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的时候有没有人问过你长大了想干什么?
反正我妈我爸我姨妈我们家邻居我姥姥家邻居我同学家邻居都问过我。
第一次回答的时候,人生乐趣还停留在舔鼻涕的我瞥了一眼楼下,看见了一家美容院于是就说我想当美容师。
我妈自然是气了个半死,哀叹了一整个下午。
后来稍微长大了一点,再怎么缺心眼也有了那么一点点心眼,再被问及长大想干什么这类的话题我都会一脸认真地说,科学家。
哼哼,结果自然是好评如潮。
当然了,故事的发展并不是我现在功成名就手握几个五颜六色的试管穿着白大褂顶着爆炸头准备去领诺贝尔奖。
事实证明我对理科一点兴趣都没有,大学选了倒霉的日语系。
我还记得录取通知书来的那一天,我爸问我,你毕业了想干什么?
我想这个时候如果再说科学家肯定是没法过关了,于是想了一下说,呃...翻译?
我爸有点失落。
直到现在快要毕业了我爸才跟我说,他特别希望当时我说的是外交部一类的。
我想如果良良是活在我们家,大概早就不想开鬼屋了。
我爸会天天跟他说,如果你将来学历还没你老爸这个硕士高那你还是甭学了。
我妈会跟他说,鬼屋是啥?
赶紧看书。
最一开始我以为故事只是单纯围绕良良想要开鬼屋,被众人嘲笑之后还是开成了,最后还跟女主角发展出一段傻逼纯美恋情之类的。
但如果真是这么简单的故事我就不会写下这么一大堆闲言碎语了。
想开鬼屋的寂寞男,没长小脑的怪女人,被阿姨性骚扰的老好人,抑郁之后找到了音乐同好女友的老爸,脸丑心善的陶器修复师。
每个都是个不太正常的怪家伙。
但是没人想要去改变他们,或者说,没人能改变他们。
他们就那么别扭地奇怪地活着。
后来木村跟田中两情相悦怪到一块了,剩下良良和老好人郁闷难过。
很多正常人经历好友变情敌可能会一直纠结老死不相往来,但是良良带着他那个恐怖道具跟老好人和好如初。
毕竟他们都是怪人,怪人有怪人的生存法则。
俩人还结伴蹦跶到奈良去找那对怪人夫妇。
对,怪人有怪人的生存密码,你去拿正常人的逻辑去套就肯定打不开那扇门。
那扇门里有良良的半颗头,有木村现实主义画风的画,有老爸灌录的CD。
良良可能一辈子都开不起来鬼屋,开起来也可能倒闭。
老好人可能还会继续有阿姨B阿姨C阿姨D来骚扰。
怪人的路可能永远没办法走得像正常人,那些正常人会有的烦恼和嫉妒也永远不会来骚扰怪人。
在怪人的绝缘世界里永远不会有那些指手画脚的傻逼,哼,自己都忙着怪自己的呢。
所以,在保持自己安全无害的前提下尽量伸展自己的每个细胞,就算他们有的是三角形的,有的是九边形,有的是奇奇怪怪形的。
只顾伸展就行了,别怕吓到小朋友。
因为我们可以吹泡泡压死他们哟。
(但是要注意之后找上门的家长。。。
)你活得再怎么奇怪都没问题。
因为这个世界你总会遇见你的同类,他们以他们的奇怪法则活着。
你们不会像那些自诩正常的人类一样互相干扰互相指责。
你们会用奇奇怪怪的触角去沟通交流并且坚持奇奇怪怪。
而且就算这样也完全没问题。
在这个凌乱的世界里,每个人都有自己的生存法则。
下次再有人来问你以后想干嘛,明年想干嘛的时候你大可以跟他们说,来我屋子看看你就知道了哟。
然后给他们看看你屋子里收藏的十岁儿童粪便的照片或者最近出炉的老大爷嘴角味儿的枕巾。
对,这样也完全没问题哟那么,我该什么时候告诉我妈我其实一直都想当那种最二的搞笑艺人呢?
