于连是一位丧妻丧子的孤独老人,他为了实现多年前对儿子许下的诺言,执着地寻找一只叫做伊莎贝拉的蝴蝶。
一个单亲家庭的小女孩爱尔莎,偶然闯进老人寻找蝴蝶的旅程。
最后,老人和孩子都找到了自己心中的伊莎贝拉。。。
整个电影充满了人性关怀和智慧火花,让我们用心注视那些孤独的老人、不安的孩子,和日渐麻木的自己。
我看到一位蝴蝶老人的生活场景,生动而立体地展现在眼前。
那里面,其实有说不尽的精彩。。。
老人会很多技艺。
他会制作蝴蝶标本,知道在什么地方用什么方法能找到美丽的蝴蝶;他会修理钟表,能一眼辨别出钟表的生产年代;他会用树枝削制木笛,并吹出美妙的音乐;他会用手的影子模拟各种动物,并讲出动人的故事。。。
老人懂很多道理。
看到一对恋人要用跳伞来证明彼此的爱情,老人就说,他们的爱情很危险,只靠一根绳子在维系,因为他们之间没有信任;看到一位登山者瞬间赚到35万美元,老人丝毫不为所动,因为他懂得,只有做自己喜欢的事才是真正的富有;看到母鹿被偷猎者射杀,老人平静地说出自己的生死观——死亡也是生命的一部分,他会随时造访而没有预告,生命都是一秒钟一秒钟地度过的;看到农夫的老妈妈盯着坏掉的挂钟发呆,老人就帮他们修理好;他告诉爱尔莎的年轻妈妈,要去爱抚、亲吻自己的女儿并告诉她“我爱你”。。。
因为老人切身体会到,亲情对一个人有多重要、有多珍贵。。。
老人很善解人意。
看到爱尔莎独自在咖啡馆等妈妈,老人就把她带回自己的家;看到警察粗暴地对待犯错误的少年,老人决定不再让警察把爱尔莎遣送回去;老人口口声声说只买鞋子,不要小夹克和帽子,可是镜头一转,爱尔莎还是穿着新夹克、戴着新帽子走出小店;看到爱尔莎不喜欢吃蔬菜沙拉,犹豫之后,老人还是把自己的沙拉换给孩子;爱尔莎讲了自己做过的梦,梦见一只金丝雀不愿意离开她,是因为它喜欢她。
老人听懂了孩子内心渴望关爱的信号,当爱尔莎执意要回家时,即使用绳子拽着,老人也不放她走。
爱尔莎嘴上虽然喊叫不停,心里一定是温暖的;老人知道孩子喜欢什么,他让爱尔莎自己捕蝴蝶,让爱尔莎亲手从树上摇下毛毛虫,让爱尔莎看着蝴蝶一点点破蛹而出。。。
蝴蝶老人看似孤独,却有他自己的爱好,有对生命的感悟,和对大自然的热爱。
他更有善良友好的一面,即使孤身一人,但老人有同样老迈的邻居帮他照看猫咪,有咖啡店的女店员找他修理手表,还有年轻的单身妈妈和那古怪精灵的小女孩,最终都成为他的好朋友。。。
当头顶的白发越来越多,当爬楼梯时腿越来越软;对时下流行的明星和流行歌曲,越来越看不上眼、听不入耳;对十几二十年前的老电视剧,看得津津有味、感慨不已。。。
一切都证明,自己真的开始老化。
如果到了于连老人那样的年纪和境况,希望自己也能像他一样平静而满足。。。
写影评的似乎都是女孩,但我相信年长一点的男孩也会欣赏啦。
电影剧本非常出色,仅仅依靠对白就让观众如此喜欢Elsa。
她妈妈是个年轻的单亲母亲,不太懂得关爱Elsa。
不过Elsa非常聪明,她发现邻居老头收集蝴蝶很有趣,就想办法求他,不让自己寂寞。
老头想把她暂时送到收容所,她就打比方说:“如果把你送到养老院,那你是什么感觉。
”虽然没成功,但挺会沟通的啊。
老头最终带她出发,教给她不少成语。
比如稻草垛里找针啊,母鸡遇见了刀子之类。
她还是记不住稻草垛和刀子,但意思全都理解对了。
当她说母鸡遇到了叉子,被老头纠正的时候,她还会立刻反驳:“反正母鸡既不会用刀子,也不会用叉子。
”有的对白很逗,老人一直避讳和Elsa提到两性的问题,但Elsa总是很坦然的说出她的知识。
比如这个问题:“为什么有蝴蝶?
