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到“狗狗电影”,很多人应该都会想到曾经看过的很多催泪弹级别的电影——从《狗狗心事》、《忠犬八公物语》,到《人狗奇缘》、《一条狗的使命》、《导盲犬小Q》,这些电影每一部都能催人泪下,让观众获得温暖的感动……不得不感叹,在“狗狗电影”里,狗往往都要比人更懂得如何去坚守、如何去爱。
而这类温暖、纯良的电影,也的确能给人带来情感的冲击,尤其是对那些有着“与狗为伴”经历的观众。
今天去看《一条狗的使命》的姊妹篇《一条狗的回家路》,同样受到了不少的感动。
这份感动,就是来自于狗狗贝拉对“家”的追寻、羁绊与执念。
《一条狗的使命》和《一条狗的回家路》都改编自同一个作者——W·布鲁斯·卡梅隆的小说,虽然有着异曲同工之处,但两部电影在情节上是相对独立的。
同样是狗狗与主人相遇、走散、重逢,相比于《一条狗的使命》多世轮回的设定,《一条狗的回家路》则没有沿用这个设定。
电影将视角专注地放在狗狗贝拉和她所经历的一段长达四百英里的旅程上,包括她的心理变化,这让整部电影更像是一部“狗狗公路片”。
贝拉用700多天的时间,从新墨西哥到丹佛横跨大半个美国的这个故事,反倒更让我想起去年九月上映的《阿尔法:狼伴归途》,因为二者同样都描绘了一段艰难但又暖心的路途。
片中,导演大胆地使用了旁白式的叙述,将狗狗拟人化,让观众可以了解到贝拉的心理活动。
这样的旁白一开始会显得有些难以接受,但习惯了后,反倒觉得挺容易代入叙事和情绪氛围。
贝拉出生在一个猫狗共存的大家庭里,每个成员都被一起抚养在这座废弃建筑里。
动物管理局派人扫荡,狗妈妈随即被抓走,猫妈成为了贝拉的新母亲。
男主角卢卡斯的意外到来和悉心照料,让幼犬贝拉有了安全、快乐、温暖的“新家”。
同时,贝拉还被经常带到他所工作的退伍军人医院,为受了军伤和患有忧郁症的“战争创收小组”带去欢乐和抚慰。
好景不长。
在丹佛市养斗牛犬是违法的,如果被二次抓到,就会被强制执行安乐死。
为了不让贝拉被害,卢卡斯只能暂时将她送到新墨西哥去保管一阵子。
阴差阳错的误会之下,贝拉走失了,开始了一条狗的长达四百英里、历经千辛万苦的回家路。
在这个过程中,贝拉流浪了各自地方,翻过草原和雪地,沿着落基山脉跨越危机四伏的荒野。
她也到过小镇,途中有过几次“暂时主人”。
甚至于,还碰到过雪崩、撞车和狼群的围殴。
而给人留下最深印象的,就是她与一只美洲狮“大猫咪”之间的亲情,以及与流浪汉阿克塞尔间“畸形的禁锢之情”。
幼年美洲狮“大猫咪”的妈妈被猎人所杀,目睹这一切的贝拉想到了自己被猫妈妈抚育起的童年。
无论是贝拉、还是“大猫咪”都是靠另一族群的接济和爱存活下来。
可以说,贝拉有着勇敢的性格,永远怀揣着的善意,对“大猫咪”怀揣着的是母亲的爱和责任。
而他们二人的失散、重逢与告别,对我而言甚至比结局更为感动。
形成对比的,就是流浪汉阿克塞尔对贝拉的禁锢。
作为一个被战争所害的残障老兵,他虽然也很爱贝拉,甚至还把她当做自己的精神支柱,但这段关系中却充满了自私和利用。
在自己行将就木之际,他没有选择放手,还将贝拉用铁锁链绑在自己身上。
这一段畸形的情感令人不得不感叹动物的单纯和人心的难测。
幸而,一路上还是好人多,阴霾也终被温暖驱散。
在贝拉的眼里,“家”是什么?
