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前不理解别人所说的一夜长大。
成熟和变老是完全两个概念。
小的时候,幻想王子,公主的惬意童话。
幻想着完美的男人在众目睽睽之下,向别人炫耀对于自己的迷恋。
再大一点,自以为现实,有个不那么帅,但是视我为掌上明珠,任由我各种拳打脚踢,刁蛮任性的人。
结果才发现所有的感情都是相互的一种交换,虽然现实里我们谁都没有直接的说出来。
之后又给自己说,有个人帮自己把世俗的一切,那些市侩的眼神。
繁琐的人生,粗俗的生活都远离自己。
对方最好给自己建造一个城堡,好让自己与周围的一切不堪,以及一切丑陋的本性都隔绝开来。
结果才发现,那是说辫子姑娘,那个为她建造城堡的却是巫婆。
女主角和残疾的男人躺在床上。
那个时候并不是你最好的时候。
而我最好的时候,你却看都没有看我过我一眼。
这里的人又肥又蠢,而你美丽又成功。
周五晚上百无聊赖,忽然发现自己papa john‘s的积分居然有46分,25分可以换一个large 3 tops pizza。
订好了pizza,去redbox找了这么一张影片。
取pizza的路上差点被一辆下高速闯红灯的车给撞个车毁人亡,于是当影片开头是无尽的隐广告时,从可乐到维多利亚的秘密,我有些后悔了,为什么只租了这一张碟,浪费大号冒着生命危险取来的pizza。
随着时间推进,渐渐进入影片中。
女主角37岁,离婚,人入中年,事业危机,对周围的一切充满着不满,对自己尤其不满。
当她收到大学恋爱4年的男友告诉大家女儿降临的邮件,无法淡定,决定回到家乡小镇,把ex夺回来。
这一所有人认为荒唐的举动,被她冠上爱的名义而义无反顾。
推己及人的想法和行为,有时也是可笑的。
EX的一举一动,都经过她的思维的过滤,被贴上新的标签,殊不知EX依然沉浸在他小小的幸福中。
影片的名字叫Young Adult,女主角在影片中饰演的脚色,是系列书作家,系列书名也叫Young Adult。
讽刺的是,身为37岁的经历离婚的女主,却似乎从未长大。
男二号问女主角,为什么非EX不可,为什么不能是其他男人。
答案被我猜中,因为"He knew me when I was at my best."看到这里突然很伤感,并联想到女主角在创业初期,也曾为别的名人执笔捉刀,却无法堂堂正正将自己的名字印在出版物上的作者一栏;曾经也怀有baby却不幸流产。
多年的事业颠簸,看似风光的大城市生活,让她变得如此没有安全感,如此不敢去尝试幸福并相信快乐。
可即便这样,在男二号妹妹,这代表小镇大多数平常人的眼中,女主依然是她们曾今羡慕更加嫉妒恨prom queen。
两拨人隔岸相望,距离足够远,使他们看不到彼此的痛苦与艰辛,却又足够近,足够快乐的粉饰在他人的瞩目下闪闪发光,只是自已无法看到。
也许女主其实只是过于关注自己的生活,快乐抑或悲伤,而忘却了大多数人其实也只是平凡的。
生活其实是中立的,自己的行为方式决定生活是快乐还是感伤。
如果能克制不停拔头发的冲动,能够打扫屋子,外出运动而不是xbox,社交而不是抱着电脑写字,喝水而不是可乐或者酒精。。。
如果有时间照顾下爱车,而不是让播放器上沾满酒水痕迹,mini couper其实很美好。
俗话说:猪有猪的快乐,狗有狗的开心,猫有猫的乐子,驴也有驴的笑点。
其实人生这场旅途的目的,是发现自己到底是什么动物,而不是去模仿猪狗猫驴的生活。
当然,发现自己这一点比较困难。
女主每日酩酊大醉,各种一夜情,住在大城市,有一套房,养一只猫,写着别人的故事,故事署着别人的名字,跟很多人上过床,却没什么朋友。
一般故事进入死角时,总是会有些转折。
女主收到了男主的一封电邮,男主是她前N次方男友,告诉她他有孩子了。
这无异于往一潭死水中扔了一颗巨大的石头。
女主突然发现自己还活着,跟闺蜜巴拉了一通后,驱车前往乡下,单刀赴会。
无奈各种风骚后,正经男一脸不解,关系破裂,屌丝成功上位,女主清醒,回家继续生活。
这部片子讲的就是这么个故事。
挺无聊的。
是吧?
