黑帮之间的群殴是赤裸裸血淋淋的残酷,真实的互相置对方于死地,是毫无美感可言的。
赵仁成拍这部片子也是吃了大苦头了,获得韩国青龙奖最佳男主角的提名也是实至名归。
演技的确惊人,以后一定是韩国影视界有份量的演技派人物。
以前看过他的不少偶像剧,印象平平。
《巴厘岛的故事》应该是一大突破,在那个极度悲剧性的大结局中,他扮演的痴情富家子开枪杀死心爱的女人和她的情人,之后饮弹身亡,眼神中的那种绝望,爱恨交织无以言表的痛苦被演绎的淋漓尽致。
在这部《卑劣的街头》中,最后他被手下几个小弟刺死时的那一幕,眼神中流露出的难以置信的惊愕、被背叛的愤怒、自觉是报应的释然……一层层地浮现出来,令人心酸,真是好演员。
这部黑帮电影告诉我们,一是千万不能跟所谓搞艺术搞创作的人交朋友,你把他们当朋友,他们只不过把你当作“艺术创作”的素材而已,一不留神你的个人生活全变成他的作品了;二是,倘若你真有什么不可告人的秘密的话,记得一定管好自己的嘴巴,在任何情况下都不要告诉任何人,哪怕他或她是你最亲密最信任的朋友,哪怕你喝的再醉,内心有多么空虚多么需要倾诉,都不能乱说一个字;三是,做大哥的要对自己的小弟好一点,太嚣张的话迟早有一天会被小弟干掉取代自己,当然了,对某些没良心的马仔来说,对他再好也是没有了,还是逃脱不了被他干掉之后被取代的命运。
靠,做个黑社会分子真不容易啊。
很久没有看韩国电影了,因为很久没有公认优秀的韩国电影了。
我选择电影看口碑,已经失去了勇于尝试的锐气,生命太短,没时间和丑女人跳舞。
因为喜欢看黑帮片,从而看过了太多的黑帮片,各个国家,各个时期的,不计其数。
作为一种类型片,黑帮片在情节上已经很难做出突破了,就拿这部《卑劣的街头》为例,它的剧情发展完全在我预料之中,没有一次意外的惊喜。
在比如说香港的黑帮片,正因为情节创意的匮乏,才显示出《无间道》的弥足珍贵,由此也可见一斑。
但是情节并非黑帮片的全部,而通过剧情来反映人性,来刻画人物,这才是黑帮片的真正精髓之所在,这也是为什么优秀的黑帮片能够超脱商业片的范畴,进入艺术片的领域的原因所在。
黑帮片本身的特点,使得它所刻画的人物往往被置身于痛苦挣扎的边缘地带,人物命运被各种社会形态所倾轧、撕扯,人物往往也表现出嚣张、痛苦、冷静、疯狂、睿智、绝望、等极端情绪。
正是基于这个特点,演员在影片中的表演大有用武之地。
因此优秀的黑帮片往往是优秀演员的摇篮,这就不用举例子了,数不胜数。
另外,就像这部电影中主人公最后所讲得那样,他希望他的导演朋友能够拍摄出具有真正黑社会精神的电影出来。
我们可以感觉到,拍摄影片的导演对于黑社会的理解以及他个人的影像风格对于影片成功与否起到了举足轻重的作用,尤其是当导演抓住了一种精神,形成了一种风格的时候,这种风格就成为吸引观众的根本因素,即便导演总是不断的重复自己的风格,观众也是慷慨买账,比如吴宇森风格,比如北野武风格,比如塔伦蒂诺风格,比如杜琪风风格……由此我们可以看到,当一部黑帮片的情节没有创意的时候,我们还是可以关注影片导演的功力一级演员的表演,如果这两个环节有出色表现的话,那么情节的匮乏就完全可以被忽略不计。
而这部影片的精彩之处就恰恰在于演员的表演,准确地说是一个演员的表演,赵仁成精彩的表演使得这部情节乏善可陈的黑帮片拥有了优秀的特质,可以说,这是一个人的电影。
这个人是赵仁成,它塑造的角色有一种巨大的冲击力,这是一个有爆发力的演员,而他在一些细节的处理上也是非常到位的,比如影片已开始他去要账的一段戏就非常抓人。
而要账成功之后在车里唱歌的一场戏,那种志得意满,那种飞扬跋扈,依稀让我看见了《红子》里的韩石圭。
赵仁成在影片中所表现出来的那种性格气质是一种发自内心的冷酷,相比之下,《甜蜜人生》里的李秉宪就多少显得有些做做了。
而赵仁成之前在《爱有天意》里的演出相比之下也青涩了很多。
我只能说,有一个性格演员诞生了,但是这毕竟是黑帮片,它的类型特点使得它很容易让演员充分发挥,但却不能作为演员表演的试金石。
这是赵仁成的厚积薄发呢还是昙花一现?
