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次看的时候只看了三十分钟,一直也没有看出在讲什么,只是看到了女主更换男友。
这个周五的晚上又再一次从头回看,有三点感触:第一,童年对一个人一生的影响,更加让我坚定了一个无论怎样,一定要把孩子留在身边长大的决心,也许生活没有那么容易尤其是有了两个孩子的家庭各方面的经济压力,但是当初选择有宝宝,还要两个的,一定要付起做父母的责任。
童年的不安全感和恐惧对一个人一生的影响比你所看到的要多的多。
第二个点,是对我一个人生信条的改变,我一直认为爱情是人生的全部,只要爱情好了其他一切的放弃都是值得的。
但是其实人生还有还多内容啊,朋友,亲人,爱人,工作……这些才构成了全部的生活,也许生活中要面对的有很多,但是最重要的五个已经构成了你人生的全部,而这五个是什么,就是你的选择,但是爱情不是全部,否则两个人都会累,反而经营不好爱情,但是爱情可以是你最重要的一部分,一切权衡都是一门哲学
奔着沙沙来,看完、感动惊喜愉悦。
结尾女主和心理医生没有在一起是一个回味无穷的处理,是的,人生道路最终还是要靠自己。
女主的一个个男朋友也都是“非渣男”,让女主逐渐成长,其实都是女主自己的原因。
剧情繁简得当,人物饱满丰富,值得一提或者相当出彩的是片中的插曲,契合剧情,非常喜欢。
会二刷三刷四五刷……
印度电影中的女性特点是,拥有英语系特性,工作生活有欧美背景,生活独立自主,人生中主要的困难来源于落后的印度宗教和家庭。
而电影阐述都过程就是这些美丽坚强的女孩克服家庭宗教的困难,寻找到真爱的过程。
很难说这样的主题不好,但和实际生活总有很大的落差。
追求真爱和自我很重要,但更多的时候我们需要的仅仅是能够填饱肚子的面包而已。
《Dear Zindaji》(美好的人生)影片大部分取景地,都在南印的果阿,嬉皮士的天堂,女主曾经在海滩边和心理医生(沙鲁克.汗)聊有关童年最快乐的经历是什么的话题,医生也分享他童年经历,两个人在海边,迎着海浪玩耍,增进了感情。
女主后面才自然而然地,和医生分享她的童年故事,才知道原来她每次将要和一个人确定关系的时候就要迅速结束这段,是因为童年的时候曾经有一段时间和父母分开,一直给他们写信,确从来得不到回应……所以,她害怕被抛弃,被孤立,为了得到安全感,她在别人抛弃她之前先抛弃别人,在别人说拜拜之前早已说了拜拜,她一直带着这些包袱活在恐惧当中,害怕再次去承受这些痛苦。
而心理医生的建议是,为什么不在抛弃别人,和别人说拜拜的时候,先赶走这种恐惧本身!
