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茶舞》到底该叫什么的名字就不想太过纠缠了,查了下上映时间,貌似和尔东升的《门徒》是同期上映的,大概JS们想搭便车了,这次玩笑有点大了。
本片的编剧兼导演是一个在香港工作了十年的巴西人Max Makowski,从调色上看我一直以为导演来自意大利或者法国这种艺术氛围浓重的国家,失误了。
习惯了杜琪峰的黑帮片,刚开始确实还有点不太习惯这巴西人这么玩。
话说回来,这片子打上黑帮片的烙印有点牵强。
在《茶舞》里,无论桥段,还是色彩,到剪辑都能找到很多熟悉的影子,那个金色的logo(暂且这么叫吧,我实在不晓得那个东西到底算什么)运用很明显有《天使艾米莉》里法国佬的痕迹,童话般很浪漫,总是让人莞尔一笑;几个暴力场面,又难免让我把吴震宇和《罪恶之城》里的布鲁斯.威利斯联系起来,尤其是那些溅出来的色彩,已经完全脱离了正常的人类视觉范畴;《茶舞》拿做给电影学院剪辑课程是一个很好的范本,我个人最喜欢的还是《黄金万两》银行门口帕西诺上车被杀的那段,说回正题,如果象上面那样非要在看过的电影里找个和《茶舞》比较类似的,那么就《低俗小说》或者《梦之安魂曲》吧。
当然不必小瞧了Max Makowski这个巴西人,毛爷爷告诉我们,调查完再下结论也不迟。
整体来说,如果耐着性子看下去,《茶舞》还是惊喜不断的。
香港本身就是一个很奇特的地方,再加上导演又是个在香港生活过很长一段时间的巴西人,那种常见的香港街边文化被一个巴西人非凡的场面调度那么揉捏一番的话,展现出来的完全是一种独特不同以往的多元文化构成的气质,诱人之余,只能再次赞叹电影的魔力。
即使抛开这些学院派的问题不谈,我保证你依然会从中找到你喜欢的东西来,当然,前提是你是个热爱生活的人。
譬如关于绅士是如何讨女孩子欢心的,再比如奶茶的制作流程,记性好的话甚至可以顺便学下西班牙语的我爱你怎么说。
老实讲,我对Vivian的爱完全是建立在她的歌之上,总觉的她演戏还欠点火候,在《茶舞》她和吴震宇在车里那段长镜头的对手戏却恰恰得宜于她的稚嫩,我甚至无法分辨她的笑到底是在演还是真的被吴天王逗笑场了,轻松自然,傻傻的,Orz,又花痴了。
要说故事剧情的话,也正是我佩服Max Makowski的地方,镜头并没有采用动作片一贯的方式那快说事,因为要考虑前后剧情的衔接,繁杂的场面调度之下是大量的固定镜头,构图角度都很漂亮。
故事本身也很适合年轻人的口味,节奏进行的相当的快,段落和段落之间毫无过度,不比有些欧洲导演的作品,太喜欢用节奏来挑逗渲染观众的情绪,当然,那样预留出来上升的空间会更大一些,相对的也就对导演的功底要求更高了。
但是这并不代表Max Makowski是虚有其表的家伙,一方面,他还是很小心的留下了几个关于剧情的小尾巴让你自己去琢磨,另一方面,打个比方引用一个哲学小故事,如果把一个段落看做一个瓶子的话,镜头本身,声音,演员等等这些所有的视听元素分别是石头,沙子,和最后填满瓶子的水,缺一个不可,从这个角度看,《茶舞》做的足够好了。
关于《茶舞》的主题我实在不愿意去深究了,从表面上看是吴饰演的阿查的独白,应该说一个杀手的心路历程比较合适,期间有爱情,有兄弟情谊。
隐藏之下Max Makowski还是借着主角阿查表明了下他对康德的《道德论》的同意。
