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看名字并不出彩,看了预告片发觉有点意思,于是看起来!
这并不是一部严格意义上的剧情电影,看过徐导之前的记录片,因而对他的电影故事并不陌生,很是心驰神往,这部电影并没有纪录片展现的故事那么多,毕竟时间有限。
大量的纪录片镜头剪辑,所以电影的真实感让人振奋。
希望我们善待孩子的童年,就像善待大自然和野生动物,愿每一个孩子都能在自己的梦想世界里成长。
这是一部一定要带着全家人走进电影院的影片。
最适合上映的时间应该是暑假。
作品拍得很是深入人心,题材十分新颖,很难想到这是一部有专业演员就能呈现出精彩纷呈的成长感悟的电影,可以说得上是最近几年里最值得带着孩子去电影院看的电影。
电影中小辛巴抱着妹妹哭的场景,看哭了电影院里好多小朋友,谁说孩子看不懂电影在讲什么?
只是因为没有带他们看到他们感兴趣的电影,这部《陪你在全世界长大》是一步孩子看了会深有感触的电影。
更为难能可贵的是,这部电影实打实地教育了我们怎么成为一个合格的家长,在我们陪着孩子长大的过程中,我们应该怎么样去当以为老师,以及孩子心目中的英雄。
电影中场面壮丽,北到北极,难道南极,大量珍贵的野生动物影响,都是真实拍摄,蹲点守候得到的,不了解野生动物拍摄工作的关总是无法体会到这种一秒钟镜头所需要付出的艰辛有多少。
总之,一部良心佳作,小成本,但是大精力,值得关注和支持,希望国内的电影可以多一分真诚,多一些正向的力量。
推荐,强烈推荐。
很久之前看过爱奇艺平台上的纪录片,这次点映就看了,带女儿一起观看大荧幕,女儿全程很开心,我还是很感动。
老极的带娃方式是学不来的,大部分人也没有那个能力,但很多道理可以借鉴。
辛巴说,坚持就是你只要有一口气,还要去做的事情;勇敢不是不害怕,而是害怕晚之后还去坚持做那件事,一直带娃的老父亲我真是深有体会,不管是对于学习,还是培养一个好的习惯,坚持和勇敢太重要了。
如果不是YQ,如果放在暑期档,我觉得值得过亿的票房。
比那些乱七八糟毫无教育意义的儿童电影强太多了。
感觉更像是一个成长Vlog 人活在社会里 很好的一件事情 就是可以看到生活的诸多可能性 原来真的有人在这样生活 原来真的有人在自然里长大 虽然这部片子只能呈现出极小一部分的正向的内容 但能够让人意识到教育的另一种可能性 生活的另一面 就足够了我并不反对 带孩子旅行 让孩子学在途中 只是常有疑惑 在孩童时期 我们应该给孩子什么样的教育在旅途中能给予孩子什么 在教室里又能给予孩子什么每每看到这类的片子 都会把这个问题拿出来反复反复地想生命可敬又可畏 不管你划了多少次艇 不管你有多少经验 大自然始终是大自然 要有一颗敬畏之心
在看到辛巴翻船掉入水中 然后费力翻腾顺水而下的时候 眼泪就下来了 就如他的名字“辛巴” 从一个在雪山上会因为腿疼、冷而想放弃的小男孩 慢慢长成一个 他说“我想要漂流 还想试试翻船”能找到自己想要做什么 且咬牙去做的大男孩 我以为被捞起来的他会掉眼泪 没想到第一时间找彩虹糖 哈哈哈 而成长就是这样了 作为父母 在支持孩子的决定时 又要支撑着他 即便自己担心也要装作淡定平静地样子 给孩子加油鼓气 教会他沉着地平静地面对一切 作为孩子 大胆的尝试 大胆的想 大胆的做 大胆的哭 给自己无限的可能 成为辛巴
