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方有佳人,遗世而独立,一顾倾人城,再顾倾人国,宁不知倾城与倾国,佳人难再得。
电影真的是十面埋伏,简直是局中局,刘捕头让金捕头假意接近小妹去追踪飞刀门,准备一举拿下飞刀门,然而随着剧情的深入,却发现刘捕头其实是飞刀门的卧底。
小妹伪装为前任柳帮主的盲女,好似爱上了金捕头,在三天三夜的行程中,金捕头也渐渐被小妹的聪明独立坚强等各种人格特征及美貌所吸引。
在逃亡的路上,小妹给金捕头机会放他走,而金捕头放心不下小妹选择回来,最后落入圈套,于是第一层局揭开,小妹并不是盲人,只是在引诱官府追兵的深入。
金捕头震惊不已,因为他已经彻底地爱上了小妹。
另一条线路,刘捕头深爱着小妹,他为了让小妹对他刮目相待,独自潜入县衙充当卧底,这卧底一当就是三年,他等了小妹三年,为了任务他跟踪金捕头和小妹,看着他们在路上的朝夕相处。
等了三年小妹的他却发现小妹厌恶与他亲热,聪明的刘捕头已然知晓小妹爱上了金捕头。
飞刀门的大姐让小妹亲自杀掉金捕头,而小妹于心不忍,放了金捕头,并和金捕头进行最后一次的亲密接触,金捕头说,“我们两个只不过是两只小小的棋子,不如过如风的生活,只有你和我”,邀请小妹和他一起隐姓埋名浪迹天涯,而小妹放心不下三番五次救过她的刘捕头(个人感觉,小妹一方面是怕刘捕头接受不了,另一方面是害怕刘捕头报复他们)拒绝了金捕头。
金捕头一人远走,小妹独自一人在原地思考,决定追上金捕头和他一起浪迹天涯,而在路上遭遇了因爱生恨的刘捕头的埋杀。
另一方面,金捕头真的是放不下小妹,再一次回来找小妹,却看到小妹受重伤倒在花丛中,此时刘捕头出现,金捕头才恍然大悟刘捕头是卧底。
两个人因为小妹进行了一场生死之战。
就在刘捕头将要杀死金捕头的时候,小妹拔出心脏上的飞刀“你若杀了他,我就用这刀杀了你”,结果刘捕头为了试探小妹是否会真的杀自己,甩出了一滴血而飞刀仍在自己手中,小妹只是选择角度调整自己的飞刀冲击刘捕头的飞刀,而并没有真的杀刘捕头。
最后小妹一人身亡,刘捕头独自离开,金捕头抱着小妹放声大哭。
这个电影的故事情节简单,场景很美,但是结尾之处略显狗尾续貂,不是那么的干净利索又余味无穷,有一种故作深沉的感觉,特别是小妹死而复活了好几次真的很容易让人出戏。
但是各个演员都很棒,尤其是章子怡和刘德华,金城武贵在帅。
章子怡演盲人真是非常像,眼睛都不怎么眨,而且哭戏非常自然表情真实。
刘德华把刘捕头的不甘与委屈表现的非常好,连嘴角都是戏。
刘捕头强势,想保护小妹,爱着小妹,不如说是更想占有小妹。
金捕头随意,爱着小妹,并且尊重小妹。
不独立的女性更适合刘捕头,在爱人的怀中安稳度过一生。
而独立的女性,更适合金捕头,被爱着又有自己的生长空间。
镜头很美好,画面太美,演员演技很好,就是故事不怎么样。
爱情,没有办法用时间来衡量。
女孩子有时候就那么容易受到那么一点点坏坏笑容的蛊惑,更何况那坏坏的笑容,邪恶地绽放在那么英俊的面孔上。
你进一步,我退一步。
爱情,就在这真真假假中悄悄萌芽。
当一个人,在你的眼前,用他的生命来维护你的生命,这份爱,还会质疑吗?