为什么不对人生重新say Hi,重新认识人生。
就一次撤掉他们父母的身份,以两个普通人的身份好好看看,就像那些总会犯错的普通人。
这些童年的时候很难理解,但现在作为成年人,我们至少可以试一试不要让你的过去勒索你的未来和现在。
于是,女主就和家人和解,打开心扉地表达她对身边的人的爱意,改变对生活的态度~片尾,最后一节心理课的时候,女主鼓起勇气,向医生表白,医生也对他有好感,可以还是拒绝了她,因为心理医生和患者交往是有违反职业道德的。
女主转身离开诊室的时候,医生坐上了,那张只有当你喜欢某个人,但不知道怎么办的时候才会响的椅子,结果,椅子真的响了~两个半小时的印度电影,没有很多宝莱坞一贯的歌舞片段,没有脏乱差的街道,相反地,有浪漫的海滩,有刚好可以传情达意的BGM,有文艺复古的室内设计~
这是我看过的最棒的一部讲原生家庭的电影。
女主因为原生家庭,父母的离别,打压等各种原因,无法真实地表达自己的情感,只能压抑自己的感情。
所以在每次面对爱情时,她都无法正确的表达自己的情感,总是和爱人不欢而散,让自己很受伤。
而实际上当一个人状态不好的时候,她在各方面都受到影响。
因为女主的心结,导致她无法正常地和家人交流,甚至连工作也受到了影响。
直到女主遇到了心理医生,帮她解开了心结。
父母也是普通人,父母也会犯错。
当你以一个成人的眼光,去看待你父母时,你才能慢慢理解他们,原谅他们。
当女主和父母和解后,她也和自己的内在和解了,她的工作也越来越好,可以正常地去谈恋爱了。
当一个人状态好的时候,其实她的各方面都会变得好起来。
所以自信的状态,才是最重要的。
因为心理治疗的过程,女主爱上了心理医生。
但是出于职业操守,心理医生并没有接受这份爱。
女主爱上心理医生是因为心理医生能帮她解决问题,作为一个职业人来说,心理医生需要的是病人能够自己独立起来,自己解决问题。
所以,心女主对心理医生的爱更多的是一种感恩。
因为这次的心灵蜕变,女主开始变得成熟,也因此将自己的这段经历变成了独一无二的影片。
每个人独一无二的个人经历,其实都是自己最好的作品。
片长两个半小时,前一个半小时基本上看不懂到底在干嘛,只知道一个脾气暴躁无论父母说什么都会原地爆炸的火辣女主,不听更换男友的事。
但是却让人想要把它看完,因为……女主未免也太好看了,穿的每一件衣服都好看! 女主是一个很有才华的漂亮女摄影师,拍过一些电影、MV、短片,觉得自己可以做独立导演,想拍一部属于自己的电影。
但却一直没有遇到欣赏她的人,一直作为一个替补摄影的角色。
片子讲了她5段感情。
第一个男友是一个高富帅,一家餐厅的老板。
但女主却在一次摄影工作中与另一个同事上床一夜情了。
回国后直接亲口给她男友说:我和拉古力上床了。
结果当然是分手了,印度是一个婚前有性行为都不能接受的国家,任哪个男人听到这样的话当然是选择……不原谅她啦。
女主和这个一夜情互相都喜欢,一夜情也像她表白了,但却没有选择和他在一起,因为没有安全感。
后来这个男友和他前女友订婚了。
从此脾气就变得更加暴躁,看不惯任何cp,甚至是路边偶然遇到的情侣都要骂他们一顿才觉得舒心。
因为在孟买的房东以必须是结婚或有家庭的人才能租他的房子为由把她赶了出去。
女主更加郁闷了,在印度,单身甚至都变成一种最后。
无奈之下女主回到了老家父母住的地方。
印度的父母和中国一样,非常操心儿女结婚的事,整天计划着怎么把他们的女儿嫁出去,说:必须在25岁之前结婚,这样离婚率会低50%。
女主的回答非常的赞:有一种方法能让离婚率低到100%,那就是不结婚。
因为女儿不结婚不找男朋友的态度他们甚至怀疑的问她是不是蕾丝边。
和大多数传统的中国父母一样,印度的父母也总是希望儿女能有一份稳定的工作,最好是坐办公室的那种。
也总是用所谓我是你爸妈,我这一生都是为了你好的道德绑架孩子就应该顺着他们。
最近看欢乐颂,里面安迪那种对于父母关系的西式看法让我对父母与子女的关系有了重新的审视。
我们是不是应该突破传统的禁锢,好好的自由的为自己活一次呢?
后来偶然女主遇见一个心理医生。
在印度那个时候,心理医生这个职业有很多人甚至不知道,而且觉得看心理医生是一件很羞耻的事,脑子有毛病的人才会去。
这个社会对心理治疗这件事的抵触真的太大,我本人是一个大学生,在学校接管心理保健部。
每当有人听见我部门的名字的时候,总会以一种异样的眼光看待,还总说是“大保健”。
虽然说现在是一个开放的时代,但从内心接受这些的其实并不多。
剧中说,我们感冒发烧肺炎癌症生病的时候去看那种穿着白大褂的医生觉得是理所当然,难道我们的大脑内心就不是我们身体的一部分了吗?