曾经的我 19岁自己独自出发 走在旅途中 所见 所思 所学 所得都很意外且惊喜但日常生活中 没有吸引人的吗其实不是的 只是时间麻痹了我们 让我们对日常产生了“日复一日”的疲倦感旅途中并不是所有都是新鲜的 并不是所有都是快乐的它只是让你更明显的感受到时间 感受到平日忽略的自己正如片中所言旅行的最终目的 就是要更好的回到原来的生活中人都是活在一日一日的时间里 我们所见的旅途 是他人的日常而我们的日常 何尝不是游人的旅途
记得很早有个朋友告诉我,我们无法决定自己的出生,也决定不了什么时候离开世界,唯一能决定的就是生与死之间的这段时间,怎么去活着。
毕业后发现最近20年过得特别快,一晃已经要毕业30年了,越到后面越快,十年一晃就过去。
可能是时间过得太单调,每天每月做着同样的工作,眼看就退休,好可怕。
看了辛巴的纪录片,很想自己再重新活一次,能够活得更精彩一些。
看到老极一家的旅行在不同地方,很多人说是需要钱,是炫富,可是我觉得勇气是比钱更珍贵的,这是我最佩服辛巴爸爸和妈妈的。
路途中遇到的种种困难,光是想想可能就放弃了。
可是国外旅行那段影片中没有煽情,只有亲情和爱在镜头背后流动。
回到国内,爬雪山那段,我之前看过,可这次是完整看完,整个过程都想替辛巴放弃,直到最后90米,到了雪山顶,辛巴和妈妈的视频时,我哭了。
应该是那份坚持终于有了回报吧。
漂流有点小惊心,八九岁的小朋友,一个人扔到水里去,救生筏离着有几十米远。
被浪头打翻好久才被救上来时,第一句话却是"我的彩虹糖呢?
"。
影片中辛巴总是在这种落难的时候,突然蹦出一两句搞笑的话。
比如爬雪山中途想放弃,问爸爸“如果我现在回去,明天还要再来吗?
”,让平时感觉很乏味的纪录片,有种酸中带甜的感觉,不知不觉看到了最后,却意犹未尽。
教育是一个很宏大的话题,不同人有不同的看法,这部电影给了很好的答案,教育可以是多元化的,最重要的是家庭教育。
人们把教育当成去学校上学,去上各种补习班,考试的分数,等等,好像教育是别人的工作。
教育的对象是谁?
教育的目标是什么?
教育的本质是什么?
是不是可以好好思考一下。
这些问题只有你自己知道,也只有你自己可以找到答案,孩子不是别人的,对吧!
为什么现在这么多人都喜欢特种兵式旅行?
自己是真的没有想到会在这部片子里找到答案。
被推荐的时候,没有太多想法,既然是写着全世界,不出去旅行,看看世界纪录片也好啊。
打开的时候发现,是一对父母陪着孩子在世界旅行,在自然的大学里成长的记录,真好,有这样子的父母真好,一路上,都没有去抱怨,一直在鼓励孩子。
有用的要学,那没有用的呢?
传统的中式教育是好好学习,天天向上,不要尽整些有用没用的。
就像自己,很喜欢很多东西,然后就会被说,你这个学了有什么用,你这个考了有什么用。
那我喜欢不行么,我觉得我要去学习,算不算是个理由,学习东西,难道还要理由么,为什么不能对世界保持好奇心,就因为没有用么?!
记得苏格拉底曾经被人嘲笑过说,你们这些哲学家,眼睛都长天上,除了每天思考,还创造什么价值了!
苏格拉底笑着对那个嘲笑他的人说,对,因为有了思考,整个人类才会进步。
其实哲学家,特别是会思考的哲学家真的非常的重要。
世界并不是全部都是物质的,父母这么说的,也许是因为金字塔的顶端的资源才会很丰裕吧,可是,为什么要非要认为底端的资源就不丰腴呢,那不是要看在什么赛道拼蛮。
少有人走的路,收获的概率才是最大的吧。
有用,没用的判断标准是什么?