”老人说是因为花分雌雄,但它们不能动。
Elsa说:“哦,那它们就不能做爱了,只能靠蝴蝶。
”除了聪明,她很善良。
看到非法偷猎者杀死了母鹿,她很伤心。
当她看到老头杀死了抓到的蝴蝶,就立刻用上学会的新词:“非法偷猎者。
”然后就死活不和老头走了。
老人拉着她,她就威胁老头,连告诉警察绑架的说法都想好了。
用了路上学到的所有知识,哈哈。
坚决放弃出游的乐趣,是个有正义感的小家伙吧。
看完这电影,我唯一的疑问是,她妈妈为什么没热情和这么有趣的宝贝多呆一会儿呢。
幸福,会不会因其简单就不成其为幸福?
生命,是不是因其普遍就可以挥霍而不珍惜?
老人在布前讲的故事--最后审判日,世界末日,上帝为人类做总结,上帝接见幸存者并检查他们的工作成果。
这时兔子来了。
“兔子,你这辈子都做了什么?
”“穿越原野生了一堆小兔子!
”小鸟来了。
“小鸟,你这辈子都做了些什么?
”“飞翔空中生了一群小小鸟。
”麋鹿来了。
“麋鹿,你这辈子都做了什么?
”“林间高歌生了许多小麋鹿。
”单峰驼来了。
“冒险穿越沙漠生了许多小骆驼。
”野狼来了。
“野狼你这辈子都做了什么?
”“一年冬天,我需要力气猎食,所以我吃掉兔子。
”小狗来了。
“小狗你这辈子都做些什么?
”“对主人忠诚并生了许多小狗。
”就在这时候,人类来了。
“你这辈子都做些什么?
”“我认真工作努力赚钱,并且生了许多小孩。
”“你的孩子都到哪去了?
”“他们全都在战争中死去。
”上帝终于要宣布他的最后审判--“动物们都十分努力地工作,而人类却犯下许多错误,不过,算了,大家通通上天堂去!
”动物们大叫:“连人类也可以吗?
”上帝回答:“对,连人类也可以!
这全部都是我的错!
都怪我太心急,只用七天造万物。
若用十五天就不会有人埋怨,造物也许能够更加完美无暇。
基督教存在的基础:肯定生命,肯定生命延续的价值。
这部片子中,老人无疑是一位智者,朴实的语言道出深刻的生命体悟。
人,最后审判中,人也只是人,和动物一起,没有特殊对待。
不像圣经,上帝以自己为原型创造了人,用一个伊甸和满处的动物取悦于人。
这里的故事,人没有了自居万物之灵的傲气。
这些接受审判的,就是平等的,同为上帝的造物。
“生了许多孩子”--反复出现的回答,是的,生了许多孩子,包括人在内的几乎所有受审判者的回答。
作为人,我们常想太多,这些想法带来的不止是约束、满足、虚荣、骄傲。
还是一份挥之不去的束缚,看似是自由的束缚。
长久以来,作为人类的我们生活在人类架构的社会,从生命的开始,我们呼吸的就是这样的一个社会,我们接受的就是关于这个社会的价值,我们就知道--我们是人!
不同于其它的动物,我们是人!
就这样,在生命的开始,观念就开始无意识地与生命长河保持了距离。
是人,用人的方式思考,用人的方式生活,自以为是,好像我们真是不同的,我们的存在是更高的,所以对自然的无止境的索取也是可以原谅的。
可事实是,我们只是用更复杂的方式谋生的动物而已,不像动物们单纯的谋生方式,我们带着遮掩,带着谎言,带着美好的面具,自我安慰的话语,更艰难的谋生而已。
一辈子可以做的最伟大的事,却是每个人都做的事--繁衍自己的后代,尽可能照顾好自己的后代,不问原由的繁衍。
伟大的事看似遥不可及,却发生在身边而已。
是吗?
