞笑的最好手段就是讽刺。
但看到后半段笑得有点艰难,主要因为勾起了以前在学校工作的类似经历:1-纯粹想做一件觉得有趣有意义的事2-有着一流想法,二流团队,以及各种意外,再用三流鬼点子应急,看着不伦不类3-反正最后也还行,一切都是最好的安排看到最后,感觉喜剧的灵感来源,果然还是那些痛并快乐的经历。
感谢生活
伪纪录片其实是一种很好用的搞笑方式。
因为它的基本设定就是演员一本正经的胡说八道,所以能够容纳更多更赤裸裸的荒唐、夸张、怪诞、反讽。
当然看多了也会审美疲劳,好在这个类型的国产片尚未被过度开发,本片就是个中翘楚。
一群海外华人(好像是加拿大的)想办春晚,但一缺钱二缺人三不专业,于是闹出各种笑话。
假专家访谈堪称伪纪录片的标配,人名的谐音梗可远溯到《红楼梦》,碰瓷名人名言不算新鲜,海选奇葩集锦无非常规操作。
要说亮点么,街边访谈的背景彩蛋,剧情上对两位rapper的call back,无辜观众大叔被忽悠上台抬“小仙女”,团长的国内家人去世但回不了国,都给影片增色不少,也让这部疫情下的“春晚”与众不同。
此外,片中每个人物的性格都很突出,一帮名不见经传的冷面笑匠演绎的火候刚好,两位女主还挺好看。
综上,虽然有些笑点稍显尴尬,但瑕不掩瑜,因吹四汀。
【4.5星】电影形式新颖:纪录片形式一本正经地搞笑、讽刺。
最后一个节目与赞助商的黑人抬“仙女”强烈对比,开头那个小姐姐才真仙女
讽刺人们乱信教授,然后又怪教授
讽刺人们追求美,实际上就是丑
讽刺事情干得差,还总结得头头是道1、“我们这里最近闹老鼠,但是不用担心,我们这里小动物都是打了疫苗的”哈哈哈哈2、真是把我骗到了,我还以为春晚这种主持风格真是为了纪念民国的一个民间表演团体“因吹四汀”,结果是个假纪录片,我就说这纪录片怎么这么尴尬和搞笑呢3、春晚海选节目那里真的是对每个类型的节目在人们心里的一个刻板印象进行了非常好的刻画。
说唱rap真的是不入流;魔术表演真的是不太好撑起场子;唱歌跳舞啥的都是歪瓜裂枣没有新意。
4、盲人演奏是真的创新。。
你还别说,还不是那么难看。
5、抽奖环节:购房80元代金券,后厨免费帮工体验一个月,免费激光脱毛5根,48小时不间断魔鬼瘦身特训,免费海上货轮7日游。。
这里面好像也就最后一个,还稍微有点靠谱。
6、后面正式表演的时候还别说,这个rap还可以。
7、两个黑人抬着那个胖大妈仙女,过了之后下一个节目两个,哇,那真的是仙女在唱。
可能是没有对比就没有伤害吧。
好仙啊,胖大妈啊啊啊之后的那个节目。
8、“大家都特别特别好,我也学到好多……”这就是经管专业的社团部门长喜欢演的戏吧9、也就最后一个节目最好看了
啊呀,真是忍不住的笑啊。
这个团里面的人都好职场,特别会。
你看那个做海报的人,汇报工作时候的节奏,太会了太会了,首先说,我们团队开始了做这个宣传,然后马上说,诶老赵,你们那个场地怎么样了,立马转移了大家的注意力。
后面说要跟大家说海报的事儿的时候,用问句先问大家,大家有什么意见,大家说的意见都记下来跟设计沟通一下,马上工作就出去了。
然后后来跟大家汇报海报成果的时候,也特别有手段,先摆出来第一稿,当然是牛头不对马嘴,特别拉胯,然后出来第二版,大家会觉得,嗯,对比特别强烈,很好啊,该有的元素都有了,还有人还有意见,就说,诶,你看, 我还有第三版,大家觉得怎么样,拉一个不明情况的人问,得到肯定的答复,然后就定下来了!!!