你怎么知道那些没用的在以后就用不上呢?
谁也不是上帝视觉是不是!
实名羡慕,哪怕是特种兵式旅游挺羡慕这个辛巴小朋友的,他走过了很多普通人都没有走过的国家。
3岁开始跨国旅行,北极圈看熊、土耳其的热气球,有部电影,讲气象学家冒着生命危险坐热气球测量高空的温湿度还有气候变化的;去了斯里兰卡,斯里兰卡的红茶喝过,真的好好喝的,非常的滑润;来到南极看企鹅;穿过亚马逊的河流,抓鱼钓鱼,在丛林里学习丛林法则;马丘比丘、马斯怀亚,讲真,地球仪有,还没找到在哪里;坐上了南极探险船,坐南极探险船自己知道需要预约好久好久的;去了老挝,格鲁吉亚,爬了雪山,踏了青藏高原,撸过可可西里。
真的实名羡慕的不得了。
自然的大学里,学到了什么?
登山中学会坚持喜欢自然,喜欢自然的大学。
在片子里,辛巴爬雪山,几次想放弃,爸爸把选择权给了辛巴自己,要么我们可以很舒服的回头,要么我们就坚持到底,登顶以后,和妈妈妹妹一起视频。
辛巴选择了坚持登顶,半路又想放弃了,爸爸说,这是你自己选的啊。
你自己选的就要坚持下去,哪怕打碎了牙齿也要坚持和着血吞下去。
因为是自己选的路,曾经选择过,就不要后悔。
人生没有什么后悔药可以吃,每个NPC在一瞬间都有选择,即便是随机的选择,也是你自己选的,既然选了,就要吃了选择的果,这大概就是因果,起念之间皆为人愿,不管你是小孩还是大人。
走过绝望谷,哭就哭吧,哭不可耻。
登顶结束后,爸爸问辛巴,你觉得什么是坚持?
辛巴说,只要有一口气在,就一定要完成你的那个目标,你要是突然间放弃的话,之前的努力就会白费了。
拍摄野生动物学会耐心辛巴去了青藏高原,去找师父拍藏狐。
师父是野生动物摄影师。
其实有时候觉得,小时候看蚂蚁也能看一天,也挺有意思的。
在野外,没有耐心,几乎拍不到小动物,要预判小动物的预判,像一个猎人一样追踪它们的踪迹。
不是一丁点的耐心就可以做到的,也可能你会空手而归,蹲了几天毫无收获,还能坚持么,会放弃么。
拍摄藏狐也需要翻山越岭,更加需要耐心,也要有接受什么也没有得到的失落和现实。
但做任何事情,都需要有耐心。
在生死漂流间,找寻生命的意义在漂流的时候,发现几个有意义的地方。
对于漂流印象还是很深刻,因为看到过有的地方因为汛期漂流,然后看着视频里的人,明明有十几秒的时间,可以跑回岸上,却原地不动了,他们太轻视大自然的力量了,滚滚的泥水就冲了下来,把人卷了进去,做人一定要有常识,在大自然的面前。
辛巴为了真实的漂流,和老爸一起做了很多次的演练。
在漂流的过程中,发生翻船的概率很高,父母为了让孩子实际模拟演练,在不同的天气,各种情况下,尽可能的去准备练习,以防万一遇到这种情况,孩子就不会慌,有心理准备。
这点是非常值得学习的,不管是有孩子还是没有孩子的。
未来是不确定性的,但是可以抓住确定性的东西,比如要去漂流,至少要掌握需要看下天气吧,要会游泳吧,如果自己翻船了,要怎么做,辛巴老爸就给辛巴倒计时,8秒钟,辛巴就自己从水里爬上了船上,要掌握下划桨的力度和角度,同时,对水流流向要注意吧,体能训练要有吧,身体的抵抗能力要强吧。
在不断反复练习中,掌握了救生自己的技能。
而不是把孩子保护的好好的,什么事情都不让做,恩,大部分的父母都会说,你小孩,别想七个八个的,你的任务就是学习,就是好好读书,找个好工作,巴拉拉。
