突然发现这样一部好剧,很惊喜朋友告诉我,如果想谈恋爱了,那就去看一步爱情片吧这部剧是我绝佳的选择,看着瓦洛佳和娜塔莎从相识、相知到相爱,跟着他们一起笑,一起哭,仿佛自己也置身其中,感受到这份爱情的美好,跨越半个世纪的爱情,即使分开很多年,他们的心从来没有分开过,50年来对彼此的承诺与信任,始终从未改变,我宁愿相信世上是有爱情的,希望自己也能遇到美好的爱情,不负此生
喜欢朱亚文,特别是红色年代剧里的朱亚文,所以一口气把《我们的法兰西岁月》、《远去的飞鹰》和《我的娜塔莎》刷完了。
三部剧中,《我们的法兰西岁月》完成度最高,剧情、演技、服化道都很精彩,而《我的娜塔莎》和《远去的飞鹰》虽然短板明显,但仍不失为一部好剧。
因为年代差不多,又同样是异国恋,很多人喜欢把高志航和庞天德对比着看,《我的娜塔莎》的弹幕里面,大家都说庞天德如果换成高志航的人设,不至于和娜塔莎苦恋一辈子。
但同样的,如果高志航能和庞天德一样痴情,也不会有葛莉儿后来的悲剧。
虽然同样是朱亚文扮演的,但庞和高在人物塑造上差别很大,庞是静水流深,高是绚烂烟花。
庞是多面的、复杂的,有少年意气的一面,有睿智儒雅的一面,有隐忍犹疑的一面,有深情执着的一面。
战斗时是坚定的布尔什维克式英雄和情人,骨子里却是无力反抗父权的少爷和孝子,强大又脆弱,勇敢又纤细,不管是爱情还是亲情,庞始终被动、后知后觉、处处妥协。
而高则简单、热烈而纯粹,他留学法国、穿军靴、喝红酒、开飞机,有着法兰西式的激情和浪漫,骨子里仍是来自东北农村的穷小子,穷过、苦过,无所畏惧、恃才傲物。
不管是娶妻还是离婚,把葛莉儿留在身边还是撇在乡下,在奉天还是去南京,高都是绝对的主导者和优势方。
因此,在面对封建大家长时,同样是孝顺中带着狡黠,但和高相比,庞在父母面前并不具备多少话语权,反叛也不够坚决。
与高的生米煮成熟饭完全不同,庞恪守婚前不圆房的孝道,要求娜塔莎学习如何讨好自己的父亲,花了20多年的时间让父亲接受和认可娜塔莎。
可能因为大家都同情葛莉儿和娜塔莎,高和庞被很多观众骂成是渣男,让我不得不为他们辩驳几句。
当今的网络环境下,渣男早已变成了一个梗,万事皆可成渣。
如果说高因为短时间内再婚被骂成渣男尚有说法,庞被打成渣男派可就太冤了。
评价一个影视形象不能脱离他身处的环境和时代,更不能大开上帝视角。
庞并没有娜塔莎那般勇敢和坚决,而是经历了从懵懂觉醒、闪躲逃避到热烈回应最后勇敢追求的一个漫长成长过程,他在感情中一路跌跌撞撞,中间隔着战争、种族、封建家长的反对、中苏关系破裂这几座大山。
而委屈求全的结果是终难两全,最后庞既没能尽到人子孝道,又辜负了爱人、苦了自己。
可庞身上的多面性和复杂性才是这个角色的最大魅力。
他是那么真实,他的隐忍和深情、挣扎和成长,软弱和执着,都让人动容。
全剧最喜欢的情节就是庞骑着自行车,娜塔莎坐在后座,他们终于排除了万难走在了一起,阳光洒在脸上,脸上洋溢着笑容,幸福触手可及却嘎然而止,火车站的离别之吻虐得人心肝疼。
和庞相比,高在爱情方面可以说是天然的老司机,他很清楚自己的性吸引力,也很受女人的欢迎。
但认真看过剧的人,真的会觉得高志航渣吗?
