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过星际浩劫1,感觉很惊艳,虽然是小成本电影,但是故事情节很紧凑,想法很有创意,结尾也留有很大的悬念,导致看完以后一直期待啥时候出续集。
星际浩劫2昨晚看完以后很失望,续作很不让人满意,故事老套,情节平铺直叙,没有丝毫的悬念,只能算是对1结尾悬念的回应但纯属画蛇添足。
故事虽然承接了上一部的剧情,但仅仅是故事而已,科幻片没有加入更多的吸引人的未知元素在其中,就将变为剧情片,但是打外星人的剧情片太多,都烂大街了。
一部小成本电影,如果不以情节取胜而是去和大片拼特效,那么结果显而易见。
看完续集以后给人的感觉就是导演不用心或者江郎才尽,完全没有了1当时给人的惊艳。
这是一部父子情深联合打外星人的电影,父亲一如所有美国片当中的男主角一样,万人敌+不死之身,唯一的一个外星人呆傻蠢萌。
看到最后几次快进,看完以后只能算是对1的一个交代。
前面半小时一直在高潮,后面一下子就软了,最后居然成了类似哥斯拉大战的怪兽片,我日.....如果把这片子一切为三,前面半小时是高大上的科幻片,中间相当长时间变成类似美国小成本的末日科幻电视剧的套路,最后又变成哥斯拉大战,感觉导演的脑洞是很有问题的。
七毛特效+莫名其妙的剧情,总体上比较垃圾。
可怜56亿票房的弗兰克·格里罗,在好莱坞还只是二线选手,只能接接这种弱智片子,还是来中国发展吧。
科幻电影里总是会有很多外星人,五花八门,样貌缤纷,从人类的审美观出发,外星人长的都是怪模怪样,其丑无比,也许外星人也这么看人类,毕竟进化的历史不同,生活的环境不同。
这部电影承续第一部而来,印象中第一部对外星人描述的甚少,大概就是一个外星人的船舰来到了地球的上空,用一速速蓝光,将地球上的绝大部分人吸入他的飞船,少数幸运者何去何从,躲藏中……男主角见到女主角被卷入上空,自己也随着蓝光而去,他看到了船舱里的一切,恐怖的外星人将人脑用作制造武器的材料,加工出一批批外星机器人继续攻击地球,而这样一个男主角在变成外星怪物的同时竟然还保留着作为人类的记忆誓要保护自己的女友。
电影第二部再续,外星人再次来到了地球,同样的蓝光,同样地席卷地球,同样地关乎亲情,友情,爱情的拯救,亲情面前,勇敢就是动力,闯入外星人的巢穴,誓死拼搏反抗;爱情面前,以生命换取你的存在,要你活下去是我对你的期望。
友情面前,我们可以团结一切,反抗一切阻碍我们的势力,携手面对共同的敌人,去拯救人类的地球。
这是一场持久战,在与外星人战斗的过程中,人类进化了,有了更强大的自信与力量,就像片尾所说的,我们不再等待被攻击,而是主动去攻击他们!
第三部会不会呈现给我们一场终觉大战呢?
我还是带着期望的指数等待!!!
PS:特别爱看科幻类题材的电影,很想在有限的时间里,将所有科幻题材的电影“一网打尽”,总觉得科幻类的电影特别容易锻炼人的想象力,还有一股莫名的正能量深入你的心底,虽然电影里有灾难的降临,有恐惧的镜头,但每每绝望之时,却总能在电影里看到惊喜的闪光点和正能量,好似你的人生,总会有希望在前方等你,只要你坚持下去!