《全然大丈夫》(Fine, Totally Fine)是一部平易近人的轻喜剧。
以戏论戏其实不算很出色,论疯狂怪鸡远不及《无厘头森林の第一次接触》(Funky Forest-The First Contact/ナイスの森The First Contact);写懒洋洋的庶民风味,加戆男遇美女心泛涟漪,亦不及很多年前竹中直人自导自演的《等救火的日子》(Quiet Days of Firemen/119)。
戏不过不失,之后看电影的官方网页,觉得最棒还是电影配乐,很舒服,不是很戏剧性的那种教人神经紧张的电影音乐,忍不住到日本HMV订了原声唱片。
剧情有点薄弱,谈谈几位主角吧,都是过了做偶像派或做不成偶像派的实力派演员。
男主角是陆军装短发戆男荒川良良。
我对他的第一个印象,来自田中丽奈主演的《Drugstore Girls》(ドラッグストア・ガール),之后偶尔都会见到他出现在日剧和电影,都是演一些傻戆的配角。
这次是那首次担当男主角,都是傻傻戆戆,一味搞笑。
女主角是木村佳乃。
木村佳乃出道时走纯情玉女路线,人称有松隆子的影子,当年理所当然的亦成为松隆子宿敌。
如今木村佳乃已年过三十,但风采和魅力犹胜当年。
她在《恶女花魁》演冷艳霸气的“资深”花魁,在《蝉时雨》(蝉しぐれ)中演古装民女,在《寝ずの番》(A Hardest Night)演弹三味线的豪爽妻子,又在电视剧中演邓丽君,角色形象比以前当青春玉女时多变,也愈在愈有演技。
(相反,松隆子就真的有点不复当年。
)这次木村佳乃在电影中饰演一个做事笨拙、经常啖着狮子狗鱼蛋卷(竹笛)、喜欢用录音带播着雨声然后作画的自闭宅女。
第二男主角是西装一道的冈田义德,他样子有点像真田广之,不过身形比较小,看上来也比较善良单纯,常有剧演(最近的《笃姬》他也有参演),却好像没有一部令人印象深刻的代表作。
我最深印象的,反而是由电玩游戏改编成电影的《心跳回忆》(ときめきメモリアル),他凭这部“纯爱”片获日本奥斯卡新人奖,同年木村佳乃亦凭《失乐园》获同一奖项,已经是十一年前了。
当时藤崎诗织一角由初出道的的吹石一惠担演,跟木村佳乃一样,现在成熟了更美,是脱离偶像行列后风采更胜当年的女演员。
《全然大丈夫》的几个主角年近三十,有点一事无成,与主流社会格格不入,看起来像长不大的孩子。
荒川良良在个园丁,一天都晚想着吓人的玩意,和几个朋友拍无聊录像。
冈田义德是个在医院当庶务的小主任,人品好但却不够野心。
木村佳乃有绘画天分,不过却不太懂跟人相处和谋生。
在讲求效率的日本,他们虽然没有太大问题,但也足以成为主流社会以外的边缘人。
电影的名称“全然大丈夫”,意思是完全没问题,绝对OK,其实颇有自我麻醉和讽刺的味道。
说回那电影原声音乐,是由一队叫E Komo Mai的乐队主理。
四人乐队玩的是夏威夷音乐(难怪如此优闲),当中有两支Ukulele小结他、一支Slack-key结他和一支Wood Bass组成。
原文刊于:http://blog.age.com.hk/archives/771
照男喜欢用恐怖的东西吓唬别人并一直以此为乐。
自己真正接触干自己好似信仰的鬼行业之后,却完全被吓退了。
男b对于别人的态度总是恭恭敬敬友友好好,内心埋藏着自己真实的想法。
他们都喜欢这个表面行为怪异的木下,用尽自己各种的方式去表达自己的喜欢。
这种喜欢可能就是像喜欢物品一样其实是没有感情的,只不过在人身上可能会得到一点的回馈,但其实 你只不过是喜欢 跟喜欢物件没有什么区别 甚至 争得多年朋友因此大打出手到底什么是爱呢我知道你喜欢画画,给你买套最全色彩的颜料 。
亲手为你做一份可口的小豆粉汤。
全然不是你还不在用自己的方式去喜欢一个人 这都是你设想的喜欢啊 表面饱含心意 其实,充其量得到 喜欢的回应罢了。
红面男亲手为木下做了她心爱的鱼浆卷 亲手为她包草药。
他的行为这么亲切、细腻真实 完全没有强行流露出来喜欢的感觉。
我看到木下一生气扔掉红面男亲手为她做的鱼浆卷把刚修复好的花瓶砸碎时,想红面男蹲下之后会是什么反应呢。
沉默半响,“要一起去奈良吗”觉得自己突然领悟了,曾经自以为的那些爱不过是掺杂着个人爱好的喜欢并上升到了极高的自我高度。
你爱她吗?
好好反省一下吧 起码不要再自以为是了..
