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完影片,习惯性地来到豆瓣看看评论,我的习惯是,热门的影片看过就算了,因为老多人在说,所有想说的话早就被人们说尽了。
然而看了一会评论,几乎以为自己错来了《霸王别姬》的页面,实在忍不住来唠叨两句。
有的观众把《王的男人》看成了皆大欢喜的大结局,因为据说孔吉和长生最后逃了出去,大家继续快快乐乐做戏子。
我看完这个评论实在忍不住连连薅自己的头发,想把自己从地球上提起来。
不知道导演看到有人竟然帮助自己“导演”出了这种结局会不会吐血。
拜托,不管写不写影评,看电影总要有点专业娱乐精神,就算看走了眼,猜也猜得到最后孔吉和长生一定会在千军万马中变成血肉模糊的两大砣。
因为他们是“祸国殃民”的戏子啊!
那么打开眼睛,注意哦,最后出现的满脸胡子茬还兴高采烈翩然起舞的家伙,就是最先拉关系向长生叫大哥的那位大哥!
已经为了保护孔吉在此前半小时的影片中被朝鲜大臣射得死翘翘了!!
乌拉!
最后大家在虚幻的来生,残酷的现实中来了个对人世充满感情的自慰而已!
(顺便说一句,这朋友把万历和燕山君比较分析是颇有见地的!
) 看关于《霸王别姬》的评论让我看到头疼,它“那么那么好”,但有必要成为一种标准么?
事实上,两部片子在精神气质上完全不同。
《霸王别姬》带有浓厚的意识形态性,属于电影中的批判现实主义,“戏”不过是社会等级和规约的载体,戏痴程蝶衣(请注意,是角色程蝶衣,不是张国荣,和演技啥的无关)的悲剧不是由于他太热爱艺术,而是由于他没有选择。
《霸王别姬》中的戏子不是一个带给人们快乐的职业,而是给自我制造痛苦的职业。
有的同学特别提到程蝶衣女性化的几个关键场景,性格有一个成长发展的过程云云,反证孔吉的人物形象多么脸谱化,说《霸王别姬》真是牛!
而这些搅得程蝶衣满口吐血成为“女娇娥”的情节,恰恰也是我想提及的,大家注意哦,程蝶衣从来不是千娇百媚的那个旦角,而是一个六指的健康少年!
是社会,是“万恶的旧社会”把他搞得性别错乱!
或许我还要加上一声惨叫,真的不是艺术让我们蝶衣成为虞姬的啊!
在《霸王别姬》中,戏就是人生强加于健康个体生命的禁锢,演员不但身不由己,连精神气质也被塑造、扭曲,一种变态得撕心裂肺的美就这样诞生了。
看到一个五大三粗的黑老爷们被另一个老爷们用木刀片子毫无美感地啪啪乱抽,还要大叫“打得好”,简直比SM都不如,人家sm是在搞权力颠覆,在享受整个过程啊!
你问问程蝶衣和段小楼,还有来生演不演戏?
回答多半是演个屁!
《王的男人》不同在哪里?
这里戏子们的生命有一种自觉的内省意识,我们压根不用列举长生和孔吉两个“来生还做戏子”的煽情口号,剧中的戏子们个个知道自己是干什么的,除了一口饱饭,他们还希望人们在看戏中得到快乐,当演戏演死了人,戏子们全部蔫掉了,追求快乐,追求到的却是权力的血腥,这不是很有意思么?
同程蝶衣相比较,孔吉的性取向单纯的一目了然,在草台班子将为人侮辱时,为难的不过是长生的拼死阻碍。
面对流泪的王时自然而然的爱怜,直到注定的惨死到来前最后华丽的一跃,孔吉和蝶衣一样走进了权力的漩涡,同样的风华绝代,唯一不同的是,孔吉的心灵依然完整。
同样在权力和命运中沉浮,段小楼、程蝶衣们是“角”,举止高雅、仪态万方,而长生和孔吉们是草根,表演做作举止猥亵。
角们在欲望的游戏中挣扎冲突,不择手段,草根们看到权力斗争恶心反胃,要退出江湖。
角们除了舞台外面对的是无尽虚无,草根们还有快乐作为最后的堡垒。
也许《王的男人》中的王相比中国几代人的风云际会来说,过于单纯透明,但谁说复杂一定比单纯好?
