比青年作家的导演水平更差的电影导演是谁?
一个老年电视剧导演。
接受某媒体采访时,赵宝刚说他“再不开始拍电影就晚了”。
看完他的破处之作《触不可及》,想对他说:现在开始拍,已经晚了。
腐朽的审美播完几个陌生而奇怪的厂标后,电影刚一开演就特别刺激,完全是限制级。
仅凭开头这一段酷刑戏,这片子在美国就能升到“R”级去,基本是个浓缩版的《战略特勤组》。
又是捆绑,又是拘束,又是服毒自尽,又是枪杀小孩,好像不重口不足以说明斗争的严酷。
《风声》当年搞的是心理惊悚,《触不可及》直接给大家演电击、痉挛、尿失禁,真是够照顾中国绝大部分观众的文化素质,不拍明白了老百姓看不懂啊。
看那张抽搐的大脸,看那一滩尿水,通过中国巨幕放出来可是真够震撼的。
《战略特勤组》一闪而过,进入《窃听风暴》模式。
本以为创作者们会就沉默中的肢体交流深挖一下,谁知匆匆一闪,开启混合了《女人香》与《五十度灰》的舞蹈意淫。
亏得中国电影没分级,要是分出限制级的话,赵宝刚马上立地成欢喜佛,可是能拍出不少情色大片。
又是往下体滑手,又是耳畔粗重呼吸,大腿摩擦大腿,四肢交缠四肢。
前面还哭天喊地,一曲舞后,就这么飞速地爱上了。
喂!
前面我党牺牲的同志还尸骨未寒呢!
你俩就这么明目张胆地勾搭!
赵宝刚说要拍出民国时尚。
是够时尚的,女的一个个丰乳翘臀,男的一位位制服笔挺,跳起舞都是国标,放起音乐总是《一步之遥》,物质生活那叫一个丰富,住宅环境那叫一个优雅。
喂!
既然解放前的日子比今天的美国还要滋润,影片里的党员究竟为什么要闹革命?
为了革命成功后改跳忠字舞么?
日本人来了以后也没看出什么不好,女主角的舞蹈教室还多了一批学员呢。
一水的意淫。
和《富春山居图》、《小时代》等一样,《触不可及》将导演个人的审美水平和艺术修养曝露无遗。
虐恋小姑娘、老资民国风、二流国标舞,国内那伙“成功人士”老男人可不就好这口么。
赵宝刚是真的把这些玩意儿当成了高端元素在现啊!
悲哀。
同情他,一个钢厂工人转业余演员出身的电视剧导演,你指望他拍的电影能有多文艺?
粗糙的制作看见孙红雷和桂纶镁,本以为影片的基本质量还是有保障的,结果,我错了。
就此片的特效水平而言,和05年那部《太行山上》基本持平,还不如08年的《赤壁》。
喂!
现在是2014年好吧!
为什么特效档次和10年前的国产片差不多?
而且,就这视觉效果,你还做成“中国巨幕”版,你是存心要抠瞎中国老百姓的眼睛么?
就那弹孔,就那碎片,就那雪花,就那爆破,你以为是玩PC版《电影大亨》的电影制作器呢?
这种成色的东西,拿出来卖钱,还卖高档货的价,有没有一点羞耻心啊?
继上个月《四大名捕大结局》的扭曲3D效果后,《触不可及》又用它港剧水平的数码特效来损害中国观众的视觉了。
这样假的效果,导演,你自己看不见么?
导演当然能看见了,只不过导演看惯了。
这不就是国产电视剧的既视感么!
你看那些群演,一个个那么爱看镜头,一个个不知表演为何物,只是走位摆造型而已!
而导演居然通过了这些镜头,剪到了成片里!
鬼子头头遇刺时,一伙人倒得那么假,赶上央二的《喜乐街》了,还让人想起《永不瞑目》那个莫名其妙的片头。
看花絮,还有一女的倒地时一屁股坐在了桂纶镁脸上,愣是把人家大美人给坐哭了。
这都是哪儿找的临时演员,和这电影的质量一样差!