爱得更自私,更想占有,可他想占有不过是因为他从来没有真正得到。
爱情无法说是谁对谁错,只是在那一刻,就那样对上了眼,无论旁人如何好如何好,也不过是一厢情愿。
你和她的默契,终于还是输给了时间和空间。
爱情就是那么莫名其妙。
她知道他这三年的付出和等待。
她也感激他对她的好。
然而,她骗不了自己,那颗心,已经给了陪自己三天的人。
从朋友那里得到一段《十面埋伏》的拍摄花絮,很长,有一个多小时。
闲来无事,就看了起来。
虽然这部电影很出名,但是我还没有机会看,看过的人有的说好,有的说不好,我也没有太在意。
不过这段花絮却引起了我的很大兴趣,原来鼎鼎大名的导演是这样拍电影的。
张导似乎在心中已经有了一个故事的雏形,也就是我们所看到的电影的故事梗概,大意就是古装版的“无间道”。
可惜的是《无间道》播放太早,而且知名度太高。
所以当人们在《十》中看到刘德华原来是飞刀门设在官府中的卧底时,虽然还是有点意外,但并没有什么构思奇特的惊叹了。
故事的梗概有了,张导就开始构思片子的细节了,次要人物应该有谁,景色应该是什么样的。
也许是因为这是花絮中着重要体现的,以至于我已经误会成张导似乎觉得一个电影景物描写和电影演员的知名度是最重要的,而故事的主要内容是无足轻重的,似乎我们的观众都是没见过世面的,一见到华丽的陈设和艳丽的颜色就会激动的昏倒。
张导打算请明星梅艳芳来出演这出戏,于是为梅艳芳来设计一个角色。
花絮中描写:张艺谋和另一个人在设计这个角色。
不是先有角色,后找演员,而是先找演员,后设计角色,我觉得挺有意思的。
我不是影视界的人,是不是所有的电影都是这样拍出来的?
打算在山花烂漫中拍戏,没长出花就在草丛中拍。
拍了一半,突然下起雪来,就在雪地上拍戏。
不愧为大家,已经达到信手拈来,随心所欲的境界了。
记得有一个故事,是说有一个青年人找到一位著名的作家,请他点评一下自己的作品。
作品中有一段描写一对情侣坐在楼门前卿卿我我,情话绵绵。
作家问青年:“如果地点改在公园怎么样呢?
”青年回答:“更好。
”作家又问:“如果是在湖上泛舟呢?
”青年回答:“那就太好了。
”作家严肃地说:“那么这段删去吧。
文章中的每一句话都应该是必须而且唯一的。
这样也行,那样也行,它还有什么存在的意义呢?
”我想写作与电影虽然不是同一种艺术,但是它也是相通的。
都是通过它的描述给人以精神上的享受。
十面埋伏这部电影在拍摄过程中是为了拍戏而拍戏,其中的情节、场景可以随意改来改去。
如果连创作者都没有准确表现出自己想要表达的东西,那么观众又怎么能领会它的思想并且产生共鸣呢?