如果大家有好看的科幻电影,多多推荐,万分感谢哈
误打误撞下载到了这片,没想到真的就是当年的《天际浩劫》的续集,也算是有生之年系列了。
说起来也很感慨,当年第一部个人非常喜欢,但在各大电影网站普遍分数不高,口碑也是两极分化严重,喜欢的很喜欢,不喜欢的会觉得这电影什么玩意。
当时总结了一下自己喜欢的原因,一个是有新意,蓝光吸人,活人取脑移植给外星人啥的很新鲜,还有就是拍摄角度不错,没有一味展现大场景而是用主角一行人的视角来管中窥豹,让观众更有代入感。
本片严格来说并不能算续集,因为故事的开端和第一部是平行的,都是从外星人入侵前开始,只是后来和第一部的主角有了交集。
后面也很好的解释了第一部中的一些谜团,比如外星人和人类的关系(貌似和异形中的解释差不多,都是把人类当农作物),第一部男主的后续等等。
而且比较惊喜的是居然把 Iko Uwais 和疯狗大叔加进来了。
这让片子的气质一下复杂了起来,美国警察和印尼 Silat 高手一起在风光秀丽的东南亚拳打开着生物机甲的外星人,这 cult 力简直爆表。
有点美中不足就是俩男主打架那段,明明前一秒还一身泥水,下一个镜头就干干净净了。
再一点不太爽的就是这结局,把外星人母舰都轰了,第三部不准备拍了么?
《天际浩劫2》(Beyond Skyline)作为2010年《天际浩劫》的续作,试图在科幻灾难片的框架下探索更宏大的世界观与更复杂的叙事,但其成果却呈现出明显的矛盾性——既有视觉与动作场面的升级,也暴露了剧本逻辑与叙事节奏的硬伤。
以下从多个维度解析这部影片的得与失。
1. 世界观拓展:从悬疑惊悚到科幻动作的转型《天际浩劫2》延续了前作“外星人通过蓝光吸噬人类大脑”的核心设定,但叙事重心从第一部的密闭空间逃生转向了更广阔的全球战场。
影片通过双线叙事,将洛杉矶地铁劫难与东南亚丛林游击战交织,并引入“人类大脑被植入外星机械体”的设定,试图构建一个“人类被外星科技奴役”的隐喻。
导演Liam O'Donnell显然希望突破前作的局限,通过加入东南亚武术(如伊科·乌艾斯的印尼式格斗)和越战元素,打造一部融合科幻、动作与冒险的“混搭大片”。
然而,这种多元风格的拼贴并未形成有机统一,反而导致剧情节奏断裂,前半段的紧张压迫感在后半段沦为套路化的打斗场面。
2. 视觉与特效:低成本下的诚意与局限与前作相比,《天际浩劫2》在特效上实现了显著提升。
外星飞船的细节设计、蓝光吞噬人类的场景,以及机械外星战士的造型均更具视觉冲击力。
尤其是飞船内部的结构与人类大脑移植的惊悚画面,成功延续了系列的科幻恐怖基调。
然而,受限于成本,部分特效仍显粗糙,例如丛林战中的爆炸场景与机甲战斗的质感,被观众诟病为“五毛特效”。
尽管如此,影片通过密集的动作戏弥补了技术短板,如弗兰克·格里罗饰演的硬汉马克与外星人的近身肉搏,以及突袭小队砍杀外星人的桥段,展现了B级片特有的暴力美学。
3. 角色与表演:硬汉与变异少女的救赎叙事弗兰克·格里罗的加盟为影片注入了硬核气质。
他饰演的马克既是铁血战士,又是为拯救儿子而挣扎的父亲,角色层次较前作更为丰富。
此外,变异少女“罗斯”的设定颇具新意——她因外星基因而快速成长,其血液成为人类反击的关键“疫苗”。
这一角色既象征希望,也暗含对人类进化与异化的反思。
可惜的是,编剧未深入挖掘其潜力,导致她的存在更多服务于剧情推进,而非主题表达。
配角方面,《突袭》系列的伊科·乌艾斯虽贡献了精彩的打戏,但其角色动机单薄,沦为工具人。
4. 剧本硬伤:逻辑漏洞与叙事野心失衡 影片最受诟病之处在于剧本的潦草。
例如,外星人拥有瞬间吸走人类的蓝光技术,却执着于低效的肉搏战;主角团在飞船中行动如入无人之境,反派首领的防御机制形同虚设。
此外,导演试图塞入过多元素:父子亲情、越战创伤、基因变异、人类反抗……最终导致叙事重心模糊,高潮段落仓促收尾。