积极向上的生活像个小模板,很多人都在懒惰时鄙视下自己,今天又不积极向上了,然后重复这个照旧的生活。
也有那么一部分人,性格就是为积极向上而造,遇事积极乐观,阳光温暖,人生美满,仿佛天塌下来都能顶着。
但这一定是好的吗?
这个能否学得到?
答案是,有的可以,有的不行。
女主肯定是某个瞬间觉得自己忒颓废了,看着别人孩子家庭一脸的幸福,于是她以猪的身份进入了驴圈,想做猪的狗认为她掉价了,喜欢驴的猫认为她很可怜,其实唯一错的,是猪的想法而已。
人用千百种理论来分析人类自身,你可以用来套在任何人身上分析,但唯一能知道自己是什么动物的,只有靠你的感觉。
猪跟猪在一起玩的时候是最快乐的,而驴子的笑话猪也都听不懂,当然,猪也无法明白为什么狗要去追猫,而这个问题,狗不懂,猫也不明白。
于是,这个世界最终还是猪和猪在一起玩,而不是一类人,最终也永远走不到一块。
你可以羡慕别人的生活,距离产生美,但说实在的,那种生活却不一定适合你;你也可以尝试跟驴打交道,但你得学会欣赏驴的嘶叫,以及驴的笑话,有的时候是必须的,这很无奈,有的时候是你自找的,这叫活该,而无论是哪一种情况,都会让你很累,因为你在说驴话,并装作自己是狗,去追一只猫,而弄着弄着,你可能会忘了你是一只猪,直到别人养着猫抱着狗并用鄙视嫌弃的眼光看着你时,你才会意识到你是一只猪,而猪是有猪的快乐的,猪的快乐只有猪能懂。
猪也是有猪的尊严的,这个世界大家需要沟通,要相互理解,但是切记,如果你是一只猪,千万别放下你猪的身段,去学驴过日子,并以狗的姿态去追求猫,因为到最后,连猪都不会可怜你。
当然,如果你的生活被安排了,让猪活不成猪想活的样子,驴也叫不响讲不了笑话,狗也不被允许追猫了,那么我想,基于猪的尊严,你就应该活得特立独行一点,证明你还是一只猪,一只特立独行的猪。
最后摘一段小波的文作为结尾:“我已经四十岁了,除了这只猪,还没见过谁敢于如此无视对生活的设置。
相反,我倒见过很多想要设置别人生活的人,还有对被设置的生活安之若素的人。
因为这个原故,我一直怀念这只特立独行的猪。
(摘自《我的精神家园》文化艺术出版社,1997年)"
郊区小镇的Prom Queen不再是光彩夺目的十七岁高中生, 而是三十七岁离异的不出名作家。
她穿着T-shirt醒来, 灌自己一大口健怡可乐,摘掉睡觉时忘记摘掉的NU BRA, 然后收到旧情人生孩子的喜讯。
她穿上低胸裙去赴一场blind date, 一夜情后醒来, 她做出了个决定, 回到那个她最初厌恶至极的小镇, 夺走刚刚当父亲的旧情人。
她开着她的红色MINI COOPER,不停放1991年的旧磁带里的老歌, 象征着她的过去和旧情人的歌。
她三十七岁了,可是还是活在十七岁。
起码这个时刻她是这么努力成为十七岁。
旧情人巴迪说, 你看起来还是一样, 不像我们其他人都已经变了。
她回到十七岁的梦在旧情人这里好像得到了承认, 却没有听懂那一句“不像我们其他人都已经变了”。
她去造访巴迪和他的妻子,一副胜利者的姿态。
巴迪的妻子看起来那么平凡,还有个傻里傻气的乐队,她充满了鄙夷。
但是巴迪深情款款看着妻子弹奏那首充斥着她和巴迪回忆的曲子的时候, 她头上PROM QUEEN的头冠仿佛碎了一地。
灌醉他,讲起青少年时的DIRTY LITTLE STORY。
得到醉酒的巴迪的吻,她好像胜利者一样。
又充满青少年的狂妄自恋和自以为是。
最后,白色丝绸衬衫染了葡萄酒变得紫红色的她,站在巴迪家门前吵吵嚷嚷像个孩子,变成所有人眼里被同情的疯子。
她叫嚷着她和巴迪是天生一对和他们如何相爱又怎样失去了他们的孩子。
叫嚷着好像到现在的一切变成这样都是莫名其妙又对她极其残忍。
她哭着跟马特说,为什么这世上没有人爱我。
马特说,像我这样的男人生来就是为了爱你这样的女人的。
