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前40分钟,拖沓而又冗长,虽然演员可圈可点,也只能给个3颗星的地下电影吧。
再加上几个情色的噱头,心目中已接近滑落到两星了。
可是后半段真正的完全把我震撼了,本来不想对评论这部电影,看了这么多负面的评价,觉得还是有必要说上两句。
弱智的母亲,小儿麻痹的父亲,一个养女娓娓道来的旁白,诠释何谓大爱无限。
在我们为樱桃母爱本性感动的同时,别忘了,背后同样善良而伟大的父亲。
跟着汽车奔跑让我感动,无依无靠的寻觅红红让我感动,板车拉着红红让我感动,雨中送伞让我感动。
让我潸然泪下的是葛旺打樱桃,红红跪地求饶,三人抱在一起那一段,多少的辛酸,多少的委屈,多少的。。。。。。
无语凝噎。
让我潸然泪下的还有红红和葛旺发现樱桃失踪痕迹那一段。
撕心裂肺,肝肠寸断。
“树欲静而风不止,子欲养而亲不在”不要让自己留下如此的遗憾。
(写于2008-08-19 03:10:52)引:和哥哥一个打赌的承诺:必须要写对于这部电影的一篇观后感,迟迟未能下笔,因为所有的感情都倾泻在电影院了,可是毕竟好的东西经时间的沉淀便越发另人回味,就像樱桃的味道。
——电影海报的设计因采用了女主角樱桃的背部裸体而受到歧义,然而这款似乎是为了吸引人眼球的海报在我看来更加的“别有用心”,商家用‘再版《妈妈再爱我一次》’的副标题告诉大家电影的性质主题,其实海报中樱桃的背部和微微可见的乳房轮廓也正代表着母爱的本性,不需要任何装饰,赤裸裸的,那么真实。
背景的绿色湖泊和树木,象征着生命,生命的本身,是母亲带给我们的。
——故事发生在貌似西南的小村庄里,为了不束缚于因拍摄时间所限制呈现出的画面,影片中樱桃的女儿红红以第三人称叙述故事的场外音,不仅扩大了时间感和空间感,在正叙的片断式故事画面中,穿插了口述倒叙,毕竟回忆中带入了更多情感,从红红成人的声音中,缓缓的,我们离开了城市喧嚣的上空,生活进了那个小村庄。
——在红红的叙述中从来没有说过她妈妈是个傻子,樱桃第一次进入镜头也是从她的背部开始,“这就是我的妈妈”镜头慢慢的平行移动,配合着红红说话的速度,“我妈妈心肠很好”此时我们看到樱桃的正面,是一个智障人,目光呆滞,一只手不断的拽撤衣服。
于是一个疑问产生,一个智障母亲如何生出一个健康的小孩?
她是如何照顾自己的孩子的?
——母亲的本能使得樱桃一直想要有个娃娃,可是就是一直怀不上,男人是个本份的农民,也由于过于本份和“传统”,樱桃过于本性的欲望让他觉得丢脸,这样的矛盾冲突,使得樱桃偶然捡到红红,又使得樱桃千里寻娃,如果说樱桃真傻,那么她所做的一切都很真,真实的情感才是一直使我们感动的,又有哪个母亲不是为孩子傻傻地付出着呢?