接着就是抗日神剧般的枪战,不用瞄准,举枪就扫,音效一响,敌人就倒。
真是花了电影票的钱,钻黑屋子里看国产剧。
假则假矣,导演还爱用慢镜头让假更假,还爱回放,怕观众看不出假来。
导演,你是有深意的,我明白,你是在控诉预算吧,嫌片商没砸够钱。
你瞧瞧,就那一、两个布景,前用后用,从1935年用到1949年,楼前变换旗帜就完成了对时代变迁的表现,跟排《茶馆》似的,够省钱。
音乐也就那两首,反复播了能有将近十遍,听得人都快吐了。
醒醒吧,导演,去电影院买票看电影的可不是电视机前的广场舞大妈啊!
稀烂的剧本与违和的表演线头真够多的,哪一个也没好好收尾,比《后会无期》还后会无期。
作为一个类型片,《触不可及》始终没弄清自己是什么类型。
谍战?
爱情?
战争?
歌舞?
如果是二十集以上的电视剧的话,倒是真能把这些都装进去,就和赵宝刚以前那些混合型偶像剧一样,又警匪又恋爱的。
可这是一部电影,长度有限。
每次银幕上出现黑底白字的一九某某年后,再开演的似乎就换了部片子,是刚才那段短片的“姊妹篇”,主题和风格并不具有一致性,只是演员没换、配乐没换、舞蹈没换而已。
孙红雷和桂纶镁倒是敬业,该哭哭,该笑笑,该笑着哭就笑着哭,该哭着笑就哭着笑,对得起片酬。
除了其他一些露面短暂的熟脸儿外,基本上全是他们二人对戏,俩人演得那叫一个卖力。
可是还是看着别扭。
孙红雷被舞蹈折磨的,走路都不会好好走了。
桂纶镁倒是会走路,但跳舞的时候屡用替身。
但即便小镁没把舞蹈练到炉火纯青,那也比蒋勤勤那段舞跳得高出几筹了。
“我要结婚了。
”“啊?
”“和别人。
”这台词一出来,影厅里观众哄笑,银幕上角色恸哭。
这时候真应该配上那首歌:“男朋友结婚了,新娘却不是我……”特合适。
末尾,片中的共军目标不明地对重庆进行“地毯式”炮击,其密集程度超过日军轰炸机,空荡的街道上,雪夜火光中,一男一女以慢动作奔跑着……一颗炮弹正中桂纶镁,人没有倒下,也没有被炸碎,而是衣着完好地飞了起来,像悬空魔术表演一样挥手飘荡着,舞曲响起……这拍的是什么啊这都!
男权主义的终极意淫俗!
俗人拍俗片。
在二十一世纪的今天,当漫威都把新版雷神设置成了女人的今天,中国老男人还在意淫着“一夫多妻”。
孙红雷演的我党地下工作者,那叫一个英“雄”。
和前些年国产谍战剧里的男英雄一样,往那儿一站,就一群好女人、坏女人争着往身上凑,又是献身又是献命的,无怨也无悔。
一开场,徐静蕾就为他自杀,接着就是精神虐恋桂纶镁,让人家女娃等他一直等到被炮弹炸飞。
中间穿插蒋勤勤对他一见钟情,明知是假爱还心甘情愿作夫妻。
两个女人先后为他死,一个女人为他生不如死。
就这,影片中居然还说他“最大的敌人是感情”。
女人不少,钱也不少,入的是工农的政党,过的是老爷的生活,娶的高官子女,恋的是清纯良家,每天喝酒、跳舞、打麻将,解放前去台湾继续卧底过好日子,一辈子滋滋润润,到老了衣锦还乡,在恋人墓前撒花。
这一辈子,活得完美呀。
真难想象这是二十一世纪的电影啊。
中国人亟待启蒙,莫说民智未开,以当代世界标准,根本童蒙未开。
腐朽!
