蜗牛回忆录

Memoir of a Snail,蜗牛的回忆

主演:莎拉·斯努克,柯蒂·斯密特-麦菲,杰基·韦佛,尼克·凯夫,艾瑞克·巴纳,玛格达·苏班斯基,多米尼克·皮侬,托尼·阿姆斯特朗,保罗·卡普西斯,伯尼·克利福德

类型:电影地区:澳大利亚语言:英语,法语年份:2024

《蜗牛回忆录》剧照

《蜗牛回忆录》长篇影评

 1 ) 在孤独中寻觅前行的勇气

观看《蜗牛回忆录》之后,我的内心久久不能平静。

这部由亚当·艾略特执导的动画电影,用细腻而独特的黏土定格动画形式,讲述了一个关于孤独、成长与自我救赎的温情故事。

影片的主角格蕾丝,是一个深受过去痛苦记忆困扰的女子。

她沉迷于收集蜗牛形状的物品,用这些看似无生命的物件构建起自己的避风港,实则是在逃避现实世界的孤独与无助。

这种囤积癖好不仅反映了她内心的脆弱,也象征着她被过往经历所束缚的生活状态。

影片中,格蕾丝与双胞胎弟弟吉尔伯特的分离,以及家庭的一系列悲剧,成为她心灵创伤的源头。

然而,随着萍奇奶奶的出现,格蕾丝的生活开始迎来转机。

萍奇用她独特的生活智慧和乐观态度,逐渐打开了格蕾丝封闭的心门。

两人之间温暖的友谊,让观众感受到人性中的善良与温暖。

影片中,格蕾丝最终选择烧掉那些囤积的蜗牛制品,这一举动象征着与过去的决裂,是她迈向新生活的重要一步。

《蜗牛回忆录》不仅在情节上引人入胜,其独特的艺术风格也令人印象深刻。

黏土动画带来的细腻质感,与影片所传达的情感主题相得益彰。

音乐在影片中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柔和的旋律伴随着角色的内心变化,增强了观众的情感共鸣。

影片通过格蕾丝的成长历程,深刻探讨了家庭、孤独与存在主义的主题。

每个人心中或许都有过一段不愿面对的过去,格蕾丝的故事提醒我们,只有勇敢地正视内心的恐惧,放下过去的包袱,才能迎接新的生活。

影片结尾,格蕾丝与吉尔伯特的重逢,既是对过去的告别,也是新希望的开始。

在观影过程中,我时常被影片中的孤独氛围所触动。

格蕾丝的孤独并非个例,它反映了现代社会中许多人的心理状态。

我们都在生活的某个阶段,经历过孤独与迷茫,但正如影片所传达的那样,只要我们勇敢地迈出脚步,总会有新的希望在前方等待。

《蜗牛回忆录》不仅是一部视觉与听觉的盛宴,更是一场心灵的洗礼。

它让我重新审视自己的生活,学会在孤独中寻找前行的勇气。

无论生活多么艰难,只要我们保持对生活的热爱,终将能够在困境中找到属于自己的光明。

这部电影无疑是一部值得细细品味的佳作,它带给我们的不仅是感动,更是对生活的深刻思考。

 2 ) 9分神作导演回归,出手就是年度最佳!

文章首发公号:分派电影,每日推荐告别剧荒!

最近,有一部新影片上线。

编剧和导演的名字非常引人瞩目——亚当·艾略特。

(澳大利亚独立动画导演亚当·艾略特)黏土定格动画的方式,强烈的悲喜剧风格,是属于艾略特的标签。

截至最新这一部,艾略特虽然仅执导了7部动画影片(5部短片,2部长片),却部部经典,获奖无数。

2003年,他自编自导的动画短片《裸体哈维闯人生》,获第76届奥斯卡金像奖最佳动画短片。

2009年,首部长片《玛丽和马克思》更是让他声名大噪。

略显怪诞的画风,讲述了一个充满温情与感动的故事。

两个“不完美”的人,在成为忘年交笔友之后,收获着友情、自洽和彼此的心灵疗愈。

(《玛丽和马克思》剧照)影片大放异彩,在安纳西国际动画电影节斩获最佳长片“水晶奖”(该电影节最高奖项)。

同时获得柏林国际电影节“水晶熊奖”和渥太华国际动画电影节“最佳影片”。

(《玛丽和马克思》截影)尽管导演为影片安排了一个非常“反迪士尼类大团圆”的“BE”结尾,给观众留下了诸多感伤,但影片中金句频出,治愈着银幕前的我们。

(《玛丽和马克思》截影)在豆瓣上,超过44万人为这部影片打出了9.0的高分,入选豆瓣TOP250名单,排名第150位。

甚至,有网友称这部影片是超越《飞屋环游记》的“神作”。

今年,亚当·艾略特携新动画长片回归。

6月,新片在安纳西国际动画电影节首映,即荣获最佳长片“水晶奖”。

又在渥太华国际动画节、锡切斯电影节、 伦敦电影节上捧得多个大奖。

口碑也是相当的好:IMDb7.9分,MTC综评83分,烂番茄新鲜度94%,豆瓣8.3分。

15年磨一剑,果然出手就是王炸——《蜗牛回忆录》Memoir of a Snail

海报中,坐在左边的男孩叫吉尔伯特,旁边是他的双胞胎姐姐格蕾丝。

格蕾丝,就是这个故事的主人公。

此刻的她正坐在床前,伤心地哭着。

因为,她的忘年交挚友萍奇走到了生命的尽头。

突然,萍奇坐起,大呼一声:“土豆!