“如果没有你的妈妈,就没有你今天。
”红红一直重复着父亲说的这句话。
——母亲对孩子的爱,最让人揪心的时刻莫过于孩子的不接受,不领情。
不过也会因此,在她领会时,更加懂得去珍惜,失去了,便是一生的遗憾。
红红最后说:要善待自己的妈妈。
——影片的节奏比较慢,镜头语言也并不难懂,屡次出现的鲜红的樱桃让我们记住了母爱。
——在如此浮躁的都市里,为何不躲进电影院,停下慌乱的脚步,让爱抚摸心灵。
直到今天我才看完这部平凡伟大的电影。
电影讲述的是发生在云南的故事,故事很简单、真实、平凡,却很伟大,像母亲一样。
我是一个母亲情节很严重的人,每次听到或者看到与母亲相关的歌曲或者电影,总是会让我内心酸楚。
电影里,苗圃饰演一名叫做“樱桃”的母亲,是个傻子,她的丈夫是一个瘸子,是丈夫的母亲从小收养了樱桃,长大后嫁给了丈夫葛旺;红红是樱桃在田里捡到的小女孩,她热爱她的孩子,超过了所有的一切,是的,所有的母亲都是这样。
像影片的名字《樱桃》一样,樱桃是一种水果、一个女人的名字、一个母亲、一种爱。
从母亲带着天真可爱的红红在田间赶猪,高兴的爬上树,为红红摘又红又大的樱桃时,我的心一下被触动,随着影片,我坐上了摘樱桃的时光机。
小的时候,妈妈在县城的石油公司上班,在油库里,那是防火重地,所以常人不得入内。
父亲在城里上班,没有人照看我,母亲便带我一起工作,小时候我经常记得妈妈让我钻进办公桌下,躲避来查岗的领导,在当时,我觉得这是一天里有趣的游戏,直到长大后,我才体会,一个母亲为了自己照看的孩子,而经常挨领导训斥,那是怎么样的一种爱。
平凡,却伟大。
油库是我童年一部分珍贵的回忆,因为油库里种满了樱桃、西瓜、草莓、桃子等水果,夏日的时候,妈妈便带我到油塔(像灯塔一样的观察站)下面摘樱桃我吃,我清楚的记得,母亲告诉我,被鸟儿咬过的樱桃是最甜的,那个时候,我总是仰着头看高高的樱桃树,同时也仰望着母亲,觉得她是那样高大,每当母亲低下头把樱桃递给我时,总是挂着笑容。
正是那些笑容,让我如何也现在总是充满内疚感。
后来,长大了些,我可以自己去田间玩耍时,已没有了进油库的机会,但我却总是回忆那隐隐约约关于樱桃和笑容的时光;我便自制了铁钩等一系列装备,爬墙进入油库偷樱桃,结果却常常被人抓到,带着我和我的母亲,被领导批一顿,然后我回家就是接受一顿狂打。
再长大些的时候,我就变得不听话,不仅开始与母亲顶嘴,还经常性的还手。
从那以后,我妈经常开玩笑的说,我再也不是以前那个听话、懂事的小孩子了。
再后来,父母因为感情离婚了,自我感觉懂事的我,同意了这个决定,傻傻的认为两人都痛苦,不如成全一方。
所以到现在我的母亲还是有爱又恨的说我当时不懂事,也会经常的骂我当时做的决定。
在我难过的时候痛斥我做那个愚蠢的决定。
我看到红红长大一些后,村里的小孩因为樱桃是一个傻子,而排斥和嘲笑红红,红红也曾一度的反感自己的母亲,甚至用了“滚”的字眼。
我当时换位思考,假设是我,我也会很苦恼,甚至没有红红理智,会更加暴躁。
葛旺说:“没有你的妈妈就没有你的今天”。
对啊,没有我们的母亲,怎么会有我们的今天,尽管在痛苦时会埋怨父母为什么没有经过我的同意而把我生出。
随着周围朋友孩子出生的越来越多,我也越来越感触到母亲是多么的不容易,那需要多少的心血。
影片在快结束时,樱桃消失了。
红红的焦急,以及到最后在江边看到樱桃丢失的红红的作业本。
红红发疯似的奔跑。
我的内心在翻江倒海。
我从来没有怕过什么,唯独害怕母亲不在了这个世界。
是,我无数次幻想如果我的母亲不在了这个世界上,我该如何的生活,也许真的很困难。
因为我太爱我的母亲了,像她会为我付出一切一样的爱她。
电影太简单了,简单的不像一个可以听下去的故事,可是,我们却是应该珍惜现有的一切。
最后红红在片尾旁白说到:今天我要把这个故事讲出来,主要是让天下的儿女都认得,一定要善待自己的妈妈。
有时,平凡,我们未必能做到。
母爱是一种天性,记住母爱同样是一种天性,大凡是有关于天性的问题,我们必须尊重,而天性也必须得到尊重!
―――韩兮先提两句题外话,前几日看了第七日中的一则报道,北京房山一名55岁的老汉终生未娶,结果在晚年终于娶了一个28岁的智障女人,其中的原因唯一而且简单,那就是穷,老汉与女人家都很穷。
这个女人为老汉生了一个孩子,兔唇,于是,一家三口继续生活着,在那个穷山沟沟中去迎接未来。
事件摆在这里,我相信每一个人的心里都多少会堵得慌的,我们完全没有必要去对这件事做任何评价,因为它的真实性已经将我们震撼了。
之所以提到这件事是发现它与《樱桃》这个故事有相似之处,而这种相似完全是情感上的联系,那种感动,那种对人生的悲悯,甚至是那种高高在上的俯视感,这所有的一切都告诉我们一个极其简单却绝对的真理,艺术高于生活却又源于生活!