作为一部电影,《十面埋伏》可以姑妄看之。
作为一部经典,《十面埋伏》差的太远。
第一次看当武侠片无聊解闷第二次看是爱情片纠结到底华仔有一句话是说对了,我等你三年不如他陪你三天人,这辈子大概真的是有还债一说的,什么他爱她,她不爱他,她又爱另一个他,或者她爱他,然后她也爱他。。。
总之人世间的情债大概只能用缘分二字来解释其中的玄妙。
爱情不是食堂打饭,来得早先得。
有时候他还真不如一碗粥来得实惠,喝到肚子里便是你的这么来得有安全感。
他就是一阵风,变幻莫测,抓不住摸不到,你越是想掌控越是控制不了,越是想了解得多越是伤得深。
华仔就是犯了这么一个错误,执喜欢最后那场雪景,两个男人为了她肉搏,殷红的血配上洁白无瑕的雪,美。
喜欢最后那幕的出乎意料,华仔用最后一把飞刀威胁金的性命,小妹拔出自己胸口的飞刀原本想将华仔的飞刀打落,岂料华仔只是做了个出飞刀的手势,小妹的那把飞刀孤零零的飞到树干上发出一声响,三个人的心同时都咯噔一下。
华仔输了,最后这一场赌局,赌的是她的性命。
他太傻了,在证明了她爱他比自己多以后,还非得证明一下她爱自己比爱他多,结果输的一败涂地金也输了,什么都没有小妹走了,留下两个男人在这里落患伤风,对她来说,死更是一种幸福
04年,我才上初中,当时是当三级片看的,看完之后有个爱好就是喜欢深情款款的叫班上的讨厌女生小妹,那个时候,我满脑子都是金城武跟国际章在野地里的故事。
那个时候,好多人说烂,我年少无知,不知道为什么烂,只觉得黄,心想,或许,黄...就是烂吧,现在看来,我真是超喜欢看烂片呢。
如今看了无数韩国电影,刚刚看完群盗,觉得棒子的古装大部分除了制作精良之外故事都不怎么样,当然这跟他们那贫瘠到可怜的历史文化还是有很大关系,唯一出现的值钱字画竟然都TM是唐寅的...不是说宇宙都是你们的嘛...扯开这些,韩国电影也已经甩了我们很远了。
突发奇想便重温了这片子,现在看来,觉得还真TM好看...很多人喜欢调侃人家老谋子是张摄影,我只想说——人家摄影好关你JB事。
十面埋伏抛开音效那些不说,摄影画面应该是可以作为电影学院的教科书的。
老谋子对于商业片的看法是特别文艺的,他把电影跟戏剧融合的特别深入,所以很多地方的安排会显得特别戏剧化,戏剧化之后出现的问题就是科幻,比如突然天将大雪,怎么砍都砍不死之类的,杀个人要翻山越岭.....然后很多人说这也是烂的原因,还是买表去算了。
不过刘德华狂喊兄弟那几下跟宋丹丹核突的来一句:小妹你回来了确实很让人出戏,好像宋丹丹一出现就让人出戏...宋丹丹还是不太适合演正常的片子。
当我发现很多现在回来看这片子的人打分都不低的时候,想起近些年年的国产片,心中莫名的悲哀。
作者:罗杰·埃伯特发表日期:2004年12月16日译者:八月三十一评分:★★★★(四星为满分)
在许多新的高科技动作片中,影像变得残酷且丑陋,但东方武术片的优雅可能会将其弥补。
张艺谋的《十面埋伏》与他的《英雄》以及李安的《卧虎藏龙》一样,刺激、浪漫且具有惊人的形体美;我们现在可以把“美”加入到宝琳·凯尔的《亲亲砰砰》公式中了。
(注:凯尔在她的这本影评集中写道:亲吻与枪声也许是对电影基本吸引力的最简单的描述。
正是这种吸引力吸引着我们,当我们开始明白电影很少有能超越这些的时候,这种吸引力最终会让我们绝望。
)
忘掉《十面埋伏》中精彩的情节、角色和阴谋,只关注它的视觉效果吧。
这里有富丽堂皇的室内装饰、奇美的服装、山脉、草地、雪原、秋天的落叶,还有像动态艺术装置一样的竹林。
以这些地点为背景的动作场景并没有被分解成一个个参差不齐的短镜头和难以看清的前景动作。
