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看电影的一个半小时里,我似乎又回到了童年。
学校里永远被关门着的阅览室。
上课前唱首歌。
家口门的大树。
偷摸去河边游泳。
背不过乘法口诀表被拦在学校不能回家吃饭。
和我小时候曾发生过的,一模一样。
看巴王超过,就是在看曾经的自己 树上有个好地方,树上的确是个好地方。
巴王超过作为一个只能在吃和睡方面能超过别人的小孩。
在学校被老师排挤,在家里被家长数落。
只有爬到树上,他一个人的时候,眺望田野,听鸟叫,不用再去“看看别的小孩”。
树上就是他的小世界,他把他那些被老师家长禁止的玩具也装进一个盒子,放在树上。
树上就是他的乌托邦,能不好吗?
随着粉提老师的到来。
这个局面有了一些变化。
终于有一个夸奖他,肯定他的人,而且这个人是他的老师。
粉提老师甚至还单独给他颁发了一个最佳进步奖。
他是多么开心,他把他的小世界分享给粉提老师。
那可是他独享的快乐呀。
我不禁联想到一个电影的名字《有一个地方只有我们知道》。
这部电影虽然烂,但不影响它起了一个好名字。
只有我们知道的地方也可以叫做只有我们知道的秘密。
又想到了周杰伦那部《不能说的秘密》。
所以树上是一个多么好,又多么重要的地方。
然而随着粉提老师男朋友的到来。
粉提老师把树上这个好地方分享给了她男朋友。
树上不再只是巴王超过和粉提老师的秘密。
我又想到了另一部电影《北京乐与路》里的一句,真正的爱情,背后没有秘密。
说这话的人,既不明白爱情,也不明白秘密。
于是巴王超过开始变得失落,难过。
再随着树被巴王超过的爸爸伐掉。
这个世界上再也没有“树上”这个好地方,巴王超过也把他的宝藏盒子埋到树桩(“树上”这个好地方的尸体)前面。
这意味着巴王超过埋葬了他过去所有的快乐。
镜头一转,三个月后,粉提老师结束了实习。
巴王超过也不再继续嬉戏打闹,和其他学生一样围在老师旁边认真看地球仪,学习地理知识。
巴王超过终于也成了意识到要好好学习,成了认真听课的乖乖仔。
又想到了之前一个网络流行语叫做“喊你别熬夜的人很多,但能陪你熬夜的人却很少。
” 这个世界已经够世俗了,世俗到只能包容下一种社会价值观。
我们都尽量变得世俗些好让我们沉重的肉身能在这个世俗的世界好过一点。
可那属于每个人的独一无二的灵魂又该在何处舒展呢。
“树上”这个好地方注定要被砍掉吗?
希望它哪怕被砍掉,也能像电影里那样,在树桩上长出新的枝芽。
看了希望不会有第二部的电影《树上有个好地方》给国产低成本电影指了一条出路,即使没有骇人的特效,没有夸张的演员阵容,靠真挚流露的感情亦能打动观众。
电影营造了一个干净纯粹的校园空间,当打子弹、跳长绳、拍画片、扔沙包......这些80后们儿时的游戏一出现时,视频弹幕里齐刷刷飘过“爷青回”、“太真实了”等弹幕,观众们仿佛在重新回味着“二次童年”。
电影讲述了一个春春期熊孩子与成人世界刻板制度相斗争的故事。
在成绩是评判孩子唯一标准的环境中,得不到家长和老师认可的“孩子王”巴王超过,把田野中的一棵树当做自己的“好地方”,用来藏匿“违禁”的玩具。
巴王超过生性好动,与成人世界充满了冲突。
直到代课老师粉提的出现,改变了一切......