我们只能拭目以待他今后的作品了。
无论如何,只是一个优秀演员演绎得精彩作品,看一看是决不会让人失望的。
炳斗为了家庭,为了生存炳斗不得不踏上一条不归的道路。
他求爱被贤珠拒绝后,独自喝酒,珉浩背着炳斗回了自己的住所,炳斗说过活得太累了,真想死了好。
那天下着雨,炳斗说出了自己的心声,可没想到这一切却成了珉浩利用炳斗达成目的实施的手段。
贤珠摆脱了渣男并生病了,炳斗照顾贤珠的时候,贤珠流眼泪了,吃着炳斗做的可口的饭菜,画面非常温馨。
虽然贤珠之前成了别人的小三,但炳斗并不在乎贤珠的过去,而是一如既往的喜欢着她守护她。
贤珠讨厌黑社会,但炳斗用真诚打动了贤珠,并把贤珠带到了家中与家人共进晚餐。
正当感觉爱情即将圆满的时候,正当炳斗要求婚的那一天,这正是被昔日同窗珉浩出卖的时候,被警察追逐,炳斗之前原谅了珉浩的出卖,只是叫手下吓唬了他,可他却不满足,被欲望冲昏了头脑,想着整死炳斗。
炳斗坚信的友情遭受了质疑,珉浩为了利益不择手段,事情破裂后,触碰了黄会长的底线,炳斗准备干掉珉浩,没想到炳斗最终遭到了手下的背叛,炳斗手下投靠了他老大的老大黄会长,黄会长选择了有价值的珉浩,而炳斗手下也选择了黄会长,背叛了炳斗,最终炳斗在一环接一环的圈套中死去。
炳斗送黄会长回家在车库的时候,黄会长说,你要成功的话,只需记住两点:我需要的人是谁,他需要什么?
这恰恰是黄会长的计谋之一,也是炳斗人生的转折。
黄会长发现炳斗的老大不能为自己所用时,却暗示炳斗干掉自己的老大。
一切都在黄会长的掌握之中,最终干掉炳斗也是轻而易举的事。
炳斗对珉浩的仁慈是最终失败的关键点,如果炳斗当初心狠一点,也许他也不会死去。
这一点说明炳斗本质并不坏,只是为了生存,为了爱情,为了欲望而迫使他走向了一条不归的道路。
影片最终表达的核心思想并不是炳斗的天真,而是黄会长的整个布局,一切都在黄会长的掌握之中,炳斗、珉浩、炳斗的老大以及炳斗的手下、都是他的工具,为了达到目的不得已的手段。
生存、友情、爱情、背叛、利益、影片中所表达的这些正是当今社会的缩影,优胜劣汰,适者生存。
《卑劣的街头》是06年上映的由柳河执导赵寅成主演的一部黑道电影。
黑帮的电影有很多,其中也不乏好看的。
但相比其他电影的兄弟情深社会险恶,《卑劣的街头》更加侧重描述欲望和人性。
暴力和欲望充斥着整部影片,不过分夸张残忍,也没有一丝怜悯和仁慈。
你以为你只是站在旁观者的看台看一场别人的电影,猛然回神却发现自己已经参与了一场关于生死的打斗。
为什么会选用“卑劣”二字我想只有看完全片才能深深体会。
人心是卑劣的,欲望和野心是世间最填不满的东西。
千浩振所饰演的最大的老板说:“尚哲已经不行了,他没什么缺的了。
”不是他没什么缺的,而是他想要的身为老板的自己已经给不起了。
所以才会有炳斗,才会有宗秀。
利益至上的观念在每个黑帮人的脑袋里根植,如果想要得到,除了杀戮和讨好别无选择。
这样卑劣的人心组成了街头的一部分,在这个圈子里每个人都只是被上层操控的工具,被利用去走上一条不可能回头的路,然后在这条没有路灯的道路上迷失自己,偶尔也会想起原来,明知道不会有出口但还是要一直硬着头皮向前走。
我们会对背叛而感到气愤、不甘、失望。