是不是人生该有的是高远的追求?
也许可以伟大到为了事业放弃让自己的基因延续。
可,只有在创造生命时,人才看似贴近了上帝,是超越了人类能力的伟大,又哪是属于人世的创造可以企及。
可能人们,在进行生活时设定了很多的主题,很多的目标,伟大的伟大了,平庸的平庸了,看起来如此不同,可生命,又通过别样的方式合并做一体--努力活着,留下后代,而已。
动物也好,人也好。
都进行着伟大的创造。
对生命而言,是不适用“物以稀为贵”这标准的吧。
数不清,可每一个生命却是唯一。
从开始时开始,到中止时结束,人类中的智者,体会着自我与外物的分离,努力追寻着真理,苦刑、禁欲。
自然的本能总带着羞耻。
缥缈的快乐架构在与自然的分离。
放弃了生命本真简单的意义而追寻生命的意义。
痛苦着没有结局。
幸福,也许简单,就是活着而已,生命的意义,就在于生命的延续。
这样的幸福,就在身边,却看似遥不可及。
好像有阳光时,追逐他人的影子,忙碌不得,却不知道,即使休息,自己的身后,早有影子寸步不离。
老人一直寻找的伊莎贝拉,其实早在身边。
蝴蝶的蛹,标记了错误的名字。
只这一点的遮掩,就让老人周折寻觅。
真相,换一个名字,也许幸福就永远于现实差之毫厘。
也许都得到了,是幸福,只是名字不叫“幸福”而已。
总是看起来严肃的老人,总是拒绝的表情。
不过,从影片开始时,老人见小女孩独自在餐厅,只多看几眼就消失在镜头前。
从下一个镜头,女孩已经出现在老人的家里。
看到老人严肃拒绝的神情,就下意识期待了,下一个镜头,就是妥协了的老人,依旧和小女孩一起。
善良智慧的老人,觉得,是他给了小女孩应有的启蒙式的教育--回答回答不完的那些天真的问题,指出真实的自然和生命。
这些简单的灌溉,也许就是将来的美好。
很简单又难以做到,告诉新鲜的生命以生命的哲理。
世界可以是美好,如果,每一个孩子从出生开始就接受关于爱的教育,就贴近自然,就关注生命,接受善良的价值,而不是从懵懂开始就知道钻石比玻璃值钱,而社会,就是弱肉强食。
这才该是人类的理想,努力的方向--每一代人,每一个诞生在世界的人,都温暖而美好,都用自己的判断,自己的努力实现自己的幸福,尽可能完满的一生。
而不是目的式的,以社会的发展或什么做目标,为了发展而发展,为了发展牺牲在社会的发展中的人的利益,好像每一个今天就是为了明天活着一样,好像,幸福永远在明天一样。
绿色的山,遍野的花。
都是属于人类童年的记忆。
老人寻找着伊莎贝拉,观影的我们,却一起在山间,在他们的脚步间,寻觅那一份绿色在心中的踪迹。
就是老人和爱丽莎看到他那位养蝴蝶的朋友上吊自杀那一幕,我觉得太美了。
就为了这一个镜头,我看了好几遍。
“死亡也是生命的一部份,不過它進門之前是不會敲門的。
很多人活著,就好像他們能永遠活著一樣,但是任何人都不能肯定第二天他不會死……生命永遠都是,一秒鐘,然後又一秒鐘,然後再一秒鐘,嘀嗒,嘀嗒,嘀嗒……”而這段短暫的嘀嗒生命中,很多重要的人很多重要的事,正如伊莎貝拉,“我們去那麼遠的地方找她,她卻在這,等著我們。
”
le papillon,蝴蝶。
一部温馨的法国影片,简单清新,细微处让人会心一笑,又藏着人生道理。
一个生长于都市单身家庭渴望被爱的小女孩;一个为早逝的儿子的诺言而沉迷蝴蝶标本的老头;小女孩因为母亲的失约,要引人注意的报复,偷偷跟上了老头子到山区捕获蝴蝶的汽车;使了小诡计让老头无奈地带着她上路了~~一路上,一老一少就这样,慢慢地建立起了温情的爷孙感情。
老套的剧情发展,没有悬念的喜剧结局。
但我仍被影片的画面所吸引——始终干净的画面,清朗的蓝天,绿油油的法国原野,鸟声,昆虫声,风声……美丽的蝴蝶,当然还有那天真烂漫的超可爱的小女孩。
他们遇到捕猎梅花鹿的人,老头说那是偷猎者;当老头捕捉了一只蝴蝶时,小女孩说他,偷猎者,……他们遇到一对正为跳伞争持的情侣,老头说他们的爱情就在那条线上,小女孩不明白,老头说,如果存在所谓“爱的证据”,那就说明人们缺乏信心,而当人们没有信心的时候,爱就不存在了。
他们遇到了一群徒步者,听他们谈起了钱;小女孩问怎样才会富有,老头说富有,就是做自己喜欢的事情~小女孩问什么是永远,老头说是一秒,一秒,又一秒~……最终,老头找到了他的“伊纱贝尔”小女孩也找到了她的“伊纱贝尔”……关于亲情~关于爱~~
是先听音乐再找来电影看自然可爱讲述人与人之间的真诚与信任尽管这发生在一个小女孩和一个老爷爷之间
“为什么会有富人和穷人呢?
