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部电影我至少已经看过两遍了,最初是一位同学推荐的,可以算作心理学电影。
而我第一次看,也是以这样的角度去看的,有一些触动,但是没有那么深的感觉。
前些天重新看了一遍,觉得这是一个故事,一个孤独的故事,一个难以被别人理解的故事,然而确实每一个我们的故事。
即使到最后校长,同学给了赵坡很多的关心,然而他们并没有真正地理解他,而他的老乡对他的态度可能更接近大多数人的态度。
不理解,也不愿花那么多的时间去理解,去关怀。
而童年对我们所造成的很多影响已经内化到我们的生活中,难以察觉。
这部影片像是在陈述,也是在揭开一些事实,让我们去察觉,去理解,去思考。
可能有一些呼吁的成分,但是从影片的基调而言,又不强烈。
而这也是让我产生了共鸣的一部片子。
其实看到豆瓣的评分这么低,是有些失望的,可能正是没有被一些人理解。
最近在豆瓣上看到了这部电影,说实话,刚开始受到了海报的一定影响,以为是一部靠一些“肉搏战”吸引眼球的低级商业片,可是看上不到十分钟,我感觉,这将会是一部不错的电影。
还记得有记者采访外国人,让他们谈谈关于中国一些大制作电影,比如无极,英雄,赤壁的感受,当然,开始一定是一番客套话,什么中国电影技术有了较大发展,画面精致之内的,后来他们都提到,其实,他们真正喜欢的是那些真正反映中国社会,反映中国人现实生活的电影作品,而不是那些所谓的大片。
我觉得这真的点中了中国电影的要害。
真正伟大的电影,不会仅仅为了追求感官的刺激,赚取票房,更要反映生活,反映社会,给人以思考和感悟,甚至是教育。
我觉得本片至少是向哪个方向走的。
尽管本片称不上“经典之作”,但是,它其中的很多东西都是不错的。
比如,悬念的设置,农家大学生、发廊妹、农民工等等各种人物的塑造,都是很到位的。
但我现在就其中农村大学生这一角色谈谈我的感想。
我是来自农村的,现在还在读大学,所以对电影中的很多的场景、情感和经历我都十分的熟悉和亲切。
赵坡那土掉渣的眼镜和背包,畏畏缩缩的眼神,旧旧的衣服,分明就是一个贫苦农家学生的写照(请不要说那是虚构的,我和我的很多同学都是和他差不多的打扮,我们是农村娃)。
同学们带赵坡去星巴克喝咖啡的那一段,我是如此的感动,似乎赵坡就是我,只不过赵坡还有勇气说出他父母是农民,如果是我,我是说不出口的。
孔明灯放飞后,甘秀问赵坡许的什么愿,他说,毕业后找个好的工作,简单的愿望,却反映出多少和他同样来自农村的学生最深渴求——生存。
他们已不敢谈及其他的奢求了。
废话少说了,这只是我的一点小小的感想,当然其中其他很多的内容我就不说了。
有同感的人,咱们共同分享;不知我所云的人,就当我在乱喷口水,一专拍死吧。
开端去要工钱,碰见女的在洗澡。。
看似无关紧要的事是一个重要的铺垫。
在坡坡心里对两个同样有了一个初步的定义。
接下来有点接近于恐怖的氛围让人总觉得有那么点的不自在。
他妈妈片段不时的出现意在表现她妈妈在他心里对他的影响,为了他上学去做发廊妹,爱,不论是什么形式,都是那么的沉甸甸的。
坡坡懂得,所以他内心里深爱他的妈妈。
发廊妹,这个在无数人眼里令人发指的职业,又让他的内心无比的痛苦。
爱与痛的挣扎,让他的心扭成了一个死结。
有人说那个大学生的出现是多余的,不尽然,大学生在坡坡心里是一个完美的形象,没有任何污点,不同于他的妈妈。
然而社会的地位认同感一下打落了他,他自卑,无助,一种孤独感让他茫然,不断的给自己找借口脱离周围的一切。。。
发廊妹甘秀的出现,改变了他。
甘秀有太多他妈妈的影子,内心里对母亲的爱与思念让他不可能不与甘秀相遇。。
追求追求到了。。
然后那?
道德的枷锁又把他和他爸爸重叠在了一起。
看电影的时候我的内心很痛,他那?
难道不同吗?