国产影视剧向来有虐待女性的倾向,这部影片也没有逃出这个中国式的创作思维,于是我们便看到了一个智障的樱桃。
毫无疑问,这个人物设置是相当具有张力地,一个智障的女人在影片中反反复复的表现母爱的主题,那么母爱即是一种天性,与后天无关的天性,这个暗含的意义便十分明显的彰露出来了。
但说实话,用智障女的行为来表现母爱却在这个现实的社会中是极度缺乏说服力的。
虽然我们对这种天性要抱以热烈赞扬的态度,但如果这是一个生命中仅存的东西,我真不知道应该去赞扬它的伟大还是赞扬它的简单,前者是社会性的,而后者多少则是动物性的。
回到故事本身,笔者必须承认,即便樱桃的行为是简单的一种本能反映,同样还是有着强大的感染力的,即简单的母爱行为与复杂的社会行为的对抗,只要将这两者之间的关系以及冲突展现出来,那一定是具有相当的冲击力的,只是可惜了,社会性的行为在本片中展现的并不是很多。
影片从樱桃失去母爱开始,葛望的母亲无疑是樱桃效仿的对象,我们虽然看不到任何细节,但十分清楚樱桃简单执著的母爱是缘于何处,一半是女人的天性,另一半则是对葛望母亲的继承,于是,在那场葬礼上,樱桃嘶心裂肺的哭声实际上是标志着她母性意识的觉醒。
人们常说生孩子是一个女人完整的标志,而母爱也是从生孩子这个事件开始的,我们很容易便可以理解樱桃对葛望的纠缠,通过性行为来养育自己的生命,这是一种很本能的反映,而影片在这方面处理的也十分妥贴,具有一定的可信度。
但令笔者感到十分疑惑的却是,裸泳一段与母性是否有必然的因果性呢?
如果用正常的思维来理解这个细节恐怕多少会有些出入的,那么权且当作樱桃面对一群裸泳的孩子喜爱有加,以这种极端的行为来表达或者说是抒发这种想成为母亲的渴望,但后来赤身裸体的樱桃追讨衣服的情节则与这种情绪显然有着本质上的出入。
换句话说,如果导演以为赤身下水接近孩子是母性的表现,那么爬上岸来去追跑衣服在某种程度上则是一个女人的反映。
在一个细节中突显了两种情绪当然是可以的,但后一种女性情绪与影片的主题并没有太大关系,那么,这个细节的存在或如何运用便相当值得考究了。
捡到红红无疑是全剧的转折点,也是影片第二部分的开始,如何处理这个捡来的孩子成为第二部分的主要内容。
而这个大段落其实是相当具有冲突感的,那么社会意识便可以完全融入进来。
影片中当然描写了葛望的心理变化,而这种心理变化确实是社会意识的一种反映,计划生育中的指标问题,重男轻女的问题以及作为丈夫是否还有与妻子共房的私人问题,这三点构成了影片第二部分的重要框架。
当我们意识到葛望是一个老实人的时候,其实重男轻女以及生育指标的问题都随之解决了,换句话说,导演有意识地淡化了这两个社会性极强的问题。
但事实上,对于当时的农村(包括现在的农村及某些人的观念)来说,这两个问题其实是非常严重的。
当樱桃在县城中努力寻找红红的时候,我们只能看到葛望的狭隘与一个男人的卑琐,这是一种个人行为,而与社会意识没有关系。
在这种情况下,樱桃是否智障便显得毫无意义了,她那天性的简单的母爱行为对抗的只是一个男权思维,从而便显得感染力不是那么巨大了。
影片第三部分是讲述了红红与樱桃的矛盾,对于一个处于青春期的少女来说,母亲这样的状况的确会令她感到尴尬,而产生的矛盾便也在情理之中。
很明显,由于樱桃的智障身份,这对矛盾并不处在一种对等的状态里,红红是强势的,具有爆炸性的,而樱桃则是弱势的,影片很好的处理了这对矛盾的关系,在细节的处理方面,红红起到了主导作用,而在解决矛盾的时候,红红则是处于静止状态,樱桃则动了起来。
从故事结构来说,这种处理是相当成功的。
但笔者还是认为这里面似乎缺乏一点,那便是力度,当同学们的嘲笑成为引发矛盾的唯一导火索时,我们只能感叹红红的脆弱,而且这种脆弱的产生却是突然性的,这不能不令人感到奇怪。
同样的,矛盾的解决也是力度不够,至少笔者无法看到红红心理的转变,也无法通过樱桃送伞以及红红生病这些细节来感受到樱桃静默的母爱力量。
一切都显得是那么粗糙与随意。
不能不承认,影片是一部催人泪下的感情之作,但观看完整部影片之后,笔者却感到相当的遗憾,影片在布局等方面都没有任何问题,偏偏是细节的处理显得草率而随意,没有一个细节看上去真正能够震撼人心的,这使得樱桃这个人物虽然有着强烈的心理动机,但表现出来的却是那么苍白无力。
说实在的,影片被冠以原生态电影的称谓,这是一种噱头,但却也是提供了某种方向,但我们看到的却绝非一个真实的电影,首先便是红红的话外音,这种形式的介入完全影响了影片的整体情绪,导演通过红红之口在反复强调着母爱的重要性,那么我们所看到的所有影像是否真实呢?