”重又倒下,撒手人寰。

(《蜗牛回忆录》截影)土豆?

什么意思啊?

带着萍奇留给自己的“谜题”,格蕾丝不由自主地陷入了回忆之中。

01不幸童年格蕾丝是一个早产儿,由于发育不完全,她出现了唇腭裂的情况。

因为难看的嘴巴,从小到大她的身边总是围绕着不断地嘲笑和霸凌。

她很想像蜗牛那样,躲进壳里,逃开周遭的一切。

(《蜗牛回忆录》截影)是的,蜗牛。

格蕾丝的妈妈是一名软体动物学家,家里有很多关于蜗牛的收藏。

比如,蜗牛首饰八音盒。

(《蜗牛回忆录》截影)比如,一枚蜗牛造型的戒指。

现在,这枚戒指戴在了吉尔伯特的手上。

(《蜗牛回忆录》截影)因为,它曾经的主人——格蕾丝的母亲,早已不在了。

弟弟出生之后,母亲就去世了。

幼年丧母,加上畸形的外貌,令格蕾丝很自卑。

但她仍是个善良单纯又有点鬼灵精怪的孩子,她会给醉鬼詹姆斯布置圣诞彩灯,让对方感受节日氛围。

作为回报,詹姆斯送给了格蕾丝一只真正的蜗牛。

(《蜗牛回忆录》截影)从此,蜗牛成了姐弟俩的朋友,相依为伴。

吉尔伯特平时看起来总是一副很emo的样子,但他也很善良。

他热爱动物,是个素食主义者,他还会不顾危险地冲进车流中救回被困的蜗牛。

(《蜗牛回忆录》截影)吉尔伯特很爱“玩火”,他的梦想是当一名街头艺人,表演烟火秀。

为此,他不断练习。

只是,练习的结果往往是这样的——

(《蜗牛回忆录》截影)那些被烧伤的伤疤叠起来竟是一个笑脸的形状。

很疼,但这感觉很棒,让姐弟俩感到心意相通。

(《蜗牛回忆录》截影)人生的开端并不太美好,但好在有弟弟的陪伴,格蕾丝感到一些安慰和温暖。

对了,还有蜗牛。

蜗牛开始繁衍了,有了它们的家人。

格蕾丝和吉尔伯特的身边仿佛也多了一些亲情。

西尔维亚,是格蕾丝最喜欢的一只,因为它的螺纹方向和其他蜗牛都不一样。

它很不同,就和我一样,格蕾丝这样想。

(《蜗牛回忆录》截影)格蕾丝的父亲珀西,曾是一名制作定格动画的动画师。

为了找创作灵感,他时常走上街头表演。

在那里,他和格蕾丝的母亲相识、相爱。

可好景不长,母亲刚刚怀孕,父亲就被一个酒驾的人撞成了截瘫。

职业生涯尽毁,加之妻子离世,心情沉郁的他慢慢地变成了一个酒鬼。

没了收入来源,钱就变成了一个大问题。

姐弟俩的童年在一贫如洗的日子里慢慢向前滚动。

窘迫的生活里总有一些欢乐和亮色。

比如,那一天。

他们一起去了游乐园,在过山车上没心没肺地喊上一通,那些阴霾一扫而光。

(《蜗牛回忆录》截影)父亲还会打毛线,格蕾丝的蜗牛帽子就是他织的。

(《蜗牛回忆录》截影)父亲其实很疼爱自己的一双儿女。

他很支持吉尔伯特的梦想,也会拿出老式宝莱克斯摄影机教女儿如何制作定格动画。

(《蜗牛回忆录》截影)若干年后,格蕾丝回忆起那个宁静的夜晚,那一整天的美好,仍然感觉如此珍贵。

珍贵,是因为那些欢笑与幸福转瞬即逝。

父亲的睡眠呼吸暂停症又犯了,格蕾丝和吉尔伯特像平时那样拍拍手,想用声响叫醒他。

但是,这一次父亲没有醒来。

那一天,有童年记忆中的喜悦;那一天,承载着无尽的悲伤和不幸。

(《蜗牛回忆录》截影)父亲去世了,姐弟俩没有别的亲属,儿童福利部门来接他们了。

他们会被送往不同的寄养家庭,因为没有家庭愿意一下子收养两个孩子。

分别时刻,还有什么要说的吗?

