拿着包子,我忽然明白,原来有些东西,没有就是没有,不行就是不行,没有鱼丸,没有粗面,没去马尔代夫,没有奖牌,没有张保仔的宝藏,而张保仔也没吃过那包子,原来愚蠢,并不那么好笑,愚蠢会失败,失望并不那么好笑,胖并不一定好笑,胖不一定有力,有力气也不一定行,拿着包子,我忽然想到,长大了,到我该面对这硬绷绷,未必可以做梦、未必那么好笑的世界的时候,我会怎样呢?
——麦兜
"肉不琢,不成饼"麦兜兜说的这句话灰常灰常有深意。
就是说,即使是一块牛肉,也应该有自己的态度,要慎其独,要善其身,要知道精彩的人生不能只有精肉,还要有适宜的肥油做调配,有雪白的肉筋做环绕,并且还要掌握跳进煎锅时的角度,姿势,以及火候,才能最终成为一块优秀道地的西冷牛排恩恩就是这个道理
我喜欢一部电影,总是因为能够在里面找到一些感动我的细节.这确实是拍给成人看的动画片,至少我这么觉得.我不认为小孩子会喜欢那个麦太关于纸包鸡鸡包纸的故事多过多拉a梦. 不过有时我想到自己离小时候越来越远,我开始变得不理解小孩子的想法,不了解他们的快乐时,我会觉得害怕.所以我常常会看天线宝宝来缅怀我的死去的童年,尽管我都不太懂那到底在讲些什么. 当我看到麦兜的童年故事时,我常常会觉得感慨跟感动.妈妈骗他去马尔代夫那一段,也许是每个小孩子的共同经历吧,只不过形式不同而已.在麦兜的眼中,妈妈像个女超人一样每天忙来忙去.最有趣的是导演还把这一段做成像打斗游戏闯关一样,而主角就是妈妈,背景就是香港的街景.我想这也是众多香港市民的生活写照吧.我也很欣赏麦兜的执着,哪怕是关与鱼丸和面的执着.麦兜去学抢包山那一段实在搞笑,不过搞笑背后给我留下感动的是麦兜说的他学抢包山是为了妈妈那句话.跟其他动画片不同的是麦兜几乎是一部很写实的动画片,没有那么美好而梦幻的结局.麦兜也没有想做成什么大事,他想当的只是OL.他们一家在圣诞节终于吃到了火鸡,但吃到最后成了恶梦.我们每个人的童年也就是这样平凡的度过的吧.所有的美好的要求大多都会被妈妈兑换成根本与我们的初衷不一样的东西.我们都是平凡的小孩,可是妈妈却希望我们能够样样拿第一.然后忽然有一天我们懂事了一些,我们的愿望就变成了考大学跟当OL了......所以这部电影也算是给了我们一个怀念和微笑的机会.
片子一開始,我腦袋裡就自動冒出一個副標題:動畫小豬版的《我城》。
這樣說,我想愛看電影的前輩作家西西一定也會同意吧。
開場的塑膠盆飛呀飛,穿過某街某道在某路轉彎,或是越過某某建築來到某某地標,這是敘事者立刻與觀眾互通的熟稔默契,一種美好私密的親近,感覺隔閡又羨慕的我只恨自己不熟識這個城市,無法隨著鏡頭與旁白即時在腦中繪出3D甚至4D地圖──這裡說的4D是指某些人事物除了物理現實、地理座標之外的歷史與意涵,以及最重要的是,它們在我們心中曾經投射出什麼樣的光影。
集體記憶或許是個不脫翻譯腔的新名詞,換個沒那麼高深玄妙的說法就是「共同的記憶」;這種記憶在一個、一群、乃至一代人的經驗和情緒中佔據多特殊的地位,只消看某陣子網路上傳之不已談之不已的六年級童年卡通零食,或者念念不忘學運、時時感嘆懷舊的五年級(更確切的說,是城市的、偏台灣北部的、如今多處在中產階級或更上端、特別是跟藝文圈有關係的某批五年級)就知道了。