从妥协的角度看,狄龙那个警官的角色或许是导演心中的魔鬼吧:他在拿走尸体口袋里香烟的同时,也会请证人帮他做碗面还不忘记给钱。
直到最后,狄龙放过杀了意大利人的Vivian,依旧是导演个人美好的一个愿望罢了。
PS:LS有位同学把剧情分析的很透彻了,就不在剧情上费太多口舌了:)http://blog.sina.com.cn/s/reader_4160ec09010083kc.html
这部电影预告片做得很型。
但是经验告诉我们,预告片太过于帅气,会把你的期待值调动到很高,这样就很容易对正片失望。
(比如说之前有一个电影叫《一个人的奥林匹克》,单是看预告片那真是感人到鸟肌,不过正片就是水得一塌糊涂)而这部《茶舞》,在70分钟左右之前我也一直把它当成一烂片来看的。
其一是节奏大有问题。
莫名其妙地要表现人物性格的戏(主要是阿高和阿高愉快的朋友们)太多了。
那个用一堆照片表现夜总会场景的段落,于情节毫无意义,除了导演脑残要炫个后现代表现手法外没别的解释了。
其二是台词太装了,中二得我都要脸红。
男主也好路人也好谁也好,总要没事莫名其妙来一顿形而上的发言。
如果是为了要表达男主身不由己其实我不想当杀手我想当好人的这种情绪,那只能说是导演太失败了。
这种简单的玩意,吴镇宇靠眼神就能表达出来了不是么?
其三场面本身也很不怎么样。
好歹还披着个快节奏黑帮片的皮吧,怎么能把动作设计得这么蠢。
场面调度更是完全不用提了。
甚至于连血浆都懒得放,大部分时候就弄一坨一眼看出来是特效的红色来糊弄观众。
总之这个烂玩意姑且就靠着吴镇宇的好演技徐若瑄好可爱狄龙老戏骨撑到最后面了。
然后,就在我对这部电影非常非常失望的时候,导演却丢出一个惊天trick。
光是这个叙述性诡计本身就可以打9.5分,真是一白遮三丑,片子上了俩档次。
唔,这时候才注意到,被这个片子诸多的烂掩盖住的叙事结构,那是如此的精密巧妙。
所以说,看一部电影,能碰上这种体验真是最棒了。
你觉得它有型时,它让你失望透顶;你对它失望透顶时,它突然甩给你个意外惊喜。
用一百一十分钟换来这种过山车一样的体验,值哦。
感觉再一次被忽悠低俗小说里那个MR WOLF兼落水狗里的MR WHTIE对一个昆汀粉丝的吸引力徐若萱,这个萝莉大姐对一个萝莉控的吸引力还有吴镇宇,对一个JONNIE TO粉丝的吸引力但,但,但,怎么能这么忽悠我们呢!
又一部大烂片啊。。。。
什么JB“吴镇宇应该可以凭这部片子拿下今年的金马奖.”还是那几个眼神,那几个POSE。
在电脑前坚持了40分钟以后终于崩溃了,狂拖鼠标一阵,OVER。
关键是国语配音也巨烂。
当然,也可以乐观的想,幸亏是下载到电脑上看,要是去了影院可能有3个坏处,1,浪费更多的时间;2,浪费更多的钱;3,被同去的女人认为品味巨差。
套用片子里吴镇宇说的那段话:“一个世界有一个世界的魔鬼和天使”,妈的,什么什么司机的巴西导演,就别来拍什么广东片了。。。。
虽然您可能真的在香港呆了10年。。。。
每个人都有自己的世界.过了界就分不清天使和魔鬼了.你的天使也许就是我的魔鬼.天使魔鬼也许就是同一个人。
拿着花的女人看上去总是幸福的.而拿着花的男人看上去总是傻傻的.要做傻傻的男人。
傻傻的人是快乐的。
女人因花而美,男人因花而浪漫.花因男人和女人而变的多情.多情自古空遗恨。
恨不得。
李清照。
鲜花、电影、音乐、奶茶、小资、怨念、难解、杀手的恋情、温暖。
怎么样区分清纯?