这便是一个表现与再现的问题,观众根本无法深入到樱桃的一个动作一个行为之中,只是跟在导演的身后在行进着。
可以说,导演的创作理念是此部影片的最大败笔。
一个极度真实的电影,本应该以春秋笔法来讲述那些琐碎却感人的生活细节,但由于导演创作理念的问题,我们只能看到导演肆无忌惮地介入,无处不在的话外音,精心安排的三大部分布局,还有那些被模式化的段落(例如县镇寻女,裸泳)以及细节上的做作,甚至包括那些情绪化的镜头以及音乐,这所有的一切都令此片显得是那么商业。
一个并不商业的故事以一种极度商业的手法拍摄出来,即便全片中几乎没有一个特写,即便导演保持住了镜头与事件的距离(这也是最底线了),但观众们还是在影片错乱的风格中迷失了,当然,导演是这种迷失的第一人。
最后要告诉红红一点,樱桃便是你的母亲,这种果实是极具象征意义的,相信暖昧的导演肯定会这样认为的,而这种思维恰恰是现在许多果实或其它物品蒙羞的原因所在!
韩兮2008-6-13于通州
樱桃的滋味我从未见过高大的樱桃树,只在五月的时候吃过小颗的樱桃,略带酸甜,核儿娇小,却很迷人。
或许正是樱桃这种迷人的特性,让许多电影大师都拜服其下,以樱桃命名的电影,往往数不胜数,仅仅是伯格曼和阿巴斯两位大师,就足以使樱桃之名,流传天下。
我也就想当然地把樱桃当作一个人来爱恋,在我心目中,樱桃是那么一个灵气十足的女子,仿佛在尘世间微微颤抖地那一些晨露,晶莹剔透地活着,不热烈,不张扬,却是动人心魄的美的宁静,在中国,有一个女子确实也如樱桃般有着美的宁静,她叫苗圃,在最近的一部电影《樱桃》中饰演疯妈樱桃,我初见之下的惊愕,到最终的潸然,真正是被苗圃不露声色的演技给征服了。
《樱桃》这部影片,最先让我想起姜文的《太阳照常升起》,因为前者是现实主义者的旧衣裳,后者却是浪漫主义者的天鹅绒。
而且两个疯妈之间,苗圃更贴近一个人子的心,她所诠释的正是我们所能感同身受的东西,因为浪漫能够打动我们,而现实则是在撼动我们。
如果说乌兰塔娜的《暖春》是因为弱者的彷徨与无助牵动我们的心肠,那么,《樱桃》这部电影,全然是美的体现,无论是电影场景,还是故事情节,一种为我们所不知的爱,以及我们所淡忘的乡村,使我们回到了初生,惟有在初生那一刻,我们才能够毫无保留地哭泣,尤其是在我们几乎忘记哭的时候,突如其来的哭泣,恰恰将我们抛回到爱中。
樱桃生活的小山村,叫作爱村。
她的丈夫叫葛望,腿瘸了,日子也穷了,两个苦人凑一块也算是一个家,只是还缺一个娃娃。
葛望一狠心,花了两块钱在集市上买了一张年画,画里面刚好是一个抱着红鲤鱼的胖娃娃,两人一心想生个孩子出来,樱桃更是想得发疯。