这电影,从面子到里子,腐朽。
当然,现在,中国,腐朽的,还不只是这一部电影而已呢。
谈到为何要拍《触不可及》赵宝刚导演说“我一直想怕一部电影,是那种戳人心窝子的,让人看完特别有感触的。
”其实对于“戳心窝子”和让人“有感触”这两件事儿而言,赵宝刚导演实在是太拿手了,从当年的《渴望》(挂名导播)、《过把瘾》、《编辑部的故事》到海岩三部曲《一场风花雪月的事儿、《永不瞑目》、《拿什么拯救你,我的爱人》再到青春三部曲《奋斗》、《我的青春谁做主》、《北京青年》,一部比一部戳心窝子,一部比一部让人有感触。
你可能会忘记《渴望》中宋大成和刘慧芳之间的旷世纯爱,你可能记不得《过把瘾》中杜梅和方言爱到何等缠绵爆裂,你也可能想不起《编辑部的故事中》李东宝对戈玲是多么一往情深,但你一定会记得肖童和欧庆春,更会时不时想起陆涛、夏琳和米莱,甚至常常把那些任性“作女”直接统称为杨晓芸,“重走青春路”这句口号甚至改变过你对人生的想法和态度。
如果某人说他的人生观、爱情观的形成,基本仰仗于赵宝刚的电视剧,我一点儿都不会觉得惊讶,应该有很多人就是这样一路看着赵宝刚导演的电视剧一路长大的,剧中那些那男女女的爱情故事或缠绵悱恻、感人至深或青春洋溢、反应时代潮流,无数人在剧中找到共鸣、获益良多。
耳顺之年,赵宝刚导演终于拍出导演处女作《触不可及》,乍一看,这电影格局很大,时间跨越近70年,历史背景庞大,从1927年四一二政变开始一直写到上世纪90年代,中间包括抗日战争、解放战争等等,故事内容丰富包含谍战、反特、动作、悬系、爱情、舞蹈等诸多元素。
赵宝刚导演第一次出手,手里摆出的这幅牌面就是一部国产主旋律谍战爱情悬疑大片,加上几位实力派演员的加盟,这副牌可谓是华丽至极,按常理来讲,有这幅好牌在手就应该打出霸气,打出气势。
谍战要反复铺陈,要多悬疑有多悬疑;正面人物智勇双全,始终游走在刀锋边缘,即使没有力敌千钧的豪迈,也要风流倜傥,足智多谋;反派要狡猾凶恶,要对正面人物形成巨大威慑,几近不可战胜;爱情要纠结缠绵,要多腻歪有多捏握;当然最重要的,鬼子的出现的时候一定要让他们死的凄惨,死的离奇。
如果真如如上所诉,那么《触不可及》就是只是一部看上去华丽的电影而已,却不是赵宝刚的电影,正如导演所说他要拍是一部能够触动人心的电影,于是他按照自己的思路调配各种元素所占的,突出重点,弱化细枝末节,把看似庞大而杂乱的故事线索变得清晰明了而又不失味道。
与其贪多求全,不如抓住重点。
虽然“谍战“戏码吸引眼球,动作枪战痛快过瘾,家国情仇让人热血沸腾,但唯有坚贞不渝的爱情故事才会让所有观众刻骨铭心,爱情的美好、爱情的伟大、爱情的坚贞、爱情的历久铭心,才是赵宝刚导演要在这部电影中所表达的情绪和情怀,那些庞大的历史背景、复杂的社会环境,不过是爱情故事的陪衬而已,即使一个人能够在双重身份和家国大义之间游刃有余吗,但当其面对爱情时依然会不知所措,纵使你得救了整个国家,对得起整个民族,但在爱情面前你依然是一个失败者,那一步之遥的爱情故事是所有人挥之不去的遗憾。
一个男人就这样爱了这个女人一辈子,虽然他们从不曾生活在一起,但这爱在男人心里存了一辈子,那些信仰和主义也许会在某一瞬间坍塌,但这爱情却永远不会,这是人类之间情感的精华所在,所谓的海枯石烂,也许就是铭记一个人一辈子吧。
中国人的爱情观里,一直有着这种从一而终的传统,《触不可及》这种对爱情单纯的坚守是符合这种传统的。
这也许就是赵宝刚对待爱情的独特情怀,如果说在电视剧中他一直在讲述别人的爱情故事,那么《触不可及》给了他一次最自由的表达自己爱情观的机会。