面对这条漫漫的归家长路,贝拉其实在很多时刻都在接受着“考验”。
无论是惨淡的生存环境,还是路上中途遇到的很多陌生人的善意,它其实在这些时候都可以停止找寻回家的路,过上或自由、或拥有新主人的机会。
特别是电影快要结束的时候,美洲狮“大猫咪”想要让她与自己就待在自然区内,重返山林。
这些显然都是“更聪明”的选择,可以停止漂泊,但单纯的贝拉却从来不曾忘记自己的主人。
这不仅仅是用贝拉对卢卡斯的忠诚就可以解释,就如结尾所言“终于找到归属地,都是靠这根无形的绳子——爱”。
爱不仅是陪伴,更是由陪伴而生的羁绊,这是让她选择回到主人身边的最大原因。
常言道,“狗是人类最忠实的朋友”。
或许对于有的人来说,养狗,就是养一只自己可以使唤的萌宠。
但对于狗,尤其是电影里的贝拉而言,家往往意味着全部,是必须要回去的地方。
如开头所言,狗往往都要比人更懂得如何去坚守、如何去爱,而这,也是电影所要传递的情感内核。
贝拉这份回家的信念,来源于简单的爱,足以跨越时间和空间,让贝拉回到卢卡斯身边。
其实,从另一种角度说,这部电影想要挖掘的情感深度,不仅仅只限于人与狗各自之间的情感,更是一种人与狗互通的情感——对“家”的渴望和眷恋。
人和狗在这件事情上,又何尝不是情感想通的?
贝拉穿针引线,串联起了一长串的小角色。
他们也许各自出现的时间不太长,只是长路上的一个个停靠站,但背后却又有着许多与创伤、治愈等故事的隐线。
而贝拉的出现,往往使得他们的生活能转向更为温暖的方向。
毕竟,每个个体,对“家”都抱着渴望。
这部电影不单只有爱狗之人才能看,每个观众,都能在里面获得自己的情感投射之处。
《一条狗的回家路》狗狗在穿越四百英里回来途中经历了艰难险阻、血崩、车祸、饥饿等困境同时也收获了与其他种类动物的友谊,可以说导演尝试用镜头为我们展现狗的最真实的生活百态。
以狗狗的视角看待这个世界,很有趣。
结尾happy ending,相聚场面很温馨感动,笑中带泪,温暖感人,珍惜每一段陪伴。
贝拉终于跨过山川河流回到熟悉的小镇,但是来到熟悉的家来开门的却是陌生的人,房间里也全是陌生的味道,最喜欢的毛毯不在了,最喜欢的卢卡斯也不在,在每个角落里都找了,却什么都变了,看到这里鼻子一酸。
最后再一次从窗户跳出(很喜欢这一幕,首尾呼应,之前因为跳出这个窗户而不得不离开,现在这一跳感觉到了希望)后面贝拉去医院终于看到了大家伙儿,也听到了记忆中最熟悉的声音呼唤着自己的名字,再次泪目(高兴的)最后终于迎来了美好的结局剧中贝拉遇到一个乞讨老人,老人用吃的诱导贝拉,并且拴到自己身边,拴着贝拉以此获得陪伴和他人的施舍,后面贝拉想咬破绳子逃却被发现了,老人转身拿起一跳铁链,看到这里再次感叹人们真的好自私有一个不理解的是:贝拉在路上遇到的三只狗狗,刚开始还以为是流浪狗,但是到了晚上都各自回家,为什么有家有主人的,白天还去外面流浪去翻垃圾桶?
看了一部电影 ,主角是一只叫‘贝拉’的小狗历经重重困难,历时两年半的时间终于回到自己的家的故事。
贝拉是一只小被猫妈妈奶大的小母狗,它非常爱它的主人卢卡斯。
‘它是他的狗,他是它的人’电影中这句话前后相呼应。
他们是属于对方的,而不是谁是谁的附属品,卢卡斯给了贝拉最好的爱,最真诚的关心,所以贝拉才会不论走到哪里,即使有人也愿意提供他温暖的住所,可口的食物,即使有可爱的‘大猫’,他心里都始终记挂着卢卡斯,想要回到他身边。
而贝拉在回家途中的遇见的各是各样的人都显示出贝拉是一只坚强,善良又勇敢的狗,他有自己的想法,有自己的方向,无论处于什么样的境地都不放弃,始终找寻自己的方向。
它守护了一只失去了“猫妈妈”的“小猫”,最后“猫咪”救下了被狼群围攻的贝拉;它陪伴了一位孤独的老人的最后时光,即使他到死都不愿意放贝拉离开;他救了一位被雪崩所压的老人,即使他性情不好,又顽固。
历经了千辛万苦终于回到家的贝拉,又遇上了让它走丢的罪魁祸首,而坏人终于得到了他应有的惩罚。
电影的最后是贝拉躺在卢卡斯的床上,说的一段话‘引领我回到卢卡斯身边的无形的绳子就是爱,他是我的人,而我是他的狗’而这句话就是这部电影的精髓。
所以在这个世界上爱才能让人找到回家的路,束缚不可以,喂养也不可以,只有爱可以。
电影不停地讲了分离,失去依靠,重逢。
有些分离就再也不会相见。
可能每一次都是离别。
不是所有人贝拉,不是所有离别都会重逢。
动物管理员在一次找上门来,这一次带来了更多的警察,妈妈和其他老兵代表各自部队拒绝带走贝拉,妈妈以医院属于联邦财产,不属于丹佛市为由反抗。
最后警察队长说出自己也是退伍军人,并且因动物管理员收到举报太多为由,革了他的职。
最后补充了一句话,所有车辆都要给狗狗让行。
其实我是很不喜欢看这类电影的,因为我自己养狗,所以代入感特别强,每次看完都哭的稀里哗啦的。
但是这部电影看下来我感觉很温馨,有感动但不至于玩儿命哭,很推荐大家看看。
一只狗狗被迫离开了主人,但是一心想要回到主人身边,跨过山河几经波折,终于回到主人的怀抱。
有人说配音很出戏,可是我觉得这部电影的配音让我更快的进入电影中,我很喜欢。
电影里有的人丢了狗会到处找,有的人会因为自顾不暇而抛弃自己的狗,还有的人会想拉着狗狗一起下地狱,每个人的态度其实还都挺贴合实际的。
看完电影我看了看沙发上呼呼大睡的狗子,安心了,它肯定吃不了这样的苦,就这样踏踏实实留在我身边做个乖孩子吧。
本文发表于《上海电视》2019年1月某期。
如需转载,请一定联系本人、一定注明、一定附上豆瓣链接!