尽管结局通过小女孩领导人类反攻外星基地留下续集伏笔,但整体仍显“挖坑不填”的投机感。
5. 类型定位:B级科幻片的自我突围《天际浩劫2》的争议性恰恰源于其类型定位的模糊。
它既想延续第一部的低成本悬疑风格,又试图通过大场面与明星阵容向主流科幻靠拢。
这种矛盾在口碑上体现为两极分化:部分观众肯定其“比前作流畅”“想象力突破”,另一派则批评其“逻辑崩坏”“浪费设定”。
客观而言,影片在B级片范畴内已属及格之作,尤其是对比近年同类题材(如《独立日2》),其创意与完成度不乏亮点。
结语:野心与能力的角力《天际浩劫2》如同一场科幻迷的“自助餐”——琳琅满目却消化不良。
它在世界观拓展与视觉呈现上的努力值得肯定,但剧本的仓促与叙事的混乱最终削弱了主题深度。
若系列未来能聚焦核心设定(如外星人与人类的基因博弈),并平衡类型元素与叙事逻辑,或许能在科幻影史中留下更深刻的印记。
至于观众,若以“爽片”心态观影,尚可从中收获爆米花乐趣;若追求严谨的科幻叙事,则难免失望而归。
■今年第41部电影,科幻灾难片《Beyond Skyline(天际浩劫2)》(美国/2017),影片内容接驳第一部“见蓝光、得永生”的核心主题,由硬汉弗兰克·格里罗领衔,硬扛外星生命恐怖袭击。
说实话,这部科幻续集(或者说内容平行于首部)其实并没有外界评论的那么差劲走黑,我觉得还挺好看的,不算很差的剧情与特效,加上紧张刺激的连场激斗,基本算是合格。
只是放在2017年上映,影片的诸多科学逻辑方面的硬伤,总会招来已经“历经大片洗礼”下愈发挑剔较真的影迷劈头盖脸的负面评价,想来这也是再正常不得过的事情。
前半小时内容相当唬人,也做到了提升悬念吊足胃口的基本铺垫,马克父子之间相对生硬的父子情,在地下铁意外事故后,立刻灰飞烟灭,随后便顺利进入到组团逃生打怪的传统科幻冒险电影路线,军方的介入和外星生物的突然出现,电影开始了一场由地下到地上又转入天空最后转回地下的快节奏场景切换,节奏变快了,战斗也更加血腥惨烈,仿若人贩子集团的外星人飞船中,收集人类大脑精华的“血滴子”就像恐怖分子的终极致命武器,与人类之间瞬时开启的撕逼大战简单粗暴到近乎无法用科学层面解释。
影片后半段印尼动作明星伊科·乌艾斯的惊艳加入,抢走了弗兰克·格里罗的大部分主角风头,但电影的节奏也恰恰是进入到了越南战区这块阵地之后开始变得越来越扯淡凌乱,看似无法攻克的“太空堡垒”,实际只需三下五除二的动作对抗和“三日成人”的畸变女童基因就可以轻松搞定,外星人的低智商设定再次复制了《独立日》中傻到让人心疼的尴尬境地。
坑点虽密槽点虽多,但这本就是一部低成本无需太过认真的科幻制作本来面目,只能说以电影本身所承载的各种全面性内容和完成度来说,一切还算可以接受的“一遍过”娱乐制作。
取乐足以,细究无益。
【评分:6分/10分】
整个故事也就看了一遍,实在是没有啥吸引力,只能草草略过了。
第一部好歹从前到后都是大场面的感觉,这部特效有点虎头蛇尾;故事线也很弱,飞到东南亚以后掺和乱斗也就算了,还能前一秒互殴后一秒合作;换我我肯定不答应···;神庙里为什么这么快就建立了抵抗基地也没有合理解释;本以为第二部会对第一集让人感兴趣的部分比如外星人为何剥脑的原因有所解释,结果并没有;如此种种总而言之,第二部没有继续抓住吸引了我眼球的第一部惊悚核心所在,只是沦为打打杀杀;外星人也从神秘莫测打不死小强变成了普通反派;匪夷所思的尖端生物科技也变成了莫名其妙的既有设定;终极决战也只是用拳互殴,有种看特摄片的错觉;又没有华丽的风镜可以看,让人兴致缺缺。
第一部时被朋友喷是烂片,但故事比较有潜力我还是预见了会有续集,果然没错,不过这个续集还不如没出的好。
导演太喜欢挖坑又不能把握爆点把故事讲的又臭又长!