在回答这个问题前,先来说说两部剧的定位吧。
《我的娜塔莎》这部剧的缺点和优点都很明显,看战争部分,这是一部漏洞百出、逻辑细节全是硬伤的抗日神剧。
但如果把战争当作背景,把它当成一部纯爱剧来看,这部剧拍得细腻缠绵,凄美动人。
而《远去的飞鹰》里面,爱情是背景,高志航的抱负才是主旋律。
很多人只看到高为了开飞机而舍弃了葛莉儿,却没有看到他几乎将自己的所有都舍弃了,亲情、爱情、友情、金钱和权力。
和许诤不一样,高成为飞行员不是为了“升官快发财快,娶了老婆还有姨太太”,也不仅仅是爱好和职业,而是实现“航空救国”的唯一途径。
他把名字“高铭久”改成了“高志航”,远赴法兰西留学,他说“别人是在开飞机,而我和飞机是一体的”,对他来说,离开了飞机的自己对国家将一无是处。
在腿受伤被告知不能飞后,他选择结束自己的生命,而不想在民族危亡之际成为等待被救的芸芸之众。
为了能再上天,他拒绝打麻药,选择打断已经愈合的断腿重新接受接骨手术。
他自恃甚高,目无长官,好几次抢了张学良风头,却愿意低声下气忍受羞辱,接受一份降军衔降军饷的工作,好几年和看不惯自己的长官苦苦周旋,因为只要有一丝“开飞机打鬼子”的希望,他也要牢牢抓住,哪怕承受来自四面八方的质疑和嘲讽。
这些嘲讽甚至来自他最亲近的人(母亲、妻子和好友),虽然并无恶意,却让高也忍不住一遍遍嘲弄自己,也曾怀疑“航空救国”不过是一个骗局和一句空话,却始终不肯放弃。
他不懂政治,更不屑与政客打成一片;他不怕死,只怕自己还没打鬼子就死在诡谲多变的政治风云中。
最后一次执行任务时,队友提醒他,上级想借日本人的手除掉他时,他只是笑笑,因为死在天上是他最好的归宿。
高说:飞机是我的命,葛莉儿也是我的命,跟葛莉儿相比,飞机算个屁。
他在说这句话的时候是真心的,愿意为了葛莉儿放弃开飞机是真心的,打鬼子时对着葛莉儿的照片喊“葛莉儿你在哪”的时候也是真心的。
只是他对葛莉儿的执念,终究大不过“航空救国”的信念。
我们看过太多“爱江山更爱美人”和“霸道总裁只爱我”的戏码,却无法理解舍弃儿女情长而选择救国的抗日英雄,这实在吊诡得很。
况且这部剧是根据真人事迹改编的,历史上的高志航没能以一己之力与整个国军“不得有外籍配偶”的禁令抗衡,更无法站在上帝视角上大开“江山美人都不负”的金手指,他只是诸多“舍小家为大家”的抗日英雄的一个典型,仅此而已。
很多人骂高“渣”,主要是因为他“抛弃”葛莉儿两个月之后就转身去追求女大学生。
真实的历史我们不得而知,从剧情中来看,虽是意料之外却也有迹可循(当然剧情在对这段感情的处理上显得很粗糙,这是剧情的锅)。
不知道大家有没有注意到,在高邀请叶蓉然去家里做客前,他对叶并未展现出追求的意思,纯粹是一个男性在面对一个漂亮女性时不自觉的“撩”(这里可以参照高对待女记者的态度,三分撩三分暧昧三分享受被美女仰慕)。
真正想娶叶是在到家后,勤务兵告诉他女儿不见了,虽然后面发现是虚惊一场,却让高意识到,他的女儿需要一个妈妈,他好安心去打仗没有后顾之忧。
对待高的第二段恋情,除了高的母亲一开始为葛莉儿打抱不平外(后面也很快劝高尽快娶叶),其他人没有表示出丝毫的惊讶或不理解,因为剧中人是活在他们的世界,而不是带着21世纪的视角,在国民军官“娶了老婆还有姨太太”的大背景下,在高与葛莉儿已经没有再续前缘可能性的前提下(何况葛已经不知所踪),与其说是高快速移情别恋上了叶,不如说叶刚好适合当他孩子的妈妈:喜欢他的孩子(不排斥孩子叫她妈妈),知书达理,出身名门,长相和性格他都不讨厌。
就像许诤说的,高喜欢美女(但谁不喜欢呢)。