心理有问题时看医生也应当是理所当然的事。
女主整天因为前男友的事情失眠,于是去接受心理治疗。
在治疗期间,女主遇见了她的第三个男友,一个歌手,无时无刻都活在音乐里的高富帅,甚至他们日常的对话都是用音乐去表达。
当然在恋爱的初期会让女主感到新鲜快乐,有一个男生整天在你身边拿着吉他为你写歌,想想就觉得浪漫。
但时间长了总会让人觉得厌烦,甚至到了听到音乐声就想爆炸的地步。
所以他们俩也over了。
再后来,心理医生一步步的开导她,带她走出童年的阴影,消除恐惧,重新对生活say hi。
她处理好了父母的关系,重新拿起相机,一切都慢慢恢复成美好的样子。
很快就迎来了最后一次治疗时间,女主发现自己已经无可救药的爱上了这个心理医生并向他表白。
其实医生也爱上了这个特别的女孩,可他还是拒绝了她,这是作为一个心理医生最基本的职业道德。
后来女主把她和心理医生的故事改编成了一个电影,而且拍得很成功。
在放映party上,遇到了自己的第五个男友,整部剧也终于结束了。
在我看来,这部所谓治愈系电影确实很治愈。
但剧情情节的发展有些尴尬。
比如每次都是听了医生的几句毒鸡汤,女主就豁然开朗,然后突然顺利解决了自己困扰了自己n多年的问题。
但现实的情况却是:道理我都懂,但臣妾做不到啊。
还有整个片子两个半小时,实在显得昂长拖沓,要不是看在女主这么美,我是看不完的。
不过比起那些莫名其妙就尴舞唱歌的印度电影,美好的人生也实在算得上一股清流。
卡伊拉是个年轻有为又美丽的摄影师,但是总是有莫名其妙的破坏欲,破坏摆好的物件,破坏明明很好的感情。
直到有次在她之前别人先狠狠地抛弃了她,她开始有严重的失眠,求助于心理医生。
在心理医生循序渐进的解剖下,卡伊拉找到了自己身上问题的根源--儿时被父母抛弃,又被迫离开祖父母。
如果不是对童年和父母问题太深有体会,我只会给三星。
本来很好的题材,拍得却不尽完善,提升的空间还很大。
前情铺垫太长,对卡伊拉的特写太多,悲伤的情绪铺垫太刻意。
卡伊拉和心理咨询师的对话是典型的精华,内容却不够。
如果把时间再打乱些,把卡伊拉所有的的情感问题,亲情问题都穿插在和心理咨询师德对话中,像《记忆碎片》一样,会更精彩吧。
摘抄两段喜欢的台词吧,有同样问题的人,才会深有体会。
"作为孩子,当我们悲伤时,大人会叫我们不要哭;当我们生气时,他们会告诉我们'给我们笑一笑'你知道原因吗?
为了保持家里的和平。
当我们怨恨时,他们不允许我们如此。
所以当我们想要去爱时,却会发现自己的情绪系统已经颠三倒四了,它无法运转。
悲伤,愤怒,怨恨,我们不被表露任何事,所以现在,我们怎能表达爱呢?