可回过头来看,宗秀不过是另一个炳斗,为了得到金钱和权势总是要出卖自己的。
我们每个人都是这样,一个自以为是的个体,只看见对自己有益的部分,从我们第一次产生坐视不理的想法的时候我们就是这样。
这部电影很好地为我们揭示了一个真正的黑帮到底是什么样子的,死亡是最干脆的行事手段。
真正黑帮从不缺有身份有地位的人,缺的是能够接替这个位置的人。
亦或说是一种规则,只有把控了这种规则才能存活下去。
炳斗得意地太早了,捅死了尚哲的他不该这样毫无防备,在巨大的利益面前他选择了百分百相信对方,忽视了自己早晚会被取代。
影片最后回放了炳斗说的一句话“民浩啊,用真正的黑帮精神去拍点东西吧!
”在卑劣的街头里,你以为已经经历过出生入死的兄弟之间的信任都被导演玩弄于鼓掌之间。
我想很多感情和未来都是我们以为而已。
卑劣的街头,真是真实又冷血。
同一间包厢,同样的镜头和站位,每个位置都有人,但都不再是过去的人。
不得不说,最狠的还是老板。
从尚哲在卡拉ok的时候说“老板,我爱你哦。
”到炳斗在同个地点说的“老板,你可以百分之百信任我。
”,我想就已经预示了他们最后的结局,这样卑劣的人心面前,你怎么能选择“信任”这个字眼,信了就输了。
炳斗捅死自己的大哥相哲,宗秀捅死自己的大哥炳斗。
这是报应,是自作自受,或套用中国人的黑帮观,他们背弃了忠义。
片中金会长向炳斗传授人生经验的时候,说过一句话,大意是想要发达,看你需要的人是谁和这个人需要什麼。
这句话直接让几个人的生命以及我们的讨论成為笑话。
宗秀的下场也是显而易见的,甚至黄会长自己也一样。
都是被更上层的人玩弄著。
如果没有黄会长的授意,他们都不会捅死自己的大哥。
更理想化的设定,如果没有黄会长之类的人,甚至都没有黑帮的出现。
开篇炳斗狠狠教训打架的弟弟,警告他不要混黑帮。
又对患病的母亲、妹妹照顾。
像极了一个正派的警察。
结果镜头一转,他自己就是黑帮中人。
这种违和又不违和地表明炳斗只是為了家人,从事黑帮的工作。
生活所迫,而不是性格使然。
看见大哥相哲捅死人,让炳斗畏惧黑帮。
恋人贤珠的害怕,让炳斗厌恶黑帮。
黑帮在炳斗心裡,只是维持生活的工具。
直到维持不下去,诱饵开始接踵出现的时候。
炳斗才逐渐成為被提线的玩偶。
维持不下去是指好赌的大哥相哲步步剥削。
诱饵则有两个:一个是想换掉不听话的下属的黄会长,一个是爱情的出现。
一个卑劣,一个伤心。
听话的炳斗在黄会长那裡步步高升,并因一档逼迁的事被许以高价回报。
如果没有意外,虽然不确定黄会长肯不肯给,但可以肯定炳斗拿到这笔溢出生活的报酬会就此退出黑帮拥抱爱情。
他倒不是意识到需要剪断自己背后的丝线,只是不用再依靠黑帮维持生活。
他在这方面的幼稚,让他逐渐成為了黄会长下一个不听话的下属。
更失意的同学导演珉浩的出现,成為捅进终结炳斗生命的一把匕首。
同是天涯沦落人,珉浩踩著炳斗爬上餐桌,而炳斗还在想著有饭大家一起吃。
珉浩不知道的是,从此他的背后也长出了丝线,成為了别人的玩偶。
炳斗在告白之际(可能是求婚),被迫逃亡。
小弟捅进胸口的一瞬间就死掉。
生命是脆弱的,生活也是如此。
观影经验告知我结局会是悲剧,直到最后,我真的很伤心。
炳斗说一定要拍出黑帮精神的精髓啊!