什么人可以信任?
如果一个女人聪明但又长的比较难看的话,这个女人总会有些时候让人讨厌的。
他为什么要死?
我可以为她做些什么?
他到底是一个怎样的人?
最难杀也最容易杀的人--自己本来是不想写在这里的.因为看的时候不停有人打断.所以有些细节还不太明白.有空在看一遍.还可以的一部电影。
其實,我覺得我根本沒看懂這電影。
只是一種莫名的喜愛,讓我念念不忘優雅而凌厲的手法,讓我有replay的欲望,讓我給了四星。
說不清楚為什么喜歡,也許,這就應了那個很玄的詞語---feel吧。
人,總是從疑惑走向確定,若干年后,生活經驗積累到一定程度時,才能爬上這個臺階吧。
樓梯,總要一步一步走上去的。
從拳腳生風、捶捶入骨、目露兇光到干凈利落、舉止優雅、若有所思,這對于殺手的電影來講,是一個很大的飛躍。
以前的殺手電影是斗兇的、斗氣勢的,是武斗;近年的殺手電影是斗智的、斗魄力的,是文斗文斗也好,武斗也罷。
重點是要抓住觀眾的心,讓觀眾的思想跟著劇情的發展而變化,這才能調動觀眾的情緒,才能讓觀眾融入到電影中去體會去理解導演的想法(題外話:記住這點,就不怕看“恐怖片”了)近年的殺手電影也算看了一些,總體感覺是:殺人也是一種職業,殺手也是一個人。
沒有所謂的應份,不是說殺手就一定冷漠,就一定無情,就一定心理變態。
正如,老師也不一定是好人那樣。
職業和人格是不成比例的,是沒有直接聯系的。
真正的紳士貴族,就算死的時候,也是那么的優雅。
現在電影里面的殺手,就一個字---拽!
So,I lovin' it!
如果没有朋友的推荐,没有我喜欢的吴镇宇,我想不会注意到它的存在。
打发消遣级别的电影,不会太累,不会太苍白。
黑暗中的舞者——由吴镇宇看《茶舞》文/1度西装、墨镜加手枪、性感撩人纱裙里若隐若现的乳房及充满诱惑的眼神,配以硕大却比例失衡的《血门徒》,然后是“《无间道》级影帝阵容 《云水谣》当红欲女”的宣传标语——这样一副海报给人的第一主观印象便是低俗、低媚——因此,开始我也只以为这是又一部粗制滥造的港式黑帮片,仅因为对吴镇宇的偏爱才选择了播放,心中并无任何期望——颠峰之作的《无间道》衍生出太多低劣的复制品,起死回生的超越如同奇迹般渺茫得令人不敢奢望……然而,轻快的乐曲一响起,空气中便跃满了轻灵的乐符,忽然间有一种“枯木逢春”般的微妙感觉,——接踵而至的是节奏感十足的视觉刺激,凌乱却干劲的画面——化腐朽为神奇的奇迹突然居临,令人耳目一新——直到影片即将结束之时:原以为穷途末路的悲惨结局里却看见吴镇宇架着腿坐在黑暗之中,那份镇静自若刹那间使我感到一种透心的凉,终于明白这是他一个人的舞台,虐杀是他为爱而做的轻灵之舞,舞尽芳华、舞尽生命,无怨无悔……“我用淬满毒的暗樱做爱的圣灵,这干脆而华丽的了断,就已是无上的恩赐。
”看完电影,我突然想起这句话——一篇记不起名目的小说里的一个句子——但我想用在这里是贴切的:吴镇宇饰演的阿茶是一个杀人不眨眼的杀手,受雇于人,通过反复在影片中出现的红包接生意,手段极其残忍,然而,为了心爱的女人他不惜与自己的老板做对、同警察反目,最后走入绝境——一个简单的故事,看完之后,首先使我想起的是十年前的《一个字头的诞生》,因为同样的充满了震撼的力量及奇异的色彩,但仔细一想,从《百年好合》、《购物狂》等影片来看,韦家辉不可能再有十年前的才情。