张艺谋置身于事外,让他的摄影机看到完整的构图,明智地遵循着弗雷德·阿斯泰尔的信念:要欣赏舞蹈的编排,你必须能够看到运动中的整个身体。
《纽约时报》的托尼·斯科特说,这部电影中两个最成功的动作场面很可能会像《雨中曲》和《一个美国人在巴黎》中最受欢迎的舞蹈一样受人珍视。
把《黑客帝国》或《刀锋战士3》代入到这种说法中试试看。
上文所讨论的场景是一场名为“仙人指路”的游戏,以及一场在茂林深篁中的战斗。
仙人指路在牡丹坊内进行,牡丹坊是一家豪华的妓院,在公元859年的唐末繁荣一时。
一位名叫金(金城武 饰)的卧底捕头收到密报说这位新舞妓可能是地下抵抗运动“飞刀门”的成员,便前往此处。
这位舞妓叫小妹(章子怡 饰,她也曾出演过《英雄》和《卧虎藏龙》),她是个盲人;从关于盲人武士的旧的《座头市》系列到北野武的《座头市》翻拍,武术片总对盲人武者情有独钟。
小妹为金捕头跳完舞后,他的同事刘捕头(刘德华 饰)便向她挑战仙人指路,在此游戏中,地上围着一圈架在杆上的鼓,他将坚果扔向哪个,她就要用长袖的末端击打哪个。
先是一个坚果,然后是三个,再然后他扔出了无数个,小妹在半空中旋转,用自己的节奏追随着声音;就像《座头市》中建房子那段序列一样,这段序列变成了一组由运动和打击乐组成的芭蕾。
金捕头和小妹联合起来,以逃离朝廷的捕快,小妹没有怀疑(或者她怀疑了?
)金捕头是卧底。
在他们前往飞刀屋秘密总部的旅途中,他们坠入了爱河;但金捕头偷偷与刘捕头取得联系,刘捕头带着一队人跟着他们,希望可以找到飞刀门的藏身处。
金捕头背叛的是哪一方?
还有一些显然不知道这次卧底行动的捕快袭击了这对恋人,其间有一些难以置信却又令人愉悦的场景,比如从一把弓射出了四支箭,并同时命中了四个目标。
事实上,电影中的大部分动作都不是为了制造死亡,而是为了享受优雅的创造力。
这里接受那些不可能发生的事。
竹林中的战斗会让人联想到《卧虎藏龙》,但它表现出了独特的魅力。
捕快们从上方发起攻击,投掷锋利竹竿,将这对恋人包围,然后从高大柔软的竹子上俯冲而下,进行近距离攻击。
竹矛的嗖嗖声以及剑与棍的咔嚓声都有音效;如果这些场景不在原声专辑中,那么它们应该被加进去。
与华丽的动作相比,这部电影的情节几乎是次要的,直到最后一幕,它让我想起了希区柯克的《美人计》中的三角恋。
在那部电影中,一名间谍将他所爱的女人置于危险之中,派她勾引国家的敌人,她这样做是出于爱国主义以及对她上司的爱。
然后这名间谍开始嫉妒,怀疑这个女人真的爱上了敌人。
在《十面埋伏》中,这段三角关系包含了更多层的发现和背叛,因此在他们的爱情悲剧中,最后的雪原场景是歌剧式的。
张艺谋拍过一些我看过的视觉效果最为惊艳的电影(《大红灯笼高挂》),还有一些戏剧性的日常现实主义电影(《活着》)。
凭借这部电影以及《英雄》,他为中国大陆赢得了长期以来属于香港及其追随者李安和昆汀·塔伦蒂诺的武术荣耀。
这部电影是如此悦目且悦耳,以至于就像某些歌剧一样,故事几乎是无关紧要的,主要是为了让我们从一个壮观的场景切换到另一个壮观的场景。
欢迎关注我的公众号:电影的审慎魅力
看完幕后回来补看幕后的时候“这么屌”看成片的时候“额。。。
不跳着看真的看不下去” 此片在演员和台词的选择上问题很大,金城武的选择真的非常失败,忽闪忽闪的大眼睛很难融入进角色中,非常出挑,很现代的脸真的很不合适。
宋丹丹更别提了,表情很僵硬不说,关键气质上我认为驾驭不了本片的这个角色。
章在岩洞里那场的台词我真的完全听不下去,我看幕后筹备的时候emo找了不下十个业内编剧作家来提意见,其结果就这????