不知道是什麼?
还记得当年《古惑仔》流行的时候,我的很多同学曾满腔热血地说,自己要成为像“浩南哥”一样的黑社会“大哥”。
想来也对,当年风靡全国的香港黑帮片,其中的人物无一例外地,都是重义气,讲感情,对付敌人绝不手软,敢为朋友两胁插刀的“英雄好汉”,而这也使得涉世未深的我们想当然地以为,这就是真正的“黑社会”。
但当长大后,我们就注定会明白,所谓的“黑帮”,不过是另一个尔虞我诈的成人社会,甚要比“文明社会”更加卑劣、黑暗。
金炳斗,我赞同一位朋友说得,“他不属于黑社会,因为他不够狠”。
他信任朋友,渴望爱情,忠诚老大,保护家人。
他就是传统黑帮片中天然的男主角。
但他最后的下场却是,被老大遗弃,被朋友背叛,他失去了他所珍爱的一切。
这一切,只是因为他“不想付出,不想进步”?
我相信,这是黑帮中绝大多数成员的况状,他们没有野心,只是为了“糊口”才加入其中。
这样的人,你要他们付出什么,又要他们如何进步?
悲观地说,其实任何一个圈子均是如此,你若想成功,要么比他人更聪明,要么比他人更野蛮。
因为真相就是,文明的人往往会被最先淘汰掉。
金炳斗对金珉皓说了这么一句话:一定要拍出黑帮精神的精髓啊!
说实话,我很难判断炳斗是否真得相信“黑帮情神”。
如果
相信的话,为什么他可以毫不手软地杀掉自己的老大?
如果不相信,他对于自己朋友与小弟所做的事岂不失去了意义?
但是,当他倒在地上,看着握有粘上鲜血的尖刀的兄弟时,他明白了,再深的情谊也抵不过内心的欲望。
何为“黑帮的精髓”?
会长明白,金导演明白,吴宗秀更明白,就是“你需要什么人和他需要什么”,就是卑劣的街头。
脑海里一直觉得韩国的黑帮片不是很多,其中仅有的还不乏喜剧和无厘头风格的。
卑劣街头因为是暴力组织三部曲的第二部,在一开始我并不看好赵仁成的表演,只是对故事本身很期待。
的确没让人失望,整个电影一气呵成,格调鲜明,虽然很多黑帮题材作品的痕迹,但是韩式的细腻和叙事风格仍然注入了个性的魅力,赵仁成表演非常到位,再也不是巴黎岛里懦弱的公子,那身手还真是愣头青玩命型的。
情节不错甚至很多地方看到好多教父里的情节,2个多小时的时长说明导演尽量给大家展现一段黑社会底层食物链的一种生存状态。
尤其是赵仁成对导演说的那句话,要拍点能真正体现黑社会精神的作品。
这样的故事我们不会有看《蛊惑仔》那样的冲动,没有看《黑社会》那样的故作高雅,而是真的有一份共鸣,让我想起了前段时间的《狗咬狗》,生存的状态就是不停的在欺骗和暴力中前进,我们可以用暴力解决形式,却扭转不了残局,所以注定这样的开始,这样的生存就要导致最后的结果。
都应该看看这部片子。
第二遍看完,多了一些细节上的体会。
加上之前看过的影评,写下点自己的感受。
有人说,炳斗的悲剧是他的纯真造成,有人说,他一次又一次的冒险拼命,都是迫不得已,没有主观愿望的上进、奋斗,而只是凭着生存的本能最终将自己置于不可挽救之地。
我觉得两种说法都对。
他的性格没有错,但是因为特殊的环境,导致他的纯真成为致命弱点,成为手刃自己的一把匕首,不管这把匕首被敌人还是兄弟所握。
如果他还是他,但是职业是一个文案,一个司机,一个保安,一个不需要高受教育水平的普通职员,那么他再怎么天真无邪相信他人,再怎么犯错,也不会以自己的性命为代价。