一天,樱桃把那胖娃娃的头像剪下来,贴在肚皮上,在村里逛,一看见人就撩起衣裳,让他们看她肚皮上的娃娃,“我樱桃有娃娃了”,村里人都取笑她,樱桃却以为他们都在恭喜她,欢天喜地地回到家,葛望一见墙上的娃娃没了脑袋,气得把她打了一顿,赶出家去。
第二天一早,葛望起来一看,睡在猪圈里的傻婆娘,竟然捡了娃娃回来……整个影片的讲述者,正是这个后来考上医科大学的娃娃,她叫红红。
红红的出现,正式成为樱桃整个生命的主题。
当葛望因为“每户人家的生育指标只有一个”偷偷地把红红送走时,樱桃一直追到镇上,四处寻找,以致将别人的小孩当作红红,抢走之后,被人抓住,遭到殴打,仍死死抱住孩子不愿放弃。
我所理解的母爱,在这个时候才是最真实的,用生命来护卫我们的人,是我们的亲人。
当樱桃爬到樱桃树上摘樱桃,站在树下的红红拉起衣服,用来接妈妈扔下来的樱桃,画面真正是美极了,回忆自己儿时,也是如此景象,倍觉亲切。
当樱桃和红红一起赶猪出门,遇见一群乡子小子,樱桃从自己兜里摸出一把樱桃,拼命地想讨好他们,只换来他们一连串的叫嚷“傻子,傻子”。
当红红得了重感冒,樱桃拉起平板车,使劲地往镇上赶去,每次去医院看红红时,她总要摘一大把樱桃给红红吃。
或许在一个正常的母亲眼里,有很多东西值得付出,但是,在樱桃眼里,能够捧出来的已经是她的全部。
能够如此完整地将一切都付与你的人,她的名字如果不是母亲,我不知道还有何种称呼?
虽然樱桃不能说话,她也经常犯错,但是,她一心一意想和女儿交流,长大的红红却是一心一意地在排斥她,甚至喊出“你不是我的妈妈”。
这种误解的阶段,似乎是必然的,又是为将来的后悔作一个真实的铺垫。
当红红开始重新接纳樱桃的时候,她问妈妈:“妈妈,我教你写字,教你写自己的名字好么?
”樱桃不说话,只是傻笑。
“教你写爸爸的名字?
”樱桃还是傻笑,“我的名字?
”樱桃点了点头,红红握住樱桃的手,教她写“红红”,就像当初我们的母亲不会用计算器,不会用手机,我们手把手地教母亲怎么按一样,没有比这个时候更温馨的了。
作为一部电影,《樱桃》所埋伏下来的必然是悲剧,这是很不好的现象。
在最后的片段里,悲剧所能引申出来的,又必然是说教。
而在这个被说教所淹没的时代里,我们对说教怀有的憎恶那是相当强烈的。
但我还不至于以最后的瑕疵来否定整部电影,我所钟爱的美,或许是因为它也有自身的不足,所以显得美的真实,而非虚幻。
当红红终于开始明白父亲说的“没有你妈,就没有你的今天”时,樱桃已经消失在湍急的河水中,仿佛时间掩盖了她,也掩盖了我们这些旁观者,因为当樱桃老去或者消逝的时候,我们的母亲也正在老去,正在消逝,而我们比红红又如何呢,我们是否认可“没有母亲,就没有我们的今天”?