马特问她为什么一定是巴迪, 不是这世上其他的男人。
她说,因为他知道的是THE BEST OF ME。
马特说,不,那才不是最好的你,那个时候是我最好的时候,可是你却连正眼都没看我。
她是不是终于决定长大了。
她再次离开了这个小镇, 和PROM QUEEN的旧梦。
她曾经就是那种校园电影里的MEAN GIRL,电影里帅气聪明的男主角最后和平凡善良的女主角在一起了, 那些令人讨厌又羡慕的MEAN GIRL最后怎么样了,大概没有人在意。
其实不管是在学校被欺凌的LOSER,还是受欢迎的QUEEN BEE,每个人都想要幸福而已, 对谁而言这都不容易。
世俗意义上的成长了,就是要结婚生子,有个自己的小家,承担起应有的责任,生生不息,世代繁衍……那如果她是一个妻子、一位母亲、同时还可以玩音乐,并且还笑的那么自洽,被爱包围着,情绪稳定且善良体贴,这形象谁看了不羡慕。
好,这就是大多人认可的一类成长着的正确打开方式。
影片中的女主,脱线了,离婚了过气了,她有些邋遢、有些随意、有些愤怒、并且还想冲破世俗的道德,把已婚的前男友抢回来。
看似一明一暗的人生,都是你所窥见的一斑,很多人就是在望向别处,讨厌着现在的自己。
其实大可不必,都是我们想要逃离此刻的,内心映射而已。
什么叫做真正的成长了懂事了,如果我没准备好,那我就再经历经历,没必要迎合世俗成长kpi ,愿你愿我可以是少女、可以是孩子,不管多大年纪,成长都是自然而然的事情。
不必为自己尴尬为自己羞愧,生活在当下、不念过往不畏将来,该如何就如何,即便明天我可能马上死去,那些大人们的事儿我还没来得及经历,也无妨……也许还有下一个轮回,也许这就是一场无限的游戏
以前不理解别人所说的一夜长大。
成熟和变老是完全两个概念。
小的时候,幻想王子,公主的惬意童话。
幻想着完美的男人在众目睽睽之下,向别人炫耀对于自己的迷恋。
再大一点,自以为现实,有个不那么帅,但是视我为掌上明珠,任由我各种拳打脚踢,刁蛮任性的人。
结果才发现所有的感情都是相互的一种交换,虽然现实里我们谁都没有直接的说出来。
之后又给自己说,有个人帮自己把世俗的一切,那些市侩的眼神。
繁琐的人生,粗俗的生活都远离自己。
对方最好给自己建造一个城堡,好让自己与周围的一切不堪,以及一切丑陋的本性都隔绝开来。
结果才发现,那是说辫子姑娘,那个为她建造城堡的却是巫婆。
女主角和残疾的男人躺在床上。
那个时候并不是你最好的时候。
而我最好的时候,你却看都没有看我过我一眼。
这里的人又肥又蠢,而你美丽又成功。
一部警醒自己的片子,女主虽然年龄增长容貌变老,但是却还是孩子气,这种孩子气不是天真烂漫,而是自我,自私和孤傲,活在自己的世界里总是很可怕的事情,用自己不成熟的世界观去给别人的行为灌输自己的想法就是在自欺欺人,像个小丑一样在自己的舞台表演。
中年人写青年人的小说,写自己年少的故事,每个人都有自己的故事,其实只会被自己感动前男友发出的邀请被脑补成求复合,光鲜亮丽出场和身后的空虚形成对比,更显女主的用力过猛,好好打理自己的生活不好吗,让我时刻警醒自己,无论何时何地,都要让保持干净整洁,身心合一,而不是金玉其外败絮其中最后在自己终于耐不下去暴露本性,在所有人面看到自己狼狈的样子和破败的内心的时候,为什么不是去反思自己呢,而是去曾经看不起的胖子那里寻找慰藉可以有孩子的天真和好奇,但是不要把自己当孩子,认为所有人都该包容你成年人不是一个贬义词,而是会处理自己的情绪,照顾好自己的生活,会感恩他人的付出,会保持合适的距离和关系,不把期望放在他人身上,保持内心的秩序,不自卑不骄傲。
看到结尾真的有种荒谬感但又感觉理所当然从男主和男主他妹的角度来看,女主无疑是个不懂感恩的bitch 但是怎么说呢?