一个60岁的人,还能对爱情有如此执着和单纯的观感,这本身就是一件挺让人感动的事情。
《触不可及》这部电影的动人之处,不在于其考究的镜头设计、动听的背景音乐、考究的布景道具、而在于导演对于自己想要表达的情绪和态度的贯穿始终的坚持,一起编排和铺陈都是为了突出爱情的真挚和美好,以及命运弄人所带来的一步之遥的遗憾。
一首曲子婉转动人,乐曲背后是一段刻骨铭心的爱恋,片中男女主角几次共舞,情绪都有所递进,舞蹈成为了两个人示爱的仪式,虽不及《色戒》中的仪式那般赤裸,但在叙事上的作用几乎是相同的。
舞曲串起了整个故事,见证了一段曲折的爱情故事是多么婉转动人。
遥想在那样的时代背景下,爱情是多么奢侈的一件艺术品,远远观赏已经让人激动不已,更别说能在性命攸关的环境下与自己心爱的人共舞一曲,这种浪漫需要何等的气度,而这种险境中的唯美和浪漫正是赵宝刚导演所要呈现的。
把残酷的时代背景弱化,用一种浪漫主义的方法来展现时代、歌颂爱情。
一想到战争,你的第一反应是血腥、杀戮和伤痛,那么那些被战争摧毁的爱情又何尝不是一种残酷。
与其用暴力的方式展现特殊年代的故事,倒不如演一出那个时代的浪漫爱情,战死沙场并不可怕,怕只怕战争让相爱的人永远都触不可及,这无法触及的爱情甚至比战争本身还要残酷。
赵宝刚导演通过《触不可及》讲述了一个爱情故事,这故事里有他对爱情的看法和态度,情怀不是来自于家国大义,而是道尽了为何爱情如此凄婉却始终不曾泯灭。
鉴于几乎所有的电影电视剧中,所有不叛变的卧底都荣归大陆,所有叛变的都在求饶中或者享乐中被杀,所有白的最后都大彻大悟成为红的,等等的所有,反正红方的都是神。
有了这种态度看这个片子就简单多了,也就更容易接受了。
首先你不能当作一个谍战来看,因为基本没有技术含量。
其次你也不能当作一个爱情片来看,因为跳舞跳的有想扔瓶子的冲动。
最主要的是压根儿不知道该不该当作电影来看。
这是我看过的台词最多的MV,台词最少的电影。
那还有什么可说的呢,当然是配角儿了。
虽然多爸黄磊如今不复《橘子红了》里的少年青葱,女王蒋勤勤也只剩纯元皇后的惊鸿一念。
但整剧也只有他俩好说了。
首先多爸的角色代号回声,按照过去的管理不是打死不降就是不打就降了,这回不是,开始的坦然赴刑和见到妻儿时候的惶恐,在儿子坚定的我爸会赢的声音里叛变。
至少红方终于有“人”了。
而最后发现妻儿并未被放走时,也不是固有的奴颜而是直接开枪,虽然一家三口都死了,而作为一个叛徒用壮烈这个词也不合适。
不多的戏份倒是显得比男一更可回味。
要是他最后死在红方的手里或者是以高位赴台,那就没有现下的精彩了。
再说女王的角色卢秋漪,片中交代孀居七年。
以片中其父的地位,要是想再嫁只怕也会有人排队的。
而最精彩的地方莫过于男一在酒会上戎装正色的喊“嫁给我”时,爽快的那一声“好”。
随后跳舞时发现男一的眼神迷离并不在她身上时的有所思。
真的假的此时都已了然于心了。
此时必已知道那佳人不是她,男一却又给了非分之想。
那一个好字就已经全担待了。
即到赴台登船前的送别,不过是把三年的事情都说说清楚,既然三年举案齐眉的最好时光也换不来佳人是我。
那也不用来台湾找我了。
至此卢秋漪这个角色再无交代。
反而比对女一更有空间。
最后说女一的结局交代的过早失去了最后一点挽回这电影的手段。
第一次知道这部戏,是上班路上,清晨刚从金台夕照的地铁口出来,天还没大亮,公交车站的灯箱广告的海报赫然醒目。
路过的时候留意了几个主演,觉得阵容蛮吸引人的,尤其桂纶镁,我比较喜欢。