那一定是撕心裂肺的痛。
当他看到甘秀他们开玩笑的片段而窥全豹的时候。。
对发廊妹这个职业的痛恨就就然而生。。
悲剧就这样发生了。
然后他就生活在内疚中,希望一切的一切都没有发生。。。
我想他爸爸那时候是不是也有这种想法?
命运的车轮无情的碾压了父子两代人。。
而且走的是同一条路线。。。。。
在这里留下的只有感伤。。。。。。。。
看到《迷城》上映时在影院打出的海报,我不禁出离愤怒了!
为了突出惊悚元素吸引观众,海报被设计成鬼魂浮现的灵异样式,而且由于面色苍白的幽灵并未出现在影片中,制作海报时找不到现成素材,只能用PS往上生拼硬凑,所以有了这般粗制烂造、山寨到极点的效果,真不知有多少观众会被这样的海报吸引进影院,对这样一部多年难得一见的娱乐与艺术兼备的诚意之作来说绝对是一种玷污。
《迷城》虽然有惊悚成分,但并不存在真正的鬼怪,吸引观众的也绝不是什么神神鬼鬼、一惊一乍的东西,而是用生动的故事、出众的悬念、深刻的现实意义以及演员精彩的表演,牢牢吸引住观众的视线和灵魂,沉浸在剧情中任由心情被酸甜苦辣搅拌,引人深思的剧情张力一次次冲击着心灵,独特的观影体验必将成为让人终生难忘的记忆。
故事:悬念重重,是非难辨《迷城》从一对身处底层的贫穷大学生赵坡和发廊妹甘秀之间似有似无、温馨轻柔的恋情展开,青涩的情感悸动打动人心,让人很快就能进入剧情,接着在层层铺排中引入强奸谋杀的罪案情节,氛围也变得格外惊悚迷离,到底是谁杀了甘秀?
赵坡眼中看到的一切哪些是虚幻、哪些是真实?
形成一张悬念的大网将观众笼罩其中,令人生出无数种遐想和猜测。
而且本片中的悬念相对于其他悬念片来说是相当高级的悬念,其他悬念片无非是设个局让观众猜,猜中了算你本事,猜不中算我英雄。
但本片的悬念则实现了同观众的心灵和情感的互动,成为拷问观众灵魂的一种工具。
你是否相信赵坡的两个民工朋友强奸了甘秀,恰恰折射出你心底的价值观取向和社会判断标准。
等到真相大白之后,让人由不得扪心自问,片中所揭示的整个社会对底层民众的歧视、对贫穷的歧视,以及底层民众对自身生存状况的发泄和不满,自己是否也是这扭曲价值观的促成者之一,并在实际生活中不自觉地遵循着这样的法则,不自觉地扭曲着自己的灵魂并视之为常态?
影片并没有过分渲染底层民众的困苦,而是营造出一个他们被边缘化的社会大环境,他们在这个社会大环境中虽然未必会时常遭遇灾难,但始终处于困境之中,被人怀疑,瞧不起,同那些衣食无忧的主流人群永远格格不入。
而且他们自身也有着深深的自卑感,这才是最可怕的,仿佛贫穷就是自己身上的原罪,他们无法原谅自己以及身边亲友的这种原罪,从心底深处对跟自己一样的穷苦可怜人怀有那些“上等人”看待他们时一样的怀疑和敌意,所以才有了赵坡称甘秀为大学生的隐瞒,对两个民工朋友强奸罪的指责,对甘秀力证清白的不信任,最终你会发现,故事的真相不在于赵坡有病,整个社会的病态在悲剧的真正成因,这才是影片审视现实最为深刻犀利之处。
风格:梦幻迷离,冷峻犀利一部影片有着深刻的内涵和丰富的思想情感并不新鲜,但能把这些复杂的内涵、思想、情感,用个性鲜明的手法和观众喜闻乐见的形式展现出来,才是真正困难的。
这也是我们一提文艺片或者剧情片要么老套呆板、要么艰涩难度、要么枯燥乏味,少见生动鲜活、引人入胜佳作的原因。
而《迷城》恰恰是这么一部不仅具有内涵层次丰富、发人深省的内在境界,同样有着精彩丰富的商业元素的外在包装的绝世好片。
影片开头对赵坡和甘秀之间情感的展现,无疑是典型的纯爱套路,小男生悸动的初恋,同女生柔情似水、开朗阳光的心态,聚合成一种清新的甜蜜感直入观众心灵。
导演在此处用发廊暧昧的光影、透过鱼缸的镜头、以及对两人细腻动作的捕捉,营造出一种令人心痒难耐的暧昧感,绝对是宅男美梦成真的现实版。