玩假勤奋????
很无语。
视听上声音和配乐做的很不错,这个真的要夸,但是摄影上只能说还算可以,有亮点的存在,主要集中在摄影机的运动和调度方面,把打斗拍出侠客的诗意感赵还是做出来了,但是个人不太满意竹林大战那场,因为做的并不极致,而这场要想做好就必须极致。
竹林的缠斗核心我觉得在于动与静的极致碰撞,动要快如脱兔,像风。
静要如止水,如时间凝固。
此处赵过分强调了其中的悠长的诗意性,而忽视了侠客在刀光剑影之间的快准狠,慢悠悠的,打的十分绵软。
其主要我觉得在于帧速率的选择出了问题,把运动拍的太过清晰了。
另外,在氛围营造上,无论是树林还是竹林的打斗戏,环境过于清晰并不好,一方面林中色彩和物体都非常杂乱,重点无法突出;另一方面林中自带的隐秘气质没有拍出来,整体非常平。
因此我个人觉得在早晚的密度时刻,尤其是早上,带有雾气的氛围说不定会更好。
另,但凡武侠就选竹林,真的是把胡金铨摸得秃顶了哈哈哈哈哈哈。
94年人。
印象中张导的电影第一次让我知道,还是英雄。
那是个大片的开山之作,当时的我实在是没有看懂。
于是张导开始被人黑。
各种黑。
年少的我也就开始跟着一起黑。
随后的岁月,我没有认认真真的看过一部张导的电影,但是黑还是继续。
黑嘛,最不需要的就是脑子。
上了大学,深知独立思考的重要性,偶然机会重新看了这部电影。
色彩。
摄影。
风景。
构图。
台词。
表演。
连环套的剧情。
十年前。
这些元素加起来。
实在是很棒。
我没有评价这部电影什么都好,棒只是个感受。
特别主观。
不受任何人的评价议论BB。
我真为当年中二的我感到羞羞。
不知道现在还有多少人在无脑黑。
在《张艺谋的作业》这本书里,张艺谋谈到自己拍商业片的两个原因。
第一,商业片观赏性强,也是他个人喜好。
第二,中国缺的是训练有素的商业片导演,大环境需要。
这是张艺谋自《活着》之后最清晰,也是最乐意的定位。
转型商业片,固然在摸着石头过河,应和的却是时代的节奏。
即便国内观众对于《十面埋伏》的评价呈现出两个极端,但它在国外的影响力,以及商业上的探索和突破却从未被忽视。
烂番茄和iimdb上,《十面埋伏》的评分也比国内高出许多。
影片本身的故事背景并不复杂,飞刀门和官府的对立完全服务于三角恋。
极少的台词又多是恋爱抒情,并没有什么跨语境的理解障碍。
台词少,空出来的信息空间都被场面补足。
商业片的大制作,加上武打的元素,国人喜欢,外人也乐于接受。
竹林一场戏,加上小妹洗澡一场戏,让人无法不联想李安的《卧虎藏龙》。
只不过张艺谋有他新的心思。
金城武将老鼠绑在刀上,逐渐接近小妹;以及竹子斜插在地上,困住二人的桥段,较之《卧虎藏龙》,都能看出张艺谋的小聪明。
国内观众不买账,大概还是因为故事太薄。
剔除场面之后,这部片子饱受诟病也就不足为奇。
而这一点,翻译之后加上画面的冲击,在国外便也不成其为大问题了。
大家在纠结国师为何“堕落”,张艺谋说自己要追求浅薄。