再一看,是赵宝刚导的,决定看看。
但是看过之后,我只能说,赵导还是继续导他的电视剧比较好。
这个电影的英文名译叫《one step away》,但这部戏距离真正打动观众还有far away。
我比较印象深刻的就是小美穿着绿色的连衣裙和孙红雷初次跳舞的片段,配上那段音乐,动作和不自觉的喘息声真是撩人。
而后的剧情,比较没有说服力。
爆破特效做的也不够好,太写意了。
如诗如画的舞蹈,还是“一场风花雪月”的感觉,不太搭调。
但是尽管剧本硬伤不少,赵导头一次拍大电影,曾拍他的电视剧出名的演员们还是都相当给面子的倾情出演。
男主孙红雷就不说了,徐静蕾的戏份更说明了这点。
蒋勤勤的角色也很不错,只可惜她爱错了一个只想利用她身份潜伏的军人。。。
承担这种潜伏任务的男人,爱情家庭之于他们都太奢侈,内心往往也有特别冷酷残忍的一面,辜负了多少钟情于他们的女人哪。
想起《潜伏》里那句“国事为大,家事随安”。
不知不觉对这部挺失败的电影也写了不少,总结中心思想给一句话:“看看王菲唱的主题曲《遥不可及》剧情版的MV就够了”。
看这个戏是很想知道赵宝刚导演会把一个电影拍成什么样。
我在观看过程中,看的挺着急的,事件不向前推进,一直在表人物状态。
这就造成了观看过程有些沉闷。
虽然影片制作上比较精良,阵容上也比较强大。
或许是导演拍了太多以讲故事重情节为主的电视剧,想要拍一个文艺气息更浓重的电影。
我执笔的两个编剧来看,二位合作多次,写过不少电视剧,但是写谍战的戏不多,为什么不找擅长写谍战的编剧加入呢?
我猜测可能是那些编剧有合约在身,抽不出时间来写这样一部戏,当然也不排除一部电影就算给出上百万的酬劳,也抵不过一部电视剧算下来更划算。
在鸣谢里边我看到一些熟悉的名字,有著名的编剧,应该是制片方或者导演请来参谋剧本等等相关事宜。
暂时先到这儿吧。
无意间被那支探戈舞步吸引,特意找电影来看,我觉得还行啊,不至于像吐槽的那么糟糕。
先说说的优点吧:镜头语言优美、古典。
哪怕是剧中出现的那些女子,一个个也是裁剪合身的旗袍,曲线玲珑,将中国东方古典美展现得淋漓尽致!
老徐、蔡少芬、蒋勤勤,算民国画里的东方美人!
镜头下每个景、物,都考究而唯美。
孙红雷和桂纶镁的探戈,在那首《一步之遥》响起时,两个人就进入状态,心醉神摇!
激情澎湃!
看得我是热血沸腾、心襟荡漾啊!
故事以战火连天、生灵涂炭为背景,国共激烈谍战、日军侵略残杀等等这些都被忽略,只为成就男女主谈一场轰轰烈烈、缠缠绵绵、旷日持久、偷情式的恋爱!
缺点:整个故事漏洞太多。
宁待为何会爱上傅经年?
傅经年不是与宁待的姐姐有情,怎么转头就爱上宁待?
宁待这么如花一般的女子,在那样的乱世中在没有任何庇护的情形下怎么生存下来的?
傅经年在国民党内的潜伏太容易了!!!
那一场暗杀,太容易得手也太容易逃撤,随后日本没有追查?
宁待还能从死人堆里爬出来安然无恙的生活?
傅经年这种暗杀被抓后,应该会被处决吧,日本人还会在监狱里养他7年?
他出狱后舞馆居然还在,也没有人占用!
神奇的是,那台留声机居然还能放出音乐来!
更神奇的是,这时候,宁待那么完美依旧的出来了,丝毫变化也无!
接下来,整个剧情更是狗血到无边!!
傅经年获得批准退休后,宁待围着他转着圈的跑了三四圈那是几个意思啊?!!
这段看电影时我也是笑喷了!
太过太假了!
本以为他们俩就这样修成正果了,没想到突然再砸天雷,为了善死善终的革命事来,傅经年抛下宁待,另娶高参之女,1948年,把老婆送去台湾后,傅经年转头又能在人海中重新遇上一直呆在原地的宁待!