一个神经质暴君的忧伤和无助,一场笼罩着悲剧色彩的狂欢般的复仇,一群惶惑的戏子,一点温暖的同情、一个冷静沉默的轮回、一根看不见的绳索……被湮没的历史中,有观众的感同身受么?
同样被钉在权力的箭锋,我认为,程蝶衣的血和孔吉的血,并没有什么不同。
在权力的阴暗中的两部片子,《王的男人》更像一部童话。
《霸王别姬》走进的是历史中的心灵,而《王的男人》走进的是心灵中的历史。
不是么?
否则何以一批戏子死去,精神先于肉体,而另一批戏子活着,他们的心灵能在广阔的原野上继续人生的戏剧?
《王的男人》中戏子们真是蔑视一切,搞笑至死,相对《霸王别姬》中为权力扭曲了的残破心灵,他们是何等的灵魂飞扬!
而长生,是孔吉的王,他们的灵魂是世界的王。
《霸王别姬》沉重,《王的男人》轻盈;《霸王别姬》晦暗、《王的男人》明亮;《霸王别姬》在批判和拆解中追问、《王的男人》在微笑和确立中沉默;《霸王别姬》告诉我们人如何被毁灭、《王的男人》告诉我们人如何成就自我!
难道我花了近两个小时来看一部电影只是为了看到另一个版本的《霸王别姬》?
韩国戏子越像中国的角们我就给他们越多的掌声?!
哦,天哪、天哪、天哪!
幸好我对《王的男人》一无所知,要是我知道这是韩国版的《霸王别姬》我一定没兴趣找来看。
直到多年以后,我偶尔看过,满嘴白沫开始大骂,“明明是好吃的烤鸭!
硬在那装个屁烧鸡”!
另:我只想给《王的男人》四颗星,还想给《王的男人》劲爆火辣的批评!
而《霸王别姬》我给了五颗星。
但是现在,看完评论和写完评论,我忽然改主意了,我觉得我自己和《霸王别姬》一样装得厉害,缺少《王的男人》那样明净的单纯。
我决定以后我要是被历史和权力所蹂躏,我决不会像程蝶衣那样冷不丁抽出宝剑抹自己的脖子;我要像孔吉特别是长生学习,在半空的绳子上一蹦老高,还不忘伸出中指向我的敌人大叫“我鄙视你”!
最后,我从《霸王别姬》上生生抠下一颗星,用打键盘时喷出来的口水粘在了《王的男人》身上。
说实话,不喜欢。
画面挺美,但内容很平淡。
我觉得就我所看到的韩国电影来说,很少有不让我失望的,总觉得它们的名声要大过他们的实质。
另外韩国人的情感也让我有些不适应,要不就慷慨激昂到无以复加,你不知道他为什么就这么激动,要不就平淡含蓄到不说不动,让你替他着急
我们如今在真正接受到一部电影之前总是会被过多的媒体和舆论所误导,那么在欣赏电影的同时如果将之与你已经现有的固化印象相比较,很难有对电影给予正确客观的评价,《王的男人》这部被誉为韩国版《霸王别姬》的电影,如果你希望能够在电影中看到一个模糊性别名优如何在舞台、人生、历史上悲欢离合,那么这部电影就会偏离你的预期,从而得不到中国观众的正面评价。
《霸王别姬》中竭力塑造的人物“程蝶衣”历经断指——我不是男儿郎——被公公猥亵,三个段落鲜明的心理历程,从一个男性身份走入一个女性身份,因此对于其性别身份的变化,陈凯歌给予了相当笔墨的描写,然而《王的男人》却只是在电影开始就给予了“孔吉”这个人物的女性身份,而并没有在剧作上给予人物足够的心理刻画的支撑。