没有,眼泪已经诉说着一切,他们身边从此再无任何一个亲人。

从此,天各一方;从此,两不相忘。

(《蜗牛回忆录》截影)02苦乐参半到了新的家庭中,姐弟俩各自的生活并没有变得好起来。

格蕾丝的养父母总是沉溺于自己的“爱好”,无暇更无心照顾这个名义上的女儿。

格蕾丝仍旧孤僻、敏感、内心如同一片幽暗的森林。

吉尔伯特就更惨了,他的养父母是一对“xie教神棍”,不仅在思想上控制他,还强迫他从事体力劳动。

(《蜗牛回忆录》截影)为了活下去,吉尔伯特只能忍气吞声。

他在等待,等自己长大了有钱了就去接姐姐,一起离开这里。

他把这些幻想写进了信里,邮寄给姐姐。

弟弟的信给了格蕾丝希望,她决定试着活下去。

她去了图书馆当义工,在那里她第一次见到了萍奇——一位性格古怪的老奶奶。

(《蜗牛回忆录》截影)萍奇的一生堪称传奇,有过两任丈夫,但都因离奇意外死在她眼前。

见过极光、在死海上漂浮过、当过脱yi舞娘、和雪猴一起泡过澡……还和菲德尔·卡斯特罗打过乒乓球……

(《蜗牛回忆录》截影)格蕾丝把更多的时间用在了和萍奇的相处上,她们一起聊天,一起吃饭,一起种菜,一起打发时光。

这位阅历丰富的老人总能洞悉格蕾丝的忧郁与哀伤。

她说:“生活不是回顾过去,要向前看。

(《蜗牛回忆录》截影)格蕾丝在萍奇的陪伴和劝导下,逐渐开朗了一些。

但生活中只有萍奇和对弟弟的隔空思念是远远不够的。

她努力去社交,却收效甚微,孤独感始终如影随形。

她慢慢沾染上了“囤积癖”,不断地购买跟蜗牛相关的一切,摆件、装饰物,大的小的,让它们填满自己的房间。

好像也就能够填满自己的孤寂与空虚。

(《蜗牛回忆录》截影)她感觉自己快变成“小透明”了,她很怕,怕那仅有的一点存在感也消失不见。

(《蜗牛回忆录》截影)终于,她遇见了肯。

爱情来得猝不及防,生活焕然一新。

肯的爱好是修补瓷器,他告诉格蕾丝他很想修补她那破碎的心灵。

约会一个月之后,肯求婚了。

(《蜗牛回忆录》截影)格蕾丝欣然同意。

格蕾丝很开心,她觉得已经拥有了自己想要的一切。

一个爱自己的人,还有萍奇的友谊。

当然,还有吉尔伯特。

格蕾丝开始畅想,婚礼结束之后就留吉尔伯特在身边安顿下来,这样一家人就可以在一起了。

就在她满怀希望,高高兴兴筹备婚礼的时候,就在她等待着弟弟从远方赶来,敲响屋门,姐弟重逢的时候。

格蕾丝等来的,是弟弟的骨灰。

格蕾丝的世界,再次倾塌了。

那些曾经的期许,那些对生活的憧憬,那些支撑自己活下去的光芒全都失去了色彩。

格蕾丝的内心,再次陷入幽暗之中。

(《蜗牛回忆录》截影)伤心欲绝的格蕾丝开始暴饮暴食,很快就变得过度肥胖。

丈夫肯表现得毫无怨言,尽心尽力地照顾着她。

可是,格蕾丝无意中发现了肯的秘密。

原来肯之所以从不阻拦她的大快朵颐,是因为他有“恋肥癖”。

肯爱的根本不是格蕾丝,而是她的“肥胖”。

亲情,爱情,烟消云散。

本以为生活会是苦乐参半,只是为何要让我一直滑向万劫不复的深渊?

03向前而活前面提到,“悲喜剧”是导演艾略特一贯的影片风格。

在观看影片的过程中,会因为黏土角色的种种滑稽夸张的表情和行为而嘴角上翘。

同样,也会因为他们的宿命感和悲剧性而飙出眼泪。

与《玛丽和马克思》相比,本片的感情线要丰富一些,既有友情,也有亲情,同时还有拓展开来的陌生人之间的互相温暖。

比如,萍奇“手拉手”的想法逐步发展为成熟的慈善机构,为那些孤独的老人送去温情的陪伴。

(《蜗牛回忆录》截影)很多人都说艾略特的影片是“又丧又怪的鸡汤”。

的确,影片的主角往往都是“怪人”:患有阿斯伯格症的马克思、因为脸上的胎记,自卑又胆怯的玛丽、活在缝隙之中,被生活的狂风暴雨所裹挟的格蕾丝……他们,都是世俗眼中的“怪人”,却也是大千世界里的芸芸众生。

他们经历的悲欢离合,与现实中又有什么两样呢?