两人再度进入高潮模式。
再说重庆,傅经年这已是明伏了,本以为方中信那天晚上请他喝酒会有意外和转折,谁知道接下来镜头直接转到他在大街上,转头就看到宁待!!!
重庆的街头巷子,即将分离的两个人,在没有舞曲的情形下,还能销魂的跳起探戈!
还给他们配了三个现场观众,真真是醉了!!!
再说宁待都走了,又为何突然跳船?
跳就跳吧,拜托,你也至少要在水里划啦几下才能上岸啊!
那么浅的水,还需要船?!
最后的最后,白发苍苍的老头,不可能还是孙红雷那挺直的脊背啊,他在墓地舞动起来也太年轻了,能不能稍微佝偻下腰身?
总归,就把这电影当MV舞曲言情片来看吧!
看到很多豆友对这部片子的评价很低。
但是我觉得我还是挺为之感动的,用舞蹈揉和爱情很美妙。
桂纶镁是我很喜欢的演员,此片中的表现还是有比较爆发力的点的,至少把人物的个性表现出来了,但是人物好像没有随着时间有所变化,一直是那个青涩少女,是有点怪怪的。
此片中最感动我的是桂在那个夜晚拉住孙的手,触动心灵,让我仿佛看到了爱情的形状,孙说就是那个动作让他爱上了她。
爱情仿佛一直是说不清道不明的东西,孙后来碰到蒋勤勤饰演的军官遗孀,蒋勤勤的表演十分到位,把一个从容、优雅、有礼有节、富有勇气、懂得爱和自爱的女人形象很好地展现了出来。
我记得他们俩第一次见面,才聊几句,蒋勤勤看到孙手里拿着药,赶忙给他端水,可见其有眼力劲、会照顾人,会是个好太太,但是孙不爱她,就算后来结婚三年,孙对她的态度依然冷淡、有距离感,爱情这个东西就是如此吧。
不免让人叹息。
要吐槽下的是,孙红雷老年戏份的表现,当时他面对一帮人询问桂的情况那段,情绪表现的不合情理。
破坏在他整部电影中的表现分了,他在之前的表现很多场景我都很喜欢的,比如俏皮的,那天他的街上跳舞,路上一个透明玻璃窗的咖啡店,里面的外国客人看着他,他注意到了,给了他们一个俏皮的挑眉,很可爱;;又比如他对军人职责的坚守的那股劲儿,我们也能从他的眉目之间体会出来,都很好。
可惜了那场老年戏份。
//好吧这篇影评是我离线写的,不知道为什么评分这么差/我欣赏电影的画风明暗丰富的戏剧感画面。
有种荒诞,滑稽的史诗感。
画面真的nice,除了五毛特效,假的让我想起了白衣校花和大长腿2333。
但其实辩证的看(?),这在某种程度上,也营造了一种怪怪的油画戏剧荒诞质感,让人出戏的同时更意识到傅经年的人生是多么的荒诞无意义,从而战争是多么无意义呀。
很深刻的一个场景,就是傅经年和宁待第一次跳舞的场景。
傅经年的手带有浓郁性暗示,宁待拍开了他的手。
像是在一个/做一件decent场景/事,在跳高雅的,搭档/姐姐最喜欢的bgm的舞——却又indecent的味道,妙啊,妙啊。
在道具的设置上,我觉得导演也挺别出心裁的2333。
我注意到并且现在能回想起来的大概有这么几个小场景。
其一是开场和后来傅经年从不离头的帽子,只有他和女主角,帽子是本体。
在一开始审问最大公约数(gcd)的时候,只有他,在屋子里戴着帽子,which means that 只有他,在这个屋子里是不同的,或者也可以解释为——带着面具。
其二是在决定刺杀日本人,傅经年紧急撤离宁待,带她回了他的住所。
等到光影渐暗,在刻板的,单调的木头家具和昏暗的了无生意的陈设布景中,有着一抹彩。
是那种抽木块的游戏,只不过木块是彩色的——宁待是傅经年生命中的唯一鲜活(亦或者感情?