影片的整体节奏是轻快的,一上来便通过一系列“捣蛋事件”,让主人公巴王超过的形象鲜活了起来,也建立了其与成人规则的矛盾关系。
他热爱看小人书(从学校图书馆偷书被抓),有点小聪明(考试前在肚皮、胳膊、手心打满了小抄被发现),性格精灵古怪(给总是暗暗出现的校长取外号为“殷神仙”)。
这样的一个人物设定是即讨巧,又有真实感的。
他身上性格的反叛和不安分,是青春期孩子们的天性,也代表了一股不愿被束缚,被禁锢的力量。
那股力量一次次向着成人世界的铁门撞击,却无人给到回响。
这种“自发式”的对立是观众们爱看的,因为它生动而自然,也很容易让观众将自身代入其中。
从拍摄风格上来看,我爱本片清透明亮的质地。
有两处印象深的地方,其一是巴王超过第一次喝橘子水时,他迎着阳光,晶莹剔透的玻璃杯闪耀着,嫩黄的橘子一片片飘动。
整个场景清新怡人,自然光的柔和与透亮的玻璃杯,把巴王第一次喝到橘子水时愉悦的心情渲染得恰到好处。
这是他第一次和粉提老师的亲密接触,带有神圣意味的纯白色自然光,也似乎寓意着之后他对粉提老师的崇拜和受到的正向引导。
其二是一个逆光的中景镜头。
粉提老师发现巴王超过打小抄时,拎他去河边洗澡。
画面中老师站在近处,巴王超过在远处逆光的阴影中,快要融入黄昏的河畔里。
这个镜头在视觉上是有对比和冲击力的:阳光下的老师和阴影中的学生,波光粼粼的湖面和整体暗淡的环境,氛围上温馨又严肃。
除了这两个画面外,电影里出现的“嘶吼式”读着书的学生们;放学后教室里整齐排列的旧书桌;大花坛松树旁嬉闹的孩子们......这些稀疏平常的场景,也能带来“回忆杀”的巨大冲击。
除了人物设定和场景外,《树上有个好地方》最讨喜的还是它喜剧的外壳。
它用一种妙趣横生的方式,把少年成长中的烦恼演绎了出来。
弱化了那些与成人世界冲突的残酷,片中人物不太“正经”的陕西方言也加剧了喜剧感。
巴王超过扎猛子时,被校长拿走衣服,只能前捂后堵地光着身子回家;与小摊贩斗智斗勇后,扭打在一起;拿胶水充当发胶,做了个刺猬头的造型......这些滑稽的场面,给观众带来笑声的同时,似乎也解构了少年的忧虑。
电影的好坏是无标准的,但能让观众由衷地笑出来的电影,一定不差。
说喜剧是外壳,是因为它绝不只是一部嘻嘻哈哈,调皮捣蛋的电影。
《树上有个好地方》内核在探讨的是传统教育制度对孩子天性的打压。
在“别让一颗老鼠屎,坏了一锅汤”的环境中,新代课老师粉提是一个崭新的对立面。
相比于其他任课老师一谈起巴王超过就发笑,称其“读书不行,闹事第一名”。
她更懂得发现学生身上的闪光点,包容和鼓励孩子们。
她让学生们多看课外书,带来了“书上的好地方”;和孩子们打成一片;发现巴王超过作弊时严厉处置;用口红写了一份独特的进步奖状......巴王超过也因此重获新生。
究竟怎样的教育理念和方式才是利于孩子身心发展的,这是导演想和观众探讨的终极母题。
电影偶尔也是极具黑色幽默感的,如当巴王超过被校长抓住罚站的时候,旁边的同学正字正腔圆地朗读着:“为人进出的门紧锁着,为狗爬出的洞敞开着,一个声音高喊着:‘爬出来吧,给你自由’,我渴望自由,但我深深地知道,人的身躯怎能从狗洞子里爬出。
”原文是叶挺将军被国民党囚禁时,写的《囚歌》。
它既符合巴王超过当下被束缚着的处境,也暗含着创作者对校长行为的讽刺。