说句谢谢确实已经很可以了,男主包括他妹都有点分不清大小王了如果真的和男主在一起了,把男主他妹带走了,那就是真的有病了事实上我看见男女主他俩上床的时候就眉头一皱虽然男主的爱恋很感人,我也被他那番“你看镜子的时间远超过注意我,而那是我最好的时光”言论给感动了但是趁机和女主上床这个行为确实回想起来太恶了,趁人之危无疑爱情是中间可以耍心机和卑鄙,但是这仅仅是爱情发生的当事人眼中,旁观者可不管你那么多纠结和心路历程从我的角度,女主追已婚男bitch,男主趁人之危bitch甚至上床行为一出来,这个片的中心主旨也就来了,就是女主本主,与爱情无任何关系,因为男主只能做个女主生命的路人甲,连男二都不能做最后那个男主他妹的那个鼓励真的是善解人意,其实还感觉挺乐的,因为我不是他妹哎哟,费劲心思捧别人臭脚,夸她,一下子给她点醒了,太自信了,然后直接一溜烟就走了回去过他妹所羡慕的那种生活去了用脚想,如果这是现实,转眼他妹就会粉转黑黑化,可以去找前男友的老婆一起去蛐蛐女主了但是那又怎么样呢女主只要不爱男主和前男友,那么一切都nobody cares了,每个女人都是这样,只要不乱谈恋爱乱结婚,不乱生小孩,不乱投资,生活不会差到哪里去的前男友也是挺恶的,他老婆也难评,俩人锁死就很好当然女主在本片中也不是啥好东西,但是她走了,当众发疯了,没和前男友继续纠缠,也没和男主在一起,也没圣母心带走男主他妹,我就算她还是个犯了错的正常人,还有救,只是一时想错了夏虫不可语冰,圈子不同不必强融,人不能在拥有一个的同时还渴望另一个,过好自己就行了,就像简介所说,你所渴望的可能是别人过烦的生活,你所过的可能是别人渴望的生活整部片其实都在构造一个观点叫其实你不是喜欢那个人,你是喜欢当时爱他的时候的那个最好的自己,你想找回曾经所爱,本质上只是想找回多年前没经历过这些年风霜的自己就算真的女主和前男友复合,或者女主和男主在一起,也不会长久,本质上又不是爱彼此,也不是同类人你想吧,多年都不联系,也不了解彼此,明明俩人都变了,那还谈什么爱不爱,不是纯属刻舟求剑吗不过是得不到的在骚动人在美化自己没走的路以及怀念最好的自己罢了
说实话我一点不喜欢这部电影,要不是这部电影的场景是我曾经居住过、在那里发生过很多事的Minnesoda,什么都看着眼熟,我根本就想半途弃了。
我不fan导演,一定要和《朱诺》比较的话只能说这部也是很写实的电影。
但是《朱诺》里年轻的主角们有成长、有希望,而《Young Adult》里的Mavis仿佛人格就定格在高中,完全没有成长的轨迹,甚至看得到她前途一如既往的阴霾。
Mavis高中时是个漂亮、popular而目中无人的prome queen。
即使到了37岁,她重回故里,她的人际圈格局也一点没有变——爱慕她仰视她的男女同学们(宅男Max和他妹妹Sandra),以及厌恶她的小众女生们(Nipple Confusion乐队的人)。
而Mavis的为人20年来也没有改变,她不记得卑微的储物柜就在她隔壁的Max,不记得悄悄送给她米花糖的Sandra,鄙视前男友的老婆Beth以及Beth的朋友们。
她甚至鄙视自己生长的城镇,对自己的父母也没有感情。
父母还留着她和前夫的结婚照,并且两人都夸赞她前夫是个好人,由此可见人格有问题的是谁了。
Mercury镇的一切在她的世界观里只是拖她后腿的破烂摊子。
她眼里只有自己的high school sweet heart - Buddy。