”“自由、平等、博爱的口号虽然响亮,却运作得不太好。
”“怎样才能成为有钱人呢?
”“嗯,做自己喜欢做的事。
”“丽莎,死亡是人生的一部分,死亡来临前前是不会先敲门的。
许多人以为能永生不朽的活着,谁也不能去报说完最后一句话。
”“到2050年我们就150岁了。
”“但这并不能改变什么。
生命永远是一秒钟、加上一秒钟、再加上一秒钟,滴答,滴答。
”“那些被堕胎的小娃娃,他们最后都变成了什么?
”“什么都不是。
”“真可怜。
变成了什么都不是。
”“真搞不懂她为什么这样爱篮球?
”“不快乐的小孩通常都急着长大。
”“你不认为我是好母亲,是吧?
”“母亲不仅照顾孩子吃饭、穿衣、让他们好好长大,孩子还需要妈妈的轻抚拥抱以及妈妈充满爱的亲吻......只要说你爱她。
”
老的“为老不尊”、小的“童言无忌”,两个特立独行的家伙组队寻找伊莎贝尔之旅。
《蝴蝶》并不像是《普罗旺斯的夏天》、《海蒂和爷爷》那样强调故事性,它更偏向于人文、哲理、教育等(譬如人类是大自然的“非法偷猎者”)。
越有故事的人越有软肋,而这一生中最深的软肋,几乎都跟某个人有关。
阅历逐渐丰厚,感情的伤痕帮我们慢慢长成了成熟的模样。
片子隐约中有点儿《菊次郎的夏天》的意思,尽管后者的内核更加醇厚,但二者同样回味悠长。
淡淡的雨里,是淡淡的忧伤。
淡淡的风里,是淡淡的呼唤。
此去清风白日,自由道风景好。
“噢,我叫朱利安。
”“朱利安?
这名字听起来好老气。
”“丽莎听起来就比较年轻吗?
”“你想它会飞去哪里?
”“去和等待它已久的人会面吧。
”“那我俩都找到她了。
”“为什么你要握着我的手?