这碗“鸡汤”确实别有风味,让人忍不住先干为敬。

对了,影片最后有“反转”,小派就不剧透了。

萍奇告诉格蕾丝——困境,往往源自作茧自缚。

我们的“牢笼”并没上锁,是恐惧让我们深陷其中。

(《蜗牛回忆录》截影)我们并不应该是去羡慕蜗牛能缩进壳里。

而是应该像它一样,从不后悔来时的路。

(《蜗牛回忆录》截影)格蕾丝对着她最喜爱的那只蜗牛西尔维亚,叙述着自己的过往,像是自语般的独白,又像是老朋友一样的倾诉。

这是她的回忆,也是“蜗牛”的回忆。

格蕾丝曾经是只“蜗牛”,她想逃避。

现在,她还是“蜗牛”,向上、向前。

影片中,萍奇留了个“土豆谜题”给格蕾丝。

现实中,我们总会忍不住吐槽生命的艰辛酸楚,如格蕾丝一样咒骂:生活才是那个“该死的谜题”。

(《蜗牛回忆录》截影)骂过了,哭过了,生活还要继续。

也许,有时回头看看,才会略懂生活的奥义。

可我们终归要“向前而活”。

蓦地想起《漫长的季节》的大结局,王响对着“曾经的自己”高喊——「往前看,别回头」

(《漫长的季节》截影)

图源于网络/ 图片Bishop/ 作者

 3 ) 萍淇的信✉️

亲爱的格雷西,如果你正在阅读这篇文章,然后我就像甜甜圈一样死了,你找到我的饼干罐和一些我希望你拥有的东西。

你已经睡了好几天了,我需要告诉你重要的事情,在我的大脑完全腐烂之前。

诶,苍老真是个混蛋,在你不知情的时候来临。

有一天,你把牙齿咬在了苹果上,它们留在了上面;你去拉直裤袜上的皱纹,然后意识到你什么也没穿。

无论如何,我离题了。

我的秘密,首先我是一个孤儿且在孤儿院长大,在第一次世界大战后。

那是一个可怕的地方,我日夜被关在婴儿床上,从来没有被抱过或拥抱过。

唯一的联系方式是我旁边的小男孩。

不,我不会告诉你我记得的恐怖,但想告诉你被囚禁是什么感觉。

关在笼子里简直太可怕了。

但是,在那之后的这些年里,我了解到最糟糕的笼子是我们为自己创造的。

你为自己创造了一个笼子,格雷西,你的笼子从来没有上锁过,但你的恐惧让你陷入困境,摆脱那些蜗牛!

让自己自由!