即使对Buddy她也是一厢情愿又居高临下的认为自己是在将他从Mercury的“无趣生活”中拯救出来。
20年了,女主的人格缺钙症状一点没有改变。
影片的结尾,在Buddy那里碰了一鼻子灰,在全镇人面前出了丑,甚至无助的委身于当年自己看都不屑看一眼的Max,本以为女主会不会有什么顿悟有什么进化。
当她帮Sandra倒咖啡,两人坐下谈心的时候,我真这么以为,等待着剧情的高潮。
结果Sandra一开口我就无奈的笑崩了——那简直就是高中的queen bitch和一心巴结queen好挤进侍女队伍的可怜女生的组合再现。
Mavis在小说结尾里让以Buddy为原型的男主人翁死了,正如她最终放弃了回收Buddy。
这也是女主唯一的改变了。
当她故意跟旅馆前台作对,叼着甜甜圈、煞有其事的开着小破车离开的时候,旁白念着她小说的结尾——高中毕业的女主奔向新的成人生活,仿佛女主也大彻大悟驶向新的人生一样。
但事实如何,只能由观众自己猜想了。
我个人认为,按照她全剧的表现,她只不过继续回到城市里去过自以为是的生活了。
这部剧之所以能引起美国70后的共鸣是因为它如实反映了那一代人从青少年到成年的成长轨迹。
剧中的经典台词“Everyone gets old, not everyone grows up”恐怕不仅仅适用于Mavis,也适用于很多看这部电影的美国观众。
同时,何谓grow up也是智者见智仁者见仁的,像Buddy那样成家立业、安稳过着负责任的生活是否就是grow up了呢?
中国的大多数人,尤其我们的父母一辈,肯定是这么认为的,然而“叛逆”的我们呢?
同样是叛逆的一代的美国70后呢?
恐怕未必。
然而在遁入平凡的婚姻和肆无忌惮混日子之间是否还有别的grew up选择呢?
大概就是这一点引起了美国70后的无尽反思。
也正是这一点让我想起《女太监》中Germaine指出的资本主义打破传统家庭结构、促生了核心家庭,又迫使男性家长囿于为维护家庭安定而沦为工作的机械。
作者也没有解决之道。
当然这有点扯远了,毕竟Buddy和Beth的生活还不止于此,甚至Beth是个怀有宽厚胸怀还很有趣的女性。
然而这可能就是Mavis眼中无聊婚姻生活的标准模式。
然而Mavis又不是女性主义者,她对此种婚姻的态度并不是批判,而是厌恶同时又向往,从她在baby naming聚会上的自爆就可以得知。
Mavis代表的是美国70后中试图逃避作为grwon-up adult的责任,又无法找到其它理想生活模式的迷茫的一批人。
豆瓣上很多评论都基于对剧情甚至女主生活的共鸣,对我而言,我实在找不出自己跟这个完全不同社会背景下诞生的女主角有什么可以共鸣的地方,正如当时在Minneapolis生活时感觉到的和那里70后80后深深的代沟一样。
说一下题外话,我很喜欢马特和他妹妹。
为什么我总是被技术宅吸引呢,这都源被冰与火这部小说所启示。
当全人类局限在短暂的生命里,只有他们义无反顾地挺身而出,为延续生命长度做研究,只有他们甘于牺牲自身利益拯救世界于冰火之中,甚至被同族的人唾弃排斥都继续下去,默默躲到深山继续下去。
对,我说的就是科学家。
只有科学家才是真的为世界贡献的人,不管他们有没有出色的发明或论述,但在科学的长途上孜孜不倦地挥洒血汗,让我看到了生命的意义--为人类进化奉献出自己。
而技术宅某程度上说是科学家的雏形。
当然不是只懂面对电脑安装这安装那到处把妹或者到处找AV的普通宅,因为这很简单,我也能做到。