等到剧情进入强奸和谋杀环节,氛围随之陡然一变,倾盆的大雨营造出冷冽隔绝的氛围,让人预感到有什么不好的事要发生,赵坡深受打击的癫狂状态也被渲染到极致,从而产生出令人惊心动魄的效果。
而随后赵坡的疑神疑鬼、幻境浮现,影片更是采用手提摄影的主观镜头以及大量运用的面部特写,来营造赵坡混乱、紧张、恐惧精神状态。
失踪的甘秀频频现身,也增强了惊悚和灵异的感觉,让影片发挥出惊悚片的引人效果。
此外,在赵坡的幻想中,他还有同甘秀十分香艳的性爱场景,成为吸引观众眼球的一大商业元素。
甘秀失踪后警方的接入,也让影片有了破案戏和推理戏的看点。
表演:生动自如,深入骨髓一部好片绝对离不开演员出色的表演,《迷城》的演员阵容堪称奉献出华语影坛多年难得一见的精彩群戏,对角色的塑造绝对可以称得上是深入骨髓的表演。
完全不知名的一众配角演员无论戏份多少,都将角色演绎得活灵活现,充满生活的真实质感。
而男女主角郭晓然和霍思燕的表演更是影片的最大惊喜,一个山东人一个北京人,竟然从口音到外形都让人完全相信他们在片中四川人的地域特征以及底层民众的身份特征,这种彻底脱胎换骨的表演堪称演员塑造角色的至高境界。
郭晓然将赵坡精神分裂的种种情态夸张得恰到好处,惊恐不定的双眼和扭曲的面部表情营造的惊悚效果对观众有极强的感染力,低头走路、紧缩的身体、手总是拉着书包带的设计将赵坡自卑怯懦的底层人物心态表露无疑。
霍思燕更是奉献出从影以来的最佳表演,让人终于看到这个混迹影坛多年但一直让人感觉演技平平的女演员的真正实力。
他扮演的川妹子甘秀妩媚和清纯兼备,既具有邻家小妹的亲和力,有会让人产生种种暧昧的遐想,绝对是宅男梦中情人的标准对象。
此外,他对发廊妹的塑造也突破了观众对此类人群的认知,既有勾魂的魅力,又有清白的坚持,虽然身处底层但不乏乐观的心情以及平和的态度,对生活怀有谨慎的美好向往,跟同样身处底层但心态扭曲的赵坡形成鲜明对比。
可以说,霍思燕演绎发廊妹的精彩程度已经可以将华语影坛其他从事暧昧职业的底层女星角色一概秒杀,《香港有个好莱坞》里的周迅、《榴莲飘飘》的秦海璐、《苹果》的范冰冰、《旺角黑夜》里的张柏芝等女星统统都要甘拜下风。
(文/列文)
重庆,是一座载满了故事的大都市。
或许是因为大山大水的自然环境铸就出鲜明的城市性格,令各色人等在这里书写的故事显得更加富有戏剧化,更加跌宕起伏;也或许是因为介于东西部的交汇,介于20世纪与21世纪之交的崛起,令这里的故事显得更加富有冲突性和多元性。
那些堕落的和励志的,那些冷漠的和热情的,那些挣扎蹒跚的和声色犬马的故事,从不厌倦的在这里推陈出新的各色上演,与北京、上海、广州、深圳的故事们从未雷同。
在重庆沟壑般的城市街巷里,在密植如雨林般的混凝土高楼间,在随处可见的貌似通往天宇的阶梯上,在解放碑,在嘉陵江畔……相同的地点,不同的人,绝然不同的故事。
隐藏在每一个人的身后,只要愿意去细心翻阅、有足够的耐心去探求,都是一段段鲜活的故事,像这里的台阶,数也数不完。
这里有高官显赫的气动山河,也有草民卑微的含辛茹苦;有一掷千金的纸醉金迷,也有浊酒布衣的简单快乐。
那些光着膀子在街头吃火锅、喝啤酒的人们,那些西装革履在厅堂里举着高脚杯、优雅派对的人们,那些玩味着历史吟诗作赋的人们,那些咀嚼着辣子吆五喝六的人们,出了门是同一片天空,凭栏看是同一条江水。
只是,有些故事悲伤着、哭泣着;有些故事热烈着、欢笑着。
历史的流转中,每一个人,其实只是一滴江水;城市的穹庐下,每一个故事,其实只是那数也数不清的台阶中的某一级。
赵坡是只自卑,懦弱,自负,爱炫耀,且有着精神病的癞疙宝,他生活在一个动物园里。
癞疙宝天天想要约湖里的天鹅,然后好给自己的兄弟炫耀自己能干。
但美丽的天鹅当然会拒绝满身疙瘩的他,他只好跳到野外抱着电线杆勾搭蜻蜓。
蜻蜓没有嫌弃这只癞疙宝真把他当宝,但不知好歹的癞疙宝却还嫌弃蜻蜓是野外的!