不管是从高的视角还是剧中其他人的视角来看,他负了葛莉儿是事实,但没有背叛葛莉儿也是事实(当然这是一个丈夫的基本职责,这里没有要赞扬或是开脱的意思,只是在陈述一个客观事实),如果没有那条军规,相信高还会撩其他女人,却保持对葛莉儿的忠贞,对高这种深情又风流的人设来说,这并不矛盾。
可以说,葛莉儿是时代的牺牲品,而高也同样是,只是作为一个流亡在异国他乡的白俄贵族后裔来说,特别是一个柔弱的女子来说,葛莉儿的遭遇更值得同情,但如果因此就指责高是渣男,未免有失公允。
痴情如庞天德,骄傲如高志航,他们都不完美,虽不是渣男,甚至比同时代大多数男人都忠诚,他们的性格中却都打着时代的钢印。
高可以见一个撩一个,和女记者整晚跳舞,却不允许葛莉儿穿高跟鞋;庞很少正面反抗父母,却要求娜塔莎学习《女儿经》,做一个合格的儿媳妇。
这些都是他们身处男权世界的「理所当然」和「无可奈何」。
而作为女性角色,不管是强如苏联战士的娜塔莎,还是纤细的异国难民葛莉儿,她们都注定需要「理解」和「接受」,随时准备「成就对方」和「自我牺牲」,最后成为英雄浪漫史上的一抹桃色谈资。
好在当今的女性已经拥有了更多的话语权,大可不必纠结于他渣不渣,不管是爱和被爱,还是独自美丽,选择权都在自己手中。
最后想夸一夸这两部剧中的朱亚文,穿军装帅到炸裂,念情书苏到极致,拍吻戏好看到想恋爱,希望他能多接正剧少拍偶像剧。
说来也奇怪,本人也算是个九零后,可偏偏对偶像剧不感冒,就喜欢这种乱世之中的爱恨情仇,这种爱才叫大爱,这里的恨也才是大恨。
只要你不对爱情绝望,世界上就又多了一个相信爱情的人。
只要你对爱人认真,世界上就又多了一个痴情的人。
雨果说过,人有两次生命,一次是出生的时候,另一次就是萌发爱情的时候。
我什么时候会遇见我的第二次生命呢?
很感人的一部爱情战争片,男女主角演技都不错,女主是一位漂亮的外国演员,但是在剧中一点都不违和。
庞天德和娜塔莎虽然来自不同的国家,但是他们的爱情却是如此的坚定真挚。
有很多次的机会他们可以结婚在一起,为了国家他们选择再等一等,这一等便等了几十年,还好结局是美好的,这么相爱的两个人终于相守余生了。
这是一个浮躁的社会,喧嚣的社会,对于这样一份美好的爱情也许只能存在于上个世纪的四五十年代了,虽然现在红剧仍是广电总局宣传的主题,但我想也许看的人似乎也并不是那么地响应。
看了我的娜塔莎,心中真的很有感触,一直都想用最完美的文字来形容这部剧,可是我的词汇太缺乏,终究只能是胡乱说几句罢了。
不可否认的是,这部剧中间某些部分不是很好,譬如,潜伏那一段,说真的,我感觉与余则成的潜伏相比,真的是逊很多,但这毕竟是一部爱情史诗,主打还是爱情二字,前面的战争、潜伏也全部为了娜塔莎与庞天德的爱情做铺垫。
太多的变迁。
误会、国家政治是阻碍在相恋两人之间最大的障碍,但在国际河的两岸,他们彼此用旗语表达自己最真挚的爱情,说真的,许久没为电视剧哭过的我,在这样的比划之间,已是欲罢不能,我不知道那是一种怎样的信仰在支撑着他们,彼此不顾世间的寒冷,也许在他们看来,早已经忘了天有多冷,水有多冰。。。。
一直很喜欢朱亚文,看了太多的偶像剧,后宫剧,也许正是一种这样的纯中国爷们,这样的硬汉帅哥才能让人更加觉得眼前一亮,演员演技真的很棒,我习惯每次看完一部剧后再继续看他们的幕后花絮,这部剧喜欢的让我看完花絮之后发觉原来这样美好的爱情却是演出来的,难免让人感觉有种被骗的感觉,也许,这样的爱情只能存在于电视剧中罢了。
正如主题曲唱的一样,千里万里的风云,怎能阻隔爱的人在路上,那样的一江春水又岂是能阻碍相爱的人的理由,跨越了国界,跨越了漫长的半个世纪。
唯一让人欣慰的是,最后俩人还是在一起了,并且还有了一个儿子,尽管有点假,但还是让我心中留下了一丝安慰,否则真的枉费了看了这么多集,还是喜欢大团圆的结局。
喜欢朱亚文,喜欢娜塔莎,喜欢他们那种美好的爱情,亦有如此,夫复何求?