弄到最后,不知道是公众的期待错了,还是张艺谋从来都没变过。
张艺谋评价自己的时候,用了一个词:工具化。
他说: “工具不是个坏词儿,有用也是我们这一代人深入骨髓的价值感”。
这一代人的文革进行时,张艺谋做黑板报,想着如何让自己的黑板报更加醒目惹眼。
在没人要求的情况下,他自发的“把村里所有的门全画上主席像”。
这和政治觉悟无关,全然是一个人在狂热时代的生存智慧。
家庭成分不好的张艺谋也是因为有用,在那个年代找到了自己的生存空间。
后来他从摄影转向导演,同样出于生存的考虑。
虽然在摄影上张艺谋已经得到相当多的认可,但28岁才上大学的张艺谋,和同期的人相比,迫切地有种年龄上的焦虑感。
如果做摄影,在剧组一步一步熬出头,太慢了。
所以张艺谋会顺从地接受毕业分配,这是他唯一的生存道路;被分配到了广西这样偏远的地方,拍出《一个和八个》这样标新立异的片子,也是他的出头之路。
一个人在人生观形成的青少年时期,一直处于边缘的,迥异于身边人的特殊状态,很难想象他不会去努力的在人群中给自己定一个位置。
而后诸多国外的奖项证明了张艺谋的有用。
他吸引到了人群注意的目光,活着了。
在新的世纪,拍商业片成了张艺谋的有用之道。
何况他还是第一个吃螃蟹的人。
有了转型之作《英雄》,自然就有第二部《十面埋伏》。
抱着有用的工具思想,张艺谋不知还要如何在电影中表达自己。
拍的好的几部电影,像《活着》,《大红灯笼高高挂》,《红高粱》,都改编自别人的小说。
他把电影做的好看就行。
即便到了现在,他也未曾停止和一些作家接洽。
好本子难寻,观众审美愈趋多元,张艺谋不知要说什么。
而《十面埋伏》无所表达,也就正常了。
我们看到小妹死了又活,活了又死。
张艺谋不睬。
故事逻辑放在一边,先拍雪景,拍花海,拍两人打斗。
好看就行。
张艺谋一直都没变过。
只不过这个时代变化得太快了,走在前面的一批人适世而为,而已。
一直想为这部电影申冤,我想说的很简单,故事情节固然重要但在这部电影里故事只是陪衬。
张艺谋在电影里表现的是他对艺术的理解和驾驭能力。
打个比方,不懂绘画的人看美术作品唯一的标准就是像不像,就像不懂电影的人看电影唯一的标准就是故事好不好玩一样,如果只用这种眼光,那毕加索的画该怎么看?
当艺术做到一定高度就不只是表面的那点东西了,艺术家更注重心理和感情的表达,表达的方式才是关键。
这部电影里的台词很简洁,因为多说一句废话都会影响到艺术上的表现力,不知大家发现没有,十面埋伏的摄影之所以那么出色和它在剧情上的取舍有很大关系,导演没想说多么深刻动人的故事,多说一句话就得多插入一个镜头,就可能显得拖沓,无极是最好的证明,大量摇移镜头非常影响摄影的表现力,而张艺谋电影中的镜头一向简洁明快从不拖泥带水,每个镜头都像一幅画一样美。
他把电影中的色彩,摄影,光线,音乐的综合表现力发挥到了极致,不得不说人家真是个天才!