我们是否也像红红那样,在樱桃不见了的时候,才喊出“妈妈,我再也不吃樱桃了”,樱桃的滋味看似甜的,但是,当妈妈不在的时候,所有的樱桃都变苦了。
一个智障的女孩被一个老人收养抚养成大,嫁给了自己瘸腿的儿子。
偏远的云南小村庄,傻女人的笑,傻女人笨拙的走路姿态,在山水间傻女人的倒是快乐的,村子的人也只是淳朴的笑笑她的傻。
他和瘸子生活的倒知足幸福。
傻女人的每一个动作都是本能纯粹的,看到孩子们在水中嬉闹,就也脱光衣服跳进水里玩,别人拿走她的衣服,她就跑出去追赶。
看到一些言论说,此时的裸露也许是炒作或者没必要,而剧中的裸露只是几撇,跟别的裸露的电影比那就根本不算什么,就无所谓炒作了。
看到樱桃裸露样子让人想到的只是樱桃的纯粹了,而不是在意她是否是没穿衣服。
还有她本能的去扒她丈夫的裤子,只因她傻的纯粹,毫不遮掩自己的想法和欲望,而在身边的生活中,是看不到这样的纯粹的吧,看到樱桃傻傻的样子心里却有种怜爱和喜欢,之后在网上搜到苗圃(樱桃)生活中的样子,一个很漂亮的女人,真是和电影里的疯傻的樱桃连不上,她能塑造出那种土气的傻真的难得了。
之后的故事就是樱桃纯粹的母爱了,比如她得到孩子的欣喜,孩子被送走后执着的寻找,及后来和孩子一起嬉戏在山野,爬到树上给孩子摘樱桃吃,如同孩子的名字,红红的特别的甜,一切都显得的快乐烂漫。
如同旁白中说,她一辈子都忘不掉母亲给她摘樱桃的样子,如同樱桃的味道一样甜甜的幸福。
孩子长大了,成长期的叛逆和稚气的自尊,其他孩子嘲弄她妈妈是个傻子让红红觉得很丢脸,这也让我想起我年少的时候,虽和这个不同,但那时的绝强和不懂事却是相似的,年少时做过的一些事还真是伤了母亲的心,每当想起都会觉得惭愧,这让我后来学会更多的宽容和忍耐。
而后的送伞事件让红红感受到母爱的深切,知道了它的珍贵,红红学会爱母亲了,知道了每次母亲拿给她的樱桃不仅甜而且里面包含着母亲多少的爱。
而在红红一次生日的时候,傻母亲要给她摘樱桃吃而溺水不知去向(樱桃从来不去顾自己的安全,她心里想得只是给她的孩子摘好吃的樱桃,也是傻的一面,这也隐患着后来的失水)。
母亲逝去了,但那深刻纯粹的母爱也深深的留在红红心里。
而其中另我感动的也是傻樱桃纯粹的样子,纯粹的母爱。
故事情节非常感人,一个女孩在特殊的家庭中成长的故事,成长的守护和生活的不易。
看了一部电影《樱桃》,讲述了一个特殊家庭中小女孩的成长故事。
她有一个瘸子爸爸,一个傻子妈妈,而她还是一个弃婴!
是傻子妈妈守护她,爱她一路成长,虽然她是傻子,但是她知道爱她,只要她能开心,她能健健康康,她可以舍弃一切!
上小学期间,她妈妈傻傻的去学校做的窗台看她,她同学骂她妈妈是傻子,她跟同学打架,她妈妈不顾一切的保护她,打欺负她的同学,她生病了,她妈妈送她上医院。
最感人的莫过于她爸爸把她送人以后,她妈妈一个人去城里找她的过程,那是一个疯狂的行动,漫无目的的找,忍饥挨饿,风餐露宿!
人生不易,小女孩在这样的家庭环境中依然努力学习,为父母争光!
我们要比她幸运太多太多了!
我们或者把拥有的东西认为理所当然,只有失去了才知道珍惜,但是你知道的时候或许已经为时已晚。
一个人没有了物质要求,没有了精神要求,那么,她就只剩下动物性了。
傻妈就是这样一个只保留了动物性的傻女人。
女人的动物性就是繁殖和保护幼崽顺利长大。
傻妈期待有自己的娃娃,从她捡到那个女娃娃之后,傻妈的母爱就彻底被激发了。
她不让任何人靠近她的娃娃,就像母狗保护自己的幼崽一样,谁靠近就和谁拼命。
走到哪里抱到哪里,寸刻不离身。
娃娃一天天长大,傻妈对娃娃没有任何要求,看见娃娃快乐,她就开心,看见娃娃难过,她会想法子都娃娃开心,看见娃娃生病痛苦,她会焦急不安。
她陪娃娃疯,陪娃娃闹,陪娃娃在田间地头撒欢地跑。
一棵草,一朵花,只要娃娃喜欢,傻妈都会给孩子弄来。
娃娃爱吃樱桃,傻妈就爬上树去摘。
在傻妈的眼里,娃娃就是她的一切。
娃娃就这样被傻妈傻傻的爱着,我想在那个年代,即使娃娃的生活物资是匮乏的,可是,傻妈给予的满满的爱就已经给娃娃带来了足够的精神力量,以至于她后来可以走那么远。
我们常说女孩要富养,什么又是富养?