部分观众会觉得影片后半段,粉提老师男友出现,巴王超过目睹两个人接吻的情节是多余的。
我持反面态度,巴王超过正处于青春期,这时的性觉醒是纯真而无邪的。
让人不禁想到《阳光灿烂的日子》里的马小军,这些小情愫在阳光雨露的发酵下萌发,是那样懵懂而自然。
粉提老师早在巴王超过心中种下种子,她也慢慢成为了巴王超过心中的那棵“大树”,是想要依赖也想要靠近的“好地方”。
导演增添的这份戏(事实上导演也亲自出演了这个男友),让整部电影不再停留在“儿戏”层面。
它传递的那份对老师的依恋和眷想,不允许多增一丝杂念,这出戏恰恰升华了巴王超过心中的感情,也拓宽了整部电影的立意。
影片结束了,屏幕里里铺满了“求第二部”的弹幕。
我却不然,都说人无再少年,这样青春懵懂的故事不需要再去复述了,它应该静静地自由生长,留下想象空间。
就像那棵出现在影片结尾,被砍掉的树,还是任由其自由向上,重新生根发芽吧。
8分在我看来已经是观众对国内电影太过苛刻了,9分才对得起这部近乎真实而完美的电影制作。
太久太久没有这种不知不觉间就到了尾声的电影,而且我意识到电影来到结尾还是因为我个人的原因:经历人生百态、尝过世间冷暖,被所谓的潮流冲刷的后遗症——往往容易把事情往最坏处去想。
因为,悲剧才能让人更加深刻,所以这些年,新闻、小说、连续剧铺天盖地都是生活悲剧、伦常惨事。
巴王超过拿着相机四处看的时候,我心想,这下闯祸了,悲剧要开始了。
结果没有,那时候的孩子再淘气也有个谱,他只是嘴里发出声音,手指虚晃一下,模仿着老师拍照。
看到老师回来,赶紧放回去了。
(短评里有个人拿这个说事,说巴王超过乱拍,结尾老师居然没提。
我挺无语的。。
)当巴王超过拿刀子割秋千的绳子的时候,我就已经预见了粉提老师的死亡。
幸好,它连结尾都似曾相识,就是我们小时候曾发生过的,一模一样。
所以它很真实,真实到不像一部电影,而是实实在在发生的事情。
一切都很自然,一切都是回忆里的模样。
我甚至很能体会巴王超过的感受:校长、老师的眼中钉,同学眼中的异类,父亲眼中的烂泥。
他已经孤独了太久,所以当粉提老师一眼看出他很聪明,并且释放善意的时候,老师就已经是他最好的朋友了。
小孩子的心思很单纯,粉提老师的男朋友来了之后,午睡的床被抢走了,图书管理室的钥匙被抢走了,拖鞋被抢走了,老师被抢走了,最后,连好地方和烤鸟蛋都被抢走了。
在他的内心世界里,这就是他所有的玩具,这就是他所有快乐的源泉。
他什么都没有了。
70、80后的男人,小时候可能都有过这样的经历,对那些冲自己释放善意的大姐姐产生依赖,甚至爱慕。
那时候的大姐姐啊,都总是善良居多,会发自内心地对小孩子释放自己的热情和爱心。
就连喜欢古惑仔的大哥哥们,也不会欺负老人和孩子。
大多数。
也会花时间引导你好好学习,也会给你写信,因为她们知道,她们是你的榜样。
这部电影真实地展现了我们这一代人的情怀,也许90后难以理解,毕竟很多事情你们没有经历过,现在和那时候的人三观与追求也不一样了。
但是,再过些年,你们也会有属于你们的情怀,那个时候,00后也不会理解,因为那些人和事,早就消散在历史的长河里。
没见过的事物,怎么能引起共鸣。
就像我一开始说的,现在的社会,流行的是悲剧,一切都习惯往坏里想。