警察、消防员等一些高危职业也许性命也会受到威胁,但是他们不是因为自己的性格送命,不会被并肩的兄弟杀死。
环境——一个有些人可以选择有些人无法选择的条件——是他人生悲剧的最主要原因。
也许你会问,那些和黑社会有关联却生存着的其他人,譬如从头到尾都不亲自动手但沾满鲜血的boss,怎么可以一直存在。
片中的boss可能是最后的赢家,一次也不动手却坐收渔翁之利,不仅让小弟处理了眼中钉检察官,还把房地产生意的一并归为自己名下,处理了本该多分一杯羹的炳斗。
但是,其实他并不在黑帮界混,而只是和那些小混混有着点合作关系,说白了就是雇佣关系。
他们处理的事情,到最后不管怎样,都可以说和自己没有关系,只要混混们没有证据。
那个boss,是在现实社会中有着一定地位一定职位的人,人们心里不会将他和那些杀人雇凶的事情和他联想在一起。
他有着保护自己的手段,但是炳斗没有,那些混混们没有。
他们也就是一些小规模的黑帮,最大的武器就是匕首,一般出动时都是拿不伤性命的木棒铁棍,靠着人多会打的优势出去争地盘、决斗。
他们的本钱就是身体,他们的工资就是靠着那些外表光鲜却沾满鲜血的老板公务员们随心情发放的,无人保护,出了事情不会帮你解决,你解决不好一旦可能牵连自己,就把你解决了,你还不知道最后是谁杀了你。
炳斗就是那个被牺牲的人,他以前的上司是被他解决的,现在他也被自己的小弟解决,这就是现实。
这是小规模的混混,其实都称不上是黑帮。
真正的黑帮如果有着悠久的历史和明确的帮规,我认为是不允许这种小弟杀上头的行为的,否则黑帮老大有何威信地位可言,有何安全可言。
炳斗的那十几个小混混兄弟,说大不大说小不小,规定就是“一家人就是一起吃饭的嘴”,“就算肚子吃不饱也要把皮鞋擦干净”,这些炳斗心中理想化的准则,最终敌不过顶头上司的一句命令,敌不过那给他们发钱的,可以发更多钱的boss。
所以,他们毫不犹豫地背叛了炳斗,踏着他的尸体,成为了职位更高一级的混混们。
可以说,炳斗的死是无法避免的。
就算这次小弟们没有听老大的话杀了他,就算宗秀没有去找那个作家算账,就算作家以后没有将秘密说出去,以后也会有同样的事情发生,不管是信任了不该信任的人,还是天真的以为自己的兄弟永远不会背叛自己。
他对儿时好友的信任,他对恋人的专一,他对家人的关心,就像一个普通人一样,单纯可爱。
但是身处黑帮的环境,让他一次一次挣扎、越过法律的界限,越过他人的生命,没有拿到用生命拼出来的钱,却被自己身边的人所害,留下亲人的一无所知,爱人的无尽等待。
其实炳斗一直是没有人保护、没有人罩着的。
一开始还当着小弟的时候,出了事情,他以前的上司在决斗中不小心把对方一个人捅死了,顶头上司也没有罩着他,他只能找一个自己的小弟顶替自己进监狱,以游戏厅的经营权作为补偿。
后来杀了检察官的事情败露,boss也没有帮忙罩着炳斗,也是叫炳斗“自己闯的祸自己解决”,最后一威胁到自己的地位,马上叫另外的人杀了炳斗。
这根本就不是一个可以罩着别人的大哥,根本就是一个只顾自己利益而四处用钱利用别人达到自己卑鄙目的的小人。
但是他,到最后,却是最大的赢家。
在这样一个环境,没有人可以独善其身,除非你自己真正握有权利、地位、或金钱中的任何一样或几样。
哪怕是那个导演,在与黑社会有了交集的那一刻,没有人保护的他,只能成为被别人利用、摆布而毫无还手之力的工具。