温柔宽厚的小喜剧,对怪人和失败者的安慰剂吧。
所有正常人都能轻松办到的很多事自己就是不行,费尽时间与努力去做的很多事是会被所有正常人笑话的怪癖,其实谁不是这样呢。
导演没有说坚持到底,就是胜利的成功法则。
只是轻轻巧巧地说了句:就这样好了,大丈夫。
•类似于三木聪的《转转》,本片也是一部平易近人的脱力系喜剧。
三个年近三十的迷惘男女,因为彼此的相遇而使人生发生了变化。
A 男 - 二手书店老板的儿子,好高鹜远,以自我为中心,像是技安(胖虎)一型的人物.但他却有一个坚定的梦想要开一个世界上最可怕的鬼屋。
B 男 - 和A男一起长大的换帖兄弟,有正常的工作,同事间的风评也不错,看起来是个有为的青年.但总是为了讨好别人而压抑了自己真正想法。
C 女 - 外型清秀,也很有自己的绘画天份.但却因手的不协调症而无法与社会及外界做良好的互动与沟通。
这类的电影都给我一个感觉,电影好像就是从生活中截取了一段呈现到观众面前,没有什么具体的情节(或者可以说是情节较淡)。
一个不像开端的开头,还有一个并非结局的结尾。
这样有一个好处,更容易贴近观众,更易让人明白剧中人的情感。
片中的喜剧也非爆笑,而是属于默默微笑那一类的,看完之后会有一种很有爱的感觉。
先来说说A男(他是本片最大的看点),一个年近三十的男人,房间里还摆满了吓人的模型和道具。
不时还要拍一些恶搞整人的录像,并以此为乐。
在朋友和同事眼中,他无疑是个怪胎。
这样的人也用梦想,就是要开一个世界上最可怕的鬼屋,还对朋友说:“我不是为了好玩才这么做的,其实,这是工作,我现在所做的一切都是试验”。
之后,他向叔叔提了他的想法。
可叔叔的一句“你曾经从生活中积累了什么吗?
”却令他一时语塞。
的确,像很多成天说着自己梦想,遇难又会退缩抱怨的人,他也是成天说着自己编的恐怖故事,以为这就是在完成梦想,其实只是在麻痹自己,永远都在尝试,却没有真正意义上的完成的事。
接着来说C女,她有手的不协调症,帮人拍照却因手抖而摔破了别人的相机,无法顺利的打开包装盒,不会做纸箱,甚至连按电梯按钮都会骨折。
这样的人注定不能很好的融入社会,不能很好的与他人交流沟通。
看到这样的人,你不禁会想:她该是过着怎样的人生啊。
其实本片中她也并没有太大的变化,只是因为认识了A男,继而又遇上了自己的心上人,并最终在一起。
不过此女有一个怪癖(在我看来),喜欢听雨。
她把雨声录下来,在房间里听。
有人说这是部三十岁以前应该看的片子。
这样的片子看多了会有上瘾的,不太在乎具体的情节,只是为了体味别人的生活。
这或许就是电影的好处吧,有人说:“自从有了电影,人生就增加了三倍。
”
完全没问题:温暖如春让我想想看,中国哪个演员可以和荒川良良一较高下,要论无厘头张达明和吴孟达都不成问题,但是他们并没有荒川这么鸭蛋的脑袋,也没有那种浑然天成的受气包放空状态,影片中那些非常具有拍卖价值的恶作剧玩偶看起来十分之邪恶,这大都因为采用了荒川造型的缘故。
日本很擅长拍这种治愈系电影,单相思维,匪夷所思,手段果敢,极端强烈的无意识透露着意味深长,偶尔尴尬,发窘,纠结,偶尔会心一笑。
如果你甚至觉得悲哀,大概你是一名心理疾病严重、思想复杂、攻击性极强的人,请你远离我等脆弱的人类。
片中舒缓闲适的音乐让人感觉温暖如春,一切都以一种令人不觉得过分的尺度进行。
荒井并不理解亦不关心父亲的生活,毕竟30岁了却一事无成,生活围绕着幻觉般的“鬼屋”理想而陷入低谷,所以当一家人听到流浪的父亲和一个看起来有些呆呆的女子在沙滩边弹唱的大米之歌,会无所适从。