通过傻妈,其实我们能看到,无论对女孩还是对男孩,富养就是给予孩子无条件的爱,给予孩子最大的满足,给予孩子积极的回应。
只有孩子成长于这样的环境下,TA的内在才会是健全的,TA才会有安全感,有底气,有能量,走得更远,飞得更高!
樱桃 (2008)7.72008 / 中国大陆 日本 / 剧情 / 张加贝 / 苗圃 妥国权
没办法当妈以后对这种题材毫无抵抗能力。
第一次是女儿被抱走,傻妈妈追那段,第二次是孩子生病拉车那段,第三次,是最后孩子哭喊那段。
其实最感动的是第二段,第一段和第三段都是被音乐煽的。
虽然明知道就是为了煽你的,特别是最后小孩从山坡上滚下来我都觉得有点过了,可还是忍不住用光很不错。
不知道是不是因为摄影执导是日本人的关系,整个片子的白描风格都很有点小津的味道。
只是室外风景。
一拍到室内,光线太暗的关系,就都全版画效果了,很不错。
最喜欢的段落是一开始放猪的长镜头,下河洗澡。
以及追到县城那段。
非常喜欢。
这已经有纪实的效果了。
故事片拍到这个水准,导演的功力相当可以。
同样赞的是苗圃,演的很有神韵。
大陆女星能挑战这个难度的,放眼看去,还真无能出其右者。
非常非常赞!!
能把女傻子演出痞态来的,此女算第一人。
很多场景,我居然有星爷男变女的感觉母爱伟大吗?
狗屁。
母爱一点都不伟大。
这跟伟大根本扯不上关系,这他妈就是本能,跟勃起一样。
它只是基因决定的赋予女人的终极使命而已。
指令早已在我们大脑皮层设定好了。
一旦触发,除非我们机毁人亡,大概是一定要矢志不渝一辈子的。
当妈妈的人都是被洗过脑的,所以才会发自内心地对孩子说出,你是我这世上最爱的最爱的人。
但是这个线性关系,是不可逆的。
对父母,孩子没有这个被洗脑的义务,假如他/她不幸被洗脑了,那真是大家的集体悲哀。
我希望自己将来也能发自内心地对孩子说:我最爱你,但你不用最爱我。
你会有最爱的人的,指标太少,妈妈就不参与竞争了。
其实只要想想这个问题就明白了。
如果让你穿越回去,只能带一个亲人,你会带谁?
当妈的回答肯定是,带孩子。
但是很少有人会带家长的吧?
就是这个道理。
啊,当了妈妈以后,我才觉得,我对我老妈真是很不公平。
但是,每个妈妈为孩子做的一切都是应该的啊。
这就是你的宿命(模仿后舍男生摇头晃脑ING)
电影《樱桃》根据真人故事改编,讲述了一位名为“樱桃”的智障母亲,一心呵护着她捡回来的女儿“红红”。
全剧中,扮演一名智障人氏的苗圃没有一句台词,完全依靠肢体语言和情绪,表情,以及啊啊这样的发声来演绎整个故事。
早上看到天威有线的点播,每天3部的免费影片,有一部是樱桃,看了一部分,上班了,就关掉了电视。
仅就看到的这半部分来说,我从觉得一般,到很喜欢,虽然还没看到让我特感动,流眼泪的镜头,我知道后半部分的戏是高潮,是表现疯狂的母爱的部分,我能猜到.......因为没有看出有熟悉的演员,酣畅淋漓的好演员之间的对手戏,所以刚开始,不是特别吸引我,我也不知道漂亮的实力派演员苗圃扮演这个智障女人,我一直没看出来,就觉得这个智障女孩日子不好过啊,是痴到疯狂的地步,想要一个小孩,任何努力都做,丈夫在村口小卖部门口拉二胡,那是全村晚饭后村民聚集的地方,听二胡演奏是这个偏僻的原始的山村里唯一的娱乐,偏偏樱桃很想要小孩,所以很早就嚷嚷着要丈夫葛望回家,回家同房,才刚进门就听见樱桃着急着慌脱丈夫的衣服,饿狼扑虎似的抓住丈夫.......小儿麻痹症丈夫嚷嚷着“哪有这样猴急的......”然后被樱桃压在身下,O(∩_∩)O哈哈第二天早上,樱桃醒来后,窗户还刚发白,她就兴奋地跳起来去摸自己的肚子,撩开衣服去查看肚子大了没,丈夫回她“不会那么快啦,你个傻婆娘”,丈夫抗着锄头出去干活,交代樱桃出去放猪,从我的眼睛看出去,樱桃走在山间的小路上,手头拿着鞭子,赶着猪,看到山村的原生态的镜头,清澈的池水,池塘里嬉闹的小孩,在游泳,在玩水,我觉得山村真美啊,闭塞的山村,什么都没有被污染,还是几千年流传下来的原始风貌,安详而宁静,美。