我承認,我有種「電影旅行錯綜情意結」,看了《中央車站》就好想去巴西,看《樂世浮生錄》更超想去古巴,看過令人如墮五里霧中的《三輪車夫》除了想去越南,還欣羨起越南女性簡潔飄逸的傳統「襖代」(所以看到荷莉杭特在《鋼琴師和她的情人》滿地泥濘裡拖著裙子的狼狽相時,我疑心紐西蘭觀光局會不會向珍康萍提出抗議)。
《麥兜故事》在我身上引發的症狀則略有不同,比方說,我突然很希望自己識聽識講粵語,雖然我父親就是廣東人而我從小就覺得這種方言很吵,讓人一點都沒有學習欲望……(呃,各位香港網友別罵我啊,畢竟人都有年幼無知的時候嘛……)當然,這跟吳君如與黃秋生精彩之至的聲音演出大有關係,還有為細路仔麥兜配音的李晉緯也十分清新出色。
在其他專業部分,如虎添翼的音樂不用說了,已經有獎項為證;動畫我是絕對的外行,但是繪製出來的畫面竟能如此傳神又深刻地捕捉香港這個城市的質感肌理──那種小市民大排檔的、鴿籠高樓滿街招貼的、最家常瑣碎的、混亂逼仄卻又親切實在的生活──實在是,不知怎麼形容,只能說好靚好犀利呀!
於是,你就也能了解片末彩色的「100%香港製造」字樣中的情感與驕傲了,就像片中最可愛溫馨的片段:麥太帶著小麥兜去他魂牽夢縈的「馬爾代夫」一日遊,那種童稚的天真快樂(和媽媽的努力用心)是沒有地域界限的,但那高高直上青天不輸給飛機的纜車和充滿驚奇美景的太平山,確實是獨獨專屬於香港的啊。
很少欣赏影评,但是在我的电脑里唯一存着这篇。
你真的好象这只猪2002年11月12日22:20:50 飘散的烟 我没有想骂你,不过,你真的真的好象是这只猪。
如果你的妈妈在你出生之前也曾为你萌生了种种幻想:比如你将智慧过人、靓仔如周润发、梁朝伟,或者事事好运、或者……只要能自己的事自己应付就好了,那麽,我就没有说错──你就是那只猪,一只从胶兜里“啪搭"一声掉在麦太太肚皮里的猪,所以他的名字叫“麦兜"。
你的妈妈一定也象麦太太一样能干,厉害,“一个女人能背起整个世界。
"虽然麦兜只是一个资智平平,甚至蠢蠢的儿子,但如果算命先生口出“真言",麦太也会暴跳并拳脚相加。
虽然辛苦地信奉“多劳多得",但作为单身母亲,麦太也知道:什麽时候才能依靠打拼而发财?
在梦里罢了。
她甚至不能满足麦兜对马尔代夫的向往──那个座落在印度洋上椰影婆娑,水清沙幼的世外桃园。
你敢保证没有一个童年的梦想,因为不可能实现而成为现今阴天时节的永远隐痛吗?
那麽,你还不如这只猪。
电视里无所不在的旅游广告给了麦兜童年时代最大的梦想,而麦太母性的心软和“智慧"则成就了麦兜儿时最快乐的一天。
地下隧道当机场,空中缆车当飞机,香港的海也可以用来潜水,只不过麦兜叉到的是自家冰箱里化冻的鱼,麦太说,当天去当天返才够精明,麦兜对此深信不移。
麦太一路的精心掩饰,让麦兜的眼睛笑成了两弯细线,而快乐,是妈妈能够给儿子最多的礼物,谁又能说不是最珍贵的?
那个遥远的,能够任你撒花的乐园还记得吗?
是公园的草坪?
田野?
大概还少不了女教师年轻漂亮的脸?
所以你无异於这只猪,因为对於麦兜来说,那是一个称作春田花花的幼稚园。
唱歌好象王菲、或者陈慧琳,但却很迷糊老师Miss陈,经常忘记点麦兜的名字,而操著浓重潮州口音校长,唯一让孩子们听得懂的一句话就是:“小朋友,你们这个学期的学费缴了麽?