因此,在观影之后,李俊基卖力的表演总是让人觉得浮于表面,人物的不饱满和剧本的不厚重有很大的关系。
此外,电影的主题也不尽相同,《霸王别姬》着重程蝶衣对于艺术人生的执著追求,理想与现实的巨大落差,和历史长河中人物的卑微命运。
《王的男人》则只是通过小丑杂耍剧为媒介来展现宫廷内的欺诈和凶险,而结尾孔吉长生表示下辈子还做小丑的愿望并不是对于这种艺术形式的不懈向往,而是对于这种小丑化的生活态度和生活方式的渴望。
由此,比起那部历史痕迹厚重的《霸王别姬》,《王的男人》只能称之为一部合格的韩国古装正剧。
由此,一个错误的定位势必造成观影上的主观偏见。
如果我们抛开《霸王别姬》这个前提,立足于《王的男人》本身,我们会发现,电影刻画主体并不在于“孔吉”而是“王”,电影英文片名“King and the clown”,中是两个集体抽象名词的对立,“王”和“小丑”,就这部电影来看,王只有一个人,而小丑至少是长生和孔吉两人。
然而,实际上电影中的三个重要人物都是小丑的化身,长生被刻画为男性的小丑,孔吉被刻画为女性的小丑,王则是一个不纯粹的小丑。
王从这些小丑身上发现了自己,无论在历史中,现实中,还是自己悲惨的往事中,自己都只不过是一个小丑,然而在作为王的至高权力的扭曲下,王固执的接受了小丑的身份却同时又扭曲了小丑的身份,他丢弃了小丑自我和现实反省的本质,而是使用这种戏谑的方式对待否定自己的人,用残暴掩盖自己的懦弱。
王对于孔吉的迷恋更多的在于对孔吉身上的小丑身份对于自身的内在投射,简单说就是需要一个能够和自己感同身受的人,而后面孔吉在扮演了自己被杀的母亲之后,王内心强烈的恋母情结有投射到了孔吉身上。
孔吉实际上也不是一个纯粹的小丑化身,他拥有太多的女性的优柔,因此没有选择离开王宫并不是他不愿意,而是由于他对于王的恻忍之心。
然而,我觉得整部影片中刻画最为成功的是“长生”这个角色,其勇敢豁达,又自我嘲讽,游戏人生,才真正体现了小丑精神。
转自我的博客:http://spaces.msn.com/sprint16
鉴于大多数人对这个片子有一些误会,并且我当年喜欢纠结人物的时候很喜欢这片儿,就多讲两句。
这根本就不是什么同片儿,也不是有人评偏了的没文化的戏子片儿。
这根本就不是重点。
以我的理解,《王的男人》讲的是一群戏子的人生,遭遇了一个有心理阴影的可憎又可怜的王的人生。
孔吉性取向为何会如此,王又为何会依赖孔吉,这不是就同性感情之微妙可以解释的。
片里好多看点都在王这个人物身上,虽然他很讨厌,但是我想像《圣殇》里的妈妈说“但是康道也很可怜。
”那样说“其实㦕酱也很可怜。
燕山君和孔吉一帮人,一方是皇室负面的牺牲品,一方是微如蝼蚁的低贱戏子,他们都将被历史碾压得粉碎,身份贵贱天壤之别,但其实他们都是时代的贱民,卑微的生命。
我觉得这片子的点就是这。
煽情有理有据,很细腻却又不见得矫情,这也算是韩影的一个特点。
另,配乐太棒了
看《王的男人》,完全是冲着李俊基去的。