-1940年,美国作家埃里克·奈特根据一只牧羊犬的真实故事写了本书,《莱西回家》,紧接着,这个故事在1943年被改编成电影《灵犬莱西》,捧红当年还是童星的传奇女演员伊丽莎白·泰勒,从此,老狗回家故事成为经久不衰的题材。
但是看到《一条狗的使命》圈过钱之后,片方又以其姊妹篇的噱头推出《一条狗的回家路》,感觉这种具有针对性的宠物片简直太圈钱太没诚意了。
这种电影的模式都很单一:主人(往往年幼或年轻)邂逅/收养一只小奶狗,彼此陪伴对方成长,因某种不可抗力分离,这只狗会从很遥远的地方历尽千辛万苦来到原主人身边,最终大团圆结局。
尽管这类电影主要满足人类看宠物狗并满足“狗比人忠诚”这种缺爱求温暖心理,电影也只是普通文艺片,缺乏艺术独特性,但阅片量越来越多的观众也不太好糊弄了,所以《一条狗的使命》会加上“转世轮回”的新形式和人类这些孤独的个体如何建立并维护亲密关系这种现代人关心的议题,《一条狗的回家路》也用五毛钱特效做了只看起来很假的美洲狮,并主攻美国退伍军人的精神创伤治愈问题。
在满足爱狗之人的心理预期之外,他们还努力照顾了爱猫者的心理,甚至安排了小奶狗被猫妈妈奶大、长大后又养育美洲狮孤儿这类牵强的桥段。
狗是一种表情和肢体动作丰富的动物,比猫更容易驯化,虽然也有“街猫鲍勃”这种与人相处能力超高的“天生演员”,但总体来说驯猫难过驯狗。
正因如此,请大明星为狗配上一句句心理台词就非常多余。
《零下八度》在狗主题电影里堪称典范,全片没让这群狗说一句台词,但每只狗都表现出不同性格,又根据这些性格自然推出通畅的求生与等待的情节,所有的台词和焦虑互动都交给捉急救援的人类,这才是狗与人之间真实的关系,在这种真实基础上,才能做出一道赞美奇迹的菜。
总体而言,萌狗故事寄托了观影者对理想情感关系的向往,这类题材电影越多,越说明在世界范围内,人对长久的亲密关系发自内心地渴望,因为在现实人类身上很难获取这种满足。
最后,我真的很想吐槽一句:有种你们就拍一部猫咪寻路记。
小流浪狗被主人带回家养,后来无奈被送走后,开始了慢慢回家路,跟流浪狗群学会找吃的,和大猫咪(美洲狮)相伴,救了雪崩滑雪者,被另外两个滑雪者短暂养着,被流浪汉困住跟他作伴,被路过小孩解救,一路跑回家,被车撞到腿瘸,最终找到主人,看她瘸着跑向主人那段有点泪目,和大猫咪的日常也是满满爱意,从照顾小猫咪到被大猫咪照顾,那种相依为命的陪伴的感觉真好
一条小狗狗尝到了家的温暖之后,无论相隔多远,坚决要回到家人身边。
即使中途遇到了“大猫”,遇到了同样愿意对他好的主人,也不愿意留下。
他的心里装着家和家人。
我其实很羡慕,他的这种执着。
因为可能我就随遇而安的了。
我觉得温暖就好了。
有一个人对我好就好了,不要再跑那么远,那么累。
况且有时候,那么不顾一切换回来的,很可能不是你原来的主人了。
我担心,我继续的执着是为了我已付出的辛苦埋单。
我很害怕到时候我恐怕不能再用“不枉我好好爱一场”来安慰自己了。
电影很理想,历尽千辛万苦的狗狗,依然能够回到家人身边。
遇到危险的时候,他有大猫保护他。
跑在高速公路上,被他搞出了堵车。
撞上车子后,只是骨折。
这种好运请分给我一点啊,然后,希望贝拉没有脑震荡,老了之后不要有风湿。
据说狗狗的智商相当于小孩子。
最聪明的是边境牧羊犬,可以在家看小孩儿。
斗牛犬智商似乎不高,但也是一两岁的孩子。
而成年人的智商好像比狗狗高很多。
至少我们懂得权衡利弊,受伤之后懂得避雷。
于是,“聪明”的我们不会像小狗那样横冲直撞,一个滑梯就蹦出了院子。
为一个念头付出两年半的辛苦。
“不将就”听起来很感人。
可多少人能真的耐得住人生的寂寞,做到“不将就”?