再对比下,辛巴的父母呢,知道自己不会陪伴孩子一辈子,所以,尽可能的教会他自己处理一切的本领。
遇到翻船没有关系,我们会游泳,我们可以自己从水里爬上船,我们可以根据水流的力道来顺水而行,我们练习过很多次。
所以即便在真实的场景中,辛巴真的落水了,老爸看着哦说他跟上来了,都远远的喊着,老爸马就去救你,其实面部表情出卖了自己,很担心,但是对辛巴又有信心。
看着辛巴自己先克服困难,能到什么程度,然后去救。
其实,很多父母缺乏一种,相信自己的孩子能做好的心理素质,也许这可能是一种你做不好就依赖父母的反向依赖心理,但充分的相信自己的孩子能够做好的能力,这种相信,可能会更重要些,这些都是一个一个能够收到人生经验的点,这些点,一旦跨越,就会在人生的试卷上,踩点拿分,这比试卷上的冰冷的分数,更加的重要。
爸爸又问辛巴,你觉得什么是勇敢?
辛巴说,勇敢不是不害怕,而是明明知道害怕,仍然坚持去做那件事情的人。
漂流叔叔和辛巴唠嗑,说,其实生活真的很简单,探险的目的,不是去征服某个雪山,也不是去征服某个河流,而是在这么多次不断探险中,知道自己内心的成长,通过这些探险活动,知道自己的极限所在,让自己的生活变得更加精彩、丰富。
别说知道自己的极限所在了,很多人,连出门探险的勇气都没有。
从漂流回来以后,辛巴看着妹妹、妈妈哭了。
他思念家人了。
探险,会让你知道有那些事情是最有意义的,这大概就是探险的意义。
旅行的最终目的是什么?
旅行的最终目的,就是为了更好的回到原来的生活中。
我想,这大概就是为什么现在 “特种兵式旅行”,那么受欢迎的原因。
在旅行中挑战自己的极限,去体验去的那座城市的风格和烟火气息,也是为了让自己回来的时候,能够变得更好。
虽然这是一个小小的记录片,但是自己也收获很多。
谢谢推荐,学到耐心、坚持和生命的意义。
虽然只是几个字,却要用一生去践行、书写。
人生有耐心、坚持、深知自己生命的意义,足以。
不具有任何现实意义,没有钱,一切都是白搭, 告别焦虑式养娃 都是博眼球,自己玩就行了,中国家庭有几个能领着孩子全世界跑,不具有任何现实意义,没有钱,一切都是白搭, 告别焦虑式养娃 都是博眼球,自己玩就行了,中国家庭有几个能领着孩子全世界跑,不具有任何现实意义,没有钱,一切都是白搭, 告别焦虑式养娃 都是博眼球,自己玩就行了,中国家庭有几个能领着孩子全世界跑,
人们都说父母是孩子最好的老师,这话不假。
父母不光是孩子值得信赖的监护人、遮风挡雨的守护人,对孩子的教育和成长,更是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当下的社会,家长都想让自己的孩子成为人中龙凤,各种补习班、培训班、课外班一窝蜂,大量占据着孩子的碎片时间,已然成为一种常态。
而影片《陪你在全世界长大》则是提供了另一种可能,遵从孩子的天性,从爱与成长的角度出发,带着孩子游览万水千山,走遍全世界的每个角落,在旅行中体会长大的快乐、学到战胜困难的勇气……
影片中的主人公是辛巴一家人,他们称得上是全世界最特立独行的一家人。
父母带着辛巴,横跨南北两极,挑战高原雪山,比拼长距离漂流,他们的身影出现在地球上的每个角落。