相信很多人都是如此吧,所谓“比男人更美,比女人更媚”,想想就够销魂蚀骨的。
可是,李俊基让我失望了。
在看《王的男人》之前,我只知道李俊基现在很红,到底长成个啥样子则全然不知。
我一直都认为,这个世界上的人,大抵可以分为四种类型,即男男、男男女、女女男和女女。
我比较偏爱的是男男女和女女,譬如张国荣譬如钟楚红,不喜欢男男和女女男,譬如史泰龙譬如李宇春。
根据种种宣传和炒作的信息,我以为李俊基该是男男女那一型。
结果我发现我弄错了,李俊基不属于那四种类型中的任何一种,他应该是“男女”型,也就是不男不女。
说是个男人吧,可是一低眉一婉转的时候分明就是个女人,说是个女人吧,那眉眼那轮廓实际上并不咋的。
对不起,李俊基。
至少我看着实在既没有生理欲望也没有心理欲望。
电影本身同样让人失望。
这个电影之前居然会被誉为“韩国版《霸王别姬》”,太不靠谱了。
《霸王别姬》绝对厚重绝对质感,相比之下,《王的男人》绝对轻浮绝对粗糙。
《霸王别姬》说的是人生、历史、舞台上的悲欢离合,《王的男人》骨子里仍然不过是近两年因为《大长今》而忽然吃香起来的韩式宫廷争斗而已。
也不是说厚重就一定高过轻浮,《大长今》其实也未见得有什么厚度重度可言,可是,《王的男人》不管是情感处理还是人物塑造,都单薄无力,所以三个男人间的情感纠葛加上宫廷政变的背景,看似招招到位,实则没有一处真正动人,所以哪怕是烫瞎眼睛、割脉自杀、双双殉情这样的煽情,也很难煽出观影者的眼泪。
从这个意义上说,即便撇开《霸王别姬》这个参照不谈,单单就把它看成一部GAY片,《王的男人》也不及《春光乍泄》不及《断背山》甚至不及《蓝宇》。
当然,如果就是为了玩儿为了看个热闹,那《王的男人》还是可以一看的,至少有个“第五种类型”的新人类,至少还有同性恋,至少还有韩式宫廷凶险与欺诈。
在男人们蜂拥去看世界杯的日子里,不看世界杯的女人们看看这种典型的韩式快餐片也算得一个不错的选择吧。
一开始以为是亲兄弟,后来才发现是师兄弟。
看的时候倒想起《东方不败》,李连杰和男装的李嘉欣之间的关系倒实在象甘宇成和李俊基之间的兄弟情。
很有趣,明明令狐冲应该和小师妹在一起,这个小师妹却象个男人。
他真正爱的那个,外表是女人,其实是男人。
徐老怪就是爱捉弄观众。
《王的男人》里的小丑擅长走钢丝(应该是绳索),如同导演游走在尺度的边缘。
过火了观众不接受,直接把李俊基改成女性角色,又没有吸引观众的话题了。
于是,王对孔吉的爱是因为他童年梦魇的记忆,这个艺人打动他的内心,使他心理上又变成孩童。
来,我们一起来玩。
以至于最终他冲动的扑上去,吻了这个男人的嘴的时候,观众都默许了。
纯粹的肉欲一定要批上这层精神的外衣。
我们曾经惋惜陈蝶衣的过于专情,以至于忽略了真正懂他,欣赏他的袁八爷。
于是乎在这里,王和孔吉之间的“爱情”让人欣慰。
可是,长生怎么办?
他到底爱孔吉吗?
他应该爱的。
可是在导演的暧昧指导一切的宗旨下,我们有点不明白了。
孔吉爱他吗?