他们曾各自流浪,如今又在洪流中相遇,但是他们本就在洪流中,洪流一次次给她们希望又一次次把他们分开。
庞天德和娜塔莎对爱情是纯洁的是坚贞的。
他们即使流浪也不曾忘记对方。
他们这样的爱情才是一生只够爱一个人。
我羡慕他们的爱情,也希望有这种一生只爱一个人的爱情。
他们虽然过了50年后才相遇。
但是感觉他们的爱情却还像年轻时那么炙热,我喜欢他们
我是跟着爸妈一起看的《我的娜塔莎》这部剧,开始没想着看,只瞄了几眼,后来慢慢地被剧情吸引住,结果全家我是最入戏的。
全剧我哭了几次数不清了,最后一集,也就是我刚刚看完的,哭到泣不成声。
想着过来发表一下自己的感想。
与其说它是一部战争片,不如说它是一部爱情片。
全剧分为两个部分,第一部分主要讲述的战争,抗日,虽然有爱情元素,但主要侧重的还是抗战。
第二部分导演把全部的侧重都放在了“爱情”上,第一部分为第二部分做铺垫,使第二部分讲述的爱而不得更加感人肺腑。
电视剧情几乎是讲述了男女主人公庞天德和娜塔莎的一生,老年时期他们的装扮造型给观众造成了强大的视觉冲击,使人不禁感叹岁月的残酷,时代的落后和爱情的伟大。
剧中人物性格鲜明,尤其是对爱的敬重崇拜,专一永恒,与快节奏的现代年轻人对爱情的看法形成鲜明的对比,更加突出了以前爱情的真挚。
庞天德虽然觉得爱情重要,但是祖国在他心中还是高于所有的,包括爱情,这种人物性格塑造还是没有违背价值观。
庞天德和娜塔莎的爱情是值得被人尊敬和钦佩的,他们的爱早已不是简单的爱,而是上升到一个很高的层次,用一辈子去诠释。
他们一辈子都在错过,明明很相爱,但迫于现实而不能在一起,他们从来没放弃彼此,苦苦追寻对方,不管条件多么艰苦,但好像心中有爱,一切都不是问题。
大半辈子都在寻找、等待,还好最终结局是好的,成就了他们,没有造成一辈子的遗憾。
所以,遇到了请好好珍惜,别让人生充满遗憾。
这部剧是我看过所有的电视剧对于爱情最好的诠释。
也让我这个生在什么都是快节奏,包括爱情的人相信爱情。
我深刻理解了从前车马很慢,一生只爱一人这句话,用这句话形容这部剧最好不过。
我的娜塔莎 (2012)8.42012 / 中国大陆 / 剧情 战争 / 郭靖宇 / 朱亚文 伊莉莎
首先,两人都爱国,为了自己的国家建设贡献力量。
始终没有为了爱情而失去理性不服从上级安排。
二人经过多年的努力,突破无数现实的阻隔,最终走到一起,且不负国家,孝敬父母,还妥善解决纪子的问题。
抗联阶段剧情真实感强,庞天德的队伍被出卖后无奈分散游击,冒险和悬念丛生且令人忍俊不禁!
然而战争戏份结束后,感情戏线也精彩绝伦,细腻、合理,冲突此起彼伏,实在感人至深!