就冲着这美,这难得见到的山村风光,我都能看下去.....(当时还没看出樱桃是个名演员,是苗圃)我还一直以为是个原生态的演员,是初出道的小演员呢,化妆打扮成这个智障样子,看着她脱衣服,一件件,脱的精光,跳进水中,也想学那些水中嬉戏的小孩.....真大胆啊,不过,是很远的远景,没有任何色情意味,很原生态,很有生活气息看到村民们戏弄樱桃,把她的衣服拿走,然后逗她上岸抢,看她从水中爬上来,一步步上岸,然后奔跑,追逐着她的衣服,跟着那2个捉弄他的村民,全身赤裸.......(后来看出来是苗圃扮演,我就猜测,全裸镜头不是苗圃本人吧,可以请个替身......应该是替身吧)可是,看到豆瓣上的影评,我又确认,这是苗圃的牺牲,是为了这片子的需要,自己做出的表演,没有替身。
樱桃日思夜想要孩子,终于,家里的墙壁上的婴儿画,被撕去了脸蛋,贴到了樱桃的肚子上,樱桃绕着全村走一圈,向遇见的每个村民掀开肚子,让大家看她肚子上的婴儿图画......想要孩子到了着魔的程度回家后,还在丈夫面前掀开衣服,露出图画上的婴儿,笑的极其开心,被气愤的丈夫一个巴掌打过来,骂“2块钱买来的东西,给我滚出去”,把她推出门后,关上门闩,任凭樱桃在外面捶门,嗯嗯啊啊喊叫......夜了,樱桃进不了屋门,沿着村口往外走,靠在一棵树下过夜,黑黑的脸,淹没在夜色中......半夜,听到哭声,婴儿的清脆的哭声,响亮的健康的哭声,樱桃回过神来......夜色中看不到樱桃的脸,我只看到一缕白色,是脖子.......樱桃朝哭声找去,是个很漂亮的婴儿,包袱包的好好的,夏日里,估计是不热的时候......为了婴儿不被冻着吧,樱桃抱着回家了,第二天,丈夫在猪圈里找到了她,怀里抱的紧紧的是个婴儿
故事性不够强烈,人物并不饱满,结尾仓促撑不起一部电影
影片光线好黑,不过那个傻子的演技挺好的,和同名电视剧差不多。
贫贱夫妻百事哀
母亲是伟大的,没有妈妈,就没有我的今天,请记住,善待自己的妈妈,不要让自己有后悔的那一天
五颗星,硬伤谁都看得出,罢了,今晚回家琢磨给妈做顿好吃的,光凭这点,这片子值大了。
苗圃表现的还挺让人意外
我没有被这位母亲所感动,而是心生厌恶。苗圃发什么神经,为这种剧本牺牲成这个样子
风景很美,电影张弛有度,温情脉脉···
哭了。。。
做作 噱头
三星半吧。樱桃和红红。
熟悉的云南口音。不记得苗圃有任何拿得出手的大银幕作品。在电影里看到她很惊讶。看她演傻子也很惊讶。
一個人格不完整的女人,用最真摯最樸實的方式表達他對子女近乎瘋狂的愛,更凸顯出母性的偉大!
开始还觉得有些地方很好笑,但到最后还是哭了。
电视剧里的樱桃来到电影里绝对是村里的富婆。。
<樱桃>苗圃在里面主演弱智的母亲,演技好到赞!虽然是个弱智,但是她对女儿的爱是无法比拟的,正如影片结尾所讲:“我讲这个故事,就是想让全天下所有的女儿都善待自己的母亲。”
可怜巴巴的,要不是真人真事改编这剧情就狗血了。
有几个镜头是碰到过的!场面太乱,又没人在场,真的不喜欢啊哈哈哈
母爱啊母爱
三星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