衍生玛约莉
Marjorie Prime,幻影爱人,马乔里,马约莉·普赖姆
导演:迈克尔·阿尔梅雷伊达
主演:吉娜·戴维斯,乔恩·哈姆,蒂姆·罗宾斯,罗伊丝·史密斯,斯蒂芬妮·安杜哈尔
类型:电影地区:美国语言:英语年份:2017
简介:影片改编自获2014年普利策奖提名的同名戏剧,讲述罗伊丝·史密斯饰演的86岁女主角行将就木,她的记忆力一天比一天衰弱。有一天,一位长相帅气、与她逝去丈夫极为相像的男子来到她身边,通过讲故事帮助她慢慢回忆起往昔点滴。其实这位男子就是她的丈夫,只不过通过神奇的科技手段“重回人间”,在同一手段的帮助下,女儿、女婿等亲友..详细 >
开场前十分钟的对话非常值得玩味,然后接下来的剧情就是重复重复再重复,相同的一个故事被反复讲了三遍,还是以一种无比沉闷的方式,真的非常让人想死。整体氛围又是典型的性冷淡风+氤氤氲氲的雾气+各别镜头的模糊处理。大风,雨天,云层,墙上流动的画,波光粼粼的海面,室内画展,一切都是为了营造烘托出更好的室内戏剧效果。总之当两两人物开始坐下谈话,你就知道其中有一个人已经死去了。大段沉稳缓慢的对白,原来是改编自2014年普利策提名的同名戏剧,一下子说得通了。导演的整部电影核心支持都是威廉·詹姆士的理论。记忆既不是一口井或者文件柜,当你记住一些事,你记住的是记忆本身。记忆在成为记忆的一瞬间已经被篡改了。为此导演不惜把这个结论反复滥用。同时牵扯出来事关记忆、爱、和如何处理面对失去的人,Prime想成为人的观念真
三星半。最好的衍生就是生命。可一旦生命消亡,一并带走的不仅是肉体,还有记忆。而复杂的记忆要靠AI融合也难免会有偏差,不知多少年后的科技才可做到了?最后那幕三“人”谈话,假如不出纰漏,而是在另一个世界进行,也是挺温馨的。好像人生一辈子的总结,有了倾诉对象。
浮生若梦
你的记忆并不是事实,只是上一个版本的记忆。经过不断的遗忘与修改,两条狗终于变成了同一条。
沉睡的记忆,过去和现在的还原重叠,缓慢的好好告别,电脑真人影像尝试着这种努力。
超级棒。。强力戳我泪点,看一会哭一会看一会哭一会。。泪点为什么那么密集!爱的人都不在了,只剩下关于他们的记忆,只能一遍一遍的跟记忆说话,说的越来越多,细节越来越多,stuck in the memory,慢慢记忆中的跟曾经的已经不是一个人了,我们每次记起来的记忆都只是前一次记起来的记忆
节奏慢慢的,电影名字最后形成闭环,失去心爱的人的伤无法承受
家庭創傷,長照,全息投影,AI
高概念,完成的很无趣,适合做成黑镜短片。生者不断衍生逝者,为了留住爱,但爱永远是易逝的。什么时候才能真正有这种技术呢,创造逝者模板,通过聊天提及的记忆碎片,它不断完善逐渐鲜活,以你之口塑起人像,但它永远给不了你惊喜了。
合着就是这部电影里的人全都死光了呗,这算是什么故事,无聊至极。
也许让坚持看完的原因是这部电影是关于老去,回忆…的确更像是舞台剧
对唠叨的电影颇有感觉 全程生肉讨论AI伦理 身边亲近的人变成AI真是有一种细思极恐的感觉
闷-王菲
C+/ 第一次看如此倚重生活化台词表演的科幻。概念并不算太新鲜,难说没感到沉闷,但极其稳健的情绪积淀最终获得了丰沛的释放。虽然探讨的重点在于记忆,但也依然可看作AI试验中人何以为人的追问。假如说前三个层次无意中滑向了对生之真实性的确证,那么最后的对话恰恰证明,他人的叙述正是“你一生的故事”的前提,即便虚幻亦同等真实。
so weird
闷到不知所云啊
衍生幻象、记忆重构的各种软科幻老梗,舞台剧形式/生活流文本/表演体系构成冲突,无论哪个层面而言都是鸡肋之作。
假设感情在实体消亡后依然持久的话,一段关系最终也不过是和自我的缠斗和安慰。
开始还嫌有些沉闷,并误以为本片是想表达记忆和意识的虚幻不实一类哲学观点,当然我对用电影体现哲学观点这件事没有意见,只是觉得导演完全不会讲故事,用台词直抒胸臆的方式实在太直白笨拙了。但耐心看下去才发现另有寓意,主题原来是在讲人类的情感,而且很有韵味也颇为打动人心。真正的衍生玛约莉指的其实并不是那个复制的AI,而是与她同名的曾孙女,逝者虽已离去,TA的生命却通过亲人的回忆一代代延续下去,这种源于血脉和情感的传承与轮回,才是任凭再先进的科技也无法实现和取代的永生。
非常迷人的剧本和演绎!不断和过去沟通、和解、回忆、回味,不断地,爱。如果真要挑刺的话,“My Best Friend's Wedding”实在不怎样啦。2017.7.14 重看觉得更美了,记忆是犹如影印件,越复印越淡?还是随着一次次复述而凝固为语言?2018.6.11 第三遍了。与记忆对话,越是平淡的语言越是止不住流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