结局如此美好,实在是不够俗套。
我没有被电影打动粉提老师过于完美,完美到让我觉得不真实,甚至我看到老师让巴王超过用她的毛巾,睡她的床,穿他的拖鞋的时候。
我会出现一些心理上的不适。
我觉得这样的师生关系,给导演拍出了一些暧昧,让我没有什么共鸣,当然我也期望自己可以拥有这样的好老师,所以我觉得,粉提老师和好地方一样,都是导演自己的一场美丽的意淫。
常常看影视剧,听大家讨论那个角色谁演的怎么样,谁谁谁没有演技,演技是什么,要我说演技就是演员饰演的角色跟故事情节完美融合,让人看了完全信服。
演技这东西被有些人说的很玄乎,其实我觉得有些演员完全是在演他自己而不是演剧中人物。
刚刚通过电影频道看到这部电影,感叹它很写实,真的像我上小学的时候。
整部电影给人一种轻松活泼的快感,融说教于朴实无华的情节中。
特别是粉提老师,简直就是油菜花丛中一朵水仙花。
小主觉的表演也是张弛有度,有点小坏也有点小可爱。
总之比多数有大明星参演的作品好多了。
电影《树上有个好地方》讲述了一个关于逃避和做自己的故事。
电影海报和片名都有很直接的体现:在大树之上没有任何约束完全裸露的小男孩把树当作自己的秘密基地。
关于逃避的原因,男主角巴王超过的名字最是直接。
其实我们来到这个世上,都是带着父母亲的期望的,而这份期望最直接的体现就是我们的名字了。
就像巴王超过父亲姓巴母亲姓王:他们自己又没多少文化,但他们希望儿子超过父母超过其他人,所以直白的取名——超过。
一个带着任务带着压力的名字。
但小孩子才不想被压迫呢,所以现实是他们的儿子事不隧人愿,只有吃和玩能超过人。
除了名字之外,巴王超过还是生活在这样一个生活环境下: 家里,巴父言行不一,和我们小时候目睹的家长行为到是差不多,巴五峰一面教育巴王超过吃饭不能翘着腿,一面却把自己的腿翘的老高。
学校,殷校长为了给上级交差,骗取巴王超过的小人书为校阅览室充数,但并不按承诺给学生们看;为了学校联考的结果第一,他停掉音乐、体育、美术课,并在考试时用西瓜让监考老师多上厕所为学生作弊创造条件。
被封为“灭绝师太”的孕妇班主任只会以自己为出发点不由分说把他巴王超过赶到教室最后面与垃圾堆为伍。
代课的粉提老师出现,终于让巴王超过眼里出现了一个言行一致不装模作样的正常大人。
这个新来的代课老师不同于传统的老师,她会在操场和学生一起跳绳、打沙包,只是这种新型的师生关系在领导的口中是“学生不像学生,老师不像老师。
”粉提老师对不受待见的巴王超过很友善,会给巴王超过香甜的黄桃水喝,也会给他穿自己的拖鞋,甚至见他午休从桌上掉到地上后让他睡到她的床上,这一切待遇是之前巴王超过想都不敢想的。
巴王超过开心地把自己避世的“树上好地方”介绍给粉提老师。
他们一起上树、一起去田野玩耍、一起来烤鸟蛋...。
从此,巴王超过所有藏在心底的乐趣都有了分享的对象。
巴王超过午休睡过头,被校长抓到教室后面罚站时学生们朗读着出自叶挺将军被国民党囚禁时写的《囚歌》 :“为人进出的门紧锁着,为狗爬出的洞敞开着,一个声音高喊着:“爬出来吧,给你自由”,我渴望自由,但我深深地知道,人的身躯怎能从狗洞子里爬出”。
——其实这应试教育的学校又何尝不是囚笼?
这里囚禁着你的本性,因为在这里只看成绩,不看其他!