" "要有安全感,恐惧首先要退散。
怕被遗弃的恐惧,怕孤单的恐惧,之前你一直带着这些恐惧。
这些人际关系压在你的每一段人际关系上,尤其是你的恋爱关系。
所以,在他们离开你之前,你先离开他们。
你想要在他们对你说再见之前先对他们说再见。
因为你不想再次面对这些伤痛。
" 电影中,卡伊拉了解自己后,很快就走出了自己的心理阴影。
可是现实中,即使了解到所有的前因后果来龙去脉,却哪有那么容易放得下。
电影中,卡伊拉父母听了她咆哮的发泄,便认识到自己的错误,停止了对她的伤害,可是现实中,伤害是有惯性的,不会那么容易被中断,或者根本不会中断。
电影中,卡伊拉总是在男友伤害自己之前先离开他们,现实中,父母却更像卡伊拉,在孩子想要谴责时先用偏激的措辞伤害孩子,保护自己。
看完印度电影《美好的人生》,被狠灌了一碗鸡汤。
卡伊拉做了个梦,梦见在工地上,周围都是工人,矮小又奇怪,她站在楼顶一脚踩空失去平衡,重重掉了下去,摔进泥浆里,一群身穿纱丽、点着发际红、戴着耳饰的新娘子围上来哄笑她。
卡伊拉醒了,去看心理医生,她觉得自己很丑、没用、廉价、肮脏(实际上她漂亮、干净、有才华、优秀、聪慧、有个性)她说“人们认为一个女孩谈过一次以上的恋爱就是随便的、下贱的……”心理医生问她买过椅子吗?
会买进店后看到的第一把椅子吗?
卡伊拉回答:不会!
医生:“只有看过很多把不同的椅子后我们才能买到适合自己的那一把,有些中看不中用,有些中用不中看,所以才有这个过程,一把一把挑选,最后选择了最合适的那一把。
所以,如果我们连买椅子都要阅椅无数,那么我们在选择人生伴侣的时候,难道不应该好好看看吗?
”卡伊拉豁然开朗,点评道:“如果全世界都听到你的椅子理论该多好?
”医生好奇:“为什么必须要让全世界知道?
”卡伊拉:“如果他们理解椅子理论,就不会再对他人品头论足。
那世界该多么美好!
”医生:“不是的,卡伊拉,当你认识了你自己,别人怎么看你都不再重要。
如果你不掌握自己的人生,那么别人就会掌握你的人生。
”
女主的爱情、亲情为线索贯穿整部片子,技巧本身无出彩之处,有点像哲理片。
至少男主的身份和相关剧情,颇有点亚里士多德的调调。
全片好几处戳中痛点,身同感受,或许这也是主要的推荐原因。
片头是新加坡的外景,而看到最后,不由得想起多年前的一部新加坡电视剧《出人头地》。
主题曲是童安格的《生命过客》,收录在1990年的专辑《真爱是谁》里。
在拥挤的街头,你在忙碌的追求什么。
在孤寂的角落,你知道,失去的也多。
在拥有的时候你是否曾经好好珍惜。
在失去的时候,是否依然那么在意一生要失败几回,才知道成功的意义一生要爱过几回,才了解爱的真谛关于椅子的桥段,或许朱熹会说,尽情去爱吧,格物穷理,等你爱得足够多(诸如收集星座之类),终究会找到那把椅子;而王阳明说,只要有一次深刻的用心的爱情就足够了解爱的真谛。
如果没了解到,说明你还不够用心......
总的来说,节奏挺好的,就是在慢慢讲故事,剧情也有深刻的地方。
我终于在印度电影里看见不是大型多人歌舞了,改成mv模式了。
看完最主要的感受是女主的性格太不讨喜了,见谁怼谁,想干嘛就干嘛,不管别人。
还有就是有什么想法都憋在心里自己不说,然后生闷气,说是别人不想着她。
尤其是对父母的事上,有问题却不好好和父母沟通,永远都是憋着,然后怪父母心里没有自己。
对“男朋友”拉古也是,她自己喜欢拉古,却不直说自己喜欢,总是岔开话题,回避拉古,拉古等不到回应跟前女友订婚了,她又要说人家是个渣男。
她也同样非常在意别人对自己的看法。
但我并不讨厌女主,因为其一,这是她成长的环境和家人造就的;其二仔细想想,这很真实,女主其实是我们每一个人(我也在女主身上看见了自己),只不过这些缺点没有这么夸张,毕竟是影视作品,放大了这些缺点。
有几个我喜欢的细节。
第一个是女主最后一次治疗,要离开时几个治疗室的特写镜头拍的好好。
第二个是女主离开以后对身后心理医生家的告别,那就像是对自己过去的一些负面的告别一样,如释重负(当然这里也有对心理医生的不舍)。
第三个是那把会响的椅子,沙沙说当你喜欢一个人却不说的时候坐那把椅子,椅子就会响,他自己坐就不响。
最后他拒绝女主以后,坐在那把椅子上,椅子就响了。
当然也有我很想吐槽的点。
结尾女主讲的故事,印度版花木兰???这部真的穿插中国文化了啊,开头的中国小吃,中间和中国探险队登珠穆朗玛峰的故事,结尾又花木兰?另外啊,这故事简介写的跟沙沙是男主似的,结果就是出来推动一下剧情发展???我还盼着俩人能在一起,看来是我想多了。
最后说一句,沙沙太可爱了!