你摆脱了那个令人毛骨悚然的肯恩,现在是你脱掉外壳的时候了,清理你的宝藏,重新开始。

有点自怜也没关系,但是时候继续前进了,会有疼痛,但这就是生活,你必须正面面对它,勇敢一点。

无论如何,我要谢谢你,格雷西,你已经很棒了。

不久我的号码就到了,是时候拉上我的窗帘了。

我一生中第一次觉得自己比看起来更老,我看起来像高玩。

人生是一幅美丽的挂毯,它需要被体验,都是细细品味的小幸福,就像在雨中抽雪茄一样,或穿着直接从烘干机烘干的毛衣。

够啰嗦了,是时候我们两个都放手了,就像我说过的,人生只能倒着理解,但我们必须向前。

蜗牛永远不会回头,永远前进,你是时候在世界各地留下一些闪闪发光的蜗牛痕迹了。

记住,永远不要,永远不要回去。

 4 ) 电影【蜗牛回忆录 Memoir of a Snail】推荐指数:三星半,认清生活,热爱生活,照亮生活。

22092024年,剧情动画电影《蜗牛回忆录 Memoir of a Snail》没看过大家口中导演的神作,单从这部作品来讲,并不算惊艳,但是有他的电影意义。

这样的电影必然拍摄不易,眼神表情都细致表现,这个必须点赞,故事确实是个回忆录形式展开,开头前半部分略显无聊。

后面也确实赚眼泪。

但是剧情不难猜。

也有讽刺味道。

还是有些小尴尬的,没想到这个电影是有分级的,我只是感叹澳大利亚真的是自由民主的地方,开放,真开发,可能不适合我这样的自闭的人吧。

不过话说,这个电影的造型啊,确实我的审美接受不来,丑是真的丑。

如果。。

但是表现如此现实的东西,还真不那么容易美起来呢。。

整体还好吧,最后的升华太好了,很具现实意义,就像电影里的萍奇奶奶,接受生活,热爱生活,照亮他人的生活。

对了,提醒一下,不要给小孩子看(哈哈)---我是蜗牛的分界线---推荐指数:三星半,认清生活,热爱生活,照亮生活。

 5 ) 你不是爱我,而是专爱我的胖,所以你会把我关在笼子里喂胖

作者 神棍糊 20250124人们常常提到接纳。

接纳就是看见你本身的样子,接受你本身的样子。

对于有被遗弃恐惧的人们来说,它的诱惑很大,可是我想说这并不等于爱。

爱里一定有救赎。

这个救赎是我不但看见了你的黑暗,接纳你的黑暗,还心疼你的黑暗,反复在你的黑暗里放上我的火苗,希望你能从中获得温暖和力量。

你拉我一把,我拉你一把,爱就这样无中生有了。

爱绝不是让你一路滑进越来越深的深渊,把你的黑暗当成某种食物大快朵颐。

对于只是喜欢互相舔舐伤口的人们,我想告诉你,爱还关于希望。

电影《蜗牛回忆录/Memoir of a Snail》里女孩以为男孩爱着他,因为他喜欢她所有的不被人接受的怪癖,包括她的肥肉。

在她因为兄弟逝世进一步放弃自己后,男孩只是给躺在床上的她端去各种高热量食物。

她以为这是爱。

直到有一天她发现了男孩的剪贴册。

厚厚的册子里有各种各样的胖女孩照片,最后一个就是她,记录了她从微胖长到两百多公斤的过程,目标是三百公斤。

男孩每天那么热衷于做饭只是想把她喂胖而已。

女孩看着册子说,爱是盲目的,里面藏着黑暗和恐怖。

她终于发现原来你不是爱我,你只是专爱我的胖。

或者说,原来你只是专爱我的伤。

如果我健康了,站起来了,会和你毫无关系。

你只是需要这个破碎的我,来满足你的癖好。

这是一个不想治愈的女孩,所以才会对喂养黑洞的行为毫不敏感。

她不明白生命为何如此累人,如此扭曲。

她无法向前,她的心空空的,她努力保持的乐观被生活中的变故打磨的不堪一击。

女孩从小就是唇裂,一直遭到同学的霸凌,可是有双胞胎兄弟保护她,帮她打架。

妈妈生下孩子就死了,但还有爸爸,爸爸给她做蜗牛帽子,带大家去游乐园玩耍。

后来爸爸也死了,孩子们还有彼此,两个灵魂一颗心。

后来儿童福利组织把他们拆散了,女孩从此开始在陌生的地方流浪。

遭遇校园霸凌的时候不再有人帮她出头,她只是一只躲在壳里哭泣的随时会消失的女孩。

她给自己搞了很多很多蜗牛,只要是和蜗牛有关的都要得到,因为妈妈最喜欢蜗牛。

她的房间被物品堆满,她消失在了蜗牛堡垒里。

狂吃,狂买,狂囤,大概都是为了填补某种空虚。

当人迷失在灵魂之外的路太远以后,心就会变空,躯壳也成了牢笼,而不是自己的一部分。

女孩结婚前传来兄弟在邪教农场因为性向被迫害死的噩耗,两个人约好的你做表演我做动画的梦想再也无法实现了。

女孩说,我好讨厌自己,如果我不囤积那么多东西,我就可以用这些钱去看他,不会到他死了我们都没有再见一面。

女孩不再出门,把家里囤积成了蜗牛圣殿,只有这样被物品淹没才能感觉到安全。

女孩唯一的朋友是孤身一人的pinky老奶奶(以下简称粉红奶奶)。

粉红奶奶看见女孩是蜗牛,便说年轻时以为自己是鸽子。

奶奶的一生自由不羁,还帮助女孩减肥,带着她玩耍。

不过奶奶也有一个悲惨的童年,她在孤儿院长大,从来没有被抱过,一直住在带锁的牢笼里,她的乐观和豁达并不是因为童年有多幸福。

粉红奶奶说,最可怕的囚笼是人自己给自己制造的囚笼,而这个囚笼根本就没上锁。

你让恐惧把自己吞噬了。

自怜没什么,可是不要让自怜拖住你。

生活只能倒着理解,而人只能向前走。

蜗牛从不会回头。

奶奶说,我已经很老了,啃一口苹果牙齿就会嵌在苹果里,想去抚平丝袜的皱褶才发现那只是腿上的皱纹。

我的脑袋已经很混乱了,我该死了,可是你要好好活下去。

其实女孩有着金子一般的心。

她能看见各种渺小的,被丢弃的,需要帮助的人,并给予帮助。

她只是停留在过去走不出来而已。

与粉红奶奶的相遇让她打开了心。

她们互相照顾,互相陪伴,互相打气。

这才是能救赎人的爱,而不是那个她以为符合她幻想的爱情。

最后女孩和其实没死的兄弟重逢那里很感人。

火花在我们身上留下的伤疤就是我们永不会失散的纹身。

你的伤疤是嘴,我的伤疤是眼睛,我们凑在一起才完整。

伤痕会结疤,结疤后就是铠甲。

爱会让我们的伤变成一只笑脸。

只要是你的,就是好的,你就是明星。

我很喜欢鼓励他人展现出各种傻不拉几的自己,这在有严苛客观标准的世界里就是种治疗。

我们不是什么大明星,可是我们是自己的明星,是爱自己的人的明星。

我们都是站在自己小舞台上的明星,就算不时髦,也是土明星。

所有的人生建议都可以浓缩为一条:你是你世界的创造者。

你可以屏蔽掉他人的投射以及各种由此及彼。

别人不是你,无法恰如其分的理解你。

很多他人的期望,评价,代入,听听就过去了。

理解他人的不理解。

你的路只能你自己走,你想去的地方只有你自己看得到。

他们没走过你走过的路,也无法来走你未来的路,每个人都只能活在自己的局限性里。

你的感受最重要,不想做的说不就可以,你不欠任何人任何解释。

你一定会成为你想成为的人你所想未必为你所想。

你被外界压迫,你被过去困扰,你被心魔笼罩。

你以为你权衡利弊后做出的选择,你以为你拥有的自由意志,其实都是集体无意识的一部分。

你不知道,唯一且必须需要你的人,是你自己。

人们不知道反面走得通的路正面也走得通,不知道怎么利用主观的力量来重塑自己的神经回路。

生活的本质在于我别用借口让自己永无止境的等待下去,走向心告诉你的地方。

所有人,不管男女老少,都需要和把别人当自己延伸的父权做割裂,才能活出自己。

你恐惧陌生里的未知。

恐惧就一定是坏的吗?