很多人都选择“不再继续执着”,可同时,也失去了那个,和最爱的家人再次团聚的可能。
似乎,这电影拍得过于理想主义了。
但我们心中还是要有坚持,知道什么是对自己最重要的。
下次回家要好好抱抱我的乐乐。
首先我自己有一只人家“遗弃”的小狗,来我家的时候已经11岁了,按照人类年龄推算应该在60-70之间,算是一只高龄老狗。
所以对于狗狗能感动你的事儿,总是更容易共鸣。
电影中《一条狗的回家路》戳中我泪点的情节,在最后,从丛林里跑出来的“贝拉”,进入人类领地,被行驶过来的车辆围堵拦截的时候。
那一刻,我能感受到它所有的无助,我曾经看过那样的场面,害怕又不确定,可是又要前行,所有的矛盾所有的期盼都在这上面。
但他为了去见自己的主人,顾不上这些危险,拼了命的冲,被撞伤腿也不怕,就那么抬着前腿,一蹦一跳的去见自己的主人。
人类终究会因为其它事物的取代而稀释对一个事物或者动物的爱,可是对于动物来说,也许你就是他全部的唯一。
那些熟悉的地方,没有主人的味道,而且感觉到已经搬离很久了,那一刻它趴在地上了,内心对话说,太累了,感觉再也没有力气了。
这一路的艰辛,一路的所经历的诱惑都不能阻碍贝拉来完成这个回家的“游戏”,而主人可能会提前把“家”搬走。
也许,是因为我自己养宠物的原因,知道那小小的生命曾带给你的快乐时光,我的猫猫也许也活不过几年了,可是无论我去哪里,我都不希望把它遗弃了。
跟我在一起!
这是我对我所养宠物的一个承诺。
如果你真的做好的养宠物的决定,请你花些时间给她,因为他除了你以外没有其他真正意义上的朋友,你是它世界里的唯一。
配音版太难听了
一般,狗的独白真的是很减分。
量体裁衣精于算计,卖萌又煽情,特别模式化,但还是被撩哭啊,怎么办啊!
趁着上一部火热这部抓紧打铁的商业片。
原谅我真的看不动
不是动物而是宠物,类似的故事,拍动物就是《野性的呼唤》,拍宠物就是这部。狗狗来到荒野没有回归野性,而是不忘主人羁绊,因为本片单纯的将其定义为宠物剥离了其动物性,它连捕猎都不会。狗狗被赋予了拟人化色彩,会强化情感刻画,却也让文明和荒蛮保持了一定距离。并不煽情,反而观影过程意外的轻松愉快,有狗有猫还有狮子,如《丛林赤子心》一般相濡以沫,与大猫离别之际我哭了,加分
invisible leash~
看了看在熟睡的傻狗 感觉活不过电影前十分钟
Bella换成人就是公路片了吧
你跟我说是大陆的?
配音有點多餘 不過還是挺催淚的
他是我的人,而我说是他的狗。
配音真的有些违和。作为前铲屎官,剧情真的太催泪了。
昨天看睡着了,今天补上,不过真的没看出来哪儿感人~
What a lovely gay couple
以狗的视角配上旁白讲述,狗狗演的真不错,剧情虽然简单俗套但很感人。狗对人类真的是忠诚啊
当一群退伍军人为了一只狗毅然站出来和警官对峙时,还是蛮符合美国主流价值观的。#20190406
宠物主人的钱还是好骗
这段旅程就像人生的际遇 危险和陪伴都会遇到 但终归挂念的还是家 那个不管多强悍都一提就泪目一碰就柔软的东西。
幸亏养的是泰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