当然荒井并不像自己想象的那样,即便他如此擅长恶作剧,却无法主宰他内心对鬼怪的恐怖,这使想要以搭建鬼屋为职业的说法成为一句笑谈。
倘若以这样的眼光来审视自己,又何尝不会顿觉失落。
“跟你儿子学学啊,英太郎,当你是个白痴时,生活会更有趣些。
”但是父亲还是被自己儿子卧室里面恐怖的玩意吓坏了,又或许更多的是迷惘,因为两代人太不一样了,兴趣,表达自己的方式,这些皆令他感到生活如此乏味,于是他将儿子送给自己的幕府模型黏贴成一种类似达利作品的模样,随后便伸开双臂,放松,延铁轨前行,开始了一个人的旅行。
片中的人物除了不同的台词,还有应景的反映之外,大都处于和英太郎相似的麻木状态,与周围的环境并无交流,甚至成为环境本身,这样的状态令影片更像是风光片,讲述一个平静但是怪异的故事,讲述一些平凡但并不止于平庸的人。
当老妇人在女子的蜡笔画中看到自己的时候,内心一定是充满了幸福的,这令她最后的时光充满了存在感,音乐适时响起,他们跳起怪异的舞蹈,这一切像是一种久违的仪式,久远得令人不适。
暗恋女子的木村后来在店中挑选了一套蜡笔,而非什么其他露骨的信物,荒川则不一样;街友将同胞的过世说成“更好的住处”;小女孩凝视着脸上有大片胎记的手工艺人不发一语,最终给了他一粒糖果;木村发现上了年纪的清洁人员在上班时喝酒,面对惶恐而俯身的员工,他闻了闻,盘腿而坐,放松地饮上一口,像两个朋友坐在一起;当荒川因为吓唬侄女而被姐姐削了一顿,亦曾小声嘀咕“怎么每个人都有心灵创伤啊。
”,后文也没有对这种情绪大肆渲染,只是任其成为他心中对他人世界的不解;暗恋木村的女同事虽然被一再敷衍,却并没未恶言相向或是采取报复,只是在发现他喜欢一个病人之后,说“还好,松了口气,原来你是喜欢女人的。
”;主管并未在女子几次因行动不协调而出事故后大发雷霆,而是平静地阐述事实,等待她自己做出选择;如何去展现年过半百的父亲陷入了爱河?
影片只是通过他寄来的明信片来进行猜测——这些都是对平凡人物发自内心的尊重,也是对观众的尊重。
很遗憾,如今越来越多的影视作品急于表述自我,当然,也仰赖观众的配合。
“你的生活有经历些什么么?
”“我的生活?
”“是啊,有没有真正完成一件事,为此甘愿一直尝试,直到生命终结。
”“大概不是吧。
”“那就把他展现出来,然后你需要多少钱,我都会给你。
”在荒川用心写就的商业方案被否决之后,大伯并没有采取单纯撕掉方案的方式来打击他,而是将一把纸屑魔术般地化作一叠钞票撒了一桌,告诉他做事情应该像这样让他惊讶才可以,年轻人如果没有热情没有力量是无法发展的。
这段对话语重心长,每一个观众都应该能够了解个中深意,但影片并没有如励志片一样让一个庸才从此觉醒,反而促成了荒川的放弃,这也是更为接近真实的一面吧。
荒川并没有因此而抑郁,即便后来喜欢的人和别人搬去了奈良,他也没有悲观,而是像从前一样没心没肺,平淡,安宁,用这样的影像来表达宠辱不惊,用略有非现实的人物治愈现实生活中过得并不幸福的人,大概这就是善吧。
成功,从而拥有不一般的生活是每个人向往,但究竟有几个做到,《全然大丈夫》便是这样一部作品,温和,离奇,甚至有些无法不切实际,但是充满关怀与宽容,这是和国内电影人热衷的边缘人文之惨烈截然不同的观念。
如何真诚地表现关怀,如何客观地认识众生相,如何维护你作品中人物所剩无几的尊严,方法不是唯一的,你可以有自己的选择。
最后原本应该是情敌的三个男人挤在奈良的小屋里面,互相说话,天色晚了便躺下来,木村问起曾经在女子住处听到的那盘录了雨声的卡带,她便拿出来消解寂人的安然。
满屋手工艺品,此时亦多了庸才荒川一幅简笔画。
“谢谢你。
”“为什么?