要她对他的乡下癞疙宝兄弟说她来自象牙塔,率真美丽的蜻蜓哪里像癞疙宝这么虚伪,直接对他们说自己就是野生野长的!
癞疙宝心底开始看不起这只蜻蜓,因为他妈以前就在野外从事按摩行业,给其他癞疙宝咬身上的疙瘩被他爸亲手按河里淹死了。
但这个神经病癞疙宝还是约蜻蜓出来,顺带还带上自己的那两只单身了一辈子的癞疙宝兄弟,让他们跟她单独一起耍,当他的两个兄弟把蜻蜓按在地上摩擦(后面证实他们并没有真的摩擦)蜻蜓呼喊救命的时候,他没有阻止他们,等他们摩擦完后却上去无缘无故发神经似的打了蜻蜓,而且将蜻蜓推到水里淹死了。
这还没完,这只神经病癞疙宝还去动物协会那里告状,说自己的癞疙宝兄弟奸污了蜻蜓,然后蜻蜓让他来帮她告状,现在蜻蜓飞不见了。
后面动物协会经过调查发现蜻蜓淹死在水里,身上并没有摩擦的痕迹。
因为癞疙宝种种的变态神经行为,他被动物园长请出了动物园。
一部拍摄四川大学生的电影。
我想象着要是用普通话拍,或许就不会这么的自然,而有点尴尬。
童年就是一个人的一生缩写。
弗洛伊德坚强着这么认为着。
主人公坡坡在童年面对父亲淹死母亲而束手无策时就已经种下了再次看见甘秋落水而无能为力的种子。
故事的重叠性,让人们关心的除了性之外还是性,只不过是性如何正常发生和非正常发生。
大学生。
爱情的不能获得和儿时造成的脑疾,让主人公坡坡生活在臆想的世界中,以至于到最后的现实与幻想的混乱。
电影从民工讨债,偶遇裸体惊艳开始,就给电影上了底色,贫穷和无知令人们的性变得低俗,而在拘谨和羞涩的对比中,主人公坡坡的内心世界可以想象,正是这个时代遭遇现代性的必然结果。
偶遇的情窦初开,难以排遣的烦躁与炙热,都让故事有了厚重和悲哀的气息。
导演在镜头处理上,最叫绝的应该是背景的运用,那些忽明忽暗的城市景观,忽宽忽窄的城市道路,忽真忽假的故事情节,正巧妙的展示着这个时代的中国底层众生的精神状态。
城市化并没有让所有的人获得安居,如甘秋在废墟中洗澡,在废墟中被误解,在废墟中丧失了作为中国女性的尊严。
整个国家的繁荣并未让这些人们感觉幸福,而所谓的幸福不过是一盏孔明灯,越飞越高,越飞越暗。
农转非的大学生与洁身自好的发廊妹,一个是丧母的童年抑郁,一个是想拯救弟弟的母性担当,让人有种荒凉感。
大雨和河水都隐喻如欲望如理想如现实一样的狂暴和凶猛。
这部电影虽然很个案,但觉得很真实,其普遍价值在于让人反思,在这样一个时代,我们如何走出困境,如何守护幸福。
合十。
愿世界更美好!