恐惧可能说明你在走出牢笼。

已经适应黑暗的眼睛一时间适应不了光明,废掉太久的翅膀一时间也无法带你飞起来,你只能戴着墨镜用肌肉萎缩的腿颤颤巍巍往外走,甚至已经适应猪食的你会觉得自由人类在吃屎。

你挑三拣四,忍气吞声,设想了一堆失败,为的就是不让自己自由。

黑化的你是最耀眼的幸存者记住,长成今天这副模样的你已经很厉害了。

你不仅仅是受害者,你是幸存者。

你有防身武器,你有一肚子的凭什么还没来得及问,你有整个世界的爱。

不管防御对不对,它把你救了下来,先要谢谢它。

只有谢谢你的大脑,你的大脑才会放过你,才能慢慢被你重新编程,让你被爱包裹起来。

你作为你,就是足够的。

没有他人的认同你也是足够的。

你在自己的眼光里就是完美的,所有的瑕疵只能证明你很勇敢,你从那个洞里爬出来了。

那些缝隙只是为了让你的光发出来,不要去嫌弃它们。

把所有被植入的评判自己说自己不够好必须这样那样的声音赶出去。

文章合集:聊天咨询树洞服务爱和亲密糊糊是谁重塑自己亲子及教育人格障碍读书看剧笔记世界的真相

 6 ) 两人身上的烫伤是“死生契阔,与子成说”的吻痕

定格神片《玛丽与马克思》导演亚当·艾略特历时8年创作的新片。

延续前作黑咖啡+苦艾酒的色调与画风,讲述上世纪70年代澳洲一家人的悲欢离合。

仍然是与人群疏离的两个孤魂互寻互助的故事,基本上可视为前作的增容与升级——玛丽与马克思在新片中化身为一对双胞胎,因父母双亡被不同家庭收养。

一样的不容于世,一样的鸿雁托书,一样的双向奔赴,但人场与钱场已不可同日而语——人物众多,线索庞杂,场景繁富,细节也堆锦叠绣。

但孤独感被紧锣密鼓的故事线冲淡,血脉相通的人设也失去了两个陌生灵魂众里寻他千百度的力道。

不过,艾略特确是个细节高手,时时刻刻都让人产生按下暂停键的冲动,想一镜一镜拖着进度条过滤画面。

亮点不胜枚举,流泪肯定是其一,哭得哗哗的,只觉清泉石上流。

还在新片中留下了一个与玛丽的朱砂痣和马克思的小红帽一样让心漏跳一拍的LOGO,那是火焰在两人身上留下的吻痕,死生契阔,与子成说。

 7 ) 蜗牛回忆录

很喜欢电影的一点就是,你不会永远孤单一人,总会在某个时刻会有人陪伴你,点醒你Grace由于嘴唇的原因,从小被人嘲笑,导致她的内敛,害羞,但是小时候的嘲笑与校园霸凌可以与双胞胎哥哥帮助回击,与家人在一起,一起阅读,一起分享,尽管如此,她仍然是一个心地善良的腼腆小女孩;父亲死后,两人被不同家庭收养,此时,漫长的孤独席卷而来,但值得庆幸的是可以通过阅读和养蜗牛打发孤独;后面遇到萍棋,一个朋友,引路人,此时,孤独稍微走开了;再后来又遇到男友,尽管被发现是个骗子,可那时的情绪并不是假的,孤独被打走了(渣男都该死,为了自己的特殊癖好,去伤害那些赤诚,真心的人),可在此时得知哥哥死了(收养哥哥的那个家庭都是贱逼,该死),男友是骗子,又缩回壳里了,可是你同时也是幸运的,还有萍棋陪伴你,拉你走出固守自封的壳子,幸运的是,你也走出来了,后面看的我贼感动,Grace你要知道,蜗牛是会自己走出壳子的哟.

 8 ) 像女主的人,希望都好好生活!