从来没有见过像娜塔莎那样直接,无私,温柔和善良的爱人。
从某种程度上,庞天德配不上美丽的娜塔莎。
因为他没有办法像娜塔莎一样做到,为了爱情,完全将其他都抛之脑后。
但是我又被那一次,当娜塔莎刺杀罗斯切夫而陷入困境之后,他终于没有再瞻前顾后,直接冲过去去救她。
他终于说出了,“我爱你”三个字。
明明他早就把普希金的诗句看完了,而顺子就比他直爽多了。
但是我知道,他们都为了爱付出了很多,没有多少人可以坚守一辈子等一个人的诺言,就算他最后娶了纪子,我还是认为他没有违背这个诺言,我自私地觉得他已经做得很好了。
这样的爱情我不知道该怎么样形容,一生的曲折流转,一生的等待与煎熬。
幸好最后他们相遇了。
很多他们分离的场景我没有哭,反而是庞善祖临终前说他的儿子是天下最痴情的爷们,真的好感动,原来得到父母的理解是那么开心的事情。
最后只想说,为了朱亚文来看这部剧,没想到那个时候的他演技已经令人倾佩,他的眼睛里有星辰,有大海,有他的娜塔莎。
我爱你,朱亚文。
我的娜塔莎,我的永不消逝的电波我的瓦洛佳,我的永不褪色的勋章全剧由战争写到改革开放,对国家的情,对亲人的孝,对爱人的念,无一不在剧中深深体现,剧中有些细节没做好,但透露出的情怀,做的淋漓尽致,到后面瓦洛佳,娜塔莎,瓦兹洛夫,纪子,都在用自己的方式诠释着各种爱,这部剧很喜欢,到后面真的看哭了
压缩10-15集才能看,各种降智式反反复复
好美的爱情故事!
“导演改YY外国妹子啦。你看,娜塔莎是金发碧眼,丰乳肥臀,那英姿飒爽的劲儿,正好衬出纪子的温良贤淑。大苏维埃帝国的娜塔莎,小日本的纪子,两大强国的妹子侍侯着一中国少爷,这点福气还小吗?”
朱亚文好帅一男的
小时候不懂事,不明白为什么喜欢的人不结婚,直到长大了才明白,有些#因素是阻挡不了的。小时候就是靠着这认识朱亚文的。我爸爸超喜欢娜塔莎这个演员的。
居然是郭靖宇的,小时候好喜欢看
被深深地感动了,50年的爱情。
一个中国男人和两个外国女人的故事'我家男人都爱看
看过一部分,只不过女主总是面无表情。为了她那个固执的信仰,感到别扭。
男人越看越可恶,两个女人倒是执着天真爱恨分明。贱男人值得你们这么投入么
作为爱情剧,它是合格的,但导演想拍得太多了,拍出个四不像,抗日拍得很垃圾
春节时跟着爹妈一起看的。每次都是没演完我就睡着了。btw,,朱亚文的声音和表演还都不错。仅此。
略
几年前看过,感觉一般般。现在再看,绝对不一样的感受。拍得那叫一个跌宕起伏回肠荡气。庞天德(瓦洛佳)既智勇兼备又情义深重,当然了,帅气是标配,真给中国爷们长脸。有个疑问,有个演员老在眼前晃悠,一会儿是日本军官,一会儿是日本医生,一会儿是中国老百姓,一会儿又是铁道员,甚至是车间工人,也是醉了!
童年回忆
很多情节不衔接还拖沓狗血,很多逻辑硬伤,众多人物脑残,前面庞天德的迂腐木讷气死人,放着娜塔莎这么美这么魔鬼身材这么痴情的妹纸竟然能坐怀不乱,实在不可思议!后面还挺感动~~简直比牛郎织女还苦逼 ,本想只打两星,谁叫乌克兰妞这么美朱亚文这么帅呢!最赞的还是吻戏~朱亚文的吻技实在销魂无比~~
琼瑶阿姨的对白
爷爷奶奶再看这个电视剧 我想说这个故事很好
我的挚爱 战争爱情片
男主真是害人害己,队友也都猪队友,三星全给女主。不知道后面会不会有转变,反正我是气的看不下去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