我更觉得那是他的罪恶感起作用。
假如是法国人,一定会让大家看的清楚明白这个明显的三角关系。
电影在韩国的轰动有点出人意料,我想,还是李俊基的粉丝在做贡献。
再次证明,粉丝力量最强大。
与自己的预想相反,给这部片子三星的人居然最多。
王的男人果然最受大家关注是那个男人,而我却最关注王。
孔吉的妖艳,长生的勇胆,戏子的小喜和大悲,绿水的嫉妒还有大臣的忠烈,都只是王的陪衬——戏的导演是王,戏的主角是王,把戏当现实唱的还是王。
虽然这部片子是由孔吉的故事改编而来,但是从他和长生走进宫殿的一刻起,电影就变成了王的故事,孔吉反而成了配角,那个为王表演的戏子。
这部电影却让我实实在在看到人性的温暖和巨大力量,就像王。
郑镇成精湛得近乎完美的表演让我简直分不出他是王的扮演者,还是他是王。
王其实只是个孩子,渴望母爱,敬仰母亲,活在父亲的影响下直到大权在握依然悲哀,不是以王的身份被众臣拥戴,而是作为先王的儿子。
王的男人还原了一个真实的王的普通一面,一个爱戴母亲憎恨父亲的儿子。
他的年龄和权力与日俱增,可是他的感情和仇恨从未变更。
criminal minds里反复叙说,母亲对孩子尤其是少儿来说,就是心中的神。
母爱在童年的消逝对孩子的一生都有着不可磨灭的影响。
王在童年母亲被杀,下手的却是父亲以及比父亲更强势的祖母,这种夺走母爱和女神的双重仇恨在王的心头该是怎样深的一道伤口。
但是他年轻,他软弱,他不敢报复,只有活在父亲的遗威和绿水的美色里。
孔吉出现了,一个和母亲神似无比的男人。
孔吉是男是女又有什么关系呢?
他要的只是那张充满神圣光辉和温柔母爱的脸。
在孔吉面前他像孩子一样玩耍和哭泣,找回自己的童年。
宫廷的波涛暗涌和险象环生岂是仅仅靠地位去解决的。
一个弱势的掌权者只是大臣阳奉阴违的权力象征,王终于在孔吉的脸上找到了自己的勇气,强势。
长生和孔吉演着戏,王却看见了过去,看见自己的母亲死去第二次,冲过去大叫,当场刺死了曾经陷害自己母亲的遗妃,气死了老太后,拔掉扎在心里多年的刺。
刺没有了,伤口难道也没有吗?
即使表面愈合,那根刺所带来的伤害却扎根在自己的脑髓里了。
王变得残暴,变得更加游戏宫廷——因为他空虚,他无助,他也做一切改变不了自己是王的现实。
其实君主大多是悲哀的,就像宋徽宗是优秀的词人,画家甚至艺术家,却不胜其位而为史官所诟病。
天赐君权,对于有野心的人是上天的恩赐;而对于一个意无所图的人,莫过于天大的悲哀,也是捆绑自己一生的枷锁。
他不像戏子能够拥有潇洒快活的平民人生,因为他的身体和名字刻在君主的位置上。
曾想,王如果没有生在宫廷,也许只是一个庸庸碌碌,与民无害的普通男人;但至少,他有完整的家庭和正常的人格但是他没有,他的心早已经在自己母亲死的那一刻起缺失了,他从童年起就只是个活在王的皮囊下的傀儡和疯子——在上帝的眼里,他注定是那个不被救赎直下地狱的人。
孔吉这帮戏子的出现至少让他在现实中给自己一丝慰藉。
什么因种什么果,王的残暴让人发指,却可以理解。
就像罗马帝国的暴君尼禄,活在自己的母亲残杀自己的父亲和兄弟的阴影和赤裸裸的欲望里,用残暴报复了这一切。
王的残暴,只是掩饰内心软弱和伤害的那层痂。
王的男人讲了个很人性的精彩故事,而郑镇成奉献了一个独自孤寂和疗伤,让人惊艳的王。
韩国电影看的不多,但是类型却和韩国的流行歌曲一样两极分化-一边是八月照相馆和我的野蛮女友般的维美纯情;一边是金基德似的抑郁地让人绝望的性与暴力。
王是部让人眼前一亮的有大片之风的电影——无论是商业元素还是剧情的感染力,让人回想。
甘宇成扮演的一身是胆的戏子中规中矩,形象和演技都恰到好处;李俊基的脸太角色化了,印象深刻到看着那张脸就不用在乎他的角色和演技。
孔吉的角色非常必要,但很难说是李俊基的演技贡献。
六甲反而比几个主角出彩,戏子的飘荡和艰辛,嗜赌,贪食贪钱,遇危先逃,却还是因为义气折回来死在原本射向孔吉的箭,连死去那刻都充满接受的平静和无奈。
绿水的嫉妒和对王的爱让这部男人戏有了女性的光彩;而王的伺官不动声色的巨大身躯下,却隐藏着为主效忠和内心有善的巨大斗争,最后以自我了断了难以抉择的政治生涯。
从演员角色来说,我喜欢的依次是 王〉六甲〉长生〉绿水〉侍官〉孔吉-撇开剧情和演员,这部电影对燕山君时期韩国的景象还原得也十分精彩:木制低矮的民房,精美鲜艳的宫门,壮观热闹的宫廷乐舞表演,都表现出浓郁的朝鲜风格。
当然相对于中国石制浩大的宫殿,朝鲜的小木屋自然不入我们法眼;但是对于别国的历史文化还是有应有的尊重。
孔吉和长生表演的戏剧也为很多人不屑,嫌完全没有京剧的美丽和高雅,还低俗下流无比。
须知罗马帝国流行的戏剧也是对性与权势毫不避讳的表演,这种娱乐本来就植根于广大劳动人民,粗俗和直白是他们的共同特点。
而这不登大堂的戏剧却是现代歌舞剧的前身。
阳春白雪和下里巴人的界限并没有那么明显。
--为什么李俊基饰演了孔吉?