”想了很久,却又说不清楚。
我今天所有的只有大米我煮的只有大米旁无他物没有味噌汤上面什么都未撒米饭,吃起来多么甜味道胜过嚼口香糖这是大米的力量并不是所有的人都会喜欢这样的歌,但你一定不会忘记,欣赏这部电影的朋友。
2008.12.14
一开始我以为会是和福福庄的阿福一样的喜剧,看完确让我感到满满的悲伤。
我的视角看到这部影片所体现的活出自我这一主题,照男一开始是最活出自我的一个角色,所以他总是快乐的。
男2活的憋憋屈屈,照男父亲已然麻木不仁。
然而随着影片的剧情的推进,每个人都有所变化了,照男放弃了自己梦想开始逐步规矩的看店,开始对自己是否是正式工有了意识,男2也开始为追求自己的幸福而努力,照男父亲更是彻底方向包袱前去旅行。
不过生活是现实,最终大家都得回归生活,照男父亲仍然得照顾自己的店铺,男2开始和老家伙一样馋上了酒。
倒是女主遇到对了人并且跟随自己的心随他而去,获得相对的幸福。
人生啊,能活出自我不顾旁人那真是完全没问题的快乐。
,有多少人可以完全没问题。
似乎没有故事。
却能勾起我很多对故事的联想。
或者说,回忆。
我不是愤怒青年,所以尽管我排斥日本但并不拒绝日本文化。
因为很多文化只有在日本的大环境下才能催生。
当然,如果这算文化的话。
日本有钱,日本人也有钱。
古人说饱暖思淫欲,其实是在说有钱之后的价值观会发生改变。
比如日本的视觉系,我一直认为那是吃饱了没事干的产物。
包括这部电影里的几个主角他们也是日本经济高度发达后的变异体。
社会的边缘群体。
非主流群体。
理想主义色彩浓厚的成年人。
Kidult。
我试图定义他们所扮演的社会角色。
却发现这本身就是一件难事。
因为事实上他们并不只有一张面孔。
想盖世界上最好的鬼屋的有志青年也是一个胆小鬼。
一个人人都说人品好的老好人自我评价是烂好人,一个悲观的怀疑主义者。
天赋异禀的绘画者却又是一个手脑不协调的宅女。
这就是人们歌颂的三十而立吗多么沉闷。
如果可以,我情愿将日子像唾液一样吐出去。
我情愿像个小孩一样逃避责任。
我情愿相信他们都是快乐的青年。
一个好的世界里,在其中的每个人都可以如期所是地活着我的意思是现实主义者凭借他们的现实主义而梦想家凭借他的梦。
他们都是梦想家对生活充满希望,又对周边那么渺茫。
导演的幽默感串起了所有片段的情节,让你舍不得他们改变,因为你太想看他们继续出糗跟犯错,好让你笑得比刚才更大声一点,虽然有些桥段稍微有点夸张,但那都是不为过的玩笑。
谁叫在这样的社会,这样的世界里,天真是需要付出庞大的代价,特别是不知道怎么改变的人,只能对他会心的一笑,也许我们还需要他们的存在,扮演好他们的角色,来维持这极度不平衡的世界。
个人很喜欢爸爸寄回来的明信片,以及木下明理从一而终对绘画的喜爱,就某方面来说,那种执着,比什么都还要强大。
演的都很好,MS只有日本才能拍出这种奇怪又不矫情的电影,无聊的很真实而又莫名的搞笑。
佩服编剧的想像力,无聊的人很边缘,而主流的生活更加无聊。
不知道为什么,很喜欢他们呆、愣、萌的样子。
荒川良良 木村佳乃
也想有这么个书店,遇到良良这样的阿后和女神这样的同类,然后一起烤鱼浆卷吃
真的没关系吗?
3.5吧 丧得我都笑出了声,哈哈哈哈哈。到后面还挺治愈的,そんな不器用なわたしにも好きな人に好きになってくれるから、あなたにも全然大丈夫だよって伝わってきたようにみえる。人果然还是会选择能欣赏自己最重视部分特点的人。
中间被吓到。。。结尾很温暖
很好 笑点都不是笑点
脱力系喜剧最高作。可惜导演似乎只有这一部长片作品。
有点三木聪脱力风格又有点像《大人物拿破仑》,废柴也是有自身的价值所在的!
世界上有这种这么多傻瓜集合在一起的地方吗?
讲真……日本喜剧真是一如既往的……晦涩啊……脑洞开的太大了……脱力系和小清新的中和……平淡,荒诞,简单,以及天然呆
挺无聊的
太日本了!
片尾曲太神了
怪人频出的日本
细腻的搞笑
没问题没问题,一切都没问题,是一种态度。面对主流审视下的失败定义,自身做出的一种反抗,以不那么恶毒和残忍的观念去消解烦恼和负担。不管是工作还生活,都有观念的渗入。
那个下雨的卡带我也想要
全然大丈夫..
怪癖咔,天然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