哦对了,女主笑起来好像年轻的李绮红,就是古天乐那版神雕侠侣里的郭襄。
(看完沙沙的《枭雄》回来,总觉得滴眼药水的医生是和老婆离婚以后金盆洗手不买酒了,改行做心理医生了。
)
很美的电影,观点也很有意思,不唱也不跳有点不习惯
这个经历和治愈的过程 似曾相识
,“不要让你的过去勒索你的现在毁掉你的未来”
冗长无趣沙鲁克汗的腹肌还有椅子的两次“吱”算是一点点小闪光吧
一个多小时后男主才现身,剧情跟女主一样,一副“我是独立女性,我很厉害”的样子,充满了小聪明情节,浮于表面。不过果阿邦和孟买真是印度非常现代化的地区了。其他电影拍德里等城市的现代生活,扭扭捏捏,虚化背景,少用城市全景,生怕一不小心就会出现与影片年轻、现代、时尚气质不符的画面,拍西海岸的孟买和果阿邦,镜头可选取的空间明显大了许多。
沙鲁克汗甘当绿叶、陪衬宝莱坞新一代星N代。结局Aditya友情客串,是为了圆他和Alia俩人在《Kalank》未尽的缘分吗哈哈哈。印度版的《美食,祈祷和恋爱》,不痛不痒的主题和没什么起伏的剧本,宝莱坞式励志还是要撒点鸡血才够劲啊。
第一次看沙鲁克汗的电影。上了年纪的汗叔还是so hot.演到后来Aditya出来客串真是帅瞎我!所以这个电影到后来男女主并没有在一起,一点不符合逻辑啊!称什么爱情片呢?
什么鬼 看不完。只是冲女主长得漂亮
不太像印度片风格,凌乱说教冗长,有歌没舞,而且都不太好听,除了颜值没什么可看的。
最后三个前男友都在…厉害
治愈
生理决定我们要在心理和经济都不成熟的时候,就得结婚生子。如此不可靠。不然呢。一个人的问题,总能在幼年找到答案的吧。希望我们都能有幸,获得面对自己,治愈自己,与自己和解的勇气与能力。这剧没有突兀的歌舞,所有音乐都可以当作BGM,也都很好听,女主美每个男票都帅。养眼。好喜欢女主的衣服们
摄影 配乐 台词 剧本 表演 完美无缺 即便放在好莱坞 这个也是第一流影片 最重要的是三观 这才是真正的女权电影好不好 今年最好的一次观影体验 最后 哪里有中文字幕 想和老婆一起看
沙鲁克汗真是我认为印度除了大帝之外最帅的男星,选电影品味也蛮好的都不土,不过这部就是有点点无聊
抱歉,并没有。。。。。。。。。
典型的治愈系感觉啊!
有點長 但是審美不錯 印度女導演作品 沒有寶萊塢氣質也加分!
剧情真是越走越没主旨了,道理的东西说了一堆,影片逻辑割裂到无法再看下去
里面SRK不少台词很棒
女摄影师卡伊拉的爱情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