为什么王爱上了男人?
长生对孔吉究竟是友情还是爱情?
这些戏剧性的情节相信都是商业片的要素。
但是这并不影响影片的成色,却是锦上添花。
窃以为,这部男人戏里的孔吉如果是女人,反而会流俗且稀释王真正的情感。
补充一句,这部电影的配乐也非常好听,和悲怆的主体融为一体。
期待我们能放下以前的辉煌历史和政治情结,什么时候制作出一部真正好看的商业片。
与其说是写《王的男人》的感受,不如说对李准基的感受。
几年前被推荐这部11年前的影片,听大多数的人的感受是“美”,“妖媚”,不知道这大多数中有多少人完整地看完整部,当时的心态是“妖媚?
不就是“娘”这有什么好看的?
”正是如此,没有期待,只是象征性地把进度条拉了一遍,甚至都不知道剧情。
李准基——这个男人,最早认识他算是《My girl》,当时觉得吧,一个男人的哭戏怎么能这么动情,直到《步步惊心:丽》,虽然有些晚了,但是我还是想说,这是我重新认识他的开始。
像网友们说的,“一个用一只眼睛让演技点燃的男人”,他的声音变了,这是很直观的感受,更加厚重低沉,演绎的感觉变了,和剧里的一群小鲜肉们相比,或许没有那么健硕的体魄,可是一出场,扑面而来的就是成熟的魅力,不知道是岁月,还是这么多年的磨练带给他的,很多韩星服过兵役之后就被人淡忘了,复出作品也不甚精彩,他却以不同于前的姿态重新站在世人面前。
突破自己对成名作的依赖很难,这也是大多数明星久久只被人记住一个角色的原因,《王的男人》带给他数亿的票房,然而这之后,他却拒绝了类似的“男扮女”角色,等待不一样的角色,期待能有所突破,事实也是如此,从《王的男人》以后,他承接的不同剧集,角色的变化都很大,虽然很多都是古装扮相,但是人物各异,性格迥然,复出之后的作品,他的改变可以从《夜行书生》中窥见,其中的书生扮相很美,但是却是很man的角色,把刚强和阴柔结合于一体的演绎,也许也只有他了吧。
还是得说说《王的男人》,戏子与皇帝,贱民和至高无上的地位,两个社会的极端阶级的故事,主题却是带有隐晦的同志色彩,感情线,我好奇的是长生对孔吉的是怜悯,或是爱情,孔吉对王是敬畏和怜悯?