哈哈哈哈,我大笑三声。
还有一个特别像韩国妹子的选节目的人也特别心大,领导交代任务,肯定能办,就手边的资源,管它好不好往上怼。
然后发生了问题,一点也不着急,笑哈哈,心无挂碍跟领导汇报去了。
哈哈哈,特别有喜感,就是那种啥事儿跟我都没关系的那类人。
团长特别有管理智慧,面对着这些乱七八糟的东西,一点都不生气,还能憋住笑跟大家说话,真的是太厉害了。
一切都太无厘头了。
笑死我了。
大家都看看吧。
大写的荒谬,几乎全程铺满了笑点,而且讽刺力度很大,我们都太想看春晚出糗了,太希望春晚能不那么一本正经,所以出了这么个吐槽集锦和灾难现场也算圆了我们几十年春晚忍耐者的一个梦了吧
发泄行为。自诩为年轻人的一代终于也用他们硬cue笑点的能力证明了自己血脉相承的仪式感(一种必须存在的没有意义的东西)。
年度最佳,这片不在国内电影院里收钱我真的受不了……院线烂片们,退钱!!!
我先笑为敬!可比春晚好看太多了!主创团队应该都是美版办公室的粉丝吧,拍摄风格模仿了九成,这种神经质笑点也设计的刚刚好,真的好久没看这么开心了。主要演员们演技也都在线,有几个说她不是专业演员我都不相信,特别表扬肖点滴同学!
粗糙,原始,但有诚意,笑料不密集但却高级,尤其晚会部分,很多年看电影没这么笑过了。这些年某些人总是自诩常年浸泡于国内的网络环境下能抖出多少机灵,甩出多少自以为高级却可笑的包袱而看不上海外华人们在网络上的幽默,其实就如同开心麻花跟本片,挺具有代表性的。
中式meme合集,电影门槛已经低到B站up就可以拍的程度了吗?
差点信了这一本正经的融梗大集合,要素过多,集齐生活因太常见甚至不觉离谱的现象,见证一个四处漏风的项目是如何东拼西凑歪歪扭扭自圆其说成功的——可能观众们需要的春晚只是一个冠以“春晚”名称的大型幻术,演得怎样演给谁看并不重要;笑点低的妹子估计就是观众代言人吧,rapper兄弟组合的节目竟然全场最佳。
有些环节还是很好笑的
能get到想表达的笑点但并没觉得很好笑…
一本正经的瞎胡闹,无论题材还是质量都值得鼓励。之前看海外华人拍带中国元素的电影,已经让我产生PTSD了,这个有留学生参与的喜剧片就明显要好很多,至少和国人的笑点保持了一致,内核也只有国人才会懂。
实在无法理解这8.1分是咋来的,据说之前8.2分,难道一个所谓“伪纪录片风格”就可以掩盖一切问题?镜头随意,场景简陋,表演做作,台词尴尬,无音效,无配乐,无剪辑,这就是一普通视频博主vlog水平,这都能到八分多简直是在侮辱电影
部分对上电波了,有些片段尬得不行,形式上很像宇探,但比起宇探是差远了。
23_063。前面一度在于有点好笑和太冷不好笑之间,然后到表演魔术时好笑到了极点哈哈哈哈哈。还可以吧,最后还是要说一句整容脸太多其实挺影响投入的
理想中,这种靠出洋相和巧合而不是低俗段子搞笑的算是喜剧的底线吧。看完只会觉得哪里好笑或不好笑,而不是感到不舒服。
抽象,太抽象了。一星给你Must Love,一星给小智和那个没敢上台领奖的观众。
看puq的反馈,似乎比今晚的春晚好笑。不过要说是一个喜剧电影的话还是算了吧,好笑的点不外乎还是一些烂梗,可能在去年过年那阵是新兴的段子。对出国学电影的戏谑还有趣,学电影没饭吃!!!
有点看不下去啊……不好笑
3.5分。
跟我想象的完全不一样。其实真还挺特别的,埋了很多网络热梗,出其不意的地方很多。但有的地方也是真的很尬。就显得很神经质。
基本属于甲之蜜糖,乙之砒霜,喜欢的人会奉为“神作”,无感的人觉得一本正经的胡闹。我更难受,夹在两者中间,尝到甜头了,但也“毒”到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