而是像片中的MATT,虽然他只是一个靠拐杖并且下面有问题的餐馆打杂,但这并不碍事,他敢于述说自己的短处,正视自己。
除了基本的宅男会的他还自己在地窖动手做创作、酿酒。
一个真正的技术宅。
还有他妹妹,他妹妹是我打四星的重要原因。
她的登场很不起眼,是坐在虚幻背景下做手工还是吃晚饭,我也没留意到。
但是在电影结尾她的话语她的神情真是全片的亮点与转折点。
当我们正在产生鄙视讪笑或者同情女主角的情绪时,她从另一个角度提醒了我,衡量一个人从性格上出发固然没错,但从他做过什么事、拥有什么(做了什么功利)来判断也是可以的。
他妹妹在结尾说的全部都是真理,水星镇的确是个垃圾地方,没人像女主那样出了大城市,写了书,过着自我的生活(当然普世看来会像电影简介那样称作“大龄剩女”)。
女主依然可以抱着自己那刻薄的态度面对世界,继续做一个被讨厌的人,这是她自己的权利。
毕竟没人能十分客观看待自己,每个人都只能看到一部分的自己,被过了去的人憎恨又何必大呼小叫呢?
在水星镇呆不下去,那就回到小苹果城好了,多简单多直观啊。
可惜的是他妹妹极度想要逃离水星镇,女主却没有带她离开,依然贯着她那风格对待那点醒了她,安慰了她的马特妹妹。
电影看完以后 我还是觉得女一号依旧是个贱人 依旧是个疯婆子 一个生活在大城市的女屌丝 因为精神寂寞难耐 试图从自己认为的土逼家乡里找回一点存在感 我还以为他会变得至少真诚一点 结果。。。同一个导演 但是这片子和juno相去甚远啊!还有里面所有演员的0演技!!服了
尴尬得差一点变惊悚片。
因为觉得自己失败才看的,不过没太多共鸣感,也没准是因为没共鸣才更失败也说不定。女主给我的感觉很厌恶,不过这种厌恶说明她演的到位。所以多一颗星
塞隆总是演烂片,浪费了。她的表演还是用力过猛。
确实在一众浅薄的商业喜剧里脱颖而出,机智、尖锐的讽刺。一无是处的自恋狂令人着迷的生活。
并不是所有人都会长大。
巽为风~为长女~为进退不果~呵
一种典型人格……
不喜欢。。。太神经质,从头至尾都弥漫着让人生厌的情节。~
看完心里真的特别不是滋味儿。估计若在都市漂泊数载回到曾经辉煌的小镇也同样“不合时宜”吧。还是远远的被当做神话吧。
女人总是这样,想不清楚自己要啥,还总是觉得不幸福,真是永恒的悖论
一大早起床就喝可乐真的没关系吗?其实应该给三星的,但是突然看见三星后面弹出来的评价是“还行”……喂,三星不是一般么?【所以一般和还行有很大差吗?……这片儿很适合做一个大型的化妆品、造型广告什么的。
有够无聊,分了十几次终于看完。塞隆一定有自虐倾向——不然为啥又增肥50磅拍了雷特曼的那啥片,并且潜意识里喜欢肥男——上次和奥斯瓦尔特,这次是和赛斯罗根……难怪和肖恩潘分手——突然想起,她还和赛斯·麦克法兰有一腿
非常可人的小品剧,堪比朱诺
若不是冲着查理兹塞隆的美貌,我真忍受不了那么久!这电影也太没灵魂了吧PS:JUNO导演让我小失望了一把。
塞隆老得优雅,剧情基本美国吃饱撑无聊片,这个导演的片子一直小闷,但这一部没有小闷里的趣味性了,哎..
悲剧的“老女孩”
THE prom queen bitch.
心比天高,命比纸薄,眼高手低,固步自封。
本身是两星半到三星的,片头一开始的stone arch加一星,后面的Mini Apple加一星。哈哈,我还是很爱明尼苏达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