这个悲剧,第一遍看的时候我有点无法接受。
不接受炳斗就这样突然的、毫无征兆的死了,第二遍看完,才发现之前电影中种下的种子,布下的铺垫,这样一个环境,所遵循的规则,就是这样,只是炳斗和我一样,从头到尾都没有发现,直到生命结束的那一刻,可能才发现,才悔悟,才气愤、才无奈吧。
这样一个对亲人对朋友对恋人温暖的人,虽然是被逼着干着杀人、催债、逼住户走的勾当,虽然是迫于生计的无奈,杀人的确该偿命,但是最不能接受的,就是被身边最亲的兄弟所杀。
万万没想到,害你的会是身边朝夕相处的兄弟,那个口口声声说着“一家人”的兄弟。
如果,如果,电影中炳斗的小弟中,有哪怕一半的人,和炳斗一样,把兄弟都当成“一家人”,也许炳斗的悲剧就不会发生。
不,哪怕有一个人想要上位,那么炳斗还是会必死无疑,另外,只要boss要他死,他就不得不死。
这样美好的幻想,也是不存在的吧——因为他们生存在“卑劣的街头”。
影片结尾,赵寅成(炳斗)回头对导演说,“一定要拍出黑帮电影的精髓啊”。
他不知道,黑帮精神的精髓,与他的信仰背道而驰。
【其实演员们演的很到位,很多小细节都为后面的情节埋了伏笔。
比如boss一开始信任炳斗的时候,每次谈话和蔼可亲面带微笑,后来知道炳斗没处理好事情,说话谨慎表情冷漠,一副担惊受怕事不关己的样子,和炳斗最后一次见面时,已经是决定不再与他有任何关系、划清界限的表情和不信任他的语气;炳斗决定去解决导演时和宗秀(他的贴身小弟)谈话交代后事时,宗秀闪躲的眼神和心虚的语气,已然为之后的背叛埋下伏笔;炳斗跟导演吐露秘密的晚上,说完故事后镜头切换到窗外雨中的高楼,和隔着窗户抽烟沉思的导演,那短短几秒的停留,预示着导演的思考和心中已然有了的计划;后面导演开幕时没叫炳斗,原来是怕炳斗看到了电影发现自己的背叛;最后一幕导演和boss、宗秀喝酒,宗秀进门的那一刹那,导演的眼神,已然知道了炳斗位置被替代,也就是被杀了的事实。
】
电影《卑劣的街头》,韩国黑帮的故事,讲述了一个名叫金炳斗的混子的黑帮之路,剧情不乏杀人恐吓等,也有残暴的械斗场面。
对于主角来说,从他杀死自己的老大到他的小弟杀死他,无数个镜头重复上演,不同的是在这一幕血腥中身份的转变。
自始至终残忍与痛苦相伴着,背叛与情义纠缠着,这是一个悲剧。
生活在社会底层的人,在这一条刀尖上舔血的路上讨生活,金炳斗穿着西装,外表上文质彬彬,只是当他生活窘迫无以为继的时候,他的老大却没有给他应得的一份酬劳,也没有对他伸出援手。
于是在大boss的示意下,金炳斗解决了社长的心头之痛,也因此对相哲老大动了杀心。
毕竟先下手为强,于是在浪漫的婚礼现场,他杀死了相哲老大。
自此风生水起,小时候喜欢的女孩送给他一棵幸运树,他的霸气权力金钱都在增长,当然,这一条布满泥泞与血腥的路上,他也越陷越深。
心有猛虎,细嗅蔷薇。
他喜欢的女人是活在阳光下的,而他却是暗夜里杀人放火的恶魔。
他的好朋友珉浩是落魄的导演,珉浩要拍一部黑帮电影来证明自己,他把金炳斗说过的故事,黑夜里含着血泪的倾诉表现在荧幕之上,电影大获成功,金炳斗却惴惴不安。
他天真的以为不会被出卖,事与愿违,黑暗的现实打破了对友情的美好期许,在珍贵的生命面前,人们更在意的是自己。
久远的回忆怎比得上光鲜的成绩,朋友一家人的诺言怎比得上万人称赞的夸奖!