”“因为和你在一起,我觉得很温暖。
”
青草如茵的草地,远处山峦起伏,梅花鹿骄傲地扬起角,棕色奶牛悠闲地踱步,鸟鸣清脆,而近处,小女孩有些跌跌撞撞地笑着跑过来,问什么时候能等到蝴蝶。
《蝴蝶》。
整部片子就如这样一首安静的田园诗,牧歌轻扬,用温情讨巧的方式悄悄与我们探讨起大题目。
一个老人。
一个小女孩。
一种叫做伊莎贝拉的美丽大蝴蝶。
孤独。
电影的干净,其实是有一份份孤耸的孤独撑起来。
独居的老人,自己放学的小女孩,过早生下孩子的单亲妈妈。
孤独是家里那只懒得动的老猫,是学校门口永远也不响起的电话亭,是晚归也无法言说的旧事。
也许,孤独是偶遇的小屋中那个老夫人一直凝视的钟,齿轮停留在历史场合中的某一瞬,走不出来。
越来越常听说“万念俱灰”这个词语,每个人都在与自己的骄傲和伪装战斗,若走不出来,也不会壮烈死去,只会,被沉默的孤独慢慢蚕食。
常常,所谓爱,恋,痴,都因了这害怕一个人的恐惧。
陪伴。
我很怀疑,若没了又吵闹又捣蛋的爱乐沙陪伴,老人这趟寻找蝴蝶的旅程,是不是也会是平淡而乏味。
以为是照顾,以为是恩慈,其实却是相互陪伴了。
记得朋友在九寨发短信过来,我问,风景可好,回复说,在巨大的美景面前,没有人可以分享,心中充满的是遗憾和怅然。
很多时候,我们的追寻,美德,固执甚至缺点,都是需要人来见证的。
否则,一切就都如同了没有痕迹的蜃景,到最后自己都怀疑了自己。
孩子。
若我碰见一个孩子,我一定不会随便去拉拉她的脸蛋拽拽她的胳膊,把她当作有天使脸庞的大娃娃玩。
孩子也会思考,而所谓大人,往往忽略掉这点。
苏菲世界说,孩子是站在世界这只大兔子皮毛最尖端的一群,他们的灵性也最接近真相。
而当我们长大,也就渐渐躲进了温暖的深处,丧失了曾经的敏感。
总喜欢说起孩子这两个字,却碰见了爱乐莎这个真正的孩子。
白白的皮肤,金发编成两个麻花辫,喜欢穿篮球鞋,当垂目想事情的时候,金色的睫毛在阳光下一闪一闪,笑靥如花。
我几乎忘记了真正的孩子是什么样子的,活泼,好奇,容易嘟起嘴巴生气,渴望爱,却又容易原谅,热爱一切美好。
感恩。
化蛹成蝶。
保温箱中是棕黄色的灯光,屏幕外的我似乎也与贴进箱壁屏息凝神的一老一小二人一起紧紧盯牢了那个开始动的蛹。
出来了出来了,一只有翅膀的大虫子向外爬,开始失望了,为什么破茧之后还是难看?
看它缓缓爬上枝子的高处,轻轻抖动翅膀,慢慢,翅开始舒展,华丽的颜色,美丽的花纹,蝶的优美身段。
这一刹,是久待的那场几乎让人窒息的惊艳。
热泪盈眶,是因等了这一幕这样久,而等到的,比想像中还要盛大百倍。
隔绝了外面的世界,没有光,是不是就死在蛹里。
这如垂死般的挣扎,是旅途上间或的徘徊,而上帝赐下的勇敢坚韧,远比你自觉的更多。
总会有这样一天吧,羽化而出,看见光,看见广袤的天空,看见风和远方,然后振翅起飞。
那是未见的新天地。
布瓜的世界。
片尾曲响起,是听不懂的法语,可爱的一问一答,却听懂布瓜而字,法语中的为什么意思。
想起了当年几米绘出的布瓜的世界,那一个个头带圆圆的瓜的小人,在努力追寻世界的本真。
那就听歌吧:“……为什么漂亮的花会凋谢。
因为那是游戏的一部分。
……为什么我要握着你的手,因为和你在一起,我觉得很温暖。
”
Elsa和Ellian一同寻找伊莎贝拉,一同找到了爱,找到了美。
Elsa想变大,变得像埃迪特·皮亚夫一样很大很大;Ellian说,只有寂寞缺乏爱的孩子才会迫切地想长大。
Elsa本该叫Elisa,可是登记的人忘记了这个i,于是Elsa让Elsa更加特别。
她总是提出各种各样奇奇怪怪的问题,Ellian都懒得回答;但得不到满意答复的Elsa总是会一问到底。
Elsa要听故事,会耍赖,除此之外聪明,很可爱。
Ellian说,他们的爱情系在一根绳子上。
因为爱情的基础是相互信任,当爱情需要证明的时候,这份爱便变得岌岌可危。
Ellian给老人修钟,钟开始走动,老人还是会盯着一个地方,只是不再盯着钟而已。
Ellian寻找伊莎贝拉,因为病床上神志不清的儿子想看;儿子死了,Ellian依然在寻找伊莎贝拉。
最终,Ellian的七个蛹里,有一个是夜蝶,她便是伊莎贝拉。
Elsa告诉Ellian,妈妈的名字也叫伊莎贝拉。
说不出来为神马 就是不喜欢他的基调 剧本
不是每一只丑虫虫都会羽化成漂亮的蝴蝶,但是只要能够飞舞,芳草百花,蓝天白云就仍是你的天堂!小女孩和老爷爷的搭配太温馨了:)
可爱的小女孩~可爱的老头~~~可爱的电影~~!!