好哭,中途边看边哭,边哭边后怕,我怕我像主角一样,遇到烂人,然后各种不好的事情接踵而来。

我害怕孤独,我也缩在一个名为孤独的牢笼里,困住了自己,而且不能自拔。

我害怕失败,害怕失控,嘴上说相信别人,但是心底里是真正的不相信别人。

幸亏还有老奶奶这样一个人存在,帮助女主,抚慰她的心灵,在给她的临终遗言中,给女主种了朵花,一颗种子,让她抛开外物,重视自己。

少即是多,冲破自己给自己的枷锁才是最难的。

以及冲破的过程必定是困苦不堪的,但是最终真的冲出来了,你会发现,各种美好的事情,真的向你奔来。

多年前女主善良的种子,将法官重新拉回新生活,他的哥哥,也成功逃脱被火烧死,最终向他奔赴而来。

前面太苦了,幸亏结局很甜。

即使充满了不真实性,但我仍然很感谢有这个结局,不然人生真的太苦了。

好像穷人不配有生活,不配有后代,也不配有美好的生活。

这个太窒息了,现在的社会节奏太快了,太焦虑了。

即使时间是粒沙,但是压在每个人身上,就是一座沉重的大山。

让人喘不过气,但是真的有必要这么焦虑吗?

是不是可以放下脚步,慢慢慢慢的走。

现在很像改革初期,一部分固有思维的人,被时代抛弃了。

勇敢的人才能获得成功。

而我,好像属于固有思维的那类人。

我也时刻提醒自己,不要怕,打破自己的框框条条,然后直面最惨淡的结果,然后坦然的迎接阳光。

把自己当做动物,植物,保留最基础的需求即可。

 9 ) 丧到极致就是燃

低落的时候就应该看丧丧的电影,就像这部。

下垂的蜗牛眼睛,不堪重负的身体、灰蒙蒙的天气,一桩接着一桩的不如意,像及了down到低谷的阴沉的自己。

尤其是唯一的生命支柱——哥哥被大火夺去生命那一段,我仅存的小火苗都被浇灭了,共情心泛滥,想和女主一起自暴自弃!

上天怎么就这么笃定地作弄可怜的灵魂!

还好有时候上帝开个小差,我们的主角还是有散发微光的契机,比如有一个多才多艺有趣诗意的父亲和一个正直温柔的哥哥、邂逅一位坦诚相待还能在危急关头拉你一把的soulmate。

虽说无缘生在一个充满爱意温柔以待的环境,但也没有恶人挡道,单纯的天性和一双能够洞察微小事物的眼睛,让她足以构建出一个独有的“蜗牛壳”,在这里她能够完全放下戒备在幻想乌托邦里安全生活。

soulmate曾说过:你的不安是因为你给自己造了一座“监狱”。

当千头万绪挤不下这座房子时,蜗牛壳就成了监狱,再也容不下世间的纷杂。

当她把收藏的“蜗牛周边”全部烧掉,便是凤凰涅槃之时,看,上帝也没这么多功夫针对你,他为你关上一扇门,但为你开了一个保险箱。

转机可能会迟到,但永远不会缺席,哪怕最后的“哥哥重生”让我觉得哪儿不对劲,我还是会热泪盈眶,因为内心的火苗虽微弱,但依然生生不息[爱心]

 10 ) 我们的孤独,严丝合缝。

双胞胎就像是可能本身就是一种诅咒,是同一个肉体分离开的两半,失去一方另一方便承受着失去半身的痛苦。

不完整仿佛贯穿了Grace的前半生,破碎的家庭,伤痛的学生时代,冷漠的人情冷暖,这些造就了她的孤僻。

唯一支撑她生活下去的只有来自另一半身体的残存联结。

在漫长的分别过程中,她像蜗牛一样慢慢成长,蜗牛是她母亲,也是她自己,怜爱蜗牛也是怜爱自己。

人类的温度或许值得怀念,但是阴暗和潮湿才是Grace人生的常态。

萍琪的魅力在于,她抛开世间的成见,放肆大胆地活着,她看似疯癫,确实最为清醒的存在。

正是她明白Grace生命的真正解法:走出关押自己的牢房。

牢房四面光滑,上至通天,下似深渊,用自怜填满整间房子,用想象画出整个世界,却终究没法踏出一步。

或许是因为曾被父亲去世不得不离开温馨的家,或许是因为曾被名为学校的义务伤害过,或许是因为曾被看似美丽的爱情背叛过,外面看上去是那么危险。

颤抖的心最终破碎,在萍琪也离开的时刻,看似确实没有什么更值得留恋。

但是她说的,被囚禁是这世界最恐怖的事,而上锁的人正是Grace自己。

但命运仍留了一线生机,或许背着壳也无所谓,正是怀抱着这样的孤独活下去,坚持下去,一直向前进,Grace才能最终拼上那严丝合缝的另一份孤独。

《蜗牛回忆录》短评

矫情

6分钟前
  • 山塘月
  • 很差

Pinky是Grace人生里的色彩,Gilbert是Grace人生里的光。

10分钟前
  • toishiki
  • 力荐

如果拍成真人电影,也许就会被某个平庸的导演赋予阴湿负面的气质,但做成动画,效果就完全不同。在亚当·艾略特这里美好的事物可以是黑暗的,邪恶的事物也可以有一副美好的面容。动画展现了那些或许无法被所有人接受的、独属于个人的印记,不为世俗所容的古怪和癖好恰恰是个体得以存在的精神支柱,这是导演大力讴歌的重点所在。澳洲广袤的沙漠为亲情分离的悲剧增添了一丝空间上的荒芜之感,而最后二十分钟突转的美好结局,又似阳光普照般的不真实。