瞎老兵存在的意义不明,第一部被吸脑觉醒的老哥第二部毫无意义就和普罗米修斯的女主在异形契约里一样无语感觉好莱坞是把亚洲当提款机了,各种烂片里加各国明星打酱油吸金。
知道大陆不可能上映就转投东南亚,这部搞来突袭系列主角来酱油 剧情有一段主角儿子看到外星光线被吸引主角拿着喷子对着外星怪物喷,可是你正对着光线好吗?
对着光线眼都不眨合着主角就可以对外星光线免疫了是吧?
还有明明外星人制造了无数外星士兵主角一行人在飞船里在外星boss 知道的情况下遇到外星士兵就没超过两个?
外星士兵好忙啊!
老家都不管?
其实本来剧情可发展方向很有潜力可以自成一派但硬生生被导演把前半部拍成斯皮尔伯格的 世界大战后半部又感觉来复制铁血战士的越战更有逼格再来点亚洲功夫肉搏外星怪物………科幻,战争,动作什么都有了……完美!
我呸……………导演挖坑功夫一流,讲了个垃圾故事后总能在结局给你个有盼头的大坑。
小女孩故事线确立。
看来第三部也指日可待了
承接上一部的另一支线,侦探马克到警局接回因母亲罗斯去世而堕落不断犯事的儿子,但在回家因车故障而上地铁刚好遇到外星生物袭击。
一番抵抗后好友牺牲自己,但他们还是4人被外星飞船吸走,在飞船上男主遇见前作的男女主,并产下一个有外星基因的女儿“罗斯”。
儿子为了救盲人被吸走了脑,飞船被前作男主破坏掉了下来,他们3人女主奥黛丽地铁接待员和盲人逃出了外星飞船,盲人救“女儿”时被伤,出飞船后也死了。
男女主在这也遇见抵抗当地叛乱军阀的兄妹,不打不相识后一起回了基地,计划着反攻。
妹妹和奥黛丽外出设置陷阱时遭遇外星生物再次袭击,妹妹踩中地雷后和外生物一起死了,男主带着能够击败外生物的女儿血清上了飞船,又刚好遇见变成外生物的儿子,儿子认出了他,帮他把血清注射进炮弹,但被外生物首领阻止了,大战,儿子用血清炮弹把首领击杀了。
炮弹红色的光也给其他被控寄生的外生物恢复了人类大脑神智。
“女儿”罗斯是关键,就是在那一天,发现了他们的弱点,她带领着人类开始了反攻。
没完待续......
第一步看的好早了,当时就很期待第二部什么时候会上映,毕竟第一步男主结尾的变异让人很有遐想。
剧情其实还蛮喜欢的,人类是外星人以前种植在地球上的庄稼,隔一段时间来收割一次大脑,只是在不断的变化当中,人类部分基因发生了变异而发生的故事。
刚看第二部其实觉得与第一部毫无关联,看到中间才发现是与第一步同一个时间轴另一个小队发生的故事,不知道为什么网上诟病的怎么这么多,特效这个成本已经很不错了,虽然在外形人后期打斗的过程有点智障,姑且就忽略吧,心疼我第一部男主就这样酱油了。
分不清谁是谁,看得我都晕了。夸张的搞笑
在飞机上看的,真的很有印度电影的特色
剧情非常弱于是塞了一堆非常刻意的笑点,演员演得过于夸张
我只想说院长真该死啊,结尾身世曝光的时候,我是真的期待主角上去铲他俩耳屎。这人往大了说为了全人类,往小了说就是一己私欲,这种拿别人做实验的事,跟灭霸有啥区别,一点都不人道。整片看完,不知道咋的,就是气不顺。----而且这片哪来的迪皮卡???我怎么没看到??
主题表达力度不够五色令人目盲
腕儿真多,话真密,梗真单一,歌舞真好看
总的来说,《疯狂马戏团》是一部值得一看的印度电影。它用独特的视角让观众在欢笑中感受到了友情、信念与梦想的力量。如果你喜欢印度电影或者对马戏团题材感兴趣,那么这部电影绝对不容错过!
片名应该叫《电人》,整个跟马戏团没有太多关系,还是双胞胎互相认错人的老梗,所有笑点基本都来自这里。很多场景明显是布景,影片的色彩调到饱和、极致,赏心悦目,故事、动作都夸张到爆。
谁是谁没看懂
以前小瞧印度电影水平了,就这么一部烂片都远比国内的烂片制作精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