能朦胧的理解一些,但是又说不明,道不清的作品,应该算是好的作品了,既给了方向,又留下了想像的空间,影片的王是韩国历史的暴君,从他的暴戾来看,受他儿时母亲的死的影响很大,因此也给了这个“暴君”一丝怜悯的意味。
李准基在其中确实很美,美到我无法想像一个热血方刚的男子是如何演绎到这种地步的,从他后面作品的角色对比来看,也是如此。
年轻时靠演技的男人注定不会是影坛的昙花,如今的他不仅能用颜,还能用成熟的声线打动观众,依然默默做着慈善,做着自己喜欢的事业,希望能看到更多的作品。
(讲的很杂啊,见谅)
热切期待的<王的男人>终于赶着看完了.也许是太过期待,结果反而没有想像中那般精彩,但是确真真切切被震撼一会!一个男人和另一个男人的感情到底会坚贞到何种地步?看过孔吉和长生,我忘记了孔吉是男人,也不想他是一个男人!剧情最后他们的徇情,是最完美的结局.还有王,没有遗憾了,他和长生都找到了自己的男人,死是最好的归宿了.无可救药的被俊基迷倒...如果我是王,也许我也无法抗拒.如果我是长生,也许我也义无反顾.
《王的男人》结尾没看完,便携DVD没电了,又懒得去拿电源线。
不过大概过程都已经了解,应该不影响对整部电影的印象。
总的来说,没有粉丝们吹捧得那么高,也没有后来网友扁得那么差,历史剧谈不上,但也不是什么娱乐电影,至少导演是比较严肃乃至有些压抑地讲故事,想表现深刻的内涵——虽然表现得实在牵强。
色彩漂亮,服饰庄重,故事本身立意很高,但情节较弱,而且不紧凑,矛盾冲突表现得有些不明不白。
比较出彩地还是做百戏的几个片断,特别是开始部分。
李俊基出场的扮相还不错,没那么“倾国倾城”,但和所配的角色比较协调。
如果不是他在演假面“荡妇”的时候比较自如,我会觉得这个人物基本就在做花瓶,其它部分他几乎没有任何表演。
这电影如果不是给HC看,估计可以被吸引的就是朝鲜演剧了。
虽然对戏曲方面不是很了解,不过看到那段“霸王别姬”也实在忍不住吐血,这段为什么会这么表演,还要“满汉混杂”,我打破头也想不出。
也许只是导演想过过“霸王别姬”瘾吧。
相对这段来说,“天下为公”只能算个无意中的小小纰漏,估计原意也就是找个嘲讽贪官的题字扇子,就忽略了,那个署名是“孙文”,毕竟这句话在中国赫赫有名,对韩国导演,也就是似是而非罢了,他演他们的故事,又何曾去关注别人的历史?
孔吉这个人见于《朝鲜王朝实录》,根据资料提到他在1504年为燕山君演老儒戏,不知道是不是他进宫表演的开始,1505年(燕山君十一年)十二月二十九日,他为燕山君表演老儒戏的时候,说:殿下是贤能如尧舜的明君,我是像皋陶一样的臣子。
自古以来,尧舜不常有,皋陶则常见。
接着背诵论语:君君臣臣父父子子。
君不君,臣不臣,虽有粟,吾得而食诸?
燕山君听了后,以出言不逊加以杖责,然后流放。
在宫中并没有呆到燕山君被废——也就是1506年。
从这里看得出孔吉是个很有勇气也很聪明的艺人,先说自保的前提,逢迎君王的贤明,然后再劝谏君王;当然,他也许没那么聪明,仅仅有勇气,通篇都是想讽刺君王。
不管怎么说,这次劝谏没有结果,他自己也落得个杖责流放。
同是1505年十二月,燕山君又发布了一道圣谕说:傩礼都是演员的矫揉造作,毫无可观之处,这些演员成群结队来到京城,剽窃偷盗无所不为,以后傩礼不要再举行了。
这道谕令和孔吉被逐,谁先谁后,谁因谁果,不得而知。
《王的男人》改编自话剧《尔》,戏剧原作者金泰雄根据这段小故事引申出一部剧,倒也不足为奇,怪的是他为什么要把同性情结加入剧中。
孔吉作为演老儒生出名的俳优,和妩媚妖艳似乎搭不上太大关系。
也许是从燕山君这边得到的灵感?