)。
联想下,这跟许墨对待‘我’的态度,生命中唯一的色彩,大概是类似的23333关于演员,桂纶镁演技超自然。
可能由于我不知道是对于特务有什么奇怪的刻板印象,总感觉,孙老师演的过于的刻意。
这或许也是他潜伏多年里,被同化再也卸不掉的保护色。
但我总感觉他和她的爱情里,他缺了点什么(指演技)。
题外话,张一山演局中人,大概是从孙老师这取了经2333,同样的面瘫脸,同样的味道23333(但我觉得,在局中人这个剧里,就不能用这样面瘫的样子,跟触不可及的基调不同,因为触不可及的基调里带有一种荒诞戏剧化的夸张感,而局中人,看沈放就像是在看笨蛋..嗯
为什么齐刷刷地都是贬低这部电影的人呢?
在看这部电影之前,我没有看过《闻香识女人》,但我喜欢阿尔·帕西诺,他在《教父》中的表演让我觉得他当年是一个年轻有为的演员,得知《教父》系列他顶多只是提名而没有获奖,我还很为他惋惜。
有人说,《触不可及》在毁《闻香识女人》,在毁阿尔·帕西诺,我能想象到心爱的作品被毁的心情,也能想象到“曾经沧海难为水”的观影体验。
也有人说,这部电影不伦不类,谍战的感觉从徐静蕾关窗挡住了孙红雷那一刻就结束了,后面都是一些完全不合常理,不合战争背景的爱情片,甚至这段感情都来得莫名其妙,他们说出了很多电影处理不好的地方,他们说得都很对。
但是,我不能理解这些人那种尖酸刻薄充满戾气的嘲笑语言。
我自己看这部电影的时候,出自男性的角度,我对孙红雷的遭遇和感情抉择比较关注。
工作了5年多的女同志(徐静蕾)为了保护他,牺牲了自己。
徐死前曾经问孙,“你知道你最大的敌人是什么吗?
”,孙答道“寂寞,……”,徐说“是感情”。
这5年多的潜伏中,孙红雷是主动把心思放在工作上的,他知道自己为了工作可能会面临内心的孤独,但是他时刻主动地在克服这种孤独,即便有一起战斗的那种情谊,即便这种情谊很容易演变成为一种相守的男女暧昧,但是孙还是努力让自己保持一个战斗状态,不揭开这层暧昧关系的面纱。
等到徐为了他牺牲时,他带了枪去了医院,他这个行为不是理智的,但却是出自内心情感,这足以说明徐在他心上是有分量的。
在监听桂纶镁的时候,孙红雷喜欢上了桂纶镁,我不知道他刚开始喜欢的时候是不是将徐静蕾的那份爱转移了,但是,当孙红雷听着监听器里面的乐曲跳起舞时,这份喜欢已经真实存在了,那种感觉就像当你开始不由自已地关注一个人的爱好、习惯的时候,可以肯定你已经喜欢上她了。
孙红雷下一个性情的片段就是枪杀芳贺元藏的那一段,为了保护桂的安全,他想擅自改变行动方案,那样,桂可以活下来,他一定会被打死。
很鲁莽不是吗?
甚至有些刚愎自用,而且对某个人犯了过度责任心,不够聪明,没有carry全场,完全是在犯二,可是这个行为有没有唤起一点儿小共鸣?
反正我是有的。
后来抗日胜利了,不错的机会,跟桂重逢,辞掉两边的职务,把房子好好装修一番,生几个孩子,过上幸福相守的日子,这一切多美,可是国共又要打仗了,他几乎出自本能地去送出了一个情报,然后选择放弃相守的日子,担起使命,继续自己的事业,呵呵,这种抉择难道不是每个人身边都会发生的吗?
“明明我已昼夜无间踏尽面前路,梦想中的彼岸为何还未到”当你马不停蹄地在为生活而奔波的时候,难道内心没有一个召唤你停下来的声音吗,你每次却又不得不继续赶路。
孙选择继续他的使命,桂选择等待,桂说“仗总会打完吧”。
就这样,两个人各自生活到49年,桂来到重庆寻找孙。
又是一次卸甲归田的机会摆在眼前。
这时候使命又一次向孙招手:继续工作吧,等到来年在北京庆功。
有完没完?