后来才知道导演是一个不熟悉的外国人,满意之余不由得又凭添一份失望:不知道中国何时才能有这样的个性导演。
总的来说影片基本上的构架是形式大于内容,在一定的时间背景中导演别出心裁且十分认真的完成了他的倒叙与插叙,虽然说这样的手法谈不上创新与突破,故事与叙事手法的饱和程度在我看来还远不如马其顿的老片子《暴雨将至》般完美无瑕,然而,这样的形式用在港式黑帮片里倒是足见导演的努力与用心。
很多人拿这部影片与《疯狂的石头》做比较,想说的无非是:“如果说《疯狂的石头》是06年的一大亮点,那么《茶舞》便是07年的开山巨作,突破创新了华语电影的新概念……”其实,就个人来说《疯狂的石头》并未带给我眼前一亮的感觉, 太多的投机成分反倒令人厌恶;《茶舞》却是稳扎稳打的展开了其独特的个性风格,灵活的场面调度加上贴妥而紧凑的剪接,贯穿全片的节奏感干劲有力,不由得使人感到惊艳。
说到《茶舞》的形式,在这里可以谈谈王小波在谈论杜拉斯的《情人》时所说的一些观念,他说:“一篇小说完成之后,花上比写作时间多上十倍的时间来调动段落的顺序,可以得到一篇甚至于出乎作者本人意料的新作……”,王小波坦言他相信杜拉斯的《情人》经过这样的编排,我也愿意相信《茶舞》同样进行过这样的编排,据说:“《茶舞》的导演1994到1995年之间便完成了初稿,直到2005年才出品……”虽然说影像不同于文字,直观画面的乱序调用很容易给人故弄玄虚的感觉且会冲淡叙事的本身——因为它不具备文字看不见的内蕴中广阔的思维空间——但不管怎么说,《茶舞》仍旧带给了华语电影的一种全新的概念或模式,在注重商业效应的今日,这样的个性风格尤显珍贵。
做为《茶舞》核心人物的吴镇宇对于此种风格的电影可以说完全是轻驾就熟,依旧是那副酷酷的略带神经质的模样,干净而潇洒,炉火纯青的演技总是在不声不响中显露出他独特的银幕魅力。
在这部片子里,吴镇宇的表现更是肆无忌惮,洒脱到淋漓尽致,举手投足间无不彰现着其特殊的杀手身份,干脆利落;而眉目间则展现出其杀手身份所特有的沧桑与无奈,他也渴望爱情,却只能远远的伫足观望——影片中,在落地玻璃后面安静的看着徐若瑄的那一幕,万种柔情皆溶入那安静的一瞥,令人暗自神伤;而徐若瑄,在经历了诸多三级片的磨练之后,虽成功转型,事业如日中天,但在演技反面依旧乏善可陈,无论是《云水谣》还是《茶舞》依旧没能摆脱一个花瓶的局限。
《茶舞》,带着“首部入选2006年戛纳电影节关注单元及2006年圣丹斯电影节获奖影片的名衔”,即将于2月16日在中国大陆地区火热上映——这时片名却改成了《血门徒》(这便是本篇开篇之时所提及的海报名目与内容中出现的名目不同的原因),其中原因我曾百思不得其解,观其内容与“门徒”根本无甚关联,再看其英文名《One Last Dance》也与“门徒”挂不上关系。
后来,偶然中想起尔东升力作《门徒》早已是频闻风声,却始终不见真面目,难道其中有渊源?
查证后得知,《门徒》将于2月14日全国同步上映,忽然间明白了原委,却颇有哭笑不得的感触——对经济利益的追求扭曲了事物的本来面目,不知道这是谁的悲哀谁的错……
西方风格 港产手法!