清新的小品,法国的俏皮话真不少,也有深度。亲情是美丽的羁绊,但终究是羁绊,人总在自由与责任之间摇摆不定,所以才有那么多亲情片来美化羁绊吧,其实人都怕孤独,我们确实需要这样的片子提醒我们,没有什么感情是理所应当的,什么感情都是需要付出才能得到,越是稳定的感情,越需要持续的付出
老头和萝莉都很可爱~
以前看的。喂喂,结局太糙了吧
小女孩的喃呢声。老爷爷的不耐烦。让你投入这部影片之中。只记得温馨。宁静。90分钟的电影。会在里面看到很多。人生。亲情。爱情。
小女孩把老人费尽心力捉到的伊莎贝尔蝶(老人因抑郁症自杀的儿子的遗愿)放走的时候,气血上涌了。一星给歌曲
孩子真可怕!还好这死孩子最后能讲清楚缘由没让老头遭受如「狩猎」男主一样的牢狱之灾,但破坏力还是惊人的!虽然一个温情片让我得出这么个奇葩的结论,但这是我在走啊走啊走的寻蝶之旅中,祖孙两人如「爱在」系列对聊模式中找到的唯一亮点。片尾曲太可爱了加一星。
画面。温暖。音乐。多年来反反复复看了五六遍。
一老一少的山中之旅,既是一次冒险也是一次心灵交流,通过彼此内心的碰撞而逐渐找到所追求的东西,那是一种来自人性深处的爱。片子平实叙述,不造作不刻意,零散地细节共同形成一首优美的小诗,不过略显零散。另外原来蝴蝶是此片的片尾曲,大爱原声。。。。
文艺片就是这样 它文艺的一塌糊涂。 实在不习惯看这种片。
6/10。寻找意味着救赎,于廉藏身于床单后用手影的方式说睡前故事最令人回味:末日审判时上帝都难逃罪责,他没有时间完善人类,只好人和动物一起送上天堂,生命是一场永远不圆满的路程。细节较为丰富地刻画了爱的缺失,丽莎半夜打篮球的诡异举动和按车喇叭提醒母亲对自己的忽视,偷换手机密码和谎称芯片丢失体现人小鬼大的心机,生动表达了丽莎渴望母爱的心结,而于廉把对亡子的心结锁在标本收藏里,结尾长大四分钟的镜头纪录下伊莎贝拉幼虫在蝶蛹中蠕动,脱壳,爬上树枝展翅,爱的困境终于破蛹而出;很遗憾解释人生道理的台词直接破坏了细节营造的思考,背面构图极力渲染的游鱼、青草、笑声中扑蝶的萝莉和欣赏山景的背影,过于简单的视听技巧成为了通俗的明信片电影,情节上老人的傲娇(拴绳索逼丽莎走路)和萝莉的添麻烦(弄散捕蝶支架)是此类型标配。
看看法国儿童片洗洗戾气也不错
适合所有年龄看的温情片
一般来说,这两类友谊最为单纯,小孩与小孩之间,老人与小孩之间。
法国小女孩还是有点可爱的,法国老头都tm那么刻薄任性吗
这不就是真人版的飞屋环游记吗。不过剧情平淡得昏昏欲睡,小孩儿也跟梦游似的不入戏,非常艰难才能看下去。
除了画面比较美,不觉得这类法语片有什么精彩的
为什么所有讲述陌生大人与孩子间情谊的电影都是千篇一律的主角是一个孤独的大人和一个家庭不幸的小孩儿,剧情一开始厌烦,后来难分难舍,简直跟偶像剧一个套路嘛。没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