一望无际的南极,他们一家近距离观赏企鹅;皑皑白雪覆盖的北极,他们惬意地泡着温泉,看北极熊在雪地上玩耍;亚马逊丛林中,他们趁着夜色,像“鳄鱼先生”一样与鳄鱼为伍,甚至还对食人鱼发起了美食挑战……一幕幕旅途中的场景,既新奇又刺激,更是令人心驰神往。
辛巴一家并不是简单的旅游,而是在旅行之中,将教育理念潜移默化地传递给孩子。
父子俩攀爬西藏的高海拔雪山,不光要早早起床,每天还要走上十几个小时,对辛巴的体力和精力来说都是考验;爸爸带辛巴长距离的漂流,同样充满着艰辛,除了与选手比拼外,还要与天气和水流作斗争。
辛巴就像邻家的小男孩一样,面对着艰难险阻,也会气馁和失落,也会在困难面前不知所措,甚至打起了退堂鼓。
但在父母的陪伴下,在鼓励与喝彩声中,辛巴还是鼓起勇气,完成了一项项超越自我的壮举。
辛巴的故事,也给我们的家长朋友以启示,孩子并没有家长想象的那么软弱,他们的适应能力与成长速度更是超乎想象。
隔着大银幕也看得出来,辛巴的父母,在培养辛巴的过程中,传递出不同于一般家庭的教育理念。
既不是简单地鸡娃,也是不粗暴地应试教育,而是主张开拓孩子的眼界,而旅行就是最好的方式之一。
既释放了孩子求知的天性,又让孩子在旅途中体会成长的快乐,称得上是一举多得。
我们常说读万卷书、行万里路,可真正能做到的又能有多少。
辛巴一家人的行为,并不是离经叛道,而是在教育孩子的层面,进行了全新且有益的尝试。
就像影片里说的那样:“勇敢不是不害怕,而是害怕完以后还去坚持做那件事。
”
这几年,人们的思想、行为和观念,都在悄然间发生着变化。
家长如此,孩子如此,教育理念更是如此。
还在为教育孩子而愁眉不展的家长,以及为应试教育忙得颠三倒四的家长;还在题山题海里奋斗的孩子,或是在各种补习班中挣扎的孩子。
不妨尝试像辛巴一家人一样,换个思路、换种活法或是换种方式,你会发现教育孩子其实没那么难,世界原本也是如此美妙。
《陪你在全世界长大》全片信息量极大,不光记录了辛巴的成长历程,更是让观众直观感受到父子情、母子情、兄妹情和家庭亲情,以及孩子在面对挫折与困难时的抉择。
整部影片耗时8年之久,才拍摄完成,称得上是一部诚意十足的作品。
11月11号,家长朋友不妨带着孩子一起走进影院,去体验这段非比寻常的成长之旅,去找寻一次久违的亲情。
三年疫情,我丢掉了看电影的习惯……起先是影院各种关门不允许开放,后来票价暗涨,再到后面不再关注影片排片,到最后的几个月不再关注上新电影……以前几乎是每周一部的节奏,小区门口就是影院很是方便,夏天喝着冰奶茶,冬天有时候我会拿着剥好的栗子进去,边吃边看。
现在,各种扫码测温,最关键是不准饮食,干巴巴瞪眼看俩小时,这体验应该怎么都不是那么愉快。
最近看的一场电影还是信用卡抢到了一张优惠券,一张影票只要十块钱,那不看白不看啊。
抢到之后立马搜影片,嗬,好家伙,凄凄惨惨戚戚……就那么几部中还参杂着国庆档延档的,实在是没什么看的欲望,但手握优惠券不看好像又错失几个亿,勉强选了部最新上映的。
《陪你全世界长大》严格来说应该不算一部电影而是一部纪录片。
不出意外我包场了,出来的时候,我问工作人员,今天人怎么那么少,整个厅就我一个。
工作人员说:“不是整个厅,是整个影院”……好家伙,咱也豪气一把,承包整个影院。
别说,整个厅一个人看电影的感觉还挺好。