有完没完!
使命感再次促使孙选择继续工作,桂等怕了,但孙还是踏上了新的征程。
我不得不苦笑自己,高考完了,又要考研,考研完了,还要努力工作,每一步我都奋力在做,但从没有人宣布过哪一次之后我就可以一劳永逸,当下一次的挑战来临时,我还是斗志满满地往前冲。
刚开始,我知道总有人在等我,我的爸爸妈妈在等着享受我的成功,所以我义无反顾;可是到后来,或许他们会看不到我功成名就的那一刻,但我还得义无反顾。
孙老了,终于功成名就了,他回到北京,寻找桂,想要补上当年的那个遗憾,想要为当年内心的呼喊画上句号。
可是,桂早已经去世了,就在他最后一次接受新任务的那个晚上。
多少年的努力难道不是希望有朝一日可以享受天伦之乐吗?
可凄风苦雨多少年之后,结果却是那个梦早已经在你努力的时候悄悄破碎了,这种遗憾谁来赔偿?
这电影第一次让我感觉两星以上就是水军,绝对的浪费时间!
1、孙红雷这长相去演杰克苏真的好吗?
就算不请吴彦祖,用来客串的黄磊也比这好啊,旁边的方中信比他帅了好几条街,角色互换一下不行吗?
2、孙作为我党卧底,为了获取有用情报,一夕之间就甩了刚刚装修好婚房的桂纶镁,追身去向国防部部部长的女儿蒋勤勤求婚。
这也太渣男了吧。
关键两个女人还都不恨他。
3、跳个舞就爱上了,桂纶镁一直在那里“啊啊啊”我还以为有什么不和谐的情节发生了,镜头一转原来还真的只是跳舞啊,跳舞也能跳到GC吗?
4、渡江小分队听着好酷的样子,结果就是两三个人加一条摇桨船。
5、这一星给蒋勤勤,眼睛真的美,答应求婚时的那一声干脆的“好”让人难忘。
假装谍战片,其实言情片。跳了无数次,每次跳都是离别。怎么爱上的?莫名奇妙。
爱情戏太多,女主和孙红雷因为经常参加娱乐节目还要广告让我很出戏。所以一个好演员尽量别去参加娱乐节目
多的一星给王菲张亚东林夕的片尾曲。演员不错服化不错拍摄手法也不错,缺毁在苍白的剧情混乱的人节奏,空洞尴尬。
孙红雷跳舞真的是很不错啊
为了桂纶镁看的。服装很不错
看孙红雷桂纶镁蒋勤勤飙演技就够了,还不错,赵宝刚第一次拍电影,感觉还是有点长。
两个主角演的都不错,桂纶镁穿旗袍比蒋勤勤漂亮多了,旗袍还是瘦子穿好看,我这辈子是没戏了。
谍战啥的扯淡 就是赵宝刚对桂纶镁的一通意淫
遇一人白首,择一居终老,感觉这片叫《一生一世》才对啊
以这个团队的水平,不应该啊。。。。
滚粗
【给你一张过去的CD 听听那时我们的爱情】。总之,这是一部爱情片,音乐片,歌舞片,建国65周年献礼片,但一定不是一部谍战片。想找回《潜伏》或《风声》感觉的观众要慎重。
2014年10月21日22:31:41,还是爱情剧,孙红雷永远就是那样一个德性。实际上历史不论正说细说都是历史,都是别人的故事。
模仿真实谎言
第一支舞就把我给看高潮了,大赞
天了噜 这是电影还是翔 宝肛还是乖乖拍电视剧去吧…也真是可惜了菲天后的片尾曲。买票的时候显示孙红雷和绿茶婊会来,结果去了现场发现是孙红雷和导演…
拍了一堆没有价值的场面
虽然我是个镁粉,但这片子还真就如友邻说的,只有蒋勤勤那声干脆的“好”能记得住
大多的爱都來得莫名其妙、猝不及防,却又溃败在一念之间,一步之遥。如果我不是你的佳人,请不要让我有非份之想。等一个人,太煎熬。
推荐的原因是,里面桂纶镁穿的旗袍都很漂亮,穿旗袍跳舞别有一番风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