虽然下了很大功夫备考,但巴王超过并没有自信考好,为了考试结果好看,巴王超过到自己的“好地方”,往身上写满考点,粉提老师发现后,告诉他“你不能做一个不诚实的人”,让他去河里洗掉了。
巴王超过最终凭借真正实力取得了一定的进步,但校长并不肯设置进步奖给巴王超过。
为了不打击他的积极性,粉提老师在白纸上用口红给他画了一幅奖状,回到家里,父亲巴五峰对这没有公章证明的另类奖状嗤之以鼻,还好母亲肯为他贴到墙上。
粉提老师的男朋友来学校后,巴王超过躲在床底下,看见老师踮着脚,他默默把原本用来垫床脚的木块垫到老师脚后跟下,或许小孩子的世界就是这么简单纯粹吧。
后来老师的床上睡了她的男朋友,原本会给他穿的拖鞋也穿在了老师男朋友的腿上,巴王超过怅然若失,他知道粉提老师不再是属于他一个人的了,和老师同学一起玩游戏时他充满戾气变得攻击性十足,只能被请出局。
而当他在窗外听到粉提老师说男朋友穿西装把头发用发胶弄起来好看,他回家后用胶水把头发捯饬成粉提老师说的那样后去见老师,可最终也只是笑话一场!
巴王超过的好地方被粉提老师分享给了她男朋友,看着荡在秋千上的老师男友,巴王超过气不过,原来他以为的例外和独有的偏爱不过是自欺欺人,他恼怒的割坏了秋千绳却意外摔伤粉提老师导致她住院而提前离校,父亲巴五峰去锯断了巴王超过的大树,摧毁了巴王超过的“好地方”。
故事尾声,巴王超过成绩越来越好也从教室的最后一排坐到了前排。
而粉提老师为了和高学历男朋友靠齐,大学后疑似陆续考了博士硕士之类。
而巴王超过在已是树桩的“好地方”前埋葬了自己的宝贝,告别了童年。
电影最后,定格在树桩上新发的小苗。
这就是人的成长,我们大多数人都在成长中逐渐强大,变成有一定话语权的人,却也开始失去真我,为了饭碗、为了生存,去超过他人、去超过自己,在追名逐利中却也没了真我,凡事都以自身利益为出发点,失去了原本的纯粹,殷校长如是、编制老师如是…… 或许殷勤校长和孕妇班主任最初也是代课的粉提老师那样纯粹的园丁吧?
或许所有学生要看齐的模范生“贾(假)苗红”最初是“真苗红”吧?
谁知道呢 或许巴王超过是不会失去真我,不会变成那般伪善的大人谁又知道呢
从《小兵张嘎》到《小鬼当家》,优秀儿童影片以为数不多的产量离我们越来越远,它区别于动画由真人演员出演,区别于复杂的故事片蕴含着浓郁的童真童趣。
在去年有这样一部电影,它台词全部运用当地方言本土气息十足,它拍摄有巧思,还有致敬《阳光灿烂的日子》的地方,故事流畅,人物鲜活。
这部《树上有个好地方》讲述发生在陕西农村关于“巴王超过”的童年故事。
父亲的轻视、校长的鄙夷、班主任的苛责、同班学霸的嘲讽,让巴王超过找不到真正能听他倾诉的人,一棵隐蔽的大树成为了他自己的“世界”,于是将所有“好玩”的东西都藏在了那棵大树上,大树构成了他独有的乐园。
之后的校园生活也因为年轻支教老师粉提的到来而变得五彩斑斓。
粉提老师漂亮、温柔、保有童趣,她用身为师长、朋友的爱,抚慰着他幼小的心,巴王超过的秘密基地也变成二人共同的秘密。
整个故事以树上的“好地方”为线索,巴王超过因树上的“好地方”暂时逃离了不如意的童年时光,也因这个“好地方”与粉提老师成为好朋友,开始告别颓废不堪的校园生活,变得积极正能量。
其实,在每个人的童年世界里都会有这么一颗“大树”,那些年少时光里得不到的温柔,以及难以排解的忧愁,都可以自己一个人悄悄的埋藏在专属自己的圣地。
“大树”寓意着童年时光的稚嫩和童趣,当结尾“好地方”不再,并不意味着童年的消逝和陨灭,而是寓意着一个人新的成长。
她貌似懂孩子,其实只是她初为人师时的愣头青而已。
有多少老师师范毕业时就是那个孕期的班主任?