"校长开得茶餐厅里不是没有鱼丸,就是缺了粗面,但这又有什麽关系呢?
就象孩子们唱歌一边跑调,一边还是照样惹人怜爱。
无论你现在是多麽平凡,又是多麽甘於现在的平凡,但总会有一个时期,你曾相信自己是不平凡的,正如同珊珊拿了奥运金牌之後,香港所有的父母和孩子们都坐不住了一样。
一贯死蠢的麦兜想去长岛而错上了南丫岛,却误打误撞地找到了狗仔队都找不到的黎根,但诞生过周润发的南丫岛最终也没有成就麦兜的帆船梦,他只学到了注定失传,且毫无用处的绝技“抢包山"。
不知是不是黎根那只粗过脚瓜的小腿让麦太想起了麦兜的爸爸阿炳的原故,反正麦太打消了让儿子退师的想法,返回家里凭借著快译通给奥委会主席写了一封“正宗”的英文信,以一个母亲的身份强烈要求将“抢包山”加入奥运项目,只因为她有一个很了不起的儿子。
所以,要记得,无论你是实际上是多麽平凡,在妈妈的心里却是另外一个样子。
於是,爬在组合柜上流泪的麦兜也决心学下去,仅仅是因为妈妈,学下去。
你是不是也和麦兜一样,在某一次的流泪之後才明白:这个世界上,有太多的事情我们是无能为力的,希望、失望、再希望、再失望,没有个尽头。
虽然你的身体会长得粗壮如猪,但不一定有力气,虽然最终你的脚瓜也会象麦兜师傅一样粗,却没能力支撑一身的负资产。
妈妈最终也会离开麦兜,烧她的那天,空气里弥漫著打折火鸡的味道,让麦兜感到亲切。
於是他想,只要海水打在脚瓜上的感觉很好,就可让自己快乐起来嘛。
别跟我说这是发生在香港的故事,别跟我说你听不懂影片中粤语的幽默,别跟我说这只是草根阶层的穷欢乐,当你因寂寞而遑遑不安的时候,是不是和麦兜一样聪明呢?
还说你不是这只猪。
飘散的烟/2002年11月12日
开始看以为只是搞笑的故事 可是看到后面才发现有更深的东西要表达 我想也许我们都是麦兜 在妈妈心中很大很大的麦兜很喜欢有欢笑也有温情
对麦兜的形象和春田花花幼儿园的称呼再熟悉不过,但今天才完整地看了动画片……看到那个爱幻想的小麦兜觉得很像自己,对那个蓝天白云、椰林树影、水清沙幼的马尔代夫神游特别有共鸣,因为那也是我曾神游了好几回的地方……但看到结局处又生出了几分悲凉,小麦兜因为有剽悍大条、神经慈爱的麦太庇护着,童年是幸福无忧的;但长大之后,现实的磨砺已经让他少了那些单纯幻想以及简单生活带给他的平凡幸福。
是的, “蠢”的人没什么好笑,特别是努力的“蠢”人更没有什么可笑的。
麦兜 矮矮的胖胖的,很平凡,也不聪明,和他的妈妈麦太太住在一起!
对于麦兜的故事印象中记得更深的是春田花花幼稚园,当然鱼丸粗面也很深刻,麦兜想吃鱼丸粗面,可是没有鱼丸粗面 没有鱼丸米线等,旁人提醒他鱼丸和粗面的搭配都没有了,那就鱼丸好了,没有,那就粗面。
也没有。
什么都没有,那你开什么店呢!
初始听觉得很好笑,后面再看再想却有点小难过!
麦兜就是和很普通很平凡的小猪,他像着许多的人,平凡普通但是有着许多的梦想,很多很多根本实现不了的梦想,他单纯傻傻的很可爱,更多的闪光点在于他很快乐,他不富裕他不聪明,但他依旧很快乐!
麦太又像着很多的妈妈,望子成龙,想赚钱却总是不成功,她很爱自己的孩子,她的孩子也很爱她!