有兴趣的朋友回去再看一遍这部电影,毫不夸张的说我看过至少20遍,台词都能背下来。
朋友们看下摄影和背景音乐的搭配,还有他们融合在一起时表现出来的节奏感,真是无可挑剔。
看了这么多遍,感觉没有能删减的镜头,删了一个镜头或多一个镜头都感觉不完美,电影能做到这个份上是十个阿凡达都无法企及的水平,无人可比。
咱不是奉承张艺谋,我一个草民谁认识,但我由衷的为张艺谋的电影感到赞叹和欣慰。
如果哪天他不拍电影了,我也不会再去电影院了。
后半段拍的真好,前半段也确实如坐针毡……英雄证明张艺谋喜欢黑泽明,十面埋伏证明他喜欢胡金铨,可惜从剧本上看,他只热爱自己……
《卧虎藏龙》跟《十面埋伏》我放一起看,张艺谋真的差李安两三个台阶。差不多量级的演员,刀光剑影上差了不少,摄影上没有特别突出的,我个人感觉败在李安的调度上和好莱坞的拍摄团队。故事内核太像了,文化与社会,对个人的残害与束缚。老谋子做得不深,李安藏了个文本,这个高明的地方。章子怡没有了李安镜头下的欲望,取景也没有现实的一些奇观加成,包括洗澡的那场我觉得也是借鉴了李安啦,还有金城武的人物性格。蛮失望的
画面真的很漂,但剧情……章子怡强悍到可以死了又死~~
是情罢了。十面埋伏,不是官兵匪贼,而是重重困扰他们的情。爱与选择,怎么能用时间和利益衡量呢?片子的镜头有很多呼应的地方,而且,极美,极美。
为了评判演员的诞生而重看这部电影,我觉得凭借开头的那段舞,这电影就不该低于4分
呃……我一直认为张艺谋的几部古装片的台词设计实在是太拿腔拿调了,总之就是特别“话剧”,这部的台词但凡是关于表达男女爱意的都特别尴尬。此外肉搏戏的套招痕迹也太过明显。美术设计方面无疑是顶级的,但是糟糕的剧情和晚会体操式的动作设计实在是太不伦不类了,再加上怪怪的台词足以令人忍俊不禁。所以我还是没有搞懂为何西方对本片盛赞有加,可能就是看个新鲜吧……
张艺谋在美学之外找到了一些很有趣的对仗,小妹的盲视与洞穿,击鼓与飞刀,欲迎还拒与如隔三秋,情绪转变明确且微妙。小妹、随风、捕头间更构成了一种体系,任何一个做了决定,三者满盘皆输。影片的鲠骨来自刘德华角色本身的性格塑造失准,风吹向哪,口白就往哪飘,迸发出异色的喜感。
4 outta 4. 破罐子摔式的任性,结果是张艺谋美学的集大成体现。
镜头很美,招式有种舞台剧式的艺术夸张。三个主演从各种意义上来说都十分赏心悦目。何为“人生自是有情痴,此恨不关风与月”,大抵如此吧。一舞佳人曲,唱罢两相别。
逢场作戏背后层层阴谋又要硬拉回真感情…这样带入感会很弱不能共鸣的呀……两位帅哥!还有刘德华,你觉不觉得你这个角色简直毫无立场可言……太囧了。
和张艺谋的合作远没有和冯小刚成功。。。
遗珠一枚,这么多年过去了,重拾她。纵观这些年质量平淡缺失的中国电影,反而觉得这还是一部艺术美感的完美的电影。剧情虽有一些缺陷,但亮点绝对压倒缺憾,摄影、配乐、服饰、武打等亮点不少,评分绝不应该不及格,这部电影保守点应该是在7分到7.5分左右
我真的觉得除了章子怡舞蹈那段,别无亮点
当初被喷的那么惨的十面埋伏,现在想来也是不错的,唉,补个四星弥补一下近几年来被国产影视剧辣过的眼睛
不知道又是哪里触犯了豆瓣用户。不管了,反正有时候我是很讨厌“豆瓣正确”的。
崇洋媚外的我再一次崇洋媚外
为什么这么低分? 怒打五星 多好看啊 章子怡多美 金城武多帅 刘德华演的多好 花花绿绿的颜色多动人
会不会讲故事啊?死了两个季节都没死成的女主……
前半部好美,(虽然林中奔跑太多,而且章似玉娇龙,金似罗小虎,逃亡,竹林也似卧虎藏龙)后半部太崩了!宋丹丹出戏,两条情感线都太空,当然尤其刘,张艺谋内心有一点大戏瘾,想拍出opera感,奈何画虎未成。
這三個星星是給我們家小武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