不得而知。
电影更进一步,把一个勇敢果辣的艺人暧昧成缠绵悱恻的大众情人,讽刺君王或者沉迷权势此类的情节已经被温情脉脉的多角关系取代,大家都在感情的大锅里熬来熬去,和历史,和政治,和文化,真是没有更多关系了。
在最初宣传的时候,这片子被冠以“韩国的《霸王别姬》”,实际上,电影里面的表演远远称不上“剧”,所以用它和京剧来比是不伦不类的(除了导演真弄出几套京剧戏装又加了些莫名其妙的改造),最多只能说是荤段子的拉场戏二人转罢了。
朝鲜在20世纪初引进西方戏剧之前,没有真正的戏剧可言,仅停留在逗人乐一乐的戏谑水平,无法像其他国家那样发展为纯粹的演剧。
正剧是谈不上,不过朝鲜有自己比较独特的假面剧,还有木偶剧。
这两种艺术在电影中有很好的表现,也是这部戏中比较好看部分的基础,特别是假面剧。
这两者都是从中国传入朝鲜并发扬光大形成朝鲜自己国粹的,伎乐是假面具的前身,木偶剧是傀儡戏的延伸。
这些在中国都是属于散乐,歌舞杂耍的意味更多,与戏剧关系很密切,却不是一宗。
假面剧里多半是和性有关的内容,有即兴的对口争吵戏谑,演出时候用黑布包住头顶脖颈等处,面具多是木头和纸做的——这些在电影中也有很好的体现。
孔吉最初扮演的女子是“荡妇”角色,露出腰,扭捏作态,需要跳肚脐舞和屁股舞,这种表演,被朝鲜国粹者说成是古老祭神宗教的延伸,不过在我看来,更多是农村俗文化的普通表现,在国内各处也可以看到。
长生演出的翻筋斗和走绳,在艺人中属于低等,世袭巫家的人,如果成不了说书先生,又不懂音乐,也就只能沦为这类杂耍艺人。
歌舞方面,比较有民族特色的包括最开始出现的《舞项帽》,很漂亮的一种舞蹈,小时候国内表现民族舞蹈的节目中也常看到,舞者带着很硬的帽子,帽子顶端竖着细杆,细杆下面安着轴,可以自由晃动,顶端则系一根极长的纸条,随着头部的摆动舞动,很有特点。
宫廷长袖舞也很漂亮,可惜一闪而过,不是表演重点。
电影想说的毕竟是民间艺人,而且是俳优,舞蹈不包括其中。
除了这些,还可以看看精致的服饰道具,据说是小成本电影,所以能做得精致漂亮也难能可贵,不需要挑剔很多,只是白烂的情节,不分大制作小成本,是韩国人讲故事一贯的弱。
戏当真了
还不错,李准基帅的
其实我还有点期待俊基被皇上菊爆的画面.......
看了1/3就没兴趣了
花那么多钱拍点垃圾是韩国人的专属
入过韩三区版DVD,看完就扔了,画面挺美,但可能文化不同,觉得片子很一般,想模仿霸王别姬~ 有的地方跟情节不符。讲述小人物的辛酸与被压迫者的凄惨表现的非常好,只是感觉与整部影片有点不搭~~~哎~·失败。、
又失望了。孤独的王。美男。
再美的女人都比不过他勾魂摄魄的清纯扮相
李俊基真的很有“女人味儿”哈哈。
不美嘛
看完后又过了很久才知道是将同性的
借古讽今的历史正剧,被低估成偶像剧了。一句也伟大的台词:皇上留我们在宫中,我们就不再是贱民了吧?戏子是不是贱民有那么重要吗?
支撑我看完整部电影的是李俊基那张线条柔软的脸。
那首歌好听其他的没啥感觉
水仙说很恶心我才去看的=。=,看完觉得只是普通货色而已
这么低俗的语言和动作,想表达什么呢?
故事很好,又一个经典的王的形象。
我靠,噱头真多
◀那時候好愛李準基。應該說我喜歡任何雌雄莫辨的美麗人物-////-
戴着面具可看,摘了便无法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