然后这部片子也是那种温情舒缓风,亲子之间的互动陪伴又是那么温馨,带动的我整个人也很放松,嘴角也一直带笑。
影片主要讲述一位疯狂旅游达人老爸带着刚满三岁儿子辛巴去北极看熊,南极看企鹅。
然后在辛巴八岁的时候又带着他去西藏登雪山,漂流大河。
三岁,在大多数人看来,还是一个小娃娃,但辛巴已经能够帮助爸爸妈妈拍照,能够发现美,能够陪爸爸妈妈淋雨,能够和大人一样经历旅途的各种突发意外。
八岁时更是在爸爸的鼓励下勇敢攀登五千多米的雪山。
一个八岁的娃娃,半夜三点起床爬山,半山腰还风雨交加,更是多次崩溃大哭,但毅然决然攀上顶峰。
这不得不说孩子很有毅力,侧面也说明家长引导教育的很好。
还有自己一个人勇敢的在大江里漂流,虽然浪大船翻,但是能自己从水里爬出来。
“水好冷啊,能穿着羽绒服在船上晒太阳可能幸福”这是辛巴到船上之后说的。
爸爸告诉他,旅行冒险的意义或许就是告诉我们那些是值得我们追求和珍惜的。
陪你全世界长大,想的爸爸妈妈很多,能够做到的应该很少很少。
就算不能陪孩子在全世界长大,也让我们尽量陪孩子健康快乐长大。
时隔多年,依然记得旅游卫视曾经的一句宣传语:“身未动,心已远”。
如今,看《陪你在全世界长大》,同样是这种感觉。
这不仅仅是辛巴一家的环球旅行记忆,也是我们可以全程跟随的上山下海式穿越巅峰,特别是在如今出门不便的情况下,有《陪你在全世界长大》带我们走遍世界,就更显得稀缺与宝贵。
《陪你在全世界长大》是一部纪录电影,已于11月11日影院公映。
影片的导演,也是片中的男主人公——老极。
他无论是在育儿界,还是在旅行界,都是鼎鼎大名:著有教育书籍《他是行者辛巴》,纪录片《别叫我宝贝》《南极学前班》等作品。
这些经历,是他在育儿方面的真实记录,也给到了我们太多的启发与感动,而这一切的起点 ,不过是完成儿子“看世界”的梦想。
很多朋友也许会说,满世界去旅游,会花很多钱,那不是普通人所考虑的事情。
其实,旅游也分富游和穷游,特别是像老极一家这样,都是背起背包的自由行,而且去看的也更多是自然景观与人文风景,旅行的成本,相信很多的家庭也都可以接受。
但是,大家在出发前更需要考虑的事情,是能不能吃得了路上的辛苦。
我们在影片中也看到很多类似的场景,比如老极和辛巴在漂流的途中遭遇下雨和冰雹等等,大自然不会永远风和日丽。
《陪你在全世界长大》有两个主题让人印象深刻,其一是“全世界”,其二是“长大”,这也是影片最值得关注的看点。
在“全世界”的场景中,我们可以跟随影片四海漫游,绝美的天空之境,严寒的极地气候,热情奔放的复活节岛,还有那喷涌着的火山热气等等。
观影的过程会更加认识到“最美风光在险途”的真谛。
而“长大”的内容无疑更让观者共情。
一部影片,见证小辛巴的成长,看他从牙牙学语的宝宝,成长为坚强勇敢的男子汉,尽管这期间也有跌倒受伤,也有胆怯懦弱,但更让人记住的是他旺盛的求知欲,以及对整个世界的热情拥抱。
成长真的不是一朝一夕的事情,是长时间的潜移默化中的改变。
当然,辛巴的难忘童年,很多也是来自于父母对他的呵护与鼓励。
影片中有个场景让人感动:为了完成辛巴去看北极熊的愿望,一家人万里迢迢来到北极,却没有看到北极熊。
身为父亲的老极自己穿上了玩偶服装,扮作北极熊,从远处走过来,和小辛巴互动、玩耍。