大家都是经风历雨后才不得已变成了那副自己当初讨厌的德性。
这个老师,有年青老师的一切优点,也有他们的一切缺点。
教育的问题,不是个体教师的问题,而是教育体制的问题。
在这样的体制下,粉老师要么改变,要么离开。
需要说明的是,她带自己的男友去“好地方”这件事,就是她并不真的理解孩子的证明。
她对巴王超过的耐心,也无法复制到每一个孩子的身上。
这种理想化的教师形象,过去看的还少吗?
如今有什么根本的变化吗?
导演选对了一个窗口,用略显幽默的方式,呈献了一个说不清道不明的现状。
没有办法深说,深说就会是祸。
在看电影的一个半小时里,我似乎又回到了童年。
学校里永远被关门着的阅览室。
上课前唱首歌。
家口门的大树。
偷摸去河边游泳。
背不过乘法口诀表被拦在学校不能回家吃饭。
和我小时候曾发生过的,一模一样。
看到巴王超过,仿佛看到了曾经的自己。
树上有个好地方,树上的确是个好地方。
巴王超过作为一个只能在吃和睡方面能超过别人的小孩。
在学校被老师排挤,在家里被家长数落。
只有爬到树上,他一个人的时候,眺望田野,听鸟叫,不用再去“看看别的小孩”。
树上就是他的小世界,他把他那些被老师家长禁止的玩具也装进一个盒子,放在树上。
树上就是他的乌托邦,能不好吗?
随着粉提老师的到来。
这个局面有了一些变化。
终于有一个夸奖他,肯定他的人,而且这个人是他的老师。
粉提老师甚至还单独给他颁发了一个最佳进步奖。
他是多么开心,他把他的小世界分享给粉提老师。
那可是他独享的快乐呀。
我不禁联想到一个电影的名字《有一个地方只有我们知道》。
这部电影虽然烂,但不影响它起了一个好名字。
只有我们知道的地方也可以叫做只有我们知道的秘密。
又想到了周杰伦那部《不能说的秘密》。
所以树上是一个多么好,又多么重要的地方。
然而随着粉提老师男朋友的到来。
粉提老师把树上这个好地方分享给了她男朋友。
树上不再只是巴王超过和粉提老师的秘密。
我又想到了另一部电影《北京乐与路》里的一句,真正的爱情,背后没有秘密。
说这话的人,既不明白爱情,也不明白秘密。
于是巴王超过开始变得失落,难过。
再随着树被巴王超过的爸爸伐掉。
这个世界上再也没有“树上”这个好地方,巴王超过也把他的宝藏盒子埋到树桩(“树上”这个好地方的尸体)前面。
这意味着巴王超过埋葬了他过去所有的快乐。
镜头一转,三个月后,粉提老师结束了实习。
巴王超过也不再继续嬉戏打闹,和其他学生一样围在老师旁边认真看地球仪,学习地理知识。
巴王超过终于也成了意识到要好好学习,成了认真听课的乖乖仔。
又想到了之前一个网络流行语叫做“喊你别熬夜的人很多,但能陪你熬夜的人却很少。
” 这个世界已经够世俗了,世俗到只能包容下一种社会价值观。
我们都尽量变得世俗些好让我们沉重的肉身能在这个世俗的世界好过一点。
可那属于每个人的独一无二的灵魂又该在何处舒展呢。
“树上”这个好地方注定要被砍掉吗?
