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乌鸦
The White Crow,芭蕾舞王雷里耶夫(港),白乌鸦:纽瑞耶夫传奇(台)
导演:拉尔夫·费因斯
主演:奥列格·伊万科,拉尔夫·费因斯,路易斯·霍夫曼,阿黛尔·艾克萨勒霍布洛斯,谢尔盖·波卢宁,奥利维尔·雷堡汀,拉斐尔·佩尔索纳,丘尔潘·哈马托娃,扎克·
类型:电影地区:英国,法国,塞尔维亚语言:俄语,英语,法语年份:2018
简介:才情旷世、桀骜不驯的苏联芭蕾舞巨星雷里耶夫,是兼具自信、欲望与野心的白鸦,坦然放荡于双性之间。影片将他在西伯利亚铁路呱呱坠地,以至在巴黎 演出期间投奔西方的经历前后交接;在恩师普希金眷顾训练下,成为全球首屈一指芭蕾舞男星。赖夫费恩斯(《狄更斯的隐密情人》,38 届)演而优则导,舞坛新星奥力伊凡高首次担纲,配搭“芭..详细 >
芭蕾真好看
这个人物可讲的地方太多,舞蹈、叛国、性向、家庭等等单独拎一个点都可以拍两小时,塞到一部电影里有些勉强了,三条时间线之间的关联性不够,只能算是比较流畅的类型片,但是社会主义国家的贫民表示高潮段落看得太爽!(上影节放的是内嵌中英字幕版,实测127分钟,并没有看到其它短评里提到的霍夫曼的dior,不知道有什么好删的,真是令人恶心的操作
自由的代价是无法自由的选择的……画面和音响效果真棒
太无聊了,快看睡着了
老伏这些感觉纯粹出于私人兴趣而拍的傻兮兮的电影我都还蛮喜欢的,像《看不见的女人》狄更斯和小女票谈人性,这部里芭蕾教师给雷利耶夫说技与艺的一些话,招后进演主角,好台词自己说,这个狡猾的老伏哈哈哈。故事打三星。制片好像是他基友连叔
芭蕾舞大师努里耶夫的故事。努里耶夫冲破了女演员的垄断,他使人们重新领略了古典芭蕾的男性魅力。电影分三条线穿插推进,一是他童年的穷苦生活,二是他青年时代学习芭蕾,三是去巴黎巡演,让观众了解了大师的优雅、迷人、舞蹈的天才和让人厌恶的性格。电影最后以他被迫叛逃西方结尾,并没有涉及他闻名世界的故事。
很崇敬这位舞蹈家,能把童年的经历、对各种艺术和表演直觉般的感悟、自己并不讨人喜欢的性格,全都融入芭蕾舞中。更重要的是,他不是体制内的舞蹈机器,而是对自己不想要的东西坚决说不的勇者。
说实话有点乱,也闷,看完之后觉得还是维基词条精彩😰
传记类电影大多都不好看,戏剧冲突交代的不太清楚,看着有点费劲。该有的部分都删减了,没意思。
You think its an issue of art, but its an issue of behaviour. “叛国”段落算对比之下的高光 但即使如此都觉得拍得并不是很好 编导都有问题
用最直白的方式来表达逃离 自私即自由 让我们只爱自己
虽然觉得剧情有些缺失,但仍然很喜欢,可能整个人物塑造的很真实吧。虽然他脾气不好,常常能把人气的半死,但是那个女孩还是帮助他叛逃了。
三条线的联系不甚紧密,前期足够艺术的立场到最后不免落入政治的结局:我不反社会主义,我只是想要自由。PS:德国人确实不怕露点,一脸姨母笑的我甚是满意。
#22nd SIFF#第十五场:太平太乱,剧本太一般了(为了强加艺术性,总放油画和教堂是什么鬼),母题和《痛苦与荣耀》类似,最后落点打到政治避难上,太遗憾了。
“舞蹈重要的不是技术,而是故事。”想起红雀,苏联的芭蕾片可以算个电影分类了。主演长得太像唐顿庄园里的托马斯,还喜欢小火车。
自私与自我本质上并没有什么不同,让它们形成区别的只是由此而生的产品,当其对他人没有意义的时候,那就只是阴骘和癫狂的野心,而其向他人闪烁光芒之时,那就是本能和欲望的冲动。本片对于人物个性和芭蕾之美的展现都比较成功,影像的质感和结构的设计形成的叙述感觉挺对味,专业舞者出身的主要演员也给出了青涩却鲜活的表现,芭蕾场景更是充满美感。戴维·黑尔的剧作对人物性格着墨生动,但对于弧光呈现相对潦草, 拉尔夫·费因斯展示了自己对于影像的直觉,但形成叙事合力的能力还有不小进步的空间。
虽然是个龙套,但是金发的谢尔盖举止很优雅,在红雀里也是,看来是一个生活里也注意举止的好舞者。
他能感应餐厅服务人员的鄙视,察觉对面法国朋友的嗤笑,听清角落芭蕾教练的细语。他的身体躺到已婚夫妇的床尾,灵魂悬浮于卢浮宫的美杜莎之筏,目光凝聚在舞池拥抱的同性恋人,记忆钻进蒸汽火车熏黑的山洞。他是一头强行被带进舞室的动物,一位强制被扮成王子的农夫。如此自私,才能不顾一切追求自由。
剪辑编剧有点小瑕疵,但对我来说真的是瑕不掩瑜,,建筑艺术舞蹈音乐的美都融合在一起,有几段镜头加配乐美到窒息,不管怎么说费因斯这种级别的演员在当导演上,审美方向绝对不会走错呀,其实机场那场戏操控力也很不错,超出预期了!
苏联版的《最后的舞者》,拍得四平八稳中规中矩。因为是喜欢的题材,所以打个满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