天真可爱的小辛巴,真的把他当成了北极熊,这次的“假扮”俨然成了一次最完美的邂逅。
亲子育儿的过程中,只要用心,任何困难总能想到解决方法。
观影《陪你在全世界长大》,太多的场景和细节,太多的故事和回忆,都可以让我们更近距离的感受小小少年辛巴的成长。
这是一部亲子电影,但又不仅仅是一部亲子电影。
影片关于旅途和梦想,也关乎家庭与成长,那旖旎美妙的世界风光,不过是辛巴一家闯世界的表象。
他们数年艰苦跋涉又苦中作乐的行程,是面对世界的开阔胸怀,面对亲人的真诚态度。
对当下正在疯狂“鸡娃”的家长们而言,也应该考虑一下关注孩子成长与陪伴。
虽然我们很难做到满世界的跑,但适当的和全家一起去旅行“放羊”,也可能会收获许多意想不到的收获。
这样看来,“读万卷书,行万里路”不是空想也并非妄言,是可以让我们切切实实受益的人生良方,古人诚不欺我们。
想起来影片中的一句话,说的特别好:“旅行的目的,就是更好地回到原来的生活中”。
我们不是要改变世界,而是在认识这个世界的过程中,成就更好的我们。
这小孩真的中头奖了
#陪你在全世界长大#看这片的目的其实是想通过镜头看看外面的世界 这几年旅游真的太难了 说是纪录片其实感觉更像是超长VLOG 没有啥太多的主旨思想和表达 说教育也没有多大建树 说亲子好像又不具有普世意义 看看风光和不同体验就好 行万里路固然好但当下还能有多少人可以自在的行万里呢(6.1)
很多暖暖积极的小点。
见到冰川和海豹的时候,爸爸对小辛巴说:你很幸福,也很幸运!虽然辛巴爬过的山淌过的河拥有过的奇特童年,这一生我都难有机会去体验,但至少今天选择坐在电影院里,意外地看到这部选无可选的纪录片居然如此壮阔、美好、窝心,也算是因此而拥有了幸运与幸福的时间。也许在这样的日子里,任何珍贵的家庭影像,也都不再是纯私人的爱与记录了。
少爷的世界旅行 跟看科幻片一样
奚老师❤️
剪辑有些混乱,涉世未深的孩子能去世界走走很幸运
真幸福啊
非常无聊
只想说 为中国有这样的父母感到庆幸!!!很好的片子。值得一看。
飞机上看了这部,短暂地感受了周游世界的自由。剪辑明快,细腻动人!
太水了
父子之旅把“妈妈”隐身了差评扣分挺酷的一家人 自己努力想实现的梦想 人家小孩3岁就开始体验了 看看别人的生活模式
从一掷千金的育儿观上升到可可西里的反盗猎,既彰显了“自然学校”在信息时代的教育价值,又呼吁了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普世理念,最后归功于旅行的意义——找到最珍贵的东西,更好地回归现实生活。
完全是旅行vlog吧,不能用电影的期待来观看,因为比较琐碎和跳跃。但观看时我仍不断感到羡慕,当有些人连起跑线在哪里都不知道的时候,有些人的起跑方向已注定和他人不同。无论这是否是这对父母的一厢情愿,但对于辛巴来说,他确实已经看过了更广阔的世界,拥有了更丰富多彩的人生。人生嘛,重在体验,勇敢的人先享受世界,祝福我自己以后也有更多可以体验并享受世界的机会。
自然画面很美,3星
美好有意义的童年真的可以治愈一生…
还不错,前提是经济基础足够,希望孩子好好长大吧
想过却一直不敢的事情,别人真的在做!
太酷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