觉得麦太是一个很棒的母亲,一个人带着孩子过生活,她虽然不富裕,但是她的孩子在她的照顾下很幸福!
或许会有另一个世界,有着麦兜的存在,希望他去一家店,有他想要的鱼丸粗面
加了谢立文小组有人发帖 统计为何加组回复不知不觉就写多了 于是决定挪到这里来顺便就把我的第一次献给my dear麦兜兜和麦太太。
为何加谢立文小组呀因为喜欢他的人生观喜欢他说“人有很多种,价值也有很多种”,“麦兜他不是低能,他只是善良”喜欢他赋予给麦兜和麦太的灵魂 可以让我一边看着他们乐一边又想流泪当然也因为喜欢他的太太麦家碧喜欢她的话:“麦兜不想打扰别人唱歌,所以不够胆举手去厕所。
你经常做这样的事,别人就不会觉得你善良,而只会觉得你低能。
那么,你就开始很委屈,到底下次要不要这么蠢,要不要再被人骗,要不要每次都先想别人。
”其实一度觉得恶作剧之吻与麦兜故事有着异曲同工之妙看恶作剧的时候能找到同样的感动 袁湘琴的角色设定很像麦兜 林依晨在金钟获奖感言里有一段话:“在我生命当中,有人跟我说过:‘当演员的使命是要带领观众去看到更深层的人性。
’”袁湘琴和麦兜 都常被人骂傻和蠢 还有人为他们的愚笨气到跳脚可是我相信我看到了依晨说的 更深层的人性 并为之感动而我也在谢立文先生的带领下,进到麦兜的世界里 看到了他展现给我的更深层的人性so如此这般 我就加入了谢立文小组。
---A:这...明明只是加组理由= =B:这...只是有些隐喻罢了= =
昨天又看了一遍麦兜。
其实我一直觉得,这样的动画片,小孩子是看不懂的。
看了也只是是瞎高兴。
留下的天真的喜悦。
罢了。
有些事情,就是要在不断的跌跌撞撞中才能慢慢地学习和体会。
而有些人,即使懂得人情冷暖。
也永远不懂什么叫世道艰难。
更加不会懂得。
什么叫做心平气和。
什么叫做乐天知命。
这一部分人,路走的很顺。
他们受到良好教育,来自有教养的家庭。
他们智商高于常人,或者具备特殊的领悟力以及才华。
就像《传播学史》里我永远忘不掉的阿多诺。
还有维纳。
他们可以在自己精通的领域里凭借自己擅长的技能获得成功。
他们会成为社会的精英。
思维的精英。
道德的精英。
群众们的意见领袖。
这些人永远不满,他们必须不断批判。
也不是说他们运气好还是什么。
大自然里有平衡法则。
生活中同样有平衡法则。
他们也付出了很多代价。
他们要穿越常人无法体会的黑暗和寒冷。
世俗的怀疑,不认同,轻蔑的微笑,乃至辛辣的谩骂与嘲讽。
我甚至觉得像维纳那样的天才,年纪那么小,却已经达到了别人穷其一生都未必可以追上的水平。
那么多的荣耀未必不是负担,其实很让人心疼。
但是他们与大多数人相比,仍然是造物的恩宠。
因为芸芸众生,成为青出于蓝的佼佼者并不是随便一个人单靠努力就可以获得。
麦太对麦兜有很多希望。
其实每个母亲对自己的孩子都有一些期待。
人之常情。
但麦兜始终是平凡的。
何况那是香港。
光怪陆离的香港。
有高度发达的资本主义以及现代化的香港。
师太说,到了香港,再优秀的人也不再优秀…… ……我喜欢麦兜小朋友。
还有麦太。
典型的香港的小老百姓。
很世俗,很市井。
确实,很多事情他们不懂。
但是,生活范围狭窄又怎么样。
在他们的势力范围内。
他们还不是一样有自己的主张。
有自己的权势。
也有,自己的幸福。
甚至,精英们不懂的事情做不到的事情他们却懂并且可以轻易完成。
麦太。
是个很可爱的人呢。
吴君如来配音。
真好听。
她讲的故事——从前,有一个小朋友,他撒谎,第二天,他死了.从前,有一个小朋友,他不乖,第二天,他扭伤了脚.从前,有一个小朋友,他孝敬父母,第二天,他发达了.(麦兜插画:妈妈,我困了。。。
麦太怒了。。。
)从前,有一个小朋友,他早睡晚起,于是——他死了!!!