14分钟前
  • Lecleg
  • 推荐

真诚走心的私电影,但依然很难接受太内在的东西,尤其成为老deng后,更无所谓他人怎么走出自己的躯壳。

16分钟前
  • seamouse
  • 还行

纯粹的悲伤绝望很难说是一种艺术风格。偶尔的小确幸也没什么共鸣感。世界上本就有命运更悲惨,却无法改变的人生。这本身就是常态,即不值得歌颂,也没什么可同理的。

17分钟前
  • 拉拉西
  • 较差

几乎是关于孤独第一直觉最糟糕的呈现方式,结尾的信像被强行灌一口鸡汤

22分钟前
  • 较差

动画做的够好,比同类的真人题材更令人共情。结尾只靠一份遗书转折太单薄,反而暴露前面情绪漩涡掩盖的种种生硬之处。

24分钟前
  • 跳板
  • 还行

“Mary&Max”导演新作,以自述体揭开蜗牛女孩被嫌弃的前半生,故事小而亲密,小到主角自始至终没走出墨尔本。暗黑的黏土画风丑极见美,对应的恰是这个丑陋却不乏温情的世界。难得的是如实描绘了澳大利亚同性恋遭受迫害的片段,结尾真是太好哭了...

28分钟前
  • 同志亦凡人中文站
  • 推荐

偶尔怀念,但要前进。只有自己能够束缚自己。

31分钟前
  • 我最棒!
  • 还行

Melbourne Power!全组人员都来自墨尔本或者邻近维州地区,预算来自维州政府拨款和墨尔本电影节资金。导演笑谈“这部片子是纳税人投资的”。他的前作还是n年前的《Mary and Max》,而满打满算这居然只是澳洲第三部黏土动画电影。很服,黏土定格确实太耗神费心了。好莱坞秃鹫都走了,留下来的都是虔诚的艺术家。不真诚的桥段没法在黏土中存活,只有赤诚的故事才会随着角色们脸上的指纹呼吸。

35分钟前
  • 应昌先生
  • 力荐

格蕾丝小时候被吉尔伯特保护,萍奇老奶奶照顾,很多时候她的软弱是源于自身的不独立不面对不解决。命运如果是格蕾丝被分配到邪教农场,吉尔伯特分配到裸体主义夫妻家庭呢,坚强的人不管在什么样的困境都会活下来。人生是不断失去又构建的过程,80%的生活都需要自己过,依赖父母,另一半,兄弟姊妹,善良的陌生人,这个舒适圈太安逸了。

40分钟前
  • 猫薄荷
  • 还行

看不到

44分钟前
  • 豆友3L92N8V-9c
  • 很差

Adam Elliot那几乎跟心血一样被供奉的寂寥与苦楚,像是一枚又一枚即将干涸的蜗牛躯体,叫人不忍心揭开,窥看,而那大抵因为漩涡一般的纹路里,弯弯绕绕照见的无非人生真相——失去,失去,失去,失去,偶有一回拾得,天旋地转地如同神迹降临,再失去。终归我们拾取重生的力量,是宛如蜗牛前行的闪闪发亮的踪迹。他是真懂制造让人发自内心怜悯疼爱的小人物啊,我事先就要严阵以待。在这脆弱但巨大的慰藉里,还有为同性的发声。真好,这部唯一不够好的地方,是《玛丽和马克思》太过珠玉在前。四星半。

48分钟前
  • Mr. Infamous
  • 力荐

故事太平庸了,喜欢不起来

49分钟前
  • 五彩糯米饼
  • 较差

拍摄用功,但剧本透着生活是盒巧克力的霉味,问题在蜗牛象征和主线包袱没什么关系,怪人不是一种用话语和奇迹来解救的处境,而是反之,怪与社会融合的失败,照见人性残酷的真相,所以我们有《象人》、《刺猬的优雅》和《豪泽尔之谜》。

54分钟前
  • censored dump
  • 还行

甚至不知道该说创作者太善良还是太邪恶还是观念太陈旧。

58分钟前
  • 寒枝雀静
  • 较差

前80%太丧了,一度让人窒息,让前抑郁症走出来的人来看,只想说实在痛苦活不下去可以不活的。

1小时前
  • 小茶
  • 较差

人生好难啊。但即便如此,我还是想努力再活一活。才看了个开头就觉得与《玛丽和马克思》风格很像,看完一搜索:真的是同一个导演。2009/2024,两部电影隔着十五年,十五年啊就这样流走,果然,始终打动我的永远是同一类叙事。

1小时前
  • 不良生
  • 力荐

补标。哭晕了…

1小时前
  • 疼酱
  • 推荐

Toujours avec une noirceur au centre de son récit, Adam Elliot cherche à éveiller l'empathie chez chacun à partir de thématiques sombres. Pourtant une dramatisation excessive risque de provoquer des effets contraires à l'encontre de la volonté initiale, un travail d'équilibriste s'impose. Heureusement la tendresse portée sur les personnages l'emporte sur l'apologie du dolorisme.

1小时前
  • KUMA
  • 还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