希望它哪怕被砍掉,也能像电影里那样,在树桩上长出新的枝芽。
“我爸爸姓巴,我妈妈姓王,他们希望我把所有人超过,所以我叫巴王超过。
”电影讲述的是九十年代的关中平原村庄里的故事,故事的主人公是“调皮男娃”巴王超过。
【方言】整部电影基本上都是地地道道的陕西方言,虽然不像佟湘玉说的那么洋气,但也处处透露着亲切。
在这个语调下,让巴王的一切胡闹变得合理,也一下子把观众带入进九十年代的陕西农村。
陕西人称陕西话为“土话”,这份土是来自黄土地里的质朴,是来自红红脸蛋儿里的纯粹。
无论你身在何处,乡音一出,沟通的雷达便相互感召。
【童年】“鸡娃”如此严重的今天,谁还能拥有一个像巴王超过一样可以疯玩、胡闹的童年。
他在树上給自己安了个家,有了自己的秘密花园。
每个人的童年都有自己的宝贝,可能是变形金刚,也可能是毛绒玩具。
巴王在树上的小窝里有一个装弹弓、小枪的盒子,这些是他对抗平淡生活的武器。
【青涩】少年怀春也是诗。
粉提老师的出现对于巴王来说是惊喜的,是生活里的一抹粉红色。
粉提让巴王当了“小官”来管理同学们看小人书的时间,她的温柔感化着年少的巴王,她的认可更是激发出巴王内心里的责任感。
看到粉提老师男友的巴王,破了心中的粉红泡泡,却收获了一次真正的成长。
“希望你们都能健康快乐的成长,做真实的自己。
”童年时代的真实是最低成本的真实了,希望每个孩子都能拥有~
喜欢
童真不是装疯卖傻 校长倒是个亮点
抹黑我们教育系统,绞杀!
哎......
虽然我很邪恶 一直往那方面想 但是导演尺度把握得很好 小孩子的占有欲报复欲就是这样的 不会太超过反而真实。
居然还把矛盾设置成教育观念的不同,全程陕西方言好评,女老师就是像景甜的一样的典型陕西美女。但其实是个不太有趣的故事,女老师男朋友来了,小学生男生吃醋了,这是多么的恶趣味啊无语死了。
调皮捣蛋的学生超过,恰好遇到班主任休产假,班主任的表妹来做代班老师。代班老师和其他老师都不一样,她认可看娃娃书有利于学习写作,还喜欢和学生一起跳绳扔沙包。超过带代班老师到他的好地方,代班老师鼓励超过好好学习。但是她男朋友突然来了,代班老师也有了疏离感。超过决定捉弄男朋友,却误伤了代班老师,这个夏天超过终于长大了。
小时候都有过自己的小秘密,最后还是要学会长大。视听语言看着比较舒服,有时候我也在想,电影一定要用高级的语言表达嘛,质朴的影视语言能够传达出来情绪,又何尝不是好的片子。
故事很烂,看起来莫名其妙
方言的魅力只有懂得人懂,巴王超过就是个人精
女老师这演技什么这是,连小演员都不如。
童年故事里的小人儿,最后都长大了
巴王超过!
小孩子在床下放木块儿泪目了,我的点,害
和紫陀螺比 天上地下 有些细节甚至抄紫陀螺的 导演才尽
挺好
前段故事打三分,后面一段直接垮掉!
后段拉垮!!后段剧情直接垮掉!!!前半部分五分的话后段只能两分,加男朋友剧情实在是太多余,可能为了结尾的铺垫加入这个角色让主角心理情感的历程更丰富一些,但是导演叙事还是不太成熟,粉提老师最后都邮寄给巴王超过照片了难道她没发现相机里被他拍坏的那些照片吗?信里没提。就……看完有种割裂感很不舒服。
最后看着巴王超过不调皮了,在被砍掉的大树旁埋了他的宝贝,突然就有点难过了。这就是童年的我呀,简直如出一辙,一样的环境,一样的口音,甚至一样调皮捣蛋,当然电影有人性化的处理,我们的老师,可真是往死里揍呢。统考时校长也会提醒同学们互相关照,甚至会调用高年级同学,代替巴王超过这样的差学生上考场。还有,真是太太太喜欢这个女主了,这就是我想象中,最喜欢的女孩类型。不知道这女主叫什么名字,看样子应该不是专业演员。
又是一部喝着酒放完的电影,没有同样的经历,所以不能共情。with 晨晨 and 图图By 晨晨家的电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