在友情与规矩之间,一着不慎满盘皆输。
他的处理后事,被亲手带起来的小弟宗秀毁了全部,因为宗秀要成为新的老大。
金炳斗的死亡方式是他对别人施加的方式,报应轮回,终于应验到自己身上。
一时之仁,含恨而终,死不瞑目。
又一次黑吃黑,开始了下一场剧情相似的背叛与残忍。
这是韩国的黑帮。
这是黑暗的社会。
可怜的人在寻找生路,只是四周好似弥漫着散不开的浓雾,阻挡着找寻希望的通路。
一条路走到黑是不得已的选择,以悲剧开始的故事注定了以悲剧收尾。
他消失的无影无踪,不会有人找到他的归宿。
这一抔黄土掩盖了所有的痕迹,他努力过奋斗过的故事已然成为燃尽的灰。
是啊,故事永远都是虚构的。
《生存啊生存---韩片二部》《卑劣的街头》+《海雾-怒海沉沦》大概可以呈现一些韩国电影的特色,也充满了韩国电影发展印痕。
这个分裂为南北的国度,太多的国民性不得不设防、警惕,由此,社会产生一些暗影,完全正常,也可说需要吧。
《卑劣的街头》,其实卑劣的,何止是街头呢?
每个混混都有当老大的欲望,不也是常态化社会的某类写照?
而行为“出界”,不止是片中导演之行为,也是其社会整体行为,产生“出界”,或者可能“出界”的描述吧。
《海雾-怒海沉沦》,以2000年为背景,描述经济不景气下,韩某些渔民为了生存或者想改善生存,将另一群为了生存或者想改善生存的偷渡者引往理想之地。
可惜,海上不仅有海雾,还有渔舱气体泄漏,面对重大事故,领导者(船长)不是纠错,而是灭绝、毁尸。
非正常化处理的结果,带来的就是更大悲剧---怒海沉沦,仅余二人登岸。
总之,生存是主题,求生存是本质,获得生存,其实也是影片制作者的需求。
生存啊生存!
7.0分。
兄弟一家人,但将黑社会看得太义气以致全情投入就是你的不对了。小资情调的初恋相遇,电影梦想的一骑绝尘,插在恶杀的黑水中显得俗而艳美。利益集团的重新苟合,是人的工具性使然,老板下大棋不会滥杀才子。你手段不狠,洞察不足,心肠太婆妈,所以死得很忧伤。但能活在众人脑海,也是江湖精髓的达成。
有一些卑劣,有一些悲伤
黑社会真像双面人阿 说讲道义的也是他们 背叛的却比谁都快
没啥意思
走上这街头就再也回不了头
突然觉得赵德培的「如果你走进我心里」 好悲情
感觉让人很有真实感的黑帮片,只是结局开演半个小时就猜到了....
比起《上帝之城》来,差 n 个档次,bug 多的不想吐槽。真这样,第一个死的是老大。
尽管都是些已然有些流俗的黑帮戏码,但各种元素整合的不错,叙事也算流畅精彩。3星半。
非常喜欢赵仁成的表演,完全没有《巴厘岛的故事》的影子!
狗血啊狗血
文人与武夫皆不可信。
你要成功只需要记住两点,你需要谁;他需要什么。
男猪脚必死定理
出来混一不要轻易相信人,二不要说实话,三不要有家人。
全篇唯一的能看大概就是赵寅成的那张脸了
又臭又长,完全是用偶像剧的逻辑在支撑。最后那个二流导演竟然得到了老大的重用,导演,你也太能意淫自己的职业了吧!男一号曾经对那个二流导演说过,“要拍出黑帮精神的精髓!”,导演,不知你丫听见了没?!
黑帮人事运转:小弟捅大哥上位,然后小弟再捅大哥上位,最“讲”义气的团体,往往最不讲义气。
那时赵震雄还没红,晋久最后干死了赵寅成,赵寅成电影里的确帅,那个记者有点多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