而麦兜。
更可爱。
很多的感动。
他说。
我不是为了见珊珊。
我不知道为什么要学抢包山。
也不相信抢包山会成为奥运项目。
可是,我会努力练习抢包山,因为,我爱我妈妈。
后来他慢慢长大了。
他说。
原来愚蠢,并不那么好笑。
愚蠢会失败,会失望。
但失望,也并不那么好笑。
肥,也不好笑。
肥,也不一定大力(有力气)。
大力(有力气),也不一定行。
…… ……看到后来。
我忽然就想。
还好小朋友是看不懂的这部影片的。
如果他们看懂了,会不会哭呢。
这况味复杂的人生。
大人们迟早都是要懂的。
可是对小孩子们来说。
过于沉重。
没关系。
现在不懂。
挺好的。
有些事情,该懂的时候自然懂。
之前说太多,也没有用。
最好看粤语版。
我认为。
因为“萨沃假说”。
语言会禁锢思想。
有些意思,确实是会在翻译的过程中不经意流失掉的。
好吧。
今年9月去了广东,一定要学讲白话。
至少也要听的懂。
嗯。
小时候觉得很可爱
从前有个小孩他撒谎,后来他死了哈哈哈哈哈哈哈哈哈哈
香港道地的小故事,融合了真诚和黑色幽默,更多是不败的童真,给与我们这些缺乏快乐的成年人,是给与我们成年人的童话,像是一个回望,看回原本的自己。香港的无厘头的幽默让整个故事带着一些无奈和思考。
哈哈哈哈哈最后还给我搞笑一下哈哈哈哈哈…
可爱的麦兜
个人感觉麦兜故事真的毫无看点啊
他们说有些故事长大了才看得懂,可是我还是看不懂
在纸醉金迷的今天,这样的东西值得来冲刷你我的心灵
不是我的菜--
2008/04/28,有個小孩兒講大話,第二天,他死咗
笑话都好冷,不过我笑出来了
经典的香港原创卡通啊。配音还超级搞笑。麦兜善良,单纯的性格让人感动。虽然也看了麦兜系列的其他几集,但是还是觉得这一集最精彩、最经典。还有那些经典的歌曲,比如“大包再来两笼、大包再来两笼。。。。。。。没关系”看麦兜有助于净化心灵!
麦兜同学的声音沉着低哑,很性感,其他的就没什么了。
这个一般吧
满满的对老香港的回忆,导演在这只粉红色小猪的故事中嵌入了自己对香港的憧憬,也大概是所有香港人的憧憬。故事很简单,也没有什么大道理,平淡得正如麦太对儿子的爱一样融化在日常中,普通才是人生的常态,正如学好了抢包山也许这辈子都不会有用到的时候,但哪有怎样,认真做一些自己觉得值得的事,不也是一种收获么!
“火鸡的味道,在未吃和吃第一口之间,已经是它的最高峰,之后,不过就是开始吃了也就吃下去了。我没有哲学家的头脑,不知道应该要悟出什么道理,可是这些想法,在我长大以后,在一些跟圣诞节无关的日子里,无端端地在我脑子里出现过两三次,一次,在我的婚宴上,一次,是在我妈妈火化那天。”原来有些东西,没有就真的没有。不行,就真的不行。
我实在没觉得麦兜有啥好看的。。对不起。。
再也没有比麦兜系列更凄寂的动画片,好靓~~~好犀利~~~~~~~。看得我难过死了难过死了。
来一碗鱼丸粗面
怀旧、励志、小清新、感人...