配乐brokenorange映衬屋内橙色的布景 很暖 很浪漫 导演用心了 伴随着口哨声中的舞步 定格在最后一枪的落幕 片尾夹片中老吴苏苏的砍价声 雨声 伞声 皮鞋沓水声 沁心 看原版好 不会影响观影效果 http://www.vodxc.com/DZP/15013/15013-0-0.html 时间回到20 0506年 补回一张票https://www.bilibili.com/video/av23637849?from=search&seid=4954707145773595473
实在不知道我该说这部片子好还是差。
硬要把几个故事A,B,C人为地分拆开,然后分A1,A2,A3,B1,B2,B3,C1,C2,C3,随后杂糅打乱次序,前后捏一捏,整饬整饬,拿出来。
观众猛然发现,这个电影变成C3,B1,B2,A2……看够了这种叙事。
从《记忆碎片》开始,这种叙事的阴影就像盘踞在所有商业片导演艺术片导演心头挥之不去的阴影。
无数得电影膜拜、模仿、重复之后,部分电影开始变成导演+编剧同观众较量智力的产物。
你看得懂吗?
看不懂说明你欣赏的艺术层次不够。
于是无数看客热衷于情节的厘清,前后剧情的编排。
剩下一拨导演编剧在那儿偷乐:我要是按着常规来,所有人都把我用唾沫淹死;看吧,我就把故事剪剪开,闭着眼睛剪辑一把,所有人都开口说好,一帮小样……我们是不是在关注叙事技巧上,太深入了,太追求了,太为叙事而电影了?
电影只有编剧技巧么?
老吴还是一如既往地扮酷,一如既往地神经质。
徐若暄,拜托了,你还是不要出来当花瓶了,这么久了,眼神还是跟出道时候一样木讷,还是只能演演吧女(_ ._) 倒还是阿高这个角色还有点吸引力,面部表情夸张,肢体语言丰富,在楼道里面躲避摄像头相当可爱,后来死之前自己也被染了红头发- -!!!目前我还没看出来这是一部技术意味浓过表现意味的片子是好片还是烂片。
倾向于是一本烂片,几乎可以2倍速度观看。
导演可能看了不少黑帮幽默式电影,急于卖弄,很多场景显得反而做作和多余,再一看原来是老外就不足为奇了。
劇本磨嘰,導演太作了。
两星半,半颗星给最后片尾的彩蛋
亮点是那首很顺口的曲子
还是一部不错的电影 从阿高死后 以为电影会落入俗套 没想到最后的半个小时 却让我目瞪口呆 嗯 严格说来是的奇怪的电影
心理阴影。
结构比较特别 整体还是平庸
好好讲故事不会吗
意外发现的一部电影,高智商电影呀,看完剧透之后还一头雾水的呢,线索框架什么的完全不懂啊。喜欢那个用照片拼凑镜头的手法,另外结尾的时候,阿查安慰阿Mea说“手法真烂,这么近都打不中”,小小感动一下。还有还有,女神真漂亮!!
相当流畅,到最后才知道被导演玩了,阿高也很出彩。
最爱的男人加最爱的女人...却那么难看!
除了吴和狄,其他人没有演技可言。
全剧只有一个看点,就是某人的眼神,花里胡哨的剪辑死一边去
什么鬼东西,很难看!(打星是为了不再给我推荐。。)
配乐很不错!~
又是個鏡頭和剪輯都很有意思的片子 劇本一般 吳鎮宇一如既往得很會演
说实话,没怎么看懂
5年前看了两遍,以为看懂了。现在又看了一遍还是不懂。最后不得不看攻略。一个巴西导演在西加坡拍了一部浓郁的港式电影又把电影剪的故意让你看不懂。太烧脑细胞了,什么记忆碎片在他面前都是渣啊。看完了记得看下攻略,你以为的看懂实际上并不然啊。。
没错,我是为了看徐若瑄
奶和茶有投放顺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