作者:韩浩月来源:新浪《迷城》是2010年国产电影的一部意外之作,这意外来自两个方面,一是导演章家瑞的风格大变,与章家瑞在《花腰新娘》、《芳香之旅》、《红河》等片中流露出的文艺气质相比,《迷城》的商业成分让电影充满节奏感。
二是《迷城》对于人性心理的挖掘十分深邃,让人惊异它居然能够过审并且公映。
自小有着心理创伤的大学生,爱上了发廊的洗头妹,由于深深存在的自卑感以及对洗头妹的不信任,大学生与洗头妹之死沾染上了摆脱不掉的关系,在幻象中,大学生得以与洗头妹相亲相爱,而现实的结局是,由于精神疾病的存在,他不得不被迫退学。
——《迷城》的故事很简单,但它有一个迷人的结构,相对于《罗生门》、《禁闭岛》而言,《迷城》化繁就简,即制造了悬念,又能让观众很容易看得懂,向希区柯克经典电影《精神病患者》的致敬,使得《迷城》在富有娱乐效果的同时,也容易给观众带来很多思索点。
在影片类型上,恐怖、惊悚、文艺、爱情,这四种元素于《迷城》中得到了良好的融合,章家瑞在该片中体现了他对节奏的良好掌控力。
影片开头15分钟所展现的校园生活以及社会景象,很是有点贾樟柯早期文艺电影的味道,在观众准备保持这样平缓的情绪继续看下去的时候,故事却异峰突起,变得曲折迷离、辛辣诱人,这一点,和史蒂芬·金有异曲同工之处——在平静中酝酿紧张气氛,然后用魔鬼般的手指弹奏起观者内心紧张的琴弦。
《迷城》留给观众联系现实、思考社会的窗口也有不少,通过它可以讨论大学生心理健康问题,贫富差距拉大问题,家庭暴力问题,底层民众的生存问题等等,但我认为,《迷城》最大的一个话题应该是作为现代人几乎每个人都存在的“身份焦虑”问题。
“身份焦虑”问题曾困惑西方国家数个世纪,随着中国经济的繁荣,这个问题也来到了中国。
在曾出版《身份的焦虑》一书的英国作家阿兰·德波顿看来,人的基本生存条件得到了充分满足之后,“身份焦虑”便会滋生,它不放过任何人,在现代社会,无论富人、穷人还是中产阶级,都摆脱不了“身份焦虑”的困扰。
《迷城》呈现了中国底层民众的“身份焦虑”,出身贫寒的大学生时时不忘提醒自己,不要对富家女动心,洗头妹通过坚持不隐瞒自己在发廊打工的工作,强调职业与自尊并不存在必然联系,两个民工对于女大学生的仰视与渴望,更是已经在中国底层社会延续了二三十年至今仍然占据主流的价值观体现……就业、赚钱、过上更好一点的生活,这是《迷城》主人公的梦想,而他们只能把这个梦想寄托在飘向夜空的灯笼身上,这让人心酸。
一桩没有发生的强奸案,牵扯出一个青年的心理成长史,而这个成长史,亦可视作反观这个时代背面的一片镜子,这片镜子折射的景象虽然是碎片式的,但片片能刺痛每位观众。
这就是《迷城》,我愿意把它当作2010年度可以入选十佳影片行列的作品推荐给大家。
和影片一样优秀的是片中两位主演霍思燕和郭晓然的表现,他们饰演的发廊妹和贫困大学生,是这个时代沉默群体的代表,他们的痛与恨,与每一位对社会抱有关切之心的人丝丝相连。
这是一部伟大、深刻的文艺片,表现出了导演、编剧对农家青年子弟的人文关怀!
看完影片,备感沉痛,坡坡无疑是一个可怜人。
坡坡的可怜源于小时候的悲惨遭遇,源于原生家庭的悲剧,但最根本的还是原自社会的缺陷。
作为最底层的农民阶级的一员,坡坡上学需要妈妈即使遭受周围人的非议也要坚持进城做发廊妹挣钱。
最后他的妈妈因为不被丈夫理解,在和丈夫争执中,被丈夫失手推进河中而死。
也正是在他妈妈的这场意外中,坡坡也被他的父亲失手打伤了大脑,埋下了未来发生精神分裂的生理伤害。
坡坡考进了大学,他周围人的不是家里做生意的就是海龟家庭,或者是部队高干家庭。
总之,家庭条件十分优渥。
而他作为一名农民子弟只能半工半读,拼命学习,以争取微薄的奖学金。
在与周围人强烈的贫富对比的差距下,坡坡性格敏感而自卑。
甘秀也是一个农民子弟。
她美丽纯洁、聪明善良,但是为了挣钱养活家里有智障的弟弟,不得不在高二就辍学进城做了发廊妹。
影片的最后,甘秀被坡坡失手推进了河中,而坡坡因为精神分裂产生幻觉,以为是甘秀被自己的老乡强奸,所以就去警察局报案,由此他才被查出患有精神分裂症,从学校休学回家治疗。
影片最后,坡坡终于得知是自己失手害死了甘秀,悲伤的走进甘秀生前所在的发廊,此时幻觉重现,他又看到了甘秀,他向甘秀道歉,但甘秀却回答他说:我不怪你,我知道你是为了你妈好,为了我好。
我看电影,尤其文艺片比较喜欢倒叙风格,百看不厌。
我以为大概是因为岁月或时光不能倒流,所以潜意识中人对过去总有依恋。
无论面对自己、他人还是社会,人的思维、兴趣都很容易搜索其中的过去。
如果我对这个世界缺失信仰,那么过去就是心中飘摇不灭的慰藉。
当然,我不能把个人的喜欢当影片《迷城》欠缺的理由,但,如果这部电影倒叙展开,紧张、悬悚的色彩会浓一些。
我修改的方案是: 故事背景,江边发现一具女尸,警察由此展开调查,并很快找到发廊,发廊老板把最后跟这女人接触的赵波供出来。
所以影片一开始,是警察询问着处于精神恍惚和内心斗争中的赵波,故事在赵波不流畅的讲述中展开…… 这个修改有两个好处, 第一,可以弥补配角警察的无能。
江边发现女尸,报纸不登,警察不调查,或调查无果都是不应该的。
知道这个女的不是他杀,而是失足落水。
可她是谁?
在哪里工作生活?
为什么会出现在江边?
为什么会失足落水?
跟她最后在一起的人是谁?
这一连串问题都应该有答案。
如果没有答案,影片也应该让没有答案有理可寻。
否则中国活出精来的人能看懂,有些人包括外国人还是看不懂。
另外,赵波报案中一些反常表现,比如人明明死了,还坚持昨天、前天这女人跟自己说什么……这能带来的后果逻辑上说,只会让警察动摇甚至推翻赵波提供的嫌疑人线索,不应该像影片暗指的那样,警察再按赵波臆想的线索去“调查”他人,如果是一般性调查,也不会害赵波他表叔和乡亲丢掉工作。
一部上乘的电影,任何一个配角的质量都要精良。
第二,通过他人问询一步步逼出真相,比赵波自己觉醒自然一些,而且对刻画人物心灵冲突有帮助。
不然,按影片表现的那样,精神恍惚的赵波挨表叔和乡亲一顿打就清醒了,这样的情节粗鲁了,貌似还给一些歧视他人的人找到借口。
影片余下内容基本没什么需要修改,演员表现都比较自然,男主角有点张国荣的味道。
女主角稍洋气了些。
另外情节交代太多太充分,影响了想象空间。
镜头少了点表达人物心理的力度。
《迷城》这个主题貌似不该是一个人的迷乱或迷狂,或似乎可以换个题目。
但总的来说,比我近段时间看到国内几个大牌导演拍的作品更有魅力。
为此,我希望导演们加油!!!
主题关注点独特,部分对白很有内涵,可惜一切都败给了杂乱不堪的镜头语言
看了40分钟,我就觉得这个电影太阴暗。。没有钱、穷人就是一种错~!!
这部电影也是很大胆 看的有点发麻
其实还不到五星。但豆瓣上某些人的素质及其打的分数让我实在无言以对,所以决定打高点,给这片子伸伸冤。生理所受的伤害只是一部分,更重要的还是弗洛伊德强调的幼年经历。装逼的人终将死于冷漠。
坡坡这个人物就是悲剧的化身…
好恐怖,看完心里不舒服
整一个。我是在看神经病的幻想出来的惊恐片吗。 这算什么呀!!!!! 再也不去电影院看国产恐怖片了。
故事一般,+1星给男主真实的表演,完全演出了一个贫困大学生那种茫然和渴望,真实而自然,还有+1给里面的女主和女学生以及开头的无名洗澡妹
一般,算是支持下国产电影吧…
难受。。。
人人心中都有一座迷城,那里阴云密布、杂草丛生。
为什么又是淹死????为什么????
看在首映的份上 多给一星
哎,怎么说呢。
心有余而力不足
90% what i watched is cut edition,=(
通过这部电影 我才认识了霍思燕
上院线,用这种简陋的制作。后期怎么做的这是。
女大学生以及发廊妹
为什么分数这么低呢?这电影多有现实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